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广场规划设计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6
城市规划治理论文范文精选3篇一、城市的形成在古代城市首先是交易的需要,然后为了维护这种交易,增强防备而修建了城,这就是城市的起源。
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包含了两个内容,一个是有交易的市场。
第二个就是用于防备的城墙。
有了交易就证明有了私有制和阶级的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制过度时期出现了。
同时城市形成的地方一般都是交通位置和物产比较丰富的地区。
为城市的进展提供物质基础。
二、城市规划的思想渊源1、社会意识对城市格局的影响我们都知道ZG是一个长期受到儒家思想主导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除了具备了交易和防备要求的城墙外,在布局中充分体现了上下尊卑的儒家思想。
在古代城市中,统治阶级专用的宫城居中心位置并占据很大的面积,以宫廷区为中心,这也体现了ZG城市的中心是政权统治的中心。
体现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分区明确,体现了人们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和等级制,这种中轴的运用一直连续到今。
并产生了古代的城市布局理论。
如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礼。
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
把礼制的内容也纳如了规划当中,强调皇权,君权神授而西方是以神权至上,即教堂往往成为城市的中心。
直到后来运用的中轴线对称的布局形式,把儒家的这一思想推到了及至。
如明城的建设。
2、天文学、水利学和民居建设对城市布局的影响由于科技的进步,城市的布局就不得不考虑与自然、与环境的关系。
于是相地学,风水学等相关的有关城市布局和选址的学说蜂拥而起。
虽然这些学说有欠科学的地方但也不难看出ZG的“天人和一”的思想,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的观念。
于是城墙不一定是方的,轴线也不一定是一条直线,自由的外在形式下面是富于哲理的内在联系。
ZG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整体观念和长远进展,强调人工环境也自然环境的和谐,强调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
而在西方古代城市的规划上就大不一样了。
多以方格XX的道路为骨架,以城市广场、或教堂、圣庙为为中心放映了古代西方时期的市民文化。
2024年广场建设存在问题分析论文一、广场建设的常见问题缺乏科学规划:许多广场在规划阶段就存在问题,缺乏长远的目光和科学的设计。
有的广场规模过大,与周边环境不协调;有的广场功能单一,缺乏足够的休闲和娱乐设施。
这些问题的出现,往往是由于规划者没有充分考虑市民的需求和城市的整体发展。
建设质量参差不齐:广场的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其使用寿命和市民的使用体验。
然而,在实际建设中,由于材料选择不当、施工工艺粗糙等原因,导致广场地面损坏、设施老化等问题频发。
这不仅浪费了资源,也给市民带来了不便。
文化特色缺失:广场作为城市文化的展示窗口,应该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
然而,当前许多广场在建设中忽视了这一点,盲目追求现代化和国际化,导致广场缺乏个性和特色。
这不仅削弱了广场的文化魅力,也影响了城市的文化传承。
管理维护不到位:广场的管理维护对于保持其良好状态至关重要。
然而,现实中许多广场在管理上存在问题,如卫生状况差、设施损坏无人维修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往往是由于管理维护机制不健全、责任不明确等原因造成的。
二、解决策略与建议加强科学规划:广场的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市民的需求和城市的整体发展。
规划者应该深入了解市民的生活方式、活动习惯等,以此为基础进行广场的设计。
同时,广场的规划也应该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形成有机的整体。
提升建设质量:广场的建设应该注重质量,从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等方面入手,确保广场的耐用性和美观性。
同时,对于已经损坏的设施,应该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保证市民的正常使用。
挖掘和传承文化特色:广场的建设应该注重文化特色的挖掘和传承。
在设计中可以融入当地的历史文化元素,使广场成为展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
同时,也可以通过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增强广场的文化氛围。
完善管理维护机制:广场的管理维护是保持其良好状态的关键。
应该建立健全的管理维护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和职责范围,确保广场的卫生状况良好、设施运行正常。
同时,也可以引入市场化运作方式,提高管理维护的效率和水平。
红色文化广场设计案例红色城市文化广场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融合,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空间体现的场所。
下文是老师加油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城市文化广场设计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红色城市文化广场设计论文篇1浅析城市广场设计的文化性表达注重文化内涵的城市广场设计在我国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例如:西安钟鼓楼广场的设计。
文化性表达,浅析城市广场设计的文化性表达。
城市设计所涉及的领域很广泛,从整体城市到局部的地域、到细部处理都包含着城市设计的内容,如城市空间设计、文化广场设计、公园设计、建筑设计、细部设计、社区中心设计等。
不同的设计对象有着不同的设计要求及内容,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注重城市整体性环境,优化城市环境质量。
本文正是从这一点出发,介绍城市中文化广场的环境设计。
城市文化广场的布局选择应注重公众的可达性及吸引力,环境品质的开发与协调,其数量、面积大小、分布位置也取决于城市的性质与规划构思。
一、城市广场文化性表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城市文化广场环境设计应赋予广场丰富的文化内涵,城市文化广场与其周围的建筑物、街道、周围环境,共同构成该城市文化活动的中心。
设计文化广场时,要尊重周围环境的文化,注重设计的文化内涵,将不同文化环境的独特差异和特殊需要加以深刻的理解与领悟,设计出该城市,该文化环境下,该时代背景的文化广场的环境。
,文化性表达。
文化环境在具体的情况下,有许多不同的表现,例如:文脉、传统、源与流、历史、宗教、童话、神话、民俗、乡土、风情、纪念性的、闻名的、怀古的、原始艺术、人类的能量、文学与书法、诗意、符号学等等。
设计师也可以在设计中表达自己的某种特定的思想与意图。
注重文化内涵的城市广场设计在我国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例如:西安钟鼓楼广场的设计,首先突出了两座古楼的形象,保持它们的通视效果,采用了绿化广场、下沉式广场、下沉式商业街、传统商业建筑、地下商城等多元化空间设计,创造了一具具有个性的场所,增加了钟鼓楼作为“城市客厅”的吸引力和包容性。
现代市政广场规划设计理念分析——以黄石市人民广场的改造与更新为例胡坚【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历史的发展不断地把自身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推向一个又一个新的阶段,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对城市生活方式、城市形态和城市空间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城市中的市政广场作为城市形象的代表,被喻为“城市的客厅”,已经成为城市中最具魅力的公共空间,在城市建设与市民心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期刊名称】《现代园艺》【年(卷),期】2012(000)020【总页数】3页(P120-122)【关键词】城市市政广场;规划设计;新理念;研究【作者】胡坚【作者单位】黄石市市政园林设计研究院,湖北黄石435000【正文语种】中文文章通过阐述城市市政广场的定义与分类,探讨其发展规律和趋势,同时,分析我国市政广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归纳总结出市政广场规划设计的新理念:即人性化理念、生态化理念、景观特色化理念、功能特色化理念等等。
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黄石市人民广场的改造与更新设计,总结该市政广场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市政广场规划设计的新理念来指导该市政广场改造和更新设计。
1 研究背景在人类所创造的无数优秀文化成果中,城市也许是人类自身接触最密切、最频繁的成果。
城市中的市政广场作为城市形象的代表,被喻为“城市的客厅”,已经成为城市中最具魅力的公共空间,在城市建设与市民心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城市市政广场在提高原有场地空间质量及城市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影响着人们对城市的感觉和印象,甚至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与行为模式。
当前我国的市政广场建设存在不少问题:如广场尺度过大,场所感不强;缺乏人文关怀,对人的心理、行为研究有所欠缺;广场景观缺乏个性,地方特色缺失;广场绿化效果不佳,生态效益较差等。
究其原因,还在于规划设计理念问题,没有准确把握现代市政广场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
因此,通过分析研究现代市政广场的规划设计理念,从人的文化和生活需求出发进行规划设计,为现代市政广场建设提供有益的建议,这也就是本论文研究目的意义之所在。
浅谈城市广场中的水景设计城市是人类文化汇聚的焦点,是个十分复杂的组织,任何城市都是社会的、生态的和形体的整体。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休闲活动的日益增多,城市设计越来越向感性和人性发展,建设具有吸引力的宜人环境越来越受到重视。
城市广场是城市空间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魅力,也是最能反映都市文明的开放空间,它通过各种景观要素的集合形成完整的空间形态、功能。
而城市广场水景设计是广场空间中的一部分,水景能使广场亮丽且充满生命力。
一、城市广场水景概述在广场设计中,水景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人与水的关系可以说与生俱来,人的生长历程离不开水,人因亲水而有智慧。
水是万物之源,富有灵气,水景的可赏性几乎包容了环境景观所要求的全部内涵,即声、色、光、影。
水体的灵动,涵养生灵,陶冶着人的情趣与心境,从而极大的提升人类生活环境的品质,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习性。
(一)城市广场水景的概念城市广场水景的概念可归纳为:处于城市广场中的,由人工或自然水景构成的景观,具有反映城市生活、文化内涵和人们生活需求的功能。
(二)城市广场水景的分类一般广场中水景可分为静态水环境和动态水环境。
1.城市广场的静态水设计。
静态水环境一般是指广场中成片状汇集的水面,水体保持相对的静止状态。
在广场设计中常以池的形式出现,具有安详朴实的特点。
2.城市广场的动态水设计。
动态水环境一般是指广场中水体保持相对的运动状态。
大致又可分为流水设计、落水设计以及喷水设计。
(1)流水设计。
流水是连续的带状动态水体。
它能给人别样的自然情趣和深邃的哲理。
(2)落水设计。
落水是将自然水或人工水聚集一处,使水流从高处跌落而形成垂直水带景观。
(3)喷水设计。
喷水也称喷泉,是将压力水喷出后所形成的各种喷水姿态用于观赏的动态水景。
二、我国城市广场水景设计存在的问题水景是体现广场魅力的重要因素,可当今广场水景的现状却不容乐观,笔者总结目前城市广场水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如下:(一)过于追求气派一方面表现在规模上的过于扩大和对资源的浪费,在我国很多广场中水景是作为一种市政建设的成就来体现的,一味追求壮观的场面而无视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表现在过于追求形式和风格。
浅析城市广场设计中环境心理学的应用"【论文关键词】城市广场环境心理学人性化行为空间行为轨迹【论文摘要】在现代经济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当中,城市广场已经是现代城市当中城市居民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交流、娱乐场所,而且是城市外部公共空间体系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
广场不仅展现这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同时也展现了这个城市的文化内涵。
广场设计应以城市居民为中心,要以人为本,达到广场的人性化。
文章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以人的行为空间和行为轨迹为主题探讨环境心理学在城市广场设计中的重要性。
广场是将人群吸引到一起,进行休闲活动的城市公共空间形式,是一个主要为硬质铺装的,汽车不得进入的户外公共空间,其主要功能是娱乐、漫步、用餐、或观察周围环境的场所。
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些城市为了追求广场的规模和数量,开始盲目的建设广场,而不注意城市自身的环境状况出现了:广场过大,而无人观赏,而且没有人可待的地方。
让人感到空空旷旷的,或者说不像广场。
诸多的现象是因为设计者没有以广场的作用及人的需求去设计一个广场。
建设一个广场的目的就是为本城市本地区的市民服务的,广场吸引不了市民,得不到市民的赞扬,广场就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一、环境心理学与广场的发展史书记载城市广场起源于古代祭祀活动所使用的场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进人了具有高度文明的现代城市时期,而现代城市广场则是为了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由此产生了不同类型的广场,有纪念广场、商业广场、休闲及娱乐广场、交通广场等等。
不同功能类型的广场最终目的都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娱乐场所。
一个广场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会直接影响到这个广场的使用性,在现代的广场使用的现象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广场让人感到过于空旷,甚至在广场当中有机动车辆行驶,人在广场中活动没有一定的安全性。
根据人的环境心理学,广场和人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关系:一方面人在广场中起主导作用,成功的广场设计都是为人——使用者服务;而另一方面,广场环境又会限定人,它是人获取信息刺激的来源,人们正是在使用和感受广场空间环境的同时,综合各种环境信息并结合以往的经验对环境做出判断和心理评价,进而以自己的行为对其做出反应。
通州世纪广场的空间规划研究摘要:通州市世纪广场由南通三江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工程位于通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世纪大道西侧、朝霞路北侧。
设计采用先进的多项互动与复合式开发模式,将住宅、办公、商业等形态融为一体,形成各功能组群互动、互补的综合体。
本为结合工程概况,细致探讨了世纪广场空间规划问题。
关键词:世纪广场;空间;立面;规划设计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引言城市广场,是为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围合,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的,采用步行交通手段,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和规模的节点型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
其中,城市社会生活包括政治、文化、商业、休憩等多种活动;主题思想则指表现城市风貌和文化内涵,以及城市景观环境等多重目的;节点型是指城市空间中的核心型空间形态。
2 工程概况通州市世纪广场作为通州市最高建筑、地标性建筑是由南通三江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工程位于通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世纪大道西侧、朝霞路北侧。
该项目紧靠开发区新区行政中心,与区政府一路之隔,现代化的市政广场与之遥相呼应;加之通州撤市变区,多条高速以及苏通大桥的规划及通车,使该区域更好的融入了长三角一小时经济圈,带动版块未来价值快速腾飞。
总建筑高度为99.600米,项目主体为一栋豪华纯住宅公寓楼和一栋5a级写字楼。
设计采用先进的多项互动与复合式开发模式,将住宅、办公、商业等形态融为一体,形成各功能组群互动、互补的综合体。
3 世纪广场设计概述3.1 广场的地理位置与整体构思工程位于通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世纪大道西侧、朝霞路北侧。
该项目紧靠开发区新区行政中心,与区政府一路之隔,现代化的市政广场与之遥相呼应;加之通州撤市变区,多条高速以及苏通大桥的规划及通车,使该区域更好的融入了长三角一小时经济圈,带动版块未来价值快速腾飞。
在广场整体设计上,为了能紧密的与周边环境相结合,广场景观设计尊重总体规划概念,体现场地的灵魂。
关于城市规划的论文范文(2)关于城市规划的论文范文篇二城市规划中的文化规划摘要: 文化规划是关于城市规划发展思路的创新,城市是历史的缩影,城市文化是人类历史的凝聚点,它体现城市的个体,是提升城市品位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文主要从城市规划中文化内涵的重要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城市规划与城市文化建设的关系等方面做了论述。
关键词:城市规划;文化规划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 A前言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趋同化已经成为当今城市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如何加强城市建设中的城市文化作用已成为当今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热点。
因此,在一座城市的建设中,城市规划不能仅仅是建筑的集合,更需要体现出城市特有的文化内涵,加大城市规划中的文化规划,可以让一座城市具有灵动而深厚的韵律感,它强调将文化思维贯穿于城市创新转型的全过程;从文化的角度考虑和制定各类公共规划与政策;把文化资源置于创新转型实践的中心来整合、培植城市的各种资源。
1 城市规划与城市文化城市是一个社会、经济、科学和文化等诸因素的综合实体,是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结晶,也是人类长期历史演化、积累和沉淀的结果。
城市规划是依据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其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功能布局及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它是建设城市、管理城市、保证城市正常经营活动和实现城市社会发展总目标的全面、综合手段,它设计并指导城市空间和谐地发展,以满足社会、经济的需要。
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通常所讲的城市文化,主要指狭义城市文化,它是与政治、经济相并列的,是城市全部的精神活动及其产物,它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展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科技、教育、习俗、语言文字、生活方式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作为环境、生产和生活综合体的城市群落,就是一种直观的文化景观,具有较深厚的文化涵义。
城市景观是一种集大成的文化景观,它以城市建筑物的形式和总的规划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文化形态和城市价值趋向。
谈谈玉林市某广场方案设计摘要:城市广场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通过对玉林市城东商务大厦广场、城东商务大厦停车场、玉林市城东区会议中心广场、停车场设计项目的建立背景、设计原则、设计重点和广场详细规划的分析,总结了其设计优秀的一面,为以后的城市广场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广场;设计;景观城市广场是为了满足各种游园活动需要而建设的,是园路的扩大部分。
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围合,由各种软、硬质景观构成的,采用步行交通手段,具有一定主题思想和规模的公共活动空间。
它作为一种城市艺术建设类型,既承袭传统和历史,也传递着美的韵律和节奏,是一种公共艺术形态, 也是一种城市构成的重要元素。
在日益走向开放、多元、现代的今天,城市广场这一载体所蕴涵的诸多信息,成为一个规划设计深入研究的课题。
本文以玉林市城东商务大厦广场、停车场、城东区会议中心广场、停车场为例,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城市广场在规划设计中有可能涉及到的一些问题。
玉林市城东商务大厦广场、城东区会议中心广场是玉林市重点城市标志性景观项目,是结合了玉林市城东商务大厦、城东区会议中心景观建设,集休闲、集会、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景观项目;玉林市城东商务大厦停车场、城东区会议中心停车场是玉林市城东商务大厦广场、会议中心广场的配套项目,以解决城东商务大厦、城东区会议中心广场的停车需要。
四个项目的综合建设,将形成玉林市重要的景观节点,改善城市的公共环境面貌,提升整个城市的形象,凸现玉林新区建设的恢弘气势。
一、广场工程概况城东商务大厦广场总规划用地面积19998㎡;绿化面积66㎡(占总面积的0.3%);水体面积1298.1(占总面积的6.5%);广场道路铺装面积18633.9㎡(占总面积的93.2%)城东商务大厦停车场总规划用地面积83516㎡;绿化面积51301.1㎡(占总面积的61.4%);水体面积2257.9㎡(占总面积的3.1%);广场道路铺装面积29957㎡(占总面积的40.3%);小型汽车停车位448个、大中型汽车停车位10个。
当代城市广场功能整合问题研究摘要:作为典型户外活动空间的城市广场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面对的就是其多重功能的整合问题,妥善处理好这一问题不仅有助于提高城市户外空间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发挥其附属建筑及设施的经济效益,也对促进城市中的人际交往,增强城市活力大有裨益。
本文以杭州吴山广场与运河文化广场为例,通过实地考察,利用谷歌地图软件对其功能整合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在指出其优缺点的基础上作出总结。
关键词:功能整合;并置原则;分隔原则;补充原则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引言当代社会,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与人口的日趋密集,人均生存空间日益减少。
因此,有限的城市户外公共空间必然需要承担不同的功能以解决人们多种户外活动的需求。
j·雅各布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中指出:“多样性是城市的天性(diversity is a nature to big cities)”,并认为基本功用的混合(mixed primary uses)是引发城市多样性的首要条件。
[1] 广场作为城市户外公共空间的典型代表,像以往那样给予其精确而缺乏弹性的功能定位现已显得不合时宜。
当代城市广场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面对的就是其多重功能的整合问题,妥善处理好这一问题不仅有助于提高城市户外空间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发挥其附属建筑及设施的经济效益,也对促进城市中的人际交往,增强城市活力大有裨益。
本文以杭州吴山广场与运河文化广场为例,通过实地考察,利用谷歌地图软件对其功能整合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在指出其优缺点的基础上作出总结。
2广场功能的分类与整合原则广场功能按其所属性质的接近程度分类,可以分为相近性功能和相异性功能。
所谓相近性功能,是指性质与内涵相接近的功能。
相近性功能往往以群组的形式呈现,其对广场使用者提供的服务方式与手段差异并不明显。
典型的广场空间相近功能包括:艺术功能与文化功能、娱乐功能与商业功能等。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课程论文课程名称:城市设计概论论文名称:浅谈火车站站前广场城市设计学年学期:2010-2011学年第1学期任课教师:班级名称:学生学号:学生姓名:浅谈火车站站前广场城市设计【摘要】火车站站前广场是旅客进入城市参与活动的第一个城市客厅性质的公共空间,它对于城市形象的塑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目前国内很多城市的火车站站前广场的城市设计并没有达到理想效果,我们在规划设计过程中缺乏城市设计手法的运用,而将这一公共空间从城市中剥离出去,不仅没有形成特色,甚者对城市造成了诸多不便。
济南火车站和其站前广场在城市更新中所发生的变化,引起了我对于国内城市火车站站前广场城市设计的关注。
这篇论文结合国内部分城市实例,分析了火车站站前广场设计中的相关问题,总结提出了在站前广场公共空间规划设计中城市设计手法的运用。
【关键词】站前广场城市设计公共空间尺度比例环境设计1、火车站站前广场在城市中的功能和地位1.1 交通枢纽功能交通枢纽功能主要是指铁路和其他交通方式间的换乘,提供停车空间和乘客的停留空间,实现人车分离等。
站前广场的功能定位目标简单明确,主要以完成交通集散功能为主,人流、车流能够快速利用广场集散。
火车载客量较大,通常一列火车旅客总数约在千人以上,每逢列车到发时火车站的旅客就相当几种,尤其是始发、终点列车较多的站,大量旅客逐步集结或疏散,需要较大的场地,广场首先就是为了满足上上交通集散要求而设置的。
1.2 城市广场功能城市广场功能,即站前广场作为广场本身所应具备的功能,包括景观、集散客流等。
但是火车站站前广场又不同于普通的城市广场,广场的使用者常是快速更新而不固定的人流,各种身份的使用者在这特定的公共空间交织着。
由于使用者的特殊性,站前广场设计的合理性和人性化显得尤为重要,它将影响到滞留旅客的心理状态。
旅客能利用广场进行多种活动,短暂休息、购物、联系各种服务设施、熟悉车站环境以及等候亲友会面接送等。
浅谈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摘要】文章简述了城市广场的定义及其分类,并针对当前城市广场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例,研究城市广场规划设计的原则及重点。
【关键词】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北部湾广场随着城市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渴望寻找一个能接近自然、放松自我的外部环境,因此,城市广场就成为城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个城市的广场,不仅是市民休闲和社交活动的空间载体,同时也是展示城市文化与特色的重要窗口。
因此,规划设计好城市广场,对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尤为重要。
1 城市广场的定义及其分类广场是由于城市功能上的要求而设置的,供人们生活的空间。
城市广场被誉为“城市居民的生活中心”、“露天的起居室”,是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
城市广场不仅是城市的象征、人流的聚集地,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的体现。
它像一个客厅,人们可以进行集会、交通集散、居民游览休息、商业服务及文化宣传等,如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既有政治和历史意义,又有丰富的艺术面貌,是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
上海市人民广场是市民生活、节日集会和游览观光的地方。
广场由于城市需要而产生,并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发展。
城市广场的分类由于出发点不同可有各种分类。
按广场按照性质不同分为:集会游行广场、纪念广场、休闲广场、交通广场和商业广场等。
按广场的形态可分三类:一类是规则的几何形广场;二是不规则的广场:三是复合型广场。
按广场的组成形式可分为平面型和立体型。
平面型广场在城市垂直方向没有高度变化或仅有较小变化,而立体型广场与城市平面网络间具备较大的高度差。
现代城市广场空间趋向多功能复合化和立体化,这就要求广场设计利用空间不同形态和不同层面的垂直变化。
2 当前城市广场规划中的主要问题2.1 领导的主观意识影响城市广场的设计结果,使它背离了广场的本质,与百姓产生了距离;2.2 尺度过大,没有科学地界定广场的尺度,这就容易导致一系列的不良影响,肯定会导致人力、物力与各类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还不利于实施城市中其它各项目的设计与建设;还会产生一种空旷感,导致广场不再具有亲和力。
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城市广场功能现状实证分析——以衡阳岳屏广场为例所在系: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学号:11950121作者姓名:刘晨阳指导教师:田亚平/韩青2015年5 月15 日衡阳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论文题目城市广场功能现状实证分析——以衡阳岳屏广场为例学生姓名刘晨阳学号11950121专业城乡规划管理班级11级城规以班指导教师田亚平/韩青职称教授/助教起止时间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一、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内容(或任务、目标):刘晨阳同学:你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为:城市广场功能现状实证分析——以衡阳市岳屏广场为例。
请你根据需要立即开始本课题的文献调研及开题报告工作,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研究内容:为了有效的开展该课题的研究,希望你借鉴相关文献资料和书籍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论文的研究:1、核心概念(功能分类与特征)与研究综述(国内外研究动态)2、衡阳市城市广场现状研究(有哪些广场,建设情况)3、衡阳城市岳屏广场广场功能市民认知度调查分析(功能性,人性化设计,公共设施,景观设计)4、对策建议二、论文进度安排:2014年10月:进行选题;2014年11月-12月中旬:完成选题,下达任务书;2014年12月下旬:完成开题报告及开题;2015年1月初-4月中旬:撰写初稿;2015年4月下旬:初稿修改,完成定稿。
2015年5月中旬:论文答辩。
三、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1]徐思淑,周文华.城市设计导论[J].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160.[2]赵秀敏,葛坚.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与设计中的公众参与问题[J].城市规划,2004(1):69-72.[3] 欧凡.城市公共空间如何“公共”——南京公共广场的市民参与度调查[J].艺术科技,2014(3).[4]文增著.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思考[J].美苑,2003,(6):58-59.[5] 刘韶军.城市广场建设要结合居民的休闲特点[J].城市规划,2002,(3):63.[6]侯雅娟,周剑云.城市广场的功能与形态[J].南方建筑,2004,(1):6-8.[7]李蕾,王萌.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初探[J].江苏建筑,1999,(4):2-4.指导教师签名: 2014年 11 月18日教研室意见:负责人签名:年月日系审核意见:负责人签名:年月日衡阳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论文题目城市广场功能现状实证分析——以衡阳市岳屏广场为例学生姓名刘晨阳学号11950121专业城乡规划班级11级1班指导教师田亚平/韩青职称教授/助教一、选题的目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动态:1.选题目的:目前各大城市都有着大大小小的城市广场。
人性化城市广场研究学号:2012040300005 姓名:曹泽宇摘要:本文论述了城市广场的定义和分类,分析了城市广场的形式和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通过多个例子来分析和解决该些问题,以广州城市广场为例指出目前城市广场人性化的淡化和消失,强调城市广场是城市整体空间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的重要活动空间,反映了一个城市特有的景观风貌和文化内涵。
是一种二维的围合空间和公共性的开放空间。
广州城市广场的建设目前存在着概念滥化、人性淡化的问题。
为此,广州城市广场的设计思路为以人为本、突出文化。
并结合成都都江堰广场这个案例,探讨如何通过多元化的空间设计、可参与交流和聚会的设计、人性化的设计、亲水性设计,以及增强认同感与归属感的设计,来实现和呼唤人性化城市广场的从归。
关键词:城市广场设计人性化空间回归一、城市广场的定义与分类1、城市广场广场是将人群吸引到一起进行静态休闲活动的城市公共空间形式。
一个主要为硬质铺装的,汽车不得进入的户外公共空间,起主要功能是漫步、闲坐、用餐或观察周围世界。
而不是一个用与路过的空间。
当然可能会有树木,花草和地被植物的存在,但占主导地位是硬质铺装地面;如果花草和绿地化区域超过硬质地面的量,我们将这样的空间称之为公园,而不是广场.2、城市广场分类按照广场的主要功能、用途及在城市交通系统中所出的位置分类可分为集会游行广场(其中包括市民广场、纪念性广场、生活广场、文化广场、游憩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等。
但这种分类是相对的,现实中每一类广场都或多或少具备其他类型广场的某些功能。
二、城市广场的形式和问题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始,国内各大城市逐步兴起建造城市广场的热潮,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然而这些广场依然没有很好的解决功能单一尺度过大,空旷简单,缺少城市广场应有的特色和活力等问题。
城市广大市民期望有更多的开放公共空间场所,以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文化休闲活动的需求,这种需求随时都在寻找机遇,从来没有停止过。
浅谈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
【摘要】在我国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迅速增多的城市广场引起人们的关注。
城市广场正在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一部分,它的出现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为我们的生活空间提供了更多的物质线索。
城市广场作为一种城市艺术建设类型,它既是承袭传统和历史,传递着美的韵律和节奏的一种公共艺术形态,也是一种城市构成的重要元素。
在日益走向开放、多元化、现代化的今天,城市广场这一载体所蕴涵的诸多信息,成为一个规划设计深入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城市广场;规划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城市化建设也进入了加速期,国内各大城市兴起建造城市广场的热潮,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虽说城市广场遍地开花,但是设计质量却良莠不齐。
仔细考察研究国内近几年修建的城市广场,大多尺寸偏大,周边的建筑并未形成良好的围合,因而很难衡量广场的空间品质和艺术性。
通常的评论是:广场太大,有些拢不住人气,不耐看,人没有地方呆;或者说不像广场,像公园,大拼盘…,可见得人们心中还有自己的衡量标准。
概括起来现在城市广场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
(1)领导的主观意识影响城市广场的设计结果,使它背离了广场的本质,与百姓产生了距离;
(2)尺度过大,没有科学地界定广场的尺度,导致广场尺度过
大而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3)城市广场脱离所处的周围环境,空间围合感不强,建筑形式欠协调;
(4)广场背弃了城市历史和文化的背景,丧失了广场独特的设计风格——大城市追西方,中小城市追大城市,互相模仿攀比,致使一个个广场大同小异,对地方传统文化体现不可及。
1 城市广场的设计
1.1 广场作为城市空间艺术处理的精华,往往是城市风貌、文化内涵和景观特色集中体现的场所。
因此,城市广场的主题和个性塑造非常重要。
1.2 广场的环境应与所在城市所处的城理位置及周边的环境、街道、建筑物等相互协调,共同构成城市的活动中心。
设计时要考虑到广场所处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与价值。
注重设计的文化内涵,将不同文化环境的独特差异和特殊需要加以深刻领悟和理解,设计出该城市,该文化环境下,该时代背景下的文化广场,用适合该广场的表现形式将其表达。
1.3 丰富广场空间的类型和结构层次与周围整体环境在空间比例上的协调统一,城市文化广场的结构一般都为开敞式的,组织广场环境的重要因素就是其周围的建筑,结合广场规划性质,将周围建筑很好的融入广场环境中。
广场空间的类型和层次可看作是广场环境系统的空间结构,丰富空间的层次和类型是对系统结构的完善,将有助解决广场使用多样性的需求。
丰富空间的结构层次,利用尺度、围合程度、地面质地等手法在广场整体中划分出主与从、公共与相对私密等不同的空间领域。
在不同空间丰富空间边沿的状态,人的行为表明人在空间倾向于寻找可依靠的边界,即“边界效应”。
环境通过物质形式向人提供传达环境意义的线索。
因此,在空间边沿的设计中,丰富其类型,提高人们选择的可能性,从而满足多样性的需求。
1.4 广场与周围建筑环境和交通组织上的协调统一,城市广场的人流及车流集散及其交通组织是保证其环境质量不受外界干扰的重要因素。
有城市交通与广场的交通组织和广场内部交通组织两部分组成。
城市交通与广场的交通组织上,要保证有城市各区域到广场的方便性。
在广场内部的交通组织上,考虑到人们的参观,浏览交往及休闲娱乐等为主要内容,结合广场的性质,很好的组织人流车流,形成良好的内部交通组织,使人们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拥有欣赏文化广场的场所及交往机会。
1.5 标志物与可识别性标志物本身就是为了提高广场的可识别性。
这里要明确可识别性的含义。
可识别性是易辩性的易明性的总和。
因此,可识别性要求事物的独特性,针对城市广场来说,其可识别性将增强其存在的合理性和价值。
通过上述问题的认识和研究,结合自己规划构思对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原则、重点及手法作简要论述。
2 城市广场的设计原则及重点
2.1 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一个聚居地是否适宜,主要是指公共空间和当时的城市肌理是否与其居民的行为习惯相符,即是否与市民在行为空间和行为轨迹中活动和形式相符。
个人对“适宜”的感觉就是“好用”,即是一种用起来得心应手、充分而适意。
城市广场的使用应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更贴近人的生活。
比如广场要有足够的铺装硬地供人们活动,广场的小品、绿化、物体等均应以“人”为中心,时时体现为“人”服务的宗旨。
2.2 地方特色原则:城市广场的城市特色既包括自然特色,也包括其社会特色。
首先城市广场应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即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
城市广场建设应承继城市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适应地方风情民俗文化,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有利于开展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识之感,增强广场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
如济南泉城广场,代表的是齐鲁文化,体现的是“山、泉、湖、河”的泉城特色。
西安的钟鼓楼广场,注重把握历史的文脉,整个广场以连接钟楼、鼓楼,衬托钟楼为基本使命,并把广场与钟楼、鼓楼有机结合起来,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2.3 突出主体原则:城市广场无论大小如何,首先应明确其功能,确定其主题。
这也可谓之“纲举目张”。
围绕着主要功能,广场的规划设计就不会跑题,就会有“轨道”可循,也只有如此才能形成特色和内聚力与外引力。
是交通广场、商业广场,还是融纪念性,标志性、群众性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广场,要有标准的定位。
在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中应力求出城市广场在塑造城市形象、满足人
们多层次的活动需要与改善城市环境(包括城市空间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的三大功能。
并体现时代特征为主旨,整体考虑广场布局规划。
整体性原则:从整体环境上把握城市的特点和发展脉络。
只有从整体上把握城市形态,才能有的放矢的去分析细小的个体。
这样的广场才能主次分明、特色突出。
尺度适配原则:根据广场不同使用功能和主题要求,赋予广场合适的规模和尺度。
如政治性广场和一般的市民广场就应有较大的区别。
3 城市广场的设计重点
3.1 科学地界定广场的尺度,广场建设必须与城市的规模、人口的分布和广场的功能定位相协调。
3.2 注重城市特色,设计主题应突出内容丰富的广场,充分体现出地方特色。
3.3 功能定位,广场的功能可以应按其城市所在的位置和规划设计要求而定;而更多的广场则是结合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休憩活动,并为满足他们对城市空间环境日益增长的艺术审美要求而兴建的。
3.4 在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中应力求突出广场在塑造城市形象、满足人们多层次的活动需要与改善城市环境(包括城市空间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的三大功能。
并体现时代特征为主旨,整体考虑广场布局规划。
5 设计上采用的几种手法
5.1 引入自然环境的手法,引入树林,绿化,花卉,草坪,水等自然环境。
如生态绿化林,碧波皓月水景,沿街模纹绿化等。
5.2 引入轴线设计来组织文化广场环境,并通过轴线组织来控制整个城市的内在联系,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
轴线贯穿于两点之间,围绕轴线布置空间,虽然看不见,却强烈的存在于人们的感觉中,沿着人的视线,轴线有深度和方向感,轴线的终端指引着方向。
城市文化广场的设计是城市设计的重要课题,它反映了城市整体设计的重要性。
在任何一个环境设计中,整体的得失都比布局的好坏重要得多。
城市广场设计虽然只是城市设计的一部分,但他的规划设计与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质量密不可分,所以在设计广场的时候应考虑到当今城市广场在规划中存在的主要和常见的问题。
尽量加以避免,基本认真地把握总规的要求和全面分析了广场所处的环境和地域历史文化特点。
以使广场成为一个生态型、文化型和生活型的市民广场,使自己在今后的规划设计之路上有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3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6.
[2]王建国城市设计[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8.
[3]蔡新冬“修补”城市城市规划汇刊[j]2006 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