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货物安全操作基本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59.50 KB
- 文档页数:4
危险品运输安全操作规程模版危险品运输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要求严格的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下面是一份危险品运输安全操作规程模版,以供参考。
一、危险品的标识和识别1. 危险品的运输标识必须清晰可见,不得模糊、破损或遮挡。
应该根据危险品的类别和性质正确标示,以确保相关人员能够迅速识别。
2. 所有包装和容器必须妥善标记,包括名称、危险性和警告信息。
任何缺失或错误的标记都必须立即更正。
二、装载和固定1. 在装载危险品之前,必须先进行安全检查。
确保包装完好无损且符合规定,防止泄漏和损坏。
2. 危险品的装载应该符合相关的规定和标准,确保在运输过程中物品的固定。
3. 使用适当的固定装置,如绳索、带子或者螺栓,确保货物在运输过程中不会晃动或倾斜。
4. 对于易碎、易爆或其他特殊性质的危险品,必须采取额外预防措施来确保其安全运输。
三、车辆和设备的维护1. 所有用于危险品运输的车辆和设备必须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可靠性和安全性。
2. 特别是对于车辆的刹车系统、照明系统以及油、电、水等供应系统的维护要特别注意。
3. 所有运输车辆必须配备灭火器、急救箱和其他必要的应急设备。
保持这些设备良好状态并定期检查。
四、人员培训和意识教育1. 所有参与危险品运输的人员必须接受必要的培训和教育,了解危险品的性质、运输要求以及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2. 培训内容应该包括识别和处理不同类别的危险品、紧急情况的应对措施以及正确的报告程序等。
3. 培训应该定期进行,并根据需要进行补充或更新。
所有新员工应在入职前进行必要的培训。
五、突发事故和紧急情况的处理1. 在发生危险品泄漏、火灾或其他突发情况时,必须立即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控制。
2. 所有参与危险品运输的人员必须了解紧急情况处理程序,并按照程序进行行动。
3. 如果情况无法控制,应该立即通知相关部门或机构,并按照他们的指示行动。
六、文件和记录的管理1. 所有与危险品运输相关的文件和记录必须完整、准确并及时更新。
危险货物运输操作规程是指在运输过程中,对危险货物进行安全管理和操作的规定。
以下为2000字的危险货物运输操作规程:一、危险货物的分类和标识1. 危险货物的分类:根据《联合国危险货物分类准则》(UN)的分类准则,危险货物可分为9大类,各类中又有细分的子类,详细分类如下:- 1类:爆炸品- 2类:压缩气体- 3类:易燃液体- 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水发生可燃气体的物质- 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6类:毒害品和感染性物质- 7类:放射性物质- 8类:腐蚀品- 9类:杂类危险品2. 危险货物的标识:按照国际上统一的危险货物标识要求,危险货物包装上应标有相应的标志、标签和识别号码,以便于识别和区分。
运输车辆也应标明运输的危险货物种类和数量。
在运输过程中,还应注意标识的装卸和储存位置的要求。
二、危险货物的包装和装卸操作1. 包装要求:- 危险货物的包装应符合标准要求,确保其在运输过程中不泄露、不破损和不变形。
- 包装材料应能承受其内部高压和撞击。
- 液体和气体货物的包装应具有良好的耐腐蚀和防漏性能。
- 包装材料应与所装载的危险货物不产生化学反应。
2. 装卸操作:- 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并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
- 对需要特殊注意的危险货物,应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进行装卸操作。
- 在装卸过程中,应避免碰撞、撞击和挤压,以防止包装材料破损和泄漏。
三、危险货物的储存和运输管理1. 储存要求:- 危险货物应存放在专门的储存场所中,并按照其危险程度分类和分区,分别存放。
- 储存场所应符合防火、防漏和防爆要求,并进行定期巡查和维护。
- 不同危险品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发生交叉感染或发生火灾时产生蔓延。
2. 运输管理:- 运输车辆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车辆外部应贴有运输的危险货物标识。
- 车辆内部应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和装置,以确保运输过程中货物的安全。
- 运输过程中,应确保货物的稳固和密闭性,避免在运输途中发生泄漏、踢翻和碰撞。
危化品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危化品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为了维护危化品岗位的安全,保障员工和相关设施的安全,制定了本规程,以规范危化品岗位的操作行为,防止事故的发生。
一、岗位安全责任
1. 岗位主管负责制定并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岗位的安全。
2. 岗位员工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证岗位安全。
二、危化品操作规范
1. 岗位员工必须接受专业的危化品操作培训,并持有相应的证书。
2.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好防护装备,如防护服、手套、眼镜等。
3. 操作时需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不得随意更改或疏忽操作步骤。
4. 操作前需进行必要的检查和确认,确保操作环境和设备符合安全要求。
三、应急预案和演练
1. 岗位必须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组织定期的应急演练。
2. 岗位员工需熟悉应急预案和演练内容,做到有备无患。
四、设备维护和检修
1. 岗位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不得私自操作或修改。
2. 发现设备故障或安全隐患时,必须及时报告并进行处理。
五、安全防护和规范化管理
1. 岗位必须配备完善的安全防护设施,如泄漏报警装置、防火设备等。
2. 岗位必须进行规范化管理,做好记录和档案管理工作。
六、事故报告和处理
1. 岗位发生事故时,需立即停止操作,并及时报告上级领导和安全管理部门。
2. 对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总结经验教训,做好事故的防范工作。
本规程经岗位主管审核后生效,岗位员工必须严格遵守并执行,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确保岗位的安全生产。
危货消防安全知识危货消防安全知识一、危货定义危险货物(Dangerous Goods),即指威胁人身安全、导致财产损失以及对环境造成污染或施加合理控制要求的物质。
二、危货分类根据国际海事组织(IMO)的规范,危险货物被分为9个类别,分别是爆炸品、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氧化剂、毒品、放射性物质、腐蚀品和其他危险品。
三、危货的消防安全知识1. 知晓危货规定:了解危险货物的分类、包装要求、标志和标签,掌握运输、存储、取用和处置危险货物的相关规定。
2. 灭火器的选择:根据储存的危险货物种类和数量,选择合适的消防设备和装备,如灭火器、灭火器箱、消防水带等。
3. 灭火器的使用:掌握不同种类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了解灭火器适用的灭火对象以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4. 预防火源:严禁在危险货物存放区域内使用明火操作,禁止吸烟、使用电器设备和进行易燃物质的装卸作业。
5. 防止火灾扩散:危险货物存放区域应设置防火分隔,保证危险货物在发生火灾时不会扩散到其他区域。
6. 紧急疏散计划:制定适合危险货物存放区域的紧急疏散计划,确保在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时,人员能够及时疏散到安全地区。
7. 定期演练:定期组织危险货物存放区域的火灾演练,提高员工遇到火灾时的应急处理能力。
8. 应急救援:针对罕见的事故和突发情况,建立应急救援机制,并定期开展应急救援演练。
9. 安全培训:对危险货物从业人员进行定期的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10. 装卸作业注意事项:在装卸危险货物时,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危险货物的泄漏和事故发生。
11. 环境保护:在处理危险货物时,要遵守环保法律法规,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四、典型危货案例分析1. 瓶装液化气泄漏事故案例:在一次瓶装液化气运输过程中,由于装卸人员的操作不慎,导致液化气罐泄漏,引发火灾事故。
教训:瓶装液化气属于易燃气体,一旦泄漏,极易引发火灾。
危险货物运输安全注意事项危险货物运输是指运输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因素的物品或物质,例如易燃、易爆、有毒、放射性等物质。
为了确保危险货物运输的安全性,我们需要遵守一系列的注意事项。
以下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注意事项,详细介绍如下:一、危险货物的正确标识和包装1.正确的标识:在危险货物运输过程中,要确保货物的正确标识,使用合适的标志、颜色和符号。
标识应明确指示危险特性和运输要求,以便运输人员和相关人员能够清楚了解货物的性质和处理方式。
2.适当的包装:危险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必须采用适当的包装,以确保其不会泄漏、破裂或引发事故。
包装应符合相关标准,并经过质量认证,确保其持久、牢固和可靠。
3.全程追踪和监控:危险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应进行全程追踪和监控,以确保货物的安全性。
适当的监控设备和技术应使用,以及制定应急预案和措施,以确保在发生意外时能够及时处理。
二、合理选择和准备运输工具和设备1.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在危险货物运输中,应根据货物的性质和数量,选择适合的运输工具和设备。
对于易燃易爆物品,应尽量选择密封、隔热和耐火的运输工具,以减少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2.运输工具和设备的检查和维护:运输工具和设备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要定期检查和维护运输工具和设备,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任何磨损、损坏或故障的部件都应及时更换或修理。
3.装卸及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操作:在危险货物装卸和运输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规定和操作规程,进行安全操作。
避免使用易导电的金属工具,采取防止摩擦、碰撞和压力的保护措施,以减少意外和事故的发生。
三、合理规划和安排运输线路和时间1.合理规划运输线路:在危险货物运输中,应根据货物的性质和运输要求,合理规划运输线路。
避免经过居民区、火灾易发区和人员密集区,尽量选择安全、稳定且适合运输的线路。
2.合理安排运输时间:危险货物运输应合理安排运输时间,避免高峰期和恶劣天气条件下的运输。
在运输过程中,要随时关注天气和道路状况,及时调整运输计划,确保货物安全到达目的地。
危险货物运输安全操作规程(5篇范文)第1篇危险货物运输安全操作规程一、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与五氧化溴、氯气、次氯酸、三氟化氮、液氧、二氟化氧及其他强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
二、基本要求1、汽车运输危险货物应符合jt617—2004的规定。
2、危险货物的装卸应在装卸管理人员的现场指挥下进行。
3、进入易燃、易爆危险货物装卸作业区应:(1)禁止随身携带火种。
(2)关闭随身携带的手机等通讯工具和电子设备。
(3)严禁吸烟。
(4)穿着不产生静电的工作服和不带铁钉的工作鞋。
4、雷电天气装卸时,应确认避雷电、防潮湿措施有效。
5、运输危险货物的车辆在一般道路上最高车速为60km/h,在高速公路上最高车速为80km/h,并应确认有足够的安全车间距离。
如遇雨天、雪天、雾天等恶劣天气,最高车速为20km/h,并打开示警灯,警示后车,防止追尾。
6、运输过程中,应每隔2h检查一次。
若发生货损(如:丢失、泄漏等),应及时联系当地有关部门予以处理。
7、驾驶人员一次连续驾驶4h应休息20min以上;24h内实际驾驶车辆时间累计不得超过8h。
8、运输危险货物的车辆发生故障需修理时,应选择在安全地点和具有相关资质的汽车修理企业进行。
9、禁止在装卸作业区内维修运输危险货物的车辆。
10、对装有易燃易爆的和有易燃易爆残留物的运输车辆,不得动火修理。
确需修理的车辆,应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根据所装载的危险货物特性,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在消防员监控下作业。
三、作业要求1、驾驶人员应根据道路交通状况控制车速,禁止超速和强行超车、会车;运输途中应尽量避免紧急制动,转弯时车辆应减速。
2、通过隧道、涵洞、立交桥时,要注意标高、限速。
3、运输危险货物过程中,押运人员应密切注意车辆所装载的危险货物,根据危险货物性质定时停车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会同驾驶人员采取措施妥善处理。
驾驶人员、押运人员不得擅自离岗、脱岗。
危货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危货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为了保障危险品运输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制定了一系列的操作规程,以确保从制造到运输、储存和使用的整个过程中的安全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危货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1. 危险品的装卸操作规程:在装卸危险品时,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
包括使用合适的装卸设备、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穿戴好相应的防护用具等。
2. 危险品储存管理规程:危险品的储存必须符合相关法规和规定。
储存地点必须远离火源和热源,通风良好,储存设备完好,标识齐全,定期检查等。
3. 危险品运输操作规程:危险品的运输必须使用专门的运输工具,司机必须具备相关资质和经验,并且必须遵守运输规则,严格控制速度和行车路线,确保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4. 危险品事故应急处理规程:一旦发生危险品事故,必须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进行有效的救援和处理,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失。
同时,应急预案必须定期演练,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上述规程只是危险品安全操作规程的一部分,每个单位都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配合相关部门,建立完善的危险品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以确保危险品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都能够安全
进行。
同时,也要加强危险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共同保障危险品的安全生产。
危险货物运输安全操作规程一、引言危险货物的运输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为了确保运输过程中的安全,保护人员和环境免受危险物质的威胁,制定了危险货物运输安全操作规程。
本规程旨在规范危险货物的装卸、运输和储存等环节的操作,确保危险货物的安全运输。
二、运输前的准备工作1.危险货物的分类和标识在进行危险货物的运输前,必须对货物进行正确的分类和标识。
根据危险货物的性质,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别,并在货物包装上进行相应的标识,以便运输人员能够准确判断和处理。
2.车辆和设备的检查和维护运输危险货物的车辆和设备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符合安全运输的要求。
检查包括车辆的刹车系统、灯光设备和防火设备等,设备的检查包括泄漏控制设备、防爆装置和泄漏报警装置等。
3.司机和工作人员的培训司机和其他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接受专门的培训,了解危险货物的性质和运输的特点,学习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应急处理措施,以应对紧急情况。
三、装卸操作规程1.装卸区域的设置危险货物的装卸必须在指定的区域进行,该区域必须具备通风良好、无火源和防爆设备等条件。
装卸区域应设有专人负责,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2.装卸工具和防护装备的使用在装卸过程中,必须使用合适的工具和防护装备。
装卸工具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并经过检查和维护;工作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手套和防护眼镜等。
3.装卸器材的放置危险货物在装卸过程中,必须妥善放置。
禁止随意堆放货物,必须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摆放和固定,以防止货物滚落或泄漏。
四、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措施1.遵守速度限制和交通规则运输危险货物的车辆必须遵守道路交通法规,特别是速度限制。
严禁超速行驶,以避免交通事故对危险货物造成的二次伤害。
2.严格遵循运输路线危险货物的运输必须按照规定的路线进行,严禁擅自改变运输路线。
在运输路线上,必须标明危险货物的装载和运输车辆的标识,确保其他交通参与者能够提前预警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3.定期检查和维护车辆运输危险货物的车辆必须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危险货物运输安全操作规程完整一、概述危险货物指的是在运输、装卸过程中可能造成人身伤害、环境污染或财产损失的物质。
为了确保危险货物运输的安全,保护员工和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安全操作规程。
二、危险货物的分类与标识1.根据危险货物的性质和特点,将其分为九类,分别是爆炸品、压缩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氧化剂、毒害品、感染性物质、放射性物质和腐蚀品。
2.危险货物应标示清晰可见,应使用国家或国际规定的标识进行标注,并根据货物的性质进行分类标识。
三、危险货物运输的规范操作1.运输前的准备工作(1)危险货物运输前,应编制运输计划,明确路线、停靠点和行车时间,确保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2)货物应妥善包装,符合相关规定,确保运输过程中不泄漏、不破损。
(3)运输车辆应检查和维修良好,车厢内部应整洁干净,防止车辆故障或事故发生。
2.车辆装载要求(1)装载危险货物前,应确保装载车辆的车身、仓位等符合相关安全要求。
(2)车辆装载危险货物时,应根据货物的性质分类、分仓、分隔装载,防止不同性质的危险品相互污染、交叉反应。
(3)将危险货物稳固地装载到车厢内,严禁抛掷、滚动或重叠装载,确保运输过程中货物不会有任何位移或损坏。
3.运输途中的安全操作(1)按照设定的路线行驶,遵守交通规则,确保行车安全。
(2)在运输过程中,司机和随车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
(3)遇到雨雪天气、交通堵塞或其他突发情况时,应及时报告调度中心或上级单位,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4)在停车、装卸、加油等操作时,应确保周围没有明火或高温物质,避免火花引起爆炸或火灾事故。
(5)在危险货物运输过程中,不得超速行驶、擅自更改路线或违反运输规定。
4.紧急情况处理(1)在遇到车辆故障、交通事故、货物泄露或意外火灾等紧急情况时,司机和随车人员应立即按照事先制定的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2)在紧急情况处理过程中,必要时应及时报警,保护现场并组织人员疏散,确保人身安全。
危险货物运输安全操作规程【引言】危险货物运输的安全操作规程是为了保障运输过程中人员生命财产安全,防止事故发生,保护环境,维护社会稳定而制定的操作规程。
本文将针对危险货物运输的安全操作规程进行详细阐述。
【一、危险货物的分类与标识】1. 危险货物应按照危险性进行分类,包括爆炸品、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氧化剂、毒害品、腐蚀品、放射性物质等。
2. 危险货物应使用统一的国际标识进行标记和包装,以便识别。
【二、危险货物运输的准备工作】1. 运输单位应严格进行危险货物的装卸及运输车辆的检查,确保装载物品符合规定,车辆完好。
2. 运输单位应对驾驶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对危险货物运输的认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3. 运输单位应制定紧急预案,并在车辆内备有相关应急设备和药品。
【三、危险货物运输的装卸操作】1. 运输单位应确保装卸操作人员具备专业技能,且穿戴符合要求的防护装备。
2. 危险货物的装卸应在专门的装卸区域进行,区域应明确标示,并设置相应的安全设施。
3. 装卸过程中应注意防火和防爆,禁止使用明火、吸烟等。
【四、危险货物运输的车辆管理】1. 运输车辆应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保证车辆的安全性能,如制动系统、防爆装置等的正常运行。
2. 车辆应按照规定的容量进行装载,避免超载;危险货物应按照规定的方式进行固定,杜绝货物在运输途中滑动或散落。
【五、危险货物的运输过程管理】1. 运输单位应加强车辆的动态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2. 运输过程中应保持车辆稳定,避免超速、急刹车等危险驾驶行为。
3. 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应选择较少人员的路线,并避开居民区、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区域。
【六、应急处理措施】1. 驾驶员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应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2. 运输单位应建立健全的应急机制和救援队伍,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七、危险货物运输的安全教育与培训】1. 运输单位应定期开展安全教育与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危险货物知识。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驾驶人员安全知识培训一、内容概要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危险货物,危险货物有很多种类,包括易燃易爆的、有毒有害的等等。
了解这些货物的特性,对于驾驶人员来说非常重要。
因为一旦不了解货物的性质,就可能引发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我们要先认识这些危险货物,知道它们的特点和可能带来的风险。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如何安全地运输危险货物,驾驶人员在运输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呢?比如货物的装载和固定,要确保货物不会移动或者泄漏;车辆的维护和检查,要保证车辆的安全性能;还有路线的选择,要避开人口密集的地方,避免风险。
这些都是我们驾驶人员需要特别注意的。
此外我们还要学习应急处理的方法,万一出现意外情况,比如货物泄漏或者火灾等,驾驶人员要怎样处理呢?我们要知道一些基本的应急措施,比如怎样疏散、怎样报警、怎样组织救援等。
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
我们还要学习一些法律法规和公司的规章制度,这些规定都是为了保障我们的安全,我们必须遵守。
通过培训我们要了解哪些行为是违法的,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我们的安全。
1.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的重要性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毕竟我们所面临的危险货物,无一不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物资。
无论是剧毒化学品、易燃易爆物品还是放射性物质等,这些货物的运输都带有高度的风险和极大的挑战。
正因为如此,驾驶人员的责任重如泰山。
每一趟旅程都不只是货物的位移,更是我们对社会责任的坚守。
每当车辆启动,每一次转向,每一次刹车,都关乎着千家万户的安全与幸福。
所以每一次出发前,我们都必须明确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如何安全驾驶,了解货物的性质和应急处置措施。
接下来我们就来谈谈如何更好地进行危险货物道路运输驾驶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
2. 驾驶人员的安全责任与义务驾驶人员啊,咱们的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你们就是守护安全的第一道坚固防线。
说到驾驶人员的安全责任与义务,这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担当,更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守护。
危险货物运输安全操作规程为确保危险货物装卸过程安全,特制定以下操作规程:一、从事危险货物装卸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持有相应的操作证书。
二、在进行危险货物装卸前,必须对货物进行分类、检查和标记,确保装卸过程中不会发生混淆或误操作。
三、装卸危险货物时,必须使用符合标准的专用工具和设备,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四、在装卸过程中,必须注意货物的稳定性和平衡性,防止货物倾斜、翻倒或滑落等情况发生。
五、在危险货物装卸区域内,不准吸烟、使用明火或进行其他可能引起火灾或爆炸的行为。
六、装卸危险货物时,必须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和急救药品,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七、装卸危险货物的工作人员必须佩戴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防护眼镜等。
八、在装卸危险货物的过程中,必须随时注意周围环境和安全状况,如发现异常情况,必须立即停止装卸并向上级报告。
九、装卸危险货物后,必须及时清理和处理装卸区域,防止污染和交叉反应等情况发生。
十、危险货物装卸工作人员除遵守上述操作规程之外,还需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
1.在装卸运输易燃易爆及危险化学物品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品,以确保安全。
2.工作前应认真检查所使用的工具,确保完好可靠,并避免超负荷使用。
3.在装卸过程中,要注意轻装轻放,重物不压轻物,大物不压小物,堆放平稳,捆扎牢固。
4.人工搬运、装卸物件应根据物件轻重配备人员。
使用抬杠、撬棍、跳板、绳索等工具时,必须确保完好可靠。
多人搬运同一物件时,要有专人指挥,并保持一定间隔,一律顺肩,步调一致。
5.堆放物件时,不可歪斜,高度要适当,易滑动件要用木块垫塞,不得将物件堆放在安全道内。
6.使用机动车辆装运货物时,不得超载、超高、超长、超宽。
如必须超高、超宽、超长装运时,应按交通安全管理规定,采取可靠措施和明显标志。
7.装车时,随车人员要注意站立位置,车辆行驶时,不得站在物件和前拦板之间。
车未停妥不准上下。
港口危险货物知识培训内容一、危险货物的定义和分类1.1 危险货物的定义危险货物是指具有一定危险性的物质或物品,可能对人员、财产或环境造成危害的物质或物品。
1.2 危险货物的分类根据国际公约和标准,危险货物通常分为9个主要类别,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物质和传染性物质、腐蚀品、放射性物质、其他危险物质。
二、危险货物的标识和包装2.1 危险货物的标识危险货物必须在包装上标明相应的危险货物标志和标签,以警示人们注意危险性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2 危险货物的包装危险货物的包装必须符合国际标准,包括使用适当的包装材料、采取合适的包装方法以及进行必要的密封和固定。
三、危险货物的运输要求3.1 危险货物的运输方式危险货物可以通过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等多种方式进行运输,不同的运输方式有不同的要求和限制。
3.2 危险货物的运输文件进行危险货物运输时,必须准备相应的运输文件,包括危险货物运输许可证、运输通知书、安全数据表等。
3.3 危险货物的装卸和操作危险货物的装卸和操作必须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进行,他们必须了解危险货物的特性和操作要求,以确保安全进行。
四、危险货物的紧急应对措施4.1 危险货物事故的风险评估发生危险货物事故时,必须进行风险评估,确定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和应对措施。
4.2 危险货物事故的应急响应危险货物事故发生时,必须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包括报警、疏散、隔离、封堵等,以减少事故对人员和环境的影响。
4.3 危险货物事故的处置危险货物事故发生后,必须进行事故处置,包括清除泄漏物质、修复设施、恢复生产等,以恢复正常状态。
五、危险货物的安全管理5.1 危险货物的安全培训进行危险货物运输和操作的人员必须接受相应的安全培训,了解危险货物的特性、运输要求和安全操作规程。
5.2 危险货物的安全检查进行危险货物运输时,必须进行安全检查,包括货物的包装标识、车辆的安全装备和司机的操作资质等。
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知识引言: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危险货物的运输也变得越来越普遍。
危险货物的安全运输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的知识,以提高人们对危险货物运输的认识,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
一、危险货物的定义危险货物是指能够对人体、财产或环境造成危害的物质或物品。
根据国际海事组织的分类,危险货物分为9个类别,包括爆炸品、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氧化剂、毒性物质、放射性物质、腐蚀品和其他危险物品。
二、危险货物运输的风险危险货物运输涉及到多种风险,包括火灾、爆炸、泄漏等。
这些风险可能由于意外事故、不当操作和设备故障等原因引发。
如果危险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事故,将对人员、环境和财产造成严重危害。
三、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的措施1. 合理规划运输路线:在运输危险货物时,必须选择安全可靠的运输路线。
避免穿越人口密集区、环境敏感区和交通拥堵区,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
2. 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根据危险货物的性质和运输距离,选择适合的运输工具。
对于易燃易爆的物质,应选择专用的罐车或集装箱进行运输,以确保安全性。
3. 严格遵守法规和标准:各国均制定了相关的法规和标准来规范危险货物的运输。
运输企业和驾驶员必须严格遵守这些法规和标准,进行合法合规的运输。
4. 定期维护和检查运输设备:运输设备的安全性对于危险货物运输至关重要。
必须定期对运输车辆、容器和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其安全可靠。
5. 做好应急准备:在危险货物运输过程中,应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相关演练。
在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采取措施,控制事故扩大,并保护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6. 加强驾驶员培训:驾驶员是危险货物运输中的重要环节。
必须加强对驾驶员的培训,提高其对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7. 做好信息共享和沟通:危险货物运输涉及多个环节和多个部门,各方之间应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确保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四、危险货物运输事故案例1. 2005年日本新干线列车事故:因为没有正确识别到运输的气瓶是危险品,导致气瓶爆炸,造成1人死亡。
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知识须知前言生命无价。
请你在每一天的行车中,时刻不忘“安全”二字,事故系于一瞬间,平安源于每一刻。
在你驾车时,一定要清醒地意识到,您的任何一次冒险、稍有一点疏忽、哪怕一丝侥幸都有可能给自已和他人留下终身的痛苦和遗憾,甚至会危及自已和他人最宝贵的东西----生命。
关爱自已和他人的生命,是每一位驾驶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平安出行是您我的共同企盼。
请您本着对生命的尊重,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行车理念,主动遵守交通法规,文明参与交通出行,自觉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共同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交通环境。
一、什么是危险货物?凡是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在运输、装卸和储存保管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货物,均属危险货物。
危险货物定义包含以下三点具体内容:1、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毒害、放射射线等性质。
指危险货物本身具有的特殊性质。
是造成火灾、灼伤、中毒等事故的先决条件。
2、能引起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
指危险货物在一定条件下,如:受热、明火、摩擦、震动、撞击、撤漏、与性质相抵触物品抵触,发生化学变化所产生的危险效应。
它不仅是货物本身遭到损失,更主要的是危及周围环境。
指出了它的危害性。
3、在运输、装卸、保管过程中,它不同于普通货物而需要特别防护。
是指针对各类危险货物特性,必须采取的“特别”防护措施。
二、运输道路危险货物时必须具有哪些证件?运输危险货物作业人员必须具有《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操作证》;车辆应具有加盖《危险货物运输专用章》的《道路运输证》或《道路危险货物临时运输证》。
运输特殊危险货物时,还应具有公安部门核发的有关证件。
三、危险货物运输车辆临时停车应遵守哪些规定?装卸危险货物的车辆不得在居民聚居点、行人稠密地段、政府机关、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停车。
如必须在上述地区进行装卸作业或临时停车,应采取安全措施并征得当地公安部门同意。
运输爆炸品、放射性物品及有毒压缩气体、液化气体,禁止通过大中城市的市区和风景游览区,如必须进入上述地区,应事先包报经当地县、市公安部门批准,按照指定的路线、时间行驶。
危险货物安全基础知识考试复习内容
1、具有燃烧、爆炸、腐蚀、毒害以及放射性的物质,在运输、装卸和保管过程中,如果
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人身伤亡或财产损毁的物质或物品,统称为危险货物。
危险货物的特性:燃烧性、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和腐蚀性。
2、绝大部分易燃液体的相对密度都小于1且不混溶于水,这类物质发生火灾时,用水去
灭火是无效的,不但起不到覆盖降温作用,还会因为水的流动性而使火灾蔓延。
但是二硫化碳除外,因为的二硫化碳相对密度大于1,用水灭火既起到隔绝助燃物的作用,又起到降温(使可燃物降低到燃点以下)的作用。
3、以标准状态下(0℃和101.325kPa)干燥空气的密度1.293kg/m3作为参考密度,气
体的密度与参考密度的比值叫做该气体的相对密度,空气的相对密度为1。
对于纯净气态物质,也可以与空气平均分子量进行比较,空气平均分子量29。
比空气重的气态危险货物,其危险性高于比空气轻的危险货物,一旦泄露要格外重视。
几类常见气体:
(1)氯气:比空气重,剧毒,不燃,能溶于水。
(2)氨气:比空气轻,剧毒,易燃,易溶于水。
(3)LPG:比空气重,易燃,不溶于水。
(4)二氧化碳:比空气重,无毒不燃(窒息性)。
(5)一氧化碳:比空气稍轻,有毒易燃。
(6)甲烷:比空气轻,易燃。
(7)乙炔:比空气稍轻,易燃。
(8)硫化氢:比空气重,剧毒、易燃,微溶于水。
4、易燃液体,通常作为液态时,比水轻;其蒸气一般比空气重。
5、闪点是衡量易燃液体贮存、运输和使用的一个重要安全指标,分开杯闪点和闭杯闪点。
闪点是引起易燃液体蒸汽燃爆的最低温低,闪点越低,易燃液体越危险。
环境温度低于闪点时,即使有点火源易燃液体也不会燃烧或爆炸。
6、闪点同时也是易燃液体的挥发性指标,闪点低的易燃液体,挥发性高,容易着火,安全
性较差。
7、燃烧的形式分为扩散燃烧、蒸发燃烧、分解燃烧、表面燃烧。
8、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点火源有哪些?
(1)明火:焊接、切割时的火花、烟囱火星、厨房火种、炉火、打火机、火柴、烧红的电热丝或铁块。
(2)电器火花:电气设备超负荷、短路、接触不良等引起的火花。
(3)撞击火花:金属撞击产生的火花。
(4)静电火花:服装、液体流动等。
(5)化学热:化学发应产生的热,如钠+水;黄磷+空气。
(6)其他热源:辐射、聚焦等
9、对易燃液体而言,电阻率小,则导电性能好,容易泄漏静电,静电不容易聚积,发生静
电火花的危险小;电阻率过大,很难发生电子转移,也不会造成静电聚积,发生静电火花的危险小。
大量实验表明,电阻率在10的10次方(欧.厘米)——10的16次方(欧.
厘米)之间,容易产生静电,其中10的12次方的电阻率最易产生静电,二甲苯、苯、汽油、乙醚等容易产生静电。
10、影响毒害物毒性大小的因素。
(1)化学组成和结构:无机物中是否含有汞、铅、砷、硒、钡和氰根(-CN)(离子状态);有机物中含有P、CL、S、Hg、-CN、Pb、氨基、硝基。
毒性大小与结构
有关。
(2)在烃类化合物(碳氢化合物)中,碳原子数增加,毒性加强;不饱和程度增加毒性增加;氯原子增加毒性加强;对称结构比不对称结构毒性大。
(3)溶解度:毒物溶解度越大则毒性越大,氯化钡大于硫酸钡(硫酸钡几乎不溶解)
(4)颗粒度越小,越容易被吸收,毒性越大。
(5)温度越高毒性越大(挥发性、溶解度、呼吸频率和量,增加了进入人体的量)
(6)沸点:沸点越低,挥发性越大,就越容易中毒。
(7)蒸气密度越大,越容易在低洼处聚集,不容易扩散,故对动植物的危害越大。
(8)脂溶性越大,越容易通过皮肤进入人体。
11、毒物进入人体有三种方式,即为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其中呼吸中毒(由呼吸道进
入人体造成中毒)占职业性中毒的95%。
引起呼吸中毒的常见毒物有:氢氰酸、溴甲烷、苯胺、三氧化二砷等蒸气和粉尘。
12、引起皮肤中毒的常见毒物有:硝基苯、苯胺、联苯胺、乙醚、丙酮、醇、农药中的有机
磷产品等。
13、中毒按发病过程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情况。
14、最大容许浓度值(MAC值):一种物质的气体、蒸气或雾气的最大容许浓度值,是指工
作场所空气中这种物质的浓度下,员工反复接触(时间很长,可能长至整个工作年限),员工本人及其后代的健康也不会受到伤害性的影响的浓度值。
15、蒸气压是描述液体挥发性强弱的指标,反映液体的汽化和蒸发能力。
蒸气压随温度的升
高而增大。
所以凡是液体危险货物(无论是易燃液体、毒性液体还是腐蚀性液体)都需要预留3-5%的膨胀余位。
16、易燃液体的蒸汽或易燃气体的爆炸极限是以可燃性物质在空气中的体积的百分比(%)
来表示的。
易燃气体和易燃液体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爆炸下限越低和爆炸上限越高时,其爆炸危险性越大。
17、有机过氧化物分子结构中有过氧基(-O-O-),过氧基断裂时所需的能量不大,极不稳
定,受震动、撞击、摩擦、或遇热就能引发分解,造成燃烧、爆炸。
有机过氧化物的存储有温控要求,一般要求小于45℃。
有机过氧化物分为A-G七个类别,通常在运输时需要加稀释剂抑制其化学性质。
常见的有机过氧化物为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甲基乙基酮。
18、氧化剂指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其本身不一定
可燃,但能导致可燃物的燃烧,处于高价态的物质一般具有氧化性,具体有:
(1)非金属单质,如O2、Cl2等。
(2)氯酸盐,如MClO3(M=Na、K等)。
(3)高氯酸盐,如MClO4(M=Na、K等)。
(4)无机过氧化物,如Na2O2、K2O2、MgO2、CaO2、BaO2、H2O2。
(5)硝酸盐,如MNO3(M=Na、K等)。
(6)高锰酸盐,如MMnO4(M=K、NH4)。
19、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的堆存都有遮阳要求,所以在夏天一般放置在棚库下。
20、碱性腐蚀性物质能造成更为严重的眼部伤害,而且比酸性腐蚀性物质更难于从眼睛组
织中冲洗掉。
21、MSDS编写规定范围(GB16483-2000):应包括安全信息16大项,近70个小项的
内容,在编写时不能随意删除或合并,其顺序不可随便变更。
阐明化学品的理化特性以及对使用者的健康(如致癌,致畸等)可能产生的危害等内容,是一份关于危险品
的安全使用、泄漏应急救护处置、法律法规等方面信息的综合性文件。
22、危险货物往往具有多种危险性,但是必有一种主要的危险性(即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危
险性)。
因此在对危险化学品分类时,掌握“择重归类”的原则,即根据该化学品的主要危险性来进行分类。
23、按照货物呈现的危险性,《国际海上危险货物运输规则》将危险货物分为哪几类,其
中哪几类我们场站不操作?哪几类对我们场站来说危险性最大?
分为以下九类1类:爆炸品;2类:气体;3类:易燃液体;
4类:易燃固体、易自然物质、遇水释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5类:氧化物和有机过氧化物;6类:有毒物质和感染性物质;7类:放射性物质;
8类:腐蚀品;9类:杂类物质或物品。
其中:1类爆炸品,6.2类感染性物质,7类放射性物质,我们场站不进行操作。
5.2类有机过氧化物、5.1类氧化物、2.3类有毒气体、2.1类易燃气体、4.3类遇水释
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4.2类易自然物质危险性较高。
24、我们主要作业类别是2.1类(易燃气体)、3类(易燃液体)、6.1类(有毒物质)、8
类(腐蚀性物质)、9类(杂类)。
25、 4.2类易自然物质不能暴露在空气中,需要有特殊的介质进行保管,如黄磷保存在水
中。
4.3类货物需要采取气密性包装,如电石(碳化钙),活泼金属如钠、锂保存在煤油里。
26、有湿气或水渍及污染的包件,不能装箱。
装危险货物的集装箱应清洁,潮湿的集装箱
严禁使用。
27、氧化物发生火灾会放出氧气,加剧燃烧,所以使用大量水是最有效的方法。
有机过氧
化物一旦发生火灾,可能发生爆炸,如有可能尽量移开或遗弃,在有防护的情况下采用大量水灭火,即使灭火后也不能靠近。
28、吊装危险货物集装箱机械的各运行机构工作速度应降低20%运行。
吊装载有有机过
氧化物、一级易燃液体、一级毒害品集装箱,吊具负荷应降低25%使用。
29、进口危险货物集装箱在拆箱前,应检查集装箱施封是否完好。
开箱门时,作业人员应
选择合适的站立位置,应先开一扇门,不准对门迎面站立,防止危险货物倒塌致伤。
开门后,进行通风1分钟后,方可开始拆箱作业。
2013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