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新技术绵山羊品种改良中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146.50 KB
- 文档页数:7
绵山羊双羔素提高山羊繁殖率的研究作者:冯瑞林,袁超,裴杰,刘建斌,岳耀敬,郭婷婷,牛春娥,孙晓萍,杨博辉来源:《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第13期摘要:该试验旨在检验绵山羊双羔素对不同品种山羊的免疫效果,提高繁殖率,降低养殖成本,增加养殖效益。
应用绵山羊双羔素(睾酮-3-羧甲基肟·牛血清白蛋白),对辽宁绒山羊、陇东绒山羊、河西绒山羊、新疆绒山羊、贵州黑山羊和云岭黑山羊进行免疫注射。
结果:辽宁绒山羊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提高产羔率34.31%,差异极显著(P<0.01);陇东绒山羊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提高产羔率24.76%,差异极显著(P<0.01);河西绒山羊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提高产羔率12.50%,差异显著(P<0.05);新疆绒山羊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提高产羔率25.49%,差异极显著(P<0.01);贵州黑山羊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提高产羔率22.40%,差异极显著(P<0.01);云岭黑山羊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提高产羔率43.63%,差异极显著(P<0.01)。
结论:绵山羊双羔素可以提高不同品种山羊的双羔率和产羔率。
关键词:绵山羊双羔素;山羊;繁殖率;双羔率;产羔率中图分类号:S827 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8.13.0010引言我国山羊遗传资源丰富,山羊地方品种43个,培育品种4个(整合同类异名后正式列入中国羊品种志的共有22个)[1]。
山羊的适应性、抗病性、抗逆性都很强,特别在高温、高湿、高寒等严酷的生态条件下,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2-3]。
我国北纬35°以北的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主要饲养的是绒山羊[4-5],而在我国南方地区饲养的山羊品种很多,但长期缺乏品种的选育提高,很多品种由于繁殖率不高,制约山羊养殖业的发展[6-7]。
提高山羊繁殖率是提高山羊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提高山羊产羔率,本文应用绵山羊双羔素开展提高山羊繁殖率的试验研究,对在山羊上试验的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
《羊生产学》习题答案(动科1201班)习题答案第一章养羊业概论1、试述发展养羊业的意义和作用。
(1)改善人民生活,满足人民需要;(2)提供工业原料,促进工业生产;(3)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养羊户收入;(4)养羊积肥,提高农作物产量。
2、简述我国肉羊业近期发展的目标。
到2015年,打造具有饲草资源优势、品种资源优势、市场区位优势的四大肉羊产业区域,肉羊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较大幅度提高,优势产区成为我国优质羊肉供应的重要基地,建成包括肉羊良种、饲料供给、健康养殖、深度加工等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条,以及对全国具有带动示范作用的现代肉羊生产体系。
3、现阶段中国养羊业存在主要问题。
(1)绵、山羊品种良种化程度低,生产力水平不高;(2)良种繁育体系或缺乏实力,或名存实亡;(3)经费投入严重不足;(4)传统的饲养习惯和千家万户分散饲养制约着养羊生产水平的提高。
4、简述为什么要强调大力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养羊。
在现代养羊中,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
因此,应改变落后生产方式,积极发展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养羊,确保我国养羊业的持续发展。
在条件较好的农村牧区,在千家万户分散饲养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和支持农牧户走集约化、标准化发展肉羊业的道路,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接轨。
对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养羊,应制订出发展政策、规划和实施方案。
抓住基地、龙头、流通等关键环节,积极探索和建立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组织新的运行机制。
同时,扶持发展规模大、水平高、产品新的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和农牧户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5、简述不同生产方向羊产业的发展重点和主要内容。
(1)加快发展肉羊或肉毛兼用羊。
引用国内外优良肉羊品种与当地绵、山羊进行经济杂交生产肉羊,在大面积杂交的基础上,培育出我国新的若干个各具特色的、早熟、高产、多胎的专门化肉羊新品种。
(2)大力提高我国现有细毛羊的净毛量和羊毛品质,突出发展超细型绵羊。
在21世纪初叶,应当继续引入超细型澳洲美利奴公羊,或用中国美利奴品种的超细型优秀公羊,对各地毛用或毛肉兼用细毛羊、细毛杂种羊进行杂交,对杂种后代注意选择羊毛综合品质及高的净毛产量,并注意不降低体重及生活力。
人工授精技术推动绵山羊质量提高
绵羊人工授精技术是绵羊改良育种工作的主要技术手段,上世纪50~60年代已在推广应用,是推广应用多年的一项成功而有效的实用增产技术。
近年来由于各方面原因,兴安盟羊的人工授精工作有所弱化,工作开展不平衡,特别是有些地区羊人工授精工作几乎停滞不搞了。
针对这种状况,2013年兴安盟将羊的人工授精技术推广作为家畜改良站的主要职能和任务,围绕肉羊改良和细毛羊保护工作,提前做好人工授精推广的规划布局和站点建设,积极开展宣传和技术培训。
在实际工作中,盟家畜繁育工作站努力发挥业务技术优势,在推广常温人工授精技术的同时,积极进行冷冻精液配种技术推广。
整个配种期间,站内业务人员多次深入扎旗、前旗等改良配种站蹲点,进行现场技术培训和指导,对养殖户进行全方位服务。
已完成绵山羊改良配种314万只,其中人工授精51.4万只,有效推动了绵山羊质量的提高。
我国绵山羊品种改良存在问题及措施
贾志海
【期刊名称】《中国畜牧业》
【年(卷),期】2003(000)023
【摘要】@@ 存在问题 rn一、细毛羊存栏量和产毛量下降,细羊毛供需矛盾突出rn目前我国每年需 35万吨左右的净毛,但我国净毛产量仅为 12.4万吨,占需求量的30%左右.尽管如此,细毛羊存栏量和羊毛产量急剧下降,如我国最大的细毛羊产区新疆,细毛羊存栏量仅在 1990- 1994年间就减少了 1/3,从 1200万只减少到 800万只,到 2001年,细毛羊不足 700万只.
【总页数】2页(P50-51)
【作者】贾志海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10009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2
【相关文献】
1.浅谈麦盖提县多浪羊品种改良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J], 塔吉姑·买买提
2.我国绵山羊品种改良存在问题及措施 [J], 贾志海
3.杜泊羊在伊吾县羊品种改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J], 许斌
4.浅谈巴音布鲁克羊品种改良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J], 蒋红星
5.杜泊羊在伊吾县羊品种改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J], 许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科技成果——分子标记与频密繁殖提高绵羊产
羔数技术
技术领域
生态养殖产业
技术开发单位
河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
成果简介
高繁BMPR1B基因型显著影响绵羊超排卵效果,该基因作为分子标记辅助选种可显著提高绵羊胎产羔数;首次发现小尾寒羊线粒体基因存在三个显著影响产羔数的突变位点。
将上述技术组装集成了分子标记与频密繁殖提高绵羊产羔数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
使羔羊断乳提早到30日龄,母羊断乳后30天发情配种,产羔间隔缩短至7个月,每只母羊年增产1.2只羔羊;采用多胎基因标记技术使小尾寒羊胎平均产羔数由1.93只提高到2.31只,提高0.38只。
技术效果
应用三年五产频密繁殖技术,累计推广基础母羊39.2万只;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种技术,累计推广含有高繁基因的种羊1万只。
三年累计获纯收益14189.96万元。
适用范围
保定、张家口、承德、邯郸、秦皇岛等地山区。
县绵羊改良实施方案
在当前的农业生产中,绵羊养殖已经成为了许多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然而,
由于我国绵羊品种改良工作的不断推进,一些地方的绵羊品种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和农民的养殖需求。
因此,制定一项县级绵羊改良实施方案,对于提高绵羊的肉、毛、奶等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提高绵羊养殖效益,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绵羊品种改良。
1.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饲养条件的绵羊品种,如新疆细毛羊、内蒙古细毛羊等,进行引种和交配,提高绵羊的肉、毛、奶等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2.加强对绵羊遗传育种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遗传育种水平,推
广优良品种,促进绵羊品种改良工作的开展。
二、饲养管理改良。
1.加强对绵羊饲养管理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农民的饲养管理水平,减少疾
病发生率,提高绵羊的存活率和生产性能。
2.推广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和设备,如草料加工机械、饲料添加剂等,提高饲
料利用率,降低饲养成本,增加养殖收益。
三、绵羊养殖环境改良。
1.加强对绵羊养殖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建设合理的圈舍和放牧场地,提高绵羊
的饲养环境舒适度,减少疾病传播和发生率。
2.推广清洁能源利用,如太阳能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利用等,减少绵羊养殖对
环境的污染,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县级绵羊改良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绵羊的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希望各地相关部门和农民朋友们能够认真贯彻落实,共同努力,推动绵羊产业的健康发展,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绵羊生产的几项技术应用绵羊是追求肉、毛、奶三位一体的生产性动物,近几年由于肉羊市场需求大幅增长,羊肉生产逐年递增,养殖羊只的增多也成为了一个热点问题。
而在绵羊养殖的过程中,不同的技术应用可以提高绵羊产出量、提高养殖效果。
本文将挑选出几项经典技术,介绍它们的具体应用、操作步骤和使用注意事项。
1. 绵羊人工授精羊只繁殖,对羊只品种的提高和改良至关重要。
而绵羊人工授精便成为促进绵羊品种提高和改良的一项技术。
人工授精通过收集精液并通过人工的方式送入母羊体内的方法来改善绵羊品种。
但在具体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操作步骤1.选择合适的公羊进行精液采集,将公羊赶入采集台保证采集的安全性和精液质量。
2.采集精液时需要注意环境温度,宜保持在18-25℃之间。
3.采集器用清洁无菌的盛器进行收集,并在制备好的精液中添加过滤和冷冻离心液使其保存期更长。
4.用专用手套进行人工授精,注意手套要清洁无菌,同时把输精管插入母羊体内并确保插入的深度。
5.操作完毕后,对母羊进行观察和饲养,确保健康和生产出更强大的羊只。
注意事项1.在选择公羊时要确保其优良品种,并进行健康检查和免疫接种。
2.精液采集过程中要做好环境卫生。
3.人工授精的时间是精液采集后的几小时至一天之内。
4.进行人工授精前,要根据母羊的繁殖历史、身体状况和资质等综合因素做出充分考虑。
5.操作时要保持平静,不能慌乱。
2. 绵羊驱虫秋季正是绵羊和寄生虫之间斗争最为激烈的时期,羊只常常被胃肠寄生虫所困扰,严重影响羊只肝氧化酶的活性,影响羊只的正常生长。
绵羊驱虫便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技术。
但在具体操作时,需注意以下几点:操作步骤1.根据绵羊养殖场地的特点和状况,确定驱虫时机,以及驱虫药物的种类和剂量。
2.对绵羊进行二次精确分群,以确保不同生长阶段的绵羊能够各自得到最适宜的药物和剂量。
3.在饲料中加入驱虫药物,以减少药物重量和次数。
4.驱虫药物可以通过注射、喂药和内服等方式进行给予。
黑龙江动物繁殖第15卷第2期2007年近几年来新疆兵团农四师在绵羊生产中大力推广高效繁殖技术,如利用双羔素免疫母羊产双羔技术、母羊同情发情技术、羊冷冻精液保存技术、腹腔内窥镜子宫角输精技术、胚胎移植技术等,使新疆兵团农四师在细毛羊育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1腹腔内窥镜子宫角输精技术子宫角输精方法:采用特制保定架将羊固定好,剪去腹中线至乳房前的羊毛,消毒处理后在乳房前8~10cm处用套管针刺入腹部,随即充入适量二氧化碳气体,使腹壁与内脏分离,通过套管针将腹腔镜伸入腹腔,观察子宫角及排卵情况。
在对侧相同部位再刺入一个套管针打孔后,用肠钳将有卵泡侧子宫角拉出体外,将解冻好的精液注入子宫角里。
应用效果:2001年为了扩大超细型细毛羊基础母羊数量,对72、74、76、77四个团适繁母羊集中开展了腹腔内窥镜子宫角输精(冷冻精液为农垦科学院制作并提供),共输精母羊2076只,母羊受胎率达76.8%。
2002年在74团对1041只细毛羊进行了子宫角输精,受胎率达75.4%。
与国内中国农科院畜牧所张坚中1991年(受胎率65.2%)和新疆博乐州2002年(受胎率67.5%)采用该技术相比,提高了10%左右,表明腹腔内窥镜子宫角输精技术在新疆兵团农四师取得了理想的应用效果。
2胚胎移植技术如今,胚胎移植技术已发展成为家畜繁殖生物工程中成熟度较高的技术之一。
它在羊的纯种繁育,快速扩群及提高优质高产种羊繁殖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应用效果:在新疆农垦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专家的指导下,我师先后于2004年和2005年在76、79团先后进行了细型细毛羊、肉用细毛羊和萨福克肉羊的胚胎移植。
在76团共处理受体母羊195只,去除阴道栓52h内发情母羊190只,同期率为97.5%,冻胚移植优良受体62只,有21只产羔,受胎率为33.87%。
在79团共处理母羊123只,去除阴道栓52h内发情母羊108只,同期率为87.8%,冻胚移植优良受体93只,产羔39只,受胎率为41.93%。
半细毛羊的配种和繁殖技术创新半细毛羊是一种适应性强、产肉效益高的常见肉用绵羊品种,其繁殖技术对于提高养殖效益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配种和繁殖技术创新两个方面介绍半细毛羊的繁殖管理方法和技术,以提高养殖效益和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配种技术创新1. 选配优良公绵羊优秀的公绵羊具有良好的生长发育能力和遗传优势,对后代的生长性能有重要影响。
在选择公绵羊时,应注重其生长速度、肉质、 breed-type检验成绩、消化能力以及抗病能力等方面。
通过基因检测和选项公绵羊的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获得配种羊的遗传信息,以提高肉质和产量。
2. 采用人工授精技术采用人工授精技术进行配种是提高肉绵羊繁殖效果和优化品种的重要手段之一。
人工授精具有精度高、遗传多样性保持、疾病传播风险低等优点。
对于半细毛羊的繁殖,人工授精可以选择高产肉羊公绵羊的优秀精液,配以半细毛羊的母羊,以增加后代的产肉性能和遗传优势。
3. 合理控制配种比例为了保证半细毛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品种的持续改进,合理控制配种比例是必要的。
一般来说,公绵羊的种用寿命较短,因此在选配时,配种次数不应过多。
同时,为了避免近亲交配带来的遗传缺陷和疾病问题,应加强母羊的种群管理,采取适当的技术手段进行控制。
二、繁殖技术创新1. 赋予母羊良好的生殖环境良好的生殖环境是半细毛羊繁殖成功的基础,包括合理的饲养、饲料、饮水、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控制。
注意保持母羊舒适,适当控制饲料的摄入量,确保母羊营养均衡,提供适宜的生活空间和运动环境,同时保持饲水的清洁和新鲜。
2. 选择适当的繁殖季节半细毛羊的繁殖季节通常在秋季和冬季。
选择适当的繁殖季节可以增加母羊的受孕率和存活率,同时有利于幼羊的生长发育。
在合适的季节,母羊的生殖激素水平较高,容易受孕和产仔。
3. 管理优生代的接生和断奶半细毛羊的优生代接生和断奶是繁殖过程中非常关键的环节。
在接生时,应确保良好的卫生环境,预防感染和疾病传播。
断奶阶段需要适时提供合适的饲料,加强对幼羊的护理和管理,保证其良好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态。
绵山羊双羔素提高黑山羊繁殖率的研究冯瑞林;郭健;裴杰;刘建斌;岳耀敬;郭婷婷;牛春娥;孙晓萍;杨博辉【摘要】[目的]提高南方黑山羊的繁殖率,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方法]应用绵山羊双羔素(睾酮-3-羧甲基肟·牛血清白蛋白),免疫贵州黑山羊80只和云岭黑山羊275只,开展提高黑山羊繁殖率的试验.[结果]贵州黑山羊试验点试验组产羔率为166.15%,对照组产羔率为143.75%,试验组产羔率比对照组提高了22.40%;云岭黑山羊试验点试验组产羔率为150.98%,对照组产羔率为107.35%,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了43.63%.[结论]只要加强南方黑山羊的饲养管理,使用绵山羊双羔素就可以提高繁殖率.【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00)009【总页数】3页(P122-123,144)【关键词】绵山羊双羔素;贵州黑山羊;云岭黑山羊;繁殖率;双羔率;产羔率【作者】冯瑞林;郭健;裴杰;刘建斌;岳耀敬;郭婷婷;牛春娥;孙晓萍;杨博辉【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50;中国农业科学院羊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50;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50;中国农业科学院羊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50;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50;中国农业科学院羊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50;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50;中国农业科学院羊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50;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50;中国农业科学院羊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50;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50;中国农业科学院羊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50;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50;中国农业科学院羊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50;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50;中国农业科学院羊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50;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50;中国农业科学院羊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27我国山羊饲养历史悠久,早在夏商时代就有养羊的相关记载。
新疆畜牧业2018年第33卷第8期图2br1菌对产品粘度的影响空白样br1菌12.5DCU br1菌10DCU br1菌7.5DCU br1菌5DCU12345样品类型9000800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新疆大多数绵羊的繁殖率在130%以内,且季节性发情明显,秋季发情配种、春季产羔、一年一胎的季节性繁殖严重限制了养羊的生产力和利润空间。
新疆玛纳斯县绵羊两年三产高频繁殖技术试验推广以新疆畜牧科学院为技术依托,针对两年三产这一高频繁殖技术核心。
采用试验示范、技术集成与推广转化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母羊营养调控、激素诱导发情调控、羔羊早期断奶和繁殖季节控制等配套技术集成和示范推广,现将试验推广情况总结如下:1试验地点、时间1.1试验地点新疆玛纳斯县包家店镇科澳畜牧发展有限公司肉羊良繁场。
1.2试验时间2010~2012年连续3年进行两年三产高频繁殖技术的试验推广。
2试验羊的选择和管理2.1试验羊群试验羊品种为黑头萨福克×细毛羊F2、F3杂种经产母羊150只。
2.2试验羊的管理试验羊饲养方式为全舍饲、日粮供给全面绵羊两年三产高频繁殖技术的试验推广刘东山,张运海,靳小兵,阿米娜,加娜尔古丽(玛纳斯县玛纳斯镇畜牧兽医站,新疆玛纳斯832200)摘要:针对制约养羊生产的品种、营养、繁殖等因素,将高频繁殖技术与母羊营养调控技术、羔羊早期断奶和繁殖季节控制进行集成与试验推广,使每只生产母羊在两年24个月内产三胎,繁殖成活2.83只羔羊;与本县平均生产水平相比,每只生产母羊两年多繁殖成活1只羔羊,缩短了繁殖周期、改变了繁殖的季节性,增加了羊肉产量和生产效益,解决了现阶段规模化养羊发展中的繁殖问题。
关键词:绵羊;两年三产;高频繁殖;试验推广10.16795/ki.xjxmy.2018.08.008中图分类号:S82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4889(2018)08-0034-02收稿日期:2018-08-20基金项目:新疆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肉羊高效养殖技术的示范推广”(项目编号201454131)第一作者:刘东山(1968-),男,汉族,大学本科,高级畜牧师,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
61绵羊人工授精技术在22团的应用与推广陈江山,严正红(新疆兵团第二师22团兽医站841302)122团的畜牧业以养羊业为主建场初期主要是一些蒙古羊和高加索养。
由于毛纺工业的需求,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对当地土种羊做毛改,主要是用澳大利亚细毛羊对蒙古羊和高加索羊进行级进杂交,横交固定等技术措施,把粗毛羊改为细毛羊,羊毛细度达到了60支以上。
上世纪80年代,22团的绵羊育种工作走在了兵团绵羊育种工作的前列,在新疆形成了北有刘守仁院士主持的石河子紫泥泉种羊场,南有22团军垦型细毛羊种羊场的格局。
1983年培育成功新疆军垦型细毛羊,形成固定品系近2.5万只。
羊毛外销伊犁毛纺厂,乌市八一毛纺厂及内地毛纺织企业。
种公羊销售南北疆及四川,河北等省区。
222团羊品种改良主要是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品种改良持续推行近30年,每年山区7月份剪完毛,药浴,驱虫防疫全完成后。
7月25日至8月25日进行两个情期的人工授精工作。
首先是羊只分群组建核心母羊群,一般生产母羊群和种公羊群。
种公羊群主要是以澳洲纯种细毛羊为主,罗姆尼为辅的参配采精公羊,采取小群放牧,专职兽医及放牧专人负责,核心母羊群全是精挑细选,主要是以繁殖育种为主,主攻羊毛品改。
通过近40年的品改当时羊毛的细度达到了60~70支。
培育成超细细毛羊,母羊平均单产细毛羊5.5kg 以上,种公羊单产9.5kg 以上,最关键的是羊毛的细度达到了澳毛标准,替代了澳毛,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外汇。
3上世纪,由于受技术的限制,精液不能长时间保存当时没有羊用冷冻细管精液,羊只品种改良主要引进澳洲种公羊,以采鲜精稀释为主。
通过调教种公羊。
精液现采,现稀释,现配种。
主要的稀释液为葡萄糖,橘橼酸钠,氯化钠,鲜乳。
在22团设有2个采精站,6个配送点。
每天早晚各1次配种。
在当时交通比赛闭塞的情况下。
通过骑马远距离配送精液,实施品种改良,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军垦细毛羊获兵团科技攻关二等奖。
41998年畜牧业改制所有公有畜全部作价归户。
绵山羊双羔素提高不同品种绒山羊繁殖率的研究冯瑞林;郭健;裴杰;刘建斌;岳耀敬;郭婷婷;孙晓萍;牛春娥;袁超【摘要】[目的]提高绒山羊繁殖率,降低其养殖成本,增加其养殖效益.[方法]应用绵山羊双羔素(睾酮-3-羧甲基肟·牛血清白蛋白),对辽宁绒山羊、陇东绒山羊、河西绒山羊和新疆绒山羊进行免疫注射,研究绵山羊双羔素对不同品种绒山羊的免疫效果.[结果]辽宁绒山羊试验组产羔率较对照组提高34.31%,差异极显著(P<0.01);新疆绒山羊试验组产羔率较对照组提高25.49%,差异极显著(P<0.01);陇东绒山羊试验组产羔率较对照组提高24.76%,差异极显著(P<0.01);河西绒山羊试验组产羔率与对照组相比提高12.50%,差异显著(P<0.05).[结论]绵山羊双羔素可以提高不同品种绒山羊双羔率和产羔率.【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00)020【总页数】3页(P136-138)【关键词】绵山羊双羔素;绒山羊;繁殖率;双羔率;产羔率【作者】冯瑞林;郭健;裴杰;刘建斌;岳耀敬;郭婷婷;孙晓萍;牛春娥;袁超【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50;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50;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50;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50;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50;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50;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50;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50;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4我国绒山羊遗传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分布在北纬35°以北的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海拔500~4 000 m的干旱、半干旱地形复杂的山区和荒漠、半荒漠化草场以及高原草地上,分布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气温变化剧烈,植被稀疏,风大沙多[1]。
繁殖新技术在绵,山羊品种改良中的应用【摘要】 : 养羊业生产的主要任务,是在努力增加羊的数量的同时,积极提高羊的质量,以便生产更多、更好的羊产品来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
要增加羊的数量,提高羊的品质,必须通过羊的繁殖才能实现,因此掌握好羊的繁殖技术,搞好羊的繁殖工作,是养羊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山羊的常规繁殖技术主要包括同期发情、人工授精等。
【关键词】:同期发情,人工受精技术,胚胎移植技术,性别控制技术,品种改良【前言】: 国外羊业生产先进的国家已普遍采用机械化,对山羊的营养需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放牧普遍采用围栏轮牧,人工授精技术已大面积采用,山羊的胚胎技术也进入了企业化、商品化生产阶段。
我国山羊占世界第2位,早在20世纪围栏放牧、人工授精等技术就得到应用,但由于长期科学技术落后,新的技术也停留在研究和试点阶段。
山羊生产规模小,生产水平低,生产方式仍以千家万户的小规模、分散饲养为主,生产效率不高;科学技术落后,实用技术未得到应用,使养羊产业一直处于落后局面;繁殖率低,种羊质量参差不齐,人工授精应用率很低;公母不分群,野交乱配普遍,近亲繁殖严重,后代血缘不清,品种退化严重;疫病种类多,分布范围广,防治任务重;草地建设管理规化不合理,养畜不种草,种草不养畜;绒山羊良种科技资金投资不足.20 多年来,世界养羊业已发展到世界性的肉羊时代,正逐步改变传统的靠天养羊的粗放饲养方式,运用先进的科学方法来组织和管理养羊生产,以提高其生产效率和商品率。
要大力发展养羊业,增加羊群数量和提高羊群质量,繁殖技术是关键手段。
在养羊生产中,运用繁殖规律,采用先进的繁殖新技术,使养羊生产能按人类要求有计划地进行,从而促进养羊业的快速发展。
本文介绍了目前在养羊业中应用较广泛的几种繁殖新技术。
1.同期发情同期发情技术就是利用某些激素人为地控制和调整母羊自然的发情周期,使一群母羊中的绝大多数按计划在几天时间内集中发情。
转录组测序技术在绵山羊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路婉茹;徐红伟;臧荣鑫;陈兴丽【摘要】转录组测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羊作为被最早驯化的家养动物之一,在人类日常生活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文章主要从绵山羊肉品质、毛绒生长、泌乳等方面应用转录组测序进行了阐述,为今后绵山羊的分子育种工作提供参考.【期刊名称】《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38)003【总页数】5页(P48-52)【关键词】绵山羊;转录组测序;差异表达基因【作者】路婉茹;徐红伟;臧荣鑫;陈兴丽【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甘肃兰州 730030;西北民族大学实验中心,甘肃兰州 730030;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30;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甘肃兰州 7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26我国地域广阔,地势复杂,气候多样,因此造就了许多极具地方特色、形态多样、产品丰富的绵、山羊品种和类群[1].根据《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羊志》记载,我国绵、山羊遗传资源品种共140个,其中绵羊地方品种42个、培育品种21个、引入品种8个;山羊地方品种58个、培育品种8个,引入品种3个.在我国,绵山羊养殖在畜牧产业中具有很高的地位.羊肉的营养价值较高,具有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等特点,而且羊肉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2].除了可供人们食用之外,绒毛用羊在羊产业中占一大部分比例,其羊绒、羊毛是毛纺织加工业不可或缺的原料来源[3].此外,羊奶的成分比例更接近母乳而更易被人吸收,是人类获取优质蛋白的天然饮品之一.转录组是特定组织或细胞在特定发育阶段或状态下转录出来的所有RNA的总和,广义上包括了mRNA、ncRNA(非编码RNA,如rRNA、tRNA、microRNA等)等,而狭义上通常指所有mRNA的总和.转录组测序的原理是先将总RNA提取出来,根据所测RNA种类进行分离纯化,经反转录成双链cDNA,然后将其随机剪切成小片段(或先将RNA片段化再反转录),加接头后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转录组测序技术主要应用于:转录本的研究,如检测未知转录本、稀有转录本及转录本结构变异研究等;基因转录水平研究,包括基因差异表达、不同样本间基因差异表达等;非编码区域功能研究,如microRNA等.目前,转录组测序主要依托以Roche Applied Science公司的454技术、ABI公司的SOLiD技术和Illumina公司的Illumina技术等下一代测序技术.新一代DNA测序技术的出现再次推动了生命科学的发展.相比于传统的DNA测序技术,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为研究转录组带来新的变革.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人类对生命科学的研究重心从结构基因组学便移至对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与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相比,转录组学是最早发展起来并且得到广泛应用的技术[4].近年来,转录组测序技术已经在畜禽研究中被普遍运用[5],尤其是大量用于对绵山羊各种性状的研究当中.与肉质品质相关的性状主要有肉色、嫩度、大理石花纹、眼肌面积以及背膘厚和肌内脂肪含量等指标[6].早期对羊肉品质的评价主要是从理化性质方面进行研究.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以解决生命科学领域的各种问题.继Sanger测序后,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出现,为现代生命科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羊的年龄、性别及品种等的不同都会对羊肉品质产生影响.羊肉品质主要由遗传因素所决定.影响羊肉质的候选基因很多,主要包括影响脂肪代谢的基因过氧化物酶体激活增殖受体基因 (peroxidas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s)、脂蛋白脂酶基因(lipoprotein lipase, LPL),影响肌内脂肪沉积的基因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s,FABPs)、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myostain,MSTN),以及影响背膘厚的激素敏感脂肪酶基因(hormone-sensitive lipasegene,HSL)等[7-8].通过对绒山羊背最长肌的转录组进行RNA-Seq技术测序分析,孟宪然[9]等希望找出与羊肉品质相关的候选基因.经过比对分析,共得到影响绒山羊肉品质的候选基因有263个,其中包括高表达有利基因123个,高表达有害基因140个.最后分析认为影响羊肉质的候选基因主要有ADIPOQ(脂联素)、PDK(丙酮酸脱氢酶激酶)、和CD36(脂肪酸转位酶)等基因.肌内脂肪含量是衡量肉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增加肌内脂肪含量可使肉质嫩度增加,口感更好.影响肌内脂肪含量的因素较多,不同品种、年龄、日粮因素或同一品种的不同部位之间都存在较大差异.从分子层面分析,影响肌内脂肪含量的基因主要包括PPARγ、LPL、HSL、H-FABP等候选基因[10-12].其中,PPARγ基因在肌内脂肪沉积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脂肪的分化与发育之中处于核心地位.湖羊肌肉组织中肌内脂肪含量与PPARγ基因的表达量在一定程度上呈负相关,并且出现组织差异性[13].杜琛[14]通过RNA-Seq技术对绒山羊的肌肉组织进行转录组分析,并对脂肪细胞进行PPARγ基因沉默,发现沉默PPARγ基因的脂肪细胞内脂肪分化程度明显降低,而其他与脂肪分化相关的基因也随之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对绒山羊的四种脂肪细胞进行比较转录组分析,两两比对分别得到差异表达基因为150、450、456、412、39和445个.通过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发现与脂肪细胞分化有关的最为显著的信号通路是PPARγ等信号通路.其中富集到PPARγ信号通路的基因有LPL、FABP、FATP(脂肪酸转运蛋白)、AP2、RXRG 和CD36.这六个基因可作为肌内脂肪沉积的候选基因.GO即基因本体论,由基因本体联合会所建,主要从基因参与的生物学过程、细胞组成及分子功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除了通过GO基因注释外,还可通过COG等其他数据库对基因进行分析[15].肌肉的嫩度与动物的品种及其年龄密切相关,肌肉中肌纤维的种类以及比例都会影响到肌肉的品质.肌纤维的生长和类型与肌球蛋白轻链的比例有着密切的关系[16].除了遗传因素的影响,环境因素对肉品质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可小觑的.蒙古羊以肉品质优良而闻名遐迩,这与所处的自然环境是分不开的.蒙古羊抗寒能力较强,为此,侯成林[17]对处于寒冷条件下的蒙古羊以及杜泊羊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与同在寒冷条件下的杜泊羊相比,蒙古羊脂肪贮存较多,脂肪组织中蛋白质合成旺盛,而且脂肪代谢速率更快.这进一步说明,蒙古羊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断尾对某些脂尾型绵羊特别是长脂尾型绵羊的脂肪沉积会产生影响.通过断尾,使原本沉积在尾部的脂肪部分转移沉积在皮下等其他脂肪组织中[18].兰州大尾羊属长脂尾型绵羊,通过RNA-Seq技术对断尾与未断尾兰州大尾羊肝脏组织转录组进行测序分析,得到了EAAT2等与脂肪沉积有关的基因[19].近些年,关于绵山羊等毛用动物皮肤毛囊转录组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随着绵羊和山羊全基因组测定的完成,有关控制绵山羊毛绒生长的基因将会被进一步挖掘出来.毛囊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多种信号通路以及相关基因的调控.调控毛囊周期性生长的信号分子主要属于Wnt信号通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FGF)家族、NOTCH信号通路、SHH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家族以及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家族等[20-21].有些信号通路只参与了毛囊发育的部分阶段,有的则贯穿了整个发育时期,如Wnt信号通路,广泛参与了毛囊形成的各个阶段[22],在绒山羊皮肤毛囊周期性生长、发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揭示滩羊被毛卷曲的形成,康晓龙[23]运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不同月龄滩羊皮肤组织进行分析,共得到转录本30 081个,差异表达基因37个,其中高表达转录本角蛋白家族基因KRT71可能与滩羊被毛卷曲的形成有关.经过富集通路发现,一些可变剪切事件参与了Wnt、NORCH等与毛发生长相干的信号通路.毛囊生长的一个周期要经历三个阶段,即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Geng[24]等对绒山羊的毛囊发育周期中的皮肤进行转录组测序,共检测出1 332个差异型表达基因.其中,生长期与衰退期的差异表达基因683个,生长期与休止期119个,衰退期与休止期119个.毛囊发育生长可能与Wnt、Shh、TGF-β和Notch信号通路有关,且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在上述信号通路中伴有重要角色.初级毛囊与次级毛囊在结构上和生长时间上有所不同.为了进一步探究绒山羊毛囊独立发生的分子基础,Gao[25]等利用RNA-Seq技术对60胎龄、120胎龄及刚出生2小时绒山羊的皮肤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发现初级毛囊的发生始于60胎龄,成熟于120胎龄,而次级毛囊的形态发生始于120胎龄直至出生.分别对各个胎龄皮肤组织转录组进行对比,得知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存在于60胎龄羊与120胎龄和60胎龄与新生羊之中,而120胎龄羊与新生羊并没有明显的差异.通过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在上皮-间质和毛囊发生的免疫赦免、粘多糖的生物合成、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等中起着主导作用.通过高通量转录组对绒山羊皮肤毛囊两个毛乳头细胞系进行测序,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血管形成、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等通路[26].随着测序技术的日益增进,非编码RNA的作用机理成为科技人员热点研究的对象,并对其展开深入探讨.microRNA作为一类非编码小RNA,研究发现它在生物发育调控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Liu[27]等对山羊处于生长期的皮肤组织进行Solexa测序,共获得miRNAs 316个,其中68个miRNA在山羊上是保守的,经过进一步分析又得到了22个新的miRNA.通过对藏绵羊皮肤毛囊发育的三个时期进行测序,共获得244个成熟的microRNA.通过对两个不同时期得到的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比对,发现这些差异表达的miRNA靶向多条信号通路的基因以调控毛囊发育[28].绵山羊非编码RNA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microRNA作用机制的研究,而对LncRNA的机理研究才刚刚起步.研究发现,LncRNA对次级毛囊的形态发生起到部分的调控作用,这为皮肤毛囊的分子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29].利用RNA-Seq技术对绵山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肉品质和皮肤毛囊的研究当中,而对其他性状的研究应用也相继展开.羊奶在国际营养界被誉为“奶中之王”,其营养构成接近于人奶,更有利于人体的吸收.目前,对羊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营养成分组成以及产品开发等方面[30-31].为深入了解影响羊奶品质的有关因素,研究工作者借助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山羊乳腺作进一步研究[32-33].为阐明miR-103在羊产奶过程中的作用,Lin[34]等对哺乳期山羊乳腺进行高通量测序,得到高表达的miRNA共30个,并通过进一步分析,乳腺上皮细胞中miR-103的富集引起了羊奶中脂肪的堆积.AroaSuárez-Vega[35]利用转录组技术对两个不同品种的奶羊的乳体细胞进行测序,通过对这两个品种的四个不同泌乳阶段的研究发现,最高表达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为酪蛋白和乳清蛋白,在泌乳点得到573个差异表达基因.在这两个品种之间共检测到256个差异表达基因.提高产羔数一直是绵山羊育种过程中亟欲解决的问题.一些生长因子的变化也会引起绵羊排卵的变化[36].利用RNA-Seq技术对山羊卵巢进行研究,亦在揭示与绵羊多胎性状有关的分子机制,从而提高繁殖力[37].作为一类长度仅为22 nt左右的非编码RNA,miRNA在山羊生殖调控等过程当中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38].为此,Zi[39]等对多产羊与非多产羊处于卵泡发育时期的卵巢进行了测序,鉴定出共表达miRNA 379个,差异表达miRNA 191个,其中120个上调,71个下调.通过分析发现,miR-21,miR-99a, miRNA-143, let-7f, miR-493 and miR-200b可能在卵泡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无疑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带来质的飞跃.绵山羊产业在我国草食畜牧业中占有重要比例,无论是对羊肉的需求量还是对于纺织业来说,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鉴于人们对其需求的不同,我国已育成多个新品种.未来的动物育种除了传统的育种方法外,还必将借助现代分子育种技术.目前,高通量测序技术日臻完善,测序费用也逐步降低,再次推进了转录组测序技术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日益增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也为我国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提供了新的技术与手段.目前,RNA-Seq技术已在单细胞层面上进行,这无疑为绵山羊某些性状的研究开启了新途径.【相关文献】[1] 谭晓山,李冰,赵永聚.我国绵、山羊育种工作现状与发展前景[J].中国畜牧杂志,2015,51(16):15-19.[2] 郑灿龙.羊肉的营养价值及其品质的影响因素[J].肉类研究,2003,(01):47-48.[3] 张莹,肖海峰.世界羊毛羊绒生产与贸易状况分析[J].中国草食动物科学,2014,(S1):427-430.[4] Lockhart D.J., WinzelerE.A.Genomics, gene expressand DNA arrays[J]. Nature, 2000, 405(6788): 827-836.[5] 王乐乐,张燕军,李晓燕,等.下一代测序技术在畜禽转录组研究中的应用[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3(09):17-22+30.[6] 王强,王锋,樊懿萱.影响羊肉质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J].中国草食动物科学,2014,(S1):50-53.[7] 殷捷,凌英会,张晓东,等.影响羊肉质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J].畜牧与兽医,2013,45(01):87-91.[8] XiaochunXu , Xuan Wei , YuxinYang,et al. PPARγ, FAS, HSL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during Tan sheep fat-tail development[J]. Electronic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15,(18):122-127.[9] 孟宪然,杜琛,王静,等.基于RNA-Seq识别山羊肉品质候选基因[J].畜牧兽医学报,2015,46(08):1300-1307.[10] J.F. Hoc quette, F. Gondret, E. Baéza,etal.Intramuscular fat content in meat-producing animals: development, genetic and nutritional control, and identification of putative markers[J].Animal,2010,4(2):303-319.[11] X. Lang, C. Wang, P. J. Wu, et al.Developmental changes in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H-FABP) mRNAexpression and intramuscular fat (IMF) content in Oula sheep[J].Transl. Anim. Sci. 2017,(1):146-153.[12] XiaochunXu , Xuan Wei, Yuxin Yang, et al. PPARγ, FAS, HSL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during Tan sheep fat-tail development[J]. Electronic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2015, (18):122-127.[13] 郝称莉,李齐发,乔永,等.湖羊肌肉组织H-FABP和PPARγ基因表达水平与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08,(11):3776-3783.[14] 杜琛.绒山羊肌内脂肪沉积特征及脂肪细胞分化机理的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15] 蔡元锋,贾仲君.基于新一代高通量测序的环境微生物转录组学研究进展[J].生物多样性,2013,21(4):401-410.[16] 张春兰.小尾寒羊和杜泊羊臂二头肌转录组及肌球蛋白基因家族结构特征分析[D].山东:山东农业大学,2014.[17] 侯成林.蒙古羊全基因组测序及基于转录组分析的抗寒性状遗传基础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18] 刘政,赵生国,李华伟,等.脂尾去除对‘兰州大尾羊’和‘蒙古羊’生长性能及脂肪沉积分布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5,(05):7-11.[19] 刘政.断尾对脂尾型绵羊肉用性能、脂肪沉积及肝脏转录组差异基因表达的影响[D].甘肃:甘肃农业大学,2015.[20] 江玮,范一星,乔贤,等.皮肤毛囊发育的转录组研究进展[J].遗传,2015,37(6):528-534.[21] 田月珍,黄锡霞,柏妍,等.与毛囊生长发育及羊毛、羊绒品质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J].中国草食动物科学,2013,33(3):55-58.[22] 王乐乐,张燕军,杨坤,等.Wnt通路中部分基因在绒山羊胚胎皮肤毛囊中的表达[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6,32(1):99-106.[23] 康晓龙.基于转录组学滩羊卷曲被毛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3.[24] RongqingGeng,ChaoYuan,Yulin Chen. Exploring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by RNA-Seq in Cashmere goat(Caprahircus)skin during hair follicle development and cycling[J].PLoS One,2013,8(4):e62704.[25] Gao Y, Wang X, Yan H, etal. Comparative TranscriptomeAnalysisof Fetal Skin Reveals Key Genes Related to HairFollicle Morphogenesis in Cashmere Goats[J].PLoSone,2016,11(3): e0151118.[26] Zhu B, Xu T, Yuan J, etal.Transcriptome Sequencing Reveals Differences betweenPrimary and Secondary Hair Follicle-derived DermalPapilla Cells of the Cashmere Goat (Capra hircus)[J]. PLoSone,2013,8(9): e76282.[27] Liu Z, Xiao H, Li H, etal. Identification of Conserved and Novel micro RNAs in Cashmere Goat Skin by Deep Sequencing[J]. PLoS one,2012, 7(12): e50001.[28] Liu G, Liu R, Li Q, etal. Identification of microRNAs in Wool Follicles during Anagen, Catagen, and Telogen Phases in Tibetan Sheep[J]. PLoSone,2013, 8(10): e77801.[29] 赵帅. 细毛羊次级毛囊形态发生诱导期转录组差异表达分析[D].甘肃:甘肃农业大学,2015.[30] 曹斌云,罗军,姚军虎,等.我国山羊奶开发现状及重点[J].畜牧兽医杂志, 2007,(1): 52-54.[31] Park, Y.W., Juarez,M., Ramos,M.,etal.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oat and sheep milk. Small Rumin[J]. Res,2007,(68):88-113.[32] Lin,X., J.Luo, L. Zhang, etal.miR-27a suppresses triglyceride accumulation and affects gene mRNA expression associated with fat metabolism in dairy goat mammary gland epithelial cells[J]. Gene ,2013(521):15-23.[33] Ji Z, Wang G, XieZ,v ,etal. Identification of Novel and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MicroRNAs of Dairy Goat Mammary Gland Tissues Using Solexa Sequencing and Bioinformatics[J]. PLoS ONE,2012,7(11): e49463.[34] Lin X, Luo J, Zhang L, etal. MiR-103 Controls Milk Fat Accumulation in Goat (Capra hircus) Mammary Gland during Lactation[J]. PLoS ONE,2013),8(11): e79258.[35] AroaSuárez-Vega, Beatriz Gutiérrez-Gil, Christophe Klopp, etal. Characterization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Milk Transcriptome in Two Dairy Sheep Breeds using RNA Sequencing[J].Sci Rep,2015,12(18)5:18399.[36] Ibrahim AH Barakat, Lamiaa M Salem1 , Niveen M Daoud ,et al. Genetic polymorphism of candidate genes for fecundity traits in Egyptian sheep breeds[J]. Biomedical Research,2017, 28 (2): 851-857.[37] 朱晓攀.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济宁青山羊和莱芜黑山羊卵巢转录组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38] 张晓东. 山羊卵巢microRNA的鉴定及生物学功能分析[D].安徽:安徽农业大学,2013.[39] Zi X, Lu J, Ma L. Identification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ovarian microRNAs of prolific and non-prolific goats during the follicular phase using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J]. Scientific reports, 2017, 7(1): 1921.。
绵羊改良及繁殖技术
张海明
【期刊名称】《甘肃畜牧兽医》
【年(卷),期】2015(45)1
【摘要】绵山羊杂交应用的范围很广,利用杂交可以改良生产性能低的原始品种,培育一个新品种,也可以利用杂交来获得最佳的经济产品。
杂交可以将不同品种的优良特性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亲代原来不具有的特性,并且能提高后代的生活力。
在肉羊生产中,通过杂交,可以提高繁殖率、饲料转化率、生长速度、羊肉的质量等,使肉羊生产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总页数】5页(P16-20)
【作者】张海明
【作者单位】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杜泊绵羊对我国本地绵羊杂交改良的初步效果 [J], 刘延鑫;刘太宇
2.伪满洲国绵羊品种改良及推广
——改良绵羊推广为主 [J], 海阿虎;李晨
3.绵羊繁殖技术应用及展望 [J], 周喜荣;段新华;朱昊
4.分户饲养条件下绵羊改良的有效途径——大岗子乡绵羊人工改良情况的调查 [J], 杜明春
5.贵州岩溶山区绵羊宿营法改良天然草地综合效果的研究Ⅲ改良草地的技术、生态、经济效果研究 [J], 蒋文兰;瓦庆荣;吴明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课程论文题目: 繁殖新技术绵山羊品种改良中应用姓名:学院:专业:班级:学号:2013 年 4 月11 日新疆农业大学教务处制繁殖新技术绵山羊品种改良中应用[摘要]针对我国、毛绵、山羊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绵山羊高效繁育关键性适用技术。
以狠抓“种”、“繁”为根本,提供优质饲草料与人工种草为基础,随着饲养方式的渐变改善饲养方法,加强羊舍建设与卫生保健,建立完善的免疫体系,确保绒毛用羊安全、高效生产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绵山羊;高效繁育;关键技术绵山羊产业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绵山羊养殖是我国广大农牧民赖以生存的主要产业。
我国是养羊大国,也是绵山羊生产大国,拥有量大面广、生产独特绵毛产品的地方优良绵山羊品种和高产优质适应强的众多培育品种。
但绵山羊生产性能及其产品质量同世界先进水平尚有较大差距,羊毛、羊绒的产量和质量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绒毛用羊产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绵毛羊养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且关系到我国绵毛纺织业的发展以及进出口贸易平衡l1 ]。
本文简要介绍了绵山羊关键性繁育适用技术,并对绵山羊养殖饲料与营养基础、科学饲养方法及保障措施进行了分析,为绵山羊科学养殖提供参考。
1 绵山羊关键性繁育适用技术1.1 品种选育任何一个绒、毛绵、山羊品种都有明确的固有选育方向及品种标准,制定选育目标和方案均不可偏离品种选育方向,否则,原有品种的种质特性也难以保持甚或丢失,品种将会名存实亡。
随着生产、市场及人们生活需求的变化,有些品种在保留原种的前提下,对部分群体施行相应的改良与提高也是可行的。
但原种一定要纯要好的概念不能含糊。
1.1.1 种公羊的选育种公羊的质量水平是整体羊群的优劣标志。
因此,要特别重视种公羊培育,特、一级种公羊作为主用公羊数量要充裕,尽量不用二级公羊。
做好种公羊的合理科学使用与调配;在特殊情况下实施适度近交;要尽可能延长种公羊使用年限;种公羊的上三祖代与后代必须优良,方可作为主配公羊[6。
]。
1.1.2 种母羊的选育要来自纯种羊后代,其后代亦应优良。
特、一级种母羊组成核心群,二级和部分有特点的较优三级羊组成繁殖群,较差的三级以下母羊作为淘汰群并肥育出栏;核心群羊要做好个体选配,繁殖群羊做等级选配;种母羊应具有较好的繁殖力和抗逆性以及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1.2 繁殖利用种公、母羊均应来自多产性好的母羊,母羊也应有多产后代;加强种公、母羊的饲养管理,始终保持中等至中上等体况(膘情)是提高繁殖力的重要基础;应用先进的繁殖实用技术,如诱导发情、同期发情、超数排卵、胚胎移植、双胎(羔)素、人工授精(鲜、冻精)、冻胚保存等,是提高羊群繁殖力的重要方法;尽量延长种羊的繁殖利用年限,种公羊平均应在8年以上,种母羊6年以上l22 饲料资源高效利用以绵山羊营养调控为依据,加强优质饲草料生产和高效利用。
2.1 饲草资源有效利用饲养包括青草、青干草、青贮草、作物秸秆、秕糠、树叶饲料等粗饲料。
羊属草食家畜,对饲草的利用、消化和营养吸收能力是草食家畜中最高的。
因此,日粮中应以优质饲草为主,实行“以粗代精”或“以草代料”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是完全必要与可行的;饲草要多样化,做到营养、容积、适口性互补,不能有啥喂啥,至少应同时有3种以上饲草;保证饲草质量是最关键的一环,各种粗饲料虽有其特点,按可消化性的顺序大体如次:青草一青干草~青贮草一优质秸秆(如花生蔓、红薯蔓、豆类秸秆、优质半青秸秆等)一优质树叶饲料(如刺槐叶、榆树叶、杨树叶、柳树叶、桐树叶、节果叶等)一秕糠一劣质秸秆等。
饲草须加工调制:青草要铡短(2~3 cm)、晒制青干草,青干草和作物秸秆可利用装有直径1.3~1.5 cm箩孔的饲料粉碎机制作为草粉(长1.5~2cm),并可用作氨化、碱化、糖化、微贮、颗粒、草块饲料等,青草、半青作物秸秆和藤蔓可制作青贮草;切忌饲喂未经铡短的长草、发霉变质草和污染草等。
2.2 提倡人工种草人工种植适合并适于羊只营养需要当地生长的优质牧草,作为绒、毛羊饲草的最好补充。
特别要以种植豆科牧草为主,以补充产区普遍供给不足的蛋白质营养。
因地制宜种草,因需而选草种,是人工种草的基本原则。
对我国多数处于干旱半干旱和季节性干旱地区的绒、毛羊来说,适宜种植的人工牧草主要应是:豆科的紫花苜蓿类、红豆草、沙打旺、小冠花、箭舌豌豆、澳大利亚一年生苜蓿、草木樨;禾本科的青贮饲料玉米、黑麦草、多花黑麦草、冬牧7O黑麦草、苏丹草、高丹草、羊草、无芒雀麦、高麦草、阜竹草、苇状羊茅、鸭茅等;菊科的氨茎酸草(饲料苦卖菜);苋科的高蛋白苋草(籽粒苋)等。
2.3 精饲料加工与利用包括由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和各种添加剂饲料组成的混合精料。
精料应多样化,特别注意各种精料的营养特点及其互补性;籽实饲料提倡适度破碎成大糁子状,而不要整粒饲喂,但也不应磨成如喂猪鸡的粉状料,以利羊消化吸收;豆类籽实应在轻炒或煮后再破碎饲喂;除豆饼(粕)以外的其他饼(粕)类饲料,因含不同数量的毒性物质,饲喂前要经坑埋或蒸煮处理;矿物质饲料和添加剂饲料必须是经国家正式批准的厂家所产、并不含杂质和未被污染的正规产品。
3 科学饲养3.1 重视羔羊培育和种公羊饲养“同样草,同样料,不同喂法不同效”,说明饲养方法的重要性。
科学饲养方式贯穿于各绒毛羊品种的不同性别、年龄、生理阶段及某些特异生产过程,特别对羔羊和种公羊更显得重要。
3.1.1 羔羊培育羔羊阶段在羊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毛囊及其毛球细胞生长绒毛纤维最多,而此期羔羊对生活条件反应的可塑性最大,其中营养条件又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因此,羔羊阶段至断奶后的6月龄内的营养水平,关系到绒毛羊终生毛、绒密度的大小,特别对绒山羊羊绒的密度和控制细度的作用尤为重要。
这在生产中易被忽视,应制定各品种羔羊的全面培育方案,并切实执行和不断完善。
3.1.2 种公羊种公羊是羊群的核心,羔羊从出生、断奶、周岁至成年后的不同生理阶段都应做到科学的全价饲养。
种公羊饲养的好坏,对提高羊群品质,外形、生产性能和繁殖育种很重要。
品质优良的种公羊,才能很好地发挥其种用价值。
对种公羊要求全年保持中上等膘情,健壮的体质,充沛的精力,优良的精液品质,保证和提高种羊的利用率。
3.2 舍饲与补饲首先应做到“定时、定量、定质(草料)、定羊舍、定专人”(五定);要有四季饲养管理工作日程:通常上、下午各饲喂一次,中午和晚间各添加一次饲草或树叶饲料;上、下午饲喂要做到多次少喂勤添,先粗(料)后精(料),逐次分别相应减增,最后让饲糟中仅剩余少量饲草料,羊的肷窝基本撑起来即示已饱;草料要拌匀,做到不浪费;饲养过程始终做到“眼、手、腿、口、脑要勤”(五勤),“草、料、水槽、用具、圈舍和羊体要净”(七净),自由饮水或水槽全天不断水,并加少许食盐(最好为硒碘盐),舍内放置舔砖;忌喂劣等变质饲草料和不饮冰冻水、陈旧污染变质水等;菜籽、棉籽、麻子饼(粕)类若未经饲喂前处理,一般不宜超过日粮精料量的8 ,以防中毒;青贮草以占El粮中粗饲料的35 以下为宜,以防酸中毒。
3.3 放牧以抓好夏秋季青草期膘情和冬春保膘、保胎、保活为主要任务;改善放牧方法与草场的合理利用;做好枯草期草料贮备与安全越冬,加强母羊妊娠后期和哺乳前期的补饲,重视羔羊培育。
4 羊舍建筑与卫生保健充分满足绒毛用羊对生态环境和卫生保健的需要,建好羊舍和加强疫病防治。
随着产区舍饲和半舍饲饲养方式比重的渐增,羊群的大部分时间在羊舍度过,羊舍建造的科技水平高低就显得愈益重要;与之相关的羊群卫生保健及疫病防治等管理措施亦应加强。
4.1 羊舍建筑羊舍建造应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实用”的基本原则。
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风多雨少,多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位低,羊舍直接建在地面,舍顶坡度较小,有的与羊棚连建便于夏凉和剪毛等;而此以南地区则雨多湿度大,地下水位高,多为半湿润和湿润区,羊舍多为建造在离地面1.0~1.5 m 的楼阁式,舍顶坡度较大便于排水。
我国羊舍类型多为长方形,外为单坡式和双坡式、封闭式和半开放式,内设单列式或双列式(有中央通道),这要以羊群规模、地形地势、利于饲养管理和经济实用而定。
羊舍建造应按以下要求进行:因地制宜,办公、生活区处上风向,生产区处下风向,羊舍房角应对着当地冬春季的主风向,要坐北向南,背风向阳,冬暖夏凉,高燥通风,宽敞明亮,科学卫生,靠近水草,排水便利,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坚实耐用,便于饲管,利于防病,成本经济,效益明显。
其中因地制宜,利于管理和羊群效益水平的提高应是着重点。
4.2 保健与疫病防治舍饲羊群较为密集,必须加强羊场与羊舍的疫病防治及消毒保健措施_8]。
要制定适用的保健卫生消毒制度和全年羊群流行病的免疫程序,应以预防魏氏梭菌病、口蹄疫、羊痘、链球菌病、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等传染病和消化道内寄生虫病及外寄生虫病为主,并切实严格执行;羊舍距交通要道应在3 m以上或设置天然隔离区,才能御病于羊群之外,保障羊群安全生产和优质高效经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1] 赵有璋.现代中国养羊[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5.[2] 吴登俊.规模化养羊新技术[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 赵有璋.发展现代养羊业生产的社会生态学EJ].家畜生态学报,2008.29(5):1-8.[4] 权富生,李艳芳,杜芳义,等.陕北丘陵沟壑区畜牧业发展问题研究[J].家畜生态学报,2OO8.29(6):117-122.[5] 张振武.发展节约型养羊业,走循环经济之路[J].当代畜禽养殖业,2005(8) :24—27.[6] 樊宏霞,薛强.内蒙古养羊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E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6):95—97.[7] 马章全,陈小强.对我国毛皮用绵、山羊产业发展的思考[J].家畜生态学报,2010,31(5):1—3.[8] 熊慧欣,赵秀兰,徐轶群.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的防治[J].家畜生态,2004,25(4):249-251.[9] 曹斌云, 赵敬贤, 张若楠. 杜泊肉羊繁殖性能观测[A]. 中国羊业进展——首届中国羊业发展大会会刊[C], 2004[10] 鲍志鸿, 金哲, 于晓明, 马惠海. 肉羊同期发情技术试验与研究[A]. 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议论文集(2007-2008)[C], 2008[11] 张忠诚主编.家畜繁殖学.(第四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12] 杨俊涛,张明等.卵子取代卵黄冷冻牛精液效果观察.南京:江苏农业科学,2006,6:284~287[13] 桑润滋,田树军,李铁栓主编.肉羊快繁新技术.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14] 阚远征,张振山.奶牛性控精液应用简析.北京:中国奶牛,2007.5:23~24[15] 张洪地,王艳杰,沈维力.提高绵羊冻精人工授精受胎率的有效措施.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08-10[16] 旭日干.山羊绵羊卵子的体外受精.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0:23~37[17] 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组编.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羊志[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18] 联合国粮农组织[EB]./corp/statistics/en/[19] 马友记,李发弟. 中国养羊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畜牧杂志,2011,47(14):16-20[20] 赵有璋主编.羊生产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