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的高级调节功能条件反射.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2
高二生命科学学案班级:学号:姓名:日期:第2节神经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单位。
2、通过观察细胞膜的结构,结合动画演示,简述神经冲动的形成和传导。
3、通过观察反射弧结构图,分析反射弧的构成,并能简要说明信息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方式。
4、根据反射弧构成,联系神经冲动传导和突触传导,说明反射发生的原理。
5、比较说明神经冲动和突触传导的区别。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神经冲动和神经突触。
脊髓的调节。
脑的高级调节功能——条件反射。
难点:神经冲动传导、神经突触脑的高级调节功能——条件反射。
三、预习与笔记1、你对人体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了解些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2、请举两例说明反射活动指什么,并说明反射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反射是,例如:。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
3、请对照教材P6图5-8填写反射弧结构并说明反射弧各个构成部分的作用。
组成反射弧的五个环节是、、、和。
其中感受器分布在(皮肤/肌肉),其作用是;传入神经所起的作用是;神经中枢分布于脑和脊髓灰质中,是功能相同汇集在一起的一群神经元细胞(细胞体),具有调节人体某种生理活动的功能;传出神经的作用是;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4、如何辨认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5、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也称为。
6、请填神经元结构模式图并说明各个部分功能。
A是树突,作用是,B是细胞体,是中心。
D结构是,作用是,E是神经末梢,F是髓鞘,具有绝缘作用,D和F合称7、请根据第3题图说明反射弧和神经元之间的关系。
8、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膜内外的电位差是,是由膜内和膜外共同维持的。
9、当神经元受到刺激时,兴奋区域流入细胞内,电位反转为。
兴奋部位与相邻区域有,产生局部电流,引起相邻部位产生兴奋,兴奋沿神经纤维推进,即为。
如图所示兴奋传导方向为。
图中箭头所示是的方向。
10、信息在神经元之间依靠结构传递,第3题图中有个,并请圈出该结构位置。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评比资料脑的高级调节功能——条件反射课题:脑的高级调节功能——条件反射一、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高中《生命科学》基础型课程以揭示生命活动本质为主旨,从物质、能量和信息三个方面探讨生命活动的本质。
第5章《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主要从信息方面探讨生命活动的本质,本章共有5个小节。
第1节《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主要介绍生物体捕获外界信息的各种感受器。
第2节《神经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是第5章的重点部分,课程标准上的学习要求是“B级”——即理解级。
主要介绍神经系统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信息在神经系统中的传递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沿神经纤维,以神经冲动方式传导的电传递过程,传导速度非常快;二是通过突触结构,以神经递质方式传导的化学传递过程。
信息在神经系统中的调节主要脊髓和脑完成,并具有分级调节的特点,其中脊髓主要完成对人体的一些基本反射活动的调节,而且,脊髓的反射活动总是在脑的控制下进行的。
大脑皮质是整个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本堂课是第2节中的第3课时。
本堂课的核心内容是脑的高级调节功能,主线是围绕对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反射弧的分析逐一展开。
主要知识点一共有5个。
1.“脑的组成”;2.“大脑皮质上的功能区”;3.“反射的两种类型”;4.“条件反射的形成机理和生物学意义”;5.“条件反射形成机理的应用”。
2.学情分析:本堂课教学内容的基础部分,学生已在初中学过,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但可能有些遗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创设学习情景,以帮助学生回顾旧知识,并在复习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尝试通过学习情景的创设,学生自己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最终作出推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主要的教学策略及意图:“教是为了不教”。
本堂课虽为新课,但在教学中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依托互动式电子白板,组织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掌握方法,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十五、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光反应与暗反应两个阶段的特点与联系、总反应式、实质及意义(理解)1、概念:叶绿体吸收并利用光能,将CO2和水合成有机物并释放O2,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的过程。
2、光反应与暗反应(卡尔文循环)的特点与联系(1)场所: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2)条件:光反应需要光、色素、酶;暗反应需要许多有关的酶。
CO2(3)物质变化:光反应发生水的光解和ATP 、NADPH的形成;暗反应发生CO2的固定和C3化合物的还原(4)能量变化:光发应中光能→ATP、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暗反应中ATP、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糖中稳定的化学能3、方程式光能CO2 + H2O C6H12O6 + H2O + O2叶绿体(葡萄糖中:C来自CO2,H来自H2O,O来自CO2;O2来自H2O中的O)4、光反应与暗反应联系光反应产物NADPH是暗反应中C3化合物还原的还原剂,ATP为C3还原提供了能量,暗反应产生的ADP和Pi,NADP+为光反应形成ATP、NADPH提供了原料5、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1)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2)维持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二十六、光照强度、CO2浓度和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掌握)1、光照强度——影响光反应2、CO2浓度——影响暗反应3、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主要影响暗反应饱和点 光照强度、CO 2浓度二十七、细胞呼吸的概念(知道)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CO 2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 的过程。
二十八、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理解)有氧呼吸(主要方式) 无氧呼吸 有氧无氧或缺氧 彻底分解有机物....... 不彻底分解有机物........ CO 2和H 2O乳酸或酒精和CO 2释放大量..能量 释放少量..能量 二十九、有氧呼吸的进行场所、必要条件和基本过程(理解) 1、场所:先细胞质基质,后线粒体(主要在线粒体......) 2、必要条件:O 2、酶 3、基本过程: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脱下少量的H 和能量 糖酵解... 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丙酮酸彻底分解为CO 2,脱下大量H 和能量 三羧酸循环..... (线粒体内膜)所有脱下的H .与.进入线粒体的O .2合成水...,并合成大量能量...... 4、总反应式: 酶C 6H 12O 6 + H 2O + O 2 CO 2 + H 2O + 大量能量三十、无氧呼吸的类型和基本过程(理解) 1、类型: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称发酵) (1) 酶C 6H 12O 6 CO 2 + C 2H 5OH + 少量能量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酿酒原理) 高等植物水淹条件下,酒精发酵中毒死亡 (2) 酶C 6H 12O 6 C 3H 6O 3 + 少量能量骨骼肌剧烈运动,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而肌肉酸痛 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发酵)动物、马铃薯块茎、玉米胚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2、基本过程(1)全部过程在细胞质基质(2)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同有氧呼吸(亦为糖酵解...,产生丙酮酸...) 三十一、无氧呼吸的应用(知道)酿酒、制作酸奶、泡菜三十二、生物体内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的转变关系(知道) 1、糖类代谢2、脂肪代谢3、蛋白质代谢4、三大营养物质的转变关系三十三、合理营养及其意义(知道)1、人体健康所需要的七大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前3个为能源物质)。
课题:脑的高级调节功能——条件反射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朱静一、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高中《生命科学》基础型课程以揭示生命活动本质为主旨,从物质、能量和信息三个方面探讨生命活动的本质。
第5章《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主要从信息方面探讨生命活动的本质,本章共有5个小节。
第1节《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主要介绍生物体捕获外界信息的各种感受器。
第2节《神经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是第5章的重点部分,课程标准上的学习要求是“B级”——即理解级。
主要介绍神经系统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信息在神经系统中的传递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沿神经纤维,以神经冲动方式传导的电传递过程,传导速度非常快;二是通过突触结构,以神经递质方式传导的化学传递过程。
信息在神经系统中的调节主要由脊髓和脑完成,并具有分级调节的特点,其中脊髓主要完成对人体的一些基本反射活动的调节,而且,脊髓的反射活动总是在脑的控制下进行的。
大脑皮质是整个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本堂课是第2节中的第3课时。
本堂课的核心内容是脑的高级调节功能,主线是围绕对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反射弧的分析逐一展开。
主要知识点一共有5个。
1.“脑的组成”;2.“大脑皮质上的功能区”;3.“反射的两种类型”;4.“条件反射的形成机理和生物学意义”;5.“条件反射形成机理的应用”。
2.学情分析:本堂课教学内容的基础部分,学生已在初中学过,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但可能有些遗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创设学习情景,以帮助学生回顾旧知识,并在复习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尝试通过学习情景的创设,由学生自己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最终作出推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主要的教学策略及意图:“教是为了不教”。
本堂课虽为新课,但在教学中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依托互动式电子白板,组织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掌握方法,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脑的高级调节功能——条件反射
执教者:上海市崇明中学陈卫超2009.12.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脑的基本结构,对照大脑皮层模式图说出常见功能区的名称。
(2)能够区分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并能举例分析。
(3)能够描述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条件反射建立过程的探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用神经调节原理来解释人和动物的一些行为表现或生理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条件反射的建立与消退过程的学习,认识到条件反射可增强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以及条件反射在人类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感悟神经系统调节动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作用。
二、重点和难点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条件反射的建立机理
三、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
四、教学准备: PPT 人脑结构模型缝衣针遮眼布
五、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