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顿科技校本课程计划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3
小牛顿课程实施方案一、课程背景。
小牛顿课程是一套专门针对儿童的STEM教育课程,旨在通过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该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和技术的兴趣和热爱。
二、课程目标。
1.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4. 激发学生对科学和技术的兴趣和热爱。
三、课程内容。
1. 科学实验课程,通过丰富多彩的实验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2. 编程课程,利用编程工具和游戏化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机编程能力。
3. 工程制作课程,通过手工制作和机械装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4. 数学建模课程,通过实际问题的建模和求解,培养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
四、课程特色。
1. 注重实践,课程内容贴近生活实际,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
2. 强调团队合作,课程设置多个团队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开放式探究,课程设计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发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4. 融合创新,课程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和改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五、课程实施。
1. 教学方法,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学习和探究。
2. 教学资源,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实验器材,保障课程的实施效果。
3. 教学环境,打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舒适的学习氛围和实践条件。
4. 教学评估,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
六、课程效果。
1. 学生能力提升,通过课程学习,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得到提升。
2. 学习兴趣增强,课程激发了学生对科学和技术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动力。
3. 学习态度改善,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形成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乐观的学习心态。
学习身边的小牛顿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背景介绍综合实践活动是小牛顿教育的一项重要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经历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培养。
本方案设计旨在将综合实践活动引入研究身边的小牛顿的教学实践中,提供实际案例、任务和活动,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方案目标1. 提供学生机会参与真实情境中的综合实践活动,以拓宽学生的认知和学科知识应用;2.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通过合作实践达成共同目标;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实践发现和解决问题;4. 提供学生实践创新的平台,鼓励学生思考和尝试新颖的解决方案;5. 丰富学生的研究体验,增加研究的乐趣和动力。
方案内容活动一:实地考察在研究身边的小牛顿课程中,安排一次实地考察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科技创新企业或实验室。
通过亲身参观和与专业人士的交流,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科技应用、创新理念和实践过程,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学科兴趣。
活动二:团队合作项目组织学生形成小组,开展团队合作项目。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或挑战,并设计解决方案。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将研究团队合作、分工协作、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活动三:社区实践利用学生所在社区的资源,开展社区实践活动。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社区问题,通过调研、分析和实践,提出改进措施并实施。
这个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区发展和问题解决的过程,同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活动四:学科拓展针对学生感兴趣的学科领域,设计学科拓展活动。
例如,学生可以选择科学、艺术、数学等领域,开展深入研究和探索。
这个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培养自主研究和研究能力。
方案评估针对每个活动,设计评估指标,对学生的表现和成果进行评估。
评估可以包括学生的探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通过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方案,并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进行反馈和指导。
总结学习身边的小牛顿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幼儿园小牛顿科学活动方案一、方案背景幼儿园阶段是宝宝认知世界的关键时期,科学活动可以帮助幼儿探究世界,增强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小牛顿科学是一种通过实验和活动来培养孩子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的教育方法,本方案就是针对此种方法展开。
二、方案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自然规律和科学原理,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2. 通过实验、观察等活动,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3. 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三、方案内容1. 科学故事讲解:选取有趣的科普故事或童话故事,引导孩子认识自然规律,比如:《小猪佩奇》中介绍了四季变化规律。
2. 实验探究:选取适合幼儿园阶段的实验项目进行探究,比如:《纸鹤飞行》实验可以让孩子了解气压原理。
3. 观察自然:带领孩子走进大自然,观察植物、动物等,引导孩子探究自然规律。
4. 创意手工:通过手工制作,让孩子动手实践,比如:制作太阳系模型、水力纸飞机等。
5. 科学游戏:设计有趣的科学游戏,比如:找不同、连连看等,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
四、方案实施1. 教师选取适合幼儿园阶段的科普故事或童话故事,并进行讲解;2. 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能力选取适合的实验项目进行探究;3. 教师带领孩子出去观察自然或在教室内进行手工制作;4. 教师设计有趣的科学游戏,并组织孩子参与;5. 通过以上活动,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五、方案效果1. 帮助幼儿了解自然规律和科学原理,增强他们的科学意识;2. 通过实验、观察等活动,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3. 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4. 培养幼儿探究精神,增强他们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六、方案总结小牛顿科学活动方案是一种有效的科学教育方法,适合幼儿园阶段的孩子进行探究和学习。
通过讲解科学故事、实验探究、观察自然、手工制作、科学游戏等活动,可以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助于幼儿认知世界,还可以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好奇心。
小牛顿实验实施方案一、实验目的。
小牛顿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二、实验原理。
小牛顿实验是利用牛顿第三定律的物理原理,通过推、拉、摆动等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力的平衡和反作用原理。
三、实验材料。
1. 小球。
2. 弹簧测力计。
3. 桌子。
4. 绳子。
5. 杆子。
四、实验步骤。
1. 将桌子上放置一根杆子,用绳子将小球系在杆子上方。
2. 让学生用手推动小球,观察小球的运动情况。
3. 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小球受到的拉力。
4. 让学生用手拉动小球,观察小球的运动情况。
5. 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小球受到的推力。
五、实验要点。
1. 学生需要注意安全,避免在实验过程中发生意外。
2. 学生需要准确使用实验工具,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3. 学生需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六、实验效果。
通过小牛顿实验,学生可以深刻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物理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七、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2. 实验结束后,要将实验用具整理妥当,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3. 实验结束后,要对实验现象进行总结,让学生对实验结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八、实验总结。
小牛顿实验是一种生动有趣的物理实验,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通过本实验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上就是小牛顿实验实施方案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对实验的顺利进行有所帮助。
一年级下科学教案小牛顿摘要:一、教案背景及目的二、教学内容与目标三、教学过程与方法四、教学重点与难点五、教学准备六、教材处理与活动安排正文:一年级下科学教案小牛顿:一、教案背景及目的本教案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制作小船,探索科学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以及创新思维。
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船的发展史,感受科学与技术紧密相连,为人类的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1.科学概念: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过程与方法: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不断改进设计对结果的影响,感受人类创造发明的历程,激发创造欲望。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1.谈话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船的发展史,激发学生对造船的兴趣。
2.集体制订比赛规则:用同体积的同种品牌橡皮泥,不准有其他的添加物,比谁制造的小船装载量大。
时间限制在10分钟内。
3.学生分小组制作,教师提醒要考虑装载物以及船的稳定性。
并控制时间。
4.测试:哪艘船装载的货物多。
先在黑板上记录各小组的序号和船名,再挑选几个同学作为记录员和监督员,由教师统一放垫圈的个数,每个组只有一次机会。
5.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总结实验结果,了解科学原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教学难点: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水槽一个,橡皮泥若干,垫片或玻璃弹子若干。
制作多媒体。
2.学生准备:收集船的发展史资料和各种船的模型,造个性船需要的各种材料。
六、教材处理与活动安排1.把“用橡皮泥造船”和“哪艘船装载的货物多”合并为“橡皮泥小船制作比赛”。
2.把原教材“船的发展史”和“船的展览会”合并作为第二个教学内容。
3.把“用其他材料造船”放在最后,可以比较机动的处理课堂教学时间。
小学科学校本课程计划一、指导思想:以郊区科学课堂教学模式《学案导学---自主探究》为指导思想,根据学校的发展大计和教科研的工作要点,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育人第一”的教育宗旨。
同时结合科学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教书育人的精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探索、创造性的开展科学教学工作,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从而使我校的科学教学有进一步的突破。
二、教学目标:1、通过经历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的过程和体验;初步体会到科学观察需要细致,讲求方法;并在-系列的观察描述活动中获得自信。
2、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调查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4、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
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
5、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
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6、能查阅资料,解有关的问题。
7.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学生能够逐渐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同时通过对水的观察,保持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三、教学措施:为较好完成本学期的教学目标,针对我们学校学生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科学学科存在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突破教材难点,解决重点,结合现在三四年级学生实际我拟定如下的教学措施:(一)教学工作方面:1、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关注收集和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小牛顿探究室”活动计划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它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特制定科技活动指导计划。
二、活动目的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不仅使学生娱乐身心,而且可以学到各种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爱好和兴趣,以利培养学生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精神。
使他们从小热爱科学,学习科学,长大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人才。
三、活动内容:
1、发展和培养学生们的各种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2、完成课堂上完成不了的科学实验及制作。
3、培养一些动植物,观察他们生活习性,了解它们的生活规律,撰写研究论文参加比赛。
4、辅导学生开展一些科技实践活动,选拔一些优秀作品参加小学生科学作品评比活动。
四、活动时间:
每周五下午4:20——5:00
五、活动地点:科学实验室
六、参加学生:(三、四、五、六年级部分学生)。
幼儿园小牛顿探索世界科学教案教案名称:小牛顿探索世界科学——颜色的变化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颜色的基本知识和特点;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3. 通过实验和游戏,让幼儿体验到颜色的变化和混合;4. 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识引导幼儿回忆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颜色,并询问幼儿这些颜色有什么特点。
引导幼儿思考:在哪些情况下会发生颜色的变化?第二步:观察颜色的变化1. 师幼一起观察一张彩纸,询问幼儿这张彩纸的颜色是什么?2. 老师用水洒到彩纸上,观察幼儿发现哪些变化?3. 再用老师手里的吸管吹气,观察幼儿会有什么想法?4. 引导幼儿总结彩纸颜色变化的原因。
第三步:颜色的混合1. 老师把红、黄、蓝三种颜料倒在不同的容器里,放在桌上。
2. 引导幼儿观察三种颜色颜料的颜色。
3. 老师让幼儿一个小组一起合作,在纸上尝试把三种颜料不同组合在一起,看看能不能得到其它颜色。
4. 老师引导幼儿总结颜色混合的方法,让幼儿尝试混合其他颜料,看看能否创出新颜色。
第四步:游戏1. 老师把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小球分别放在三个篮子里,让幼儿轮流取颜色的小球放在一起。
2. 一分钟过后,谁混合出的颜色最多,谁就是今天的“小牛顿”。
教学方法:1. 认知理解法。
2. 观察发现法。
3. 实验探究法。
4. 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1. 确保教具及材料的安全性,避免教具材料造成伤害。
2. 游戏过程中,老师要在幼儿身边观察,避免幼儿出现危险情况。
3. 给予幼儿充分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动手实践,加深自己的理解与记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园的孩子们对颜色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了他们的思考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他们也积极参与实验和游戏环节,培养了他们的探究精神。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也有不足之处,如有的幼儿比较调皮,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有的幼儿还是需要更多的实践机会。
因此,今后在教学中,我要更多的关注孩子们的实践探究精神,根据实际情况对课堂进行适当调整,以更好地配合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年龄特点,让幼儿在探究中成长,真正实现教学效果。
一年级下科学教案小牛顿
摘要:
1.教案背景及目标
2.教案内容
3.教学方法
4.教学评价
5.教学反思
正文:
【教案背景及目标】
本次教案针对小学一年级下学期的科学课程,主题为“小牛顿”。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牛顿的基本生平,引导学生学习牛顿的科学精神,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教案内容】
1.牛顿生平简介:介绍牛顿的出生背景、成长经历、科学成就等。
2.牛顿的科学成就:简述牛顿的三大定律、万有引力等科学成就。
3.牛顿的科学精神:学习牛顿的勤奋刻苦、探索求真、团结合作等科学精神。
4.动手实验: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原理,如“牛顿摆”等。
【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牛顿的生平简介和科学成就。
2.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牛顿的科学精神,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3.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原理。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验环节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2.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的提问和实验结果,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
【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小牛顿科学总结课方案 How hard you did, how lucky you get!总结课策划方案本活动计划共分五个部分一引言这部分内容是开篇点题,做自我介绍,欢迎家长的现场参与;介绍本节课的活动计划;尊敬的各位家长你们好,欢迎来到科学实验班的期末总结课;我是科学课的曹老师;今天邀请大家来是了解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感受科学实验课;今天的总结课有三部分,接下来是课程总结,我们选取部分课程和孩子一起来回顾; 亲子活动,家长将和孩子一起动手制作科技作品;激励环节,将给本学期表现好,有进步的孩子发放奖状和奖品;二课程回顾利用倒霉熊滑稽的故事把滑翔机自制降落伞认识植物灯泡亮了物等课程串联在一起,在故事中,科学老师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形象生动的教具,科技作品向孩子一一展示,并提出相关问题,复习课程内容,为第三个环节做好铺垫;亲爱的小朋友,今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现在来到我们身边和我们一起上课,高不高兴等一会小朋友们一定会表现非常棒对吧小朋友们喜欢倒霉熊吧现在请小朋友观看一段倒霉熊的故事,老师会有很多问题需要你们来解决,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定要举手哦;滑翔机观看中……倒霉熊在飞机上的片段;倒霉熊很舒服的坐在飞机上,我们制作的航空模型——滑翔机也是飞机的一种,滑翔机有哪几部份螺旋桨——机身——机翼——尾翼我们的滑翔机不需要油,电;那它是靠什么飞起来的橡皮筋能不能用绳子不能为什么绳子没有弹性;对,橡皮筋有弹性,把它拉长会产生弹力;在生活中你看见哪些物体有弹性篮球,篮球,弹簧,沙发,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在孩子回答有弹性的物体时,接着提出它们都有哪些作用...............纸有没有弹性怎么才能让一张纸有弹性纸没有弹性,让纸揉成一团,就有了弹性;刚才小朋友们表现非常好,我们接着看吧;降落伞倒霉熊从飞机上掉下来,使用降落伞的画面倒霉熊真倒霉,一不小心就从飞机上摔下来了;这么高的地方掉下去肯定会摔死,危机关头,倒霉熊使用了一种工具,是什么降落伞有了降落伞,倒霉熊下降的速度会变快还是变慢变慢为什么呢因为:降落伞下面有空气,空气有阻力,它会阻止降落伞向下掉,所以降落伞就掉的很慢了;如果降落伞的伞面很大,那倒霉熊会掉得更快还是更慢更慢如果倒霉熊很重,那它会掉得更快还是更慢更快;你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物体有阻力在水里跑的时候会很慢,水有阻力;吹风的时候撑伞,风有阻力;种植水仙花倒霉熊飘啊飘,掉在了一株植物上面;大多数的植物都长了几部份哪几部份3部分:根、茎、叶但有的植物比较特殊,还多长了2部分花和果实;请3位孩子分别回答根茎叶的作用;小结:美丽的地球如果没有了绿色植物,将会是一片贫瘠、荒凉而死气沉沉;绿色,代表生机盎然、郁郁葱葱,给人以清新、舒适的感觉;灯泡亮了请助教老师关掉电灯,我们的教室现在是一片黑暗;现在请小朋友们想想怎么才能让灯泡发光;按下开关,需要有电,有导线小朋友回答都很正确,需要有开关、电、导线;还要有灯泡;有了这些是不是灯泡就一定会发光不会,还需要把它们连接起来;开关、导线、电池有什么作用请三个小朋友分别回答;教师小结:天黑了有电灯,凉了有暖器,热了有空调,电,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大的作用,但小朋友在使用电器时一定要注意用电安全;不用湿手去开开关,不用铁等物体插插座,不用湿的帕子搽用电器;三亲子活动通过第二部分的观看,家长对科学课和孩子的学习和表现有了较为明晰的感受;科学实验课,强调动手做实验和作品;如果能通过自己努力,成功制作出科技作品,不仅幼儿会有成就感,家长同时也会满足自己的表现,这部分,是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完成一个作品——电灯笼;鉴于孩子的手部力量和灵活性较弱,家长需要在旁协助;孩子为主,家长为辅;刚才观看了孩子良好的表现,接下来需要家长的参与;我们的共同目标是制作完成——电灯笼;小朋友们可要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合作跟其他的小朋友比比谁做的电灯笼更快,更好;此环节注意纪律的控制,在制作前,教师要讲解制作过程和方法,强调安全;提前设置好课桌数量和布置;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祥和的气氛;灯笼文化在中国几千年历史的流传下成长,直到今日,每逢喜庆日子如中式婚礼、元宵节和中秋节,灯笼都是不可缺少的;本节课是以电灯泡作光源,在传统工艺中融和现代元素;复习电路的组成和了解灯笼的构造;感受祖国的传统文化;请家长和小朋友组成团队,孩子是主角,家长在孩子难以制作的时候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帮助;在制作的过程中,两位老师进行巡视和观察,最后对家长和孩子的表现评比出最优秀的团队;助教老师发放器材,幼儿进行制作;两位老师在场中对个别有困难的孩子进行指导;对于先制作完成的家庭,老师需要和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交流;制作完成后,教师对某几个团队进行表彰和鼓励;家长回原位;孩子能用自己学到的科学知识,制作科技作品,能把这些原理应用在生活中,进行拓展和创新,这就是我们课程的目的;四发奖状1 教师准备填好的奖状和发给孩子的礼品;2 发放奖状和奖品时,请其他小朋友给予热烈的掌声;3 回报家长制作成功的电灯笼,老师引导孩子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让孩子懂得感恩,将作品赠送给父母,培养孩子和亲人的感情,达到亲子活动的初衷;小朋友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奖状和奖品,高兴吗你们有这么大的进步最应该感谢谁啊怎么感谢他们呢送礼物,一个吻……五和家长相互沟通和交流1请助教老师带孩子到休息室2 老师圈点本学期孩子的表现和学习情况,简介科学课的内容和目标,获得的科学知识,提高的能力;感谢您对我们的信任;参加科学实验班的孩子都是爱动脑,爱动手,好奇心非常强的小朋友;这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非常有利;刚才的表现,小朋友们都表现的非常棒,由于年龄和个体发展不一的因素,有些孩子掌握的科学知识不是太牢固,这是正常现象,科学课会在孩子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科技小制作提供的趣味小实验和小作品,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通过科技小制作的操作,在满足好奇心的驱使下,通过拆拆装装,不仅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丰富他们的知识、增强创造力;科学实验课的核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科学课程有3大特点一:前瞻性,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中最简单,初步的内容;给孩子们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这也是幼儿科学教育大纲中所要掌握的;二实用性课程紧贴日常生活,让孩子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培养习惯,提高能力;比如:灯泡亮了,掌握家里的用电器还需要开关、电源、导线才能正常工作,培养安全用电的意识和习惯;三趣味性每一节课作品的制作孩子都非常感兴趣,成功完成又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信心;让学习过程变得更有趣;当然,孩子的培养是需要家长的配合和参与,如果你能坚持每节课后和孩子交流、讨论今天的课程,在日常生活有意识的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孩子思考、探索、解决,你的孩子以后一定会非常优秀;孩子是需要鼓励和表扬的环境中成长的;希望我们的小小科学家下学期和曹老师一起学习科学知识,探索科学的奥秘;提前给大家拜个早年,祝你们在新的一年里“事业蒸蒸日上,家庭和和美美”,祝小小科学家们健康快乐成长;今天的总结课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家长的到来;。
幼儿园小牛顿的科学探索教案一、教学内容《小牛顿的科学探索》二、教学目标1.能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事物的规律,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
2.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促进幼儿语言、思维、动手能力的发展。
3.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掌握简单实验的步骤。
三、教学重点1.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实验步骤。
2.通过实验了解自然现象,培养观察能力。
四、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掌握科学知识。
2.如何引导幼儿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
五、教学方法1.情感教育法在游戏、唱歌、朗读、故事等活动中感受并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从而增强兴趣,带动学习积极性。
2.启发式教育法以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幼儿发现事物的规律,并通过实验提高幼儿发现问题的能力与方法。
3.探究式教育法通过幼儿自主探究、互相交流、合作实验等方式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教学过程及内容第一课时:科学探究的方法1.导入首先和幼儿简单谈论科学是什么,然后向幼儿提出一个问题:天空为何是蓝色的,然后告诉幼儿,看图就可以找到答案。
2.学习环节展示一幅有关天空为何是蓝色的图画,简单的解释后,告诉幼儿,这就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事物规律的科学方法。
3.实践活动教师引导幼儿在户外观察不同天气的天空颜色,并询问是否存在不同的情况。
4.总结幼儿通过此次活动,掌握了科学探究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第二课时:观察发现事物的规律1.导入教师展示一张有关小动物特征的图片,向幼儿提出问题:“为什么猫的毛是软的?”2.学习环节启发幼儿通过实验探究猫毛为何是软的。
3.实践活动教师向幼儿介绍观察毛发的方法,并让幼儿通过实验检测猫毛的软硬程度。
4.总结幼儿通过此次活动,发现了猫毛为何是软的,掌握了观察发现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第三课时:实验掌握事物的规律1.导入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固体和一个液体的示意图,简单解释它们的区别,并告诉幼儿,这是通过实验掌握事物规律的方式。
2.学习环节教师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实验器材,并告诉幼儿怎样将固体放进水中。
小牛顿科学班课程介绍小牛顿科学班课程介绍2011年11月11日幼儿时期好奇心强,动手欲望高,喜欢新奇的事物,是天生的科学家!科学是幼儿教学五大领域之一,是多元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小牛顿科学班】专们为是为3~6岁的儿童设计的课程;手脑并进的教学方式,将一般人认为较枯躁难懂的科学知识及道理 ,透过动手游戏与的教学模式,化繁为简,最能产生<开悟>式的学习效果。
它是一套将<科学知识与实验动手>紧密结合的系列课程活动,拥有100个有趣的科学实验活动,让小朋友在玩中学,在做中学的情境中,享受到更高的学习乐趣与成就。
【小牛顿科学班】课程体系幼儿阶段共六个级别,每学期学习一个级别。
每个级别十六个单元,每周学习一次,一个单元。
【小牛顿科学班】教学步骤背景与主题导入→现象与基本原理→制作与实验→亲子互动【小牛顿科学班】教学特色每次课一人一套实验器材;深入浅出的教授原理;重视儿童的拓展表达及运用能力;拥有作品, 成就感高;【小牛顿科学班】学习效果拓宽视野, 扩大认知领域;提高动手能力, 培养独立自主精神;观察 ,探究, 解惑, 培养良好学习方法;实践 ,运用 ,游戏, 丰富生活乐趣;亲子互动学习 ,促进家庭和乐;培养良好的兴趣, 成为科学爱好者;声音—自制简易电话摆动的现象—制作单摆人体认知—指纹实验色彩—颜色的分解光与紫外线—变色珠磁铁—走迷宫游戏透镜—认识放大镜浮力—大船小船载多少表面张力—神奇的泡泡力量的传送—好玩的带传动重心—制作不倒翁空气阻力—神奇的降落伞飞行—飞去来器电路—小灯泡亮了声音—自制排笛弹性实验—飞舞的飞盘光的反射—多变的万花筒静电—MINI吸尘器人体认知—人体消化路径磁铁—趣味钓鱼认识面镜—奇妙的哈哈镜声音—奇妙的四玹琴湿度计—制作湿度器风的力量—制作风车人体认知—人体骨骼溶解与过滤—东西哪里去了重力作用—纸筒电梯种子成长—种子发芽寻找历史的足迹—恐龙化石分类点数—制作图书温度与湿度—会跳舞的纸动物动物认知—昆虫重心实验—灵巧的小丑星空认识—认识星座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刷刷车杠杆—杠杆实验认识空间—奇妙的空间图形声音—塑料袋地图—认识中国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气球直升机风—风力与风向昆虫—蚂蚁王国简单机械—滑轮认识弹性—弹簧秤磁铁—磁力小车力—认识摩擦力人体认知—血液流动飞机—螺旋桨飞机时间空间—制作钟表空间认知—立体彩星排除法与中心对称—读心卡晶体—许愿水晶植物—制作花朵标本电—奇妙的门铃曲轴—跳跃的小熊声音—制作气球鼓错觉—思维的旋窝桥梁—纸桥实验磁力实验—有趣的电磁铁规律排列—彩珠连环空间认知—好玩的小棒棒1.一级至八级共八个级别,每个级别十五单元。
2024年小学科技校本课程培训计划【目的】科技教育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培养孩子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计划致力于在小学科技教育中提供全面的培训,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应用科技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培训内容】1. 科技基础知识培训:让学生了解科技知识的基础和基本概念,包括计算机基础、电子器件、科学实验等。
2. 编程培训:通过编程教育,学习学生如何使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程序,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机器人学培训:学生将学习使用机器人进行编程和控制,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4. 3D打印培训: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3D打印机制作三维物品,培养他们的设计思维和创造力。
5. 科学实验培训:通过丰富多样的科学实验,学生将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6. 创客教育培训: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各类工具和材料进行手工制作,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7. 科技项目实践:学生将参与科技项目实践,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的项目中,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训方式】1. 课堂教学:提供专业的科技教师,通过面授的方式传授科技知识和技能。
2. 实践应用:在课堂上设置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锻炼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习和分享。
4. 动手制作:通过实践性的手工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5. 项目实践:组织学生参与项目实践,让他们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培训时间】本科技培训课程将在每周的课余时间进行,每周为学生提供2-3个小时的培训时间。
培训周期为一学年,共计36周。
【培训评估】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本计划将进行定期的培训评估。
评估方式主要包括课堂表现评估和项目实践评估。
学生在每次课程结束后将进行反馈,教师将据此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科学实验课程小牛顿课程可行性报告一、国内科学教育现状政府支持及法律规范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同时政策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建立创新型国家。
根据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制定并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
《科学素质纲要》摘录《科学素质纲要》提出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在“十一五”期间的主要目标、任务与措施和到2020年的阶段性目标。
提升素质――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是《科学素质纲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国务院2006年3月印发《科学素质纲要》,提出15年后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达到发达国家本世纪初水平,同时强调科学素质行动青少年是重点。
目标: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
未成年人对科学的兴趣明显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较大增强;农民和城镇劳动人口的科学素质有显著提高,城乡居民科学素质水平差距逐步缩小;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在各类职业人群中位居前列。
科学教育与培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科普基础设施等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础得到加强,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配合上述行动计划,“十一五”期间重点实施以下基础工程。
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作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科学教育和培训。
鼓励和支持科技馆等科普场馆、社区学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等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
构建不同职业、不同工种、布局合理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
科普基础设施工程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
落实有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提供捐赠、资助;吸引境内外资本投资兴建和参与经营科普场馆;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专业科普场馆;落实有关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
珠江路小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小牛顿”科技系列校本课程一览表编号课程名称学习目标年级选修名单五六年级“小牛顿”科技系列校本课程1奇妙的电通过系列有趣的制作实验活动认识电的产生、控制、应用、转换等方面的知识。
5、62小小航海家学习航海知识、制作各类船模、操控遥控船模。
(需购买模型)5、63翱翔蓝天学习航空知识,制作火箭、纸飞机、雷鸟飞机、操控遥控飞机等飞机模型。
(需购买模型)5、64未来工程师鸡蛋撞地球活动、制作风筝、制作标准小车、手掷滑翔机、气球车、搭建纸桥模型、桥梁模型等富有挑战性的设计创作。
5、65小小建筑师2 搭建一些基本结构,学会搭建立体结构的方法,练习搭建各类建筑模型。
(需购买模型)5、66小小建筑师3同上5、67黑色的金子---石油充分利用石油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初步学习认识石油从勘探到开采利用的过程,了解石油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5、68千千慧眼2用相机完成科学探究的拍摄、采访、写稿任务;外出采访探究等活动,形成完整的研究报告。
校园电视台。
5、69超级变变变4通过各类等有趣的实验了解生活中的许多知识。
5、6 10超级变变变5同上5、6 11千变万化-七巧板5、612罗伯特机器人与孩子一起探讨智能机器人的传感器原理及使用,通过编程控制机器人的行为,完成既定任务5、613电脑小博士2学习网页设计、动画设计、电脑绘画、信息处理筛选等。
5、6体美艺课程1 硬笔书法在书法学习中,养成良好规范的书写姿势和执笔姿势。
接触中国文化艺术之美,传承祖国传统文化。
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精神。
1-62 重彩装饰画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掌握装饰绘画的基本原理和形式法则,提高审美、表现、动手实践的能力;掌握由自然形态转换成装饰形态的表现语言3-63 儿童科技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在我校营造“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对未来科学发展的畅想和展望,利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未来人类生产、生活情景。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综合实践课程
校本科技课程《千变万化七巧板》教育教学计划
教师于见翠
一、学情分析
本活动为高年级的七巧板活动,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爱说、爱动,注意力难以长时间的集中。
在活动中只有教师不断向学生提出明确的、有系统的分工要求,在小组学习中,其合作学习的效率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二、教材分析
智力七巧板在开发少年儿童的智力,锻炼动手动脑能力,启迪创造意识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
通过智力七巧板拼摆活动,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且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也会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拓宽学生的活动舞台。
三、课堂教学计划
(一)教学要求
1.通过本期的活动让学生对七巧板有更加具体的认识。
2. 了解七巧板的拼摆的方法和技巧。
3.提高青动手动脑能力,激发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提升
科学素质和审美观。
(二)教学措施
1.充分准备,提高活动的效率。
2.靠丰富的活动内容、新颖的活动方式和魅力来吸引学生。
3.训练使学生做到拼搭迅速,技巧熟练。
4.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分别进行指导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拼搭的技巧
5.进行按图拼样,按图分解,按题拼图的竞赛,按照速度,熟练度,创造性的要求评比。
五、教学进度表。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小牛顿课程《千变万化七巧板》教育教学计划青岛开发区珠江路小学于见翠
一、学情分析
本活动为高年级的七巧板活动,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爱说、爱动,注意力难以长时间的集中。
在活动中只有教师不断向学生提出明确的、有系统的分工要求,在小组学习中,其合作学习的效率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二、教材分析
智力七巧板在开发少年儿童的智力,锻炼动手动脑能力,启迪创造意识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
通过智力七巧板拼摆活动,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且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也会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拓宽学生的活动舞台。
三、课堂教学计划
(一)教学要求
1.通过本期的活动让学生对七巧板有更加具体的认识。
2. 了解七巧板的拼摆的方法和技巧。
3.提高青动手动脑能力,激发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提升科
学素质和审美观。
(二)教学措施
1.充分准备,提高活动的效率。
2.靠丰富的活动内容、新颖的活动方式和魅力来吸引学生。
3.训练使学生做到拼搭迅速,技巧熟练。
4.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分别进行指导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拼搭的技巧
5.进行按图拼样,按图分解,按题拼图的竞赛,按照速度,熟练度,创造性的要求评比。
五、教学进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