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_中原民歌与创作教学课件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5.83 MB
- 文档页数:16
《中原民歌与创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聆听《王大娘钉缸》和《小白菜》学会简单的民歌改编,在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
认识民歌的地方风格与风俗习惯、生产劳动、语言特点有密切的关系。
2、通过分析,学唱《沂蒙山小调》认识鱼咬尾的创作方法并尝试简单创编。
3、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聆听、学唱、思考、创编”。
了解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区别,及民歌与专业音乐创作之间的关系。
4、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聆听,和体验,培养学生对我国民个音乐的感情,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让学生学会理解和尊重我国的传统文化,并发扬光大。
二、教学重点: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聆听,准确体验《沂蒙山小调》和《王大娘钉缸》的音乐情绪。
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兴趣,通过聆听《王大娘钉缸》和《小白菜》,在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认识民歌的改编方法。
教学难点:1、体验,学唱民歌的韵味2、学会简单的音乐创作手法,进行简单创编。
三、教学方法:欣赏法,比较法,讨论法,创编法四、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聆听一首歌曲片段,然后回答这首歌曲分是由哪首民歌的曲调改编的?生:《茉莉花》师:回答非常好。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
从而形成极其丰富而又多姿多彩的民歌,一些优秀的作曲家,吸收和借鉴民歌的曲调,写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那么今天,就让老师带你们走进中原大地,感受中原大地的音乐神韵,了解中原的民歌与创作。
引出课题《中原民歌与创作》。
请看中原地区的地图,(出示中原地图图片)从地图上可以看出中原民歌主要是指河南、河北和山东地区的民歌。
(一)《王大娘钉缸》下面我们就来聆听一首河南地花鼓的代表作品《王大娘钉缸》,聆听的同时,请你注意以下问题:(1)演唱有什么特点(2)这首歌曲中出现最多的唱词是什么?(是衬词部分)(3)这首歌曲让你联想到哪首熟悉的歌曲?(《好汉歌》)2、学生聆听对比《好汉歌》中的相似旋律。
(通过对比,总结创作方法,部分照搬,增减音符,改变节奏)实际上,《好汉歌》这首创作歌曲正是借鉴了《王大娘钉缸》这首民歌的一些素材创作而成的。
高中音乐教案-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原地区的音乐发展历史和特点。
2.学会演奏中原地区的传统乐器。
3.了解中原地区的歌曲和舞蹈的风格和特点。
4.学会欣赏和分析中原地区的音乐作品。
二、教学内容1.中原地区的音乐历史和特点。
2.中原地区的传统乐器演奏。
3.中原地区的歌曲和舞蹈风格和特点。
4.中原地区的音乐作品欣赏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 中原地区的音乐历史和特点中原地区的音乐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积淀。
中原地区音乐的特点是醇厚、稳重、朴实、典雅。
主要表现在旋律上,如《大风歌》、《红梅赞》等等。
同时,中原地区也有独具特色的舞蹈和器乐,如《秧歌》、《二泉映月》等等。
2. 中原地区的传统乐器演奏中原地区的传统乐器有很多种,如琵琶、古琴、扬琴、二胡、笛子等等。
其中,我们主要学习琵琶和二胡的演奏技巧和基本乐曲。
通过学习和练习,让学生了解中原地区乐器的特点和韵味。
3. 中原地区的歌曲和舞蹈风格和特点中原地区的歌曲和舞蹈风格多样,如秧歌、花鼓戏、绕口令歌、敬酒歌等等。
这些作品表现了中原地区农民的生产、生活和情感,是中原地区文化瑰宝中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作品,让学生了解中原地区的文化和传统。
4. 中原地区的音乐作品欣赏和分析展示中原地区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其音乐特点和风格,并分析其中的乐曲结构、旋律和节奏。
同时,也让学生分析该作品反映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通过欣赏和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原地区音乐的内涵和魅力。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学习和互动,让学生了解中原地区音乐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特点,掌握中原地区传统乐器的演奏技巧和基本乐曲,并能够欣赏和分析中原地区的音乐作品。
同时,通过师生互动的评价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以此为基础激励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延伸与中原地区音乐相关的延伸学习可包括以下方面:•了解中原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间传说。
•实地体验中原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高中音乐民歌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音乐教材《民歌篇》的第三章第二节,详细内容包括我国各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如华北地区的山西民歌《小放牛》,华东地区的江苏民歌《茉莉花》,西南地区的四川民歌《康定情歌》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各地区民歌的风格特点,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民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各地区民歌的风格特点及其区别。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钢琴、音响设备。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播放一段各地区民歌的音频,引导学生感受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民族音乐的认知和感受。
2. 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各地区民歌。
(2)详细讲解各地区民歌的背景、特点及演唱技巧。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山西民歌《小放牛》为例,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的特点。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模仿演唱《小放牛》。
(2)分组讨论:如何通过演唱技巧表现出民歌的地域特色?(2)拓展:介绍其他地区的民歌,如西藏民歌、新疆民歌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高中音乐——民歌篇2. 板书内容:(1)各地区民歌名称(2)民歌特点及演唱技巧(3)例题:《小放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收集并学唱一首其他地区的民歌。
(2)分析所唱民歌的旋律、节奏、歌词等特点。
2. 答案:(1)学生所唱民歌的特点分析。
(2)学生对民歌演唱技巧的掌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1)本节课学生对民歌的兴趣是否浓厚?(2)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3)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加民歌比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邀请民族音乐专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高中音乐教案-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教学目标1.了解中原地区音乐文化的特点,了解中原音乐的历史渊源以及演变过程;2.能够分辨中原音乐的节奏型、音色、旋律、组曲以及演唱方式;3.学会表现中原音乐的表现技巧和演唱方法,能够模仿和表达中原音乐的特征;4.培养学生对中原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欣赏中原音乐的精神感受和审美水平。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了解中原地区音乐文化的特点;2.学会表现中原音乐的表现技巧和演唱方法。
难点1.熟悉中原音乐的节奏型、音色、旋律、组曲以及演唱方式;2.听辨中原音乐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1.电脑、投影仪或幻灯片等教学设备;2.中原音乐的录音或视频资料;3.乐器/器材等教学辅助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引出中原地区音乐文化的特点,探究中原音乐的历史渊源以及演变过程;2.带领学生初步了解中原音乐的特点。
第二步:讲解中原音乐的节奏型、音色、旋律、组曲以及演唱方式1.介绍中原地区音乐特点的同时,重点讲解中原音乐的节奏型、音色、旋律、组曲等;2.通过视频或录音的形式,让学生体验和感受中原音乐的表现技巧和演唱方式。
第三步: 练习1.分发练习材料,指导学生体验中原音乐的表现技巧和演唱方法;2.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演绎中原音乐,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第四步: 表演展示1.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展示;2.同时进行现场评价,鼓励学生为提高表现水平而调整和改进表演。
第五步: 讲解中原音乐的文化内涵1.分享中原音乐的文化内涵,对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构建广阔的文化视野;2.引导学生学习中原艺术的精神体验,提升感性认识和审美素质。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针对中原音乐的特点、表现技巧和演唱方法进行介绍,通过现场演练和互动体验,加深学生对中原音乐的了解和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中原音乐的欣赏和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分享中原音乐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对下一步的教学工作也有了明确的方向和思路,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高中音乐《汉族民歌》优质教案、教学设计《汉族民歌》教案一、教学理念“学习中国传统音乐,感受体验音乐中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民族民间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文化习俗的密切关系”是普通高中课程《音乐鉴赏》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课通过对《黄河船工号子》、《赶牲灵》、《无锡景》等几首汉族民歌的听赏,引领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让学生主动探究汉族民歌的体裁形式、风格特点、表现手段等方面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进而为今后学习音乐、享受音乐、推广和发展我们的民族文化,奠定良好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体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l.能认真听赏所选教学内容,感受不同体裁形式、不同地域的汉族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
2.能与老师和同学合作演唱《对山歌》片断,体验山歌的风格特点和参与课堂互动的感受和气氛。
3.在欣赏体验的基础上,能对汉族民歌的主要体裁(号子、山歌、小调)的音乐特点进行探讨,与同学一起共同归纳、总结。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四、教学重难点师生合作演唱《对山歌》这一环节的引导、把握和组织。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2009 年,在山东省召开的第11 届全运会上,当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宣布运动会开幕后,随着热烈的掌声和绚烂的烟花,一起飘扬在运动场上空的还有一段十分优美的旋律,其中包含着一首民歌的主旋律,是哪首歌的呢?下面:我来回放一下当时的视频片段,请同学们认真听,听完后我要提问。
2/42 5 | 323 | 53 21 | 2 — | 2 5 | 32 3 | 56 56 | 1 —|12 3 | 23 5 | 65 3 1 | 2 —| 32 16 | 1 ·12 | 3 2 |6 5 | 5 — | 5 —‖师:这段音乐中有哪首歌曲的主旋律呢?是什么地方的民歌?生:是我们山东的《沂蒙山小调》师:同学们说的没错,这是我们山东的民歌《沂蒙山小调》,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唱一下《沂蒙山小调》的第一段好吗?(师生同唱《沂蒙山小调》第一段)师:在山东承办的这样一次盛会上,这一段音乐的出现进一步彰显了我们山东的文化精神,成为我们山东形象的另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