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3
社会调查研究:指人们运用特定的方法和手段,从社会现实中收集有关社会事实的信息资料,并对其作出描述、解释、预测和规范的一种自觉的社会认知活动.可运用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
社会调查研究三个阶段:1)初始阶段:选择课题、提出假设、澄清概念、确定调查单。
2)中间阶段:访谈法、问卷法、计量法、测量法、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痕迹法。
3)终极阶段:描述、解释、预测、规范的定性与定量方法.一、社会调查研究对象:社会事实特征:1)客观实在性与主观目的性的统一。
2)社会集体性与个体偶然性的统一。
3)可观测性与复杂性,流动性,模糊性的统一。
二、社会调查研究任务:通过社会生活的现象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1)通过人们的思想动机,探索出隐藏在这些动机背后的客观物质动因。
2)从大量复杂多变的偶然事件中揭示出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3)从迷离混沌、模糊不清和千变万化的社会现象中分辨出相对确实、相对明晰和相对稳定的客观事物。
三、社会调查研究功能: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1、认识功能:(1)经验认识活动回答“社会事实是什么?”(2)理论认识活动回答“社会事实为什么、怎么样、应怎样?”2、实践功能:(1)摸清社会问题,促进社会改造(2)了解现实,正确制定与执行政策(3)全面检测,推动社会计划与管理(4)解放思想,培养开拓型人才(5)纠正错误,进行思想教育(6)深入实际,转变党风与学风第二节社会研究的方法论一、整体的观点这是系统论原理在社会研究中的运用。
它要求我们把特定的对象系统的各个要素当作一个有机整体的组成部分来看待,要求我们考察对象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而具有的新的性质,要求我们考察对象系统内外各种要素之间互相作用而形成的整体效应。
1)历史动态的观点:研究某一社会事实时,把它放到历史的动态过程之中去,只有研究了历史的全部变化过程,才能研究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事实。
不奢求研究“一般社会”,而是仅研究“具体社会".2)社会层序的观点:研究某一社会事实时,把它放到社会结构之中去,只有研究了社会的多层结构才能正确研究某一结构层次上的社会事实。
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重点:抽样;测量与操作化;理论与研究;实地研究;定量分析☆☆第一章导论1、社会研究(social research):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进而理解我们周围的社会世界,预测社会发展、变迁的趋势。
其方法体系包括: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与技术。
社会研究的三个基本特征: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研究方式是经验(经验性,指社会研究必须依据可感知的资料)的而非思辨的;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what/why]而非判断的[是否正确]。
2、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分为三个层次: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及技术。
方法论(methodology):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社会研究中的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
包括两种基本的、同时又相互对立的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和人文主义方法论。
其中实证主义方法论一直占据主流位置。
实证主义方法论:社会研究应该向自然科学看齐,将社会现象当作纯粹客观的现象来测量分析,通过对社会现象进行具体可观的观察,对经验事实做出客观的研究结论。
在研究方式上,定量分析是其最典型特征。
人文主义方法论:充分考虑人的特殊性,要发挥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的主观性,深入人的内心世界去理解其行为及其社会后果。
人文主义者结合人类行为主体对社会世界的认识能力和能动特性、思维和意志等,来描述或建构研究对象的经验世界。
在研究方式上,定性研究是其典型特征。
3、研究方式(research mode):指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包括贯穿社会学研究的全过程的程序、策略、方法等。
通常有四种类型: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实地研究。
心理学者通常采用实验研究;社会学者-调查研究;人类学者-实地研究;传播学者-文献研究式。
研究方式的选择:与所研究现象的性质、研究对象的规模、研究所采用的分析单位、研究所要达到的目标等等紧密相关。
问答题和简答题1.社会调查研究有哪些基本特征?答:第一,专门性。
在研究方法上,是一种专门的科学,特有的概念、基本原理、公式、方法。
在研究技术上,独特的方法、工具和技术。
第二,系统性。
从开始选择课题到最后做出调查报告,几个步骤紧密结合,形成完整的系统性过程。
第三,客观性。
从事实出发、以实际调查为主,直接得到第一手资料,得出的结论也就更为客观、科学。
第四,实证性。
建立在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基础上,资料来源于社会实践,结论和理论与资料相一致,经得起实践检验。
第五,针对性。
为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
关注的是对象的社会属性。
2.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答:最基本对象就是现实社会,首先是社会的基本要素,另外还有种类繁多的具体对象。
社会有三个基本要素: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
自然环境是指人类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物质条件,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矿产植被等。
社会是人与自然界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统一体。
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是社会调查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人是社会的最基本要素,人口状况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是社会调查研究重点研究的内容。
人口状况,一般分为人口构成和人口过程两个方面。
人口对社会的影响,主要是看人口的数量、质量,密度等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社会对人口的影响,则主要是看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对人口的构成和人口过程的影响。
社会调查研究所研究的文化主要是精神文化。
注重社会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社会调查研究具体的、最基本的对象即调查研究单位。
它们大致可分为八类。
个人:研究个人社会化问题,分析个人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描述、解释和说明由个人行为所构成的各种社会现象。
初级社会群体:指家庭、村落、非正式组织等。
社会调查研究把它们作为重要的调查研究单位之一。
社会组织: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通过直接、间接的联系、按照一定原则而结成的社会共同体。
社会组织与其现状是社会调查研究的重要对象。
阶级和阶层:阶级和阶层与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生活直接相关,对社会结构、性质、变迁等具有决定作用。
第二部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要求考生了解社会调查研究的科学过程,了解具体的调查设计与实施方法,了解资料分析的方法及撰写调查报告的要求。
一、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过程与内容社会科学领域常见的研究方式:实验研究、调查研究(社会调查)、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
社会调查概念:指的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通过直接的询问,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系统的、量化的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社会调查基本要素:抽样、问卷、统计分析。
社会调查的特征:首先,社会调查在本质上是一种定量的研究方式。
其次,社会调查是一种横剖性的社会研究方式。
社会调查的类型:调查对象范围——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收集资料方法——问卷调查(自填问卷与邮寄问卷)和访问调查(当面访问与电话访问);调查目的或作用——描述性调查和解释性调查;调查性质和应用领域——行政统计调查、生活状况调查、社会问题调查、市场调查、民意调查和研究性调查。
社会调查的题材:某一人群的社会背景、某一人群的社会行为和活动、某一人群的意见和态度。
普遍调查和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指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将在这部分个体中所得到的调查结果推广到总体中去。
优点:抽样调查非常节省时间、人力和财力;十分迅速的获得资料数据;可以比较详细的收集信息,获得内容丰富的资料;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准确性高。
传统社会调查和现代社会调查:1、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过程与内容:o(╯□╰)o2、调查研究的主要阶段a) 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选题阶段)b) 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准备阶段)c) 资料的收集(实施阶段)d) 资料的处理与分析(分析阶段)e) 结果的解释与报告(总结阶段)选题阶段的任务:一是选取主题,二是形成研究问题。
选择问题阶段受多种因素制约:主观:研究者理论素养、生活阅历、观察角度、研究兴趣;客观:社会环境等。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重难点本书结构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包括第一、二、三章。
第二部分,调查对象的选择方法和进行调查研究的各种具体方法,包括第四、五、六、七、八、九、十章。
第三部分,调查结果的分析和处理,包括第十一、十二、十三章。
下面分别介绍一下各章重难点:第一章绪论1.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涵义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关于社会调查研究的理论、原则=方式、方法的科学,或者说是如何进行社会调查研究的一门科学。
作为一个体系,它包括选择课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资料、解释调查结果际检验调查结论等。
作为一门科学,它包括三个层次的知识:它是一种专门的科学理论;它是一种哲学观点,表达了一种价值观念;它包括了独特的方法、工具和技巧。
2.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1)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
它包括:课题的确定及其方法;调查研究的目的;研究类型;研究范式;分析单位;研究程序;研究方案设计;研究假设;研究的理论结构;社会测量;概念的操作等。
(2)资料收集的方法。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确定调查对象的方法,诸如全面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二是收集资料的具体方法,诸如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试点法、会议法等。
上述两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了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体系。
(3)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它包括:资料的整理;资料的分析;调查报告的撰写等。
3.当代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特点当代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与传统的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相比较,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这些新的特点主要有:第一、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理论研究更加广泛、深刻;第二、许多新兴科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社会调查研究中,使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更加完备和科学;第三、各种方法相互渗透,取长补短,使调查研究方法更加科学;第四、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使社会现象的认识更符合客观实际;第五、现代科学技术工具的运用,使社会调查研究的效率得到空前的提高。
4.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
第一章1.社会检查研究方法的定义:⑴社会检查是收集社会资料或社会事实的行为。
(即资料收集,属于感性认识)⑵社会检查是对某种社会事实(社会现象及其规律)进行完满的认识过程,既有资料收集活动,又有解析研究资料等活动。
(即资料收集 +资料解析,属于理性认识 ) ⑶社会检查既是认识社会的认识行为,又是改造社会的社会实践行为。
(资料收集 +资料解析 +改造社会,属于认识 +实践)2.人类求知的方法:声威法、经验法、思辨法、科学法3.社会研究的方法系统划分为三个不同样的层次或部分,即方法论、研究方式、详细方法及技术(程序、工具等)。
4.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系统。
社会研究中所涉及的主若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
五种看法历史的看法:一个事物的过去、现在、未来是有联系的。
社会的看法:一种社会事合用另一种社会事实来讲解。
透视的看法:研究社会问题,发现社会运行规律机率的看法:概率的规律整体的看法:整体的角度,部分与部分相互作用的角度5.社会学研究方法:指的是从事社会学经验研究的方法,而非理论研究的方法。
6.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研究活动。
特点: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7.社会研究中的困难:人的特别性(主观能动性)、研究的搅乱性(研究自己会改变研究对象有关行为)、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研究碰到特定的限制(道德伦理)、保持客观性的困难(价值中立、价值有涉)。
8.社会研究有四种主要的研究方式,即检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和文件研究。
其中每一种方式都具备某些基本的元素或特定的语言,组成一项详细社会研究差别于其他的社会研究的明显特点。
9.社会研究的方法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方法论与研究方式之间,研究方式与详细方法和技术之间,都存在着十分亲密的内在联系。
社会调查⽅法知识点第⼀章社会调查概述⼀、名词解释:1、社会调查:指的是⼀种采⽤⾃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个取⾃总体的样本那⾥收集资料,并通过分析这些资料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式。
2、抽样调查:指的是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按照⼀定的⽅式选取⼀部分个体进⾏调查,并将在这部分个体中所得到的调查结果推⼴到总体中去。
3、普遍调查:指的是对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例外地逐个进⾏调查。
⼆、问答题:1、社会调查的分类及依据:1)根据调查对象的范围,可以分为普遍调查和抽样调查;2)根据收集资料的⽅法,可以分为问卷调查(⾃填问卷与邮寄问卷)和访问调查(当⾯访问与电话访问);3)根据调查的⽬的或作⽤,可以分为描述性调查、解释性调查和预测性调查;4)根据社会调查的性质或应⽤领域,可以分为⾏政统计调查、⽣活状况调查、社会问题调查、市场调查、民意调查和研究性调查。
2、社会调查的作⽤意义:1)描述状况:了解和描述社会现象的状况,是⼈们深⼊认识这⼀现象的基础。
可以回答社会现象“是什么”或“怎么样”等问题。
2)解释原因:能够被⼴泛地⽤来探讨不同社会形象之间的关系,探讨某⼀现象发⽣的原因。
可以回答社会现象“为什么是这样”或“为什么会如此”等问题。
3)预测趋势:对社会现象的发展趋势作出⼀定的预测。
当然科学的预测是建⽴在对这⼀现象的准确描述和正确解释的基础之上的。
3、抽样调查及普遍调查的优缺点:1)普遍调查的特点:a)涉及对象多,调查范围⼴;⼯作量⼤,费时费⼒费钱;b)需要⾼度集中的组织和⾼度统⼀的安排;c)调查项⽬不能多,只能了解某⼀⽅⾯必不可少的基本情况;d)资料准确,适于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
2)抽样调查的优点:a)节省时间、⼈⼒和财⼒;b)可以⼗分迅速获得资料数据;c)可以⽐较详细地收集信息,获得内容丰富的资料;d)应⽤范围⼗分⼴泛;e)准确性⾼。
第⼆章选择调查课题⼀、课题的分类:1)按其关注点或侧重点:理论性与应⽤性课题;2)从调查课题的来源上:⾃选课题与委派课题。
第二部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要求考生了解社会调查研究的科学过程,了解具体的调查设计与实施方法,了解资料分析的方法及撰写调查报告的要求。
一、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过程与内容社会科学领域常见的研究方式:实验研究、调查研究(社会调查)、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社会调查概念:指的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通过直接的询问,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系统的、量化的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社会调查基本要素:抽样、问卷、统计分析.社会调查的特征:首先,社会调查在本质上是一种定量的研究方式。
其次,社会调查是一种横剖性的社会研究方式。
社会调查的类型:调查对象范围——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收集资料方法—-问卷调查(自填问卷与邮寄问卷)和访问调查(当面访问与电话访问);调查目的或作用——描述性调查和解释性调查;调查性质和应用领域——行政统计调查、生活状况调查、社会问题调查、市场调查、民意调查和研究性调查。
社会调查的题材:某一人群的社会背景、某一人群的社会行为和活动、某一人群的意见和态度。
普遍调查和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指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将在这部分个体中所得到的调查结果推广到总体中去。
优点:抽样调查非常节省时间、人力和财力;十分迅速的获得资料数据;可以比较详细的收集信息,获得内容丰富的资料;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准确性高。
传统社会调查和现代社会调查:1、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过程与内容:o(╯□╰)o2、调查研究的主要阶段a) 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选题阶段)b) 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准备阶段)c)资料的收集(实施阶段)d)资料的处理与分析(分析阶段)e)结果的解释与报告 (总结阶段)选题阶段的任务:一是选取主题,二是形成研究问题。
选择问题阶段受多种因素制约:主观:研究者理论素养、生活阅历、观察角度、研究兴趣;客观:社会环境等。
研究问题选择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研究工作的成败。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考点归纳总结一、填空题.1)(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是社会调查研究的最佳形式,这样才能更加深入,准确地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事物.2)(当场记录)是观察法最常用的一种记录方式。
它需要注意的最关键一点是不能破坏观察现场的(自然状态)。
3)(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是社会调查研究的最佳形式,这样才能更加深入、准确地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事物。
4)(可信)且(有效)的测量是优秀的测量,是社会调查研究所追求的境界。
5)(数据)资料是社会调查中最具有价值的重要资料。
其整理也叫(定量)资料的整理。
6)(证实)和(证伪)统称证明,是社会调查中相互联系且相互对立的两种思维方式。
实践证明和逻辑证明则是证明的两种基本类型。
7)(自变量)是指能够影响其它变量,而又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自身产生变化的变量。
而(因变量)是指不能影响其它变量,而又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变化的变量。
8)(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是对变量间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的两个阶段。
9)20世纪初期,抽样方法逐渐发展起来,与(问卷法)和(统计分析)结合在一起,形成抽样调查,成为现代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标志。
A1)按照被访者发表意见的形式不同,集体访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各抒己见式的访谈,以(头脑风暴法)为代表;一类是讨论式的访谈,其代表是(反头脑风暴法)。
2)按照调查的方式不同,集体访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访谈),一类是(间接访谈)。
3)按照简明的文献分类方法,(零次文献和一次文献)称作原始文献,直接文献或第一手文献。
(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称作间接文献,第二手文献或次级文献。
4)按照确定分层样本数量的不同方式,分类抽样分为(比例)分类抽样和(非比例)类抽样两种。
5)按照资料来源的不同,文献可分为(个人文献)社会组织文献、大众传播媒介文献和(官方文献)B1)被认为提出现代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起源的分析方法和逻辑方法的是(古希腊人)。
2)变量间的相互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相联系的性质,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
社会调查研究知识点
选择15*2;简答4*10;计算1*15;论述1*15
重点章节:5、6、7、11、13(罗红叶老师所上的章节),其余章节可能出选择题。
1、了解定量与定性的区别,详见第11章
2、选题的标准: P52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合适性
3、测量的四要素: P88测量的客体、测量的内容、测量的法则、数字或符号。
4、测量层次:明确四者的各自特点与区别 P90
(1)定类测量:又称类别测量、定名测量,本质上是一种分类体系,即将研究对象的不同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标以不同的名称和符号,确定其类别。
定类测量是最低的层次测量,其分类是最基本的目标和最经常性的操作。
数学特征:等于或不等于(属于或不属于)
举例:性别(男女)、婚姻(未婚、已婚、离婚……)、职业(工人、农民、干部、技术人员、商人、其他)
特性:穷尽性与互斥性、对称性与传递性
(2)定序测量:又称等级测量、顺序测量,其取值是按照某种逻辑顺序将研究对象排列出高低或大小,确定其等级及次序。
又可以认为其实按某种特征或标准将对象区分为强度、程度或等级不同的序列。
可以反映不同的类别,还可以体现出事物或现象在高低、大小、先后、强弱等序列上的差异。
数学特征:大于或小于
举例:文化程度(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大学及以上)、城市的规模(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
特性:对称性与不对称性同在,传递性。
通常将不同的序列转化为大小不等的数字,但此数字不能进行数字运算,只是单纯表示“大”“小”的符号。
(3)定距测量:又称等距测量、区间测量,它不仅能够将社会现象或事物区别为不同类别、不同等级,而且可以确定它们相互之间不同等级的间隔距离和数量差别。
结果之间可以进行加减运算。
注意:定距测量中的值可以为0,但是这个0却不具备数学中0的含义,如北京的气温为0摄氏度,并不是表示没有温度。
特点:同时具有定类、定序的性质,还可以加减运算
举例:
①测量人的智商:甲的智商为135,乙的智商为110,那么可以说明甲的智商比乙的智商高,而且高出135-110=25
②测量自然界中的温度:北京的气温20度,武汉30度。
定类测量的测量结果:北京和武汉的气温不同;
定序测量的测量结果:武汉的气温比北京的气温高;
定距测量的测量结果:武汉的气温比北京高出10度。
③公元年代
(4)定比测量:又称等比测量、比例测量,除了上述三种
测量的全部性质外,还具有一个绝对的零点(有实际意义的
零点)。
举例:收入、年龄、出生率、性别比、离婚率、城市人口密度。
如:甲的收入是480元,乙的收入是240元,那么480/240=2,由此说明甲的收入是乙的两倍。
是否有实际意义的零点(绝对零点)的存在,是定比测量与
定距测量的唯一区别。
层次小结:
上述四种测量的层次由高到低,逐渐上升。
高层次测量具有
低层次测量的所有功能,即它既可以测量低层次测量可以测
量的内容,也可以测量低层次测量所无法测量的内容;同时,高层次的测量还可以作为低层次的测量处理。
如:定序测量
具有定类测量的分类功能,且可以作为定类测量使用。
同样地,定距测量具有定序测量的排序功能与定类测量的分类功能,且可以作为这两种测量使用;但反过来则不行。
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定比测量
类别区分(=、≠)有
有有
有
次序区分(>、<)有有有距离区分(+、—) 有有比例区分(x、÷) 有
4、测量的信度与效度P109
(1)信度:即可靠性,它指的是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
换句话说,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即测量工具能否稳定地测量所测量的事物或变量。
如:用同一台磅秤去称某一物体的重量,如果称了几次都得到相同的结果,则可以说明这台磅秤的信度很高;如果几次测量的结果互不相同,则说明它的信度很低,或者说这类工具是不可信的。
分类:再测信度、复本信度、折半信度
(2)效度:即有效度、准确度,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或者说能够准确、真实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
效度指的是测量标准或所用的指标能够如实反映某一概念真正含义的程度。
当一项测量所测得的正是它所希望测量的事物时,也就说这一测量具有效度,或者说它是一项有效的测量;反之为无效测量或者测量不具有效度。
分类:表面效度、准则效度、构造效度
(3)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缺乏信度的测量肯定是无效度的测量;具有很高信度的测量并不意味着同时也是高效度的测量,即它也许是有效度的,也许仍然无效度。
研究者在追求测量的信度时,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或降低效率的效度;当研究者努力提高测量中的效度时,其测量的信度则同样会受到影响。
5、抽样P116 特点、种类、方法
抽样:指的是从组成某个总体的所有元素的集合中,按一定的方式选择或者抽出一部分元素(即抽出总体的一个子集)
抽样方法概率抽样非概率抽样
种类简单随机抽样、系
统抽样、分层抽样、
整群抽样、多段抽
样
偶遇抽样、判断抽
样、定额抽样、雪
球抽样
6、第7章调查研究出了2个简答题
7、第11章定量资料分析出了1道计算题
8、第13章撰写研究报告出了1道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