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认识各种各样的树木-2019最新幼儿园中班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3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树第一篇: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树活动目标:1、知道树在外形特征上是多种多样的。
2、学习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的技能,使幼儿掌握有的树粗、有的树细,有的树高、有的树矮的特征。
3、了解树木的好处,教育幼儿爱护树木,保护树木。
活动准备:1、寻找有各种各样树木的园林,为幼儿观察时用。
2、准备各种可作测量用的工具(如尺、绳子、布条等)。
活动过程:1、观察各种各样的树的外形特征。
带领幼儿到小树林中。
“看看我们的周围。
哪些树是你认识的?它的名字叫什么?长得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说出各种各样树木的名称和主要外形特征。
)2、比较认识各种树的异同处。
“这些树长得都是一样的吗?哪里相同?哪里不同?”(相同点:都有根、树干、树枝、树叶;不同点:常绿树、落叶树等。
)“它们高矮、粗细也一样吗?怎么不一样?你怎么知道的?”(引导幼儿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找出不同点。
)“这些树有的粗有的细,有的直有的弯,有的高有的矮,叶子有的厚有的薄,树是多种多样的。
”3、学习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树的粗细、高矮除了用眼睛目测以外,还有其它的方法来测量吗?”(引导幼儿借助绳、树枝、尺、布条等东西辅助测量。
)请小朋友每人选择一样工具去量量树的粗细、高矮,量好以后,告诉大家,你是用什么工具,怎样量出树的高矮、粗细来的?幼儿分散自由测量,个别辅导幼儿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有没有跟别人不同的测量方法?”4、了解树木给动物、人带来的好处,教育幼儿爱护树木。
“今天,我们认识和测量了各种各样的树,为什么人们要种这么多的树?”(美化、绿化环境。
)“这些树木给动物和人带来什么好处?”(可作为动物的食物,可以给人遮阴,美化环境,木材可以供建筑、制家具用。
)“我们小朋友应该怎样来保护这些树木呢?”(不攀折树枝,给树木浇水等。
)活动延伸:画各种各样的树,画出各种树木的明显特征来。
第二篇:中班科学活动《树真好》活动实录[内容与要求](根据实录推测,非应老师出示)1、运用观察、触摸等方法比较常绿树和落叶树叶子的基本特征,能初步鉴别两种树。
认识树木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观察和感知树木,了解树木的形态特征。
2. 引导学生探索树木的功能和作用。
3. 培养学生保护树木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树木的形态特征- 树木的外观形态:高大挺拔,树干、树枝、树叶等部分- 树木的生长方式:从种子萌发,生长出根、茎和叶,不断伸长 - 树木的变化:四季变化,春天发芽、夏天茂盛、秋天变黄、冬天凋零2. 树木的功能和作用- 提供氧气: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净化空气:吸收二氧化碳和有害物质,释放氧气- 调节气温:遮阳降温,防止土壤侵蚀- 保护环境:吸收噪音、防止风沙- 提供食物和住所: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3. 学生实际参与- 观察校园内的树木,了解树木的形态特征和功能。
- 选择一棵树,进行绘画,表达自己对树木的感受与想法。
- 制作小手工,模拟树木的生长过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树木,激发他们对树木的兴趣。
2. 探究:- 让学生观察一棵树并描述其外观特征,如树干、树枝、树叶等。
- 引导学生思考树木是如何生长的,从种子到树木之间的变化。
- 播放相关视频,介绍树木的功能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3. 实践活动:- 分组进行实地观察,让学生观察、绘画并记录自己最喜欢的树木。
- 学生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绘画的树木,交流对树木的感受和认识。
- 引导学生制作小手工,模拟树木的生长过程,加深理解。
4. 总结:-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树木的新认识,以及意识到保护树木的重要性。
-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树木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资源:1. 视频资源:树木的生长和作用介绍视频。
2. 绘画工具:颜料、画笔、画纸等3. 手工制作材料:彩纸、剪刀、胶水等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地观察时的表现,是否能够准确描述树木的形态特征。
2. 检查学生绘画作品,了解他们对树木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3. 在小组讨论中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认识各种各样的树木(三篇)目录: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认识各种各样的树木一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认识小草二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认识椭圆形三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认识各种各样的树木一活动设计背景幼儿园里有好多树木,平时小朋友们都不知道爱护树木,老是去爬树。
因此,为了能让幼儿更好的认识各种各样的树木,我就设计这节活动课。
活动目标1、认识各种各样的树木,比较树木的异同。
2、知道树木的作用,懂得爱护树木。
教学重点、难点如何懂得爱护树木活动准备幼儿和教师一起收集各种树木的图片及相关资料.活动过程一、教师和幼儿一起随音乐做手指操《小草》。
二、教师拿出绿房子图片,幼儿欣赏《绿房子》,谈话导入主题。
1、教师:“今天,蓝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一个非常好听的故事,想听吗?”(幼儿答)“那我们就一起来听听吧”(教师讲故事)2、教师:“小朋友们,故事好听吗?谁能告诉我故事叫什么名字啊?”(幼儿答)“绿房子真的是一座房子吗?是什么呀?”(幼儿答)“对,是一棵又粗又壮的大树,那小朋友们喜欢树吗?(幼儿答)老师也很喜欢树,这节活动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树。
”三、认识各种各样的树,比较树木的异同。
1、幼儿介绍交流树木的图片和相关资料。
教师:“前几天,老师让你们收集的树木图片和资料都带来了吗?谁愿意到前面介绍一下。
”2、欣赏教师收集的树木图片,教师简单介绍。
教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树木图片,想给大家介绍一下,想听吗?”(幼儿答)“那就跟随老师一起看看吧。
”3、幼儿再次欣赏树木的图片,说出树木的名称。
4、比较树木的异同。
教师:“看到这么多的树,你们发没发现,树木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呢?”(教师启发引导幼儿回答)相同:树叶、树枝、树干、树根。
不同:(1)树叶的形状。
(2)有的开花,有的不开花,有的结果,有的不结果。
(3)有的是落叶树,有的是常青树。
四、联系实际生活,请幼儿说一说在哪儿见过树?五、讨论:树木的作用。
教师:“人们为什么要栽树呢?树木对我们有什么用处呢?”(教师引导幼儿回答)作用(1)树木可以美化环境。
中班科学教案各种各样的树中班科学教案:各种各样的树树木是大自然中最为壮观和重要的生命体之一,它们在地球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了解和探索树木是一个很有趣的科学学习主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树木的信息,以及一些适合中班教学的实验和活动。
1. 树的种类和特点树木有各种各样的形态和特点。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树的叶子、树皮、树干和树枝来识别它们。
例如,柏树的叶子呈鳞片状,树皮呈红棕色;杨树的叶子呈长条状,树皮呈绿色。
让孩子们观察并描述不同树木的特点,有助于他们对树种类的理解和区分。
2. 树木的生长过程带领孩子们观察并探索树木的生长过程是一项有趣的活动。
可以让孩子们在校园里或家庭附近选择一颗小树苗,然后每天观察并记录它的生长情况。
他们可以记录树苗的高度、叶子的变化以及树干的粗细等。
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还可以让他们了解树木生长的基本原理。
3. 树木的作用树木对人类和地球有着重要的作用。
可以与孩子们一起讨论树木的生态功能,例如提供氧气、净化空气和土壤、防止土壤侵蚀等。
还可以向他们展示树木对于动物的重要性,例如为鸟类提供栖息地和食物。
通过这样的讨论,可以让孩子们意识到保护树木和环境的重要性。
4. 树木的根和水的吸收树木的根是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
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孩子们观察树木的根吸水的过程。
可以用一个透明的杯子装满水,在杯子中插入一个小树苗,然后观察树苗的根如何吸收水分。
这个实验可以让孩子们了解树木吸水的原理,并培养他们的实验观察能力。
5. 树木的季节变化树木在不同的季节里会有不同的变化,例如春天的树叶变绿、秋天的树叶变黄等。
可以利用图片、故事或实地观察来介绍树木的季节变化。
还可以进行一个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用彩纸制作一棵四季树,让他们理解树木在不同季节里的外貌变化。
总结:通过以上的活动和实验,中班的孩子们可以对树木有更深入的了解。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环境保护的兴趣。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课程主题《不一样的树》——认识各种各样的树教学目标1.能够辨认出常见的几种树,并了解它们的特点;2.能够简单描述树的特点和生长环境;3.增强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知识点讲授1.什么是树,它的特点有哪些?2.介绍几种常见的树,如榆树、梧桐树、槐树等;3.它们的分布地区和生长环境。
练习环节1.带孩子们到校园中观察周围的植被,辨别出不同的树木;2.让孩子们画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棵树,描述它的特点;3.进行游戏环节,孩子们围成一个圈,学习一首关于树的儿歌,并在老师的带领下,模拟树从种子到成长的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学习几种常见的树,并了解它们的特点;2.带孩子们实地观察周围的树木,加深对自然环境的认识。
难点:1.童话故事中的树与真实的树区别;2.引导孩子们进行绘画和描述的能力。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用本地区常见的几种树作为教材,让孩子们进行认知和了解;2.示范教学法:通过游戏环节和儿歌融合,引导孩子们进行模拟树的生长环节;3.带领孩子们实地观察和绘画,增强互动性和学习乐趣。
课堂实施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故事图片讲述童话中的神奇树,引起孩子们的关注并激发好奇心。
第二步:知识点讲授1.什么是树,它的特点有哪些?2.介绍几种常见的树,如榆树、梧桐树、槐树等;3.它们的分布地区和生长环境。
4.导入绘画环节,孩子们根据老师的指导,绘制自己喜欢的一棵树,并简单描述它的特点。
第三步:练习环节1.带孩子们到校园中观察周围的植被,辨别出不同的树木;2.让孩子们一起进行模拟树成长的过程,并配合儿歌进行歌唱练习;3.进行游戏环节,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围成一个圈,并搭配儿歌进行模拟成长。
第四步:总结老师引导孩子们回顾所学内容,并进行简单小结。
同时,培养孩子们的回忆和总结能力,让他们可以吸收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1.适合孩子们认知水平的教材有利于提高孩子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有主动学习的欲望;2.合理安排时间,仔细细心地帮助孩子们练习细节,增加练习和学习成绩;3.继续通过实地观察和激发好奇心等方式,提高孩子们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保护意识。
各种各样的树中班科学教案一、引言树是地球上最古老、最重要的生物之一,它们承载着无尽的生命力和自然奇迹。
在幼儿园的科学教学中,树木常常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资源。
通过学习树木的特点、观察树木的生长过程,幼儿可以增强对大自然的认识和兴趣,培养关爱自然的素养。
本教案将介绍几个适用于树中班的科学实验、观察和探索活动。
二、活动一:观察不同季节下的树叶1. 目标:通过观察不同季节下树叶的变化来认识季节的变化和树木的生长规律。
2. 准备工作:- 各种树木标本或图片- 不同季节的树叶标本或图片- 季节卡片(春、夏、秋、冬)3. 活动过程:- 展示不同树木的标本或图片,引导幼儿们观察、比较树叶的颜色、形状和大小。
- 根据季节卡片,分别展示相应季节的树叶标本或图片,引导幼儿们观察、比较树叶的特点。
例如,春季树叶嫩绿、夏季树叶深绿、秋季树叶变黄和红等。
- 鼓励幼儿们描述树叶的变化,引导他们思考季节与树叶的关系。
4. 结果分析:幼儿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季节下的树叶,认识到树木的生长与季节的变化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活动二:树木的种子传播1. 目标: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树木种子的传播方式。
2. 准备工作:- 不同种类的树木种子(如松果、枫树果实、橡树果实等)- 植物花盆或花园空地3. 活动过程:- 展示不同种类的树木种子,引导幼儿们观察它们的外形、大小和种类特点。
- 根据种子的特点,让幼儿们猜测树木的种子是如何传播的。
- 将树木种子撒在花盆或花园空地上,观察它们是如何扎根、发芽和生长的。
4. 结果分析:幼儿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到树木的种子可以通过被风吹、被鸟儿带走或者是自动掉落等方式传播出去,然后扎根、发芽和生长成新的树木。
四、活动三:小生物在树上的家园1. 目标:通过观察和探索,认识树木对生物提供的栖息环境。
2. 准备工作:- 树木标本或图片- 显微镜- 放大镜- 手电筒3. 活动过程:- 展示树木标本或图片,引导幼儿们观察树木的形状、大小和表面特点。
幼儿园《认识大树》中班教案(通用6篇)下文是我为您精心整理的《幼儿园《认识大树》中班教案(通用6篇)》,您浏览的《幼儿园《认识大树》中班教案(通用6篇)》正文如下:幼儿园《认识大树》中班教案1活动目标:1、初步分享与树相处的经验。
2、认识大树的不同部位,了解他们的作用。
3、知道四季树木的变化。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重点难点:认识大树的不同部位,了解他们的作用。
活动准备:树叶、树枝、树皮、树根、花、果实分别装盒子里水彩笔。
活动过程:一、利用各种感官感知大树的各个部分。
1、出示神秘的盒子,激发幼儿兴趣。
2、幼儿利用各种感官来感知,猜猜是什么?先闻一闻有什么气味,再摸一摸是什么感觉。
3、打开盒子看看树叶、树枝、树皮、树根、花、果实,这些是什么,在哪里见过?4、小结:这些东西都来自同一个地方,就是大树。
二、了解树叶、树枝、树皮、树根、花、果实,分别有什么作用。
1、请个别幼儿凭自己的经验向大家介绍。
2、教师小结:树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的主要器官。
树皮——除了能防寒防暑防止病虫害之外,主要是为了运送养料。
树枝——可以支撑树叶,还可以运送养料。
树根——从泥土中吸收水分和养料。
花——传粉后可以结果。
果实——成熟后有种子。
三、请幼儿讲一讲,回忆与树的经验。
——哪里有树?你和大树做过哪些游戏?——大树一年四季都一样吗?不同的季节有什么不同的特点?活动延伸到户外看看大树,找找大树的树叶、树枝、树皮、树根、花、果实。
幼儿园《认识大树》中班教案2活动目标:1、了解认识树的种类,掌握几种常见树的名称,寻找它们不同的特征。
2、喜欢和树交朋友,懂得如何保护树木,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1、提供各种树的书籍,以及各种可以让孩子表征的材料:皱纹纸、报纸、剪刀、橡皮泥、插花、积木、各种花布和一些辅助材料。
2、联系家长,了解主题内容,同幼儿一起积累各种资料。
活动过程:活动一、认识树1、早餐后,请幼儿自愿分成若干组,由三位老师分头领着幼儿到幼儿园的各个角落去观察幼儿园的树。
中班各种各样的树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中班各种各样的树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树,并能够识别它们的特征。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以及对自然界的兴趣。
3. 提供学生与自然互动的机会,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教学资源:1. 图书:《树木》、《树木的生活》等2. 图片或海报展示不同类型的树3. 树叶、树皮、树枝等实物4. 绘画、剪纸、拼贴等艺术材料5. 植物园或附近的公园教学活动:1. 导入活动:播放一段关于树木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见过哪些不同类型的树?”2. 探索不同类型的树:带领学生到植物园或公园,观察不同类型的树,并引导他们观察树的形状、叶子、树皮等特征。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树木的外貌。
3. 分类游戏:准备一些树木的图片或卡片,让学生根据树叶、树皮等特征将它们分类。
可以使用颜色、形状等标志来帮助学生分类。
4. 制作树叶拓片: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树叶,将其放在纸上,用铅笔轻轻描绘树叶的轮廓。
鼓励学生观察树叶的细节,并用颜色填充拓片。
5. 艺术创作:使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材料,让学生制作自己喜欢的树的艺术作品。
鼓励他们表达自己对树的感受和想象。
6. 树木故事时间:阅读适合中班学生的树木相关的图书,如《树木》、《树木的生活》等。
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树木角色,以及树木在生活中的作用。
7. 环保行动:鼓励学生参与植树活动或保护树木的行动,例如制作小小的花盆并种植树苗,或参与学校或社区的树木保护计划。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实地考察中对不同类型的树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 观察学生在制作树叶拓片和艺术创作中的表现和创造力。
3. 参与学生对故事中树木角色的讨论和环保行动的积极程度。
教学延伸:1. 继续观察并记录季节变化中树木的变化,让学生了解树木的生命周期。
2. 进一步研究不同类型的树木,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用途和价值。
3. 组织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树木的种植和养护。
4. 鼓励学生保护环境,节约用纸,减少对树木的伤害。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认识大树》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自然与环境》,详细内容为认识大树。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大树的组成部分,认识不同种类的大树,并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大树的组成部分,如树干、树枝、树叶等。
2. 认识不同种类的大树,能分辨出几种常见的大树。
3. 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认识不同种类的大树,并能分辨出常见的大树。
教学重点:了解大树的组成部分,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大树模型、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大树,让幼儿自由表达对大树的认知。
(2)引导幼儿观察大树的组成部分,如树干、树枝、树叶等。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向幼儿展示大树模型,讲解大树的组成部分。
(2)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幼儿认识不同种类的大树,如松树、柏树、杨树等。
3. 随堂练习(5分钟)(1)请幼儿用画纸、画笔描绘出自己喜欢的大树。
(2)分组讨论:如何保护大树,爱护环境?(1)请幼儿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1. 大树的组成部分:树干、树枝、树叶等。
2. 常见的大树:松树、柏树、杨树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喜欢的大树,并标注出它的组成部分。
2. 答案:大树包括树干、树枝、树叶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注意观察幼儿的参与程度,引导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实地观察大树,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的设计。
3.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
4. 随堂练习的互动性与实用性。
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明确性。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不一样的树》认识各种各样的树一、教学目标1.了解各种不同的树,要求幼儿能够辨认不同的树,认识各种树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2.培养幼儿的观察、描述、比较、归纳等基本认知模式,并综合运用这些模式进行思考和探究。
3.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讲述能力,通过描述树的特征和长相,让幼儿不断充实自己的词汇,并培养幼儿以言语来表达认识和理解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1.了解不同种类的树,认识各类树木的特点、生长环境和适应能力。
2.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描述能力,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讲述能力。
三、教学准备:一些已采购好的树叶,幼儿进行认识;幼儿园的亲子树林(即带家长观察、收集各种有代表性的树木、树叶或果实,将其摆放在操场上,让幼儿通过观察与讨论了解各种树的特点、生长环境)。
四、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教师拿出一些已采购好的树叶,向幼儿展示,然后问:“这些是什么叶子?幼儿能告诉我这些叶子属于哪些树木吗?”看看小朋友们有哪些认识。
2.认识各种树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识各种树咯。
让我们先走到幼儿园的亲子树林去,在那里,各位家长已经带着各种有代表性的树木或树叶或果实摆放在上面。
我们走过去,把那些团团围住的一些“神奇植物”好好看看。
让幼儿看一看,指导其认识一些有代表性的树木或果实。
(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观察黄桷树、香樟树、枫树、银杏树、柳树等树木和它们的叶子、花、果实,让幼儿观察并描述这些树木的特点和长相。
通过描述,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讲述能力。
运用幼儿园中的科学实验仪器,让幼儿从微观上观察植物细胞及其结构。
3.归纳(带领幼儿总结)树是什么?树可以用什么来区分?不同种类的树有哪些特点?地理位置、酸碱度、气候、土壤等环境因素如何影响树的生长?不同树的生长过程和周期有什么区别?通过上述问题的回答帮助幼儿更好掌握各种树木和适宜生长的环境要素。
四、教学结束教师在教学结束时,简单回顾全课,看看小朋友们都学会了什么,并鼓励他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多注意观察,留心树木的变化。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不一样的树》认识各种各样的树一、教学目标1.认识树是植物中的一种,并能够分辨树和其他植物;2.了解不同树的特征和用途;3.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观察能力和好奇心。
二、教学资源1.课文《不一样的树》;2.树叶、枝干等植物素材;3.幼儿图画故事《小树苗的成长》。
三、教学活动活动1:引入课题步骤1.师生互动:向幼儿提问,你们经常见到什么植物?他们长什么样?2.引入主题:告诉幼儿今天我们要学习关于树的知识,学会认识各种各样的树。
活动2:认识树的特征步骤1.展示树的实物、图片或模型,引导幼儿观察,询问他们对树的特征有什么认识。
2.总结幼儿的回答,指导幼儿了解树的主要特征,例如:有根、有茎、有叶子、有果实。
3.带领幼儿进行对比观察,分辨树与其他植物,例如花草、蔬菜等。
活动3:认识不同的树种步骤1.准备不同种类的树叶、枝干等植物素材,并在桌上摆放展示。
2.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素材,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3.通过师生互动,介绍不同的树种及其特征,例如:柳树长得高而细,叶子垂下来;柚子树长得矮而粗,叶子厚厚的。
4.引导幼儿触摸树叶、闻闻树枝等,进一步了解树的特点。
活动4:学习树的用途步骤1.师生讨论:引导幼儿思考树对人类的作用,例如:提供阴凉、给人们提供果实、吸收二氧化碳等。
2.通过图片或故事展示,介绍树的各种用途,并与幼儿进行互动讨论。
活动5:综合活动步骤1.分为小组,每组分配一种树叶或树枝。
2.鼓励幼儿利用想象力,用树叶或树枝进行拼贴创作,例如:制作动物、花等。
3.让每组幼儿向全班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讲述用了哪种树叶或树枝。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堂科学课的教学,幼儿对树的外形、特征和用途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通过观察、触摸等感官体验,加深对树的认知。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综合活动中,幼儿通过展示和讲述,提升了表达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观察能力和好奇心,拓宽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中班科学活动设计及反思之认识各种各样树木1. 引言认识树木对于幼儿的科学启蒙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观察和研究树木,幼儿可以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兴趣,提高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种适合中班幼儿的科学活动设计,帮助他们认识各种各样的树木。
2. 活动设计2.1 目标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将能够: - 认识不同种类的树木; - 学习树木的基本结构和特征; - 培养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2 准备工作为了成功实施本次活动,教师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 收集不同种类的树叶和树木的照片; - 准备幼儿可能用到的工具和材料,如放大镜、铅笔、纸张等; - 设计活动的步骤和时间安排。
2.3 活动步骤本次活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2.3.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讨论一些树木的照片来引入本次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如“树木有哪些不同的特征?它们是如何生长的?”2.3.2 实地观察带领幼儿到校园或附近的公园进行实地观察。
教师和幼儿一起寻找不同种类的树木,并使用放大镜观察树叶、树干和树根等部分的细节。
2.3.3 树木识别游戏回到教室后,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树叶的模型,让幼儿根据树叶的形状和颜色来识别不同的树木。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提示,如“这种树叶是长方形的,颜色是绿色的,你知道是哪种树吗?”2.3.4 画树木让幼儿用铅笔和纸来画一棵他们喜欢的树木。
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观察树木的细节,如树叶的形状、树干的纹理等,并引导他们用适当的颜色来涂画。
2.4 活动延伸为了加深幼儿对树木的认识,教师可以进行以下延伸活动: - 研究树木的生长环境和生态功能; - 观察并记录不同季节树木的变化; - 创造树木的手工艺品,如使用废纸做成的树苗模型。
3. 反思本次活动的设计使幼儿通过观察和实践来认识树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幼儿们对树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了活动。
他们通过观察树木的细节,提出了很多问题,并且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来描述和表达。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中班科学教案多种多样的树中班科学教案:多种多样的树引言: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中,了解周围的环境和自然界是非常重要的。
树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植物,也是幼儿园科学教学中重要的话题之一。
通过学习树的各种特点和功能,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本教案将介绍多种多样的树,以及孩子们可参与的实践活动,让幼儿在探索中学习,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一、观察不同种类的树1. 图片介绍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种类的树,如柳树、松树、银杏树、樱花树等,让孩子们从外观上了解树木的多样性。
2. 实地观察组织孩子们进行实地观察,走进校园或者周边的公园、街道,寻找各种不同的树。
带领孩子们认识并触摸树木的树皮、树叶、树干等部位,了解它们的不同特征和形态。
二、了解树的不同功能1. 供氧释放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释放到空气中,让人们呼吸的空气更加清新。
通过示意图或实地观察,向孩子们展示树木的光合作用过程。
2. 提供食物有些树木可以结出果实或种子,为动物们提供食物。
例如,苹果树结出的苹果可以被我们食用,而松树结出的松果则成为松鼠的美食。
请孩子们思考,树木为什么会结出不同的果实和种子?3. 创造栖息地树木不仅为动物提供食物,也为它们提供了栖息和遮蔽的环境。
丛林中的树木让许多动物有了安全的家园。
请孩子们想象,如果没有树木,动物们将去哪里生活呢?4. 防止水土流失树木的根系能够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通过模拟土壤流失实验,向孩子们展示树木对土地的保护作用。
5. 调节气温树木的树冠可以遮挡太阳光,为人们提供阴凉的场所。
而树木的蒸腾作用也可以降低周围的温度。
通过实地观察或课堂发言,向孩子们介绍树木的降温效果。
三、树的生长过程1. 播种观察让孩子们亲自播种树木的种子,并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
鼓励孩子们记录每天的观察结果,绘制出种子生长的图表,了解树木从种子到成长的过程。
2. 树木生长环境通过实地观察或案例分析,让孩子们了解树木所需的生长环境,例如适合生长的土壤、阳光和水。
《认识树》幼儿园中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树的基本特征,了解树的种类和作用。
2.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幼儿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树的基本特征:树的组成部分,如树干、树枝、树叶、树根等。
2. 树的种类:常见的树木,如杨树、柳树、梧桐树、松树等。
3. 树的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树的基本特征,了解树的种类和作用。
2. 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观察并描述不同种类的树。
四、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各种树木的图片。
2. 实物模型:树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模型。
3. 教学卡片:树的种类和作用的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带领幼儿户外观察树木,引导幼儿注意树木的形状、颜色、树叶等特征。
2. 基本特征的学习:通过实物模型和图片,让幼儿认识树的基本组成部分,如树干、树枝、树叶、树根等。
3. 种类的学习:展示各种树木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树木的名称,了解树的种类。
4. 作用的学习:通过教学卡片,让幼儿了解树的作用,如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
5. 实践活动: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树的认识,如绘画、唱歌、表演等。
7.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观察身边的树木,并与家长分享所学知识。
六、教学延伸:1. 开展“树木种植”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种植树木的过程,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责任心。
2. 组织“树木保护”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保护树木的重要性,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树木的认识程度。
2. 课后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中对树木的关注和表达。
3. 定期进行课堂测试,检查幼儿对树木知识掌握的情况。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观察细节,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 针对幼儿的认知水平,尽量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进行教学。
中班科学教案多种多样的树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和了解不同种类的树,知道它们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描述树木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树木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和了解不同种类的树及其特点。
难点:让幼儿能够观察、比较和描述树木的不同之处。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图片、视频、实物等。
2. 经验准备:幼儿有简单的树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树木的特点,激发幼儿的兴趣。
2. 基本部分:(1)让幼儿观察不同种类的树木图片,引导幼儿发现树木的不同之处,如树干、树叶、树冠等。
(2)通过视频或实地观察,让幼儿了解树木的生长过程,如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等。
(3)让幼儿讨论树木的作用,如净化空气、遮荫、制造氧气等,培养幼儿保护树木的意识。
3. 拓展部分:让幼儿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创作关于树木的作品,提高幼儿的创造力。
五、作业设计: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周围的树木,记录下不同树木的特点,并在下次课上分享。
教案设计思路:本教案以认识和了解不同种类的树为主要内容,通过观察、讨论和创作等方式,让幼儿掌握树木的特点和生长过程,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树木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幼儿的观察、比较和描述能力的培养,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表现以及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幼儿对树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关注幼儿在观察、比较和描述树木过程中的思维发展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内容拓展:1. 邀请林业专家进行讲座,让幼儿更深入了解树木的知识。
2. 组织幼儿进行户外实地考察,观察不同种类的树木,了解它们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3. 开展树木种植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树木的生长过程。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幼儿的安全,特别是在户外实地考察和树木种植活动中。
中班科学活动:认识各种各样的树木嘿,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认识各种各样的树木!你们知道吗?树木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不仅能给我们提供氧气,还能让我们的环境变得更加美丽。
不多说了,让我们开始吧!我们来看看那些高大的大树。
你们知道吗?大树可是很了不起的哦!它们可以长到几十米高呢!而且,大树的树干非常粗壮,有时候甚至需要好几个小朋友才能抱住。
大树的叶子也非常茂盛,有时候我们可以在树下乘凉、玩耍,感觉就像是在森林里一样。
不过,大树也有它的烦恼,那就是有时候会被风吹得摇摇晃晃,好像快要倒下来了一样。
我们要好好保护大树,让它们茁壮成长。
我们来看看那些矮小的灌木丛。
虽然它们不如大树那么高大威猛,但是它们也有自己的特点哦!比如说,灌木丛的叶子非常小巧玲珑,有时候还会开出五颜六色的花朵。
而且,灌木丛的根系非常发达,可以把土壤牢牢地抓住,防止水土流失。
我们要学会欣赏这些矮小的灌木丛,它们也是大自然的一份子。
再来说说那些果树吧!你们知道吗?果树可是我们的好朋友哦!它们不仅可以给我们提供美味的水果,还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比如说,苹果树上的苹果又大又甜,橙子树上的橙子又香又多汁,梨树上的梨子又脆又好吃......每到果季,我们都可以去摘果子,品尝大自然的馈赠。
而且,果树还可以让我们的环境变得更加美丽,春天的时候桃花盛开,夏天的时候绿叶成荫,秋天的时候果实累累,冬天的时候白雪皑皑......真是美不胜收啊!我们来说说那些奇特的树木吧!你们知道吗?世界上有很多奇特的树木,它们的形状和颜色都非常独特。
比如说,有一种叫做“食人花”的树木,它的叶子长得像一个张开的大嘴巴,专门用来捕食昆虫。
还有一种叫做“猪笼草”的树木,它的叶子上有一个小小的陷阱,可以捕捉到飞虫。
这些奇特的树木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鬼斧神工。
今天的科学活动就到这里啦!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这次的活动,也希望大家能够更加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
中班科学活动:认识各种各样的树木活动目标本次中班科学活动旨在通过观察和学习,让幼儿对不同种类的树木有基本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亲身体验和互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幼儿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大型海报或翻页画册,展示不同种类的树木的图片和基本信息。
•一些典型的树木叶子和果实样本。
•一些卡片和彩色笔,用于幼儿记录观察结果。
•一个室外场地,可以进行户外观察活动。
活动过程1. 引入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本次活动的主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认识各种各样的树木!”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展示树木图片和基本信息教师可以使用大型海报或翻页画册展示不同种类的树木的图片和基本信息,如树木的名称、外貌特征等。
教师可以简单介绍每种树木的特点,激发幼儿的兴趣。
3. 树叶和果实观察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些典型的树木叶子和果实样本,并请幼儿仔细观察、摸索,并描述叶子和果实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教师可以启发幼儿关于树叶和果实的问题,引导他们观察和思考。
4. 室外树木观察带领幼儿前往室外的场地,观察周围的树木。
教师可以指导幼儿观察树木的高度、枝干形状、叶子和果实等特点。
幼儿可以利用卡片和彩色笔记录自己观察到的结果。
5. 回到教室,总结观察结果回到教室,教师和幼儿一起分享观察到的结果。
教师可以帮助幼儿总结不同树木的特点,并引导幼儿思考树木的生长环境、用途等。
幼儿可以将观察结果记录在卡片上,并展示给其他幼儿。
活动评估本次活动的评估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参与程度、表达能力和记录的观察结果来进行。
教师可以观察幼儿是否能准确描述树叶和果实的特点,是否能主动参与室外树木观察,并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通过评估,可以评判活动的有效性,并做出相应的改进。
拓展活动•邀请一个专业园林工作者或植物科学家来校园进行专题讲座,进一步增加幼儿对树木的认识。
•组织户外树木探索活动,让幼儿亲自动手观察和记录各种树木的特点。
•制作手工树木模型,让幼儿动手创作,提高他们对树木形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中班科学活动:认识各种各样的树木
中班科学活动认识各种各样的树木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园里有好多树木,平时小朋友们都不知道爱护树木,老是去爬树。
因此,为了能让幼儿更好的认识各种各样的树木,我就设计这节活动。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各样的树木,比较树木的异同。
2、知道树木的作用,懂得爱护树木。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懂得爱护树木
活动准备
幼儿和教师一起收集各种树木的图片及相关
活动过程
一、教师和幼儿一起随音乐做手指操《小草》。
二、教师拿出绿房子图片,幼儿欣赏《绿房子》,谈话导入主题。
1、教师“今天,蓝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一个非常好听的故事,想听吗?”(幼儿答)“那我们就一起听听吧”(教师讲故事)
2、教师“小朋友们,故事好听吗?谁能告诉我故事叫什么名字啊?”(幼儿答)“绿房子真的是一座房子吗?是什么呀?”(幼儿答)“对,是一棵又粗又壮的大树,那小朋友们喜欢树吗?(幼儿答)老师也很喜欢树,这节活动我们就一起认识树。
”
三、认识各种各样的树,比较树木的异同。
1、幼儿介绍交流树木的图片和相关。
教师“前几天,老师让你们收集的树木图片和都带了吗?谁愿意到前面介绍一下。
”
2、欣赏教师收集的树木图片,教师简单介绍。
教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树木图片,想给大家介绍一下,想听吗?”(幼儿答)“那就跟随老师一起看看吧。
”
3、幼儿再次欣赏树木的图片,说出树木的名称。
4、比较树木的异同。
教师“看到这么多的树,你们发没发现,树木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呢?”(教师启发引导幼儿回答)
相同树叶、树枝、树干、树根。
不同(1)树叶的形状。
(2)有的开花,有的不开花,有的结果,有的不结果。
(3)有的是落叶树,有的是常青树。
四、联系实际生活,请幼儿说一说在哪儿见过树?
五、讨论树木的作用。
教师“人们为什么要栽树呢?树木对我们有什么用处呢?”(教师引导幼儿回答)
作用(1)树木可以美化环境。
(2)树木可以防止水土流失。
(3)树木长大后可以做家具、盖房子等。
(4)树木还可以遮阴凉……
六、思考“我们该怎么做?”教育幼儿懂得爱护树木。
教师“树木对我们有这么多的用处,我们该怎么做呢?”(教师引导幼儿回答)
八、游戏“大风与小树”,幼儿进一步感知树木的作用,同时培养了幼儿从小就爱护树木,保护环境,保护家园的情感!
九、学习歌曲《爱护小树苗》
教学反思
从本教学活动看,生活中的树为幼儿提供了很好的观察条,幼儿对树的认识是全面的,幼儿即认识了生活中的树又认识了树木的作用及如何爱护树木,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堂上对爱护树木这环节由于我的引导不到位,导致幼儿在堂上不能很好的表达和交流。
但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准备了许多树的图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学习,参与活动,在小组学习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