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音规范化(精)
- 格式:ppt
- 大小:111.00 KB
- 文档页数:7
绪论填空题1.“现代汉语”通常有两种解释,狭义的解释是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广义的解释还兼指汉民族使用的方言和普通话我们这里讲述的是普通话。
2.汉语作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有的性质,即从结构上说,它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从功能上说,它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3.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不同形式。
文学语言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
4.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又叫普通话,它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5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基础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汉族早在先秦时代就存在着古代民族共同语,在春秋时代,这种共同与被称为雅言,从汉代起被称为通语,明代改称为官话。
到了现代,即辛亥革命后又称为国语,新中国成立以后则称为方言。
6.现代汉语的地域分支是方言7.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方言是通行于一定地域的语言8.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在形成过程中,北京话有着特殊的地位9.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
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10.我们了解和研究汉语方言,其目的之一就是要找出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有效地推广普通话11.现代汉语的特点:语音方面①没有复辅音②有声调③元音占有优势,词汇方面①广泛使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②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③双音节词占有优势,语法方面①缺乏形态变化,语序和虚词非常重要②量词丰富有语气词③词法和句法结果类似④词语和句子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12.韩语、日语、越南语同汉语关系尤为特殊,她们都吸收过汉语大量的词,甚至在汉语的基础上产生了很多新词13.汉语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另外五种是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
汉语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日益重要作用14.在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中,最重要的两项工作是促进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15.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是:语音方面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词汇方面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语音一、概说1.性质:语音是人类说话的声音,是语义的表达形式,或者说,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1)物理属性:物体振动产生音波➢音高:(声调)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音强:声音的强弱,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音长:声音的长短,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
➢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取决于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2)生理属性:由人的发音器官的生理活动发出➢呼吸器官:气流是语音的动力➢喉头和声带(嗓子):声带振动,控制音调➢咽腔、鼻腔和口腔:共鸣器扩大声音(3)社会属性:语音的本质属性2.语音单位(1)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
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辅音:气流经过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因素,又叫字音。
➢元音:气流振动声带发出声音,经过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又叫母音。
✧辅音vs元音①从受阻与否看:发辅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的时候受到某个部位的阻碍;发元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不受阻碍。
这是元音和辅音最主要的区别。
②从紧张度看:发辅音时,发音器官成阻的部位特别紧张;发元音时,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
③从气流强弱看:发辅音时,气流较强;发元音时,气流较弱。
④从响亮度看:发辅音时,声带不一定振动,声音一般不响亮;发元音时,声带振动,声音比辅音响亮。
(2)音节:由音素构成的语音片断,是听话时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语音的基本单位,语流里最自然的语音单位。
(3)声母:位于音节前段,主要由辅音构成(4)韵母:位于音节后段,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构成(5)声调:依附在声韵结构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型式(6)音位:按语音的社会属性(辨义功能)划分出来的,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社会属性是决定音位的重要依据。
3.记音符号:用汉字记音用“注音符号”记音用罗马字拼音字母给汉字注音和记录汉语语音二、辅音与声母1.辅音(22个)(1)发音部位: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①双唇音:b、p、m由上下唇阻塞气流形成②唇齿音:f 由上齿和下唇接近阻碍气流形成③舌尖前音:z、c、s由舌尖抵住或接近齿背阻碍气流而形成。
语言文字规范化就是确定并推广某一语言文字内部统一的标准。
它是通过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同时对文字的形、音、义各个方面制定标准以形成规范。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语言文字规范化可以减少沟通障碍,促进信息的传播交流以及社会进一步信息化。
因此,语言文字规范化对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虽然国家的政策法规已经确定、确保了我国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但是在生活中我们仍可以见到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情况,以下,本文将从语音、文字、词汇使用不规范这三个角度简要分析。
一.语音使用不规范1)受方言影响而产生不规范的读音。
以闽南地区为例,由于闽南语体系中基本没有f音,所以人们读普通话时往往会用舌面后音h代替唇齿音f,从而产生不规范的读音。
如,把“福(fú)建”的“福”读为“hú”。
2)望字生音。
这种错误主要源于按声旁的读音读形声字。
如“烙(lào)印”的“烙”读成“luò”。
3)多音多义字掌握不够。
对于多音多义字,人们有时由于不辨其词性,容易造成语音使用不规范现象。
如把“厌恶”的“恶”读成“è”。
二.文字使用不规范1)书写错别字。
由于不细心、汉字复杂等主客观原因,人们有时会写出规范字典里查不到的错字和张冠李戴的别字。
如,把“寒暄”写成“寒喧”。
2)不规范简体字。
以《二简》为例,其不顾汉字发展规律,单纯求简,已经被国家废止。
其中把“龄”简写成“令”,“舞”写成“午”等。
3)用已被淘汰的异体字。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明确废除了一些不规范的异体字,但仍有人使用这些不规范的异体字。
如,把“山峰”写作“山峯”,“省略”写作“省畧”等。
三.词汇使用不规范1)生造新词。
生造词表义不明确,不符合词汇内部结构规律,是语言的污染,是词汇规范化的对象。
例如:为了获取文凭,她甚至抛却我们,赴学他乡。
“赴学”为表义不明确的生造词。
2)滥用外来词。
滥用外来词有损于语言的纯洁,能用汉语固有的语素组成词并把意思表达清楚,就不用外来词。
简述现代汉语语音规范化的要求现代汉语语音规范化是一个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目前,汉语语音的规范化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人们的汉语语音表达提供了便利。
本文将从语音规范化的要求出发,对中国民间语言共同体普遍采用的汉语语音标准进行讨论,并就其实现语音规范化的有效措施进行简要介绍。
首先,现代汉语语音规范化的要求是,母语使用者应当熟练掌握国内汉语语音系统,遵守一定的语音系统规范,做到语言表达准确、可操作。
其次,汉语语音规范化的要求是,汉语语音应该建立在国际公认的国际音标基础上,并针对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使用者进行改造,以满足国内使用者的个性化语音要求。
此外,现代汉语语音规范化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语音规范,明确表达主旨,建立规范化的语音习惯。
民间语言共同体普遍采用的汉语语音标准,一般有“北方话”、“南方口音”、“中原话”以及“少数民族语言”等标准语。
在这些标准语之间,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母语使用者的习惯也有所不同,比如,“北方话”的发音是由“上海话”引入的,而“南方口音”则特别强调句子里的最后一个音节,以此来分清句子的起始及结束。
要实现语音规范化,教师要熟悉各种语音体系,重视汉语语音的正确性,轻视不规范的发音;实践中,可采取的有效措施:一是严格遵循语音标准,避免发音习惯的干扰;二是掌握专业术语,提高语音教学细节上的技能;三是积极参与语音研究,不断更新知识;四是以教学设计为基础,让学生以较快、较准确的速度掌握所学语言。
综上所述,现代汉语语音规范化要求准确、通用,教师要以大量的语言教学实践为基础,结合文字和语音等多媒体资源,鼓励学生发出正确的发音,让学生注意语音的准确性、协调性、连续性和韵律性;另外,教师还要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语言研究,以便不断更新自己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语音,达到语音规范化的目的。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上册1、现代汉语(P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方言(P3):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
3、现代汉语规范化(P10):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明确、一致的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同时对它的书写符号——文字的形、音、义各个方面制定标准进行规范。
4、文学语言(P4):文学语言,又称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并符合规范的语言。
5、汉字(P138):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6、甲骨文(P144~145):甲骨文是发现于殷商遗址,主要用于占卜的记录,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汉字形体,又称殷墟文字、卜辞、殷契、契文等。
7、隶书(P145):隶书包括秦隶和汉隶。
秦隶又叫古隶,是秦代下级人员用于日常书写的辅助性字体,笔形平直方折;汉隶又称今隶,是汉代通行的字体,撇、捺和长横有波桀。
8、楷书(P145):楷书又称真书、正书,从隶书发展而来,兴于汉末,字形方正、规矩整齐,书写简便。
9、笔画(P148):笔画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单位。
从落笔到起笔所写的点、线叫一笔或一画。
10、笔顺(P153):笔顺是写字时笔画的先后顺序。
11、部件(P150):笔画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
一个合体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构成。
部件是由笔画构成的,多数部件由一画以上的笔画构成。
12、形声字(P156):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的新字叫形声字。
13、语素(P206):语素是最小的有音又有义的语言单位。
14、词(P207):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15、合成词(P211):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叫合成词。
16、连绵词(P211):连绵词指两个不同的一音节连缀成一个语素表示一个意义的词。
17、外来词(P250):外来词也叫借词,指的是从外族语言里借来的词。
第二章语音一、填空:1、语音具有三个方面的性质,即—生理属性___________ 、_物理属性 ______________ 、 _____ 社会属性。
其中—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2、语音同其他声音一样,具有—音强 _________ 、—音长_____ 、―音高___、—音质________ 四个要素。
3、音色不同大体是由三个条件决定的,即—发音方法____________ 不同,—共鸣器形状_____________ 不同,____ 发音体 _____ 不同。
4、普通话的辅音大多是 _清辅音,只有m、n、ng、I、r是浊辅音。
5、普通话辅音的发音方法复杂,除有—清音 ___________ 和_浊音 _________ 之分,还有—送气___________ 和________ 不送气—之别。
6、传统音韵学把汉字字音分为—声母 ____________ 、 ______ 韵母____、_______ 调____三个部分,叫做音节的三要素。
7、《汉语拼音方案》是给汉字 ___注音 ____________ 和拼写__普通话____________ 的方案,其内容包括—字母表____ 、—声母表 __________ 、_____ 韵母表______ 、声调符号_________ 、—隔音符号___________ 五个部分。
8•从语音的物理性质看,舌头 "与"蛇头"中两个”头”的区别主要决定于—音强—。
9•北京人所说的shi she ng (师生)与重庆人口里的意思相同,这种现象决定于语音的_社会性10._______________ 国际音标是由国际语音协会制定的,公布于 _ 1888 年,目标是用来 _ 记录和研究不同民族语言的语音其记音原则是 _________ 一符一音,一音一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社会的—交际________ 工具。
现代汉语语音规范化---------------------------------------现代汉语课程教案第九节现代汉语语音规范化语音规范化是指根据语音发展的规律来确立和推广普通话的语音标准。
语音规范化的主要内容,一是审定标准音,二是推广普通话。
一、审定标准音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但这并不意味着把北京话的所有语音成分都纳入到普通话中来,对北京话中的一些土音成分不仅不纳入,而且要排除。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含义是以北京语音系统为标准,普通话采纳的是北京话的声母、韵母、声调等音系成分。
北京话语音并不等同于普通话语音,北京语音内部还存在一些分歧现象需要规范。
比如:“比较(b ǐjiào)”有很多人读bǐjiǎo,“复杂(fùzá)”有人读fǔzá。
又如“朋友、太阳、工人”等词的后一音节有轻声和非轻声两种读法;“有事(儿)、帮忙(儿)、电影(儿)”等也有儿化和非儿化两种读音形式。
诸如此类的读音分歧现象,对学习普通话和民族共同语的统一显然是不利的,因此必须审定读音标准加以明确规范。
审定标准音工作主要包括:排除北京话的特殊土语成分,轻声词、儿化词的读音规范,普通话异读词的审音问题。
(一)排除北京话的特殊土语成分北京口语里存在着一些土音成分。
比如:“不言(yán)语”说成“不言(yuán)语”,“逮(dǎi)住”说成“逮(dēi)住”,“淋(lín)湿”说成“淋(lún)湿”,“忒(tuī)坏”说成“忒(tēi)坏”。
这些土音是应该淘汰的,当然不能做普通话的标准。
(二)轻声词、儿化词的读音规范轻声和儿化是北京话里突出的语音现象,在语言表达上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不能把它们排斥在普通话之外。
但这并不是说北京话里所有的轻声词和儿化词,普通话都应该吸收。
这是因为:一是汉语南方方言中一般没有轻声和儿化,这些方言区的人掌握轻声和儿化的发音不太容易,也不知道哪些词该读轻声儿化,学习起来普遍感到困难;二是就北京话本身而言,有些词是否读成轻声或儿化也还有分歧。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一、什么是现代汉语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语的性质:结构上——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功能上——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无阶级性。
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一)共同语和方言民族共同语和方言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共同语的形成基础和条件。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含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三、现代汉语方言(一)方言的成因(二)方言与共同语的关系(三)现代汉语方言区的划分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一)语音方面:没有复辅音;元音占优势;有声调。
(二)词汇方面: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双音节词占优势。
(三)语法方面: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词法句法结构基本一致;词的多功能性;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五、现代汉语的地位现代汉语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第二节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一、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是:“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政策和法令,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继续推动文字改革工作,使语言文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主要任务是:“做好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大力推广和积极普及普通话;研究和整理现行汉字,制定各项有关标准;进一步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研究并解决实际使用中的有关问题;研究汉语汉字信息处理问题,参与鉴定有关成果;加强语言文字的基础研究,做好社会调查和社会咨询、服务工作。
”二、促进现代汉语规范化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各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
三、大力推广普通话四、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此属教材以外的补充内容)2000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
现代汉语Ⅰ过程性考核1语音(含总论)部分平时作业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1955年国务院决定的语言文字工作的三大任务是促进汉字改革、、实现汉语规范化。
3.《》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4.2000年10月,根据我国《宪法》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经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于起施行。
5.20世纪的运动,在口语方面增强了北京话的代表性。
(2016年,北京大学)6.普通话从汉代起,称为“通语”,明代改称为。
(2016年,复旦大学)7.人类语言有两种形式,语言和语言。
(2016年,北京外国语大学)8.汉语普通话的声调主要由决定,语言中的重音、轻音是由造成的,英语中的seat[si:t]和sit[sit]用来区别意义,造成音色不同的条件有发音体不同、发音方法不同、三个。
9.听话时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单位是,“red”是由3个音素构成的,其中个元音,个辅音, “zhuānɡ”中有2个元音,2个辅音,其中是声母,是韵母,代表声调。
10.辅音发音的不同是由和不同决定的。
11.普通话辅音中不做声母,做后鼻韵尾。
12.明清以来,北方民间戏曲把“韵”叫作,把“押韵”叫 ,押韵可以使韵文音调和谐悦耳,产生声音循环音乐美,诵唱顺口,好唱易记。
13.声调是主要由构成,音长是其伴随性特征。
14.普通话里有意义的音节约有个,带有特定的声调的音节约有个。
15.从音节构成成分看,普通话音节都有和,可以没有辅音声母、韵头和韵尾。
16.有些轻声音节具有区别和的作用,还能增强语言的节奏感。
17.说话或朗读中的停顿,大体都出现在或后面的,处理错了,就会造成意义上的割裂现象。
18.朗读诗歌要注意节奏,诗歌的节奏主要表现在上,一般的诗行可以分为二到四拍子,即二到四个音步。
一个音步往往包含一些音节,音节多的音步要读得些,音节少的音步,要读得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