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量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959.50 KB
- 文档页数:7
小学数学常见的量教案6篇小学数学常见的量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在已掌握的“单价数量=总价”等关系式的基础上推导出另外两个关系式正确理解三个关系式之间的联系.(二)学会应用关系式解决实际计算问题.(三)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概括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用乘法求总价,推导出用除法求得另外两个量.难点:揭示三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口算:(投影出示)14 5= 21 3=13 7=70 14=63 3=91 7=70 5= 63 21= 91 13=32 4= 12 6=15 8=128 4=72 6=120 8=128 32= 72 12= 120 15=(2)请同学回忆一下在乘数是两位数乘法中,学过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可以让学生讨论,互相启发,提醒一下,然后请同学回答.学生回答无序,老师要选择有序的板书在黑板上)生:单价数量=总价单产量数量=总产量速度时间=路程工效工时=工作总量师:同学们能牢固掌握学过的数量关系,下面老师出一道常见数量关系的应用题请大家来思考.(二)学习新课1.学校鼓乐队买了8个鼓,每个34元,一共用了多少元(事先写好贴在黑板上)投影出示讨论题:(几个题都用这个讨论题)(1)题目中已知哪些量求什么量(2)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3)说出数量关系式.通过讨论,根据问题回答.老师把学生说的列式板书在黑板上.34 8=272(元)使学生充分认识:34元是单价;8是数量;272元是总价.单价数量=总价下面老师把(1)题,已知和所求改变一下,请看(2)题.(事先写好贴在黑板上) (2)学校鼓乐队买8个鼓用了272元,每个鼓多少元投影出示讨论题:学生讨论时老师巡视、启发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使每个人都参与.(可以多请几名同学回答,尤其是中、下等同学,要多给他们机会)生:已知“买了8个鼓”是数量,“用了272元”是总价.求“每个鼓多少元”是单价.也就是: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关系式:总价数量=单价列式:272 8=34(元)(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请同学按老师说的要求,把这个题目再改编一下,注意听.如果这道题的总价不变,把问题(单价)改变为条件,把数量改变为问题.请同学思考片刻,组织一下语言,把这道应用题叙述出来.(学生回答、老师把事先写好的(3)题贴在黑板上)(3)学校鼓乐队买鼓用了272元,每个34元,买了几个鼓投影出示讨论题:(根据讨论题回答,请一些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看他们是否掌握了)(生:已知总价是272元,单价是34元,求的是数量.)关系式:总价单价=数量列式:979 34=8(个)师:通过上面三个题目,你能说出单价、数量、总价这三个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同学们可以互相说一说)生:已知单价和数量,可以求出总价,用乘法计算;已知总价和数量,可以求出单价,用除法计算;已知总价和单价,可以求出数量,用除法计算.总之,单价、数量、总价这三个量,只要知道其中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小结今天我们研究了单价、数量、总价这三量之间的关系,只要知道这三个量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只要记住“单价数量=总价”就容易想出另外两个关系式:“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这样我们就能很快地解决生活中的有关实际问题.(三)巩固反馈请同学利用我们刚学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1)一辆汽车由胜利村开往县城,用了4小时,平均每小时行35千米,由胜利村到县城的路程是多少千米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列式:35 4=140(千米)(2)胜利村到县城的路程是140千米,一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35千米.这辆汽车由胜利村到县城要用多少小时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列式:140 35=4(时)(3)胜利村到县城的路程是140千米,一辆汽车由胜利村开往县城用了4小时.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关系式:路程时间=速度列式:140 4=35(千米)(订正时,老师板书)下面请同学打开书第75页,练习十六第1题.谁知道每题括号里绿颜色的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老师要求学生请在书上填写.(订正时老师板书)(1)单产量数量=总产量(2)总产量数量=单产量(3)总产量单产量=数量下面我们再来看一道题.(出示)(1)一台织袜机每小时织32双儿童袜,8小时生产多少双提出问题再解答,并写出数量关系式.读题并补充问题.老师填在黑板上.关系式:工效工时=工作总量列式:32 8=256(双)(2)把上题改编成求时间的应用题.(同桌两个同学互相编,然后把关系式,列式计算写在自己的作业本上)一台织袜机每小时织32双儿童袜,计划织256双,需要几小时关系式:工作总量工效=工时列式: 256 32=8(时)(3)把上题改编成求工效的应用题.(要求自己独立思考,编后,把关系式,列式计算写在作业本上,看谁最快) 一台织袜机8小时织儿童袜256双,平均每小时织儿童袜多少双关系式:工作总量工时=工效列式:256 8=32(双)小结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学习了几种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单产量、数量、总产量的关系;工效、工时、工作总量的关系.今后可以应用这些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些乘法、除法应用题.作业:看书第73页.小资料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都可以归结为:c a=b或c b=a(a,b都不等于0). 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把数c平均分成b份,也就是求相同的加数a.二是求数c里面含有多少个a,也就是求相同加数a的个数b.至于求一个数c是另一个数a的多少倍,实际上也是求c里含有多少个a;已知一个数的b倍是c,求这个数,实际上就是把c平均分成b份,求这样的一份是多少.小学数学常见的量教案篇2(1)乘法应用题和物价、产量数量关系教学目的: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北师大版《常见的量》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常见的量。
通过观察实际物体,学生能够理解不同量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相应的单位换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常见的量的概念,并能够进行单位换算。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际物体,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常见的量的概念。
难点:学生能够进行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
四、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思考、实践、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实物道具,如尺子、面积板、体积容器等。
2. 准备幻灯片或者教学课件,用于展示和讲解。
3. 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设计: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常见的量的概念。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教师讲解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常见的量的定义和单位。
2. 学生通过观察实物,理解不同量的概念。
3. 教师进行单位换算的讲解,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三、课堂练习(10分钟)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五、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回家后进行练习。
六、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面积单位换算、长度单位换算、体积单位换算、重量单位换算等。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掌握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七、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面积、长度、体积、重量等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八、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掌握面积、长度、体积、重量等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数学《常见的量》教案设计(18篇)篇1:数学教案设计数学教案设计亿以内数的写法的练习教学内容:练习二的:8~11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
2、熟练地写含有两级的数。
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数位表教学过程:一、基础训练1、小黑板出示:写出下列各数十二万三百零五万四千零六万五千2、这些数你是先写哪一级的?再写哪一级?3、请你回忆一下数位表,你能说出数位表在写数时能给你什么帮助?4、学生写数:十二万写作:10三百零五万写作:3050000四千零六万五千写作5、学生回忆亿以内数的.写法。
6、学生自由说一说。
二、课堂练习1、投影出示:写出由下列各数组成的数。
(1)四百万八十万五万和三千(2)六千万、九万和五百(3)八千万和四十反馈:这些数的最高位是什么数?怎样写出这些数?2、写出下列各数:四千二百万、四千零七万五千七百、十二万五千、一百七十万、四十九万一千三百3、学生写数(3人上黑板写)学生说一说万级和个级上的数是怎样确定的。
4、学生写数后大家评议。
三、游戏:同桌两人在零、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插入一些数字,请同桌写出这个数。
看谁会写?四、作业:练习二: 10、11篇2:初一数学教案设计初一数学教案设计1教材分析1、本节课首先从最简单的正比例函数入手.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函数关系式、引入次函数的概念。
2、八年级数学中的一次函数是中学数学中的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函数,是反映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常见数学模型之一,也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初、高中其它函数和高中解析几何中的直线方程的基础。
学情分析1、虽然这是一节全新的数学概念课,学生没有接触过。
但是,孩子们已经具备了函数的一些知识,如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性质,这些都为学习本节内容做好了铺垫。
2、八年级数学中的一次函数是中学数学中的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函数,是反映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常见数学模型之一,也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其它函数的基础。
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7.1.4常见的量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的长度、面积、体积等量的单位。
2.能够自如地进行各种量的转换。
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量的概念。
教学重点
1.常见的量以及其单位。
2.各种量的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对容积、重量等量的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通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介绍长度、面积、体积等量,并让学生感受和认识这些量。
2.引出本课要学习的知识点:常见量及其换算。
二、讲解常见量及其单位
1.介绍长度、面积、体积等常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教师出示量的换算表格,让学生可以自己查找或记忆。
三、练习常见量的换算
1.让学生在计算时使用量的换算表格进行计算。
2.将常见的量的换算练习变为小组合作,加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并有助于学生的记忆与掌握。
四、拓展学生的应用能力
1.教师出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由学生进行量的转换并求解问题。
2.引导学生探究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学生反思
1.让学生分享学习的感受和心得体会。
2.教师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并总结本节课的重要内容。
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常见量及其单位,会进行常见量的换算,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可以对本课进行适当扩展,加深所学知识的学习与理解。
数学《常见的量》教案设计第一章:长度单位的学习1.1 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
1.2 通过实际测量和比较,让学生掌握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1.3 练习题:填写长度单位换算表,解答与长度单位有关的应用题。
第二章:面积单位的学习2.1 引入面积单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平方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等面积单位。
2.2 通过实际测量和比较,让学生掌握不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3 练习题:填写面积单位换算表,解答与面积单位有关的应用题。
第三章:体积单位的学习3.1 引入体积单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立方米、立方厘米、立方毫米等体积单位。
3.2 通过实际测量和比较,让学生掌握不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3 练习题:填写体积单位换算表,解答与体积单位有关的应用题。
第四章:重量单位的学习4.1 引入重量单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千克、克、毫克等重量单位。
4.2 通过实际测量和比较,让学生掌握不同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4.3 练习题:填写重量单位换算表,解答与重量单位有关的应用题。
第五章:时间单位的学习5.1 引入时间单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小时、分钟、秒等时间单位。
5.2 通过实际测量和比较,让学生掌握不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5.3 练习题:填写时间单位换算表,解答与时间单位有关的应用题。
第六章:温度的学习6.1 引入温度单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摄氏度、华氏度、开尔文等温度单位。
6.2 通过实际测量和比较,让学生掌握不同温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6.3 练习题:填写温度单位换算表,解答与温度单位有关的应用题。
第七章:货币的学习7.1 引入货币单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元、角、分等货币单位。
7.2 通过实际购物和计算,让学生掌握不同货币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7.3 练习题:填写货币单位换算表,解答与货币单位有关的实际问题。
第八章:速度的学习8.1 引入速度单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米/秒、千米/小时等速度单位。
常见的量-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常见的量的单位和换算方法。
2.能够掌握常见量的换算方法,如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质量单位之间的转换等。
3.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进行量的换算计算。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常见量的单位和换算方法的掌握。
2.教学难点:复杂量的换算计算和实际问题的应用解决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展示应用场景和定制教案。
2.教具:铅笔、尺子、计算器等。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方法1.展示米、分米、厘米、毫米四个长度单位的使用示例。
2.通过PPT展示常见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如米与分米、米与厘米、厘米与毫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二)掌握质量单位之间的转换方法1.展示千克、克、毫克三个质量单位的使用示例。
2.通过PPT展示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如千克与克、千克与毫克、克与毫克之间的换算方法。
(三)实际问题的解决1.通过PPT展示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如根据物品的重量和价格,计算总价和单位重量价格等。
2.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课堂练习1.分组讨论,编写数学问题,包括长度和质量单位之间的转换计算问题和实际问题。
2.各组互相出题,进行交流练习。
(五)总结回顾1.搜集关于量单位换算的拓展知识,如体积、密度等。
2.完成课堂笔记和巩固练习。
五、教学评价1.通过教学练习和课堂笔记,检验学生对于常见量的单位和换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2.通过课堂演练和练习检验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常见的量-西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的计量单位:米、千克、升、元等,并能正确使用计量单位。
2.能够完成简单的计量单位转换,如从米到厘米、升到毫升等。
3.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对计量单位的意义有更清晰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计量单位的概念1.引导学生回忆上一个学期学习过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等。
教师可使用实物展示,让学生通过使用卷尺等工具进行测量,更好地理解各种长度单位的概念。
2.介绍重量单位:千克、克,与长度单位一样,可以使用实物进行展示,让学生通过拿起、比较物品的重量来感知不同重量的概念。
3.讲解容量单位:升、毫升。
同样可以使用实物展示,比如使用水杯、量杯等测量不同容量的液体。
2. 计量单位的使用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进行比较、测量等,让学生加深对计量单位的理解。
2.要求学生使用所学的计量单位,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和问题解决,提高计量单位的使用能力。
3. 计量单位的转换1.教师先通过具体实例,如将1米转换成厘米,让学生理解计量单位的转换方法。
2.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计量单位的转换,例如将1千克转换成克,将1升转换成毫升等。
三、教学方法1.教师为学生提供具体实物,如卷尺、秤、水杯等,让学生亲手使用,感知计量单位的概念。
2.利用图表、表格等工具,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计量单位的转换方法。
3.教师利用教材中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提高计量单位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认识常见的计量单位,如米、千克、升等。
2.能够进行计量单位的转换。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计量单位的转换方法。
2.让学生能够灵活应用计量单位进行问题解决。
五、教学评价1.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平时课堂表现,了解学生对计量单位的掌握情况。
2.每节课结束后可以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当日内容的掌握情况。
3.可以通过教材中的考试题或者自己编写的测试题,评估学生对整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常见的量-北京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常见的量,如长度、重量、容量,以及它们的单位。
2.掌握用尺子、天平、量杯等工具测量物体的方法。
3.能够用已知的量和它们的单位计算未知的量和它的单位。
教学重点1.理解常见量的概念和单位。
2.掌握测量物体的方法。
3.掌握计算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1.量与单位的概念的理解。
2.量的换算和计算。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带有单位的物品,如铅笔、橘子、牛奶等,让学生来测量和比较它们的大小和重量,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单位。
输入新知1.常见的量教师介绍什么是常见的量,如长度、重量、容量等,以及它们的单位。
可以使用实物或图片来辅助讲解。
比如:•长度:米(m)、公分(cm)、毫米(mm)•重量:克(g)、千克(kg)、吨(t)•容量:升(L)、毫升(mL)2.测量物体教师介绍进行测量的工具和方法,如尺子、天平、量杯等,并要求学生掌握如何使用这些工具。
3.计算量的方法介绍单位换算和量的加减乘除的基本方法,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进行计算。
讲解示范1.测量物体的方法示范教师现场演示如何使用尺子、天平和量杯等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重量和容量。
2.计算量的方法示范教师演示如何通过已知的量和单位来计算未知的量和单位,如:•如果一支铅笔长12厘米,那么3支铅笔长多少?•一升牛奶重多少克?学生练习1.练习测量和换算让学生进行一定数量的测量和换算练习,检查他们是否掌握了这些方法。
2.探究任务让学生通过询问同学、家长或老师,收集不同物品的长度、重量和容量,并用自己掌握的规则进行测量和计算。
总结反思1.査核练习教师巡视学生练习情况,收集他们的成果并做出评价。
2.教师点评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及时给予鼓励或指导。
3.学生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学生练习中的教师观察2.个别或小组问答3.学生自己进行的总结与回答4.其他形式的测验教学反思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教师应切实做好针对性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2023年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常见的量》复习教案设计(精选3篇)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掌握常见的量和量的单位。
2. 能够准确进行量的换算和单位的换算。
3. 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不同物体的常见量及其单位。
2. 能够进行量的换算和单位的换算。
三、教学过程:1. 复习巩固通过练习题复习常见的量和单位,同学们交互讨论解答问题。
2. 引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常见的量和单位,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3. 拓展应用通过实际物体的观察和测量,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量的概念。
四、巩固提高进行量的换算和单位的换算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五、课堂小结归纳总结所学的知识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 理解各种常见量及其单位。
2. 掌握量的换算和单位的换算。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量的换算和单位的换算。
2.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复习巩固通过回顾前面所学的内容进行复习,帮助学生温习知识。
2.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和图片展示引入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拓展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梳理总结归纳总结所学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
五、课堂小结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对掌握不好的地方进行强化训练。
教案三:一、教学目标:1. 理解常见的量和单位。
2. 掌握量的换算和单位的换算。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量的换算和单位的换算。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复习巩固通过问题回答和练习题回顾前面所学的知识,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2. 引入新课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入新知识。
3. 拓展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常见的量教案【篇一: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常见的量》复习课教案杨晓君2】常见的量杨晓君【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总复习p87-p88的内容和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1、在经历自主梳理常用计量单位的过程中,进一步弄清各种量的计量单位及进率,明确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提高自主复习的能力。
2、在生活化的复习应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3、通过选择一些典型的复习题材,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领略数学的独特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复习方法,培养系统整理知识的好习惯。
2)、通过选择一些典型的复习题材,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领略数学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难点】分清各计量单位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各计量单位间的进率,学会归纳整理知识的方法,会改写名数,并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由“小马虎”王明同学写的数学日记。
请看大屏幕。
(请一名同学读日记)今天是2009年2月29日。
早晨6:30我被急促的闹钟铃声惊醒,便从长20厘米宽12厘米的床上爬起来,马上穿衣、洗脸、刷牙,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20小时。
想起不能迟到,我赶紧端起一杯300l的牛奶一饮而尽,又吃了一个200千克的面包。
然后就背起了2000千克重的书包,走了300千米的路程,来到了56平方分米的教室,开始了20小时早读,上午上了三节课,体育课上老师带来了一只200千克重的足球,我一脚踢出了10厘米,踢得真过瘾!师:你们笑什么?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学习数学就应该细心、认真、一丝不苟。
其实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接触到各种量,并且进行各种量的计量。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小学里面学习的一些常见的量。
(板书课题:常见的量)师:那请同学们找找这则日记中有哪些常见的量呢?(时间、长度、质量、体积)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师:大家说了那么多的计量单位,为了便于我们记忆和运用了。
常见的量数学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量,如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常见的量:长度、面积、体积、重量。
2. 学习测量工具:尺子、量角器、天平等。
3. 学习换算单位:如米与厘米、千克与克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常见的量和测量工具的使用。
2. 难点: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的换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种量的特点和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测量和换算,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量,如长度、面积、体积、重量。
2. 讲解与演示:讲解各种量的定义和特点,演示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3.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测量,如测量课本的长度、面积、体积和重量。
4. 换算练习:让学生进行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的换算练习。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常见量的理解和测量工具的掌握情况。
2. 实践操作:观察学生在测量和换算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以及他们的计算准确性。
3.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长度、面积、体积、重量换算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数学课本及相关辅导书。
2. 教具:尺子、量角器、天平、实物等。
3. 课件:利用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知识。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认识常见量,学习测量工具的使用。
2. 第3-4周:学习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的换算。
3. 第5-6周:进行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 第7-8周:进行课后作业的批改与辅导。
高中化学常见的量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常见的化学量的概念、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 掌握化学计算中的常见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1. 化学物质的量的概念;
2. 摩尔及其单位的关系;
3. 摩尔质量的计算。
教学难点:
1. 不同物质的摩尔质量计算;
2. 化学计算中常见的量的换算方法。
教学准备:
1. 教材:化学教材;
2. 工具:计算器、化学反应方程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中常见的量有哪些?它们的概念是什么?有何单位?
二、讲解(15分钟)
1. 化学中的常见量:质量、摩尔、体积等;
2. 摩尔的定义及单位;
3. 摩尔质量的计算公式及示例;
三、练习(20分钟)
1. 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 针对不同的题型、难度层次设置不同的练习,以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四、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重要概念和计算方法。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1.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3. 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化学思维。
常见的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的量及其应用。
2.能够清晰地区分不同量之间的关系。
3.掌握计量单位的换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1.五种基本计量单位的掌握。
2.常见的量之间的换算。
3.应用量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1.不同计量单位的换算。
2.运用量进行数学计算。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2.学生用书3.学生练习题册五、教学方法:1.情景引入法:通过生动的场景或实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讲授法:在介绍常见的量和计量单位时,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使学生能够理解、记忆。
3.互动法:通过课堂互动,让学生发挥主动性,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
4.综合法:课后让学生复习、总结所学内容,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教学过程:一、前置知识讲解:1. 数量和量(1)定义:数量是指用数码来表示一个个体数目大小的概念。
量是指具有数量和单位的概念。
(2)形象化的理解:如果把数量比做一个人的话,那么量就是这个人的身高、年龄或重量等属性。
2.量的种类(1)定义:量的种类是按照物理世界的分类,分成基本量和导出量两种。
基本量是人们直接感知得到的量,其单位是国际制度单位的基本单位,如:长度、质量、时间、电流、温度等。
导出量是由基本量经过运算或组合而得到的量,其单位是国际制度单位的导出单位,如:速度、加速度、功等。
(2)常见的量和计量单位时间量秒(s)长度量米(m)重量量千克(kg)电量量安培(A)温度量摄氏度(℃)面积量平方米(m²)体积量立方米(m³)速度量米每秒(m/s)二、教学内容讲解1.五种基本计量单位(1)秒( s):时间单位。
(2)米(m):长度单位。
(3)千克(kg):重量单位。
(4)安培(A):电流单位。
(5)摄氏度(℃):温度单位。
2.常见计量单位的互换(1)长度量单位互换: 1km = 1000m,1m = 100cm,1cm =10mm,1m = 1000mm。
常见的量教案(5篇模版)第一篇:常见的量教案《常见的量教案》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复习能正确认识质量单位,熟练掌握它们的运用。
2、通过复习能认识时间单位,理解它们相互之间的换算。
3、通过复习能认识人民币单位及其相互的换算。
4、通过复习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单位。
学习过程:一、导入,板书课题。
祖国的变化日新月异,中国从一个体育大国逐渐成长为体育强国,我国优秀的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顽强拼搏,屡创佳绩,为国争光。
其中刘翔就是一位杰出的代表。
他在瑞士洛桑举行的田径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的比赛中,以12秒88的成绩打破了沉睡13年之久的12秒91的世界纪录,成为中国乃至亚洲、世界跨栏史上第一人。
今天我们就以刘翔的事迹为例来复习《常见的量》。
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小黑板)学习目标:1、通过复习能正确认识质量单位,熟练掌握它们的运用。
2、通过复习能认识时间单位,理解它们相互之间的换算。
3、通过复习能认识人民币单位及其相互的换算。
4、通过复习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单位。
三、练一练。
(一)学生口述检测要求。
看书要认真,回忆要仔细,交流要虚心,做题要细心。
(二)出示检测题。
1、认真看教材48页“回顾与交流”内容。
(小黑板)圈出:上面的信息中的一些量,并想一想哪些是质量,哪些是时间,哪些是长度?2、在练习本上写一写你还知道质量的单位有哪些?进制是多少?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进制是多少?时间的单位有哪些?进制分别是多少?(小黑板)(学生完成后,师生共同板书,要按一定顺序写,改正时用彩色粉笔改。
)过渡语: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相关的问题。
(一道题一道题来做)3、想好单位之间的进制,完成教材48页的第一题。
4、认真观察,仔细算算小龙一天在校多长时间?(教材48页2题)5、看一看,算一算,填一填。
相信你最棒!完成教材48页3题。
四、议一议。
(一)同桌交换对改3-5题。
教师公布答案,以表扬鼓励为主。
(二)讨论。
(1)、同桌互相交流刚才练一练的题,兵教兵,会的学生教不会的。
数学《常见的量》教案设计第一章:长度单位的认识1.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如尺子、绳子等。
1.2 教学内容:讲解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的含义和换算关系。
1.3 课堂活动:学生自主完成长度单位换算的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解答。
1.4 作业:布置长度单位换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章:面积单位的认识2.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面积单位的概念,如平方米、平方厘米等。
2.2 教学内容:讲解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的含义和换算关系。
2.3 课堂活动:学生自主完成面积单位换算的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解答。
2.4 作业:布置面积单位换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章:体积单位的认识3.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体积单位的概念,如立方米、立方厘米等。
3.2 教学内容:讲解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厘米、立方毫米的含义和换算关系。
3.3 课堂活动:学生自主完成体积单位换算的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解答。
3.4 作业:布置体积单位换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质量单位的认识4.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质量单位的概念,如克、千克、吨等。
4.2 教学内容:讲解质量单位克、千克、吨的含义和换算关系。
4.3 课堂活动:学生自主完成质量单位换算的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解答。
4.4 作业:布置质量单位换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章:时间单位的认识5.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时间单位的概念,如秒、分钟、小时等。
5.2 教学内容:讲解时间单位秒、分钟、小时的含义和换算关系。
5.3 课堂活动:学生自主完成时间单位换算的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解答。
5.4 作业:布置时间单位换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章:温度的认识6.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温度单位的概念,如摄氏度、华氏度等。
6.2 教学内容:讲解温度单位摄氏度、华氏度的含义和换算关系。
6.3 课堂活动:学生自主完成温度单位换算的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解答。
《常见的量》教学设计
执教:富水镇中心小学陈锋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48页常见的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质量、时间、人民币、长度、面积、体积(容积)常用的单位,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不同的单位,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境选择合适的单位。
2、掌握相邻单位之间的单位换算。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意识到单位即数量中的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情境整理常见的量及量的单位,体会各个量的具体意义,并结合实际解决常见的量的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常见的量”的复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各种常见的量及其之间的进率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量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具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
学生:复习量的知识,预习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组织教学:
午饭时,我听到老师们的议论,心里特别高兴。
同学们想知道老师们在议论什么吗?
老师们在议论中午同学们的表现呢。
表扬六年级第一小组的同学,上课纪律好,回答问题积极,课堂气氛活跃,大家敢不敢跟第一小组的同学比一比?
我相信,大家一定比他们做的还要好!
2.谈话导入:
我想了解同学们的一些具体情况,谁愿意把你的告诉大家?[幻灯片2]
(1)你能告诉老师你的出生日期吗?
(2)、你能告诉老师你有多重吗?
(3)、你一个星期大约要花多少零花钱?
我还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
(4)、你能估一估教室长几米,宽几米,高几米吗?教室占地面积约多少平方米?容积约多少立方米?
师:找一找,上面的对话中有哪些量?有哪些计量单位?
[幻灯片3]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时间单位、质量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容)积单位、货币单位。
回答上述问题时不带单位行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是啊,回答上述问题时不带单位就不能把问题回答清楚,生活中单位运用不正确还会闹出笑话。
可见量在生活中非常重要,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常见的量》
(板书课题) 二、回忆整理 1、复习时间单位[幻灯片4]
刚才我们说到了哪些时间单位?(年月日) 比年大的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哪些?比日小的呢? (交流完善板书) 平年365 闰年366 100 12 24 60 60 时间单位:世纪 → 年 → 月 → 日 → 时 → 分 → 秒
时间单位世纪年日月分时秒1001231302928
246060平年365
闰年366质量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容)积单位人民币单位吨(t )千克(kg )克(g )
10001000米(m )厘米(cm )分米(dm )1010平方千米公顷公亩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00100100100100立方米立方分米(升)立方厘米(毫升)10001000元角分
1010千米(km )1000大月有31日: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
小月有30天: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平年二月有28天,闰年二月有
29天。
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年份不是整百的,是4的倍数是闰年,不是4的倍数是平年。
年份是整百的,是400的倍数是闰年,不是400的倍数是平年。
师:关于时间的量你还想告诉大家一些什么?(回顾交流)
大月有31日: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
小月有30天: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
平年二月有28天,闰年二月有29天。
一年有四季,一季三个月。
一月分为三旬,上、中旬都是10天。
[幻灯片5]
师:还记得年月日的儿歌吗?(指名背诵)
师:你知道平年、闰年的判别方法吗?
(交流讨论)
总结:整百年是400的倍数,其他年份是4的倍数的都是闰年。
2、引领学生回顾其它的数量及其单位:
复习数量及其常用的单位,重点要知道各种数量都有哪些常用的单位及其进率。
大家可以仿照老师的方法,把常用的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罗列在相应的数量后面,并用箭头加数字表示出它们之间的进率。
现在请同学们自行完成复习记录单。
[幻灯片6]
31 30 29 28
交流整理
时间单位
质量单位
长度单位
面积单位
体积单位
人民币单位常见的量
常用的单位及进率
常见的量复习记录单
交流板书:
常见的质量单位有哪些?进率各是多少?
时间单位:吨(t ) 常见的长度单位有哪些?进率各是多少?面积、体积、人民币呢?
10 10 10 长度单位:千米(km )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 100 10000 100 100
面积单位:平方千米 → 公顷→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000 1000
体(容)积单位:立方米 → 立方分米(升)→立方厘米(毫升) 10 10
人民币单位:元 → 角 → 分
三、知识应用:
通过刚才的复习,我觉得同学们对数量及其单位掌握的比较好,哪同学们能不能灵活运用能,我想考考大家!有没有信心?比一比,看谁掌握的更好?[幻灯片7]
千克(kg ) 克(g ) 1000 →
1000
→ 1000
→
[幻灯片8]
1、填空(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
(1)汽车每小时行40()。
(2)一把直尺长20()。
(3)一个西瓜约重3()。
(4)一个苹果约重100()。
(5)教室占地面积约42()。
(6)一瓶墨水的容积大约是60()。
(7)一个铅笔盒的体积大约是300()。
(8)小明身高160()
[幻灯片9]
2、单位换算:
1.7吨=( )千克 1.2时=( )时( )分
40元= ( )分 3.5日= ( )日( ) 时 2.5分= ( )秒 3吨40千克= ( )吨
[幻灯片10]
你能帮助大家总结一下单位换算的方法吗?
板书:×进率
高级单位→低级单位
←
÷进率
[幻灯片11]
3、判断题:
(1)平年的上半年有181天()。
(2)1.4时=1时40分()。
(3)1千克棉花比1千克铁轻()。
(4)3米4厘米>34厘米()。
(5)8立方米比8平方米大()。
(6)凡是4的倍数的年份都是闰年。
()
[幻灯片12]
4、解决问题:
(1)小红在外婆家连续住了62天,正好是两个月,你知道小红是哪两个月在外婆家的吗?
(2)丽丽问小强是哪年几月几日生的,小强说“我今年10岁,但只过了三个生日?”你能帮助丽丽说出小强的出生日期吗?
[幻灯片13]
5、智力冲浪(读一读,改一改)
小马虎日记:
2010年2月29日星期二晴
今天是二月份的最后一天,明天就要进入阳春三月了。
天一亮我就起床了,一看表才17:30,挺早的!我从床上爬起来,穿好衣服,拿起8平方米的毛巾开始洗脸,15毫米的牙刷刷牙。
太好了,我才用了15秒时间,该吃饭了,我端起一杯250升的牛奶一饮而尽。
吃过早餐,我搬着5吨重的花盆向奶奶家跑去。
[幻灯片14]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幻灯片15]
五、布置作业:
1、完善《常见的量》复习记录单。
2、第48页巩固与应用2、3题。
五、板书设计
常见的量 时间单位世纪年日月分时秒
1001231
302928
246060
平年365
闰年366
质量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容)积单位人民币单位吨(t )千克(kg )克(g )
10001000米(m )厘米(cm )
分米(dm )1010平方千米公顷公亩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00100100100100立方米立方分米(升)立方厘米(毫升)10001000元角分
1010千米(km )1000小月有
30天: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
×进率
高级单位 → 低级单位
←
÷进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