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全册完整》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72.24 MB
- 文档页数:194
科学教学全册: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1.1 认识物体学习目标- 能够辨别不同种类的物体。
- 能够描述物体的特征。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种类的物体,如固体、液体、气体。
- 教学难点:理解物体的特征,如形状、大小、重量、颜色等。
教学活动1. 实物展示:教师展示各种物体,让学生辨别并描述。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物体的特征。
3. 游戏:教师设计游戏,让学生通过触摸、观察等方式识别物体。
1.2 物体的运动学习目标- 能够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 能够解释物体运动的原因。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如静止、运动、停止。
- 教学难点:解释物体运动的原因,如力、重力等。
教学活动1. 实验观察:教师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解释物体运动的原因。
3. 实践活动: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推动物体,观察其运动状态。
第二单元:我们生活中的科学2.1 食物与营养学习目标- 能够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 能够学会合理搭配食物。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认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
- 教学难点:学会合理搭配食物,保持健康饮食。
教学活动1. 实物展示:教师展示各种食物,让学生了解其营养成分。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合理搭配食物的方法。
3. 实践活动: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制作健康餐点。
2.2 生活中的能量学习目标- 能够了解生活中的能量形式。
- 能够学会节约能源。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认识生活中的能量形式,如机械能、热能、电能等。
- 教学难点:学会节约能源,减少能源浪费。
教学活动1. 实验观察:教师进行实验,让学生了解不同能量形式。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节约能源的方法。
3. 实践活动: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制作节能小装置。
第三单元:我们身边的植物3.1 认识植物学习目标- 能够辨别不同种类的植物。
- 能够描述植物的特征。
最新】冀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计划最新冀人教科学二年级下册目录如下:第一单元:力与形变1.推力和拉力2.改变物体的形状3.可伸缩的橡皮筋第二单元:春和夏4.春天来了5.做个绿色小使者6.炎热的夏天第三单元:土壤与动植物7.寻找蚂蚁的家8.给小草安个家9.种豆子第四单元:位置与方向10.描述11.确定位置12.做个小导游第五单元:科学擂台——我们的校园13.制作校园模型(一)14.制作校园模型(二)最新冀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如下:一、学情分析本学期共有两个班级。
经过一年半的科学研究,学生大部分已具备良好的研究惯,研究兴趣浓厚,研究积极性较高,但有些学生缺乏想象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科学素质的提高。
二、本学期教学任务及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推力和拉力的基本性质,以及由力引起的弹性和非弹性形变现象,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进行简单实验、记录和交流结果的能力。
2.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环境的意识,了解春季和秋季带来的影响。
3.帮助学生了解土壤生长着的植物和生活着的动物,了解植物的种植方法,并能说出植物需要水和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
4.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准确的词汇描述位置和方向。
5.鼓励学生细致调查、大胆设计、勤于动手、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6.通过多样的教学活动有机渗透法制教育。
重点:注重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的融合,开展探究式教育,让学生善于用自己的身体感官观察世界。
难点:培养学生的建构模型、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科学思维,促进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的融合。
三、教材分析。
学生能够理解力的作用和影响,认识推力和拉力的不同,初步建立力的概念。
科学能力:学生能够通过探究活动感受和建构推力、拉力,学会观察、测量、记录和分析数据。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探究科学的兴趣和惯,尊重科学事实,珍视生命和健康。
2、改变物体的形状教学目标:科学知识:学生能够理解力的作用和影响,认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初步理解变形的原理。
2019年冀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教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年冀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教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年冀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教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1、推力和拉力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体验活动,使学生知道推拉物体时需要用力,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
力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也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
2.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3.引导学生在表达交流中,能够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表达。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推和拉都是力,力有大小和方向;力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也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验现象来分析得出来的实验结论—-- 推拉物体时需要用力,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
教学过程:一、使学生知道推和拉都是力。
1.推和拉物体会怎样?我们有什么感受?师演示:推开门和拉开窗户。
学生感受:推开门和拉开窗户。
推一名同学和拉一名同学。
问:刚才老师做了哪些动作,分别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在推、和拉这位同学后,你们看到了这位同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个变化?估计: 学生结合学生移动或走动的现象分析出:是因为受到了力的缘故. 如果学生没有想到,师则问:因为他受到了什么才动起来?2。
推和拉都是力,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二、通过学生的实验证明活动,使学生知道:推拉物体时需要用力,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
1。
小组讨论交流:推和拉物体时你会感受到什么?2。
二年级科学教案全册(小学下册,教科版)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学生能够- 描述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状态变化。
- 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如重力、浮力等。
- 观察和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
- 探究简单的机械原理,如杠杆、滑轮等。
1.1.2 教师能够- 提供丰富、有趣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探究活动,促进学生主动研究。
1.2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讨论等方式,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1.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欲望。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分享、交流。
2. 教学内容2.1 课程安排本册教科书共分为6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2-3个探究活动。
2.2 教学内容第1单元:物质与变化- 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如水的三态变化、糖的溶解等。
第2单元:力的世界- 探究力的作用,如重力、浮力、摩擦力等。
第3单元:植物的生长- 探究植物的生长过程,如种子发芽、植物的光合作用等。
第4单元:简单的机械- 探究简单的机械原理,如杠杆、滑轮等。
第5单元:声音的世界- 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如振动、介质等。
第6单元:地球与宇宙- 探究地球和宇宙的基本知识,如地球的自转、公转等。
3. 教学方法3.1 教学策略- 采用问题驱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研究。
- 利用实验、观察、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研究体验。
3.2 教学评价-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
- 定期进行总结性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4. 教学资源- 教科书、实验器材、教学课件等。
5. 教学建议-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 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6. 教学计划第1周:物质与变化- 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如水的三态变化、糖的溶解等。
第2周:力的世界- 探究力的作用,如重力、浮力、摩擦力等。
2024年完整版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最新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完整版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材内容编写。
具体章节如下:1. 第一章:身边的科学1.1 水的奥秘1.2 空气在哪里1.3 声音的传播2. 第二章:植物的生长2.1 植物的结构2.2 植物的生长条件2.3 植物的光合作用3. 第三章:动物的奥秘3.1 动物的分类3.2 动物的身体结构3.3 动物的适应性4. 第四章:地球与宇宙4.1 地球的形状4.2 地球上的气候4.3 宇宙的奥秘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身边的科学现象,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提问、探究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爱护植物、关爱动物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光合作用、地球的形状、宇宙的奥秘。
2. 教学重点:水的奥秘、空气的作用、声音的传播、植物的结构与生长、动物的身体结构与适应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模型、挂图、多媒体设备等。
2. 学具:画笔、纸张、剪刀、胶水、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实践情景1:观察水的变化实践情景2:感受空气的存在实践情景3:声音传播游戏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重点知识点。
例题1:水的三态变化例题2:空气的用途例题3:声音的传播原理3. 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练习1:植物的结构填空题练习2:动物分类选择题练习3:地球与宇宙连线题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话题1:植物的生长条件话题2:动物的身体结构话题3:地球的形状与气候六、板书设计1. 板书2024年完整版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2. 板书内容:按照教学内容,列出重点知识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课题1:水的三态变化课题2:空气的作用课题3:植物的生长条件课题4:动物的身体结构课题5:地球的形状与气候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进行相关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年级科学教案全册(小学下册,教科版)目标本科学教案全册旨在帮助二年级学生掌握下述科学知识和技能:1. 了解科学是什么,科学家是如何工作的;2. 学习有关天气和季节变化的知识;3. 掌握有关动植物的特征和生长变化的基础知识;4. 了解地球和宇宙的基本概念;5. 学习简单的环保知识和节约用水的方法。
教学内容1. 科学是什么- 学习科学的定义和科学家的工作内容;- 通过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
2. 天气和季节变化- 学习不同季节的特点和气候变化;- 了解天气现象的成因,如风、雨、雪等;- 通过观察和记录,让学生能够预测天气变化。
3. 动植物的特征和生长变化- 学习动植物的共同特征和不同之处;- 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如从种子到植株的生长;-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基本需求和生长变化。
4. 地球和宇宙- 学习地球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了解太阳系中的行星和月亮;- 通过观察天空和模型,让学生了解地球和宇宙的关系。
5. 环保与节约用水- 学习环保的重要性和简单的环保行为;- 探讨节约用水的方法和意义;- 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与示范: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知识和实验原理。
- 观察与实践:通过观察天气、动植物等现象,进行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讨论和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教学评估-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观察记录能力。
-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
教学资源- 教科书:二年级科学教科书下册;- 实验器材:如温度计、种子、植物模型等;-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教学安排本科学教案全册共分为五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2-3个课时。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育全册目标本文档旨在全面介绍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育全册的内容和特点。
课程概述本教材是小学二年级下学期的科学教材,共包含若干个单元,涵盖了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知识和实践技能。
通过研究本教材,学生将能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认识到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特点- 简明易懂:教材内容以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科学原理和现象,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 实践性强: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际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和实用性。
- 生活化: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选取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如天气、植物、动物等,使学生在研究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 渗透性强:教材将科学知识与其他学科内容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多个学科领域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科整合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研究本教材,学生应能够:1. 掌握与生活相关的基本科学知识;2. 培养科学观察和实验的能力;3. 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材包含以下几个单元:1. 天气与季节2.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3. 动物的生长与变化4. 物体的运动与力5. 人体的健康与保健6. 生活中的电与磁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都围绕特定主题展开,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相关概念和现象,并提供实例和案例进行深入解析。
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通过开展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培养科学实验的能力。
-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 观察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
- 游戏活动:采用游戏化的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研究的趣味性。
1、身边的工具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知道做事情一般要使用一些工具,了解生活中的常用的工具。
科学探究目标:1、能找出一种把一张纸分成两张的工具。
2、能与其他同学共同研究,教室里的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说明自己在做同一件事情时,使用与不使用工具的体会。
教学重点:了解自己生活环境中的常用的工具。
教学准备:开瓶器、钳子、剪刀、铁丝、未打开盖的瓶子、白纸、投影仪、绳子、布条或纸条、各种工具的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活动师:人的身体不如大象强壮,力量不如牛马强大,牙齿不如猛虎雄狮锋利…… 但人的智慧却比其它动物高得多,人们发明和使用工具。
工具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能够做许多其它动物不能做的事情。
你知道哪些常用工具?它们对人类有哪些帮助?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些知识。
每组发一张白纸。
把这张白纸分成两张,怎样才能整齐地分开?二、探究与发现1、小组探究:把一张白纸分成两张,可以用哪些工具整齐地分开?2、老师提示: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刀片是锋利的,注意不要割伤手指。
3、生分组活动,师巡视指导。
4、小组汇报探究结果,教师评价。
5、师生交流使用工具与不使用工具的不同感受三、体验工具对我们的帮助师: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切断铁丝、撕开布条、观察细小物,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使用和不使用工具有什么不同吗?让我们思考一下,体会使用工具与不使用工具的区别。
课上练习师生交流答案,并说说自己选择这一工具的原因。
(从所需要的工作时间,用力大小,工作效果等方面说一说工具能给我们带来那些便利?)四、寻找教室里的工具1、教室里有哪些工具?它们分别是干什么用的?2、生分组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评价。
五、列举生活中的常用工具1、图中分别在使用什么工具?这个工具是干什么用的?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它们分别是干什么用的?六、小结:谈收获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七、布置作业就某一类工具,搜集准备一些不同时期工具的图片或资料,了解这类工具的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