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2
野菊司马光原文注释及译文
野菊司马光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著作《司马光集》中有一首诗叫做野菊司马光,其原文注释及译文如下:
野菊司马光:野菊,指的是野生的菊花,司马光,指的是司马光,司马光是中国古代著名
的文学家,他的著作《司马光集》中有一首诗叫做野菊司马光。
原文:野菊司马光,烟火三月下扬州。
注释:烟火三月:指的是三月份,当时三月份是春节,人们会在春节期间燃放烟火,以此
来庆祝春节。
下扬州:指的是司马光去扬州,扬州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城市,司马光去扬州
参加春节庆典。
译文:野菊司马光,在春节期间烟火缭绕,司马光前往扬州参加庆典。
野菊司马光这首诗描述了司马光在春节期间前往扬州参加庆典的情景,司马光在春节期间
烟火缭绕,他的身影清晰可见,这首诗表达了司马光对春节的热爱,也表达了司马光对中
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描写菊花的古诗《野菊》诗词鉴赏《野菊》是唐朝诗人王建所做,此诗咏菊而突出“野”字,意在颂其身处陋境荒原但却默默奉献的品质,从而寄托诗人迥于世俗而持节花香鸟语诗词、集锦傲霜斗雪菊花不改的情怀。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这首野菊的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野菊》原文唐代:王建晚艳出荒篱,冷香著秋水。
忆向山中见,伴蛩石壁里。
《野菊》译文及注释译文荒废的篱边,盛开着丛丛野菊,冷冷的清香幽幽地笼罩在秋水上。
诗人猛然回想起在山中也曾见过野菊,它是那样茂盛地簇生在石缝里,与它为伴的只有曜曜呜叫的秋虫。
注释①晚艳:中国古代又称菊花为“节花”和“女华”等。
又因其花开于晚秋和具有浓香故有“晚艳”、“冷香”之雅称。
菊花历来被视为孤标亮节、高雅做霜的象征,代表着名士的斯文与友情的真诚。
艳:因花色艳丽,故以艳指代花。
②荒篱:指荒芜的篱笆。
《野菊》赏析此诗紧扣住“野”字,写出了野菊特有的风貌。
其首句“晚艳出荒篱”,意谓野菊之花在草木凋残,百卉纷谢,连园菊也枯黄萎落的时候,却舒展出她那艳丽的容颜。
其中的“晚”与“荒”相映照,叠现出一幅冷落、萧瑟的空间背景;再着一个“出”字,不仅突出了野菊的一枝独放和光彩夺目,亦从力度上强化了野菊生命力的顽强。
接句“冷香著秋水”,意谓野菊花吐放的缕缕馥香荡漾在湛蓝的秋水之上。
其“冷香”与“秋水”相映照,构成了一幅明净、雅洁、宽阔,博大而令人心旷神怡的画面,野菊之造福人间的心志因此而尽显。
其中以“冷”字修菊“香”,从诗人的心理感受来着笔,却与时令、气候相吻合,自然地渲染了香味的清纯无邪,一显野菊那冰清玉洁的姿质。
“晚艳”、“冷香”、“秋水”,既绘出了菊的形貌气味,又传出了菊的神韵丰采。
“出荒篱”点出了“野”。
后二句则进一步从旁烘托,在“野”字上开拓意境,把“野菊”写得神完意足,而诗人形象也略约可见。
此乃托物扦怀之法。
转句“忆向山中见”,顺着追根求源的线索,展现出野菊的出生地和来源处,紧扣题名中的“野”字拓宽诗的境界,从而使诗意得以升华。
野菊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原文:野菊宋代: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译文: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不给文人骚客做干粮,更不肯随流俗在重阳节被俗人赏识。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正因为在野外更有清幽淡色。
哪肯因为无人,减掉自己的幽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已是傍晚时分,在绿色的半山腰中与野菊相逢。
即使匆忙也要折一枝淡黄的野菊。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野菊花也许会冷笑那些家养的菊花,因为家菊们竟然向陶渊明寻求恩宠。
注释:未与骚(sāo)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骚人:屈原作《离骚》,因称屈原为骚人。
后将骚人墨客称那些风雅文人。
糗粮:干粮。
指被文人赏识。
糗,炒熟的米、麦等谷物。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政缘:正因为。
政,即“正”。
肯为:怎肯因为,难道因为。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黄:指黄菊。
花应冷笑东篱(lí)族,犹向陶翁觅(mì)宠光。
东篱族:篱边人种的菊花。
赏析:野菊花是似菊而小的黄色小花,与菊花相比,它并不太引人注目。
但诗人却给了它诗情画意,让它在诗坛上占一席之位。
诗的前半用先抑后扬的笔法写。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屈原《离骚》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所指的秋菊是菊而不是野菊。
重阳有赏菊的习俗,两句写野菊在世默默无闻,既未被文人采用以登上文坛,更未受世俗钟爱。
“况”字使次句的语气紧连首句,有更进一层的意思。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两句,既写形态又写精神,对野菊的姿色、芳香和品性作了生动的描绘。
“在野”与“在庭”相对。
因不为人赏识,便任其在野自生自灭。
不似一般之菊在庭院中有人着意栽培。
这也许是野菊的憾事,但诗人却把这看成是快事,因为它可以避免栽培人的束缚剪裁与观菊者的诸多采摘,即不受人们的干扰,因而显得幽闲自若,别有丰彩。
野y ě菊j ú【宋s òn ɡ】杨y án ɡ万w àn 里l ǐ未w èi 与y ǔ骚s āo 人r én 当d ān ɡ糗qi ǔ粮li án ɡ,况ku àn ɡ随su í流li ú俗s ú作zu ò重ch ón ɡ阳y án ɡ。
政zh èn ɡ缘yu án 在z ài 野y ě有y ǒu 幽y ōu 色s è,肯k ěn 为w éi 无w ú人r én 减ji ǎn 妙mi ào 香xi ān ɡ。
已y ǐ晚w ǎn 相xi ān ɡ逢f én ɡ半b àn 山sh ān 碧b ì,便bi àn 忙m án ɡ也y ě折zh é一y ì枝zh ī黄hu án ɡ。
花hu ā应y īn ɡ冷l ěn ɡ笑xi ào 东d ōn ɡ篱l í族z ú,犹y óu 向xi àn ɡ陶t áo 翁w ēn ɡ觅m ì宠ch ǒn ɡ光ɡu ān ɡ。
【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
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
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
著有《诚斋集》等。
【注 释】骚人:屈原作《离骚》,因称屈原为骚人。
《野菊》原文及翻译赏析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
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相伴省他年。
紫云新苑移花处,不敢霜栽近御筵。
古诗简介《野菊》是唐朝诗人李商隐所做的七言律诗。
诗人自桂幕归京后,暂代京兆府某曹参军。
京兆府掾曹位卑职微,此期生活相当困窘。
李商隐借咏菊表达对自身命运的感喟,他欣赏菊花的高洁,以菊自比,但表述更多的却是孤芳自赏的寂寞,以及想要摆脱这一处境却无能为力的压抑无奈。
翻译从一片苦竹园漫步向南,来到起伏的椒坞边。
野菊的微香四处飘散,花上的秋露似泪珠点点。
令人同情的野菊寂寞无伴,如同寒风中飞行的孤雁。
满腹惜花的心情有口难言,怎忍心托付傍晚的暮蝉?夕阳中有一条弯曲的小路,我独自走来徘徊无数。
一只酒杯与我亲密相伴,乘着酒兴将往事浮想联翩。
紫云东来,随风飘荡,御苑移花,充满吉祥。
但是野菊却受人轻待,无人选栽排斥在御筵之外。
注释①苦竹:指野菊托根在辛苦之地。
竹为苦竹,而椒味辛辣,皆以喻愁恨。
②椒:灌木名。
坞:四周高中间低的地方。
③泪涓涓:形容花上的露珠、水滴。
④节物:具有季节性的景物。
⑤芳心:惜花之心。
与:同。
⑥清尊:指当年顾遇。
省:察记。
⑦省他年:回忆往事。
⑧紫云:指中书省。
开元元年曾改中书省为紫薇省,令日紫薇令。
此指令狐绚移官内职,任中书舍人。
⑨不取:对令狐绚不加提携表示怨望。
霜栽:指傲霜的秋菊。
⑩御筵:宫中筵席。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大中三年秋天(公元849年),此时李商隐任京兆很留参军,精神上正处于非常苦闷的阶段。
在仕途上他进取不利。
开成四年,他二十八岁,开始担任宏农尉。
到此时他已三十七八岁,也只任个京兆假留参军,中间虽曾一度机缘巧合,署为昭州太守。
不料就在这否泰生屯的关键时刻,党局参差,朝烈变化,府主郑亚被贬,李商隐上进希望又成泡影,不得已,他寻求当时深簪宙索穷住韵冬孤绸蕊引。
可自从他随郑亚至岭南,并被署为昭州太守,便和李党关系密切,本来令狐绚对他娶李党王茂元之女为妻就已愤怒非常,这下成见更深了。
【诗歌鉴赏】杨万里《野菊》原文翻译及赏析杨万里《野菊》原文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杨万里《野菊》注释、骚人:屈原作《离骚》,因称屈原为骚人。
后将骚人墨客称那些风雅文人。
糗粮:干粮。
指被文人赏识。
糗,炒熟的米、麦等谷物。
2、政缘:正因为。
3、肯为:怎肯因为,难道因为??????。
4、黄:指黄菊。
5、东篱族:篱边人种的菊花。
杨万里《野菊》翻译不给文人骚客做干粮,更不肯随流俗在重阳节被俗人赏识。
正因为在野外更有清幽淡色。
哪肯因为无人,剪掉自己的幽香。
已是傍晚时分,在绿色的半山腰中与野菊相逢。
即使匆忙也要折一枝淡黄的野菊。
野菊花也许会冷笑那些家养的菊花,因为家菊们竟然向陶渊明寻求恩宠。
杨万里《野菊》赏析《野菊》是宋朝文学家、诗人杨万里的诗词作品,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此诗的前半用先抑后扬的笔法写。
首联写野菊在世默默无闻,既未被文人采用以登上文坛,更未受世俗钟爱。
颔联既写形态又写精神,对野菊的姿色、芳香和品性作了生动的描绘。
颈联诗人旅途之中见野菊的丰姿与妙香,逗得诗人折取一枝来加以观赏。
尾联以写野菊花的自豪感来进一步表达对它的赞美。
这首诗写得脱俗、婉转、流畅,具有创新性。
野菊花是似菊而小的黄色小花,与菊花相比,它并不太引人注目。
但诗人却给了它诗情画意,让它在诗坛上占一席之位。
诗的前半用先抑后扬的笔法写。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屈原《离骚》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所指的秋菊是菊而不是野菊。
重阳有赏菊的习俗,两句写野菊在世默默无闻,既未被文人采用以登上文坛,更未受世俗钟爱。
“况”字使次句的语气紧连首句,有更进一层的意思。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两句,既写形态又写精神,对野菊的姿色、芳香和品性作了生动的描绘。
“在野”与“在庭”相对。
因不为人赏识,便任其在野自生自灭。
不似一般之菊在庭院中有人着意栽培。
野菊杨万里翻译
野菊
杨万里〔宋代〕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不给文人骚客做干粮,更不肯随流俗在重阳节被俗人赏识。
正因为在野外更有清幽淡色。
哪肯因为无人,减掉自己的幽香。
已是傍晚时分,在绿色的半山腰中与野菊相逢。
即使匆忙也要折一枝淡黄的野菊。
野菊花也许会冷笑那些家养的菊花,因为家菊们竟然向陶渊明寻求恩宠。
注释
粮。
指被文人赏识。
糗,炒熟的米、麦等谷物。
屈原《九章·惜诵》:“播江离与滋菊兮,愿春日以为糗芳。
”
政缘:正因为。
政,即“正”。
肯为:怎肯因为,难道因为。
黄:指黄菊。
东篱族:篱边人种的菊花。
野菊全诗翻译
野菊
李商隐〔唐代〕
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
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
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相伴省他年。
紫云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近御筵。
《野菊》译文及注释
《野菊》译文
从一片苦竹园漫步向南,来到起伏的椒坞边。
野菊的微香四处飘散,花上的秋露似泪珠点点。
令人同情的野菊寂寞无伴,如同寒风中飞行的孤雁。
满腹惜花的心情有口难言,怎忍心托付傍晚的蝉?
夕阳中有一条弯曲的小路,我独自走来徘徊无数。
一只酒杯与我亲密相伴,乘着酒兴将往事浮想联翩。
紫云东来,随风飘荡,御苑移花,充满吉祥。
但是野菊却受人轻待,无人选栽排斥在御筵之外。
《野菊》注释
苦竹:指野菊托根在辛苦之地。
竹为苦竹,而椒味辛辣,皆以喻愁恨。
椒:灌木名。
坞:四周高中间低的地方。
泪涓涓:形容花上的露珠、水滴。
节物:具有季节性的景物。
芳心:惜花之心。
与:同。
清尊:指当年顾遇。
省:察记。
省他年:回忆往事。
紫云:指中书省。
开元元年曾改中书省为紫薇省,令日紫薇令。
不取:对令狐绚不加提携表示怨望。
霜栽:指傲霜的秋菊。
御筵:宫中筵席。
杨万里野菊翻译杨万里《野菊》翻译是怎样的呢?杨万里《野菊》展现怎样的野菊品质呢?杨万里《野菊》体会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杨万里《野菊》是非常重要的一首诗篇,在诗坛上占据一席之位。
野菊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释未与:不给。
不追求被文人赏识。
糗粮:干粮。
首句典出屈原《》“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况:何况,更不肯。
政:通“正”。
缘:因为。
译文不给文人骚客做干粮(指不追求被文人赏识),更不肯随流俗在重阳节被俗人赏识。
正因为在野外更有清幽淡色。
哪肯因为无人,减掉自己的幽香。
已是傍晚时分,在绿色的半山腰中与野菊相逢。
即使匆忙也要折一枝淡黄的野菊。
野菊应该嘲笑东篱下被人赏识的家菊。
因为它还媚求的赏识。
鉴赏野菊花是似菊而小的黄色小花,与菊花相比,它并不太引人注目。
但诗人却给了它诗情画意,让它在诗坛上占一席之位。
诗的前半用先抑后扬的笔法写。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屈原《离骚》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所指的秋菊是菊而不是野菊。
重阳有赏菊的习俗,两句写野菊在世默默无闻,既未被文人采用以登上文坛,更未受世俗钟爱。
“况”字使次句的语气紧连首句,有更进一层的.意思。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两句,既写形态又写精神,对野菊的姿色、芳香和品性作了生动的描绘。
“在野”与“在庭”相对。
因不为人赏识,便任其在野自生自灭。
不似一般之菊在庭院中有人着意栽培。
这也许是野菊的憾事,但诗人却把这看成是快事,因为它可以避免栽培人的束缚剪裁与观菊者的诸多采摘,即不受人们的干扰,因而显得幽闲自若,别有丰彩。
以至于诗人面对着它,“任是无情也动心”,情不自禁地要采来观赏——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半山碧”写出野菊生长、繁衍的旺盛,也表现野菊的生活环境是在野外山上。
“已晚”写时间,“便忙”写情状。
诗人旅途之中到了傍晚,本该忙于归宿,但山中野菊的丰姿与妙香,逗得诗人即使在匆忙之中也要去折取一枝来加以观赏,诗写至此,已流露出对野菊的浓厚兴趣,而尾联更以写野菊花的自豪感来进一步表达对它的赞美: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野菊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题记
中江县大西街小学六年级五班曾海江
指导冯慧
乡下外公,最喜欢野菊花,每逢菊花飘香的时节,总要采摘一些野菊花以备茶用,再者就是为了观看那些野生野长的菊花。
那时候,我一直疑惑不解,既然如此喜爱野菊花何不带一些种子自己栽种呢?外公也是缄口不提。
我兴冲冲地去问母亲,母亲却告诉我,自己种的野菊花养不“活”。
养不“活”?我似懂非懂。
直到一天,外公竞奇迹般答应我跟他一同去采菊。
我们走了半天,一直到达山腰,那里有条泉水汇聚而成的流水,忽然一股香气扑鼻而来,一株株菊花在泉水边傲然挺立。
我从未见过如此清秀的菊花,不由得赞叹不已!外公问道:“你觉得这里的野菊花怎么样?”“太妙不可言了,比电视中的名贵菊花棒多了”。
我仍是目不转睛地盯着菊花。
“那你觉得为何呢?”“呃……这……”我支支唔唔。
外公微笑着:“他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青山作衣,绿水为裙,能是一般的美吗?”外公仍是笑道:“野菊,虽非什么奇花异草,但气节很高,如果硬将他连根拔起种在安逸舒适的环
境中,你会发现,它泡的茶――是苦的……
我顿有恍然大悟之感,菊花不正是像征着那些气节高尚“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之人吗?如果硬将他种在污秽的社会泥土中,他不是变质、变味就会是枯萎死亡……
似菊花者,比比皆是!稽康,一代才子,兄弟山涛劝他入途,他却全然不顾,毅然写下《与山涛绝交书》,向世人宣告他对仕途的不屑一顾!这――是菊之淡;是否还能记起那个对楚国相位持竿不顾,依然决定“曳尾于途中”的庄子,这个“心如澄澈秋水”,“行如不系之舟”的清高居士,虽有举世无双之才却不曾向权威屈服,此乃――菊之傲;“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一代霸王项羽也不禁沾湿衣襟。
江山已随人姓,美人自刎在怀。
难道是乘船逃走?不!他选择了一个做英雄的权利――自刎而亡。
果然是“死亦为鬼雄”啊,这乃――菊之殇……
在这西风萧瑟,百花凋谢、寒霜弥漫的深秋,菊花依然傲然怒放。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何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