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人的权利(一)人身权
- 格式:ppt
- 大小:367.00 KB
- 文档页数:46
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第一千零二条 自然人享有生命权。
自然人的生命安全和生命尊严受法律保护。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权。
条文要义本条是对生命权之概念和生命权之内容的规定。
生命权是自然人享有的维持其生命存在,以保证其生命安全和生命尊严为基本内容的具体人格权。
本条规定生命权的基本内容有二:一是维护生命安全,二是维护生命尊严。
维护生命安全,是权利人保持其生命,防止他人危害其生命的权利内容。
权利人可以依据维护生命安全的权利,防止他人对自己生命的非法侵害;在环境对生命构成危险、尚未发生时,可以要求改变危险环境,保护生命安全。
维护生命尊严,是维护人格尊严的组成部分。
人格尊严主要维护的是自然人在主体资格存续期间的尊严,当然也包括生的尊严和死的尊严,而生的尊严和死的尊严就是生命尊严,其中最重要的是死的尊严,包括选择尊严死、生前预嘱和临终关怀等内容。
当生命濒临终结、不可治愈,且采取延命措施会有巨大痛苦时,权利人有权以生前预嘱等方式,选择尊严死,实行临终关怀,要求采取减轻痛苦的医疗措施。
维护生命尊严是否包括可以采取安乐死,是一个争论的问题。
从原则上说,生命尊严是安乐死的上位概念,但是本条并未明确规定积极安乐死,但是消极安乐死应当包括在其中。
不过,规定了生命尊严,将会给安乐死立法提供法律依据,有利于将安乐死合法化的立法。
生命权的义务主体是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即“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权”。
生命权是绝对权,一个自然人是生命权的权利主体,其他任何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都是该生命权的义务主体,都负有不得侵害生命权权利主体的生命的义务。
生命权权利主体之外的所有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都包括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的概念之中,作为生命权的义务主体,都负有“不得侵害他人生命权”的法定义务。
案例评析陈甲、陈乙、陈丙诉陈丁、吴某某、李某某、周某某生命权纠纷案[1]案情:陈甲系陈某的妻子,陈乙系陈某的父亲,陈丙系陈某的女儿。
一、民法的基本概念和民事权利的保护1.民法的概念和内涵-民法是调整自然人和法人之间的平等主体地位以及平等主体地位所衍生的人身权、财产权和人身财产权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民法的内涵包括人身权、财产权和人身财产权的法律地位、权利的依法取得和保护、侵权责任等方面的规定。
2.民事法律关系的成立和保护-民事法律关系的成立需要具备主体、客体和法律因素三个要件。
-民事法律关系的保护包括民事权利的依法行使和侵权责任的承担。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设立和效力1.民事法律行为的设立条件-民事行为的设立需要具备行为能力、真实意思表示和合法目的三个要件。
2.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包括生效、失效和解除三个方面。
-单方行为自始生效,多方行为经达成协议即成立,依法设立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成立时生效。
-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效力具有相对性、合同性和可撤销性的特点。
-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通过撤销、无效、解除等方式终止其效力。
三、民事权利的保护-人身权的保护是保护人的生存权、生活权和保健权的一种方式。
-人身权受到法律的保护,任何人不得侵犯他人的人身权。
2.财产权的保护-财产权的保护是保护人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一种方式。
-财产权受到法律的保护,任何人不得侵犯他人的财产权。
3.人身财产权的保护-人身财产权的保护是保护人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的一种方式。
-人身财产权受到法律的保护,任何人不得侵犯他人的人身财产权。
四、民事主体的权利1.自然人的权利-自然人享有人身权和财产权,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家庭权利、继承权等。
2.法人的权利-法人享有财产权和人身权,包括法定权益和特定权益。
五、民事主体的义务1.自然人的义务-自然人的义务主要包括履行合同义务、承担侵权责任、履行赡养抚养义务、遵守婚姻家庭义务等。
-法人的义务主要包括履行合同义务、承担侵权责任、履行社会责任等。
六、合同的设立和效力1.合同的设立要件-合同的设立需要具备意思表示、真实意思、合法目的、合法形式(根据法律规定的要求进行书面形式或者口头形式)等要件。
民法总论复习纲要(本纲要覆盖整个民法总论范围,根据柏的重点,黑体字为重点内容,宋体字为一般内容)一.民法的概念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民法的调整对象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这一调整对象的界定,包括三个要素,即平等主体、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平等主体是指参与民事关系的当事人在法律上的资格平等。
当事人互不隶属而处于平等地位。
具体包括主体条件平等、主体地位平等、意思自治平等、法律保护平等。
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即横向财产关系。
纵向财产关系是非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如征税、征收、罚款等发生的财产关系,就不是民法调整的对象,而是行政法的调整对象。
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它是与人身不可分离的而以特定精神利益为内容的社会关系,又称为人身非财产关系。
人身关系分为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两大类。
民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是制定、解释、执行和研究我国民法的指导思想,是我国民法的社会主义本质的集中表现,也是我们进行民事活动必须遵循的法律准则。
一、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民事权益的原则《民法通则》第5条规定,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
二、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原则《民法通则》第3条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
《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的原则。
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民法通则》第6条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
国家的政策也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它与国家的法律一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国家政策是制定法律的依据,法律是国家政策的定型化、规范化。
所以,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时候,政策就可以起法律的作用。
四、遵守法律和国家政策的原则《民法通则》第6条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
民法典中的自然人权益保护在民法典中,保护自然人的权益是一项重要任务。
自然人权益包括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等。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分别阐述民法典中对自然人权益的保护。
一、人身权的保护人身权是指个体作为人所具有的对自己身体和生命的自由支配权。
在民法典中,对人身权的保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通过《民法典》对人身权的规定,明确了自然人享有的权益。
例如,在《民法典》第二十二编中,明确规定了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等人身权的内容和保护范围,确保自然人的人身权得到有效保护。
其次,民法典倡导尊重和保障自然人的人身权,禁止侵犯他人的人身权。
例如,在《民法典》第一编第三章中,明确规定了个人身体自由的保护原则,禁止违法侵犯他人的人身权。
最后,民法典规定了对人身权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
一旦他人侵犯自然人的人身权,侵权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为受害自然人提供救济和赔偿。
二、财产权的保护财产权是指个体对自己财产的所有权和支配权。
财产权的保护是民法典中的重要内容。
以下是民法典对财产权保护的几个方面。
首先,民法典对财产权的界定和保护进行了明确规定。
在《民法典》第三编中,对财产权的内容和范围进行了详细阐述,保障自然人享有对自己财产的合法所有权和支配权。
其次,民法典规定了保护财产权的原则和制度。
例如,保护财产权的原则包括保护合法收益、保护财产的独立性等。
同时,民法典还规定了对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保障自然人财产权不受侵犯。
最后,民法典对保护自然人财产权的救济措施进行了规定。
当他人侵犯自然人的财产权时,受害人可以依法要求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
三、人格权的保护人格权是指个体作为人所具有的保护个人尊严和尊重的权利。
在民法典中,对人格权的保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民法典明确规定了人格权的内容和保护范围。
在《民法典》第四编中,规定了知情权、决策权、尊严权等人格权的内容,并且对人格权的侵权行为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其次,民法典鼓励尊重和保护他人的人格权。
《民法典》解读110:具体人格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编总则,第五章民事权利,第一百一十条:“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
“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等权利”。
本条是关于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人格权的具体权利的规定。
一、本条的历史来源民法通则第五章第四节人身权共有八个条款对人身权作了系统规范。
具体如下:民法通则第九十八条:“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
第九十九条:“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
“法人、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享有名称权。
企业法人、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有权使用、依法转让自己的名称”。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141规定:“盗用、假冒他人姓名、名称造成损害的,应当认定为侵犯姓名权、名称权的行为”。
民法通则第一百条“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139规定:“以营利为目的,未经公民同意利用其肖像做广告、商标、装饰橱窗等,应当认定为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
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140规定“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的隐私,或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
“以书面、口头等形式诋毁、诽谤法人名誉,给法人造成损害的,应当认定为侵害法人名誉权的行为”。
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二条:“公民、法人享有荣誉权,禁止非法剥夺公民、法人的荣誉称号”。
第一百零三条:“公民享有婚姻自主权,禁止买卖、包办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
人身权的法律特征核心内容:人身权又称非财产权利,指不直接具有财产的内容,与主体人身不可分离的权利。
下面由快车小编为您介绍人身权的法律特征,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身权含义】1、人身权是指与人身相联系或不可分离的没有直接财产内容的权利,亦称人身非财产权。
2、人身权与财产权共同构成了民法中的两大类基本民事权利。
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两大类,其中人格权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等。
身份权包括亲权、配偶权、亲属权等。
3、人身权是我国公民和法人的人身关系在法律上的体现和反映。
人身权是不直接具有财产内容的,不能以金钱来衡量其价值,一般不具有可让与性,受到侵害时主要需以非财产的方式予以救济。
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
【人身权法律特征】1、人身权是与所有权、其他物权、债权等财产权相对称的一种权利,例如姓名权、荣誉权、创作权等;它可以由自然人享有,也可以由法人享有。
2、人身权可表现为人格权和身份权两个方面,人格权是法律赋予权利主体本身所应有的权利,如自然人享有的姓名和法人享有的名称、字号的权利,自然人或法人享有的荣誉权以及人身不受侵犯的权利。
身份权是法律保护权利主体因地位、关系或行为所发生的权利,如家庭关系中的亲权、监护权、作品的发表权、署名权等。
3、人身权利与作为权利主体的自然人或法人紧密相连,不可分离。
除依法律规定外,人身权不能转让。
一部著作或一件发明的创作权和荣誉权永远属于作者或发明者,一般不因他们的死亡而变更。
亲权、监护权只要不被法律剥夺或因故不能行使外,一直属于具有亲权和能行使这一权利的人。
人身权受行政法、刑法保护,也受民法、劳动法、婚姻法保护。
【人身权内容】人身权指与人身相联系或不可分离的没有直接财产内容的权利,亦称人身非财产权。
人身权作为一个法学概念,既可指人身权利,又可指人身权法律制度。
就其人身直接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
作为人身权法律关系,它是指民法因调整人身关系而在当事人之间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是人身关系在民法上的体现。
公民的⼈⾝权利包括什么
⼈⾝权也叫做⼈⾝⾮财产权,指的就是跟财产没有直接的关系,却和⼈⾝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
在民法中,⼈⾝权和财产权是最基本的两个⼤类的民事权利,公民的⼈⾝权利包括什么?下⾯,店铺⼩编整理了有关法律知识,供⼤家学习参考。
公民的⼈⾝权利包括什么
公民的⼈⾝权利如下:
1、公民享有⽣命健康权;
2、公民享有姓名权;
3、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的使⽤公民的肖像;
4、公民、法⼈享有名誉权,公民的⼈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侮辱、诽谤等⽅式损害公民、法⼈的名誉;等等。
《民法典》第⼀百⼀⼗条【民事主体的⼈格权】⾃然⼈享有⽣命权、⾝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主权等权利。
法⼈、⾮法⼈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什么是⼈⾝权
按照民事权利是指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利益⽽依法为某种⾏为或不为某种⾏为的可能性的基本理论,⼈⾝权的权利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就是指在⼈⾝权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主体,根据法律规定,依据⾃⼰匠愿意,为实现⾃⼰⼈格利益和⾝份利益,为某种⾏为或不为某种⾏为的可能性。
通过某种⾏为⽽实现⾃⼰的⼈格利益或⾝份或⾝份利益,就⾏使⼈⾝权利。
⼈⾝权利包括三层意思:
1、权利⼈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根据⾃⼰的利益为⼀定⾏为或不为⼀定⾏为;
2、权利⼈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要求义务⼈不为⼀定⾏为;
3、权利⼈有权在⾃⼰的⼈⾝权利遭到侵害或义务不履⾏义务时,请求⼈民法院予以保护。
以上就是⼩编为⼤家整理的相关知识,如果你情况⽐较复杂,店铺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法律咨询。
第四编人格权(人身权)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民法典本编只新增了人格权的内容,为内容的完整,就人身权简单阐述作为附章放在前面,身份权的具体内容放在第五编。
附章人身权概述第一节人身权的概念和特征一、人身权的概念人身权又称人身非财产权利,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与其人身不可分离,以特定精神利益为内容的民事权利。
人身权是民事主体所享有的最基本的民事权利。
人所享有的许多人身权利是与生俱来的,这是人身权与财产权的重大区别。
二、人身权的特征1、人身权是一种与权利主体(人身)紧密联系、不可分离的权利人身权主要表现为一种精神权利,保护的主要是精神利益,这种精神利益是以自然人的人身和法人及非法人组织的组织体为依附的。
人身权通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让,即不得出售、赠与或继承。
例外:企业法人、个人合伙和个体工商户的名称权可以依法转让。
2、人身权是一种没有直接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人身权不直接体现权利人的财产利益,也不以满足权利人的财产利益为目的,其本身没有直接的财产内容。
但并不意味着人身权与财产没有任何关系。
事实上与财产权有着密切联系的,它往往是财产关系发生的依据并为权利人带来财产利益。
如一个企业良好的商誉可以为其吸引大量的顾客;一个自然人良好的声誉可使其获得他人的信赖,为其经济活动创造有利条件。
3、人身权是一种具有绝对性和支配性的民事权利是一种绝对权,权利主体是特定的,义务主体是不特定的。
是一种支配权,其权利主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可自主行使该权利,无须他人的协助。
第二节人身权法律关系一、人身法律关系的主体参加人身权法律关系并享有民事人身权或承担民事人身义务的人。
享有权利的人为权利主体;负有义务的人是义务主体。
人身权是一种绝对权,其义务主体为权利主体以外的任何人。
二、人身法律关系的内容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
凡具有法律人格的自然人或社会组织,都享有人格权,并根据其自身状况享有一定的身份权。
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肖像权、姓名权、名誉权、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等人格权,是自然人与人身俱来的。
民法典基本知识讲义民法典是一部基本的法律规范,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规范了人的行为和权利,保护了人民的合法权益,同时也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公平。
以下是关于民法典的基本知识的讲义。
一、民法典的概述民法典是一部综合性的法律规范,它的基本原则是保护自然人和法人的合法权益,调整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社会发展。
民法典的主要内容包括民事权利的设立、变更和消灭,人格权的保护,民事行为的法律效力,民事责任的承担等。
二、主体权利的保护1. 自然人的权利:自然人权利是指个人享有的权益,包括人身权、财产权和其他权利。
人身权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等,财产权包括所有制权、占有权、使用权等。
民法典保护自然人的权利不受侵犯,并规定了继承、婚姻家庭等法律关系。
2. 法人的权利:法人是一种经过法定程序设立,具有独立法人格的组织。
民法典保护法人的合法权益,规定了法人的组织形式、产生方式、权力范围等。
同时,对于法人的行为产生的民事责任,也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三、民事行为的法律效力1. 意思表示的自由和平等:民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形成的一种行为。
民法典确立了民事行为的基本原则,即自由和平等。
行为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可以自由地决定自己的行为,并与他人平等协商、达成协议。
2. 民事合同的成立和效力:在民事行为中,合同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民法典规定了合同的成立要件、效力条件,包括合同的要约、承诺、接受和履行等。
同时,对于违反合同的行为,也规定了相应的法律后果。
四、侵权责任的承担1. 民事责任的基本原则:在民法典中,侵权行为是一种给他人造成损害的行为。
民法典规定了侵权责任的基本原则,即主体的过错、损害的因果关系和救济的方式。
任何人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如果造成损害,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侵权行为的种类:侵权行为主要包括人身侵权和财产侵权。
人身侵权是指侵害他人生命权、健康权和人格权等;财产侵权是指损害他人财产权、合同权、知识产权等。
Human life rushes like a flood, without encountering islands and reefs, it is difficult to arouse beautiful waves.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民事权利包括哪些内容?(1)财产权与人身权(2)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形成权(3)绝对权与相对权(4)主权利与从权利(5)原权与救济权(6)专属权与非专属权。
作为民事主体,当然也就能够享受法律规定的民事权利。
而这些权利也是受到法律重点保护的,若他人侵犯了你的民事权利,此时可以根据相关规定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说了这么多,到底民事权利包括哪些内容呢?我们一起在下文中进行了解吧。
民事权利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并受法律保护的利益范围或者实施某一行为(作为或不作为)以实现某种利益的可能性。
以权利所体现的利益的不同,民事权利可分为人身权和财产权两大类。
一、人身权人身权又称非财产权利,是指不直接具有财产的内容,与主体人身不可分离的权利。
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
(一)人格权人格权是社会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整个法律体系中的一种基础性权利。
人格权包括: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人身自由权、婚姻自由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荣誉权。
1、生命权:自然人主体依法享有生命的权利。
2、健康权:自然人主体依法享有健康的权利。
3、身体权:自然人主体依法享有自己的身体的权利。
4、人身自由权:是权利主体在法律范围内自主支配行动的权利。
5、婚姻自主权:当事人依法决定缔结或解除婚姻的权利。
6、姓名权:自然人以文字符号区别于他人的权利。
7、名称权:法人、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享有名称的权利。
8、肖像权:肖像人支配自己的人身要素肖像的权利。
9、名誉权:权利主体依赖自己的名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
10、隐私权:自然人享有私人信息的权利。
11、荣誉权:荣誉公民、荣誉法人享有荣誉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