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毒性中药的用法用量
- 格式:xls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5
毒性药品1、硫磺:酸、温、有毒.功能主治:壮阳,杀虫。
治阳痿。
虚寒.泻痢,大便冷秘。
外用治疥癣.用法用量:内服研末,0.5—3克.外用适量.2、制川乌:辛热、有毒。
功能主治:祛寒湿,散风邪,温经止痛。
治风寒湿痹,历节风痛,四肢拘挛,半身不遂,头风头痛,心腹冷痛,阴疽肿毒.用法用量:内服1—3克,外用适量.3、制草乌:辛苦热,有大毒。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一般用制草乌.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生品勿内服。
4、黑附片:辛苦大热,有毒。
功能主治:回阳补火,散风除湿.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毒,风寒湿痹。
用法用量:内服3-—-15克,外用适量.5、吴茱萸:辛,苦温,有毒。
功能主治:温中,止痛,理气,燥湿。
治呕逆吞酸,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脚气,疝气,口疮,溃疡,齿痛,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1—5克,外用适量.6、细辛:辛、温,有小毒.功能主治:祛风解表,散寒止痛,温肺化饮,通鼻。
用量过大或煎煮时间过短,易引起中毒。
中毒症状有头痛,呕吐等,严重者牙关紧闭,抽搐等,最后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用法用量:内服1—3克,入丸散0。
5—1克,外用适量.8、天南星:苦、辛、温,有毒功能主治:燥湿化痰,祛风定惊,消肿散结。
用法用量:2.4——4.5克9、冰片:辛、苦、凉功能主治: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
治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惊痫痰迷,气闭耳聋,喉痹,口疮,中耳炎,痈肿,痔疮,目赤翳膜,蛲虫病.用法与用量:内服,入丸、散,0.5~1分。
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10、雷公藤:苦、大毒。
功用主治:杀虫,消炎,解毒。
宜忌:本品有大毒,内服宜慎。
使用本药须去除表皮,主要用其木质部。
因主要毒素含于皮部,而且雷公藤必须先煎2小时才可以和其他药共煎。
用法与用量:12克为宜。
(30—60)克即可使人中毒死亡。
选方:(1):治风湿性关节炎:雷公藤根、叶,捣烂外敷,半小时后即去,否则起泡。
中药蛤蚧药用标准
一、性味归经
蛤蚧性平,味咸,归肺、肾经。
二、功效主治
蛤蚧具有补肺益肾、纳气定喘、助阳益精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肺肾不足、虚喘气促、劳嗽咳血、阳痿遗精等病症。
三、毒性
蛤蚧具有一定的毒性,主要毒性成分是蛤蚧皂苷。
蛤蚧皂苷是一种溶血性皂苷,可引起溶血反应,但口服时其毒性较小。
因此,在临床使用时需注意控制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四、用法用量
中药蛤蚧的用法用量如下:
1.内服:煎汤,蛤蚧一对,加生姜三片,糯米三撮,水煎服。
或研末,每次
1-1.5g,日服一次。
2.外用:适量,研末撒。
以上是中药蛤蚧的药用标准,仅供参考。
在临床使用时,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用药。
如有疑问,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或药师。
常见毒性中药的用法用量
(一)狐蝎
狐蝎,又称金钱贴,多为黄色粉末,有麻木、温驱、解毒等效果。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
风湿性关节炎、面瘫、风疹、湿疹以及癣等病症。
用药:外用狐蝎配制接触性皮炎前捣微末。
内服狐蝎治疗肝疤、消渴等症,煎汤一次1.2〜2g,或粉末把一次0.6〜1g,每日3次。
(二)鹤顶红
鹤顶红又称石斛,具有很强的毒性,其本身就有毒,必须仔细用药。
用药:外用鹤顶红治疗疣等病症,服用方法为拌粉末,每次一到两克。
内服治疗急性
脑水肿,每次取0.6至1克。
但鹤顶红的用药应当小心,药量不得过大,以免出现毒性反应。
(三)狗脊
狗脊具有温热、消炎、抗菌的作用。
用狗脊治疗疔疮、风湿性疼痛,尤其是胆道梗阻
性疼痛,效果较好。
用药:外用狗脊治疗疔疮、风湿痛等,研末擦病处,一次2〜3g,或把末多加水煎汤,没每放入0.4〜1.2g狗脊粉末,每日1〜2次。
内服治疗腹痛、胃病症状,煎散一次0.3〜
1g,每日3次。
(四)苍术
苍术,又称“苍根”,是中药有毒药物,但在适当的用量下可兼具退热、祛寒、利尿、抗菌等功效。
用药:外用苍术研末涂擦治疗湿疹、毛囊炎、瘿瘤等,每次0.2〜1g。
内服治疗发热等,每次0.3〜1g。
应当谨慎用药,并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量服用,以避免因过大的用药量
而出现毒性反应。
毒性中药的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事项使用中药时,正确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毒性中药,它们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1.___:小毒剂,内服或外搽。
用量为3~6g,可用于配制酒。
2.九里香:小毒剂,内服或外搽。
用量为6~12g。
3.三棵针:小毒剂,内服或外搽。
用量为1~2g,去壳去油用,多入丸散服。
外用适量。
4.千金子:有毒量,捣烂敷患处。
用量为0.5~1g,多入丸散服。
外用适量。
5.土荆皮:小毒剂,内服或外搽。
用量为3~10g。
外用适量,研末吹鼻取嚏或研末调敷患处。
6.土鳖虫:小毒剂,内服或外搽。
用量为1~1.5g,多入丸散用。
外用适量,研末吹鼻取嚏或研末调敷患处。
7.大皂角:小毒剂,内服或外搽。
用量为3~9g,多入丸散用。
禁用于孕妇。
8.___:有毒量,禁用。
忌服咳血及吐血者忌用。
9.山豆根:禁用。
10.___:大毒一般炮制后用。
用量为5~10g。
外用适量,研末调涂患处。
11.川楝子:小毒研末调涂。
用量为2~5g。
12.干漆:有毒以醋或酒调敷患处。
用量为6~9g。
禁用对漆过敏者。
13.飞扬草:小毒煎水洗。
慎用。
14.___:大毒入丸散禁用。
用量为0.3~0.6g。
分能经皮肤吸收,外用不宜大面积涂敷。
15.马钱子粉:大毒入丸散禁用。
用量为0.3~0.6g。
分能经皮肤吸收,外用不宜大面积涂敷。
16.天仙子:大毒。
用量为0.06~0.6g。
外用生品适量,研末以醋或酒调敷患处。
慎用于心脏病、心动过速等人群。
17.天南星:有毒。
用量为3~10g。
外用适量,研末涂患处,或捣烂以纱布包擦患处。
18.___:大毒。
用量为0.1~0.3g,多入丸散用。
外用适量,研末调涂患处。
19.木鳖子:有毒调涂患处。
用量为1.5~3g。
20.水蛭:有毒。
用量为3~10g。
禁用于孕妇。
21.仙茅:小毒。
内服一般炮制后使用,用量为3~9g。
不宜与半夏、瓜蒌、瓜蒌子、瓜蒌皮、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白蔹、白及同用;生品内服宜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