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330论文答辩 - 杨帆
- 格式:ppt
- 大小:5.84 MB
- 文档页数:21
经济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答辩安排
根据我院2014届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安排,决定于2013年11月14日集中进行开题报告答辩,具体安排如下:
一、时间:11月14日,下午:2:30—6:00
二、每位学生准备三份开题报告答辩提纲交答辩老师,每位学生需陈述和回答老师提问。
三、答辩时须将打印好的一份开题报告交答辩组老师审查。
四、各答辩组记录学生答辩情况,答辩结束后将答辩情况记录表交院教学办。
五、欠费学生暂不参加答辩,费用缴清后组织答辩。
六、分组及地点(见附表)
经济学院
2013年11月11日
附表:开题答辩分组及地点安排。
杨帆事件(共10篇)杨帆事件(一): 什么是知识表示设计知识表示方法有什么要求知识表示(knowledge representation)是指把知识客体中的知识因子与知识关联起来,便于人们识别和理解知识.知识表示是知识组织的前提和基础,任何知识组织方法都是要建立在知识表示的基础上.知识表示有主观知识表示和客观知识表示两种.结构:知识的表示就是对知识的一种描述,或者说是对知识的一组约定,一种计算机可以接受的用于描述知识的数据结构.某种意义上讲,表示可视为数据结构及其处理机制的综合:表示= 数据结构+处理机制.因此在ES中知识表示是ES中能够完成对专家的知识进行计算机处理的一系列技术手段.常见的有产生式规则、语义网、框架法等.含义:知识是信息接收者通过对信息的提炼和推理而获得得的正确结论;是人对自然世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方式与运动规律的认识与掌握,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组合和、系统化的信息集合. 在ES中,知识的涵义和一般我们认识的知识的涵义是有所区别的,它是指以某种结构化的方式表示的概念、事件和过程.因此在ES中,并不是日常生活中的所有知识都能够得以体现的,而是只有限定了范围和结构,经过编码改造的知识才能成为ES中的知识.在ES中的知识一般有如下几类:有关现实世界中所关心对象的概念,即用来描述现实世界所抽象总结出的概念. 有关现实世界中发生的事件、所关系对象的行为、状态等内容,也就是说不光有静态的概念,还有动态的信息. 关于过程的知识,即不光有当前状态和行为的描述,还要有对其发展的变化及其相关条件、因果关系等描述的知识. 元知识,即关于知识的知识,例如包括知识利用方面的知识.方法:一阶谓词逻辑:一阶谓词逻辑即FOL(First-order Predicate Logic)(见教材P208)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知识表示方法.在谓词逻辑中,命题是用谓词表示的.谓词的一般形式是:P(x1,x2,···xn),其中P是谓词名称,x1,x2,···xn是个体.因此,用谓词逻辑来表示某类知识时就可以利用上述形式,比如teacher(yangfan)就表示了“杨帆是老师”这样一个事实型的知识.在P(x1,x2,···xn)中,如果xi(i =1,···,n)都是单个的个体常量,则它就可以称为一阶谓词.谓词逻辑适合表示:1、事物的状态、属性、概念等事实性知识.2、事物间确定的因果关系,即规则.对于事实可以用如下逻辑符号表示,即“ ”表示“非”、“∧”表示“与”、“∨”表示“或”;对于规则可以用蕴涵(→)式表示,例如:如果x,则y就可以表示为“x→y”.用谓词表示知识时,还要遵循两个步骤,即1、首先定义谓词;2、其次用连接符号连接相应的谓词.示例:假设有这样一个知识需要表示:小潘是计科系的学生,但他不喜欢编程.我们用一阶谓词逻辑来表示它就需要采用如下的步骤:首先,定义谓词Computer(x):x是计科系的学生 Like(x,y):x喜欢y 其次,用谓词公式表示之:Computer(xiaopan)∧ Like(xiaopan,programing) 产生式规则:在条件、因果等类型的判断中所采用的一种对知识进行表示的方法.其基本的形式是P→Q,或者是if P then Q.这里这个产生式规则与刚才的谓词逻辑中的“蕴涵(→)式”表示还是有区别的,后者是一种精确的匹配,即如果x,则100%的会是y,而前者则可以表示一种模糊匹配,有一定的置信度,即发生概率. 例如:if “咳嗽 and 发烧”,then “感冒”,置信度80%.这里if部分表示条件部,then 部分表示结论部,置信度表示当满足条件时得到结论的发生概率.这整个部分就形成了一条规则,表示的就是这样一类因果知识:“如果病人发烧且咳嗽,则他很有可能是感冒了”. 因此,针对比较复杂的情况,我们都可以用这种产生式规则的知识表示方式形成一系列的规则.杨帆事件(二): 哥伦布航海的故事快越多越好克里斯托弗,哥伦布(145l-1506年)是西班牙著名航海家,是地理大发现的先驱者.哥伦布年轻时就是地园说的信奉者,他十分推祟曾在热那亚作过监狱的马可.波罗,立志要做一个航海家.他在1492年到1502年间四次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大陆,他也因此成为名垂青史的航海家.哥伦布是个意大利人,自幼热爱航海冒险.他读过《马可波罗游记》,十分想往印度和中国.当时,地圆说已经很盛行,哥伦布也深信不疑.他先后向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国国王请求资助,以实现他向西航行到达东方国家的计划,都遭拒绝.一方面,地圆说的理论尚不十分完备,许多人不相信,把哥伦布看成江湖骗子.一次,在西班牙关于哥伦布计划的专门的审查委员会上,一位委员问哥伦布:即使地球是圆的,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回到出发港,那么有一段航行必然是从地球下面向上爬坡,帆船怎么能爬上来呢对此问题,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哥伦布也只有语塞.另一方面,当时,西方国家对东方物质财富求除传统的丝绸、瓷器、茶叶外,最重要的是香料和黄金.其中香料是欧洲人起居生活和饮食烹调必不可少的材料,求量很大,而本地又不生产.当时,这些商品主要经传统的海、陆联运商路运输.经营这些商品的既得利益集团也极力反对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计划.哥伦布为实现自己的计划,到处游说了十几年.直到1492年,西班牙王后慧眼识英雄,她说服了国王,甚至要拿出自己的私房钱资助哥伦布,使哥伦布的计划才得以实施.哥伦布的船队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受西班牙国王派遣,带著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率三艘百十来吨的帆船,从西班牙巴罗斯港杨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经七十昼夜的艰苦航行,1492年10月12日凌晨终于发现了陆地.哥伦布以为到达了印度.后来知道,哥伦布登上的这块土地,属于现在中美洲巴勒比海中的巴哈马群岛,他当时为它命名为圣萨尔瓦多.1493年3月15日,哥伦布回到西班牙.此后他又三次重复他的向西航行,又登上了美洲的许多海岸.直到1506年逝世,他一直认为他到达的是印度.后来,一个叫做亚美利哥的意大利学者,经过更多的考察,才知道哥伦布到达的这些地方不是印度,而是一个原来不为人知的新的大陆.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但是,这块大陆却用证实它是新大陆的人的名字命了名:亚美利加洲.哥伦布把装有羊皮纸信的木桶扔入大海后来,对于谁最早发现美洲不断出现各种微词.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结论是不容置疑的.这是因为当时,欧洲乃至亚洲、非洲整个旧大陆的人们确实不知大西洋彼岸有此大陆.至于谁最先到达美洲,则是另外的问题,因为美洲土著居民本身就是远古时期从亚洲迁徙过去的.中国、大洋洲的先民航海到达美洲也是极为可能的,但这些都不能改变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事实.哥伦布的远航是大航海时代的开端.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它使海外贸易的路线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从那以后,西方终于走出了中世纪的黑暗,开始以不可阻挡之势崛起于世界,并在之后的几个世纪中,成就海上霸业.一种全新的工业文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启示:只有不畏艰险用于探索的人才能发现异样的光芒杨帆事件(三): 哥伦布的故事(简洁的)快意大利航海家.生于意大利热那亚,卒于西班牙巴利亚多利德 Valladolid.一生从事航海活动.先后移居葡萄牙和西班牙.相信大地球形说,认为从欧洲西航可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在西班牙国王支持下,先后4次出海远航(1492~1493,1493~1496,1498~1500,1502~1504).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先后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特立尼达等岛.在帕里亚湾南岸首次登上美洲大陆.考察了中美洲洪都拉斯到达连湾2023多千米的海岸线;认识了巴拿马地峡;发现和利用了大西洋低纬度吹东风,较高纬度吹西风的风向变化.证明了大地球形说的正确性.促进了旧大陆与新大陆的联系.他误认为到达的新大陆是印度,并称当地人为印第安人.哥伦布十分崇拜曾在热那亚坐过监狱的马可.波罗,他读过《马可·波罗游记》,十分想往印度和中国.当时,地圆说已经很盛行,哥伦布也深信不疑.他先后向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国国王请求资助,以实现他向西航行到达东方国家的计划,都遭拒绝.一方面,地圆说的理论尚不十分完备,许多人不相信,把哥伦布看成江湖骗子.一次,在西班牙关于哥伦布计划的专门的审查委员会上,一位委员问哥伦布:即使地球是圆的,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回到出发港,那么有一段航行必然是从地球下面向上爬坡,帆船怎么能爬上来呢对此问题,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哥伦布也只有语塞.另一方面,当时,西方国家对东方物质财富需求除传统的丝绸、瓷器、茶叶外,最重要的是香料和黄金.其中香料是欧洲人起居生活和饮食烹调必不可少的材料,需求量很大,而本地又不生产.当时,这些商品主要经传统的海、陆联运商路运输.经营这些商品的既得利益集团也极力反对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计划.哥伦布为实现自己的计划,到处游说了十几年.直到1492年,西班牙王后慧眼识英雄,她说服了国王,甚至要拿出自己的私房钱资助哥伦布,使哥伦布的计划才得以实施.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受西班牙国王派遣,带着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三艘百十来吨的帆船,从西班牙巴罗斯港杨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经七十昼夜的艰苦航行,1492年10月12日凌晨终于发现了陆地.哥伦布以为到达了印度.后来知道,哥伦布登上的这块土地,属于现在中美洲巴勒比海中的巴哈马群岛,他当时为它命名为圣萨尔瓦多. 1493年3月15日,哥伦布回到西班牙.此后他又三次重复他的向西航行,又登上了美洲的许多海岸.直到1506年逝世,他一直认为他到达的是印度.后来,一个叫做亚美利哥的意大利学者,经过更多的考察,才知道哥伦布到达的这些地方不是印度,而是一个原来不为人知的新的大陆.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但是,这块大陆却用证实它是新大陆的人的名字命了名:亚美利加洲.后来,对于谁最早发现美洲不断出现各种微词.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结论是不容置疑的.这是因为当时,欧洲乃至亚洲、非洲整个旧大陆的人们确实不知大西洋彼岸有此大陆.至于谁最先到达美洲,则是另外的问题,因为美洲土著居民本身就是远古时期从亚洲迁徙过去的.中国、大洋洲的先民航海到达美洲也是极为可能的,但这些都不能改变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事实.杨帆事件(四): 乐于助人的杨帆作文【杨帆事件】我们班有很多同学,他们各有千秋,但我最想夸的是杨帆。
2023优秀本科毕业论文答辩自述范文:各位老师,下午好!我叫XX,是**级**班的同学,我的论文题目是《高校生生活大事与网络成瘾的关系:自我表露的调整作用》,论文是在宫火良导师的悉心教导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与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诚心的感谢,并对4年来我有机会倾听教导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
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讨论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判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讨论目的。
分析高校生自我表露、网络成瘾的总体状况和人口学特征。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本讨论选用《青少年生活大事量表》(ASLEC)、《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R)、《苦痛表露指数量表》(DDI),对418 名高校生进行问卷调查。
对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发觉:第一,高校生网络成瘾水平属于中等偏下,在性别上有着显著差异,男生网络成瘾水平显著高于女生。
其次,高校生网络成瘾在专业上,工科同学显著高于文科、理科同学。
第三,高校生自我表露水平属于中等偏上,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女生自我表露水平显著高于男生。
第四,高校生自我表露水平在班级上,大五同学显著高于大二、大三、大四同学。
第五,高校生生活大事得分与网络成瘾程度显著相关,生活大事得分与自我表露水平显著相关,自我表露水平与网络成瘾程度显著相关。
第六,高校生生活大事对网络成瘾有显著正向猜测作用,自我表露对生活大事有显著负向猜测作用,自我表露水平对网络成瘾有显著负向猜测作用。
第七,高校生自我表露水平在生活大事对网络成瘾程度的影响中起调整作用。
最终,我想谈谈这篇论文存在的不足。
本讨论由于个人科研水平有限,阅历不足,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第一,本人前期共预备了650 余份问卷,由于发放问卷时间过晚,最终共收回问卷450 份左右,样本容量偏小,样本仅在河南省的4 个地区取样,难以代表全国高校生一般状况。
后续讨论应更加广泛的发放问卷,提高问卷的回收率。
对试题设问和答案层次性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杨帆
【期刊名称】《生物学教学》
【年(卷),期】2014(39)2
【摘要】以高考生物学试题为例,分析了试题设问和答案设计中的层次性问题,提出了在命题过程中命题者不但要努力关注层次性问题,还要尝试使用“变形填空题”等来规避层次性问题带来的麻烦.
【总页数】3页(P40-42)
【作者】杨帆
【作者单位】教育部考试中心北京10008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此时无声胜有声——2010年全国文综新课标试题第40题第3问没有设计答案的分析与思考 [J], 陈海江
2.2012年CPA专业阶段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会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J],
3.试题设问与答案应从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结合角度给出——对一道高考实验试题的商榷 [J], 吴建林
4.试题设问与答案应从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结合角度给出——对一道高考实验试题的商榷 [J], 吴建林
5.对试题材料、设问和答案匹配性问题的探讨 [J], 杨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0届国际经贸学院研究生论文答辩结果序号学生导师类型论文题目答辩结果1周炜高运胜同等学力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基于中美对比的分析视角良好2赖丽黎何忠妹全日制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融资研究合格3季俊杰何忠妹全日制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和等级划分模型研究良好4田镇邹平全日制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动因与战略选择良好5毕晓乐张永安全日制2000-2008中国出口贸易结构问题研究良好6张鹏张永安全日制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合格7陈文宗张鸿全日制上海市服务贸易现状及其竞争力分析良好8胡培培舒红全日制保函业务中银行的风险与防范措施合格9臧晓娜徐海宁全日制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管理合格10孙杰徐海宁全日制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对我国金融体系效率的影响分析合格11马慧徐海宁同等学力我国银行业国际贸易融资研究合格12叶琳袁庆达同等学力上海洋山保税港向自由港功能延伸的研究合格13高鑫龙江全日制承接服务外包对中国服务业发展的经济效应分析--以软件服务外包为例良好14朱亚娟章学拯全日制网络环境下的客户关系管理研究合格15陆卫萍袁庆达同等学力跨国汽车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研究合格16郑媛媛章丽群全日制全球价值链下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效应研究良好17吴颖琳徐小薇全日制电子合同在国际货物买卖中的使用研究优秀18潘群娣高运胜全日制欧元兑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欧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良好19王聪王辉全日制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水产品出口影响的研究合格20王海燕文娟全日制中国FDI流入影响通货膨胀的实证分析良好21孙萱温耀庆全日制原油价格波动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良好22王柯岩张永安全日制2001年-2008年中欧机电产品贸易分析良好23孟玉婷张帆全日制浅析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合格24李彦灵陆文安全日制FDI与我国制造业出口结构优化的实证研究合格25常希重温耀庆全日制FDI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分析--基于各省的面板协整研究合格26黄鑫周斌全日制我国长三角地区FDI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研究合格27刘慧峰陆文安全日制商业银行对我国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与管理研究合格28罗瑞山徐海宁全日制“投资时钟”模型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的实证研究合格29乔萍徐海宁全日制中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定价研究合格30李晓宇谷永芬全日制中国纺织业产业内贸易研究---以中美纺织服务业产业内贸易为例合格31谢梦婧沈玉良全日制我国保险服务贸易壁垒的测量优秀32滕玥沈玉良全日制我国银行服务贸易壁垒的测量良好33倪诗佳温耀庆全日制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测量与分析---以我国证券业为例良好34汪栋圣朱钟棣全日制人民币汇率与我国外贸商品结构之间关系的效应分析优秀35陈莉徐晓岭全日制影响上海服务贸易发展的因素分析良好36蒋锋徐晓岭全日制对外贸易对浙江经济增长贡献分析良好37殷明朱钟棣全日制内生增长理论下传统贸易模型的改造优秀38华洋洋朱钟棣全日制人民币实际汇率与贸易品部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巴拉萨-萨缪尔森模型在中国的检验良好39许建修沙丹全日制基于最小费用与可靠性比的时变环境下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研究合格40吴倩谷永芬全日制我国农业产业链升级路径选择合格41王丽坤谷永芬全日制中国奶业产业链研究优秀42崔东璧韩睿全日制基于SCOR模型的中国汽车供应链绩效测评研究良好43王雪松聂清全日制基于循环经济的我国废旧电池逆向回收研究合格44胡令华聂清同等学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背景下的海关监管方式研究良好45李嵘周斌全日制FDI对我国汽车行业溢出效应的分析良好46初升陈子雷全日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分析和战略构建---基于产业分布的角度良好47翁晓路魏农建全日制基于国际化背景的上海零售产业结构现状和趋势研究良好48赵雯夏正荣全日制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企业国际化程度测评良好49张康明尚宇红全日制跨国企业海外FDI生产和外包生产的替代性研究---兼对美国跨国企业的检验优秀50彭璟张鸿全日制上海FDI、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良好51李恒赵红军全日制FDI与对外贸易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动态分析良好52王珊珊张帆全日制论上海商务成本与吸引FDI的互动关系良好53王烨陈子雷同等学力我国对外贸易政策对数控机床产业发展影响的研究合格54陶玲尚宇红同等学力常州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战略研究合格55沈芹周斌全日制我国引进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风险研究合格56赵静沈玉良全日制计算机加工贸易企业生产控制模式研究优秀57齐妍彦夏正荣全日制贸易自由化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良好58袁久晟张鸿全日制中国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及路径选择合格59刘伟石士钧全日制推进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国际比较良好60孙燕石士钧全日制推进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分析及其中国的选择良好61王康宁杨晓雁全日制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我国东部向中西部的产业转移合格62周妤琳袁庆达同等学力国际分销商的物流外包管理合格63游扬奚红妹全日制创建中国品牌来源国形象的路径研究合格64王欣欣周斌全日制LED显示屏企业国际营销战略研究合格65包伟琴姜秀珍全日制中国跨国经营企业外派人员的回任管理:理论与实证研究合格66鞠碧丝王朝晖全日制基于文化产业竞争力的中日文化贸易比较研究不合格67祁康赵红军同等学力当前金融危机对中美经济贸易的影响良好。
法学06级毕业论文答辩安排
根据北京林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规定,法学系定于2010年6月19日进行法学06级毕业论文答辩,具体安排如下:
一、答辩分组及小组成员
法学06级本科毕业答辩将分成四个答辩小组:
第一答辩小组成员:李媛辉(组长)魏华宦盛奎
第二答辩小组成员:谢彤(组长)戴秀丽黄军辉
第三答辩小组成员:展洪德(组长)杨帆丁智
第四答辩小组成员:韦贵红(组长)姚贝杨朝霞
二、答辩时间
答辩时间为2010年6月19日上午8:00至12:00,下午13:00至16:30。
每个学生的答辩时间为15分钟,论文讲解时间一般在10分钟,提问答辩5分钟左右。
每个学生的具体答辩时间见附件。
三、答辩的地点
第一答辩小组答辩地点为主楼817;
第二答辩小组答辩地点为主楼808;
第三答辩小组答辩地点为主楼803;
第四答辩小组答辩地点为主楼809。
法学系
2010-5-27
附件:
法学06级毕业论文答辩安排。
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2024年第8期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项目 推动高职思政课内涵式发展 以大中小学一体化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为视角 (2022sxzzjy050)阶段性研究成果;合肥职业技术学院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2021SZA06)阶段性研究成果;合肥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研究项目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研究 (2021JYXM16)阶段性研究成果;合肥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与思政课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以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Bdj03)阶段性研究成果㊂作者简介:杨帆(1987-),女,陕西汉中人,硕士,合肥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㊂一体化视域下思政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价值分析杨㊀帆(合肥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合肥230000)摘㊀要:基于大中小学一体化视域,从思政课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出发,为实现一体化育人奠定必要的基础,进而分析一体化育人当前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最后从育人诉求㊁时代诉求㊁思政诉求㊁成长诉求方面总结出两者实现一体化育人的重要价值㊂关键词:思政课;一体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中图分类号:G4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4.08.081㊀㊀党的十八大之后,大中小学各个学段思政课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教学内容,并初见成效㊂当前,无论在思政课教育教学研究中,还是在教学实践中,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育人已成为了各地㊁各学段㊁各学校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维度和重要内容㊂基于思政课一体化视域,首先应该抓住一条主线,以能够实现与大中小学思政课协同育人的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这个重要内容的抓手㊂1㊀一体化育人的内在逻辑1.1㊀理论逻辑:两者有共同的理论基础首先,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人的价值实现有这样论述: 价值不是外在于人类生存发展活动的某种先验的㊁神秘的现象,它产生于人按照自己的尺度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㊂ 这个定义启示教育工作者要遵循各个年龄段教育对象的认知和成长规律㊂比如进入大学阶段,在高职思政课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关于人生观的教学内容明显比高中阶段复杂得多,抽象得多,晦涩得多,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㊂在此阶段,需要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觉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㊂所以,关于人的价值理论为两者的一体化育人提供了根本原理和方法论指导㊂其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㊁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㊂ 这要求不仅要增强各个学段思政课的实效性,更在于思政课一体化育人要作为一个系统的㊁有效衔接的整体性工程来建设㊂1.2㊀实践逻辑:两者相辅相成近几年来,随着各学段思政课一体化育人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政课教学的重要主题和内容,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促进㊂两者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相互促进,而绝非将两者割裂开来㊂各个学段也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教育发展趋势,明确后一个阶段较前一个阶段层次更高些,体现各个学段的差异性㊁阶段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实现育人过程的连续性和整体性㊂在教学内容方面,两者相互补充㊂近几年关于抗震救灾㊁党史学习教育,既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主题,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主题㊂1.3㊀现实逻辑:两者相互促进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就在各学段思政课教育中发挥了引领作用, 各个学段思政课教学的内容都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阐释和实践㊂ 在教学各个环节体现连贯性和层次性,也能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㊂另一方面,思政课育人的过程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人的过程㊂各学段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中都潜在包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思政课育人的过程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过程,思政课育人目标的实现同时也标志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人目标的实现㊂2㊀一体化育人存在的问题与原因(1)从教学目标维度看,进阶性有待深化㊂虽然各学段思政课教学内容在设置上不断体现教学目标的连贯性和学生认知层次性,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未完全同步㊂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讲授,每个学段的侧重点本就不一样,小学阶段重在感知,主要是通过游戏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㊂初中阶段重在理解,加深认同㊂高中阶段应重在引导学生践行,进入大学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觉践行㊂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各个学段㊃442㊃2024年第8期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似乎都在重视识记内容,反而忽视了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层次性,缺乏一体化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㊂(2)从教学内容维度看,系统性有待加强㊂各个学段的思政课教学内容相近,如果缺乏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很容易做简单的重复教学㊂主要在于教育者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整体规划,尤其是进入大学阶段,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虽然能够了解学情,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难以做到对学情的精准把握,虽然明确了各个学段教学内容的差异性,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难以做到对各个学段教学内容层次㊁深度变化的精准把握,从而导致教学内容的枯燥化和表面化,教学方法也不能灵活多变㊂(3)从教学机制维度看,一体化机制有待完善㊂当前,一体化教学联盟越来越多,一体化教学方法也丰富多样,一体化育人模式也越来越成熟,但是,思政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体化育人的机制尚未形成㊂其原因在于,一方面,顶层设计缺位㊂各个学段在教学管理机制㊁思政课育人机制方面截然不同,不同地区㊁同一学段的育人机制,同一地区㊁各个学校同一学段的教学管理机制㊁思政课育人机制也千差万别㊂虽然创新了很多方式不断优化教学联盟的模式,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活动,却很难做到教学过程同步,有的教学联盟也只是阶段性的,在实际教学中没能切实反馈一体化育人存在的问题,教学联盟的一体化育人功能也没有充分发挥出来㊂3㊀一体化育人的价值意蕴3.1㊀育人诉求:提升育人实效的必然选择不同学段思政课中关于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也有其长期性㊁复杂性,面对西方多种价值观的影响,各个学段的核心价值观培育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所以,当前不仅要强调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更要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体化培育联合起来,共同发力,从而解决当前思政课一体化育人存在的问题㊂ 通过不同学段思政课的教学资源㊁力量与路径的统筹与优化以达到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的核心价值观培育效果的必然选择㊂ 实现两者一体化育人,不仅能弥补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也符合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逻辑,能够突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的瓶颈,真正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㊂3.2㊀时代诉求:落实铸魂育人的新时代要求新时代下,我们距离中国梦的实现越来越近,实现梦想必然需要建设人才强国㊁教育强国,培养时代新人的责任驱使,必然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对大中小学思政课育人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㊂基于两者存在着广泛的一体化育人需求,推进两者一体化育人,能够有效提高两者育人的针对性,解决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面临的问题和瓶颈,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是满足新时代对思政课育人目标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人目标的必然选择,一体化育人是实现新时代对大中小学人才培养的任务和使命,是落实 三全育人 理念的重要实践,只有两者相互促进,形成合力,才能更好落实育人目标的新时代诉求㊂3.3㊀思政诉求:契合思政育人规律的内在诉求一体化育人本身就意味着各个方面相互影响㊁相互促进,思政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一体化育人,有助于解决思政课育人目前存在问题㊂一方面,思政课育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人都是连续性的过程,大中小学各个学段,有着不同的教育体系布局㊁不同的培养方案㊁不同的教学方法,所以两者在各个学段都应各有侧重㊂一体化育人,可以实现思政课育人纵向上衔接有序,横向上提升教育主体素养㊂另一方面,思政课育人的过程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人的过程㊂思政课一体化育人的方面涵盖教学的各个环节,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思政课一体化育人的重要主题和内容,两者具有内在的密切联系㊂3.4㊀成长诉求:全面提升育人主体素质的迫切需要从心理学来看,每个学段的学生心里接受能力是有差别的,对于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呈现由低到高的变化,所以,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素养的养成和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也遵循由感性到理性发展的过程㊂各个学段是一个系统的㊁循序渐进的㊁有侧重点的过程,前一个阶段的教育都是在为后一个阶段打基础,后一个阶段都是对前一个阶段的提升和超越㊂所以思政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体化育人是遵循受教育者个人成长规律的需要,也是促进各个学段受教育者素质全面提升的迫切需要㊂综上所述,一体化视域下思政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人有着内在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决定了两者实现一体化育人的必然可能性㊂两者一体化育人,形成思政课的育人合力,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新时代要求,是全面提升育人主体素质的迫切需要,唯有一体化育人,才能真正实现铸魂育人的功效㊂参考文献[1]郑国富.核心价值教育的建构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 2019,(12).[2]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3]冯少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一体化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21,(6).[4]王增福,付清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论析[J].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 2021,(08).㊃542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