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考场作文素材:陶行知的轶事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4
2023年中考考场作文素材:陶行知的轶事
陶行知,字子瞻,号清史,宋代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
其父陶宗仪是宋太宗的贴身谏臣,他也受到宋朝的关照,在政治上受到宋朝的重用。
陶行知曾参加过宋太宗的郊游,这次郊游中,太宗曾经说:“把这块石头当作一个磨盘,把这块磨盘当作一个磨石,把这
块磨石当作一个研磨机。
”陶行知立刻把这句话变成了一句谚语:“石磨可以磨成粉,粉可以研磨机。
”这句谚语把宋太宗的一句话变成了一句谚语,流传至今,被称为“石磨粉机”。
陶行知在文学上也有不错的成绩,他编撰了《新书》、《清史》等,并且还创作了一些文艺作品,如《经世致用》、《万嘉录》等,他的文学作品带给了后世很多的思想精神。
陶行知的一生,既有政治上的成就,也有文学上的成就,他的事迹也给了后世很多的启示。
他的言行被人们所传颂,他的精神也被人们所推崇。
陶行知教育故事范文对自己的孩子,陶行知同样严格要求。
他的二儿子晓光没有正规学历。
____年夏,晓光经人介绍去成都一家无线电修造厂工作。
厂方要看他的学历资格,他拿不出,就写信给育才学校副校长,请他寄一张晓庄学校的毕业证书来。
证明刚刚寄到,陶行知的急电也到了,严厉阻止用这张证明,并要晓光立即将证明寄回。
接着,又是一封快信,信中说:‚我们必须坚持‘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之主张……总之,‘追求真理做真人’,不可有丝毫的妥协。
你若记住这七个字,终生受用无穷。
‛以后,‚追求真理做真人‛七个字,便成了晓光的座右铭。
____年____月____日,陶行知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他的一生百折不挠地‚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他把全部身心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
____为他写了挽词:‚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先生千古!‛宋庆龄的挽词是:‚万世师表‛。
周恩来的话代表了千千万万革命师生的心声:‚陶先生放心去吧,你已经对得起民族,对得起人民。
你的未了的事业会由朋友们,由你的后继者们坚持下去,开展下去的。
你放心去吧!‛陶行知教育故事范文(二)陶行知先生办的育才学校,招收了许多失去父母的孤儿,他以慈母般的胸怀,热情的关心爱护着孩子们。
与此同时,对于革命的后代,他也是义不容辞地收留下来,加以保护并给以精心的培育。
有一位越南革命者的女儿,名叫慕罗,圆圆的脸盘,一双机灵的眼睛,一副天生清亮的嗓子。
陶先生把她分到音乐组,对她说:‚你就学音乐吧!‛慕罗在音乐组接受革命思想和专业知识的教育,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当她的祖国吹响了解放斗争的号角时,她对陶校长说:‚祖国需要我回去战斗!‛陶先生说:‚你回去吧,用你的声音,为祖国的解放歌唱。
你到育才学校,为的就是这一天!‛朝鲜革命者的几个孩子,因父母抗击日本侵略者,战斗在中国的土地上,他们也被长辈送到了育才学校。
陶校长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你们学社会科学吧,这是你们祖国最需要的。
‛____年,失踪的著名新闻记者萨空了,突然在北碚出现,他被剃光了头,在犯人的行列里,被人押解着做苦役。
有关陶行知的小故事篇一:《陶行知与小泥人》我小时候就听爷爷讲过陶行知先生的故事,陶行知先生可是个大教育家呢。
在我们村子里,有个教书先生老是板着脸,大家都怕他。
可陶行知先生就不一样啦。
有一次,我爷爷说他有幸见到了陶行知先生。
那时候陶行知先生正在一所乡村小学视察。
我爷爷看到陶行知先生走进教室的时候,孩子们都有点紧张。
陶行知先生可没摆什么架子,他笑盈盈地看着孩子们,眼睛里透着温和。
他看到教室里有个小角落堆着一些泥巴,那是孩子们课间玩耍的时候弄的。
陶行知先生就走过去,拿起一团泥巴,坐在孩子们中间,对孩子们说:“咱今天不上那种规规矩矩的课啦,咱们一起捏小泥人咋样?”孩子们一听,眼睛都亮了。
有个调皮的小男孩叫狗蛋,他大声说:“陶先生,真的可以吗?俺们老师可不许俺们在教室里玩泥巴呢。
”陶行知先生摸了摸狗蛋的头说:“为啥不许呢?在我这儿啊,只要能学到东西,玩泥巴也是学习呢。
”于是,孩子们都围过来,跟着陶行知先生捏泥人。
陶行知先生的手很巧,他一边捏一边说:“你们看啊,这泥巴就像你们的想法,可以捏成各种各样的东西。
”他捏出了一个小农夫,扛着锄头,惟妙惟肖的。
狗蛋学着陶行知先生的样子捏,可是怎么都捏不好,有点沮丧。
陶行知先生就凑过去说:“狗蛋啊,你捏的这个也很有特色呢。
你看这大粗胳膊,就像个大力士。
”旁边的女娃子小花说:“陶先生,俺想捏个女娃娃。
”陶行知先生就耐心地教小花怎么捏出裙子的褶皱。
教室里热闹极了,大家都在专心地捏泥人。
这时候,那个学校的校长进来了,看到这场景有点吃惊。
他说:“陶先生,这……这怎么在教室里弄起泥巴了呢?”陶行知先生笑着说:“校长啊,你看孩子们多开心。
他们在捏泥人的过程中,发挥了想象力,动手能力也提高了。
这也是教育啊。
”校长听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后来啊,这堂课成了孩子们最难忘的一堂课。
爷爷每次讲起这个故事,眼睛里都闪着光,就好像他也回到了那个充满欢乐和创意的教室一样。
陶行知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总能找到独特的教育方法,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陶行知的事迹写作素材
陶行知(1891年-1946年),山东泰安人,中国教育家、革命家,现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开创者之一,被誉为“中国的罗洛教育”、“东方的佛洛依德”。
陶行知先后留学美国和日本,被派往浙江杭州的独立中学任教,开始了他的教育事业。
在教学中,他提出了“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主张把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注重培养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1920年代初,陶行知回到山东创办了自己的学校——泰山独
立学校和泰安职业学校。
他用自己的实践经验推动中国教育的改革,提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教育目标,并积极探索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的紧密合作。
陶行知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文素养,提倡“诚信、公正、自由、勤奋”的校训,并亲自倡导“劳动教育”和“体育教育”,
提倡学以致用,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
此外,陶行知还积极参与了民主运动和爱国运动,号召学生们关注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民族意识。
他在1927年参
与并领导了泰安学生爱国运动,积极参与抵抗日本侵略的斗争。
1946年,陶行知因心脏病发作突然去世,享年55岁。
他在短
暂的生命中留下了丰富的教育遗产,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杰出代表。
陶行知的事迹和教育理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并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陶行知爱国事迹有哪些800字写陶行知的爱国事迹1“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
作为一名宏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在育才学校经济最困难的时候,他到处奔波,筹措资金,以维持学校的日常生活,当时有人称赞他这样做是抱石游泳,学校犹如重石,很可能将拖入水底,还是弃石为好。
陶行知不予理会,他坚决而乐观地回答:“我不是抱石头游泳,而是抱着爱人在游泳,越游越起劲,要游过急流险滩,达到胜利的彼岸。
”陶行知引学校为“爱人”,他不把学校学生当“石头”,正表明他在艰苦险恶的逆境中对学生倾注了他全部酷热的爱,竭尽奋斗之力将他们平安送达抱负的彼岸。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没有爱便不成为学校。
“晓庄是从爱里产生出来的。
没有爱便没有晓庄”,办学者及老师都布满着爱,爱教育爱学生,方能奋斗办出像样的学校。
老师没有爱也就不能教育学生。
对学生爱是老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
喜爱学生,喜爱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气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
在两颗心渐渐溶化为一的过程中,老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忙,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胜利的喜悦。
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
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
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学生,有些学生由于父母忙于生计,把孩子扔在一边,他们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学习跟不上,有时我真的不忍心责怪他们。
想想自己的孩子每晚几乎都在自己的看护下做作业,再想想他们,我们作为老师的有什么理由不去爱他们呢?教育原来就要用爱去浇灌,心与心交融才能回报以真诚。
写陶行知的爱国事迹2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我难以全面地了解每一个人心中的陶行知先生,且以一个青年文学喜爱者的姿态浅谈对陶行知先生一生的认识,以示敬佩之情。
探索教育家精神的例子素材《探索教育家精神的例子素材》素材一《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陶行知是一位了不起的教育家。
我记得有个特经典的事儿。
有一天,陶行知看到一个男生用砖头砸同学,那阵仗可吓人了。
要是别的老师啊,估计拉过来就狠狠批评。
陶行知呢,他很冷静,当场就让男生去自己办公室等着。
这就跟一般老师处理方式不一样了。
然后陶行知干啥去了呢?他回去拿了一颗糖。
他回到办公室,找到那个男生,微笑着说:“这颗糖奖励给你。
”男生当时就懵了,心里肯定想我犯错误了怎么还给我糖呢?陶行知不急不忙地说:“我让你到办公室来,你就来,很听话。
”男生这才恍然大悟接过糖。
接着陶行知又拿出一颗糖说:“这颗糖也给你,我调查过了,你是因为那同学欺负女生你才用砖头砸他,要是这样的话,说明你很有正义感。
”男生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这心里肯定又惊又喜。
然后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说:“我刚刚跟你讲了道理,你能接受批评并且认识到自己砸人是不对的,这很不错,这颗糖是奖励你的知错能改。
”这时候的男生,估计是又惭又悔。
没等男生反应过来,陶行知又拿出第四颗糖:“这颗糖是给你的,因为你很诚实。
我问你为啥砸人的时候,你准确地告诉我了原因。
”男生捧着四颗糖,都感动得哭了。
陶行知这种教育方式,真的是不按常理出牌。
不打骂,就用这样巧妙又温和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对错,还让学生内心受到鼓舞和触动。
这就是教育家精神,有方法,懂孩子。
素材二《蔡元培:兼容并包的北大》蔡元培在北大当校长的时候那可是干了一番大事业。
我听说啊,那时候的北大,就跟个大杂烩似的。
有各种思想流派的人,但也有很多旧的、腐朽的作风。
蔡元培来了之后啊,就奉行他的兼容并包精神。
就说招老师这事儿吧,他可不管你是新派还是旧派,只要有学问就行。
像辜鸿铭,这人很有意思,头上还留着小辫子呢,在思想上那属于守旧的一派。
别人都觉得这家伙有点老古董,不适合在新北大。
蔡元培可不管,他觉得辜鸿铭学问大着呢。
于是把辜鸿铭请到北大来当教授。
简述陶行知生平的作文
陶行知,那可是教育界的一位响当当的人物!
他出生在 1891 年,从小就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
长大后,他去了美国留学,学了不少先进的教育理念。
学成回国后,陶行知那叫一个干劲十足!他坚决反对那种死板的、只知道
死读书的教育方式。
他觉得教育不能只在教室里,得和生活结合起来,要让孩
子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做中学。
为了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他到处奔走。
不管条件多艰苦,他都不怕。
他
亲自创办学校,和学生们一起劳动、一起学习。
陶行知的教育方法特别有趣,他不是那种板着脸说教的老师。
他会带着孩
子们去大自然里观察,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
他还鼓励孩子们要有创造力,不要被传统的观念束缚住手脚。
在他的努力下,很多孩子都受到了更好的教育,也明白了知识的真正用途。
可惜的是,陶行知先生在 1946 年就去世了。
但他的教育思想和精神,一直影响着后来的教育工作者,让大家知道,教育是一件多么重要又多么有意义的
事情!
陶行知的一生,就是为了教育事业拼命奋斗的一生,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
学习!。
关于陶行知的教育故事(精选16篇)关于陶行知的教育故事篇1点石成金陶行知对少年儿童求知学习的方法,经常有所指点,最为突出的就是"点石成金"的故事,这也可以说是少年儿童求知学习的最首要、最关键的方法。
在一次育才学校的晨会上,陶校长去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很有本领的道人,只要他用手一指,面前的乱石立即会变成黄金。
一天,他让众徒弟坐在他四周,自己用手指点着地下一堆石块,立刻石块都变成了黄澄澄亮光光的大小不等的金块。
从徒弟看了又惊又喜,个个拍手叫好。
道人对徒弟说:"每人选一块金子,拿去买点吃用的吧!"徒弟们都扑到黄金堆里去翻拣,有的要选一块颜色最黄的,有的要拣一块亮光最足的,有的想找一块最大最大的,大家东翻西找忙个不停。
这时却有一个徒弟,他没有去拿金块,只是呆呆地站在道人旁边,两只眼睛睁得大大的紧盯着师傅点金的手指看,边看边思考。
道人问他:"你为什么不去挑选你最喜爱的一块金子呢?"这徒弟回答说:"金子虽好,但一用就完,我看中了师傅那个点石成金的指头。
"讲到这里,陶校长突然停住了。
学生们急于要知道故事的结局,都催促他:"校长,你讲下去呀!""快点讲下去呀!"陶校长不再讲故事,却一转话题,进行了一番评述,他说:世上有多少人被闪闪发光的金子迷惑,而忘记了点石成金的指头。
同学们,你们在学校求学,可不能光想要得到老师和书本传给你们的现成知识,这些知识虽好,但仅仅是世界上人武部知识的一个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现成知识会不够用的,有的会用不上了,有的会显得陈旧了。
有些同学拼命把老师和书本上的知识死记硬背,即使你能背出,你在追求学问(真理)的大道上还会碰到许多新事物、新问题,到那时你能责怪老师没教过、书本上没见过吗?死记硬背不思考,是书呆子的学习方法,这些学生,老师"教多少",他就"记多少",是赶不上时代、超不过老师的。
陶行知的事例素材
陶行知是我国杰出的人民教育家,在教育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下面是一些关于陶行知事例素材的例子:
1. "四块糖的故事":有一天,陶行知看见一个男生用泥巴砸自己班上的男生,立刻制止了他,并要求他在放学后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这个男生早早地来到校长室门口准备挨训。
但陶行知并没有责备他,而是问他为什么这么做,然后给他四块糖,分别代表尊重、理解和宽容。
2. "行是知之始":陶行知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
他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真知灼见,只有将所学的知识付诸行动才能真正取得成功。
3. "育才学校":陶行知创办了育才学校,并提出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口号。
这所学校实行"实践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人才。
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陶行知教育故事范文陶行知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他对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不仅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改革方案,而且自己亲身实践,努力为学生们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环境。
以下是一个关于陶行知教育故事的范文,以展示他的教育思想和他对教育事业的贡献。
陶行知教育故事:小雨的成长话说在江南的一个小山村里,有一个叫小雨的孩子。
小雨是个十分聪明但淘气的孩子,他是村里人人喜爱的小可爱。
小雨的父母都是务农的,为了让他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他们辛辛苦苦地攒了一些钱,把小雨送进了当地的小学。
小雨上学的时候,陶行知正好被派到这所小学来担任校长。
陶行知是一位非常有教育才华和激情的教育家,他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因此他希望能够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有机会发展自己的潜能。
在小雨上学的第一天,陶行知就注意到了这个聪明而淘气的小孩。
一天,小雨又在上课的时候做起了调皮捣蛋。
他不停地在教室里游荡,给同学们拿橡皮筋玩,甚至还偷偷溜出了教室。
陶行知见状,没有生气,也没有处罚他,而是用一种宽宏大量的眼神看着他。
第二天,陶行知找到了小雨的父母。
他和父母们谈了谈小雨的问题,告诉他们自己对小雨的期望和信任。
陶行知说:“小雨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他有很大的潜力。
我相信只要给他一个适合他的环境,他一定能够好好学习、健康成长。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陶行知开始尝试着改变小雨的学习环境。
他为小雨设计了一些特殊的学习任务和活动,让他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他创建了一个充满温馨和爱的班级氛围,鼓励同学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陶行知知道小雨喜欢运动,于是他让小雨担任了班级的体育委员。
小雨得到了一个机会去组织班级的体育活动,并且在活动中展现自己的领导才能。
在体育活动中,小雨不仅热情地组织同学们参与,还展现出了出色的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
同时,陶行知开始和小雨建立起了一种特殊的师生关系。
他经常和小雨谈心,了解他的困惑和压力,并给予他合适的指导和建议。
2018年中考考场作文素材:陶行知的轶事2017年中考考场作文素材:陶行知的轶事
针对蒋介石以剿匪之名进攻苏区,陶行知在《申报》连发时评称:今日举国之匪,皆黑暗之政治所造成。
蒋介石大发雷霆,下令申报禁止邮递
陶行知在投身平民教育时,也时刻关注社会上的政治运动。
1930年春,晓庄师范师生为抗议英商和记洋行工人被殴,举行游行示威。
时值蒋冯大战,因陶行知与冯玉祥有私交,蒋介石断定晓庄事件是响应冯玉祥的反蒋行动,遂怒令关闭晓庄师范并通缉校长,陶行知被迫流亡日本。
后通缉解除,过了一年陶行知才回到上海,从此更立志反抗蒋介石的独裁统治。
在沪期间,陶行知经黄炎培举荐被聘任为国内有名的《申报》的顾问,曾化名不除庭草斋夫发表了大量杂文和时评。
当时,蒋介石以剿共之名进攻共产党领导的苏区,陶行知连续发表了《剿匪与造匪》等三篇时评,语惊天下地指出:今日举国之匪,皆黑暗之政治所造成。
国民党当局很快查明这些文章出自陶行知之手,蒋介石大发雷霆,批示:申报禁止邮递。
为申报馆的生存计,总经理史量才忍气吞声,表示今后不再续登陶行知的文章,蒋介石方解除禁令。
面对外患日深和国内的黑暗统治,陶行知感到不能只坐在校园书斋。
一二九运动爆发后,他与宋庆龄、邹韬奋等著名人士发起成立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1936年7月,
他担任了救国会的国民外交使节出访欧亚非26国,争取各地华侨和国际友人支持中国的抗日斗争。
途经香港时,他与沈钧儒、章乃器等联合发表《团结御侮宣言》,赞同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这一宣言震动国内外,受到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热情支持。
出访期间,国内发生国民党政府逮捕救国会领袖的七君子事件,陶行知又一次被通缉。
沈钧儒后来说:倘若陶行知留在国内,一定和我们在一起,七君子之狱就变成八君子之狱了。
李公朴、闻一多遭暗杀后,听说特务已经把他列为下一个对象,他马上表示我等着第三枪,并给育才师生致信:为民主死一个就要加紧感召一万个人来顶补
在争取民主并为群众争取教育权利的长期奋斗中,陶行知阅读了许多马列著作和中共中央文件,在思想日益一致的基础上同周恩来等共产党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出访欧洲期间,陶行知曾三次拜谒马克思墓,并赋诗曰:光明照万世,宏论醒在下。
他在重庆主办育才学校时,又邀请邓颖超对师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抗战胜利后,陶行知作为民盟中央民主教育委员会的主任,与共产党密切合作,积极投入反内战、反独裁、争民主的斗争,他在重庆创办的社会大学成了民主人士的堡垒。
1946年4月,陶行知来到上海,三个月后传来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的消息。
陶行知闻讯异常激愤,到
处演讲谴责。
当社会上传说特务已把他列为下一个暗杀对象时,周恩来派秘书陈家康去报警,要他提防特务的无声手枪。
陶行知当即毅然表示:我等着第三枪!他还给育才师生留下了一封信,发出为民主死一个就要加紧感召一万个人来顶补的铮铮誓言。
四糖故事
陶行知有这样一则教育学生的故事: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
可是陶行知却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男生接过糖果。
随后陶行知高兴地又掏出第二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
男生惊讶地看着陶行知。
这时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男生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颗糖果递过来,说:为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没有多的糖果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