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评价体系下基于核心素养素养的2020年高考化学后期复习策略讲座共91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9.82 MB
- 文档页数:91
第3讲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2020·备考】最新考纲:1.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2.能正确计算化学反应的转化率。
核心素养:1.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从化学平衡常数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解决问题。
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反应的转化率,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模型。
能运用模型(Q c与K 的关系)解释化学平衡的移动,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考点一化学平衡常数转化率(频数:★★★难度:★★☆)名师课堂导语化学平衡常数和转化率是高考必考点,主要考查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化学平衡常数和转化率的计算;特别是通过平衡压强来表示平衡常数和计算转化率是近几年高考重点,复习时应加以关注。
1.化学平衡常数(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用符号K表示。
(2)表达式:对于反应m A(g)+n B(g)p C(g)+q D(g),K=c p(C)·c q(D)c m(A)·c n(B)。
(3)实例(g)(1)纯液体、纯固体物质或稀溶液中水的浓度均不写,但是水蒸气的浓度要写。
在非水溶液中进行的反应,若有水参加或生成,则水的浓度不可视为常数,应写进平衡常数表达式中。
(2)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浓度为平衡时的浓度,其书写形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
(4)意义及影响因素①K值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通常K>105可认为反应彻底,K<10-5认为反应不能发生。
②K只受温度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无关。
③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
(5)应用①判断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②利用化学平衡常数,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或向何方向进行。
在上述分析流程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第一,流程图中一
通过对上述的两个流程的对比,归纳出流程图中的流程模
如下图所示):
最后把四个角度的思维导图全面汇总得出下列两种思维导图。
在解题时,利用此思维导图,将题问中的问题一一分解成个角度中各个小问题而进行突破。
(2)应用思维模型。
以2017年全国III,27题为例,引导学生一起应用思维导图进行问题肢解,分析问题,明确问题对应考查的考点是什么,解决问题。
答题后从知识、思维两个方面进行总结。
总结自己在知。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考化学试题评析——以2020年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为例随着中国高考的改革,学科核心素养被提到了更重要的位置。
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形成的关于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价值观的核心素养。
高考化学试题的出题也逐渐趋向于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本文将以2020年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为例,对其中的试题进行评析,探讨其是否符合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首先,2020年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在题目设计上注重灵活性,突出学科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试题中的“表4中列出了一些能反映酸和碱性的物质的pH值和颜色变化,根据表格中pH值的变化及其颜色变化分别判断这些物质是酸性还是碱性。
”这道题既考察了学生对pH值和酸碱性的理解,又要求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判断物质的酸碱性。
通过这样的题目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符合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其次,2020年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注重知识的整合和跨学科的融合。
试题中经常将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点相结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最新科技的综合应用。
例如,试题中的“下列关于荧光材料的描述错误的是”这道题以荧光材料为例,既考察了学生对化学原理的掌握,又涉及到物理、光学等学科知识。
通过跨学科的融合,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和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符合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再次,2020年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注重实验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试题中常常设置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分析的问题,要求学生对实际操作进行推理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
例如,试题中的“将0.5mol/L的硫酸铜溶液依次滴加至含有数滴浓盐酸的培养皿中,会发生下列哪种变化”这道题考察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观察和推理能力,以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
通过这样的题目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和实践能力,符合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最后,2020年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注重综合能力的考察。
黑龙江科学HEILONGJIANG SCIENCE第12卷第9期2021年5月Vol. 12May. 2021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考化学试题评析——以2020年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为例叶怡芬,谢琼仪,欧虹,杨清云,林晓明(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广州510006)摘要: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视角出发,结合真实情境、实际问题、必备知识、关键能力这几个角度对2020年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进行分析。
从试题分析结果可知:2020年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注重创设真实情境,突出学科育人价值;知识点覆盖面广,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以真实的问题情境为依托,全面评价学科核心素养。
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教学建议:重视知 识的结构化,引导学生用化学的眼光看待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将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渗透到日常教学中。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高考化学试题;2020年高考全国卷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646(2021)09 -0107 -02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of Chemistry Based on Discipline Core Literacy------Through Taking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of Chemistry in 2020Ye Yifen , Xie Qiongyi , Ou Hong, Yang Qingyun , Lin Xiaoming(College of Chemistry ,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 China)Abstract :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chemistiy curriculum standards , the research analyzes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of Chemistry in 2020 through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 practical problem , essential knowledgeand key ability. The analysis of the test paper shows that i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of Chemistry in 2020, the creation of actual situation and discipline education value is extmded ; the knowledge points cover widely , and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examination of the students are focused on ; real problem situation is relied on, and the comprehensive discipline core literacy is evaluated ・ Some reasonable teaching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 i ・ e. to payat!ention to the knowledge stmcturing , guid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chemical problems in their daily life , and infiltratestudent chemistry discipline core literacy training into their daily teaching ・Key words : Discipline core literacy ;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of Chemistiy ; National Entrance Examination in 2020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高考命题提出了要求,明确指出试题命制必须坚持以化学 学科核心素养为测试宗旨,以真实情境为测试载体,以实际问题为测试任务,以化学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 具门。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化学备考复习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三是学生备战高考的关键时期,而化学作为高中学科之一,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较大。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核心素养教育逐渐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
核心素养是指在一定领域内,具备了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
为了更好地应对高三化学备考的挑战,有必要借助核心素养的理念来指导复习和备考工作。
通过对核心素养的深入理解和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备战高考,取得优异的成绩。
为了有效指导高三化学备考复习工作,本文将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复习策略,以期为高三学生提供更科学、有效的备考方法,提升他们的高考成绩。
1.2 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针对高三化学备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探讨如何基于核心素养理念制定有效的复习策略,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化学成绩。
通过深入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要求,分析高考化学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复习方案,重点突破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和难点,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计划和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水平。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总结出一套实用的高三化学备考复习策略,为学生在备战高考的道路上提供有力的指导与支持,帮助他们取得优异的成绩,提高高考录取率,实现个人发展目标。
1.3 研究意义高三化学备考是高中生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业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基于核心素养的复习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学习能力。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结合核心素养理念,针对高三化学备考的特点和要求,制定出一套科学有效的复习策略,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备战高考,取得优异的成绩。
通过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复习策略,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业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化学备考复习策略一、理清核心知识点,建立全面框架在复习化学的过程中,首先要理清核心知识点,建立全面的知识框架。
这需要学生们系统性地整理和回顾前几年所有的知识要点和考点,明确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和难点,建立清晰的知识脉络和体系。
可以通过整理知识大纲、各章节重点、解题技巧等方式进行,确保对整个化学知识的全面掌握。
二、突出核心素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除了知识点的掌握之外,高三学生还应该注重培养核心素养,既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可以通过参与化学实验、解答习题、做模拟考试等方式来实现。
三、注重基础巩固,抓住重难点高三学生进行化学复习时,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抓住学科的重难点。
通过反复阅读重点内容、做大量的练习题和模拟考试来巩固基础知识,增强对重难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此基础上,要注重强化对考点的掌握,预测可能出现的题型和难度,针对性地进行突破。
四、增强综合应用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方法化学是一门综合应用能力较强的学科,因此在备考复习过程中,高三学生需要增强综合应用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方法。
可以通过做一些综合性的难题、模拟高考题和历年真题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提升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制定有效复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在备考高三化学的过程中,制定一份有效的复习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们应该合理安排时间,在每天的复习计划中有重点、有深度地进行学习和复习,确保每一个知识点都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时间,保证知识的全面掌握。
应该注意调整状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避免出现复习疲劳,确保复习效果。
六、注重答题技巧,巩固应试能力在备考高三化学的过程中,除了知识的掌握之外,答题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们应该注重巩固应试能力,熟悉考试题型、了解答题技巧,通过解析真题,把握各类型题目的解题技巧,增强应试能力,提高答题的效率和准确度。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化学备考复习策略【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化学备考复习策略。
在我们将阐述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以及高三化学备考的紧迫性。
在我们将探讨制定高效复习计划、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实践与应用知识的训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加强答题技巧的训练等内容。
在我们将总结核心素养对化学备考的意义,强调高三化学备考复习策略的重要性,并祝愿考生取得优异成绩。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读者能够从多个方面全面提升自己的化学备考能力,最终取得理想的成绩。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三化学、备考、复习策略、高效复习计划、基础知识、实践、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答题技巧、意义、重要性、考生成绩祝愿1. 引言1.1 了解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了解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是指我们要认识到核心素养在学习和备考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基本素养和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这些素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术上取得成功,还能帮助他们在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适应和成长。
在高三化学备考中,了解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意味着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单纯地死记硬背知识点。
通过培养核心素养,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的本质和应用,从而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这些知识。
了解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还意味着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追求分数和成绩。
通过培养核心素养,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实现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目标。
了解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对于高三化学备考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价值和目标。
1.2 高三化学备考的紧迫性高三化学备考的紧迫性体现在学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准备应对关键的高考考试。
高考成绩对学生未来升学和就业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高三阶段的化学备考显得尤为紧迫。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全面复习化学知识,掌握考试重点和难点,以确保自己能够应对考试的各种题型和难度。
聚焦核心素养,考教精准施策——参加2025年高质量高考备考策略复习研讨会有感2024年11月8日--11月10日我校9大学科一行17人赴西安参加25届高三备考研讨会。
经过为期2天的培训,作为一名仅有一轮备考经验的我来说收益匪浅,仅将此行中的收获与感悟粗略记录如下:11月9日早晨9:00,我们分学科、分地点聆听专题讲座。
我参加的是由孙x老师主讲的题为《聚焦核心素养、考教精准施策》的高考数学备考策略分享讲座!孙x老师以2024年新高考1、2卷作为切入点,结合教育考试院对2024年新高考的试卷评析对2024年新高考1、2卷做出了深刻且科学地分析:一、新高考试卷分析:1、1卷与2卷在题目的设置与知识的考察上互补,但1卷的难度高于2卷。
2、2024年新高考2卷设置的第19题作为难度最大的一道题,突出考查数学知识的综合性,将数列与圆锥曲线相结合体现数学思维,不涉猎大学数学知识,真正体现了数学学科筛选人才,减负的功能!旨在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突出多想少算!重点考查学生的四基四能,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024年新高考考了什么:考主干、考能力、考素养;重思维,重创新、重应用;突出考查思维过程,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
新课标卷创设全新的试卷结构,减少题量,为学生预留充足的思考时间,加强思维考察,强化素养导向!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现才华的空间灵活解题,方法不同,计算量就不同!4、2024年新高考怎么考(八个关键词):关键词一: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加试题开放性,减少(而非杜绝)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
关键词二:题量减少,留出更多思考时间。
关键词三:打破常规,创设全新试卷结构。
关键词四:压轴题思维量与难度显著提升关。
键词五:试题立足基础,强调知识之间的综合与应用。
关键词六:增加基础题的比例,降低初试题起点。
关键词七:加强综合性考查,强调知识之间的联系,脱离一般的解题套路。
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新高考化学备考策略摘要:随着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化学教师要明确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内涵,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科学设置备考教案,为学生创造更多学习可能性,锻炼学生个人综合能力,提升学生认知水平。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新高考化学备考策略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字:核心素养;化学;策略引言:在高中化学备考的过程中,部分教师还在运用以前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以背诵和多做习题的方式备考,大多数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甚至出现厌学心理,降低化学复习效率。
所以教师要做出改变,抛弃传统备考模式,正确把握核心素养内容,增加化学备考教学的趣味性。
一、制作复习提纲,巩固基础知识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整合做错的题型,通过各种方式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并灵活使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达到有效巩固知识点目的。
高考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化学知识,以及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能从物质微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性质的联系,比如:原子结构元素、反应速率、电解质溶液等,通过得出的公式,能够计算出具体的数值,这也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需求。
对于书写方面,高考化学注重细节,书写和表达的正确性,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和课下时间,强化方程式的书写,将书写规则记录在复习提纲中,根据提纲反复加深印象[1]。
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大胆发言,说出学习中的困惑,统一收集学生存在的问题,用固定的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这样的方式强化课堂复习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通过木炭和氧化铜的粉末的反应,引导学生关注物质在微观下发生的形态变化,并要求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指出氧化和还原反应的关系,促使学生联系发展和动态平衡的观点,学习化学反应及其方程式,巩固基础化学知识。
二、设置有效问题,优化复习方案在备考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并且为学生设计专题复习方案,帮助学生提升分析能力,转变学生被动学习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化学核心素养搞好专题复习内容,设置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带领学生优化复习方案,促使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信息,通过彼此交流的方式,进一步提出设想,实现化学的深度复习。
浅谈立足核心素养的高考化学试题命题趋势及课堂教学的转变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推进,高中教育的目标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高考作为高中教育的重要环节,也在不断进行着改革。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高考化学试题的命题趋势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传统的死记硬背和填鸭式的教学已经无法适应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要求。
立足核心素养的高考化学试题命题趋势及课堂教学的转变已经成为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话题。
一、高考化学试题的命题趋势1. 立足核心素养在新课程标准下,高考化学试题的命题趋势是更加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
不再追求死记硬背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试题的命制不再局限于对知识点的考查,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 跨学科融合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跨学科的融合,高考化学试题的命题也趋向于更加综合性、跨学科的考查。
试题涉及的知识不再是孤立的,而是更多地要求学生将已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跨学科应用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二、课堂教学的转变1. 引导式教学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无法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
现如今,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引导式教学,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引导者。
教师更多地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验能力。
2. 探究式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的转变也更加注重探究式学习。
教师通过设置合适的课堂活动和实验实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和探究能力。
学生通过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操作、观测数据和分析结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创新思维培养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通过情境化的教学设计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综合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积极调整教学方式教师要积极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转变教学方式,更多地采用引导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
聚焦中高考基于核心素养角度分析 2020年高考理综全国卷m化学试题昆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孙应伦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刘佳2020年高考理综全国卷EI化学试题充分体现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一核”“四层”“四翼”的总体要求,即“为什么考”—“一核”(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 学);“考什么”一“四层”(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 力、必备知识);“怎么考”—“四翼”(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在这里,笔者基于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从试题的真实情境和实际问题人手,以解决问题所需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为线索,对2020年高考理综全国卷 ID化学试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复习建议。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角度分析化学试题(_)从真实情境、必备知识、实际问题、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几个方面分析试题(见下表)题号真实情境必备知识实际问题关键能力核心素养7著名山水画《千里江山图》碳酸铜、氢氧化铜的性质与应用孔雀石和蓝铜矿的组成与性质化学方法及分析能力;接受和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8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材提取物金丝桃苷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金丝桃苷的组成与性质化学语言及应用能力;化学方法及分析能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9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结构基础原子、质子、电子、中子的计算化学语言及应用能力;化学计量及计算能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10喷泉实验常见气体的性质能形成喷泉实验的气体和溶液组合化学实验及探究能力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11常见物质间的相互反应化学反应,离子反应方程式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化学语言及应用能力;化学方法及分析能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12高性能碱性硼化机----空气电池原电池反应原理及其相关知识电极反应、电流方向、溶液pH的变化化学方法及分析能力;化学计量及计算能力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13氨气与氣化氢产生白烟短周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元素周期律元素推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化学语言及应用能力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36 ■*£么1,中学教师2021J聚焦中高考(续表)题号真实情境必备知识实际问题关键能力核心素养26制备氣酸钾和次氯酸钠的实验流程常见无机化合物的性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无机化学实验(1)仪器名称、除杂试剂的判断化学方法及分析能力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2)实验操作的判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方法及分析能力;化学实验及探究能力;化学语言及应用能力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3)实验装置作用判断、试剂选择化学实验及探究能力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4)物质结晶的实验操作化学实验及探究能力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5)试剂颜色判断、氧化能力比较化学实验及探究能力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27以油脂厂废弃的镍催化剂为原料制备硫酸镍的工艺流程常见无机化合物的性质、油脂的性质、化学工艺流程、沉淀溶解平衡(1)解释加入试剂的作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方法及分析能力;化学语言及应用能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判断滤液的成分化学方法及分析能力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3)判断替代双氧水的物质、改变流程后滤液的成分化学方法及分析能力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4)沉淀溶解、溶度积的计算、调节溶液pH的范围化学计量及计算能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5)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方法及分析能力;化学语言及应用能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6)解释循环使用的意义化学方法及分析能力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28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合成乙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平衡、图像的分析(1)判断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改变压强对产物物质的量的影响化学方法及分析能力;化学语言及应用能力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2)分析图像判断曲线所代表物质、反应热的大小化学方法及分析能力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3)压强平衡常数的计算化学方法及分析能力;化学计量及计算能力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4)提高反应选择性方法的判断化学方法及分析能力;化学语言及应用能力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Journal of Yunnan Education 37聚焦中高考(续表)题号真实情境必备知识实际问题关键能力核心素养35固体储氢材料氨硼烷原子结构与性质、分子结构与性质、晶体结构与性质(1)原子半径大小比较、对角线规则化学方法及分析能力;化学语言及应用能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化学键的判断、不同物质中硼原子杂化类型判断化学方法及分析能力;化学语言及应用能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3)电负性大小比较、等电子体、等电子体间熔点高低的判断及原因解释化学方法及分析能力;化学语言及应用能力;接受和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4)晶体密度的计算化学计量及计算能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36我国科学家报道的苯基环丁烯酮(PCBO)与醛或酮的环加成反应烃及烃的衍生物的结构与性质、手性碳、同分异构体(1)有机物的命名化学语言及应用能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有机物结构简式的书写化学语言及应用能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3)有机反应条件的判断、副产物结构简式的书写化学方法及分析能力;化学语言及应用能力;接受和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4)有机物中官能团的判断、手性碳的判断化学方法及分析能力;化学语言及应用能力;接受和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5)满足一定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化学方法及分析能力;化学语言及应用能力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6)不同取代基对环加成反应产率影响的规律及原因解释化学方法及分析能力;化学语言及应用能力;接受和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二)化学试题呈现的“四翼”1•基础性——考査学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例1(2020年•全国卷in•第9题)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基于高考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谈高中化学教学一、概述高考,作为评价学生学科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手段,其命题趋势和考查内容对于指导高中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考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日益凸显,这要求高中化学教学必须与时俱进,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涵盖了知识理解、技能掌握、思维发展、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
在化学学科中,核心素养主要体现为化学知识的掌握、实验技能的提升、科学思维的培养以及化学价值观的形成。
高中化学教学应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我们还应看到,高考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不仅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更是对其综合运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挑战。
高中化学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在面对高考时能够从容应对,展现出较高的学科素养。
基于高考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谈高中化学教学,是对当前化学教学改革的一种深入思考和实践探索。
我们应以高考为指挥棒,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培养目标,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 高考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意义在《基于高考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谈高中化学教学》一文中,关于“高考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意义”的段落内容,可以如此生成:高考作为教育评价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具有深远的意义。
高考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有助于引导高中化学教学回归学科本质。
通过对核心知识和关键能力的考核,高考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学生化学思维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而非仅仅停留在知识点的记忆和应试技巧的传授上。
高考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未来学习、工作和生活所必需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通过高考的考查,可以激励学生主动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