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己烷110-54-3
- 格式:pdf
- 大小:193.64 KB
- 文档页数:5
正己烷 MSDS 安全技术说明书1. 产品信息•产品名称:正己烷•化学式:C6H14•CAS号:110-54-3•分子量:86.18 g/mol•外观:无色液体•气味:类似汽油2. 危险性概述正己烷是一种易燃液体,具有较强的挥发性。
在高温、开放火源的情况下,可发生爆炸。
接触火源、高温表面或明火可能导致引燃。
长期或大量接触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3. 安全措施3.1 灭火措施•使用干粉、二氧化碳等合适的灭火剂扑灭火源。
•避免使用水或泡沫灭火,以免扩散火源或引发爆炸。
•注意避免烟雾吸入,避免接触燃烧产物。
3.2 个体防护措施•使用防爆电器设备和工具,避免产生火花。
•穿戴防静电服、防火服等合适的个体防护装备。
•建议佩戴化学护目镜、手套和防滑鞋。
3.3 泄漏处理•切勿直接触碰泄漏液体。
•避免泄漏物进入下水道或水源。
•尽可能限制泄漏液体的扩散,使用沙土或其它吸附材料进行吸附。
•建立适当的通风系统,以保持空气清新。
3.4 存储要求•存放于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火源和高温区域。
•避免与氧化剂、强酸、强碱等物质接触。
•储存区域应远离人员流动区域,设有明确的警示标识。
3.5 使用注意事项•避免接触皮肤、眼睛和服装。
如有接触,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并寻求医疗帮助。
•当使用正己烷时,保持室内通风良好。
•避免吸入蒸气,尽量佩戴防护口罩或呼吸器。
4. 急救措施4.1 眼睛接触•立即用清水冲洗眼睛至少15分钟,同时将眼睛保持张开。
•就医前,尽量在生理盐水或清水中继续冲洗眼睛。
4.2 皮肤接触•立即脱掉污染的衣物,用清水冲洗皮肤至少20分钟。
•用肥皂或中性洗剂清洗皮肤。
•如有不适或持续感觉疼痛,就医治疗。
4.3 吸入•迅速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区域,保持安静。
•如果呼吸困难,给予人工呼吸或氧气。
•就医前,保持患者体温正常,并立即送医院急救。
4.4 食入•不要催吐,不要给患者饮料。
•给予大量清水稀释。
•尽快就医。
5. 废弃处理当不再需要使用正己烷时,应按照当地的规定进行废弃处理。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化学品中文名:正己烷; 己烷化学品英文名:n-hexane; hexyl hydride企业名称:生产企业地址:邮编: 传真:企业应急电话:电子邮件地址:技术说明书编码:√纯品混合物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己烷110-54-3危险性类别:第3.1类低闪点液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和刺激作用。
长期接触可致周围神经炎。
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本品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共济失调等,重者引起神志丧失甚至死亡。
成人口服正己烷50ml可致急性中毒死亡。
对眼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
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出现头痛、头晕、乏力、胃纳减退;其后四肢远端逐渐发展成感觉异常,麻木,触、痛、震动和位置等感觉减退,尤以下肢为甚,上肢较少受累。
进一步发展为下肢无力,肌肉疼痛,肌肉萎缩及运动障碍。
神经-肌电图检查示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环境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对水生生物有毒作用。
燃爆危险: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食入:饮水,禁止催吐。
如有不适感,就医。
危险特性: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强烈反应, 甚至引起燃烧。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蒸气比空气重,沿地面扩散并易积存于低洼处,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
灭火方法: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用水灭火无效。
己烷(31005):一:标识【危化品名称】:己烷、正己烷【中文名】:己烷【英文名】:n-hexane【分子式】:C6H14【相对分子量】:86.17【CAS号】:110-54-3【危险性类别】:二:主要组成与性状【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微弱的特殊气味。
【主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用作溶剂、化学试剂、涂料稀释剂、聚合反应的介质等。
三: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和刺激作用。
长期接触可致周围神经炎。
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本品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共济失调等,重者引起神志丧失甚至死亡。
对眼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
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出现头痛、头晕、乏力、胃纳减退;其后四肢远端逐渐发展成感觉异常,麻木,触、痛、震动和位置等感觉减退,尤以下肢为甚,上肢较少受累。
进一步发展为下肢无力,肌肉疼痛,肌肉萎缩及运动障碍。
神经-肌电图检查示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四: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闪点】:-25.5【燃爆下限】:1.2【引燃温度】:244【爆炸上限】:6.9【危险特性】: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强烈反应, 甚至引起燃烧。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六:泄漏应急处理【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危险性类别化学品标识危险性标志易燃!刺激!正己烷n-hexaneC6H14CAS号:110-54-3危险性理化数据危险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一种汽油味;熔点/凝固点(℃):-95;初沸点和沸程(℃):-69;闪点(闭杯,℃):-22;易燃性:极易燃;爆炸上限/下限[%(v/v)]:上限7.2;下限1.1;蒸气压:17(20℃)蒸气密度(空气=1):3.0;自燃温度(℃):225液体。
高度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如果被吞食,可能会造成严重肺部损伤。
对皮肤有刺激性。
气体可能会引起头晕或窒息。
长期暴露有损伤健康的危险。
对水生物有毒。
对水生环境可能会引起长期有害作用。
使用适当的容器,以预防污染环境。
健康危害现场急救措施吸入蒸气可能引起瞌睡和头昏眼花,可能伴随嗜睡、警惕性下降、反射作用消失、失去协调性并感到眩晕。
吞咽本品并进入呼吸道可能致命。
吸入该物质可能会引起对健康有害的影响或呼吸道不适。
意外食入本品可能对个体健康有害。
皮肤直接接触可造成皮肤刺激。
通过割伤、擦伤或病变处进入血液,可能产生全身损伤的有害作用。
眼睛直接接触本品可导致暂时不适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
用大量肥皂水和清水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就医。
眼睛接触: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如有不适,就医。
吸入:立即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畅通。
如果呼吸困难,给予吸氧。
如患者吸入本物质,不得进行人工呼吸。
如果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食入:禁止催吐,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
立即就医。
身体防护措施消防灭火介质可用:小火:干式化学灭火剂或二氧化碳;大火:喷洒水、水雾或普通泡沫。
禁用:不要在泄漏点或安全设备上用水直接喷洒,否则可能会导致结冰。
泄漏处理措施浓度(mg/m3)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MAC:未制定PC-TWA:100 PC-STEL:180 消防中心人民医院火警:119匪警:110急救:120。
白电油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己烷化学品英文名称:n-hexane中文名称2:正己烷英文名称2: hexyl hydride技术说明书编码:305CAS No.:110-54-3分子式:C6H14分子量:86.17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己烷110-54-3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和刺激作用。
长期接触可致周围神经炎。
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本品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共济失调等,重者引起神志丧失甚至死亡。
对眼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
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出现头痛、头晕、乏力、胃纳减退;其后四肢远端逐渐发展成感觉异常,麻木,触、痛、震动和位置等感觉减退,尤以下肢为甚,上肢较少受累。
进一步发展为下肢无力,肌肉疼痛,肌肉萎缩及运动障碍。
神经-肌电图检查示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燃爆危险:本品极度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强烈反应, 甚至引起燃烧。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0210)《古代散文》复习思考题一、填空题1.甲骨卜辞、和《易经》中的卦、爻辞是我国古代散文的萌芽。
2.深于比兴、,是先秦散文的突出特点。
3.《》长于描写外交辞令。
4.《国语》的突出特点是长于。
5.“兼爱”、“非攻”是思想的核心。
6.先秦诸子中,善养“浩然之气”。
7.先秦诸子中,提出了“言不尽意”、“得意忘言”的观点。
8.荀子的《》是我国最早以“赋”名篇的作品。
9.《鵩鸟赋》是的骚体赋。
10.枚乘的《》标志着散体赋的正式形成。
11.“破釜沉舟”出自《》。
12.对偶、辞藻、用典和声律是的主要特征。
13.被鲁迅誉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14.“文以气为主”、“诗赋欲丽”是提出的著名观点。
15.《大人先生传》的作者是。
16.嵇康的代表作是《》。
17.西晋作家中,“善为哀诔之文”。
18.《归去来兮辞》可以说是辞仕归隐的宣言书。
19.《别赋》、《恨赋》的作者是。
20.孔稚圭的《》以山灵的口吻,讽刺了“身居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的假隐士。
21.唐代古文运动发生在时期,是一次提倡散文、的文体改革运动。
22.苏轼称“文起八代之衰”。
23.《论佛骨表》是的论说文。
24.由于唐代的大量创作,寓言才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25.鲁迅称晚唐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26.在韩愈“不平则鸣”说的基础上提出了“穷而后工”的观点。
27.欧阳修的《》用21个“也”字置于句尾,既增加了文章的抒情气氛,又增强了文章的咏叹情调。
28.既平易自然又委婉曲折,是散文的风格。
29.“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是的主张。
30.编选了《唐宋八大家文钞》。
31.清代骈文中兴,成就最显著的作家是。
32.是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
33.是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并首倡“义法”说。
二、解释题1、春秋笔法2、古文运动3、气盛言宜4、四六文5、冨吴体6、燕许大手笔7、简而有法8、文理自然、姿态横生9、“童心”说 10、义法三、简答题1、《春秋》记事的特点。
2、《战国策》的语言特色。
正己烷 cas编号正己烷,也称为正己烷烷,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化合物,属于烷烃类物质。
其分子式为C6H14,分子量为86.18g/mol。
正己烷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也是许多化学实验的常用试剂,其CAS编号为110-54-3。
正己烷的制备方法:在工业上,正己烷主要是从石油中提取得到的。
石油经过蒸馏后会得到一系列不同的油类物质,正己烷就是在这些物质中的一种。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通过异戊二烯和氢气的加氢反应制备正己烷的方法。
正己烷的性质:正己烷是一种不挥发的无色、无味、易燃的液体,在常温下沸点为68℃,密度为0.66 g/cm³。
正己烷极不溶于水,与大多数有机溶剂相混溶。
它是一种非常稳定的烷烃,不容易发生不完全燃烧,也不容易被氧化。
正己烷的应用:正己烷被广泛应用于制药、化妆品等行业。
它可以作为一种溶剂,用于制造胶囊、丸剂等药品。
此外,也可以作为一种基础成分,用于化妆品中的化学品配方。
在化学实验中,正己烷也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正己烷的易燃性使其也可以被用于制造火柴等易燃物品。
然而,正己烷也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长期的接触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如皮肤刺激、眼部炎症等。
在使用的过程中,应当注意避免接触到皮肤、眼睛等敏感部位。
正己烷的CAS编号:CAS编号是一种具有唯一性的用于标识各种化学物质的编号,通常由十位阿拉伯数字组成。
正己烷的CAS编号为110-54-3。
通过CAS编号,人们可以快速而准确地了解一个物质的基本信息,这对于开发新的药物和化学制品十分重要。
综上所述,正己烷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制药、化妆品等领域,在化学实验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其易燃性和对人体的危害性,使用时应当慎重,遵循正确的安全操作规程。
正己烷1.物质的理化常数:2.对环境的影响:一、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和刺激作用。
长期接触可致周围神经炎。
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本品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共济失调等,重者引起神志丧失甚至死亡。
对眼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
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出现头痛、头晕、乏力、胃纳减退;其后四肢远端逐渐发展成感觉异常,麻木,触、痛、震动和位置等感觉减退,尤以下肢为甚,上肢较少受累。
进一步发展为下肢无力,肌肉疼痛,肌肉萎缩及运动障碍。
神经-肌电图检查示感神经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28710mg/kg(大鼠经口);人吸入12.5g/m3,轻度中毒、头痛、恶心、眼和呼吸刺激症状。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2.76g/m3/天,143天,夜间活动减少,网状内皮系统轻度异常反应,末梢神经有髓鞘退行性变,轴突轻度变化腓肠肌肌纤维轻度萎缩。
危险特性: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强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气体检测管法气体速测管(北京劳保所产品、德国德尔格公司产品)4.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食品中添加剂的分析方法》马家骧等译气相色谱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5.环境标准: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300mg/m3前苏联(1978)环境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 60mg/m3(一次值)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一、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