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考点精析:品析句中词语的表达效果(部编本)
- 格式:doc
- 大小:95.50 KB
- 文档页数:1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时间的脚印》考点精析:说明文的语言考点精析:说明文的语言考点1: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考点一般有以下3类:1.加点的词语有何作用?2.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3.加点的词语能否换为另一个词语?考点2:说明文语言生动性生动说明文(生动说明文又叫文艺说明文或科技小品,这类说明文最大的特点是寓科学性、知识性于趣味性、娱乐性之中。
生动说明较多地采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语言生动、画面优美。
)(如《看云识天气》《桥之美》)经典考题一:警惕隐形杀手——服装污染①如今,人们所接触到的污染变得日益“生活化”了。
近年来,国内曝光的食品污染和饮食健康问题层出不穷,从苏丹红到甲醇,从三聚氰胺到塑化剂,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已经越来越重视了。
然后,在“民以食为天”之外,排行“衣食住行”之首的服装污染的问题最近又浮出了水面。
②早在2011年,adidas、Nike等品牌的服装供应商就被曝出使用并排放有毒有害物质。
2012年11月20日,人民网以《阿玛尼等20个时尚服饰品牌被检出致癌物》为题的报道引发了广泛的关注。
据报道,全球有20个时尚服饰品牌,被绿色和平组织验出含有有毒化学物质与塑化剂。
其中包含Armanl、Mango、Calvin Klein等知名品牌。
而ZARA与Levi’s这两个品牌更是被从其中的两款服装中检验出含有致癌物质“芳香胺"。
绿色和平组织表示,这些有毒物质会干扰内分泌,有可能会伤害身体。
2012年绿色和平组织从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采购了141件不同国家生产的各个款式的服装样品。
检测结果令人担忧,大多数样品上都被检测出了多种不同种类的、具有潜在危害的工业化学品。
③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可能没有人希望为了穿着漂亮的衣服而搭上自己的健康。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病从口入"的说法。
相比于人们对饮食安全的重视,人们对服装污染的问题则长期处于被忽视状态。
部编八下语文知识点总结一、词语释义和用法1. 词语的辨析:通过阅读课文和词语练习,学生应该能够辨析出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清楚词语的正确用法。
2. 词语的比喻和引申义:学生应该能够通过课文中的比喻和引申义,引导学生理解比喻的意义和对意义的拓展。
3. 词语的适用范围:通过例句分析和练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词语的适用范围,运用于真实语境中。
4. 词语的意义辨析:学生能够通过课文中的词语辨析和解释,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和使用方式。
二、古诗文阅读和应用1. 古诗文的理解:通过对古诗文的解读和理解,学生能够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培养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理解。
2. 古诗文的鉴赏:学生应该能够通过鉴赏古诗文,体会其中的美感和意境,培养审美情趣。
3. 古诗文的积累:通过朗读和背诵,积累古诗文,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
4. 古诗文的运用:学生能够应用古诗文中的经典句子、典故等,生动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
三、修辞手法和阅读技巧1. 比喻和拟人:学生能够理解比喻和拟人的含义,通过鉴赏作品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 对偶和排比:通过阅读作品和课文练习,学生能够理解对偶和排比的运用,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 阅读技巧的培养:通过课文的阅读和讨论,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写作技巧的培养:学生应该能够通过课文的学习和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包括构思能力、表达能力等。
四、修辞和文学作品的欣赏1. 修辞手法的应用:学生能够通过鉴赏作品和写作练习,理解修辞手法的具体运用,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 文学作品的欣赏:“水浒传”、“西游记”等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够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理解。
3. 诗歌和散文的欣赏:学生能够欣赏和理解诗歌和散文作品,包括古代和现代的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4. 文学作品的影响:学生能够理解文学作品的影响力和意义,对文学的价值有较深的认识。
五、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1. 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学生要求能够通过写作练习,提高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精品习题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4 唐诗二首名校讲坛阅读考点链接古诗词中的遣词炼字【典型例题】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晓驾炭车辗冰辙【参考答案】一个动词“辗”,使画面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气的寒冷,又刻画出了牛车的重量,表现了卖炭翁的艰辛不易。
【技法点睛】可从不同词类入手:(1)名词:一些意象名词,由于意象的独特性或代表性,可以通过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尤其是多个名词连用时,意象的组合会营造一定的意境。
(2)动词:巧用动词可以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3)形容词: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光、色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
巧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4)副词:在古诗词中,副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婉转、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5)特殊词:①数量词: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②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
③拟声词: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习题链接】见本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5题及“卖炭翁”第5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01 积累与运用【课前预习】1.汉字积累——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三重茅(chóng) 挂罥(juàn) 塘坳(ào) 庇(bì) 突兀(w ù)2.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诗详注》,作于安史之乱还未平定之时。
作者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因其诗多反映当时的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所以被称为“诗史”。
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
考点精析: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1〕精析1
对应考点: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
考题印证:第*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真题:文章第〔15〕段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穿越大地时,头顶上是满天星光。
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
解题思路:①先指出句子中描写了怎样的环境:满天星光、薄云掠过月亮。
有修辞要写出具体是哪一种修辞手法,并思考这里运用修辞对环境的描写有怎样的效果。
②思考有无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开展为下文做铺垫、衬托人物心情、表现主旨等作用,即要从气氛、情节、人物、主旨等方面去想。
答案是:这里采用环境描写,描写了月夜水滴所看到的景象——满天星光,薄云掠过月亮,并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环境的恬静美好,渲染了宁静惬意的气氛,衬托了水滴快乐喜悦的心情,表现了作者对恬静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类题答题技巧: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揣摩。
1.指出描写了什么样的风光;
2.交代事件发生的背景;〔小说或叙事类散文常有〕
……的气氛;
……的情节开展,为下文……做铺垫;
……心情,暗示了人物的……命运;
……的主旨。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考点精析:赏析记叙文中拟人修辞手法的作用考点1:赏析记叙文中拟人修辞手法的作用记叙文中拟人手法考点出现的频率高,一般出现在优美的语句中。
考点2:体会记叙文中作者的感情。
记叙文行文中蕴含了作者思想感情,主要测试学生对文章中心的把握。
经典考题一:远去的乡村李汉荣①“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你们只听见辛弃疾先生在宋朝这样说,我可是踏着蛙歌一路走过来的。
我童年的摇篮,少说也被几百万只青蛙摇动过。
我妈说:一到夏天外婆就不摇你了,远远近近的青蛙们都卖力地晃悠你,他们的摇篮歌,比你外婆唱的还好听哩,听看听着,你咧起嘴傻笑着,就睡着了。
②小时候刚学会走路,在泥土的田埂上摔了多少跤?我趴在地上,哭着,等大人来扶,却看见一些虫儿排着队赶来参观我,有的还趁热研究我掉在地上的眼泪的化学成分。
我扑哧一笑,被他们逗乐了。
我有那么好玩,值得他们研究吗?于是我静静地趴在地上研究他们。
当我爬起来时,我已经有了我最初始的昆虫学。
摔饺,原来是我和土地举行的见面礼:你必须恭敬地贴紧地面,才能承受土地最好的生命启蒙。
③现在,在钢筋水泥浇铸的日子里,你摔一跤试试?你跌得再惨,把身子趴得再低,也绝然看不见任何得意的生灵,唯一的收获是疼痛。
④稻田与荷田,只隔着一条田埂,他们是一对上千年的老邻居,是芳邻。
稻与荷,各自站在各自的水里,猜想着对方的冷暖和心事。
他们也暗中喜欢着对方,经常互相交换些小礼物:这边把多出的荷香捧过去,那边就把宽裕的月光沿沟渠送过来。
喜欢串门的青蛙也善意地丈量一下双方的水深水浅,重复一些古老的忠告。
秋收后,就有细心的婶子说:这两块田里长的东西就是不一样嘛,稻米里有一股荷的香,莲藕里藏着稻米的香。
⑤菜地里的葱一行一行的,排列得很整齐很好看。
到了夜晚,他们就把月光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早晨,他们就把露珠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冬天,他们就把雪排列成一行一行。
那些爱写田园诗的秀才看见了,就学着把文字排列成一行一行。
种地的父亲看见书上一行二行的,问我:这写的是什么?为啥不连在一起写?多费纸啊!我说:这是诗,诗就是一行一行的。
《社戏》重点句子解析
(一)重难点句子导析
1、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的到说不出的大。
导析:“轻松”“舒展”两词用得非常精彩,与上文的沮丧、压抑形成鲜明的对比,传神地表现出了“我”得以能去看戏时欢喜轻快的心情。
“说不出的大”夸张地表现身体的轻松。
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导析:从修辞格的角度看,连山仿佛是兽脊,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连山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又是运用了拟人方法,这两种修辞方法的运用,使得语言生动形象。
从景物描写的角度说,这是以坐船人的感觉来进行描写,连山的形状像兽脊,在朦胧的月光下颜色淡黑如铁,因为高低起伏,则像是踊跃飞跑,这句描写的精彩之处是用动词“踊跃”来写山,把静态的连山写活了。
这种以动写静,衬托了船行之快,又衬出了想看到社戏的急切心情。
3、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
导析:“回望”两字表现“我”依依不舍的心情,“罩”字通过视觉表现戏台如梦如幻的情景,再次以仙境比拟社戏,与来时呼应。
这句充满了梦幻般色彩的描写,表达了儿时眼中社戏的美。
4、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导析:这一句用了一个富有童话色彩的比喻,新奇而贴切,又有水乡特色,反映了儿童富于幻想的特点和愉快的心情。
写老渔父的喝彩则是通过旁观者的赞美来衬托孩子们驾船技术的娴熟高超,从侧面描写归航之快。
1 / 1。
品析关键句子—词语的表达效果一、课前导入复习预习:记叙文的相关知识点二、知识点讲解考纲相关要求:考情回顾:1. 2016《少年护城河》14题:请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分)(1)我发现,唯一没有对我唱这个歌的,竟然..是大华!(2分)(2)夜里,我一个人又.跑到护城河边,河水很平静,没有一点儿波纹。
(2分)2.2015《父亲二十年的叮嘱》14题:体会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分)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那沓毛票从我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3.2008陕西《壶口,壶口》13题: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好在哪里。
(4分)(1)那种疯狂..和奋勇的喷扑让坚硬如钢的岩层不得不退让,无法不动容。
(2)水浪砸.在岩石上,迸出冲天的水柱,也迸成残酷的碎片。
★明确题型:▪1、词语的表达效果。
▪2、理解词语的含义。
▪3、理解句子的含义。
词语的表达效果:Eg:“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顷..,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了下来。
”《背影》这个句子是写人物的,属于动作描写。
“攀”“缩”“微倾”都是动词,这些信息告诉我们人物描写肯定和人物形象有关系,这几个词都写出了父亲动作的艰难,如此艰难还要努力的去,这不正体现了父亲的伟大,父爱的伟大。
表述方法:……一系列的……词,写出了……,表现出……作用,即人物(事物)形象、品质。
Eg:“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钻”和“偷偷”用得好,说说好在哪里?解答这道题我们必须确定赏析的角度,结合语境谈表达效果,最后指出人、物、作者的思想感情。
“钻”既表现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又用“偷偷地”修饰,形容它不知不觉地出现,生动地表明春草的活力。
表述方法:运用了……写出了……的内容,表达了……人、物、作者的……思想感情。
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精选2篇(一)以下是八年级下册语文的一些知识点:1. 词语辨析:学习词语的正确用法,如近义词、反义词、词性转换等。
2. 修辞手法:了解并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来丰富文章的表达效果。
3. 修辞语言:学习一些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的语言表达方式,如修辞手法、引用典故、谚语等。
4. 文字综合理解:通过对文章的整体理解,把握文章的主旨,理解文中的比喻、事例等,提高对文章的综合理解能力。
5. 阅读理解:学习阅读技巧,如扫读、略读和归纳概括等,提高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6. 文章鉴赏:学习欣赏和分析优秀的文章,如名篇、名人言论等,提高对文章的品味和审美能力。
7. 语言规范:学习语言的规范用法,包括正确的词语搭配、语序、标点符号、语法等,提高写作和表达的准确性。
8. 写作技巧:学习写作的基本技巧,如写作结构、段落的组织、过渡词的运用等,提高写作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9. 古代文学: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了解古代文学的特点和艺术成就。
10. 现代文学:学习现代文学作品,如当代小说、散文、诗歌等,感受现代文学表达的特点和思想内涵。
这些知识点主要涵盖了八年级下册语文学习的内容,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精选2篇(二)下面是八年级上册语文的一些基本知识点:1. 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诗是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紧凑的语言和鲜明的形象。
它往往采用特殊的韵律和句式,表达情感和思想。
2. 古代诗歌的韵律:古代诗歌通常有韵律和格律。
其中,韵律指的是音节的长短和变化,而格律指的是句子的长短和变化。
3. 古代文言文的特点:古代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语言,具有较正式的语言规范和一定的文体要求。
它包括基本句式、词的用法和修辞等。
4. 小说的基本特点和结构:小说是一种以叙述为主的虚构故事,包括情节、人物、环境等因素。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复习知识梳理——课内古诗词赏析班级姓名完成情况一、阅读《诗经·蒹葭》, 完成(1)—(3)题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1)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 在水之涘。
(2)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
这首诗共三章, 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 霜露茫茫, 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答案】①托物起兴(比兴手法)。
②描写深秋的景色, 渲染凄清的气氛, 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2)为了见到意中人, 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答案】①他不顾霜露浓重, 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 逆流而上, 去寻找意中人。
②不怕艰难险阻, 勇于追求爱情, 感情执着专一。
(3)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 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答案】营造了飘渺朦胧的意境, 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葭, 茫茫的霜露十分谐调, 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生动感人。
二、关雎《诗经》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1.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2.参差荇菜, 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答案】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4.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答案】窈窕淑女。
3.《关雌》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答案】《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 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4.《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 《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答案】《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
分析重要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对应考点:分析重要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考点解析】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和方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又名对仗、排偶)、反复、借代、比拟(又名比体)、寄寓(寄托),互文、设问、引用、呼告、反问、顶真(又名联珠)等。
分析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首先要判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然后结合原文,从语言表达的艺术效果的角度进行分析,常用的词语有具体、生动、形象、连贯、鲜明、突出事物特征等等。
【考题印证】【原题】对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该名运用对偶和夸张的修辞方法,描绘了一幅江流浩淼,山色迷蒙的优美画面。
B.“如果生命是树,尊严就是根;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如果生命是鹰,尊严就是飞翔。
”该句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形象而深刻地说明尊严高于生命。
C.“跟前的山,已把夏天的翠裙换成了深秋茶绿色的晚服。
”该句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山色随着季节的变化变化的特点。
D.“一味地追星,一味地模仿,哪里还会有创新的意识?哪里还会有开拓的精神?”该句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批评“追星族”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答案】D【解析】句中“哪里还会有创新的意识?哪里还会有开拓的精神?”显然是反问的修辞。
反问的特点就是,问而不答,答在问中。
也就是说,答案就隐藏在“问”中,“问”的相反的意义就是“答”。
【练习】结合原文,分析下面一句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它还不喜欢人们过于恭顺,在等待云散天晴的日子里,面对大家的恳求它不为所动;等到导演用粗话诅咒那一天,它可就在蔚蓝的天幕下十分情愿地露了面。
【答案】句中“不为所动“十分情愿”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各拉丹东以人的情态,形象地展现了各拉丹东变幻莫测的天气状况。
类题答题技巧首先,要辨明句子用来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
赏析句子中带点词语的表达效果1. 语文阅读题中词语,句子的表达效果,赏析有没有应该怎么答很高兴能帮助你解答疑难,我认为赏析的一般模式如下↓【关于句子的表达效果】这句话运用了(修辞方法),体现了(表层),说明了(深层),使什么更怎么样。
【关于词语】选择哪个词好:这个词的意思是xxx表现了xxx而那个词意思是xxx表现了xxx,这个词比那个词跟能体现出xxx,所以这个词更好。
词语表达效果:这个词是什么(动词之类的,不然就省略),它怎么样,体现了什么,凸显表达了什么。
我老师是这么教我的,一般大概也就是这样的模式,你可以参考参考。
【还有要尽可能的多想多写,但是要注意不要写偏离了原义。
】。
2. 怎样分析加点词语在句中的表达效果初中语文课后练习中有许多这样的习题:“下列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下列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下列加点词语能否与括号中的词语调换,为什么?”诸如此类习题,其实都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解词语的表达作用,而这也正是广大师生长期为之困感的老大难题。
笔者通过对初中语文新旧教材中340多例此类习题的搜集、整理、分析,初步总结出了一种分析加点词语表达作用的自认为较有效的方法,供师生参考。
首先,加点词语总是处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是为表达某种思想感情或行为状态而服务的,所以要想准确的理解这些词语的表达作用,就得先大概的理解词语所在的句意、段意甚至文章主旨。
那么,如何去理解呢?我认为,读是必需的,而朗读最为凑效。
朗读能产生语感,语感能使人对某种意念或表达作用心领神会。
如“听说,杭州西湖上的雷峰塔倒掉了,听说而已,我没有亲见。
”(《论雷峰塔的倒掉》)。
诵读几遍后,作者对雷峰塔那种深深的恶感,以及还只是“听说而已”便情不自禁发文议论的快感自会感染我们,同时,我们也分明感觉到“听说”与“听说而已”为句子表情达意起了重要作用。
其次是定位。
一般的说,加点词语常常归属于以下几种类型:运用某种修辞手法;以定语或状语的形式起修饰或限制作用;近义词辨析;词语带感情色彩;生动传神的动词……还有一些意味深远的短语或句子。
专题12 课文理解与归纳(一)(河南信阳·八年级期末)阅读课文《社戏》选段,完成各题。
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
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
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我们也都跳上岸。
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
”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
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
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
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
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
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
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都回来了!那里会错。
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
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
桥脚上站着一个人,却是我的母亲,双喜便是对伊说着话。
我走出前舱去,船也就进了平桥了,停了船,我们纷纷都上岸。
母亲颇有些生气,说是过了三更了,怎么回来得这样迟,但也就高兴了,笑着邀大家去吃炒米。
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各自回去了。
第二天,我向午才起来,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下午仍然去钓虾。
“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蹋坏了不少。
”我抬头看时,是六一公公棹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年级课本涉及的现代文阅读知识点盘点〖语言品析〗1.结合上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例子:“我仔细端详着你,你的脸沟壑纵横,头发白了大半,几根长寿眉耷拉下来”。
答:“沟壑纵横”本指山谷横斜交错,这里写出父亲脸上皱纹密布,容貌沧桑的样子。
暗含着“我”对父亲的心疼。
2.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例子:“去医院的途中,你走得那么慢,弓着身子,一只手扶着膝盖,一步一步往前移。
”答:运用动作描写,“弓”、“扶”、“移”等动词细致传神地写出了父亲生病后行动的痛苦,暗示父亲病情之重,为“我”背父亲埋下伏笔。
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例:“只是我的爱永远比不上你的爱,宽阔辽远一如无际的大海,纯粹透明没有丝毫杂质,而我,只能用杯水,去回报大海。
”答:句中运用了对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父亲的爱比喻成“大海”,把“我的爱”比喻成“杯水”,生动形象地突出了父爱的宽阔辽远、纯粹透明(伟大、宽广、无私)。
4.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
例子:“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运用了对偶修辞,句式齐整,“才”“又”一气连贯,点出时间的连贯和空间的转换,传达出一种风尘仆仆巡视各地的兴奋而又轻快的心情。
5.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例:“雪太深了,狐狸跃动得非常困难,它们每次跃起,身后都扬起一阵雪雾,然后落下去,身体又陷进雪里,有时只露出尖尖的红脑袋……它们身后的牧犬虽然也一样在深雪里,但那些狗高大凶猛得多,在雪里冲撞过来,杀气腾腾势如疾风。
”赏析:句子描写了猎犬追狐,红狐夺命奔逃的紧张情景。
用猎狗的高大凶猛、势如疾风反衬出狐狸的弱小,让人不免为其命运担忧。
6.请任选一个角度,给下列句子做批注。
7.作者说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既“极普通”又“不平凡”,这样表达是否矛盾?试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专题02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课内知识点总结】1、社戏(鲁迅)1.钳qián :夹住。
2.撮cuō:用手指捏住细碎的东西拿起来。
3.偏僻piān pì:荒僻,交通不便。
4.行辈hán g bèi:排行和辈分。
5.照例zhào lì:按照以前的惯例。
6.欺侮qī wǔ:欺负。
7.宽慰kuān wèi:表示宽解安慰。
8.嘱咐zhǔ fu:告诉对方记住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
9.怠慢dài màn:表示招待不周到。
10.礼数lǐ shù:礼节;礼貌的等级。
11.撺掇cuān duo:在一旁鼓动人做某事。
12.凫水fú shuǐ:游水;游泳。
13.潺潺chán chán: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14.踊跃yǒn g yuè:跳跃。
15.屹立yì lì:高耸挺立。
16.家眷jiā juàn:指妻子儿女等。
17.皎洁jiǎo jié:(月光)明亮洁白。
18.好歹hǎo dǎi:不知道轻重,不论好坏。
2、回延安1.盏zhǎn:量词,用于灯。
2.登时dēng shí:民间用语,形容事物的发展迅速,立刻。
3.糜子méi zi:一种形状像小米。
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
4.油馍yóu mó:主要是由面团和油做成的饼状食物。
5.脑畔nǎo pàn:窑洞外部的顶上。
6.眼眶yǎn kuàng :眼皮的边缘所构成的框儿。
3、安塞腰鼓1.瞳仁tón g rén:眼珠。
2.恬静tián jìn g :安静;宁静。
3.亢奋kàn g fèn:极度兴奋。
4.晦暗huì àn:昏暗,这里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5.束缚shù fù:①捆绑。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内现代文考点精讲社戏一、主题概述文章以“社戏”为线索,生动地叙述了“我”童年时在农村看社戏的经历,刻画了一群善良、淳朴的农村小伙伴形象,表达了对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的怀念和对农村小伙伴美好情谊的眷恋之情,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字音词义消夏:避暑。
陶冶:怡情养性;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偏僻:偏远而僻静。
诚然:确实这样。
朦胧:动词,弥漫。
蕴yùn藻:水草。
依稀:隐约。
屹yì立:矗立。
潺chán潺:水缓缓流动的样子。
家眷:妻子儿女等家庭成员,有时专指妻子。
船篷péng:覆盖在小木船上的拱形物,用来遮蔽日光和风雨。
棹zhào:划(船)。
楫jí:桨。
撮cuō:用手指捏取细碎的东西。
惮dàn:怕,畏惧。
归省xǐng: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行háng辈:辈分。
犯上:触犯长辈或者地位比自己高的人。
撺cuān掇duo: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凫fú水:游泳。
絮xù叨dao:形容说话啰唆,来回地说。
怠dài慢:招待不周到的意思。
弄潮:在潮水中搏击、嬉戏。
漂piāo渺miǎo: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现在写作“缥缈”。
渴睡:瞌睡。
纠葛:名词,纠缠不清的事情。
三、考点归纳1.作者既然写社戏,为什么还要在开头介绍平桥村的情况?这部分交代了平桥村的环境和人物关系,既写出了平桥村是“我”的乐土,又为情节的展开作好了铺垫。
2.小伙伴们对台上的戏感兴趣吗?为什么想去看戏,并争着去看戏?小伙伴们最感兴趣的是看戏途中的无拘无束和自由自在的玩耍。
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他们的兴趣不在戏,而在看戏前后的气氛、感觉。
3.作者写看戏前的波折有什么作用?一是制造波澜曲折,烘托了看戏的急切心情,二是初步表现了小伙伴们热情能干的特点。
4.六一公公送豆的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表现了老人的宽厚慈爱,热情好客,进一步说明了“我”爱平桥村,是因为那里的人的善良可爱,同时深化了主题。
品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作用常见的题型有:1、说说加点的词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2、加点的词在文中用得好不好,为什么?3、加点的词语能否删除?4、加点的词如果换成**,可以吗?解题要求:(六联系)①联系词语的语境。
首先找出这个词语出现在文章中的位置;从词语的上下文中去品析.②联系词语的含义。
对词语的词典义和语境义解说,容易理解的可以不解释词典义。
③联系词语的写作特色.要注意词语的特殊性,即该词语的比喻义(要弄清比喻对象,即本体)、双关义(谐音双关还是语义双关)、象征义(象征对象是什么)、反语义、色彩义(褒贬互换)、动词,等等。
④联系文章内容。
联系文章中心和作者情感态度,看词语有怎样的表情达意。
⑤联系文章结构.看这个词语与文章上下文有什么关系。
⑥联系词语的艺术效果。
有特色的词语要写出词语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效果.●答题模式:词义(本义,语境义)+ 特点(技法)+ 效果+ 内容( 写出什么,表现什么,即词语描述对象及特点+ 作品中人物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 结构(酌情)举例:从词语写作手法分析1.贬词褒用:《送春》宗璞的阅读的第四自然段开兴“这花开得好放肆"一句中,“放肆”这个词的本意是什么?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答案:“放肆”是贬义词,意思是轻率任意,毫无顾忌,在此文中,是贬词褒用,生动地写出了二月兰开花时无拘无束的率真,表达了作者对二月兰的喜爱之情。
2.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题目:仔细品味“冬天的风因为这些小鸟的跳跃,也就显得细微而富有弹性。
”中“弹性”一词好在哪里?答案:“弹性”一词生动传神,把无形的冬天写得具体可感,赋予它无限生机和活力,也表达了作者对小鸟的喜爱之情.3.运用修辞:题目:一个瘦弱的小女孩看得痴迷,看得绽放..了久违的笑颜。
答案:“绽放"是露出、显出的意思,这里用比喻手法,将人笑颜比作花,形象地写出了看到花时的喜悦之情。
题目: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
品析句中词语的表达效果
1.对应考点:
品析句中词语的表达效果。
2.考题印证:
①指出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②从画线句中找出几个动词(形容词或副词等进行赏析)。
③“ΧΧΧ”等词语好在哪里?
3.真题:
《壶口瀑布》中描写壶口瀑布特点的划线语句,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解题思路:比如叠词的作用是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富有节奏感,使语言生动活泼,洋溢音乐美;排比的作用是运用排比的修辞写出了……的特征(形态),增强了文章气势等。
如“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动词“涌”、“挤”、“撞”“碎”等动词描绘了水的运动,显示了黄河惊人的力量。
叠词“排排”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壶口瀑布的水汹涌而来的特点。
4.类题答题技巧:
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揣摩。
1.分析词语的词性,明确词语所描写的对象。
2.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判断倾注作者感情的词语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抑或是贬义褒用或褒义贬用。
3.如果词语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要结合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分析。
4.要本着“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切忌脱离文本来回答问题。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