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
课文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原题是“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 三宣牙牌令”。这一回主要写贾母等人在大观园游玩、吃饭以及行令宴饮的 情形。村妪刘姥姥是《红楼梦》中一个贯穿首尾的特殊人物,她性格复杂、 神采独具。她的三进荣国府,见证着荣国府贵族由末世繁荣走向败落的历程, 是作者精心设计的小说总体架构的一部分。课文节选部分从刘姥姥在潇湘馆 谈论“老太太正房”和“潇湘馆”开始,然后经过紫菱洲,最后到秋爽斋晓 翠堂用膳。本文的地点转换为:潇湘馆——紫菱洲——秋爽斋。
自主预习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速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凤姐为什么要拿刘姥姥“取个笑儿”?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眼中的刘姥姥、凤姐各是怎样的形象。 3、文章写了众人不同的“笑”,请概括这些“笑”的特点。 4、作者借刘姥姥之眼写贾府,有什么意图?
整体感知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作为社会底层的农家老妇刘姥姥,来 到贵族贾家,与上流社会的贾母、王熙凤 等人一起用餐,在王熙凤等人的安排下,闹 出了许多笑话。
祖孙三代任江宁织造达六十多年。康熙南巡六次, 有四次住在曹氏任职期间的织造府内。曹玺之妻孙 氏做过康熙的保姆。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 伴读。曹家与皇帝有着一种特殊的关系,属高统治 层中的成员。
作者简介
曹雪芹出生南京,少年时代过着“锦衣纨绔”的富贵生活。在他十三岁 时,即曹家被抄的次年,全家迁回北京,家道急遽衰落,生活十分穷困,靠朋友 接济和卖画维持生计。曹雪芹多才多艺、工诗善画,在穷困艰难的环境 里,“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出伟大作品——《红楼梦》。但全书尚未 完稿,乾隆二十八年(1763)秋冬之间,曹雪芹唯一的儿子病死,他因太过 伤感,于这年除夕病逝,“泪尽而逝”,终年还不到五十岁。死后遗留下 《红楼梦》前80回的稿子(生前已传抄行世),80回以后也可能有部分残稿, 但佚失不传。今传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