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 格式:docx
- 大小:37.91 KB
- 文档页数:3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赏析译文篇一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被美景陶醉而流连忘返。
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池深处。
划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赏析篇二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
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
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
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
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
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古诗简介篇三《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讲解篇四有时候,一件细小的、但饶有兴味的往事,会反复出现在你的记忆中,引起你的思索和回味。
当时经历的生动情景,会历历如画,在眼前重现;当时的兴奋和激动,也会再次在心头涌现,印象还是那样的新鲜。
如果你是一个有才能的文学家,你就会真实地描绘出这种经历和心情,吸引读者也进入你再现的那个境界,分享你的激动。
另外,一个有文化的女子,到郊野游玩,还喝得大醉,这在今天也是不多见的,在封建礼教重压之下的宋代,那就更为稀罕了。
这也表现了李清照性格中任情豪放、不受拘束的一个方面。
赏析/鉴赏篇五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
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
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如梦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原文: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一、衍生注释:1. “溪亭”:临水的亭台。
2. “沉醉”:大醉。
这里是说作者沉浸在游玩的快乐之中,忘记了时间。
3. “兴尽”:尽了兴致。
4. “藕花”:荷花。
5. “争渡”:怎渡,怎么才能划出去。
二、赏析:这首小词写的是词人一次郊游归途中匆忙划船的情景。
开头“常记溪亭日暮”,直接点明是回忆往昔。
“沉醉不知归路”,写出了词人当时那种愉悦的状态,沉浸在美景和欢乐中,连回家的路都忘了。
“兴尽晚回舟”,兴致没了才想着回家。
“误入藕花深处”,一个“误”字特别妙,就像我们在生活中偶尔也会偏离原本的道路,进入一个意想不到的美好境地。
这里描绘出了一幅荷花盛开,小船在其中穿梭的画面。
“争渡,争渡”,连续两个“争渡”,把词人着急划船的样子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惊起一滩鸥鹭”则给画面增添了动感,那些原本栖息的鸥鹭被惊起,整个画面瞬间活了起来。
全词语言简洁明快,却生动地勾勒出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充满了生活的情趣。
三、作者介绍: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
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词作多写悠闲生活。
丈夫赵明诚是金石学家。
后来金兵入据中原,她的生活发生巨大变化,词作风格也转为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她的词在词坛中独树一帜,情感细腻,语言清新自然,对后世词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四、运用片段:记得那次和朋友去郊外的小湖游玩,天色渐晚,湖光山色美得让人陶醉。
我们就像李清照在《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里写的那样,玩得太开心了,差点忘记了回家的时间。
那一片湖中的荷花,在夕阳下摇曳生姿,我们的小船在荷花间穿梭,真有一种“误入藕花深处”的感觉。
这时候突然发现迷路了,大家就手忙脚乱地划船,像词里的“争渡,争渡”,还惊起了湖边的一群水鸟呢。
这时候我就感叹啊,古代词人写的场景,和我们现代的生活也有这么多相似之处呢。
初中必备的9首古诗词词1.《游山西村》(陆游·南宋)o原文: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南宋)o原文: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3.《观沧海》(曹操·东汉)o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o原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5.《次北固山下》(王湾·唐)o原文: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归雁洛阳边。
6.《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o原文: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夜雨寄北》(李商隐·唐)o原文: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8.《泊秦淮》(杜牧·唐)o原文: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o赏析:这首诗通过描写秦淮河畔的夜景和商女的歌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统治者荒淫无度的愤慨。
9.《长歌行》(汉乐府)o原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翻译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翻译赏析《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作者是宋朝文学家李清照。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宋词赏析【作品介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作者李清照,这是一首忆昔词。
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
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
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
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原文】如梦令①常记③溪亭④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⑤深处。
争渡,争渡⑥,惊起一滩鸥鹭⑦。
【注释】①如梦令:词牌名。
②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选自《漱玉词》。
③常记:长久记忆。
④溪亭:一说此系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位于大明湖畔;二说泛指溪边亭阁;三说确指一处叫做“溪亭”的地名(因苏辙在济南时写有《题徐正权秀才城西溪亭》诗);四说系词人原籍章丘明水附近的一处游憩之所,其方位当在历史名山华不注之阳。
⑤藕花:荷花⑥争渡:奋力划船渡过。
⑦鸥鹭:泛指水鸟。
【白话译文】依旧记得经常出游溪亭,一玩就到傍晚,但是喝醉而忘记回去的路。
乘舟返回时,迷路进入藕花池的深处。
怎样才能划出去,拼命地划着找路,却惊起了一滩的鸥鹭。
【创作背景】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是一首追忆诗。
她遭受了重大变故,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那些场景在她的脑海中一再出现,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赏析】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
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初中古诗:《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代: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
应是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到日暮时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
家。
一直玩到没了兴致才乘舟返回,却迷途进入藕花池的深处。
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不小心,却惊起了一群的鸥鹭。
译文二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被美景陶醉而
流连忘返。
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池深处。
划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译文三
曾记得一次溪亭饮酒到日暮,喝得大醉回家找不着了道路。
兴尽之后很晚才往回划船,却不小心进入了荷花深处。
怎么渡,怎么渡?(最终)惊起水边满滩鸥鹭。
注释
常记:时常记起。“难忘”的意思。
溪亭:临水的亭台。
日暮:黄昏时候。
沉醉: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
兴尽:尽了兴致。
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回舟:乘船而回。
误入:不小心进入。
藕花:荷花。
争渡:怎渡,怎么才能划出去。争(zen),怎样才能
惊:惊动。
起:飞起来。
一滩:一群。
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赏析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
花美,清新别致。“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不过
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
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
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
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
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
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
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
“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
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
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
心情。正是因为“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
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戛不过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择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
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
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
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创作背景
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较为可信
的时间当是李清照到达汴京之后尚未出嫁之前。这段时间李清照身居
闺中,不免会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
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