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邯郸市初中毕业生升学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247.00 KB
- 文档页数:28
2024年邯郸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第二部分第三部分总分题号第一部分(一)(二)(三)(四)(五)得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3.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共29分)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6分)一声枪响拉开了战争序慕,战争的硝烟弥漫在每一片土地,每一个角落,让人们无法呼吸,无法逃离。
残破的旗帜、断裂的枪支和四处散落的弹壳,一片狼藉。
昔日战友间亲密无间的情谊已化为灰烬,永远埋藏在这片悲剧的土地下。
但倔强的人,也许会碰壁,他们却从不轻易放弃,因为他们知道,挫折只是生命的一部分,而非终点。
脑海中一句句智慧的教讳,如同灯塔,指引他们在人生航程中不会迷失方向,翘首以盼的终是胜利。
(1)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②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2)请给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①灰烬________②翘首________(3)文段中的“挫”字,用部首检字法检索,应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查到这个字读“cuò”。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1)看着比赛的同学一个个都表演得绘声绘色、____________,我就不免紧张了起来。
(2)即使在寒冷的冬季,这家电厂仍然门庭若市,前来谈合作的客户____________。
(3)美术组的小艺术家们将生活中的废弃物改造成五花八门的艺术品,真是____________。
A.惟妙惟肖络绎不绝心灵手巧B.栩栩如生络绎不绝妙手偶得C.惟妙惟肖摩肩接踵妙手偶得D.栩栩如生摩肩接踵心灵手巧3.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要深化对南极地区海冰融化现象和南极上空大气运动过程的认识,就必须扩大科学考察区域,提高科研观测精度和实验设计方法。
2024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卷第一部分(1~2题14分)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共8分)3月的大雁则不同。
【甲】冬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可能受到枪击,【乙】现在却是休战时刻。
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
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róng huà)的水洼和池塘问好。
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白色的尾部朝着远方的山丘,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
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
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qiān xǐ)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不消几天,沼泽地里到处都可以看到它们。
(1)①融化②迁徙(2)①shòu lieè②qǔzhé(3)文段中【甲】【乙】两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A.因为所以B.尽管但C.既然那么D.不但而且(4)“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一句运用了修辞手法。
“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一句中的“又”字流露出作者的感情。
(2分)2.综合性学习。
(6分)“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三年的时光已悄然流逝,初识犹在昨天,分别即在眼前。
让我们一起来开展“岁月如歌”综合性学习活动吧!(1)班委会决定编写一本班级纪念册,请你仿照下面的示例为纪念册取一个名字吧。
要求:名字必须出自初中三年语文课本篇目中的内容,可直接引用也可化用,但不可照抄篇目标题,要注明出处及寓意。
(3分)示例:《别亦难》。
出自《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意即同学离别时难分难舍。
(2)活动结束后,你兴高采烈对妈妈讲述活动过程中的难忘镜头,不料妈妈却板着脸说:“都快中考了,搞这样的活动有什么作用?浪费时间!”这时,你将怎样反驳妈妈的观点?(3分)第二部分(3~18题56分)一、古诗文阅读(一)古诗文默写(6分)3.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6分)(1)大雁,经常引发古代文人墨客的思乡之情和羁旅愁怀。
2014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九)答案说明:本答案仅供参考,若考生答案与本答案不一致,只要正确,同样得分。
参考答案:第一部分1.(1)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2)长烟落日孤城闭(3)皆若空游无所依(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 C3.(1)①躁燥②蜕褪(2)B(3)面对这样的景象,我多想骑在骆驼上,听着清脆的驼铃声,欣赏着这黄沙、夕阳,慢慢走向沙漠那未知的尽头…… 4.D 5.(1)冬妮娅朱赫来(2)③④①②6.(1)示例:《由我清理》(2)示例:一个西装革履的身材高大的人拿着一把扫帚将一个拿着笔在建筑物上写“××到此一”的人驱逐开。
(3)示例:保护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文明旅游,这是我们每个游客应尽的义务。
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自觉遵守相关法则。
第二部分一、7. 首联虽未直接点明送别,但写出了送别之地和友人即将赴任之地,并描绘了这两个地方的地理形势和风貌。
举目千里,离情依依,送别的情意自在其中。
8. 作者在这两句诗中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应心胸豁达地坦然面对分离。
同时,由这两句,全诗气氛变悲凉为豪放。
二、9. 俯视: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仰视: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翻译: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急流冲荡。
(翻译任选其一)10.是按照水势由涨到落的顺序来写的,先写夏水“襄陵”,再写春冬时的急流和“悬泉瀑布”,最后写秋天山涧的水枯。
作用:先写夏水的凶险、迅疾,可以突出三峡夏水最盛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11.D 12.每年农忙时(王丹)就把酒菜用车拉到田间,等着劳作的人经过就慰劳他们。
13.农时慰劳劳作的人;将为害乡里的人交给他们的父兄惩罚;亲自操办乡亲的丧事,并提供他们所需的财物。
2024年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综合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精彩呈现,让世界感受中华文化之美和亚洲xié shǒu向未来的澎湃..出..力量。
数字烟花、水墨入画、烟雨江南……千年文明与现代技术的jiāo róng,演绎一幅幅中国式浪漫的唯美画卷。
科技与人文完美结合,开幕式点火仪式惊艳全场。
现实火炬手与数字火炬手共燃圣火,向世界呈现了亚运史上首个数字点火仪式。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东道主同热情与开放迎接八方来客,向世界展现亚洲人民对和平、团结、进步的美好追求。
(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xié shǒu)①(jiāo róng)(2)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①澎湃①演绎(3)亚运会期间,为了向外国友人更好地展示西湖美景,组委会工作人员把著名景点的楹联印在了宣传册上。
在抄写对联的时候他们发现有些字模糊不清,请你帮他们选出正确的选项()上联:如砥湖平,湖镜映天湖有【甲】下联:似棉柳软,柳荫垂地柳藏【乙】A.甲:月乙:莺B.甲:鹅乙:燕C.甲:星乙:蝉D.甲:日乙:花二、综合性学习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2024年。
是甲辰龙年。
龙,在中华文化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是象征着力量、尊荣与吉祥。
它神通广大,能呼风唤雨,救黎民于水火;它是神灵和权利的象征,掌管着五湖四海。
坐拥着华夏九州岛;它是福瑞的象征,彰显着喜庆吉祥。
从上古图腾到吉祥瑞符。
上下五千年间,龙伫立于历史长河中,逐渐演变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与家喻户晓....的文化符号。
千百年来,龙的形象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贯穿文学、艺术、民俗、建筑、服饰、绘画等各个领域。
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龙文化深深熔铸在汉语中,和龙有关的成语比比皆是,且大都体现出了正面色彩。
“生龙活虎”“龙马精神”“龙凤呈祥”“龙腾虎跃”“飞龙在天”“虎啸龙吟”__________……它们无不体现了中国人对龙独有的敬仰与崇拜情结。
2024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4.答题时,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
5.考试结束时,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1~2题 14分)班级举行“水润燕赵”主题朗诵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两个学习任务。
【任务一】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盛夏时节,赞皇县天台湖景区风光旖旎,乌雀翩然,流水潺潺,碧波(dàng yàng),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登上塔坡山,可以俯瞰天台湖,感受一种(zhèn hàn)的美。
那种美让人窒息,山中有水,水中有山,湖面上还有一个半岛,好似一幅泼墨山水画。
由于天气的原因,有时候水汽在水面蒸腾,形成一层薄雾,袅袅升腾宛如仙境一般。
水雾缥缈,构成了一道别样的美景,美不胜收。
(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dàng yàng)______________②(zhèn hàn)_______________(2)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①泼墨_____________②薄雾____________(3)文段中的“窒”字,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部首检字法检索,应先查_____部。
(4)根据下面《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对“胜”的解释,文段中“美不胜收”的“胜”意思是()A. 胜利;打败(别人):取~;以少~多B. 优美的(景物、境界等):一景;~境C. 能够承担或承受: ~任;不~D. 比另一个优越:事实~于雄辩【答案】(1)①. 荡漾②. 震撼(2)①. pōm ò ②. bó wù(3)穴(4)C【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或圆珠笔书写。
第一部分(1~5题23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共4分)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xiūsè)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chàndòng),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1)根据要求检索上面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字。
(2分)①用音序检字法查“缀”:先查音序,再查音节。
②用部首检字法查“霎”:先查部首,再查画。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2分)①(xiūsè)②(chàndòng)2.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6分)(1)公然抱茅入竹去,,。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故不为苟得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3)在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诗中,描写钱塘湖早春花草景色的句子是:,。
3.将下列句子排列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由于“这一代网络”中,各网络之间相互独立,导致网络间的消息传递变得非常麻烦。
②这就是NGN中最重要的“多网融合”思想。
③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中文名字被称为“下一代网络”。
④把这些内容都融合到一个网络,也便于集中控制管理,促进不同信息流间的协同合作。
⑤而在NGN里,人们可以传递语音、数据、媒体流等多种类型的信息。
⑥所谓“下一代网络”,是针对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这一代网络”而言的。
A.③①⑥⑤④②B.⑥③①⑤②④C.③⑥①⑤④②D.⑥①③⑤②④4.阅读下面这则新闻,回答后面的问题。
(共6分)本报讯人民网联合搜狐网、新浪网等门户网站近日联合发布当前“最具价值的20个汉字”调查结果。
2014年邯郸初三语文二模试题(附答案)总分核分人 2014年邯郸市初中毕业生升学模拟考试(二)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案须用黑色钢笔或圆珠笔书写。
题号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一二三四得分得分评卷人第一部分(1―6题 24分) 1.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6分)⑴ ,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⑵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⑶ ,岁晏有余粮。
(白居易《观刈麦》)⑷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⑸ ,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诸葛亮《出师表》) 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奔头(bèn)奔丧(bēn)晦暗(huì) 诲人不倦(huǐ) B.当差(dàng) 当年(dāng) 档次(dàng)倾家荡产(dàng) C.约束(sù) 追溯(sù)火炮(pào)如法炮制(páo) D.沉淀(diàn) 银锭(dìng) 劲头(jìn) 疾风劲草(jìng)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贪梵告磬杀戳瞻前顾后 B.气概燥热渊博眼花缭乱 C.深邃赢弱半晌刻骨明心 D.布署幅射秘诀珊珊来迟 4.依次填入下面括号里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3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可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面对这让人的舌尖上的浪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中国式剩宴”。
近日,团中央、全国学联开展了的“光盘行动”,倡导节约、反对浪费。
广大学生纷纷用实际行动响应号召,合理消费的做法。
2023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仿真二)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答题前,清自习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4.答题时,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第一部分(1-4题19分)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5分)在史前时期,我们的祖先记事先是在地上、树上或石头上画,后来开始记在龟甲兽骨上,叫做“甲骨文”,由此拉开汉字书写的(wéi)幕。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书同文”,创制统一书写形式“小篆”,更加规范。
汉字的发展历程正(zhāng)显着中华民旅气势磅礴(加注拼音)的文明史。
(wéi)幕( ),(zhāng)显( )磅礴( )《说文解字》对“书”的解释为:“箸也。
著于竹帛谓之书。
书者,如也。
非笔末由矣。
从聿,者声。
”据此,下面( )(填序号)是“书”的小篆字体。
A.B.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每空1分,共5分)[甲]——————————,————————。
其实是在讲生命里的两个不同的状态,我们在生命里也常常处于“无可奈何”和“似曾相识”之间,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乙]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种,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王勃《滕王阁序》[丙]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白居易《琵琶行》(1)请在甲段文字空缺处填上相应的诗句。
(2)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句子:————————,————————。
(3)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可以让我们联想到课文中秋瑾的名管《》3.很多作品在收入教材时,会做一些文字上的修改。
请比较下面的作者原稿及教材修改稿,说说你是否赞同这种修改,为什么?(4分)作者原稿教材修改稿出处(1)不信,请看那朵流星/哪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2014年邯郸市初中毕业生升学模拟考试(一)文科综合试题参考答案卷Ⅰ(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3题,1~19题每题2分,20~23题每题3分,共50分。
卷Ⅱ(非选择题,共70分)24. 关注教育,简要回答(6分)(1)①漫画1反映了我国城乡经济、教育发展不平衡;特别是个别农村地区发展相对滞后。
(2分)②解决发展问题理念: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发展。
(或科学发展理念或坚持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也可得1分)(2)漫画2简要评析:“城里孩子”看到乡村天蓝山绿相对城市生态较好,个别农村地区发展相对落后较正确;(1分)但把“可以不上学、不做作业”看成幸福是错的,(1分)这是不珍惜受教育权利,不愿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表现(1分)。
(其他符合材料的答案,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25. 走近社会,分析说明(9分)(1)材料一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1分)材料二体现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分)(2)原因:①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现状不相适应,②“降速提质”有利于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③有利于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学生从环保的必要性或重要性角度表达即可得1分或2分)④“自贸区”的建立符合当代时代特征和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⑤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快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
(“降速提质”原因如果得2分,“自贸区”原因就得1分;反之同理。
)(3) “新”在: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体现地方、民族特色等。
(言之有理答出一点即可,1分)经验做法: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吸收国外城镇化先进经验,创新城镇化发展模式;注重以人为本,文化传承,彰显民族或地区特色等等。
(需结合三个材料分别从不同角度表达,否则不得分。
3分)26. 感受法治,探究实践。
(10分)【辨别分析】漫画一中的行为既是一种思想道德素质低下的行为,又是一种违法行为,应当受到道德谴责和法律制裁。
2024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模拟考试(三)语文试卷2024.6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4.答题时,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
5.考试结束时,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1~2题14分)班级进行“园林中的汉字”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1.下面是本次探究活动的开场白选段,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共7分)汉字具有意象性、诗意性、体悟性等审美特点。
各体汉字作为一门艺术,成为中国园林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汉字园名题咏,是中国园林的“灵魂”;汉字匾额,是园林建筑的“脸面”;汉字碑刻、书条石,乃相欠在园林壁间的书艺史;讲究声韵、文字典雅的对联,则作为中国文化的“名片”,带着浓郁的中华文化馨香..,穿越时空,飘溢在世界华人文化圈。
园林厅堂中,隶书蚕头燕尾,楷书严整稳健;或水边、或花畔的亭榭楼阁间,则往往是篆书___________、草书___________、行书___________。
汉字是“诗意栖居.”的文明实体——中国园林必不可少的妆饰。
(1)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在朗读时要注意,请你标出正确读音。
(2分)①馨香___________ ②栖居___________(2)小文抄写文段时,将加阴影的两个词写成了同音的错词,请你帮他改过来。
(2分)①“相欠”应改为“___________”②“妆饰”应改为“___________”(3)把下面三个词语填到文段中的横线上,要求与书体对应。
(填序号)(3分)①流动②圆柔③飞舞2.活动中,同学们对出自承德避暑山庄的一副对联非常感兴趣,请你一起交流。
(共7分)上联:山月满庭,影疏横藻荇下联:松风绕壑,韵远叶笙簧小文:这副对联上联的意境好优美!你(1):它巧妙化用了___________(人名)的名篇《___________》中的词句。
2014年邯郸市初中毕业生升学模拟考Array试(二)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第一部分(1—6题 24分)1.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6分)⑴ ,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⑵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⑶,岁晏有余粮。
(白居易《观刈麦》)⑷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⑸ ,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诸葛亮《出师表》)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奔.头(bèn)奔.丧(bēn)晦.暗 (huì) 诲.人不倦(huǐ)B.当.差(dàng) 当.年(dāng) 档.次(dàng)倾家荡.产(dàng)C.约束.(sù) 追溯.(sù)火炮.(pào)如法炮.制(páo)D.沉淀.(diàn) 银锭.(dìng) 劲.头(jìn) 疾风劲.草(jìng)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贪梵告磬杀戳瞻前顾后 B.气概燥热渊博眼花缭乱C.深邃赢弱半晌刻骨明心 D.布署幅射秘诀珊珊来迟4.依次填入下面括号里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3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可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面对这让人的舌尖上的浪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中国式剩宴”。
近日,团中央、全国学联开展了的“光盘行动”,倡导节约、反对浪费。
广大学生纷纷用实际行动响应号召,合理消费的做法。
A.瞠目结舌波澜壮阔蔚然成风 B.触目惊心来势汹汹风起云涌C.骇人听闻声势浩大家喻户晓 D.触目惊心声势浩大蔚然成风5.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 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B.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C.“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一语,出自《庄子·养生主》。
D.这个姑娘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
6.近几年,大家对汉语有了更广泛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育才中学围绕“汉语魅力”这个主题举行了一系列的活动。
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6分)活动一:学校团委围绕“汉语魅力”的主题筹备组织演讲比赛,下面是团委拟发的通知。
通知同学们:为了强化我校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大家感受汉语魅力,进一步传承中华文化,经学校批准,校团委决定于5月26日在学校多功能厅举办以“汉语的魅力”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希望各班准时参加。
2014年4月10日育才中学校团委⑴通知的正文中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当,这个词语是,应改为。
⑵通知中有一处格式错误, 请写出修改意见:⑶通知中有一处内容表述不够明确,请找出并修改:活动二:汉字不仅音美、意美,而且形更美。
但有人认为,现在已经进入电脑时代,汉字书写不重要了,无需练习写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不少于50字)答:第二部分(7-23题 46分)一、阅读下文,回答7~9题。
(7分)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7.请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
(每句只划一处)(2分)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8.简要分析“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中“满”的表达效果。
(2分)答:9.“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一)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0.与“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C.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出师表》)D.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桃花源记》)1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表现“陋室”不陋的?从中可以读到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4分)答:(二)闵子骞单衣顺母闵子骞,名损,鲁人也。
父娶后妻,生二子。
骞供养父母,孝敬无怠。
后母嫉之,所生亲子,衣加棉絮,子骞与芦花絮衣①,其父不知。
冬月,遣子御车,骞不堪甚,手冻,数失韁靷②,父不知情,反斥之为惰,笞之。
见衣绽处芦花飞出,复查后母之子皆厚絮,愧忿之极,欲遣后母。
子骞跪求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愿大人思之。
”父惭而止,后母改过,遂以三子均平,衣食如一,得成慈母。
孝子闻于天下。
注释:①子骞与芦花絮衣:(后母)用芦花花絮给子骞做棉衣。
②韁靷:这里指缰绳。
12.解释下列加着重号词语的意思。
(2分)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子骞跪求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愿大人思之。
”①巧克力是一种高级营养食品,风靡世界,被誉为“快速能源”,深得世界各国人民尤其是欧美人民的喜爱。
据统计,英国、丹麦、比利时、挪威、瑞士等国每人每年平均要吃巧克力16磅以上。
②巧克力的重要原料是可可。
可可原产于墨西哥、巴西等地。
据说在大约四千多年前,亚马逊河流域的人就开始种植可可豆,1502年哥伦布第四次向美洲挺进时就曾跨越这块出产可可豆的宝地,可惜当时他并没有发现。
那个时候,巧克力作为饮料(“巧克力”是音译,原意为饮料),只是墨西哥阿兹泰克统治者的御用食品。
1519年,一个到阿兹泰克的西班牙人品尝了这种又苦又香的饮料,并且很快喜欢上它。
于是这个西班牙人将原始配方带回祖国,献给查理五世国王。
最初,这种饮料因为味道发苦,并不很受欢迎。
后来,他们加进了糖,巧克力便迅速传开,1608年传到意大利,1765年英国伦敦开了一家巧克力商店。
英国人首先在这种饮料中加进牛奶,使之质量又迈进了一大步。
不久,这种饮料就传遍了整个欧洲。
1765年,英格兰巧克力制造商在美国建立了一家巧克力工厂,此后美国的巧克力生产便逐步发展起来。
到这个时候,巧克力还是饮料,只有瑞士人在1875年发明了一种可可制作固体牛奶巧克力的新方法之后,巧克力才扩大了它的领域,成为一种高营养食品。
③巧克力诞生之后便备受人们的青睐,原因是什么呢?④巧克力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据说拿破仑对于巧克力的功效是深信不疑的,他打仗时,总是要带着巧克力。
固体巧克力出现后,它成了美国前线士兵食粮的一部分。
美国和前苏联宇航员在空间飞行时,也总要携带巧克力。
世界各国的运动员也把巧克力作为必备食品。
⑤那么,巧克力的营养价值有多高呢?据分析,每100克巧克力中含碳水化合物55-66克,脂肪30-38克,另外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B2、钙和铁。
巧克力极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其所含的脂肪也不会使人体内的胆固醇增加。
而且巧克力入口即化,口感极佳,因此成为最理想的高热值食品。
⑥巧克力含有大量的苯乙胺,它能调节人的思维和情绪。
情绪低落的人苯乙胺含量远远低于一般正常的人,因而极易烦躁、苦闷和不安。
因此,情绪低落的人,宜多吃巧克力,以增加体内苯乙胺的含量,借以调节自己情绪。
⑦巧克力是高级营养品,但是不可否认,巧克力吃多了,对儿童成长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国外生物化学、营养学专家发现:巧克力中含有一种溴化合物,它与巧克力中的咖啡碱共同作用,不仅会使儿童过度兴奋,不愿睡觉,而且对儿童大脑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另外,巧克力还含有一定数量的草酸,它能干扰机体对钙的吸收,影响儿童的骨骼生长,因此儿童不宜无节制地食用巧克力。
“过则为灾”,这是值得注意的。
(文章有改动)15.文章围绕“巧克力”分别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说明。
(3分)18.阅读第⑦段,简要概括“过则为灾”具体指什么。
生活中“过则为灾”的四、阅读下文,回答19~23题。
(14分)草地上的月亮丁立梅①夏天正热烈的时候,我意外撞见一块美丽的草地。
有月的夜晚,我邀人一起,盘腿坐在草地上,听风吹,听虫叫,听花开,听草与草的喁喁私语。
夜的声音,丰富得令人惊奇。
②月亮掉在河里。
河水清幽幽的,河里的月亮,便显得格外俏皮。
像喜欢探险的孩子,偏要往了那幽深的地方去,一步一探,一步一惊叫。
这是月亮的快乐。
③一艘驳壳船停泊在不远处的水上。
月色把它的坚硬,泡成柔软。
它看上去,很像一蓬青绿的小岛,浮在水面上。
我认识那船,外地人的,男人女人,还带着两个五六岁的孩子。
是两个男孩,看上去像双胞胎,一样黝黑的皮肤,一样圆溜溜的眼睛,壮壮实实的。
他们在岸上捉蚱蜢,追蜻蜓,玩得不亦乐乎。
有大船运来货物的时候,男人女人就忙开了,他们的驳壳船,承载着卸载货物的重任。
那是晴白的天。
④一些时候,河岸静着,男人女人闲着。
船上的桅杆上,扯出一根绳索来,女人在晾衣裳。
家常的衣裳,一件一件,大大小小,红红蓝蓝,有岁月..静好..的意思。
男人呢?男人竟在船头钓起了鱼,天热,他打着赤膊,相当地悠闲自得。
有天黄昏,我走过那里,竟意外发现他在船头拉二胡。
女人进进出出,并不专心听。
两个孩子在打闹着玩,也不专心听。
男人不在意,他拉了自己听,拉得专注极了,呜呜哑哑,呜呜哑哑。
那是他的快乐。
⑤我想起另一些场景。
那个时候还小,邻家有个老伯,相貌奇怪,嘴角歪着,脸上遍布疤痕,手脚亦是不灵便的,走路抑或递物,都抖抖索索着。
听大人们说,他年轻时,遇一场大火,家人悉数遇难,唯他死里逃生。
村人同情他,给他重新搭了两间茅屋住,分配了两头牛,让他养着。
日日见他,都是与牛同进同出的。
⑥他却喜欢歌唱。
有人无人时,他高兴起来,都会扯开嗓子吼几句。
唱的什么歌无人说得清,反正就那样唱着,头微微仰向天空,嘴巴大张着,一声接一声,乐着他自己的乐。
每逢他唱歌,村里人都会笑着说,听,谢老大又在学牛哞哞叫了。
谢老大是村人对他的称呼。
可能他是谢家最大的孩子——这是我的猜测了。
我一直不知道他的名字。
⑦他并不介意村人的取笑,照旧唱他的,头微微仰向天空,嘴巴半张着。
他身旁的牛,温顺地低着头,吃着草。
⑧也见他在夕阳下喝酒。
作下酒菜的,有时是一碟萝卜,有时是一碟咸菜。
他眯着眼睛,轻呷一口,并不急着把酒咽下去,而是含在嘴里,久久咂摸着,脸上浮现出满足的笑容。
我远远站着看,以为那酒定是世上最好的美味。
某天趁他不注意,偷喝,麻辣出两眶泪。
经年之后,我始才明白,他品尝的,原是心境。
⑨月亮升得越来越高,升到草地的上空。
夜露悄悄落,落在草叶上。
这个时候的月亮,变得更调皮了,它钻进草叶上的每滴露珠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