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布2005年度广东省高校精品课程的通知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3
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开展2005年度广州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法规类别】信访【发文字号】穗教高教[2005]12号【发布部门】广州市教育局【发布日期】2005.12.12【实施日期】2005.12.12【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开展2005年度广州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穗教高教〔2005〕12号)市属各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和《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等有关文件的要求,全面推进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拟在近期开展广州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工作。
一、立项指导思想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以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推动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二)立项目标: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一批优势或特色明显的专业、课程(群、模块),建设一批富有时代特色的系列课程、教材和教学软件,建立灵活、多样、高效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与质量保障机制,形成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及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保障体系,争取完成一批市级高等教育教改实践项目,有一批项目获得国家、省部级、市级教学成果奖。
二、立项范围和立项内容参照教育部、省有关文件并结合我市的实际,此次立项范围仅限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专教育、成人和继续高等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等四大领域。
立项内容参考立项申报指南。
三、立项办法与要求今年广州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由学校推荐申报,经组织专家评审后,由市教育局批准实施。
各学校请按以下要求组织申报项目推荐工作:(一)申报范围:全市普通高校和市广播电视大学。
(二)申报重点: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为前提,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集专业、课程结构重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试方法和教学管理改革等于一体的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经充分论证和可操作性强、实践性强、应用与推广前景好的项目。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09年度广东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0.03.10•【字号】粤教高函[2010]18号•【施行日期】2010.03.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09年度广东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的通知(粤教高函〔2010〕18号)各高等学校:根据《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0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教高司函〔2009〕65号)和《关于开展2009年度广东省高校精品课程评选工作的通知》(粤教高〔2009〕17号)等文件要求,我厅组织开展了2009年度广东省高校精品课程评选工作。
经学校申报、专家网上评审、评议、公示等程序,现将114门入选本年度广东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予以公布(名单见附件1)。
其中,有42门课程入选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直接进入省高校精品课程范围。
同时,遴选了35门培育课程(名单见附件2),一并予以公布。
各校要认真做好精品课程等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工作,进一步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
对入选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项目,应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使其顺利上网运行并免费开放。
同时,要督促项目负责人按规定要求不断完善和更新其内容,进一步提高项目建设质量。
我厅将按照有关要求,对入选精品课程的网上运行情况实行监督、检查并进行滚动建设。
我厅已对35门培育课程组织了课程建设培训工作。
各校要依据精品课程建设标准与要求,结合专家培训意见,加大入选课程建设力度,争取尽快达到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目标。
各入选培育课程须再次申报参加2010年度省级精品课程评选,经组织专家评审通过后,列入2010年广东省高校精品课程范围,予以正式确认。
有关我省高校精品课程的资助将按照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附件:1. 2009年度广东省高校精品课程名单2. 2009年度广东省高校精品课程培育课程名单二○一○年三月十日附件1:2009年度广东省高校精品课程名单附件2:2009年度广东省高校精品课程培育课程名单。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教师教育优秀课程资源及推荐使用资源目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05.02.17•【文号】教师厅函[2005]2号•【施行日期】2005.02.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教师教育优秀课程资源及推荐使用资源目录》的通知(教师厅函[2005]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04年全国教师教育优秀课程资源征集、遴选、推荐活动有关事宜的通知》要求,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于2004年11-12月间,经过资格审查、初审、终审三个阶段的工作,对各地申报的976件教师教育课程资源进行了评审,最后评审认定“优秀课程资源”164件,“推荐使用课程资源”363件。
经我部审核批准,现予以公布(见附件),供各地在开展教师培养、培训中选用。
加强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建设,促进优质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是新时期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把教师教育课程资源质量关,建立健全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开发、评审、遴选机制,今后未经全国或省级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评审通过的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不能推荐使用。
我部将定期组织全国教师教育优秀课程资源征集、遴选和推荐活动,同时还将组织开发一批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国家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库,推动教师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附件:全国教师教育优秀课程资源及推荐使用课程资源目录教育部办公厅二○○五年二月十七日附件:全国教师教育优秀课程资源及推荐使用课程资源目录一、优秀课程资源目录(五)生物类(十二)综合实践类二、推荐使用课程资源目录。
附件六:中山大学广东省名牌专业、精品课程2005年度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定量指标,一类是定性指标。
定量指标包括基本(通用)指标和个性(选定)指标。
定性指标指无法通过数量计算分析评价内容,而采取对评价对象进行客观描述和分析来反映评价结果的指标。
一、定量指标(一)基本指标主要评价财政支出效益的共性方面,它是每个评价对象都必须采用的指标。
包括资金到位率、资金使用率和支出效果率三项指标构成,其公式如下:实际拨付金额资金到位率(%)=×100%计划使用金额实际使用金额资金使用率(%)= ×100%实际拨付金额实际达到的效果支出效果率(%)= ×100%目标效益目标效益:指项目申报时,可行性分析报告中指出所要达到的效益。
实际达到的效果:指项目完成后,实际达到的效益。
1、当效益是可以量化的数额时,则采用相应的数额;2、当效益不可量化时,则可以采用专家评议、委托中介机构调查问卷、涉及对象评议等方法,得出结论。
具体如下:评议分为很好、好、良好、一般、差五等,当采用一种以上调查方法(Zi),其通用公式为:n∑(Zi)/ni=1支出效果比率= ×100%100(二)绩效指标绩效指标是评价财政支出效益的核心指标。
按照财政支出的功能,分为九类指标,每一类指标又由若干个明细指标构成。
财政教育支出指标由投入资金分析、财政资金产出效益、财政资金利用效率和发展潜力四类组成(见附图),每一类都包括若干指标。
涉及的财政支出科目包括教育事业费等。
财政投入后带动其他资金投入总额财政投入乘数=财政投入金额创收能力:反映出财政投入外自我创收的能力,具体由专家评定。
教育事业费中用于科研的经费教师人均科研经费=教师的总人数培养学生人数×10000万元财政投入培养学生数=财政投入用于培养学生的金额科研成果获奖数×1000教师千人均科研成果获奖数=教师人数已经成功运用的科研成果数科研成果应用转化率= ×100%科研成果总数师生比=学生总数/教师总数专任教师总数专任教师占全体教职工比例= ×100%全体教职工总数(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占公用经费比例= ×100%公用经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数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比例= ×100%专任教师总数三年教育经费投入增长率之和连续三年教育经费投入平均增长率=3总资产增长率=(年末总资产-年初总资产)/年初总资产×100%三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之和连续三年平均毕业生一次就业率=3(三)修正指标主要是根据所处的环境、行业的特点,对环境、社会发展、长期体现的效益的影响来对评价结果作出修正。
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公布广州市高等学校第六届优秀教学成果
获奖项目的通知
【法规类别】高等教育
【发文字号】穗教高教[2006]15号
【发布部门】广州市教育局
【发布日期】2006.08.15
【实施日期】2006.08.1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公布广州市高等学校第六届优秀教学成果获奖项目的通知
(穗教高教〔2006〕15号)
市属各高校、有关教育研究机构:
根据《广州市教学成果奖励办法(试行)》的有关要求,为进一步鼓励我市各高等学校和高等教育教学研究机构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我局于2005年12月至2006年6月,组织了广州市高等学校第六届优秀教学成果奖的评审工作。
通过组织专家对59个项目进行评审,经公示,对个别有异议的成果进行核实,现将35项获奖项目予以公布,其中特等奖4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21项(具体名单见附件)。
获奖的单位和个人,要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强对成果的培育和提炼,进一步提升成果
的水平和层次,带动我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和发展。
附件:广州市高等学校第六届优秀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
二〇〇六年八月十五日
(联系人:梁立丹、李炳珊,联系电话:83187737)
附件
广州市高等学校第六届优秀教学
成果获奖项目名单
特等奖
一等奖。
粤教高〔2007〕199号
关于公布2007年度广东省高校精品课程的
通知
各高等学校:
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07年度国家和省精品课程申报工作通知》(教高厅[2007]25号)和《关于开展2007年度广东省高校精品课程评选工作的通知》(粤教高[2007]78号)等有关文件要求,全省79所高校在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和评选基础上,向我厅推荐了194门课程参加省级高校精品课程的评选。
经组织专家评审、评议和公示,88门课程入选2007年度广东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名单请见附件)。
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和评选工作,建立国家、省、学校三级精品课程体系,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是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各高校要做好国家、省和高校精品课程等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工作,进一步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
对入选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项目,应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使其顺利上网运行并免费开放。
同时,要督促项目负责人按规定要求不断完善和更新其内容,进一步提高项目建设质量。
我厅将按照教育部关于开展精品课程检查的有关要求,对入选广东省高校精品课程的网上运行情况实行监督、检查并进行滚动建设。
附件:2007年度广东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名单
广东省教育厅
二○○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附件:
2007年度广东省高校精品课程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组织评选第五批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课程的通知正文:----------------------------------------------------------------------------------------------------------------------------------------------------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组织评选第五批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课程的通知(粤教思函〔2010〕47号)各普通高等学校:2006年以来,我厅先后组织评选了四批共77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课程,并设立专项经费支持课程建设。
目前,我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发展形势良好,优质课程已经覆盖了超过50%的高校,部分优质课程已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
按照工作部署,今年继续组织评选第五批优质课程。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建设优质课程的意义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课程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推进学科建设的有力举措。
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课程是指以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为指导,遵循教学规律开展教学活动,教学建设及教师队伍管理规范,课程资源特别是网络资源开发较为充分,具备开展网络教学的基本条件,教学改革成果突出、教学效果优异,对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起示范作用、可作为省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对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
优质课程建设成果将作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评估的重要内容。
各高校要重视和加强优质课程建设工作,把它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结合起来,与“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要求结合起来,与精品课程建设结合起来,与教学名师的培养工作结合起来。
所有高校都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全部纳入重点课程进行建设。
我厅将对每门优质课程在两年建设期中分期给予专项建设经费资助,入选后拨付2万元建设经费;建设满1年进行中期考核,考核通过再拨付1万元建设经费,考核不通过将限期整改,整改完成后再予拨付;建设满2年进行验收,验收通过拨付1万元建设经费,验收不通过将限期1年整改后再次进行验收,验收最终通过后再予拨付。
2005年第1期总第2期广东金融学院教务处编 2005年7月5日●喜讯我院新增七个本科专业我院第一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圆满结束●会议报道我院第一届教学指导委员会正式成立严格监考规范操作----我院召开考风考纪动员大会我院召开下学期开学准备工作会议●他山之石第五届广东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奖项目名单第五届广东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奖项目名单2004年度广东省高等学校国家级精品课程名单2004年度广东省高校精品课程名单2003年度广东省高校精品课程名单第一届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名单广东省高等学校名牌专业名单(1—4批)我院新增七个本科专业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04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本专科专业名单》,我院获准新增设7个本科专业。
新增设的专业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我院已有的经济、管理等学科的学科基础,为学院长远发展搭建宽广的学科专业平台,促进教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7个新增的本科专业分别是经济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和劳动与社会保障。
至此,我校本科专业已达13个,分别涉及经、管、文三大学科门类,所有本科专业在2005年均招收全日制本科生。
(教务处)首页我院第一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圆满结束为了推进我院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本学期,我院举办了广东金融学院“第一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
通过系(部)选拔的方式,全院共有16名教师进入了决赛。
最后,经评议小组全体成员通过随堂听课和观看录像的方式评议,学院第31次院务会议确认,下列教师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和鼓励奖。
一等奖黄洁萍(外语系)二等奖陈剑(工管系)、陈果(外语系)、易茜(会计系)三等奖李广析(基础部)、付志刚(法律系)、胡朝晖(金融系)、王小燕(工管系)、张泳华(基础部)鼓励奖陶冶(社科部)、鲁细根(金融系)、万静芳(会计系)、陈利娟(经贸系)、禹芳琴(社科部)、吴炎太(计科系)、潘章明(计科系)对上述获奖教师,学校颁发了获奖证书和奖金,以资鼓励。
XX大学
关于公布XX年度校级精品课程评审结果的通知
根据关于做好XX年我校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申报工作的文件精神,学校组织了XX年度校级精品课程的申报与评审工作。
经学校质量工程标志性成果建设领导小组专家评审和学校审核,批准X等X门课程为XX年度校级精品课程,现予以公布。
精品课程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希望各课程组负责人及课程组成员严格按照课程建设规划积极组织实施各项工作,尤其要重视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更新和维护。
各二级学院、独立教学单位领导应高度重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精心设计、认真组织,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努力提高课程建设水平。
附件:XX年校级精品课程一览表
X年X月X日
1。
我院“133精品课程工程”建设的工作计划一、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九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经历了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招生就业制度改革、专业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等一系列从宏观到微观的改革过程,极大地推动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历史发展进程,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
其中,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是这个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一环,也是高教改革深入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当前人们普遍认为,高等学校是否拥有一大批高水平的反映学科前沿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主干课程,是衡量学校的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
课程作为教学工作最基本的要素,是学校办学最重要的支撑条件之一。
质量是高等学校办学的生命线,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教育创新,教育部在贯彻落实2001年4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的基础上,实施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在持续、健康、协调发展高等教育的同时,把提高质量摆在了更加突出的地位。
同时从2003年4月份开始,作为《质量工程》的先期启动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各高校的精品课程建设。
旨在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使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精品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国家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五个一流”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品课程建设包括六个方面内容:一是教学队伍建设,要逐步形成一支以主讲教授负责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要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
二是教学内容建设,教学内容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
三是要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广州市高等学校第一批市级精品课程
评选工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穗教高教[2005]11号
【发布部门】广州市教育局
【发布日期】2005.12.07
【实施日期】2005.12.0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广州市高等学校第一批市级精品课程评选工作的通知
(穗教高教〔2005〕11号)
市属各普通高等学校:
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和广东省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的要求,我局将组织实施广州市高等学校第一批精品课程申报评选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要求
(一)条件要求。
申报课程必须是本科或高职高专各专业开设的基础课或专业(技术)基础课课程,且连续开设3年以上。
课程负责人具有教授职称(高职高专院校可适当放宽条件)。
课程支撑网站(学校服务器或托管网站)提供有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授
课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材料,以及至少3位主讲教师不少于45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的要求,鼓励和支持将该课程的课件或全程授课录像上网参评。
录像必须按照“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制作,能反映教师风范、该教学单元的实际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申报课程分类采用教育部制定本科和高职高专课程分类系列。
(二)今年广州市高校。
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开展2005年度广州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州市教育局•【公布日期】2005.12.12•【字号】穗教高教[2005]12号•【施行日期】2005.12.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信访正文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开展2005年度广州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穗教高教〔2005〕12号)市属各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和《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等有关文件的要求,全面推进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拟在近期开展广州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工作。
一、立项指导思想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以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推动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二)立项目标: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一批优势或特色明显的专业、课程(群、模块),建设一批富有时代特色的系列课程、教材和教学软件,建立灵活、多样、高效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与质量保障机制,形成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及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保障体系,争取完成一批市级高等教育教改实践项目,有一批项目获得国家、省部级、市级教学成果奖。
二、立项范围和立项内容参照教育部、省有关文件并结合我市的实际,此次立项范围仅限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专教育、成人和继续高等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等四大领域。
立项内容参考立项申报指南。
三、立项办法与要求今年广州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由学校推荐申报,经组织专家评审后,由市教育局批准实施。
各学校请按以下要求组织申报项目推荐工作:(一)申报范围:全市普通高校和市广播电视大学。
(二)申报重点: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为前提,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集专业、课程结构重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试方法和教学管理改革等于一体的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经充分论证和可操作性强、实践性强、应用与推广前景好的项目。
关于公布2008年度校级精品课程评选结果的通知各教学单位:根据《关于开展2008年度广东省高校精品课程评选工作的通知》(粤教高[2008]88号)和我校《关于开展2008年度校级精品课程评选及广东省高校精品课程推选工作的通知》的精神与要求,教务处于4月23日-5月3日组织专家上网评审,并于5月15日下午召集专家集中评议,评选出《电子商务概论》等19门校级精品课程。
经学校办公会通过和公示后,现公布如下:1.电子商务概论(课程负责人:王洪良)2.会计学原理(全英教学)(课程负责人:郭桂杭)3.英美报刊选读(课程负责人:邹启明)4.高级西班牙语(课程负责人:陈宁)5.日汉汉日互译(课程负责人:丁国旗)6.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负责人:安清波)7.中级汉语口语(课程负责人:陈晓桦)8.运筹学(课程负责人:翟晓燕)9.民法(课程负责人:范利平)10.声乐(课程负责人:温恒泰)11.涉外秘书写作(课程负责人:郭海鹰)12.经贸俄语(课程负责人:李德祥)1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负责人:崔艳红)14.人力资源管理学(课程负责人:陈筱芳)15.国际结算(英) (课程负责人:朱文忠)16.笔译工作坊(课程负责人:褚东伟)17.基础印尼语(课程负责人:蔡金城)18.网络辅助英语听力自主训练课程(课程负责人:刘长青)19.影视英语视听说(课程负责人:杨满珍)以上课程负责人应根据《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本科,2008)》建设精品课程,进一步完善上网材料,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以便广大老师共享优秀教学资源。
有关建设经费将按照《专业与课程建设专项经费使用与管理规定》(见广外大教…2006‟24号文)及《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大本科教学经费投入的通知》(广外大教…2007‟9号)要求拨付。
按照有关规定,校级精品课程有效期为5年,期间课程内容(试题库除外)要上网向全校师生免费开放;同时要求课程负责人不断完善和更新其内容,教务处将对精品课程的网上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并实施滚动建设。
关于公布2005年度广东省高校精品课程的通知
粤教高[2005]193号
各有关高等学校:
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和我厅《关于开展2005年度广东省高校精品课程评选工作的通知》(粤教高[2005]77号)等文件要求,我厅组织评选了2005年度广东省高校精品课程,共70门。
经公示无异议,现予以公布。
各高校要充分利用国家级和省级高校精品课程资源,进一步发挥优秀教学资源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课程建设上水平、上台阶。
同时,要进一步做好下一阶段精品课程的规划与建设工作,不断改进和提高课程建设工作质量。
学校对入选国家级和省级的精品课程,要给予扶持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已获国家或省高校精品课程项目的学校,要提供条件保证国家和省高校精品课程上网运行并免费开放。
同时,要按教育部规定要求不断完善和更新其内容,提高精品课程质量。
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任何人不得将国家和省高校精品课程内容用作以营利为目的的活动。
我厅将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补充规定的通知》(教高厅[2004]13号)精神和参照《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要求,对广东省高校精品课程网上运行情况实行监督并进行滚动建设。
有关我省高校精品课程的资助将按照《广东省高等院校学科与专业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粤财教[2004]145号)要求执行。
附件:2005年度广东省高校精品课程名单
广东省教育厅
二○○五年十二月二十日附件:2005年度广东省高校精品课程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中山大学:行政管理学、基础会计学、信息资源共享、理论物理导论、地理信息系统、综合化学实验、中国近代史、药理学、医学统计学;
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建筑历史、工业微生物学;
暨南大学:基础会计学、统计学原理、生理学、外国文学史、新闻事业经营管理、流行病学;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兽医药理学、农科数学;
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儿科学、流行病学、护理学基础、内科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妇科学、伤寒论;
华南师范大学:金融学、植物生理学、高等代数、健美操、课程与教学论;
广东工业大学:工程测量、电力电子技术;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当代英国概况,英语语音(English Pronunciation for Communication);
汕头大学:临床基本技能;
广东商学院:市场营销学、初级财务会计学;
广东海洋大学:食品微生物学;
广东药学院:药剂学;
广州体育学院:运动生物化学;
湛江师范学院:文学写作;
广东警官学院:经济犯罪案件侦查;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低频电子线路、飞机系统与附件;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平面广告设计;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构造;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数据结构;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土力学、电气设备;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WEB开发技术(ASP);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关系实务;
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包装设计、色彩;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单片机应用技术、大型数据库(SQLSERVER)、液压与气动技术、宝石学基础、电子商务应用;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维护与维修;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产品制造工艺、计算机应用基础、机械分析应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