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印度
- 格式:ppt
- 大小:2.35 MB
- 文档页数:20
古印度的政治制度印度的政治体制:议会制共和制印度共和国通称印度,南亚次大陆最大国家。
东北部同中国、尼泊尔、不丹接壤,孟加拉国夹在东北部国土之间,东部与缅甸为邻,东南部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西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
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海岸线长5560公里。
古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间创造了印度河文明。
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亚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进入南亚次大陆,征服当地土著,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确立了种姓制度,婆罗门教兴起。
公元前4世纪崛起的孔雀王朝统一印度,中世纪小国林立,印度教兴起。
1600年英国侵入,建立东印度公司。
1757年沦为英殖民地。
1947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独立。
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成立,为英联邦成员国。
政体:印度是一个资本主义联邦制共和国,总统是国家元首,但其职责是象征性的,实权由总理掌握。
国家的总统及副总统任期5年,由一个特设的选举机构间接选举产生。
总统职位因去世、辞职或罢免等原因而出缺,印度宪法第65条规定由副总统代行总统职务。
当新总统被选出及就职后,副总统恢复原有职务。
总统如果因疾病或其它原因不能履行职务时,由副总统暂时代理总统职能直至总统返回办公。
行政权力由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即印度的内阁)行使。
议会多数党向总统提名总理人选,由总统任命总理。
然后再由总理向总统提名副总理及其他内阁成员。
印度国务院设国务卿一名、国务委员若干名。
不设副国务卿。
宪法:宪法于1950年1月26日生效。
宣称印度为联邦制国家,是主权的、世俗的、社会主义的民主共和国。
采取英国式的议会民主制。
公民不分种族、性别、出身、宗教信仰和出生地点,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的统帅,由联邦议会及邦议会组成选举团选出,每届任期五年。
总统依照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的建议行使职权。
议会:印度的立法权归议会所有。
议会分为上下两院。
上院称为联邦院,下院称为人民院。
古代印度经济的演化与特点古代印度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古国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古哈拉帕文明,这个文明的兴起也预示着印度的经济演化的开始。
一、古代印度的经济特点1. 农业经济占主要地位:古代印度主要是农业经济,印度黄河流域和恒河流域是印度农业经济的两个中心,人们多以种植小麦、米、棉花等为生。
2. 商品交换:在古代印度,商品交换是很常见的现象。
据史书记载,印度和古代中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已经开始于公元前200年。
3. 手工业发达:印度的手工业发展早,在铁器的生产、纺织品的制造和绘画、雕塑等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
4. 商业繁荣:印度的商业活动早在早期的波多国时期就已经开始发展,其地理位置也使得印度成为早期跨大陆贸易和文化转移的重要交通枢纽。
二、古代印度的经济演化1. 哈拉帕文明时期:古代印度的哈拉帕文明是印度经济演化的开端,这个文明的兴起得利于地理环境的优越,河流的便捷以及人们的勤劳和聪明。
哈拉帕文明时期印度经济的主要特点是以农业为主体,注重灌溉和饲养牛羊等畜牧业,此外,哈拉帕人掌握了铜冶炼、制陶、织纺等许多先进的手工业技术,使得哈拉帕成为了古代印度的经济中心。
2. 马莲文化时期:公元前1500年起至公元前200年左右,古印度经济进入了所谓的马莲文化时期,这个时期是古印度经济的黄金时代,也是印度文化的鼎盛时期。
在这个时期,古印度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各种经济活动都有了发展,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更加先进,农业生产的增长和城镇化发展使得手工业和商业也得以兴旺发达。
马莲文化时期的商业交往也非常发达,印度和罗马、埃及、中国等国家都有贸易往来,印度的商业活动在世界上也展示了其强大的综合实力。
3. 印度国度时期:自公元前200年到公元700年左右,古印度经历了了印度教的传播、波斯人入侵、希腊、罗马人的贸易等多种复杂的历史事件,这些事件也影响了古印度的经济发展。
在这个时期,印度商业发达,经济繁荣,国内和国际市场的贸易往来进一步深化,同时,印度的农业生产也日趋发展,同时铁器的生产技术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这也为古印度的经济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市场和商业空间。
古印度有哪些文化遗产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对人类文明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
以下是为你整理的古印度有哪些文化遗产,希望能帮到你。
古印度介绍古印度与古埃及、古巴比伦、中国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地域范围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国。
印度是一个文化的大熔炉,这个国家独特的历史背景使得它包含了从远古到现代、从西方到东方、从亚洲到欧洲等多种文化潮流。
再加上它是一个由五大民族构成的国家,本身就像一个大大的文化博物馆。
首都新德里西岸的孟买是文化的中心。
古印度虽然是一个多种姓的、历史包袱较沉重的国家,但依然为世界文化留下了独特风格的遗产。
古印度有哪些文化遗产文字从文字来看,公元前3000年代中叶,古印度居民就创造了印章文字。
印度河文明毁灭后,落后的雅利安人只有口头相传的作品。
再次出现文字约在列国时代之初,流传至今的最古文字是阿育王所刻的铭文。
阿育王铭文所用的文字有两种:一为婆罗米文,可能源于塞姆人的字母;二是去卢文,可能源于阿拉美亚人的字母。
去卢文后来逐渐失传,而婆罗米文在公元7世纪时发展成梵文,这种文字由47个字母构成,在词根和语法结构上与古希腊语、古拉丁语、古波斯语相似,在语言学上属印欧语系,是近代印度字母的原型。
古印度的写作材料是铁笔和经过处理的树皮,直到17世纪时,还存在这种木质的纸。
文学古印度最早的文学作品是《吠陀》,其产生最古、文学价值最高的是《梨俱吠陀》,它是一部诗歌总集,共有1028首诗歌,以颂神为主,也有世俗诗歌。
所以《吠陀》不单纯是宗教经典作品。
古印度最著名的文学作品是《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两部史诗。
前者长达10万颂,后者约有2.4万颂,是古代世界绝无仅有的长诗。
《摩诃婆罗多》有18篇,主要内容是说婆罗多家族中居楼王一支与般度王一支之间争夺王位斗争的故事。
双方经过许多曲折的斗争,最后不得不进行了为期18天的大战。
战争据说卷入了印度所有的国家和部落,结果是居楼王一支全部战死,般度王一支取得胜利。
1.古印度各种性的由来一、关于印度1.印度的名称古代印度的名称起源于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梵文的意思是“月亮”我国西汉称为“身毒”(不雅),东汉时叫“天竺”等,至唐代玄奘在其所著的《大唐西域记》中始译为印度。
自此以后这个名称就为官方所认可。
2.印度的历史印度的远古文明是在1922年才被发现的。
由于它的遗址首先是在印度哈拉巴地区发掘出来的,所以通常称为"哈拉巴文化";又由于这类遗址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称为"印度河文明"。
哈拉巴文化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300年至前1750年(距今4300年,大约相当与我国的夏朝时期)。
哈拉巴文化是古代印度青铜时代的文化,它代表了一种城市文明。
这一文明延续了几百年之后逐渐衰落,于公元前18世纪灭亡。
哈拉巴文化衰落后,由印度西北方入侵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在印度创立了更为持久的文明。
印度文明的历史:4500年左右二、关于种姓“种姓”这一词来源于我国汉译佛经和旅印高僧的著作,它有有几种不同的称呼,西方人称之为卡斯特casta。
对于caste这一词的来源,一说来自葡萄牙语的casta ,意为一个系的物种,又有学说认为来自拉丁文的castus意统纯净的社会集团。
不管何种来源,都体现了种群和等级的意味。
而南亚人民自己对种姓和种姓制往往称之为“瓦尔纳”( varna )。
瓦尔纳一词原意为颜色,用于种姓制是指由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种姓构成的体系。
婆罗门是来自西亚和中亚的雅利安人,因此肤色是白的,而构成低级种姓首陀罗的当地人口及化外部落人民则是黑皮肤的。
印度丰富的创世神话对瓦尔纳的起源有各种解释。
《梨俱吠陀》中的一个印度神话讲,原人普鲁沙(Purusa)这个千手千眼千足的巨人,被众神杀死,被作为牺牲品祭祀时,从他的尸体中生出了马、牛、山羊等一切牲畜,生出了宇宙三界,生出了方位、太阳、月亮和诸神,还从巨人身体的不同部位生出了四个不同的种姓。
古印度的代表性建筑物作为文门古国的古印度,流传下来的美丽建筑可不少哦,那么,在古印度都有哪些代表性的建筑呢?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古印度的代表性建筑物,一起来看看吧。
宗教建筑始终是古印度建筑的主流.公元前3世纪,孔雀王朝基本上统一了印度全境。
国君热衷于佛教,特使那个著名的阿育王。
在全国范围内建造了大量的佛教建筑。
佛教建筑主要有苏(原字是"宝盖头底下一个卒字,我的机子上打不出来)堵波、石窟和塔。
苏堵波是一种半圆形的建筑,样子像坟墓,又像一个倒扣着的饭钵,因此又叫“覆钵”。
主要用来掩埋佛祖释加牟尼和其圣徒的“舍利”。
据说其外形象征天穹,庄严而肃穆。
最大最有名的建于公元前250年的桑吉苏堵波。
因为印度人相信大地深处与神灵有某种神秘的联系,因此又热衷于在坚硬的石壁上开凿洞穴,即石窟。
主要用于僧人修行及信徒进行宗教仪式。
石窟有两种:一种用来居住的僧房(毗柯罗窟);一种是用来祭祀聚会的圣殿(支提窟)。
石窟一般在门口做个火焰形的石洞,主要空间在山岩里,光线很暗。
最大的一座叫卡尔利石窟,属于支提窟。
塔是又苏堵波演化而来。
下面的台基变高,成为塔座;上面的覆钵缩小为顶上的一支刹。
印度的古塔与中国的模式不一样。
它是通身用石头雕砌而成,没有一层一层的檐。
最有名的是佛陀迦耶的大菩提寺塔。
1.泰姬陵泰姬陵是全印度乃至世界最有名的陵墓,被世人称为人间建筑的奇迹。
它位于印度北方邦阿格拉城近郊亚穆纳河南岸,从印度首都新德里乘火车3小时可到达。
莫卧儿王朝皇帝沙杰汗的爱妃蒙泰吉·马哈尔娇艳美丽,才华过人,在随同沙杰汗出巡的途中不幸去世,时年39岁。
为纪念与之形影不离的爱妃,沙杰汗征调2万多名民工建造了这座陵墓。
泰姬陵始建于1632年,到1653年才完工,工期长达22年之久。
陵区南北长580米,宽305米,中间是一个美丽的正方形花园。
花园中间是一个大理石水池,水池尽头是陵墓。
陵墓全部用洁白的大理石砌成,在清澈的水池中形成无比圣洁的倒影。
古印度的历史印度拥有着不输于中国的历史底蕴,他们的文化传承最远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古印度的历史,一起来看看吧。
古印度的历史简介大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出现文明,公元前2000年左右,一支南迁的雅利安人侵入印度,经过无数次战争后,他们的势力从印度河流域进入恒河流域,并大肆奴役当地的土著人,至此,印度河流域的土著文明遭到破坏以及改变。
古印度的历史公元前1500年至前600年左右,《吠陀经》问世,这是印欧语系诸民族中最为古老的一部文学著作,全部是祭祀用的圣歌和祷词。
在其中,印度神话初次较为系统的组合起来。
吠陀神话里所描述的最大的神是因陀罗,他是天帝,众神之首。
据记载,因陀罗原本是带领雅利安人入侵印度的英雄,死后成为神,其神格化可以看作是吠陀诗人对于权利的一种附会。
与它相关的注解文献有《梵书》、《森林书》、《奥义书》。
吠陀神话中歌颂的主神是天帝因陀罗,以及水神伐楼那、死神阎摩、风神伐由等司掌自然的大神。
吠陀文化后期,印度产生了婆罗门教,种姓制度的出现是其权力更为集中的一个体现。
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在各方面快速发展的印度进入列国时代,经济发展、战争频繁、思辨深邃,是这个时代的三大特征。
,这一时期,旧的神话不断被编辑,新的神话又不断产生,宗教方面,出现了佛教与耆那教,而这两大教派又各自繁衍着不同的神话。
其艺术和哲学价值也是最高的。
其中最著名的要算《罗摩衍那》和《摩柯婆罗多》。
这是两篇非常庞大的诗史,限于篇幅就不详细介绍了。
不过我可以告诉大家,《罗摩衍那》中最著名的角色是神猴哈奴曼,即是孙悟空的原型;《摩柯婆罗多》中最有名则是鼎鼎大名的人类英雄大黑天。
对印度神话感兴趣的朋友有机会可以找这两本书的翻译版来看看。
其实与印度神话相关的书籍还很多。
其中最著名的要算往世书系列。
通常,往世书分为往世书与十八小往世书。
这些书应该算是众神的个人传记和专题介绍,比如《梵天往世书》、《毗湿奴往世书》、《湿婆往事书》、《大鹏往世书》等等。
八年级历史上册古印度文明的特点及对世界的影响古印度文明的特点及对世界的影响古印度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文明的地方之一,其独特的文化和制度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八年级历史上册的古印度文明的特点及其对世界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概述古印度文明起源于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1500年的哈拉帕文明,它是印度次大陆最早的城市化文明。
古印度文明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表现出独特的特点。
二、政治制度古印度社会主要由各个城市国家组成,这些城市国家相对独立,政治制度以君主制为主要形式。
君主是古印度社会的最高权威,但国家的治理也有赖于各级官员的协助。
古印度政治制度的特点是君主与官员共同管理,体现了相对分权的思想。
三、经济发展古印度的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其粮食产量世界上屈指可数。
同时,古印度也是亚洲最早的贸易国家之一,与其他古代文明展开了广泛的贸易往来。
古印度还以手工业和纺织业著称,出口的棉布在世界上广受欢迎。
四、社会结构古印度社会分为四个阶层,也被称为“吠舍罗”制度。
最高阶层是婆罗门,他们负责宗教和学问;其次是刹帝利,是统治者和军事精英;再次是维沙,居于中产阶级;最低阶层是苏达拉,主要是从事劳动的阶层。
吠舍罗制度对古印度社会的组织和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宗教与哲学古印度特色鲜明的宗教是古印度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印度教和佛教是古印度的两大主要宗教,对世界宗教产生了深刻影响。
印度教强调轮回转世、命运和个人责任的观念,佛教则强调慈悲、禅修和超越个人欲望。
六、对世界的影响古印度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
首先,古印度的数学和天文学为世界所瞩目,他们发明了“阿拉伯数字”和“零”的概念,并在几世纪前就掌握了高度精确的天文学知识。
这些对后世的数学和天文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其次,古印度的文化影响力也不容忽视。
印度教和佛教传播到东南亚以及其他地方,成为当地重要的宗教信仰。
印度的文学、音乐、舞蹈和艺术形式也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作出了贡献。
古印度与现代印度的不同之处, 详细阐述2-3项成就答:不同之处:(1)地理位置和疆域不同古印度是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锡金,在恒河和印度河流域。
现代印度只指印度这个国家。
(2)涵盖的时间范围不同古印度文明通常指在公元前1700年吠陀-雅利安人从南俄顺着中亚入侵到南亚次大陆之前,南亚出现的文明。
一般指印度河文明,它与古埃及、古巴比伦以及中国并称四大文明古国,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一批文明,拥有复杂统治机构,有组织的宗教,先进的金属冶炼技术,工匠商人等阶层的分化,以及创造了文字和书写方式来适应统治,宗教和贸易的需要。
(3)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不同不言而喻,古印度和现代印度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的发展肯定是不同的,古印度作为消失的文明,曾经的璀璨和辉煌让我们认识到了伟大的文明,但由于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印度也在寻找新的方向在世界立足。
古印度成就:阿拉伯数字公元3世纪,印度的一位科学家巴格达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最古的计数目大概至多到3,为了要设想“4”这个数字,就必须把2和2加起来,5是2加2加1,3这个数字是2加1得来的,大概较晚才出现了用手写的五指表示5这个数字和用双手的十指表示10这个数字。
这个原则实际也是我们计算的基础。
公元500年前后,随着经济、文化以及佛教的兴起和发展,印度次大陆西北部的旁遮普地区的数学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天文学家阿叶彼海特在简化数字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他把数字记在一个个格子里,如果第一格里有一个符号,比如是一个代表1的圆点,那么第二格里的同样圆点就表示十,而第三格里的圆点就代表一百。
这样,不仅是数字符号本身,而且是它们所在的位置次序也同样拥有了重要意义。
以后,印度的学者又引出了作为零的符号。
可以这么说,这些符号和表示方法是今天阿拉伯数字的老祖先了。
771年,印度北部的数学家被抓到了阿拉伯的巴格达,被迫给当地人传授新的数学符号和体系,以及印度式的计算方法(即我们现在用的计算法)。
古代印度的数字和数学印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拥有独特的数字和数学理论。
据考古学家考证,早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哈拉潘文明时期,印度便已经出现了一种类似于数字符号的文字,而这也是古代印度数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古印度的数字系统。
古印度的数字系统被称为阿拉伯数字,与我们现在使用的数字系统非常相似。
不过古印度人的数字符号具有更简单、更容易书写和辨认的特点。
例如数字1在古印度符号里就是一条竖直的直线,而不是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1”;数字2则是两条斜线,数字3是一个三角形等等。
这些数字符号的出现大大简化了古代人们的计算工作,也为后来的阿拉伯数字系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那么,在古印度的数学理论中,这些数字又是如何被应用的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
一、十进位数字系统古印度人最早发明的数字系统就是十进位数字系统,也就是我们现在常用的数字系统。
在这个系统里,每一位上的数字的权值都是10的幂次方,从右到左依次增加。
例如,个位数字的权值是10的0次方,十位数字的权值是10的1次方,百位数字的权值是10的2次方,以此类推。
这种系统的出现,为数学的发展提供了更方便、更高效的方法。
二、算术与代数在古代印度数学理论中,对算术和代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例如古印度人可以用简单的方法解决方程组,还能利用勾股定理求解三角形的各边长和角度。
此外,古印度还有一种叫做“数字雨”的算术游戏,能够有效地提高人们的计算能力和注意力。
三、几何学几何学是古代印度数学理论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印度古籍中记载的几何问题包括求圆周率、三角形的心、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等等,这些问题在当时被认为是十分困难的。
古印度曾经出现过一位重要的几何学家比勒玛,他发现了现在被称为比勒玛定理的公式,即:对于任意三角形,如果将其三边求平方并相加得到S,则(A+B+C)²=2A²+2B²+2C²+4S,这一公式在现代几何学的研究中也有着很重要的应用价值。
古代印度的君主王朝
古代印度的君主王朝是指古印度历史上统治整个次大陆的各个王朝。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古代印度君主王朝:
1. 摩揭陀王朝(公元前4世纪 - 公元前3世纪):该王朝在印度东
北部建立了一个统一的王国,最著名的国王是查谟的亚历山大大帝。
2. 孔雀王朝(公元前3世纪 - 公元前2世纪):该王朝由楚特拉王
朝的创立者楚特拉大帝建立。
楚特拉大帝统一了印度北部和中部地区,并推广佛教。
3. 印度教王朝(公元前2世纪 - 公元前2世纪):卢悉特王朝与卡
布拉王朝是这一时期最有影响力的两个王朝。
这些王朝以婆罗门教为
国教,并在整个次大陆建立广泛的王国。
4. 奥斯陀王朝(公元前2世纪 - 公元2世纪):奥斯陀王朝是古印
度最著名的王朝之一,建立了玛瑙和昌德拉古朝以及古代印度最重要
的艺术和建筑作品。
5. 瓦克塔王朝(公元2世纪 - 公元4世纪):瓦克塔王朝是一个强
大的北部王朝,它在整个印度次大陆建立了统一的王国,并通过外交
手段保持了相对的和平。
6. 胡文王朝(公元4世纪 - 公元6世纪):胡迈努德王朝是印度历
史上最有欧洲影响力的王朝之一。
它的统治者康荣王是密宗佛教的信徒,并在整个亚洲建立了贸易网络。
这只是印度历史上一些重要的君主王朝,还有许多其他王朝在不同时期统治着不同地区。
古印度文明的社会特点有哪些古印度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和独特社会结构的古老文明。
在这个约束字数的限制下,我们将探讨古印度文明的一些主要社会特点。
1. 阶级制度古印度社会严格按照种姓制度组织,人们根据出身属于不同的种姓,不同种姓之间的地位是固定的,无法改变。
种姓制度分主要分为四个阶层,即婆罗门(贵族和祭司)、刹帝利(战士和统治者)、吠舍(商人和农民)、达萨(奴隶和服务人员)。
种姓制度影响着古印度社会的方方面面,决定着个人的职业、地位和权力。
2. 宗教多样性古印度是一个信仰多神教的社会,宗教对人们的生活有着巨大影响。
印度教起源于古印度,信仰多神,通过信仰、仪式和祭祀来寻求神灵的保护和祝福。
此外,佛教、锡克教和耆那教等也起源于古印度,这些宗教的兴起使得古印度成为世界上宗教多样性最为显著的地区之一。
3. 宗教与社会地位的关联宗教在古印度社会地位分配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根据印度教的理论,一个人的种姓与其前世的业力和道德有关。
因此,社会地位取决于一个人在此生和前世的道德表现。
婆罗门享有最高的社会地位,他们被认为是与神灵最为接近的群体,而达萨则处于社会最底层。
4. 法律与道德规范古印度社会有一套严格的法律和道德规范。
法律体系由一系列法典组成,例如《摩诃婆罗多》和《雅利安吠舍法典》。
这些法典规定了个人、家庭和社会的道德准则以及相应的惩罚和补偿机制。
5. 家庭与家族制度古印度社会重视家庭和家族的价值观和传统。
家族被视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相当紧密。
家族秩序和继承制度规定了财产传承的方式,男性通常是家族权力和财产继承的继承者。
6. 贸易与城市文明古印度是世界上最早发展城市文明的地区之一。
沿着恒河和印度河流域,许多城市和贸易中心崛起。
这些城市以贸易为基础,与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等文明之间进行了广泛的商业往来。
7. 教育系统古印度文明也为后世的教育系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婆罗门通过传统的教育体系传授宗教和哲学知识,刺激了思想和学术的发展。
古印度文明古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我国西汉时称之为“身毒”,东汉时称之为“天竺”,唐玄奘取经归来以后始称之为印度。
从地理上说,古代印度与现在说的印度次大陆相当,包括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
发源于中国境内冈底斯山脉的印度河,在众多的支流汇聚中从东北向西南方向穿越巴基斯坦的领土,注入阿拉伯海;这里气候干燥,在河谷不远处就有沙漠。
东部的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的雪峰丛中,它的条条支流由西北向东南横贯雨量充沛、森林茂密的次大陆东北部,在孟加拉国境内注入孟加拉湾。
印度河和恒河所形成的冲积平原,土壤肥沃,气候湿润,是世界古老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依据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考古成果,印度河流域从公元前3000年中期已形成相当发达的农业文明。
这种文明的遗址首先发现于巴基斯坦旁遮普省蒙哥马利县的哈拉巴,故称之为“哈拉巴文明”。
新石器时代的定居点在公元前7000年就出现在印度河流域。
位于今天巴基斯坦的那两座城市摩亨佐· 达罗和哈拉巴,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300年。
根据考证得知,哈拉巴文明自那以后便一面向内陆,一面在阿拉伯海沿岸传播开来。
随着人口的增长,印度河流域的居民开垦贫瘠的平原,并构筑河堤来保护城市,用以抵挡捉摸不定的含有大量泥沙的洪水。
作为存在着强大中央政府的明显证据,哈拉巴的城镇都是按照同一种周密设计用城墙围成的居住区,城内有整齐的街道和街区、粮仓、下水道,以及所有其他的文明设施。
哈拉巴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铜器,这表明古印度人已经掌握了对金银等金属的加工技术。
从出土的各种美妙绝伦的手工艺品和奢侈品中,可见当时工匠的精巧技艺。
制陶和纺织是哈拉巴文化的两个重要部门,染缸的发现表明当时已掌握纺织品染色的技术,纺织业与车船制造业等也高度发达。
城市的繁荣使哈拉巴的商业盛极一时,不仅国内贸易活跃,国际贸易也特别频繁。
大量古迹遗址的发掘充分证明了它与伊朗、中亚、两河流域、阿富汗,甚至缅甸和中国都有贸易往来。
古印度的建筑特点古印度是佛教的起源地,那个时候的古建筑基本是以佛教为中心的建筑特点。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古印度的建筑特点,一起来看看吧。
古印度的建筑特点公元前3000年的时候,印度就出现了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帕这两座宏伟的大都市。
特别是摩亨佐·达罗城,从现存遗址来看,显然曾经经过严格的规划:全城分成上城和下城两个部分,上城住祭司、贵族,下城住平民;城市的街道很宽阔,拥有很完整的下水道;城里有各种建筑,包括宫殿、公共浴场、祭祀厅、住宅、粮仓等等,功很明确。
在那么早的时间就拥有如此成熟的城市,实在令人惊叹。
印度是佛教和婆罗门教的发源地,又曾经受到伊斯兰教的重大影响,因此宗教建筑在古代印度始终是主流。
佛教建筑佛教建筑的种类主要有窣(音“苏”)堵波、石窟和塔。
公元前3世纪的时候,孔雀王朝基本统一了印度全境。
孔雀王朝的国力很强大,君主崇信佛教,特别是著名的阿育王,对于修建佛教建筑达到了狂热的程度,其在位期间在印度广阔的疆域里修建大量的窣堵波、石窟和塔。
窣堵波是一种半圆形的建筑,样子像坟墓,又像倒扣着的饭钵,所以这种造型也叫“覆钵”。
窣堵波主要用来掩埋佛祖释迦摩尼或其他圣徒的“舍利”。
据说其外形有象征天穹的寓意,显得非常庄严肃穆。
桑吉窣堵波是印度最大的一座窣堵波。
相传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共建有8.4万座佛塔,其中8座建在桑吉,现存3座,最著名的是桑吉佛塔一号遗址(又称桑吉大塔),具有浓厚的佛教传统气息。
建于公元前250年,后来又经过多次扩建。
其庞大的半圆体用砖砌筑,外面有一层红色的砂石,直径32米,高12.8米,坐落在4.3米高的台基上。
圆顶上建了一个方形的亭子,最上部是一根竿子,顶着三个华盖伞似的圆盘,这圆盘被称为“相轮”,象征着极乐世界。
窣堵波的周围有一圈石头栏杆,还建了四座10米高的石门,每座门上有三道横梁,模仿木结构的式样,梁上和柱子上都布满了关于佛祖故事和动植物的雕刻。
古印度人相信大地的深处与神灵具有某种神秘的联系,所以热衷于在坚硬的山岩峭壁上开凿各种洞穴,以供僧人修行或信徒进行宗教仪式之用,这就是石窟。
古印度的朝代有哪些古印度文明最早在印度河流域兴起,它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你知道古印度又哪些朝代存在过吗?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古印度的朝代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古印度的朝代介绍笈多王朝4世纪初,贵霜帝国衰落,笈多王朝(320-540)兴起,建都华氏城,该王朝取代贵霜帝国,逐渐统一了以恒河流域为中心的北印度地区。
到超日王(380-415)时,国势强盛,疆域扩大,经济繁荣,文化昌盛,首都是华氏城。
该王朝同国外有密切的经济和文化教育往来。
哑哒人入侵时期5世纪中叶,哑哒人自中亚侵入印度。
6世纪初,哑哒人占领印度北部和中部大部分地区。
528年,北印度各王公的联军打败哑哒人。
但笈多国家经哑哒人打击后,内部各小邦纷纷独立,陷入分裂混战之中。
570年,笈多王朝的统治结束。
戒日帝国戒日帝国是从笈多分裂后的一个小邦中发展起来的。
7世纪初,戒日帝国(606-647)兴起,哑哒人被逐,戒日王统一了北印度,建都曲女城。
其疆域东到孟加拉湾,西迄旁庶普的几乎整个北印度。
戒日王统治时正值玄奘访印,他对玄奘给予很好的礼遇。
拉齐普特人时期戒日王死后,帝国陷入分裂。
8世纪时,拉齐普特人统治的各小国割据称雄,拉齐普特人是土著王公贵族后裔,军事种姓(另一说是外族人,北大学者马克尧认为,拉齐普特人最初是一支名叫古吉罗人的游牧部落,后与当地贵族融合,因而该民族的源流是多种多样的),由于他们勇武好战,彼此削弱,失去了对外防御能力。
8-10世纪,印度有三个大国互相争霸。
伽色尼王朝)该王朝是中亚阿富汗境内兴起的突厥人,信奉伊斯兰教。
1001-1026年,该王朝的苏丹马穆德(999-1030年)先后共17次侵入北印度(另一说是15次),使其遭受严重破坏。
马茂德的远征以掠夺财物为目的,未在印度建立其统治,他死后,其国家很快就瓦解了。
旁遮普并入伽色尼王朝。
阿富汗的突厥人入侵北印度时,印度南部在10-12世纪时兴起一个朱罗王国,该王国曾远征锡兰,并与阿拉伯有频繁的贸易往来。
古代印度的历史与文明成就古代印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在历史上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这个古老的文明涵盖了有些在今天变得极为重要的领域,包括宗教、哲学、科学、医疗和艺术,这些都是它的一些伟大的成就。
1. 古代印度的历史古代印度历史上有一个长时间的维吾尔王国,詹胡王国。
它出现在今天的东北部巴基斯坦境内,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约在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之间,印度分为一系列小王国,其中,它们之间相互战争,疆土频频地扩张和收缩,它们中的一些王国在战争中变得更具体。
公元6世纪至4世纪之间,古代印度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包括一些重要的哲学和科学思想的出现。
它一直持续到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在印度北部掠夺为止。
在公元前3世纪,印度开始出现了更一体化的帝国。
其中,孔雀王朝显得尤为重要,它从公元前321年一直统治到公元前185年,一些重要的建筑物和艺术品也产生了。
不过,这个王朝也出现了一些政治动荡和冲突。
之后,印度的历史涌现了包括朱罗王朝、瓦农王朝、瓦吉拉王朝、恒河大帝王朝和德干帝国在内的多个帝国。
2. 古代印度的文明成就古代印度的文明涵盖了宗教、哲学、科学、医疗和艺术等领域。
以下是其中的几项重要成就:2.1 宗教和哲学印度的佛教和印度教是世界最大的宗教之一,影响了大量人们的观念和信仰体系。
古印度的哲学家和神学家产生了许多神话和仪式,这些问题仍在今天被讨论。
2.2 科学和数学古印度是世界上数学、化学和物理学的闪亮地标之一。
注意力集中于几何和统计学的制度性的发展,也包括著名的拉马威尔和雅克兹目球体系、无穷级数、二次方程的解法等成就,这些都为我们的现代数学和物理学奠定了基础。
2.3 医疗古印度的医学在目前仍然存在,而且其某些方面如草药疗法在现代仍被广泛应用。
许多古印度的医学家都曾经提出了一些流行的理论和应用,包括精神疾病的治疗以及虚荣疗法。
2.4 艺术古印度的艺术领域包括绘画、雕塑、音乐、戏剧、诗歌等多种形式。
世界历史上各国面积排名(从古到今的顺序)一,公元前2000年。
1,古巴伦比王国,面积350万平方千米。
2,古埃及,面积310万平方千米。
3,古印度,面积300万平方千米。
4,古希腊,面积240万平方千米。
5,夏朝,面积210万平方千米。
6,古意大利,面积180万平方千米。
7,古法国,面积160万平方千米。
8,古美国,面积120万平方千米。
9,古俄国,面积102万平方千米。
10,古英国,面积100万平方千米。
二,公元前1300年。
1,商朝,面积320万平方千米。
2,古埃及,面积290万平方千米。
3,古巴伦比王国,面积281万平方千米。
4,古印度,面积276万平方千米。
5,古法国,面积267万平方千米。
6,古英国,面积217万平方千米。
7,古希腊,面积203万平方千米。
8,古意大利,面积189万平方千米。
9,古俄国,面积160万平方千米。
10,古美国,面积111万平方千米。
三,公元前1000年。
1,周朝,面积340万平方千米。
2,古印度,面积301万平方千米。
3,古埃及,面积266万平方千米。
4,古巴伦比王国,面积255万平方千米。
5,古英国,面积243万平方千米。
6,古意大利,面积241万平方千米。
7,古法国,面积220万平方千米。
8,古俄国,面积216万平方千米。
9,古希腊,202万平方千米。
10,古美国,面积142万平方千米。
四,公元前213年。
1,秦朝,面积360万平方千米。
2,古印度,面积312万平方千米。
3,古埃及,面积309万平方千米。
4,古俄国308万平方千米。
5,古意大利,面积296万平方千米。
6,古英国,面积287万平方千米。
7,古法国,面积270万平方千米。
8,古希腊,面积191万平方千米。
9,古俄国,面积183万平方千米。
10,古美国,面积150万平方千米。
五,公元前40年。
1,汉朝,面积666万平方千米。
2,古意大利,面积397万平方千米。
3,古印度,面积313万平方千米。
古印度的音乐艺术和曲艺传统印度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国家,其音乐艺术和曲艺文化繁盛发展。
它们是印度人民文化遗产中一道璀璨的瑰宝,同时也引领着世界文化发展的潮流。
古印度音乐的悠久历史古印度的音乐历史悠久,可以追溯至公元前4000多年前的哈拉悠悠音乐文化中。
其后的维达音乐文化,卡维利耶文化,音乐学派等都对印度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印度人认为音乐是一种神圣的艺术,是达到“解脱”的有效途径。
根据印度古书记载,印度音乐被分为两大类:经典音乐和民间音乐。
其中经典音乐有卡诺琴曲,咒曲,教诲曲等,是印度封建王朝的宫廷音乐,教育精英和统治阶级的主要形式,是印度文化的核心。
而民间音乐则表达了人民对生活的感性认识和深厚情感,其各具特色,如北印度的拉格曲、卡酪的雀曲、中印度的博普尔的卡亚乐以及南印度的卡诺塔克曲等。
印度音乐的元素包含声音、旋律、节拍、韵律、调式等元素,其中音节有七个,分别是呀,雷,王,纳,达,尼,琴;节奏则有16种,音乐的节奏是非常有特色的,它有着自己极为严谨的节奏体系。
此外,印度音乐的调式也非常特殊,如印度北部的“北印度曲调”,它由24种不同的调式构成,这些调式都被称为“拉格”。
印度曲艺传统除了音乐方面,印度的曲艺文化也异常丰富多彩。
故事歌是印度曲艺文化的一种主要形式,包括卡特普特里歌和臆想歌等,这些歌曲在印度乡村文艺之间非常流行。
卡特普特里歌是一种用印度语演唱的音乐引言,以取得观众的注意。
在卡特普特里歌之后往往会有琴曲和演员的说唱技巧,最终以结尾歌曲结束,各式各样的乐器也是印度曲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夫极,噶、道夫,夏塔拉,特哈拉等。
臆想歌是另一种印度曲艺文化,是一种由歌唱家现场即席即唱的歌曲,往往在一些小茅屋、购物街和集市等地区广泛流传和演出。
除了故事歌,印度的戏剧以及短片也是其曲艺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布吉拉特戏剧,卡南加里曲等,它们反映的是印度民间传说和宗教神话,有着高度的娱乐性和表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