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规划信息资源库体系建设的思考
- 格式:pptx
- 大小:7.52 MB
- 文档页数:39
基于大数据的医院数据中心建设思考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医疗行业也不例外。
医院作为医疗服务的核心机构,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医疗数据,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诊断记录、治疗方案、检查结果等。
这些数据对于医院的管理、医疗质量的提升、科研创新以及患者服务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因此,建设一个高效、安全、可靠的医院数据中心已经成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医院数据中心建设的背景和意义随着医疗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医院内部的信息系统越来越多,如医院信息系统(HIS)、电子病历系统(EMR)、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PACS)等。
这些系统在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分散、异构的数据。
由于缺乏统一的数据管理和整合,这些数据往往难以被充分利用,导致数据的价值无法得到有效发挥。
建设医院数据中心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通过整合和分析患者的医疗数据,医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做出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同时,数据中心还可以为医疗质量监测和评估提供数据支持,帮助医院发现医疗过程中的问题,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2、支持科研创新丰富的医疗数据是开展医学研究的宝贵资源。
医院数据中心可以为科研人员提供大规模、高质量的数据样本,促进临床医学研究的发展,推动医学技术的创新。
3、优化医院管理数据中心可以对医院的运营数据进行分析,帮助医院管理者了解医院的资源利用情况、工作效率、成本效益等,从而优化医院的管理决策,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4、提升患者服务体验基于数据中心,医院可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如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建议等。
同时,患者也可以更方便地获取自己的医疗信息,增强对医疗服务的信任和满意度。
二、医院数据中心建设的需求分析在建设医院数据中心之前,需要对医院的业务需求进行深入的分析,明确数据中心的建设目标和功能要求。
1、数据整合需求医院内部存在多个信息系统,这些系统的数据格式和标准各不相同。
网络数智运营体系构建的相关思考摘要:数字化转型是社会经济发展新引擎。
作为赋能全行业升级的新型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的缔造者和运营者,运营商首先要做好自身数字化转型,促进网络运营和生产经营数字化和智能化。
聚焦网络数智运营体系的建立,从实施举措、生产要素构建、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并阐述了网络线数智运营工作开展思路。
关键词:网络;数智运营;体系构建;思考引言“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多次提及数字化,为未来数字经济发展和社会数字化转型指明了方向。
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将给信息通信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也对电信运营商服务社会数字化转型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运营商作为数字化转型的有力推动者,在加速构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同时,亟需通过构建智能运营体系,推动自身的数字化转型,从而提升数字化服务的能力并赋能千行百业。
本文聚焦于通信运营商的数字化转型,基于时代背景下通信网络所面临的变革与挑战,提出了数据驱动的网络智能运营体系架构,并阐述了其核心要素及演进方向。
1当前运营商面临的环境和背景1.1新冠肺炎疫情使运营商的网络价值不断凸显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让快速运转的社会被迫按下了暂停键,而全球空前数量的人口将远程办公定义为生活的新常态。
随着新的数字化行为的形成,疫情突显了通信运营商在危难时期以强大的数字化通信能力支持社会正常运转的关键作用。
爱立信移动市场报告显示,中国、法国、德国、印度、意大利、韩国、西班牙、瑞典、英国、美国和巴西最初隔离阶段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地区,移动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均显著增加,且语音次数和时长增加20%~70%,数据流量增加20%~100%,Wi-Fi使用时间平均每天增加了2.5h。
其中,有83%的受访者认为通信技术以各种方式帮他们应对了疫情的影响,有67%的受访者认为可靠的网络连接帮他们实现了非常方便的远程办公。
疫情期间,医疗、教育、娱乐、服务等诸多领域智能应用兴起,引爆了多种智能产品和服务新业态新模式。
信息化发展是中华民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自主创新网络强国建设,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国家重大任务。
作为信息化发展的核心部分,网信体系和大数据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基石。
1 研究背景在过去的几十年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国家网信体系建设与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国家安全和战略统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1)网络建设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我国自2013年4G牌照的发放起,推动了包括移动支付、电子商务等互联网业务的飞速发展。
截至2022年8月,我国4G基站已占全球一半以上,5G基站达到了210.2万个。
十多年来,我国移动通信技术已跨入“5G引领”的新时代,地级市均已实现全面建成光网城市[1]。
这些网络建设很好地解决了有和无、通和断的问题,为城市与乡村信息化建设与数据采集获取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2)网络用户不断攀升。
我国网民规模已增长到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4.4%,IPv6活跃用户数近7.14亿。
我国网民规模已是全球第一,几乎是人手一部甚至多部手机,上网已经变成了百姓生活的重要部分。
用户催生市场,市场带动用户需求,推动技术进步,构成了较为良性的生态圈。
(3)信息系统建设与数据交换共享已飞入寻常百姓家。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一网通办”“跨省通办”[2]已成常态。
各级政府采用多种手段,方便百姓办理业务,“掌上办”“指尖办”已经成为政务服务的一部分。
尤其是医疗行业,跨省医保结算支付已经变成常态。
电商与快递小哥连接你我,高铁售票与身份证识别方便大家,网上订餐和互联网购物成为宅男宅女的必备手段等。
这些系统的应用,基本解决了数据进系统、业务上云、流程贯通、管理可视化等相关问题,为国家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尤其在抗震救灾、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等过程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4)各种先进成熟的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在快速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各行各业根据自身需要,通过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虚拟现实与元宇宙等先进技术,既提升了信息交换速度,又保证了系统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
空间信息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门新兴技术,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 )、遥感(RS )和卫星定位系统(GNSS )等的理论与技术,同时结合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空间数据的采集、量测、分析、存储、管理、显示、传播和应用。
此后,随着空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资源、环境、灾害应急、地理位置服务以及国民经济数字化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呈现出新的人才需求和学科增长点[1]。
2004年,武汉大学在全国首次开设“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
该专业以“3S ”技术为核心,旨在培养具有深厚软件工程理论基础和空间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对资源环境、人文、社会、经济等各类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网络化传输、可视化表达、智能化决策的专业技术人才[2]。
目前,国内已有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云南师范大学等多所院校开设该专业,各校依托优势学科开展地理空间信息机理研究及应用,人才培养各具特色[3-4]。
1专业建设面临的挑战“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交叉专业,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地理信息科学和测绘工程专业均有交叉。
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专业缺乏领域知识,实际应用能力不高;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专业领域知识突出,但受信息技术水平所限,也难以在大数据浪潮中发挥作用。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收稿日期:2022-08-09。
项目来源: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资助项目(202102245028、202102102148)。
第一作者简介:袁磊(1977—),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地学时空数据挖掘、自然资源规划与配置工作,E-mail :***************。
引文格式:袁磊,杨昆,罗毅,等.大数据时代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建设探讨[J].地理空间信息,2024,22(4):125-127.doi:10.3969/j.issn.1672-4623.2024.04.030Apr.,2024Vol.22,No.4地理空间信息GEOSPATIAL INFORMATION2024年4月第22卷第4期大数据时代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建设探讨袁磊1,杨昆1,罗毅1,王加胜1,朱彦辉1(1.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云南昆明650500)摘要:面对大数据时代“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建设的挑战,如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培养兼具“信息技术”+“领域知识”的“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是该专业持续建设需要着重探讨的问题。
今天,大数据(big data)一词正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人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数据可能带来的深刻影响和巨大价值日益被认识,它通过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以及数据的全面感知、收集、分析、共享,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看待世界的方法,其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全方位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
面对这样一种情势,我们应当以什么态度来迎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如何使大数据为我所用?这些问题亟须我们从学理上作出科学回答。
大数据与中国的战略选择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是由新技术引发新一轮产业革命、进而引发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的重大变革而推动的。
科技革命不断推动着产业的发展,只有那些抓住技术革命的战略机遇并迅速作出适应性调整的国家或民族才能不断生存发展,无视变化或拒绝变化的国家或民族将面临停滞和衰落。
现在又到了必须选择的时刻。
同以往不同,发生在大数据时代的技术革命是基于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认知科学多学科联动的,这必将引发井喷式的产业创新。
大数据支撑新时代大数据,或称巨量资料,是指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以致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达致经营决策目的的资讯。
大数据技术不仅能够提高人们利用数据的效率,而且能够实现数据的再利用和重复利用,进而大大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人们开发自我潜能的空间。
人们可以低成本或零成本进行事物信息全息式的纵向历史比对和横向现实比对。
大数据技术自身不仅能够迅速衍生为新兴信息产业,还可以同云计算、物联网和智慧工程技术联动,支撑一个信息技术的新时代。
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智慧工程都是新一代信息技术。
云计算技术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
(2023)《数字经济技能培训专题》课后试题库及答案(通用版)—、单选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大数据成为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是从()视角看大数据的价值体现。
A、资源B、技术C、经济人D、社会参考答案:D《“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的产业规模增速目标:年均增长()。
A、8%B、12%C、14%D、15%参考答案:B《“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围绕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设置了()项主要任务。
A、5B、6C、8D、9参考答案:A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夯实“四大基础”的具体内容。
A、建设新型信息基础设施B、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支撑能力C、推动工业大数据创新发展D、构建面向装备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孪生系统参考答案:D数字经济中的发展新路径,从产品功能看,核心是()。
A、从技术创新到模式创新B、从自动控制到智慧感知C、从单一产品到全程服务D、从前端前台到云端云台参考答案:B数字经济中的发展新路径,从价值再造看,核心是()。
A、从技术创新到模式创新B、从自动控制到智慧感知C、从单一产品到全程服务D、从前端前台到云端云台参考答案:A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培育一批()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A、“美新好大”B、“专特美新”C、“小精美特”D、“专精特新”参考答案:D为推动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为导向、做大做强产业本身为()、以强化产业支撑为保障的路径设计。
A、标准B、核心C、路线D、内容参考答案:B以下()构建数字经济试验区,主要是重点探索构建数字经济的新型的生产关系,加快政府的数字化转型,创新数字经济多元协同治理体系来助力长三角的一体化发展。
A、雄安新区B、福建省C、浙江省D、四川省参考答案:C以下()具体表现为数字经济形态与现有体制对撞,规范健康可持续成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
大数据时代智慧国土空间规划发展研究摘要:伴随着近年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连续快速稳定发展,科学技术取得的高速持续跨越式进步,以及新一代网络大数据发展和第三代人工智能及AI计算技术产品的广泛普及,我国信息社会发展进程正式宣告进入一个智慧时代,信息知识共享发展与社会信息自由开放交流逐渐地受到我国人民群众密切的普遍关注,促使整个我国城市国土空间资源规划利用发展将进入又一个的全新的战略发展阶段。
就此而言,本文力图通过深入总结规划工作实施中形成的自身经验或感受,同时力求在大量查阅国内大量国内外相关规划参考文献数据的理论基础前提上,针对未来智慧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进行了更加丰富深层次细致的调查研究,分析蕴藏其中价值的科学发展规划设计思路,总结其相关社会治理政策框架,提出未来国土空间规划的智慧化和发展科学化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智慧国土空间规划;大数据;发展策略近的两几年多以来,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及新技术自主研发创新等创新技术也逐渐的广泛地走进我国现代中国人们日益实际重要的各项经济生活工作环节之中,改变起改变了中国当代中人们以往许多的传统而落后的社会物质生活模式,也将由此而为和推动的我国的现代中国土空间资源规划研究开发的工作中也因此带来了起了许多的全新的时代意义的研究工作契机。
利用智慧农业大云数据技术联合建立的资源生态监测预报及环境影响评估等风险信息预警发布系统,全国首个的人工智能自然资源生态管理监测信息系统平台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项目同时挂牌成立立,进一步更好的进一步加强了完善提升了我国人工智能科技对全球智能国土空间生态布局的规划及设计优化工作方面提供的重大基础技术的应用能力支撑。
一.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的治理框架分析1.1对整体治理理念的分析首先是智慧和有效管理的理念。
智能国土规划是提倡地方政府运用先进的科技和发展理念,有效地将国有土地资源从传统的国土分割向跨区域整合,时空和多层次的商业合作,以确保更新当地居民的土地权益登记,借助人工智能的卫星遥感可以建立数字通信平台,能够实时在线同步数据并断开连接,确保相关工作科学发展,及时反馈和信息公开。
厅室建设Office construction2023/9(上)总第418期自2018年以来,扬州市江都区主动迎接大数据时代发展机遇,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重要部署,着力创新区域社会治理模式,大力建设“1+N ”大数据平台,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但受主客观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平台在实际运行中仍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要在总结成效、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强化数据支撑、增强服务功能,努力把“1+N ”大数据平台打造成为推动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载体[1]。
一、“1+N”大数据平台运行取得的初步成效2018年以来,按照中央、省市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部署要求,全面推动理念创新、方法创新、体制创新,实施智汇江都(大数据汇集)、智慧江都(智能化运行)、智惠江都(惠及民生发展)“三步战略”,构建“八个统一”工作体系,大力建设“1+N ”网格化城市和社会治理大数据应用平台,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治理模式创新有效提升了政府行政效能。
基于数据平台的社会治理模式是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实践。
按照“全覆盖无缝隙”的要求,科学划分全区网格,选优配强网格力量,对中心城区分类摸底、普查和编码;根据机构改革后部门三定方案,明晰各部门事部件处置的主体责任,重新确认全区55个党政部门和企业公司的信息资源目录;出台网格化社会治理长效推进工作意见、联动机制考评办法,制定基层吹哨、部门报到等工作机制。
在“1+N ”大数据平台的试运行过程中,按照“六步闭环”的操作流程,对于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巡查走访中发现的问题,做到第一时间上报、处置、反馈,事部件处置的时效性明显增强,部门办事拖拉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扭转。
(二)数字化网格有力推动了社会治理社会化。
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是新时代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新要求[2]。
推进“1+N ”大数据网格化社会治理,既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党委、政府主导作用,又坚持社会化发展方向,有效整合各方面资源,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信息资源库建设构想吴宗卓【摘要】本文构建了一个高校信息资源库,让用户、尤其是经过互联网研习的学员在大量的培训能源中迅速搜寻、阅览需要的讯息.为老师供给一种便利迅捷的课件颁布通道,为他们制定新课件供给充足的、大量的与精准的培训能源资料,并且高效的安排与经管以上能源.%This article constructs a college information resource library which allows users,especially students learning through the Internet quickly search in a lot of training energy,the message reading needs. For teachers courseware supplied a convenient and quick passage enacted,developing new courseware adequate supply them with a lot of energy and accurate training materials, and more efficient arrangements and administered energy.【期刊名称】《电子测试》【年(卷),期】2015(000)023【总页数】2页(P60-61)【关键词】大数据;信息资源库【作者】吴宗卓【作者单位】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710300【正文语种】中文1.1 系统的总体结构高校信息资源库是完成培育讯息能源建造标准化与培育讯息能源高效共有的根本舞台。
创建培训能源库能够让培育能源完成极大范畴的共有。
经过互联网此项遮盖面积极大、应用本钱极少与讯息沟通十分快捷的宣传介质,能够让极大部分的客户无法受到时空制约地应用能源库内的能源。
新时代运用信息大数据做实日常监督的思考中石化第四建设有限公司天津 300000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方兴未艾,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认识、行为方式。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如何适应时代变化,强化日常监督,已然成为新时代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从大数据自身具体的特性、部分地方的实践及取得的效果等方面论述了利用大数据开展监督工作的优势,是纪检监察机构适应新时代的必然选择。
同时,结合相关实践,提出日常监督中大数据应用的途径和建议。
关键词:纪检监察日常监督大数据高质量发展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工作报告提出要“善于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监督水平、规范化水平”,日常监督业务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系统性思维,抓住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机遇,不断将信息化手段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进一步推动大数据在纪检监督工作中的运用,为强化日常监督提供有力支撑,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信息大数据对日常监督高质量发展重要意义纪检监察机构作为党内监督的专责机构和专门力量,监督是首要职责、第一职责。
日常监督是执纪问责的前置,更是政治监督的重要载体和路径,发挥着探头(广泛度)、钻井(深入度)和导航(精准度)的作用。
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日常监督能提升监督质效和规范化水平,有效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有力推动着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有助于拓展日常监督的广泛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日常监督是对权力运行过程的控制和约束。
因此,日常监督必须要不断拓展监督的广泛度,形成有形有效的全覆盖。
随着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时代的不断进步,监督对象和监督重点众多且分布广泛,传统的日常监督方式在客观上存在覆盖面不全、专责监督力量有限等问题,容易形成监督盲区。
大数据技术具有四通八达、广泛连接和快速传递的特性,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创新监督方式方法,能把各类监督信息和成果数据汇聚收集起来,实现信息数据的互联共享和日常监督的动态管理,有效促进日常监督与财务、审计、统计等部门的监督协调协同、同向发力,不断拓展监督的广泛度,提升监督质效,形成有形有效的全覆盖监督体系。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和对策分析发布时间:2021-06-16T10:31:25.240Z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6月作者:李阳[导读] 近年来,我国的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迅速,为进一步提高国土资源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和精细化的国土管理。
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出发,理清国土资源管理各业务之间的逻辑关系,将国土资源管理所涉及的所有各类信息进行有机整合,并利用GIS与空间数据库技术,建立国土资源信息管理系统。
黑龙江省大庆市自然资源局李阳 163000摘要:近年来,我国的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迅速,为进一步提高国土资源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和精细化的国土管理。
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出发,理清国土资源管理各业务之间的逻辑关系,将国土资源管理所涉及的所有各类信息进行有机整合,并利用GIS与空间数据库技术,建立国土资源信息管理系统。
实际运行表明,对于规范和共享国土资源业务数据,提升国土各部门工作效率及促进部门之间信息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问题;对策分析引言进入信息时代,国土资源管理面临新形势、新要求,必须紧跟形势发展,紧扣时代脉搏,紧贴工作实际,推动国土资源管理模式创新,确保信息化背景下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高效化。
1建设目标国土资源数据量庞大、来源多样,相关部门在业务工作中需要实时掌握土地“批-征-供-用-查”的业务流程进度,迫切需要国土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和精细化。
综合我国国土资源信息化现状以及各部门业务需求,系统建设具有以下目标:建立“一张图”国土资源核心数据库,集成相关数据,覆盖全区的基础性、专业性国土数据,并对国土管理所有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坐标转换、投影变换和拓扑检查等预处理,形成格式统一、坐标统一的国土资源“一张图”管理数据库,并实现国土业务数据的实时更新。
基于开发的国土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并可靠应用于土地规划、建设用地审批、储备用地供应、耕地占补平衡、矿产开发、执法检查等国土行政管理工作中,为保障土地供应和减少违法用地提供技术支撑。
基于大数据时代城乡规划与智慧城市研究摘要:城乡规划和智慧城市建设是大数据时代国家和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打造智慧城市,构建智慧城乡规划,有助于强化政府管理决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鉴于城乡规划和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应当树立智慧化的城市建设理念,加强智慧城市顶层规划、空间规划和基础规划;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发展高新产业,形成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服务管理机制;实施数据高度互通共享,推动数据集中,扩大数据开放,打破信息孤岛局面,构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消除信息安全风险;优化城乡规划信息服务,统一信息标准规划,及时更新信息数据,从而提升城乡规划建设水平,推动城乡发展齐头并进,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城乡规划;智慧城市引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让城乡规划建设速度加快,也为智慧城市的建设管理提供了便捷的条件。
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借助大数据,充分把握相应的资源信息。
在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当中,筛选出对于城市建设有利的内容。
大数据时代之下让智慧城市建设效果更加良好,将建设的流程进一步规划,保证整体建设质量逐步提高,这对于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提升有着很大的推进作用。
本文通过对大数据时代城乡规划和智慧城市建设策略的详细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带来一定的启发,让大数据时代下的智慧城市建设更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1大数据、城乡规划、智慧城市的概述大数据技术在一定时间之内通过软件和一定的方式进行数据处理,借助崭新的系统和软件进行数据捕捉、管理和分析,按照各个阶段的城市规划要求加强整合,从而能够让数据完美地融合。
大数据技术结合不同的需求实现非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的分析和统计。
把握综合数据内容,找寻海量的信息支持。
在拥有参照和指引之下,让后续的城乡规划和智慧城市建设拥有保障,这也全方位地提升了城乡规划的整体效果。
城乡规划是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和乡村规划的统称,在一定时期内城乡经济、空间布局和土地利用等的综合安排,实施针对性的管理。
浙江省卫生信息中心 沈剑峰上海市卫生局信息中心 范启勇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信息中心主任 李小华布式储存,其最大优点是,数据按区域存储而无需大集中,网络传输量小,系统检索效率高,开发成本低,后期维护管理简单;缺点是数据分布存储,不利于汇总统计。
基于数据协同型的平台一般是指为实现跨区域之间业务操作而建立的管理平台,运行的信息系统主要有:妇幼卫生信息系统、计划免疫信息系统、医保(新农合)信息系统、血液管理信息系统等。
这类应用系统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跨平台的数据互操作性。
例如,对于流动人群的妇幼保健、免疫接种、新农合异地结报的管理,数据往往在多个平台产生。
为了实现互操作,必须对数据进行集中存储而达到全程管理,此类即为集中式存储。
集中式存储完全逻辑集中或物理集中存放数据,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
缺点是系统庞大,对网络带宽和传输速度要求高,建设成本相对较大。
混合式存储模式就是前两者的组合,同一区域平台下既有分布式存储,又有集中式存储。
也就是说,有些归档的信息系统(如电子健康档案系统)按分布式存储,有些需要互操作的业务系统(如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则为集中存储模式。
综上所述,在规划设计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时,究竟选择何种存储模式,关键取决于系统的目标需求。
福建省在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中提出分布实施计划,一期工程先行医疗卫生机构联网,实现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因此采取分布式存储模式;二期工程将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按业务系统建立全省数据集中存储,实现部分业务系统(妇幼保健、慢性病管理、计划免疫、血液管理等系统)跨平台互操作和全省数据的汇总分析;三期工程则建立全省统一的云平台,最终实现全省卫生系统数据大集中。
区域卫生信息化的数据及存储福建省卫生信息中心 俞建明厦门市卫生局副局长 孙卫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存储模式取决于信息系统的功能目标俞建明按照卫生部“3521”工程规划,省、市区域建立二级平台,如何确定数据的存储模式至关重要。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档案资源体系构建研究作者:崔洁来源:《大观》2015年第07期摘要:随着云计算、云存储技术的带来的数字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大数据时代下对信息高效化、专深化、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日益迫切,高校传统的档案资源体系建设面临更多挑战。
基于此,以“大档案”、“大服务”为特征的数字档案资源建设工作更应该从适应大数据时代要求上来变革和创新,推进档案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源,为高校决策、教学、科研利用提供便捷的资讯服务。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档案资源;构建体系档案资料的信息化建设是大数据时代面临的直接挑战,特别是对海量数据的非结构化转变,更需要从大数据技术对档案信息进行整合,使其更好的服务教学及学校管理需要。
随着云计算、云存储技术服务模式的成熟,各高校档案数据信息资源体系建设更要满足高效化、多样化、专深化要求,为此,笔者结合我校档案管理实际,从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上来提出应对思路和规划目标。
一、大数据时代的管理特点及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必要性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数字化传播方式的变革是突飞猛进的。
在行业内,以云计算为技术支撑的大数据时代,其概念还未统一,对其所限定的标准及数据集合主要以规模较大为主。
然而,这些数据集合并非简单的堆积或存储,大数据是建立在大规模数据的基础上,并提供数据间的关联性,由此来更好的满足“大服务”需要。
从技术视角来看,大数据的显著特点是通过对信息数据的集成来获得价值,特别是对于海量数据对象的动态处理,能够从中挖掘和提取有价值的数据信息。
因此,基于大数据的应用是技术、数据对象和应用相统一的,其特点表现在:数据总量巨大;数据类型繁多;数据价值密度较低;数据商业价值较高;数据整合提取效率较快等特点。
维托克·迈尔-舍恩伯格在其《大数据时代》中提出“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
从大数据中来发现和整合信息价值,发挥大数据的智慧。
高校档案管理的对象是各类档案资料,要从大数据视角来观照“大档案”,结合大数据时代特征来改进档案管理工作思路,增强对海量档案信息的资源整合和构建能力。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科技资讯大数据时代科技信息资源建设的新理念及其实践和发展前景赵雪琴福建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福建福州 350003摘要: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科技信息资源建设迎来了全新的挑战。
主要探讨大数据时代科技信息资源建设的新理念、实践意义和策略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首先通过对数据驱动、智能化应用、可持续性发展、开放性共享和协同性合作等关键点的深入分析,揭示了新理念对科技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性,阐述了如何应对当前的机遇和挑战;其次总结新理念的实际意义和实践策略;最后展望大数据时代科技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 科技信息 资源建设 新理念中图分类号: TP39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3791(2024)05-0048-03New Idea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 Resource Construction and Its Practice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in theEra of Big DataZHAO XueqinFujian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 Fuzhou, Fujian Province, 350003 ChinaAbstract: With the advent of the big data era,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has ushered in new challenge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new concep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strat⁃egy, as well a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 the era of big data. Firstly, through the in-depth analysis of key points such as data driving, intelligent ap⁃plic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pen sharing and collaborative cooperation, this paper reveals the importance of new concept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expounds how to deal with curren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Secondly, it summarizes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strategy of the new idea. Finally, it looks forward to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 the era of big data.Key Words: Big data era;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 Resource construction; New idea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和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