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帝王生活
- 格式:doc
- 大小:59.50 KB
- 文档页数:22
看了很多史书记载刘邦起事前的经历,虽喜好交朋结友,被世人讥讽不务正业,但却从没作奸犯科的记录。
史书说他好酒好色,可记载里既没有喝酒误过的事也没有所谓的风流韵事,更何况和他关联的女人也不多。
《楚汉传奇》剧照 刘邦(陈道明饰演)与吕后(秦岚饰演)可能有人会说这是史书为尊者讳,或者是史官也不敢记什么大不敬的事,但从刘邦起事前还混了个为政府工作的亭长来说,起码说明这之前他的为人还是清白的。
对长期混社会还有诸多小弟的刘邦来说,这么多年几乎没有闹事记录而且还没坐过牢,可实在不容易。
只能说明刘邦做事有自己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而且也间接证明了在造反之前,刘邦就只想好好做个遵纪守法的大秦子民,能稳稳当当过完一生就行。
《楚汉传奇》剧照 刘邦娶妻《楚汉传奇》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演绎:刘邦和众兄弟抓到了调戏其情妇曹氏的黑衣人,折磨一番后,才知道黑衣人原来是朝廷密探。
这时刘邦想放黑衣人又怕被其报复,不放他又不敢杀人灭口,于是只好劝曹氏去做黑衣人工作。
虽然剧中这段明显把刘邦黑化得太没脸没皮了,但我认为还是真实反映了刘邦当时的生活状态,就是不惹事,平安过日子就行。
《楚汉传奇》剧照 刘邦求曹氏接着刘邦和萧何出差,看见了秦始皇出行的威仪,发出了“大丈夫当如是”的感慨,很多人说这是刘邦素有大志的明证,但我看真不见得,就像现在我们常常想“我要是像马云一样有钱就好了”,表达的更多是一种仰慕和向往。
刘邦真要是把这个想法落著行动,那回去后就该马上拉帮结伙,起义革命了;但事实上,刘邦的造反从一开始就不是自愿的,而是一步步逼上梁山的:1、刘邦身为亭长,被安排押送本县苦力前往骊山,一路上很多人逃亡,估计到不了骊山,人就跑光了。
这种情况下刘邦肯定会被治罪,于是他也不敢去骊山了,就放了所有人,说:“你们逃走后,我也会因犯罪被杀,大家看看能逃哪儿算哪儿吧!”于是刘邦带着苦力中愿意跟随他的十多人逃进了芒砀山,被迫拉起了一支小队伍。
实际上这只是刘邦为了保命而躲避官兵追捕的无奈之举。
刘邦汉朝开国皇帝建立了汉帝国刘邦,名刘盈,字季,汉族,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帝王。
他于公元前202年成功推翻了秦朝,建立了汉帝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汉朝皇帝,被后世称为汉高祖。
刘邦出生在今天的河南省温县,之前是一个普通的农民。
在秦朝统治下,百姓的生活极为艰苦,压迫和剥削使人民的不满情绪不断积累。
刘邦经历了秦朝末年的动乱,他深知人民的苦难,对于国家的未来充满了理想和渴望。
刘邦在民间颇有声望,被人民视为希望的象征。
他以才能和人格魅力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公元前206年,他率领起义军发动反秦起义,经过多年的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
公元前202年,他在垓下战胜了秦朝最后的统治者子婴,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位真正的英雄。
建立了汉帝国后,刘邦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来巩固和发展汉朝。
他实行了恢复农业和国家治理的政策,推行了许多改革措施,平定了乱世动荡,恢复了社会秩序。
他废除了秦朝的苛政,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使百姓的生活逐渐得到改善。
在外交方面,刘邦也采取了灵活的策略,推行了开放的对外政策。
他与匈奴和西南各民族建立了友好关系,稳定了边疆局势,保证了汉朝的稳定和安全。
他还采取了积极的扩张政策,不断征服其他的国家和地区,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帝国。
刘邦还重视人才选拔和用人,他重用了很多有才能的将领和官员,使汉朝政治和军事力量得到了加强。
他注重修筑城墙,修建宫殿和寺庙,加强了对中国各地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汉帝国的统一。
刘邦还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他重建了师范学校,推广了教育普及,并鼓励人民自觉尊重师长,追求知识和文化。
他在百姓中树立了敬畏法律的权威,使汉朝的社会秩序得到了巩固。
总之,刘邦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政治遗产。
他的丰功伟绩和杰出的领导才能为后世所称道,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汉朝皇帝。
他建立的汉帝国影响深远,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刘邦的建功立业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一生刘邦是汉朝的开朝皇帝,出身农家,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和指挥家。
刘邦少时不爱劳动,长辈都觉得他胸无志向,难成大事,但刘邦我行我素,并不在意他人言语。
刘邦曾为张耳门客,返乡后做了沛县泗水的亭长,娶了吕公之女吕雉为妻。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刘邦奉县令命去召集沛县流亡在外的人,但县令却出尔反尔,于是刘邦鼓动城中百姓杀了县令,事后被推举为沛公,领导民众起义,不久后投奔了西楚霸王项羽的叔叔项梁。
公元前206年,刘邦进军霸上,迫使秦王子婴投降,但刘邦并未杀子婴,而是将他交给随行官吏看管。
项羽打败章邯后也直奔关中,设下鸿门宴想要杀死刘邦,但由于项羽的犹豫及刘邦的冷静加上张良等人的力保,最终没有成功。
鸿门宴后,项羽带兵直入咸阳,杀了秦王子婴,并放火烧了阿房宫,刘邦被分封为汉王。
而后进入了楚汉之争,刘邦期初频频败北,后来他注重纳谏,发挥其下属的才能,又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势力,终于逆转局势,将项羽逼入绝境,四面楚歌,迫使项羽逃到乌江边,项羽不肯过江,遂自刎在江边。
项羽死后,刘邦一统天下,登帝位,定都长安,建立了汉朝。
刘邦登基后,杀了韩信等异姓诸侯王,分封同姓诸侯王,并设立了典章制度,使残破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封建统治的秩序也逐渐稳定。
可以说,刘邦对中国的汉文化有着非常卓越的贡献。
公元前195年,刘邦出兵征伐英布,中了流矢后卧病不起,同年去世。
汉高祖刘邦是汉朝政权的开创者,为汉民族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刘邦虽出身寒微,却心怀大志,且有勇有谋。
他从一个小小的泗水亭长一步步登上了高位,爬上了权利的顶峰。
他在与西楚霸王相争的前期,一直都是屡战屡败,但是他知人善用,又善于听取谏言,巧妙地联合了各地的力量共同打击项羽,达到了击败项羽的目的,最终成功地反败为胜。
刘邦在群雄逐鹿中成为了那个笑到最后的赢家,于公元前202年登基为帝。
刘邦登基之时已经步入晚年,年老而昏聩。
刘邦的励志故事刘邦,一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
他是西汉开国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励志故事也一直激励着后人奋发向上。
今天,让我们来听听刘邦的励志故事。
刘邦出身寒微,家境贫困。
在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历过一段艰难的岁月。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相反,他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毅力,一步步走向了成功的人生。
刘邦的励志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困境,只要心怀坚定的信念,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刘邦年轻时,曾在田间劳作,艰苦的生活使他锻炼出了顽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品质。
他深知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命运。
于是,他努力学习军事和政治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最终,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为了一代伟大的帝王。
刘邦的励志故事告诉我们,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不懈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
在人生道路上,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和毅力,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走向成功的彼岸。
刘邦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曾经历过失败和挫折,但他从未放弃对成功的追求。
他始终坚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够改变命运。
正是这种乐观向上的心态,让他最终成为了一代伟大的帝王,也留下了无数的励志故事,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刘邦的励志故事告诉我们,成功的道路上充满坎坷和荆棘,但只要我们保持积极的心态,坚定不移地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正如刘邦一样,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励志的真谛,也为后人树立了不懈奋斗的楷模。
刘邦的励志故事,不仅是一段传奇的历史,更是一面照亮人生道路的明灯。
让我们向刘邦学习,坚定信念,不畏困难,努力奋斗,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人生!。
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生平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生平刘邦是汉朝的开朝皇帝,出身农家,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和指挥家。
他对中国的汉文化有着非常卓越的贡献。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生平,希望大家喜欢!刘邦的生平简介汉高祖刘邦,汉朝开国帝,汉族与华夏文化的先驱者与奠基者之一,中华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谋略家以及军事领袖,对中华的统一、稳定以及发展起着强大的影响。
刘邦虽出生贫寒,为人却胸襟宽广大度,不擅长谋划劳作生计,曾经逐步担任过徐州泗水公,沛公,汉王官职,秦国时期由于私自将罪犯释放最终逃亡于河南省芒砀山。
此时恰逢陈胜刚发动起义,随后刘邦便在此处集结了三千名手下与之响应,占领了徐州沛县等地区,群众称其为沛公,不久后刘邦便投奔秦国项燕之子项梁。
后刘邦逐渐攻进西安东部后,秦王三世向其投降,秦朝遂灭,刘邦上位后废除了秦朝时期的严苛政令,与渭河地区的乡亲们制定三条规章,杀人偿命,伤人入狱,偷盗赔罪,必须遵守。
鸿门宴过后,刘邦便立为汉王,统领巴蜀、汉中地区。
后爆发楚汉之战,他屡战屡败却未气馁,刘邦深有军事领袖才能,懂得选贤举能,听忠言纳益谏,令部下各司其职各展其才。
同时刘邦也丝毫不忽视集结各部落力量共同抵抗项羽,最终取胜,平定天下,称帝长安,立国西汉。
刘邦上任后削除异宗诸侯,又分封同族宗亲为诸侯王,立政上注重休养生息,百姓士兵生活轻负宽松,同时发展经济,巩固统治,奠定了汉民族的文化基石,缓和与匈奴的关系。
上位十二年后,刘邦在平定叛贼英布时中箭后卧病身亡,享年61岁。
刘邦的用人之道刘邦能够在与项羽的`争斗中取得胜利,从而建立起大一统的汉室大业,善于用人是很关键的一点。
韩信就曾指出自己可以领很多的兵马,刘邦最多只能统领十万,但是刘邦却可以包括自己在内的很多将领。
刘邦拥有一套现在很多管理者都值得学习的用人之道,能让有才之人发挥所长。
第一,刘邦识人善用,唯才是用。
他能够洞察部下的长处,萧何善于管理内务、财政,就派他负责安抚百姓、运送粮饷;韩信作战英勇,深谙用兵之道,就派他带兵百万攻占各地;张良、陈平很会统筹布局,谋划战略,就采用他们的计策。
刘邦的简短故事100字
故事一:初出茅庐
刘邦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但他并不满足于这种生活。
他从小就有着远大的抱负,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出人头地。
于是,他决定离开家乡,闯荡江湖。
可是,他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技能,只好去了一家酒肆当起了跑堂。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刘邦遇到了楚国的大将项梁。
项梁见他虽然出身平凡,但却有着非凡的志向,便收留了他。
此后,刘邦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
故事二:广结好友
刘邦在军队中结交了很多好友,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就是樊哙。
樊哙是个以屠狗为生的青年,性格豪爽,为人仗义。
他和刘邦一见如故,成为了生死之交。
在之后的反秦战争中,樊哙成为了刘邦的得力助手。
除了樊哙之外,刘邦还结交了许多其他的朋友。
这些朋友在他日后的政治生涯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故事三:反秦战争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
刘邦和项羽率领的起义军一起反抗秦朝的暴政。
在战争中,刘邦展现了他的机智和勇气。
他曾经在一次战斗中巧妙地避开了敌人的包围圈,救出了被围困的士兵。
此外,他还善于利用舆论的力量。
他常常在民间发表演讲,鼓舞士气,让人们相信他是天命所归的帝王。
故事四:鸿门宴
在反秦战争中,刘邦和项羽成为了竞争对手。
项羽兵力强大,而刘邦则相对弱小。
在一次危机中,刘邦被迫前往项羽的营地参加鸿门宴。
在宴会上,刘邦凭借着他的机智和幽默诙谐的性格,成功地化解了危机,并赢得了项羽的信任。
这场宴会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汉高祖刘邦休养生息的政策内容及影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刘邦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汉代开国皇帝,他在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王朝基业,采取了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
这些政策不仅帮助刘邦巩固了皇权,还为汉高祖奠定了长治久安的基础。
刘邦在休养生息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修建水利工程、减轻赋税负担、实行节俭政策、加强教育和文化建设等。
刘邦重视修建水利工程,利用黄河、长江等河流进行灌溉,增加农田产量,改善民生。
他还大力发展渔业、畜牧业,以保障人民的生计。
通过这些措施,刘邦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刘邦减轻了赋税负担,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刘邦实行了一定的减税政策,缓解了人民的负担,使得民众有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投入到生产和经济建设中。
这一举措受到人民的广泛欢迎,增强了汉高祖在人民心中的威信。
汉高祖还实行了节俭政策,削减宫廷开支,减少奢侈的生活消费,以节约国家财政,增加财政收入。
刘邦注重政府机构的廉洁和高效运行,树立了一个以务实为主、勤勉廉洁的政治风气。
这为汉高祖的长治久安打下了坚实基础。
刘邦还加强了教育和文化建设,普及汉语,推广汉字。
他注重教育普及,设立学校,选拔人才,为政府机构注入新的活力。
通过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刘邦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发展,增强了汉高祖在民众心中的声望。
休养生息的政策对汉高祖的统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这一政策有效地稳定了社会秩序,增加了人民的福祉。
刘邦休养生息时期,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经济繁荣,文化繁荣,政府机构效率更高,治理更加有序,为刘邦后来的强势统治奠定了坚实基础。
刘邦休养生息的政策在巩固汉代王朝的基础上,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为汉高祖统治的长期稳定奠定了基础。
这一政策的成功实践也为后来的王朝统治者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000字】第二篇示例:汉高祖刘邦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之一,他统一了中国并建立了汉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度的长期统治者。
在其统治时期,刘邦采取了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以巩固政权、安定社会,为国家的发展和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羹颉侯”是什么意思?刘邦为什么给侄子这么一个封号本文导读:世人皆知,刘邦在当皇帝之前,生活过得并不是很好,家中主要以务农为主。
最为重要的是,刘邦是一个不喜欢干活的人,整天无所事事,并且与村子里面的流氓一起混日子,成年后,他连自己的生活都无法保障,经常去嫂子家蹭饭。
这让他的父亲十分头疼,但也没有办法。
刘邦这种对生活的态度引来了他嫂子的不满,再加上老去蹭饭,他嫂子便更加讨厌他。
有一天,到了饭点之后,刘邦和往常一样,准备去嫂子家蹭饭,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嫂子针对他,早就想到了一个应对之策——提早吃饭。
因此,这一次刘邦一过去,他嫂子就喊道:“锅里已经没有饭了”,并且对着刘邦说了几句难听的话。
虽然刘邦此时主要靠着混日子为生的,但是也是一个有骨气的人,家里人对他的嫌弃激起了他的斗志,或许,这也成为他日后角逐天下的动力吧。
刘邦称帝之后,在家里的社会地位,一下子就翻转了过来,按照以往的惯例,他也开始分封自己的亲人。
分封结束后,刘邦的大嫂就不乐意了,所有的亲朋好友中,只有自己的儿子没有封赏。
于是她便去寻求刘邦父亲的帮助。
刘邦一开始也没有答应,后来实在拗不过自己父亲的再三劝导,最后,刘邦极度不情愿地给这个嫂子的儿子起了一个封号——“羹颉侯”。
刘邦对他大嫂的记恨,想出的这个封号让人十分哭笑不得,“羹颉”的意思便是饭没有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嘲笑了刘邦的大嫂当年不给他饭吃的事情。
看到这个封号之后,刘邦的大嫂便想起了过去的事情,也知道刘邦对于自己之前的举动的怨恨之情。
既然此时好处已经拿到了,她也就不愿意因为封号名字的问题,再与帝王再起冲突,而是顺从地接受了。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能,在我们的生命中,或许会碰到一些如今看起来过得不好,或者是没有前途之人,但是,未来这种事情谁也说不准,因此,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这在任何时候都是适用的。
刘邦的帝王生活作者:卫道存来源:《安徽文学》2009年第08期一、天子之贵刘邦回到沛县,受到父老乡亲的盛情款待,他一住就是半个多月,期间降下旨意,世代免除沛县人的赋税徭役,但不包括丰邑。
沛人闻之莫不感恩戴德。
但临走的时候,众乡亲却拦住刘邦不让走,跪请刘邦把丰邑人的负担也免了,说:“陛下虽然是喝沛县水长大的,号称沛公,和沛县的感情深一些,但毕竟是丰生沛养,丰邑和沛县都是你的老家,两地又是近邻,亲戚连亲戚,陛下怎么能只免除沛县人的赋税徭役,而不免除丰邑的呢?”刘邦说:“我在丰邑只是借生,还没出娘胎就差点死在那里,见秦军来屠婴儿,邻里多自保,不惜陷害我家,致使全家流落沛地,我于丰人有可牵焉?我起义初时,创业艰难,正是用人用物之机,丰邑守将雍齿伙同丰人却率先叛我,差点把义军掐死在摇篮中。
每念及此,我深恨之,因此我不承认是丰邑人,我与那里没有任何瓜葛!”乡人齐呼:“陛下一向宽厚仁慈,请您不要计较过去的事,您要不同意,我们就长跪不起!”刘邦看这么多父老乡亲一直跪在他的面前,心中不忍,只好说:“也免了,你们起来吧。
”众乡亲马上站了起来,高呼:“谢谢陛下。
皇上万岁!”刘邦带领一帮随从,愉快地返回长安,沿途路过一些城市,地方官员不免兴师动众隆重接待。
他也没有甚推辞,歇息一下仍旧赶路,又用了半个月时间,回到宫中。
萧何负责承建的新的皇宫未央宫即将封顶。
远远看去,巍峨壮观,气势恢宏。
刘邦看到这个建筑这么豪华,眉头一皱,当即让人把萧何叫到宫中一顿臭骂:“你是诚心坏我江山,还是脑子里进水了怎么的?我让你负责建设皇宫,你建个稍大一些的院子也就罢了,谁叫你搞得规模这么大,楼又这么高,这么铺张浪费了?现在国家刚刚建立,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战乱,国家和百姓都很贫穷,哪容得我们这样糟踏?宫室再小也不影响决策,只要心里装着百姓,在哪儿都能办公。
秦朝的灭亡,很大程度上就是大兴土木,不顾老百姓的死活,你这样做,怎能不遭到天下老百姓的怨愤,是要我刘邦做亡秦之续吗!”刘邦是苦孩子出身,尽管在官场上混得越来越大,对于金钱已看得不那么重要,但对于浪费这样的事还是不能容忍。
萧何听他骂完,忙给他解释:“陛下息怒,听我说说理由。
我之所以把宫室搞得这么宏大,就是考虑到我们是泥腿子进城。
天下百姓多认为我们和他们差不多,他们在过去那种戒备森严的环境下被统治惯了,如果我们把宫室建得太寒酸,有人就会认为我们没有出息,从内心里不服我们。
同时,现在各诸侯封地,都有旧的宫殿,规模都很大,如果皇上所用,还不如他们的气派,不足以显示您的尊贵,也不能对他们构成威慑作用。
另外,国家再穷,也不在于建不建几间大房子。
省吃俭用,于治家有余,于治国则不足。
秦国灭亡,是他们连年征战,无节制地向老百姓摊派徭役,遭致四方怨恨,岂因一官室之费而败乎?”听萧何这样一说,刘邦气稍消了一些,但仍说:“强词夺理,完全没有这个必要,我看你是进了城开始讲排场了,还要摆出这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
”“不是我讲排场,皇上认真地想一想是否有这个必要?哪天你到现场去看一看,也许就能认可了。
”萧何说。
刘邦说:“也好,我倒要看看你搞得是否实用,否则。
我叫你扒了重建,费用你给我弄去。
”不几日,刘邦就带领几位近臣来到未央宫视察。
这未央宫占地足有两千多亩,设主殿一处,辅殿若干处。
主殿为议政殿,高三层,为皇上日常办公起居和召见大臣的地方。
主殿前有三道门,从南至北依次为正阳门、德正门、安泰门,每个门之间相隔三百丈。
主殿后面为神武门,为皇帝进出的地方。
两侧设有四个辅殿,东面为坤宁宫、太子宫,为后宫和皇子们驻足停留的地方;西侧为议事堂和辅政堂,分别是大臣和皇帝的近侍议事和办公的地方。
另外,四周还建有大量的辅房,是杂役和皇家卫队驻扎之所,还有就是料理吃喝拉撒睡的一些机构的场所。
这些地方,刘邦都逐一看了,认为想得还算周到。
在主殿二层,他看到龙椅高高在上,下面是一片很大的厅,足能容下几百人站立,感到自己坐在上面离大臣太远了些,就说:“座椅设得太高了,这样岂不叫我有脱离群众之嫌?另外,下面的人讲话,我在上面恐怕既看不清也听不清。
不利于议事。
此处虽有气势,但好像不太实用。
”萧何说:“陛下说得是。
但不这样,我们觉得不足以显示您的尊严。
同时,下面的人和皇上保持一段距离,这也可以叫做安全线,防止皇上在召见外使时有人图谋不轨。
这种情况在秦始皇的时候已经发生过,所以我们在设计这一块的时候,就想到了这一点。
至于您说的下面的人讲话,您在上面听不清,我们也试验了一下,觉得大臣奏事。
只要走到前面来,还是能听得清的。
只是由于光线是从南面进来的,的确坐在上面有些看不清下面说话人的脸,为此,工匠们已决定在后面多开些窗户。
另外,为了增加殿内的辉煌,上朝的时候,四周还要点些蜡烛,那样您在上面就能看清下面人的情况了。
”刘邦听萧何处处为他着想,心里很满意。
忽一日,有人向刘邦打小报告:“萧何自从封了万户侯以后,得意洋洋,全然不把众大臣放在眼里。
还有就是全然不把皇上的话当回事,说皇上让他节俭建设未央宫,他说这是百年大计,要建就建好它。
还有就是借建设宫殿之机,改造丞相府,有挪用公款嫌疑。
”起初刘邦听了这些话,还以为是众大臣对评定萧何功劳第一,有的人嫉妒心在作怪,背后说他的坏话也是正常的,现在看也不全是假,他岂只是不把众大臣放在眼里,连我也不放在眼里了!想到这,刘邦马上传旨:“把萧何给我抓起来,关进宫中大牢!”夏侯婴问:“什么理由,皇上?”“不要问理由,我想关他。
”刘邦生气地说。
萧何不明不白地被关了起来,有人吃惊,有人高兴。
这正是刘邦用人的一种策略,抬一抬,压一压,好一阵,坏一阵,始终让你诚惶诚恐,如履薄冰,不敢翘尾巴。
他重封萧何后,萧何这一段的确有些在朝中弄权,这是刘邦最不能容忍的。
加之有不少武将始终心里不服,甚至出现了消极怠工的现象,怎能长久这样下去,万一有个战事,还指望谁去前线卖命?因此找个理由就把萧何关了起来,一方面是堵众人的口,让大家心理上有些平衡,另外也让萧何清醒清醒,让他知道,这里真正的当家的是我,我能封你,也能贬你。
过了些时日,负责刘邦的保卫工作的宫中都尉王猛趁晚上值勤的机会,对刘邦说:“启禀陛下,我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能给刘邦当护卫的,都是跟前的红人。
刘邦随口骂道:“你他娘的有屁就放吧,别转了。
”王猛说:“我觉得陛下把丞相关起来实在太冤。
丞相跟随你多年,你还不知他的为人?他把未央宫建得好一点,也是为了皇上办事。
有人说他借机肥私,这不可能,他一向都是公私分明。
您允许他可以坐四马的小车,可丞相至今还坐的是牛车。
丞相府现在是在修缮,但那是房子快要塌了,实在不能再将就了。
我还听说,丞相拿出自己的钱给建设未央宫的工匠改善伙食,这还看不出他的忠心?他把皇家苑林交给老百姓耕种,实在是看着那片地闲着可惜,经营好皇家的产业,这本也是丞相的职责,况且这些老百姓都是你的子民,有什么不恰当的呢。
还有人说丞相有反心,这更是无稽之谈,当年他独守关中,年富力强,都没有背叛陛下,怎么会在您已平定天下,他年事已高的时候反您呢?丞相年龄已大了,实在经不起多少牢狱之苦,您赶快把他放出来吧,不然非出事不可。
”刘邦也知这些道理,正想找个台阶下,可惜朝中大臣在关键时候竟没有一个为萧何说话的,可见人心之叵测。
现在有王猛说话了,他想也把萧何折腾得差不多了,当即答应:“你小子说的有点道理,但他不该不经我的允许就擅自把苑地交给别人耕种。
不然这宫中的东西,我还能当什么家。
叫人卖空了也不知道,这就是对他的惩罚。
你明天就把他领出来吧。
虽然把他关了起来,但也没免他的职,叫他今后小心为是。
”王猛忙答应:“皇上说得是,我一定告诉他。
”萧何在牢中关了近一个月,倒也没受多少罪,只是更加知道了刘邦的翻脸不认人。
他出来向刘邦谢恩,刘邦看着他一脸沧桑的样子,有些怜惜,就安慰了一下,说:“我这些日子也是气不打一处来,让你受委屈了。
你多年来忠心耿耿,我是知道的。
你也明白,我也是做给别人看的。
你以后该怎么着还怎么着,凡事不必向我请示。
”刘邦虽然这样说,萧何以后哪还敢先斩后奏,那除非是他还想“二进宫”。
萧何说:“我会谨记的。
”萧何进去的这一个月,未央官的建设基本完工,叔孙通的礼乐朝仪也搞得差不多了,正在试验阶段。
这日在未央宫举行彩排。
叔孙通把刘邦也请来,让他来指导一下,看还有什么意见。
刘邦听了汇报,又坐上龙椅体验了一下。
感觉是那么回事,就说:“很好。
从明天开始,让朝中所有大臣都来学习朝仪,你仔细地教教他们,有不遵守规矩的,刑罚伺候!”按照刘邦的吩咐,从第二天开始,大臣们都到新落成的未央宫学习礼乐。
叔孙通和他的弟子们,从怎么入官开始,到怎么站立,入座,奏事,敬酒,目送皇上离朝,到大臣退朝,都讲了一遍,然后就开始演练,亦步亦趋,不得有半点差池,凡有不当者。
一律重练。
刘邦的监察御史就在旁边看着,对不好好练习者,当场予以申斥。
大臣们就这样反复学习了半个月,叔孙通向刘邦报告,说训练得差不多了,可以实行了。
刘邦沉思了一会说:“择八月十六日为未央宫启用仪式,到时就按新的朝仪上朝议事。
”叔孙通答应:“是。
”就去准备了。
宫人也按刘邦的意见通知各位大臣,要求不得有误。
八月十六这天,群臣从正阳门趋步进入宫中,到了议政殿前,列队拾级而上,进入二层主殿,然后列四队站立,文臣居右,武臣居左,及刘邦来到,在龙椅上坐下,这时叔孙通喊道:“上朝,给皇上行九叩之礼。
”下面站着的一百多位大臣“扑通”一齐跪倒,给刘邦磕了九个头,口里喊着:“祝我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叔孙通又喊:“叩头毕,请起立。
”群臣起来又站成四列。
这时刘邦发话了:“给大家赐座吧。
”群臣各自坐到事先指定的座位上。
看看群臣都坐下了,刘邦说:“今天是未央官正式启用之日,我们要喝酒表示庆贺,给大家每人赐酒九杯!”侍者一呼拉从幕后端着酒来到各位大臣的面前,叔孙通喊一次给倒一杯,九杯喝完,又喊:“酒毕,请群臣给皇上谢恩。
”群臣又起立列队拱手喊:“谢皇上赐酒。
”接着刘邦讲了一通以前朝中缺少规矩,说话办事有失体统的现象,所以才实行这套朝仪。
让大家对比一下,这样是不是比以前像个样子了。
然后又对当前工作提了一些要求,让大家分头去办。
之后,群臣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在刘邦旁边站着的侍者趋前几步喊道:“有事奏事,无事退朝。
”萧何、曹参、樊哙、叔孙通又分别奏了几件事,刘邦都批准:“照办。
”下了朝之后,刘邦回到后宫,见了吕雉,一脸高兴地对夫人说:“我今天才真正体会到当皇帝的尊贵!”二、敕建新丰叔孙通帮皇上解决了一些大臣在朝廷上大喊大叫,过于随便的头痛事,从此得到刘邦的赏识。
他乘机对刘邦说:“制定礼乐朝仪是一件很复杂的事,在这个过程中我那一帮徒弟出了不少力。
这个东西今后还要不断完善,以不断加强皇上的威严。
另外,礼乐制仪不仅要在朝廷上实行,还要在各府和百姓中推行,这样才能叫全国的老百姓都崇拜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