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苯的结构与性质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74.57 KB
- 文档页数:13
《苯的结构和性质》教学设计行化学2班1132010057 王星蝶一、教材分析:“煤的综合利用——苯”是苏教版《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内容,苯来源于煤的干餾产物煤焦油中,结构特殊,性质也极为特殊,因此应用广泛,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节课主要介绍苯的物理性质、分子结构、化学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从结构角度适当深化学生对苯的认识,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苯分子结构中特殊的化学键决定了苯的化学性质。
它是对中学阶段怪类成犍知识以及性质的总结与拓展。
学好苯的知识对后续有机物的学习具有指导作用。
通过这节课,学生基本掌握了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能利用物质的结构推断物质的性质,利用物质的性质来推断物质的结构。
二、学生情况分析: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在学习苯的知识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甲烷和烷怪、乙烯,初步掌握了碳碳单键、碳碳双键的结构特征和特征反应。
根据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这些知识就是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已经具备的“先行组织者”,苯有关知识的学习要以此为基础,注意新知识和“先行组织者”之间的联系。
学生运用“先行组织者”对苯分子的结构进行推测,继而根据分子结构推测苯的化学性质。
上节课已经学习苯的来源与应用,本节课则主要探讨苯的结构和性质,面向学生为学习能力中等及偏上的学生。
三、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例举苯的主要物理性质(颜色、状态、熔点、沸点、毒性,溶解度、密度等);%1、掌握苯的分子结构并能够描述其结构特征;%1、了解苯能燃烧、易取代、难加成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苯分子组成及结构、性质的探究加强观察、归纳、推理等方法及技能的训练,进一步认识研究有机物的一般过程和方法;%1、以苯为例,论证物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辨证关系;参与苯分子结构的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发展探究能力。
高中化学必修二苯的教案
主题:苯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教学目标:
1. 了解苯分子的基本结构和性质
2. 掌握苯的命名方法和结构特点
3. 理解苯的共轭结构和稳定性
教学重点:
1. 苯的分子结构
2. 苯环上的碳-碳键的长度和键角
3. 苯的命名方法和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1. 苯环上的碳-碳键为等长等强键
2. 苯的结构和性质与脂环化合物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介绍有机化合物中芳香烃的概念,并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苯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二、讲解苯的结构(15分钟)
1. 苯分子的分子式和分子结构
2. 苯环上的碳-碳键的长度和键角
3. 苯的共轭结构和稳定性
三、练习与讨论(10分钟)
1. 讨论苯环上的碳-碳键为等长等强键的原因
2. 比较苯和脂环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异同点
四、展示实验(10分钟)
进行苯与脂环化合物的性质比较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五、总结(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 强调苯的结构和性质与脂环化合物的区别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苯的应用和生产方法
拓展活动: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苯的稳定性和性质,拓展他们对苯分子结构和性质的认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苯分子的基本概念和结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苯的共轭结构和稳定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第二节来自石油的两种有机物(第2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苯的组成和结构特征,理解苯环的结构特征。
2.掌握苯的典型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1.提高根据有机物性质推测结构的能力。
2.掌握研究苯环性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化学家发现苯环结构的历史介绍,体验科学家艰苦探究、获得成功的过程,培养用科学观点看待事物的观点。
通过苯及其同系物性质的对比,对学生进行“事物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苯的主要化学性质教学难点:苯的分子结构教具准备:投影仪、试管若干、苯分子的比例模型;苯、甲苯、二甲苯、酸性KMnO4溶液、溴水、冰块、乒乓球碎片、蒸馏水等。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多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19世纪初,英国等欧洲国家城市照明已普遍使用煤气,使煤炭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1.生产煤气剩余一种油状、臭味、粘稠的液体却长期无人问津。
2.1825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从这种油状液体中分离出一种新的碳氢化合物。
3.法国化学家日拉尔确定了这种碳氢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分子式为C6H6,叫作苯。
但苯分子结构是十九世纪化学一大之迷。
一、苯的分子结构【探究问题1】若苯分子为链状结构,试根据苯的分子式写出其二种可能的结构?(提示:从C6H6与C6的烷烃比较苯的不饱和程度)生:(练习书写板演)【探究问题2】若苯分子为上述结构之一,则其应具有什么重要化学性质?可设计怎样的实验来证明?【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①能否可使溴水褪色(发生加成反应)?②能否可使酸性高锰钾溶液褪色(发生氧化反应)?【动手实验】学生完成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结论】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钾溶液褪色,也不能使溴水褪色。
师:这说明什么问题呢?生:可能在苯的分子结构中没有不饱和键。
[探究问题3] 通过上面实验我们否定了苯的链状结构。
若苯分子为多环的结构,试画出可能的结构?生:(练习讨论苯的可能分子结构)多媒体:(展示常见的结构)[探究问题4]但上这些结构又一次被实验推翻了,苯分子结构成为十九世纪是个很大的化学之谜。
化学:3.2.2《煤的干馏苯》教案(鲁科版必修2)【教材分析】从煤干馏产物引出苯之后,有关苯的性质学习就应该建立在苯分子结构的基础上。
所以教材首先结合化学史介绍苯分子的特殊结构,然后结合观察思考与分析综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苯的主要化学性质,且讨论苯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苯是这一章的一个转折点,由链烃转向环烃的学习。
教学过程中采用低起点、小坡度、密台阶的方式。
从兴趣入手,正面向学生展示教学思路,突出主线,使学生真正成为主体,老师起到主导的作用。
通过学生实验,进行性质探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习目标】(1)了解苯的组成和结构特征,掌握苯的主要性质;(2)进一步强化对“结构─性质─用途”关系的认识;(3)通过分析推测苯的结构,提高根据有机物性质推测结构的能力。
(4)通过苯的主要化学性质的学习,掌握研究苯环性质的方法。
(5)通过化学家发现苯环结构的历史介绍,体验科学家艰苦探究、获得成功的过程,培养用科学观点看待事物的观点。
【学习重点】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对苯分子结构的理解【学习过程】【温故知新】【思考】.1乙烯的化学性质,请用化学方程式表达2.写出乙烯、乙烷的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
3.什么是取代反应?加成反应?4.什么是萃取?【课前预习区】二、煤的干馏苯1.煤的组成:煤是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煤的主要组成元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煤的干馏(1)什么叫做煤的干馏?为什么要对原煤进行深加工?(2)阅读课本P70了解煤干馏的主要产物和用途3.阅读课本P71[知识·支持] 思考:什么是干馏,什么是蒸馏?二者有何区别?2.苯的物理性质苯是一种____色、________味、_______的____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溶于水;沸点为80.5℃,熔点为5.5℃,当温度低于5.5℃时,苯就会凝结成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时苯的结构和性质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苯的物理性质;2.认识苯分子的独特结构特征,掌握苯的主要化学性质;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推理和综合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新闻链接”激发学生对苯的好奇、学习热情,并从中引出“苯的物性”;2.以“问题”促思考,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认识苯的结构特征及证明方法;3.用“探究实验”和观察“专家实验视频”,掌握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4.通过对苯的结构、化学性质的探究培养学生观察、思维、逻辑推理和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关注与社会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2.使学生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又反映结构的辩证关系。
3.通过观察专家视频,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尊重专家、虚心好学的良好品德。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苯的分子结构与其化学性质,关键是正确处理苯的分子结构与其化学性质的关系。
难点:理解苯环上碳碳间的化学键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化学键。
苯的主要化学性质是难加成、难氧化、易取代。
三、教学方法演讲法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五、教学过程【导入】通过“新闻链接”激发学生对苯的好奇、学习热情,并从中引出“苯的物性”【追问】你从这则新闻中了解到苯的哪些信息?【回答】苯有毒,油漆中用苯作溶剂等。
【小结】教师小结,加强记忆【板书】一、苯的物理性质【投影】1.苯有毒。
2.苯是一种无色液体,易挥发,有特殊的气味(汽油味)。
3.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0.88g·cm-3)。
4.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溶剂(油漆的稀释剂等) 。
【过渡】了解了苯的物理性质,那它具有怎样的结构呢?【板书】二、苯的结构自学成才,青胜于蓝让学生自学教材P.48~50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选项中不能用于说明苯分子中6个氢原子所处的化学环境完全相同的是( B )A.苯的1H核磁共振谱图中只有1组峰B.苯的凯库勒式C.苯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D.苯难氧化/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难加成/不能与溴水中的Br2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2.下列有关苯的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苯就是“环己三烯”B.邻二甲苯只有1种,证明苯不是“环己三烯”C.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现代结构理论认为苯的结构式应写为。
《苯的结构和性质》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苯的主要物理性质;
(2)掌握苯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3)理解苯的结构和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的过程,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知识内容;
(2)学会认识物质物理性质的一般方法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逻辑推理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辨证关系;
(2)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苯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苯分子的结构特征。
教学过程设计
简写
【提问】凯库勒式正确吗?请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知识,
【过渡】
教学反思
从苯宝宝表情包开始,就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学生注意力非常集中,思维也非常活跃,所以在提出为题解决问题的时候,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效率也非常高。
最终使这节课在常规时间,就能非常顺利,并且效果很好。
实验是化学的最高法庭,本节课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问题实质,循序渐进地接受苯结构的特殊特性。
再由“物质结构决定性质”这一理论指导,进一步预测探究苯主要的化学性质,在此过程中渗透化学史教育,使学生在愉快主动掌握基本知识技能前提下加强自身修养,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在设计理论依据证明苯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的结构时,没有很好的给学生设计台阶,所以学生很难提出正确的理论依据,如果先给学生文献资料,可能学生可以更好的明白。
苯的结构高中化学教案
主题:苯的结构
教学目标:
1. 了解苯的基本结构及性质;
2. 掌握苯的化学命名规则;
3. 能够运用苯的结构及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1. 苯的分子结构;
2. 苯环的特性;
3. 苯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1. 理解苯环的共轭体系;
2. 掌握苯环的取代反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言苯是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芳香烃之一,具有独特的分子结构和性质,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苯的结构和性质。
二、讲解苯的结构(15分钟)
1. 介绍苯分子的结构,即由六个碳原子构成一个平面六元环结构;
2. 引导学生理解苯环中π电子形成共轭体系的作用。
三、探究苯的性质(20分钟)
1. 讲解苯环的稳定性及芳香性特征;
2. 探讨苯环的取代反应,如亲电取代和亲核取代。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
1. 进行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
2.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苯的认识和疑问。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将继续深入探讨苯的化学性质及应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苯的结构和性质,掌握苯的化学名称规则,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引入更多实验案例和应用场景,提高学生对苯的认识和理解。
创新设计高中化学3.2.2苯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目标导航] 1.了解苯的物理性质及重要用途。
2.掌握苯分子的结构特点。
3.掌握苯的化学性质。
一、苯的分子结构 1.组成与结构分子模型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C 6H 62.结构特点(1)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
(2)分子中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共平面。
(3)6个碳碳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化学键。
议一议如何证明苯的分子结构中碳碳键不是单双键交替?答案 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苯的邻位二取代物只有一种,这些都说明苯的分子中碳碳键不是单双键交替的结构。
二、苯的性质 1.物理性质颜色:无色;气味:有特殊气味;状态:液体;毒性:有毒;在水中的溶解性:不溶于水;密度:(与水相比)比水小。
是一种重要的有机溶剂。
2.化学性质由于苯分子中,碳原子间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因而苯兼有烷烃和烯烃的性质。
(1)氧化反应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能够燃烧,燃烧时发生明亮并带有浓烟的火焰。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 6H 6+15O 2――→点燃12CO 2+6H 2O 。
(2)取代反应①与溴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硝化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加成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苯可以和H2发生加成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提醒制取溴苯时应用液溴而不是溴水。
3.苯的同系物甲苯的分子式C7H8,结构简式,二甲苯的分子式C8H10,二甲苯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分别为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
甲苯和二甲苯都可发生上述类似的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议一议(1)如何证明苯与溴单质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2)苯与溴的取代产物溴苯为无色、不溶于水且比水重的油状液体,而实际实验中得到的溴苯因溶有溴而呈黄褐色,如何提纯得到无色的溴苯?答案(1)苯与溴单质发生取代反应时生成HBr,若发生加成反应则无HBr生成。
(人教必修2)3.2《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苯的结构与性质
【讲解】苯不能使酸性的KMnO4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不含普通的C==C等不饱和键,所有符合C6H6链状结构的因此上述结构不合理。
【讲解】通过上面实验我们否定了苯的链状结构。
苯分子的结构究竟如何,这在十九世纪是个很大的化学之谜,试画出可能的结构。
【投影】
【讲解】但实验证明,苯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三棱柱烷又一次被推翻。
【讲解】苯分子到底是什么样的结构呢?这在十九世纪是一个很大的化学之谜。
19世纪的许多科学家做了许多关于苯的性质实验,力图从性质出发推导出苯的结构,其中有这样两个实验引起了科学的注意:一是苯与液溴在铁粉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了取代反应,这说明苯能发生取代反应,且它的一溴代物只有一种;二是苯在特殊条件下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过渡】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氧化,一般情况下也不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而是发生取代反应,说明苯具有饱和烃的性质,不含有C==C;而能与氢气加成说明苯具有不饱和烃的性质,应含有C==C,这种相互矛盾的结论使19世纪的科学衫陷入了困境。
【讲解】由苯的一溴代物只有一种,说明苯分子的六个氢原子应该是等效的,想到苯可能是一种环状结构是不难的,而且由苯与氢气的加成产物C6H12,想到苯分子中只能有一个
【提问】这一结构式符合
也有一些科学家进行了实证研究,试图有苯的性质反映出苯的结构实验事实一、1mol
实验事实二、苯与液溴在铁粉的存在下发生取代反应,
【板书】4、结构式
5、结构简式(凯库勒式)
【讲解】凯库勒发现苯分子是环状结构的过程,富有传奇色彩。
凯库勒能够从梦中得到启发,成功地提出结构学说,并不是偶然的,这与他本人具有广博而精深的化学知识、勤奋钻研的品质和执着追求的科学态度是分不开的。
正如他说的:“到达知识高峰的人,往往是以渴求知识为动力,用毕生精力进行探索的人,而不是那些以谋取私利为目的的人。
”为了纪念凯库勒对苯分子结构的巨大贡献,现在仍然沿用凯库勒结构式表示.
【典例】1.下列关于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所有的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B .存在碳碳单键与碳碳双键交替出现的结构
C .从苯的凯库勒式看,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应属于烯烃
D .苯的分子式为C 6H 6,它不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属于饱和烃 【答案】 A
【解析】 苯分子中的12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A 项正确;苯性质稳定,6个碳碳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B 项错误;苯分子中不含有碳碳双键,不属于烯烃,C 项错误;苯的分子式为C 6H 6,属于不饱和烃,D 项错误。
2.下列有机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的是( )
C
C C C
C
C H H H
H
H H
或
A.苯分子中含有碳氢单键,故能发生取代反应
B.苯分子中含有碳碳单键,该键稳定,不易发生反应
C.苯的挥发性与其沸点低是分不开的
D.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其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
【答案】 B
【解析】苯分子中碳与碳之间的键是介于单、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既不是单键,也不是双键;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也说明其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苯环上的氢是以单键的形式连在碳上的,能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即能发生取代反应;凡易挥发的物质,其沸点都低,故B项不正确。
2.下列属于芳香烃的是()
【答案】 D
【解析】A、B项中物质除含碳、氢外还含有其他元素,不属于烃,因含有苯环,二者均属于芳香化合物;C项不含苯环不属于芳香烃。
3.下列实验中,不能获得成功的是()
A.用水检验苯和溴苯
B.苯、浓硫酸、浓硝酸共热制硝基苯
C.用溴水除去混在苯中的己烯
D.苯、液溴、溴化铁混合制溴苯
【答案】 C
【解析】苯和溴苯均不溶于水,苯的密度比水小在上层,溴苯的密度比水大在下层,可以检验;在浓H2SO4催化作用下,苯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溴与己烯加成后生成的产物仍能溶在苯中,不能用溴水除去苯中的己烯;苯和液溴在溴化铁催化下能反应生成溴苯。
4.在实验室中,下列除杂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溴苯中混有溴,加入KI溶液,振荡,用汽油萃取出溴苯
B.乙烷中混有乙烯,通入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使乙烯转化为乙烷
C.硝基苯中混有浓硫酸和浓硝酸,将其倒入NaOH溶液中,静置、分液
D.乙烯中混有CO2和SO2,将其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洗气
【答案】 C
【解析】A项,生成的I2溶于溴苯;B项,无法控制H2的量,且反应比较困难。
5.下列物质中,既能因发生化学反应使溴水褪色,又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是()
①SO2②CH3CH2CH===CH2③④CH3CH3
A.①②③④B.③④C.①②④D.①②
【答案】 D
【解析】SO2具有还原性,能将强氧化剂Br2及酸性KMnO4溶液还原而使其褪色;CH3—CH2—CH===CH2中有碳碳双键,遇Br2能发生加成反应,遇酸性KMnO4溶液能被氧化,从而使溴水及酸性KMnO4溶液褪色;苯结构稳定,不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但可萃取溴水中的Br2,使溴水褪色,此过程属物理变化过程;CH3CH3既不能使溴水褪色,也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第三章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2) ------苯与芳香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