油气储运防火安全分析及预防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4
油气储运火灾危险性及预防引言:油气储运是现代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然而油气储运过程中往往存在火灾危险,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因此,对油气储运火灾危险性进行认真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保障社会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任务。
一、油气储运火灾的危险性1.1 油气易燃易爆特性油气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既能引燃,也能爆炸,其燃烧性质具有极高的危险性。
尤其是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由于其具有较高的燃烧温度和瞬间释放大量热量的特点,一旦发生火灾将带来巨大的损失。
1.2 油气泄漏和集聚油气储运过程中,由于设备老化、人为操作不当等原因可能会发生泄漏。
泄漏的油气在空气中扩散后,很容易积聚形成易燃气体云,只要有点火源,很容易引发火灾。
1.3 火灾蔓延速度快油气火灾具有瞬间扩大的特点,火势蔓延速度非常快。
由于储运设施通常都是大型、密闭的空间,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很容易迅速蔓延至其他区域,造成更大的损失。
二、油气储运火灾的预防措施2.1 完善的安全管理措施油气储运企业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制定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度和操作规范,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此外,建立火灾防控技术标准,推行安全技术措施,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完好可靠。
2.2 严格的设备检测和维护油气储运设备是火灾隐患的重要来源,因此需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正常运行。
特别是对于老化设备,应及时更换或修复。
另外,要设置可靠的防火设施,如防爆门、防火墙等,以防止火灾蔓延。
2.3 积极防范泄漏和事故隐患及时发现和修复设备泄漏是防止火灾的重要环节。
油气企业应配备专业的巡检人员,定期进行设备巡检,及时排查隐患。
对于设备老化、磨损严重的部位,要采取保护措施,如设置防止泄漏的封堵装置,确保设备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2.4 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即使做好了预防工作,也无法完全排除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因此,油气储运企业还需加强应急处理能力的培训和演练,建立健全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应急处置程序,提高对火灾的响应速度和处置效能。
油气储运系统中的安全问题与对策分析油气储运系统是指用于储存和输送油气产品的设施和设备,包括油气管道、储存罐、加油站等。
由于油气产品具有易燃、挥发性强等特点,油气储运系统存在着多种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完善油气储运系统的安全保障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油气储运系统中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油气储存罐的安全问题及对策分析1. 安全隐患:油气储存罐内部积存的油气产品易发生挥发性气体积聚,一旦遇到火源容易引发爆炸事故。
对策建议:加强油气储存罐的通风排气系统建设,及时排除罐内的挥发性气体,减少爆炸风险。
定期对储存罐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罐体密封性良好,防止泄漏。
2. 安全隐患:油气储存罐的防火设施不完善,一旦发生火灾,容易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对策建议:对储存罐周围进行防火隔离措施,确保火灾不会蔓延到其他区域。
安装自动灭火系统和消防报警设备,及时发现并控制火灾。
1. 安全隐患:油气管道易受外力破坏,如地震、机械挖掘等,导致泄漏事故。
对策建议:加强油气管道的安全监测,使用最新的无损检测技术,及时发现管道的隐患并进行维修。
合理规划和设置管道线路,避开地震、山体滑坡等危险区域。
2. 安全隐患:管道内油气产品的温度和压力变化可能引发管道爆炸。
对策建议:安装温度和压力监测设备,及时掌握管道内油气产品的运行状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管道安全运行。
1. 安全隐患:加油站的油气泄漏和静电引发火灾的风险较大。
对策建议:加强加油站的管理,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确保员工严格执行。
安装油气泄漏监测设备,及时发现泄漏并采取措施清理。
对加油站周围环境进行静电防护,减少静电引发火灾的可能性。
2. 安全隐患:加油站的设施老化和损坏,易导致泄漏和火灾事故。
对策建议:定期对加油站设施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设施的完好性。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油气储运火灾危险性及预防1. 引言油气储运是指将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从生产地点运输到消费地点的过程。
由于其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油气储运存在着火灾的危险性。
本文将从油气储运火灾的危险性分析和预防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2. 油气储运火灾的危险性分析2.1 火灾的成因油气储运火灾的成因主要分为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两类。
在人为因素方面,不正确的操作、违反安全规定以及设备损坏等都可能导致火灾的发生。
例如,油气管道泄漏、机械设备故障等都可能引发火灾。
在自然因素方面,天气条件的变化和自然灾害(如雷击、地震等)都可能引发油气储运火灾。
2.2 火灾对环境和人身安全造成的威胁油气储运火灾对环境和人身安全都造成了严重威胁。
首先,火灾会导致油气泄漏,这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还会进一步引发爆炸,造成更严重的安全问题和人员伤亡。
其次,火灾会释放大量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对空气质量造成污染,对周围居民的生活和健康带来威胁。
此外,火灾对油气设施的破坏会导致产能损失和经济损失,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3. 油气储运火灾的预防措施3.1 安全管理和规范操作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确保员工具备足够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操作人员要经过相关培训和考核,熟悉设备的操作规程,并严格按照规定操作,避免不必要的操作失误。
3.2 安全设备和防护措施安装必要的安全设备,包括火灾报警器、灭火设备等,以及防护措施,如防爆设备、防雷设备等,提高对火灾的预警和防护能力。
定期检查和维护这些安全设备和防护措施,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性。
3.3 技术措施和应急预案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如智能监测系统、遥感技术等,实时检测和监控油气储运设施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
编制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灭火、疏散、救援等各方面的应对措施,提前进行演练和培训,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3.4 宣传教育和监督管理加强对员工和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大家对油气储运火灾危险性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油气储运防火安全分析及预防措施引言油气储运行业一直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但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火灾安全隐患。
在制定防火安全措施之前,必须对油气储运过程中的火灾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本文将介绍油气储运防火安全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1. 油气储运防火安全的重要性油气储运行业面临着火灾的严重威胁,一旦发生火灾事故,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因此,油气储运防火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油气储运火灾原因分析在油气储运过程中,火灾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2.1 人为因素•船舶或车辆操作不当导致泄漏•工作人员的疏忽和过失•盗窃和纵火行为2.2 设备故障•泄漏、腐蚀或破裂的管道•故障的储罐和油气泵•不合格的电气设备3. 油气储运防火安全预防措施针对油气储运行业中可能出现的火灾隐患,以下为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3.1 加强人员培训•培训工作人员正确使用和操作油气储运设备•强调火灾防范意识和应急逃生知识•鉴定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确保他们充分了解并遵守相应的安全规定3.2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建立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的制度,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率•定期检查管道的完整性,修复或更换损坏的管道•清理设备周围的可燃物和杂草,确保设备周围的无火源环境3.3 采取预防措施•安装和定期维护防火设施,如灭火器、喷洒系统等•定期进行漏气和泄露检查,及时修复漏水点•确保存储容器的地基坚固,并对存储容器进行防腐蚀处理结论油气储运防火安全是确保油气储运行业可持续发展所需的重要环节。
通过加强人员培训、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采取预防措施等,可以降低火灾事故的发生率,减少经济损失,并保护环境和人们的生命安全。
因此,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该行业的防火安全工作,并及时更新和完善相关的防火安全制度和措施。
参考文献•[1] 国家能源局. 油气储运行业安全管理规定[M]. 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8.•[2] 韩骏等. 油气储运防火安全技术研究[D]. 山西:大同煤炭学院,2019.•[3] 石油化工安全技术规范编委会. 石油化工安全技术规范[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
石油储运中的油罐防火与防爆技术石油储运是石油行业的重要环节,对于保证石油安全储存和运输具有重大意义。
然而,石油储运过程中存在着油罐防火与防爆的风险。
本文将探讨石油储运中油罐防火与防爆技术的应用与重要性。
一、油罐防火技术1. 火灾原因的分析与预防措施石油储运过程中,火灾是油罐安全的一大威胁。
常见的火灾原因包括静电火花、电弧火花、高温引发的自燃等。
针对这些火灾原因,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确保设备与管道的正常运行,定期检查并修复可能的安全隐患;(2)对于易产生静电的设备和管道,采取有效的静电防护措施,如接地、防静电涂层等;(3)加强职工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对火灾危险的认识,了解应急处理措施;(4)加强火灾监控系统的安装与维护,及时发现火灾隐患并进行处理。
2. 防火设施与装备的应用油罐防火技术的关键在于设施与装备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火设施与装备:(1)自动灭火系统:通过烟雾探测器、温度探测器等感知装置,及时发现火灾隐患并启动自动灭火系统进行扑救。
(2)喷淋系统:油罐周围设置喷淋系统,可以在火灾发生时用水、泡沫或干粉等灭火剂进行扑救。
(3)防火涂料:使用具有阻燃效果的防火涂料对油罐进行喷涂,提高其抵抗火灾的能力。
以上防火设施与装备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油罐防火能力,降低火灾的发生概率,保障石油储运过程的安全性。
二、油罐防爆技术1. 防爆原理与措施与防火不同,油罐防爆技术主要应对燃烧产物的爆炸威胁。
石油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常常会产生易燃气体,如油气、油蒸气等,这些气体的积聚可能引发爆炸。
因此,防爆技术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1)通风系统:通过安全的通风系统,及时排出油罐内积聚的易燃气体,减少爆炸的可能性。
(2)爆破隔离装置:在油罐与管道连接处设置爆破隔离装置,一旦发生爆炸,能够通过隔离装置将爆炸波及范围控制在较小范围内。
(3)静电防护:与油罐防火技术相似,静电火花也是引发油罐爆炸的一大原因。
因此,采取静电防护措施非常重要。
油气储运火灾危险性及预防随着石化行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实施,油气储运在石化行业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油气储运已分布到全国各个地区。
但是油气储运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由于石油及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烃类碳氢化合物,具有易燃、易爆、易聚集静电、易中毒等特性,而油气储运过程中是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特别是输油管道,加热加压是管道运输的特点,故具有极大的火灾及爆炸危险性。
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并带来恶劣的社会影响。
因此,剖析油气储运存在的火灾危险性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控制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为安全生产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一、油气储运的火灾危险性分析1设备故障带来的危害设备故障与日常检修及介质特性有直接关系。
油气储运设备设计的不合理、工艺缺陷、管线的腐蚀、操作压力的波动、机械振动引起的设备疲劳性损坏以及高温高压等压力容器的破损,易引起泄漏及爆炸。
如采用塑料管、橡胶管输送气态物料时,会因意外撞击、热胀冷缩、振动疲劳、自然老化等因素造成大量气体外泄。
密封垫圈老化、损坏,也会发生泄漏。
如果是可燃气体泄漏,遇到点火源就会发生火灾、爆炸;如果是有毒气体泄漏,就可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2不防爆设备及电器带来的危害工艺设备及电器线路如果未按规定选用防爆型或未经防爆处理,泄漏的可燃液体、气体遇机械摩擦火花或电气火花极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3防静电措施不到位油气储运过程中,防静电措施容易被忽视。
油气在管道和设备内流动会因摩擦而产生静电,如果静电不能及时导除造成电荷积累,导致火花放电,就会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4违章动火作业在易燃易爆的储运设备及装置区域内进行设备检修,往往需要进行焊接与切割作业,以及使用喷灯、电钻、砂轮等可能产生火焰、火花和赤热表面的临时性作业。
所以违章动火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违章指挥,动火审批不严。
为了抓生产、抢进度,一些领导不顾或忽视安全规定,在不具备动火的条件下贸然审批动火。
油气储运中的安全问题与预防措施我了解到,油气储运中的安全问题涉及到防火、防爆、防漏、防污染等多个方面,非常重要,对环境和人身安全都具有极高的危害性。
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探讨油气储运中的安全问题与预防措施。
一、防火问题油气在储存、运输、加工等工程中,都有可能发生火灾。
一旦发生火灾,将严重威胁设备、人员及环境安全。
预防火灾的措施包括:1. 安装消防设备。
如灭火器、水泵、消防栓、消防水带等。
2. 建立火灾预防制度。
如定期检查、消防演习、摸排灭火等。
3. 使用防火材料。
如不燃材料、抗火板、阻燃漆等。
4. 集中存储易燃物。
如氧气、乙炔、乙醇、液氨等,要单独存放,严格遵守防火规定。
二、防爆问题爆炸是油气储运中最常见的事故之一,防止、控制爆炸,是油气行业的重要工作之一。
预防爆炸的措施包括:1.使用合格的设备和材料。
必须要保证设备和管道的质量,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进行检查和维护。
2.做好静电防护。
在管道和设备中,使用合适的导电材料,减少静电的形成。
3.防止气体泄漏。
对于气体泄漏情况,应当及时处理,防止气体积累形成爆炸风险。
4.建立爆炸预防制度。
制定科学的爆炸预防管理制度,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
三、防漏问题油气泄漏是导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防止油气泄露问题是预防污染的关键。
预防漏油问题的措施包括:1.建立完备的监测系统,定时查看设备和管道的状态,及时发现漏油问题。
2.在设备和管路中,使用高品质的密封材料、橡胶垫和管挂,减少泄漏的风险。
3.加强设备和管路的检查过程,发现泄漏和磨损情况,及时修复和更换。
4.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在使用设备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四、防污染问题油气的运输、储存也可能导致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既要注意防火、防爆、防漏,也需要采取措施防止污染。
防止污染的措施包括:1.选择合适的储储管理方式,使用保护环境的方法来运输油气。
2.在油气储存、运输过程中,做好装卸作业的管理,防止污染的发生。
油气储运火灾危险性及预防范文引言油气是重要的能源资源,在现代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油气的储运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火灾危险性,一旦发生火灾,将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对油气储运火灾的危险性进行深入研究,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油气储运火灾的危险性分析入手,综合考虑预防措施,提出相关建议。
第一部分油气储运火灾的危险性分析1. 火灾的危害火灾是指可燃物质与氧气在足够的热量作用下发生的一种化学反应,其危害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员伤亡:火灾往往会导致人员伤亡,包括直接的火灾伤害和烟气中毒。
(2)财产损失:火灾对建筑、设备和物资等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给企业和个人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3)环境污染:火灾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的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2. 油气储运火灾的危险性油气储运火灾的危险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易燃性:油气是易燃物质,一旦受到火源的引燃,火势迅速蔓延,极易引发火灾。
(2)爆炸性:油气在一定条件下,如与空气混合并遭受火源的引燃,会发生爆炸,产生巨大的破坏力。
(3)挥发性:油气具有高挥发性,易形成可燃浓度范围,一旦泄漏,会在空气中迅速形成可燃气体,极易引发火灾。
(4)特殊性:不同种类的油气具有不同的危险性,对火灾发生的条件和扑救方式也有一定的影响。
以上是对油气储运火灾的危险性进行分析的基本内容,可以看出,油气储运火灾的危险性较大,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降低风险。
第二部分油气储运火灾的预防措施1. 安全管理(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油气储运火灾防控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人员按照规定进行作业,杜绝随意操作引发火灾。
(2)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定期组织油气储运火灾防控知识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2. 设备安全(1)选用安全可靠的设备:选用具有一定防爆性能的设备和仪器,防止设备故障或漏气引发火灾。
2023年油气储运火灾危险性及预防引言:近年来,全球对于油气储运火灾的关注度不断增加。
油气储运火灾不仅给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还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因此,在2023年油气储运火灾危险性及预防方面,我们需要加强研究和探索,以寻找更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应对策略。
火灾危险性分析:1. 物理特性:油气储运是指将油气从生产地、加工厂或储气库运输到使用地,这其中涉及到大量的液体、气体和管道。
这些物质具有易燃、易爆、高压等特性,一旦泄漏或遇到点火源,极易引发火灾。
2. 储运设施:油气储运设施包括储罐、罐箱、管道等。
由于长期使用和环境影响,这些设施容易出现老化、腐蚀、漏损等问题,增加了火灾发生的风险。
3. 人为因素:油气储运过程中,人为失误是导致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操作错误、设备维护不当、安全管理不到位等都可能导致火灾事故。
预防措施:1. 设备检修与维护:油气储运设备的定期检修和维护是预防火灾的基础,通过检测设备的安全性能,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的安全隐患,确保设备运行的稳定和安全。
2. 安全管理:制定科学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权限,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减少人为失误引发火灾的可能性。
3. 预警系统:建立完善的火灾预警系统,包括火灾报警器、监控设备等,能够及时发现火灾隐患并采取应急措施,以最大限度减少火灾的危害。
4. 防护设施:在油气储运设施周围设置可燃物消防隔离带,采用防火材料和隔离技术,阻止火灾的扩散和蔓延。
5. 紧急应对措施:制定完善的紧急应对预案,明确各级应急组织的职责和行动方案。
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和器材,提高应对火灾事故的能力。
结论:在2023年,面临油气储运火灾的危险性,我们需要加强预防措施的研究和实施,提高设备管理和运行的安全性,加强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完善火灾预警系统和防护设施,制定科学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健全应急预案,以确保油气储运过程的安全稳定,保护环境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油气储运防火安全分析及预防措施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的同时,促进了我国石化行业的建设和发展,这也使得人们加大了对石化行业的安全防火建设的关注力度。
由于油气储运过程中存在许多火灾安全隐患,加上偶有油气储运中火灾事故的发生,相关管理人员应当不断加大对整个过程中防火安全的建设,来实现最终的安全生产。
关键词:油气储运防火安全预防措施
1、油气储运的概述
油气储运,就是整个对石油和天然气等进行运输的过程,石油和天然气具有易爆、易燃、易导致静电产生、易引起中毒等众多特点,这是因为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烃类碳氢化合物。
正是由于在石油和天然气的管道运输过程中存在许多的安全隐患因素,我国近些年不断加强对油气储运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力图减少社会安全隐患,也帮助企业减少经济损失。
要研究油气储运过程中如何加强火灾防范作业,就要从其根本缘由抓起,分析油气储运过程中存在的火灾隐患,再对症下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2、油气储运过程中存在的火灾隐患解析
2.1、操作程序容易出现失误
就操作程序来说,期间有众多要点要把握,但是在当前的油气储运过程中这往往会被忽略。
第一,从整体来说,有些企业对相关在岗员工并无进行专业技术训练,招收工作人员时为了凑人数而没有对他们的专业技能进行严格要求,上岗后也无加强培训。
第二,操作者大多认为自己工作娴熟,难以出错,但就是疏忽之下事故频发。
在操作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或者某一操作环节被疏忽,例如阀门应当确保紧闭、置换管道和容器时应当确保更换到位,在操作中开错阀门也都是常有的事。
第三,有些企业对于安全操作规程的统一设定进行随意更改,认为操作中有些步骤可有可无,降低其经济效益,所以就对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变换删减。
2.2、对预防静电产生的意识不足,措施不到位
静电容易产生于油气储运过程中,这是由于管道运输往往会产生油气和设备间的摩擦震动,又由于天然气和石油本身就具有较高的可燃性,一旦摩擦升温、擦出火花丝,哪怕一点也足以引起管道爆炸。
但是由于不容易看出来,就经常受到人们的忽视,也没有进行防静电接地建设。
2.3、动火作业过程中的违章行为
由于油气本身具有较高的爆炸和引发火灾的性能,所以应当对储运的设施和
相关配置进行检测维修,这时通常会采用切割或者焊接作业并且还会使用到砂轮、电钻、喷灯等容易导致火花喷射的工具。
但是这个动火作业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以下违章行为:第一,在进行动火作业时没有保障现场安全设施建设,这与施工现场的管理有关,管理者意识疏忽或者为了缩减建设成本,减少对施工现场必要的安全设备支出。
第二,动火作业人员技术不娴熟,或不了解动火操作规定,在操作中出现技术差漏,或没有保障安全性能的情况下贸然进行作业。
第三,现场违章动火作业,这是由于一些动火作业场所本身并不具备相关操作证件,没有严谨的作业操作管理,这就导致火灾事故容易发生。
2.4、储运设备安全性能缺乏保障
由于储运设备缺乏安全性能而导致火灾事故发生的事件偶有发生,这可以归结于以下几个细节原因:第一,部分油气储运设备生产厂家并不具备有生产能力,为了减少成本偷工减料。
第二,有些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就从这些厂家购买了储运设备,一旦在运作中产生事故,为时已晚。
第三,运输管道材料不佳,容易出现管道腐蚀的现象,或者由于长期作业后管道出现破坏、机械设备产生破损,这都容易导致在储运过程中由于震动或外力施压而造成震动疲劳和热胀冷缩,最终导致爆炸,引起火灾。
2.5、执行操作规程不严格
2.5.1、职工对于工艺操作系统缺乏全面的了解,特别是国外引进设备,仅仅局限于使用说明上的介绍,没有认真细致地研究系统的操作要求、物理化学特性、工艺流程。
将国内外类似的设备、系统一概而论,生搬硬套。
2.5.2、缺乏严格的岗位培训。
没有对上岗职工进行针对性的岗位操作培训,没有明确操作的规范性,致使在岗职工麻痹大意。
2.5.3、监管机制不力。
对于操作岗位的习惯性违章警惕性不高,没有充分认识到习惯性违章的严重危害性,没有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形成一种明明是习惯性违章,却听之任之不予纠正的怪圈。
3、预防措施
3.1、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
要定期对设备进行一个维护保养。
针对各种设备的特性来严格的按照其保养的规程来进行维护,在工艺流程操作之前就得充分的做好工作的危害分析,并且控制其操作风险。
3.2、做好防静电处理
油气储运的设备都应该充分的做好防静电接地。
接地点也一定得牢固,螺纹连接部位的电阻值过大的时候应该充分的利用跨接,使得其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
管线以及设备的接地电阻值一定要符合其相关的规范要求。
3.3、做好防火设计及安全装置
(1) 一是在单元设备布里,防火安全设施的设计与实施务必要遵循相关的规范,充分的考虑消防设施、防爆泄压、通风、防火分隔等等的因素。
二是设备的设计、选型、选材、布置及安装应按规定进行制造和安装。
(2)防火安全装里在生产中广泛使用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有: ①自动探测器。
用于检测可燃气体的烟雾、温度以及浓度等等,当在超过一定值(浓度)的时候就会自动的报警,并且与各种连锁装置联动。
②防爆泄压设备。
其中包括了防空管、爆破片(防爆片)以及安全阀等等,安装在管道、压力容器等等的生产设备之上,且具有降压防暴的作用。
③火星熄灭器。
是安装在产生火星的装置与设备之上,来有效地防止火星飞出引燃可燃物,比如机动车辆所使用的火星熄灭器。
④阻火设备。
其中包括了阻火阀、单向阀、阻火器、水封井以及安全液封等等,其作用就是防止火焰窜入管道、设备或者是阻止火焰在其间扩展。
(3)落实动火作业措施:①拆卸。
在其允许的条件之下,拆卸禁火区内所需要动火的管道、设备以及附件,移到安全的地方去动火,动火作业在完成之后再装回原处。
②隔离。
充分的将需要动火的管道、设备及其附件和有关的运行系统作有效地隔离。
③清洗置换。
A. 惰性气体置换。
依据其需要,有条件的也可以用氮气等惰性来进行气体的置换。
B. 空气置换。
用空气来置换设备内的可燃气体。
C. 清水置换。
适用于水溶性或者是容易被水洗涤的介质。
D. 蒸汽置换。
蒸汽置换应用范围较广,一般清水难以洗涤的物料及介质可以用蒸汽清洗,比如油状类、结块或者是遇冷凝固的物料。
④安全测爆。
要在动火前和动火期间对动火区域内易燃易爆气体浓度进行分析,避免在其动火的过程之中发生火灾、爆炸的各类事故。
⑤规范作业.在其焊接的时候,焊工务必要充分的按规定的要求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在高处作业的时候,不可以上下层同时的动火,也不可以将乙炔、氧气的气瓶放在动火点的下方;乙炔与氧气瓶之间应该始终要保持 5 m以上的安全间距,应该与明火是保持在保持10m以上的距离,而且还不可以放在正在生产的管道、设备以及输电线的垂直下方。
⑥熄火清场。
在其动火结束之后,应该要关掉气源、电源,还得搬离动火设备,熄灭余火,充分的检查,并且要及时的清理现场。
凡火花有可能会涉及到的地方都要进行仔细的检查,来以防万一。
动火的时间过长,中途休息、间断以及在其离开的时候也要进行现场检查清理,千万不要疏忽和麻痹大意。
3.4、强化安全培训
油气储运的从业人员要相对稳定,加强职工的纪律性,制定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提高职工业务素质水平和生产操作技能。
3.4.1、全员安全培训。
经常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强化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了解消防安全常识,增强职工的消防安全素质。
3.4.2、岗位安全培训。
针对各种岗位职工,培训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使之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持证上岗。
总之,由于油气储运过程中操作程序多,且本身储运材料易燃易爆,促使人们加强对油气储运中的火灾引发点的预防工作。
这需要社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人们应提高自身的火灾安全防范意识,企业应当从多方面督促防火安全建设工作的完善,在实现较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为社会安全提供保障,消除因油气储运引起的火灾和爆炸事件。
参考文献
[1]翟甲子.油气储运过程中对防火安全的措施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14:243.
[2]王兴库.油气储运防火安全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7,02:100-102.
[3]王兴库.油气储运防火安全分析及预防[J].化工管理,2007,08:40-42.
[4]刘志生.油气储运防火安全分析及预防[J].现代班组,2012,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