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咳嗽诊断和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403.50 KB
- 文档页数:46
・继续医学教育・ 作者单位:200025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呼吸科慢性咳嗽的诊断和治疗邓伟吾 咳嗽是常见呼吸道症状,因咳嗽症状而就诊者可占呼吸专科门诊患者的80%以上。
通常根据咳嗽持续时间的长短而分为急性咳嗽(<3周)和慢性咳嗽(≥3周)。
亦有分为急性(<3周),亚急性(3~8周)和慢性(>8周)。
多种呼吸道和全身疾病可引起咳嗽。
急性咳嗽的病因包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2支气管炎、肺炎、哮喘急性发作、肺栓塞、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误吸综合征等。
慢性咳嗽往往由各种基础疾病引起,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癌、弥漫性间质性肺病、免疫性和血管炎性疾病等。
但有一部分初诊时未能得到明确诊断的患者,咳嗽长期持续,常规治疗无效,可能是由以往未了解或未重视的病因所引起,尤其是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 ,CVA )、胃食道反流性疾病(gastro 2eos ophageal disease ,GERD )和鼻后滴综合征(postnasal dropsyndrome ,PNDS )、药物(ACEIs )诱导性咳嗽和心理性咳嗽等。
而以CV A 、GEDR 和PNDS 三者为最常见。
约24%~72%的慢性咳嗽具两种或多种病因,更造成诊断和治疗的困难[1]。
1 慢性咳嗽诊断流程[2,3]慢性咳嗽病因多种,临床表现多样,需要进行全面的鉴别诊断。
详细询问病史和常规检查(如胸部X 线检查)以得出初步临床诊断,据此进行经验性治疗。
如有明显疗效,则可提供诊断依据。
但为确诊,尤其初始治疗无效时,尚需根据病情,进行特殊器械或化验检查。
详细询问病史可得到重要的诊断线索和治疗方向。
例如长期吸烟,伴有咳嗽、咳痰,往往提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而有服用治疗高血压的乙酰转氨酶抑制剂(ACEI )类药物,如卡托普利,贝那普利等,服药后数小时至数月后出现刺激性干咳,并有咽喉部和胸骨后刺激和瘙痒感,则明确提示为药物诱导性咳嗽。
慢性咳嗽的诊断标准慢性咳嗽是指持续时间超过8周的咳嗽,这种咳嗽可能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哮喘、鼻窦炎、肺结核等。
因此,对慢性咳嗽的诊断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
以下是慢性咳嗽的诊断标准,供临床医生参考。
一、详细病史询问。
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是诊断慢性咳嗽的首要步骤。
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咳嗽持续时间、咳嗽的性质(是否伴有痰、痰的颜色和性状)、是否有发热、咳嗽的诱因(如接触过有害气体、粉尘等)、是否有过敏史、家族史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后续检查。
二、体格检查。
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听诊肺部、观察呼吸频率和节律、测量体温、观察皮肤黏膜等,以了解患者的肺部情况和全身状况。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观察患者是否有呼吸困难、气促、胸痛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与慢性咳嗽的病因有关。
三、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性咳嗽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肺功能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肺活量、通气功能、气道阻力等指标,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肺部疾病。
此外,还可以通过肺功能检查评估患者的肺部功能状态,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四、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胸片、CT扫描等,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肺部结构和病变情况。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排除肺部感染、肿瘤等引起的慢性咳嗽,并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进行评估。
五、痰液检查。
对患者的痰液进行细菌培养、病毒检测、真菌检测等,有助于排除感染性疾病引起的慢性咳嗽,并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六、过敏原检测。
部分慢性咳嗽患者可能是由过敏引起的,因此需要进行过敏原检测。
通过皮肤试验或血清特异IgE检测,可以了解患者对各种过敏原的敏感性,为避免过敏原接触和过敏治疗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诊断慢性咳嗽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包括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肺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痰液检查和过敏原检测等。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综合各项检查结果,排除其他疾病,明确慢性咳嗽的病因,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2023儿童慢性咳嗽的诊断(全文)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可清除进入气道的异物或进行排痰,是一种先天的保护性机制。
然而,如果是持续、反复的咳嗽,则会成为困扰孩子和家长的健康问题。
慢性咳嗽一般定义为持续4周以上每天的咳嗽,是儿科常见的健康问题,其评估非常复杂,而且相关基础疾病容易出现漏诊、误诊和治疗不当的情况。
因此,普儿科医生对慢性咳嗽的正确认识和诊断十分重要。
慢性咳嗽的定义大多数研究将慢性咳嗽定义为咳嗽超过4周。
2023年CHEST杂志咳嗽专家组(CHESTEXPertC。
UghPane1)发布的指南,将儿童慢性咳嗽定义为≤14岁儿童持续4周以上的每日咳嗽。
临床病史和体征慢性咳嗽可以是多种疾病的表现,详细的病史与体格检查较为重要。
需要采集儿童咳嗽持续时间、咳嗽性质、咳嗽伴随症状,加重及缓解因素,既往阳性病史,是否存在烟草暴露,生长发育情况等等。
在受慢性咳嗽影响的儿童中,特应性疾病的既往史和家族史以及既往慢性咳嗽史是比较常见的。
仔细的体格检查也是必要的,除肺部体征外,鼻、咽部、心脏等其他部位的体格检查一样重要,可以帮助鉴别慢性咳嗽的病因。
慢性咳嗽的病因慢性咳嗽的病因广泛,对儿童按年龄分层,慢性咳嗽的病因在每个年龄范围内出现了显著差异。
在婴儿(5个月-1岁)中,非特异性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依次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33.3%)、咳嗽变异性哮喘(25.9%)、感染后咳嗽(22.2%)、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1ref1uxdisease,GRED)(3.7%)和过敏性咳嗽(3.7%)0在1-2岁的儿童中,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30.8%)的发生率较高,其次是哮喘(27%)、哮喘样综合征(15.5%)、GERDcI0%)和肺炎(7.6%)。
2-5岁的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依次为哮喘(31.8%)、上气道咳嗽综合征(37.6%)、感染后咳嗽(18.8%)、GERD(3.5%)、过敏性咳嗽(2.4%)和不明原因咳嗽(5.9%)。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要点咳嗽是呼吸专科门诊和社区门诊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其中慢性咳嗽患者占三分之一以上。
由于咳嗽病因复杂且涉及面广,诊断不易明确,很多患者常反复进行各种检查或者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和镇咳药物,收效甚微并产生诸多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工作、研究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卫生经济负担。
咳嗽的定义、分类与流行病学方面,成人咳嗽通常按时间分为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
咳嗽按性质又可分为干咳与湿咳,建议以每天痰量大于10毫升作为湿咳的标准。
不同类型的咳嗽具有不同的病因分布特点。
由于环境以及遗传因素的差异,不同国家地区的慢性咳嗽患病率不尽相同。
频繁剧烈的咳嗽,特别是慢性咳嗽,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对患者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发病机制方面,咳嗽高敏感性是慢性咳嗽重要的临床与病理生理学特征,其机制与瞬时受体电位通路如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以及瞬时受体电位锚蛋白亚型1激活、气道炎症、神经通路及咳嗽中枢的易化有关。
在病史与实验室检查方面,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诊断检查是必不可少的。
诊断检查主要包括影像学检查、诱导痰细胞学检查、肺通气功能和气道反应性检查、FeNO检测、食管反流监测、变应原检测等。
其中,X线胸片为慢性咳嗽的常规检查,如发现明显病变,根据病变特征进一步选择相关检查。
对于初诊慢性咳嗽患者,不建议将胸部CT检查作为首选检查。
肺通气功能检查及支气管激发试验对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有条件者应作为慢性咳嗽诊治的首选检测项目。
诱导痰细胞学检查是慢性咳嗽病因诊断和气道炎症评估重要的无创检查方法,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推荐作为慢性咳嗽的一线检查手段。
XXX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无创气道炎症检测技术,可作为气道炎症检测的初筛手段。
变应原皮试和血清IgE检查可用于检测患者是否存在特应质和确定变应原类型,有助于变应性疾病(如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咳嗽)的诊断。
中国难治性慢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要点近年来,慢性咳嗽问题在中国日益突出,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为了规范诊治流程,提高慢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水平,中国的医学专家们经过深入研究和讨论,总结出了以下的共识要点。
1.诊断慢性咳嗽的标准:慢性咳嗽是指超过8周的持续咳嗽,排除其他明显原因引起的咳嗽。
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结合特殊的辅助检查,如胸部X光、肺功能检查、支气管扩张试验等,可以对慢性咳嗽进行准确的诊断。
2.分类和原因的清晰界定:慢性咳嗽可以分为4类,包括不可逆性气道梗阻引起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关咳嗽、哮喘相关咳嗽、鼻-支气管过敏症(NAB)相关咳嗽以及非特异性咳嗽。
在诊断过程中,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努力,准确界定咳嗽的原因。
3.针对不同类型的慢性咳嗽进行治疗:根据不同的咳嗽类型,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对于COPD相关咳嗽,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呼吸道扩张治疗;对于哮喘相关咳嗽,应进行合适的抗炎治疗和支气管舒张剂的应用;对于NAB相关咳嗽,应进行过敏原避免和抗过敏治疗;对于非特异性咳嗽,通常采用舒咳、化痰和保护气道的药物。
4.个体化治疗:每个患者的病情差异很大,治疗应当根据个体化的原则进行。
需要考虑到患者的年龄、性别、症状的严重程度、合并症以及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进行调整。
5.综合治疗:慢性咳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单一的治疗手段往往难以完全解决问题。
因此,综合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行为治疗等。
同时,还应注意饮食、生活方式的调整,保持良好的心态。
6.慢性咳嗽的预防和控制:除了积极治疗外,预防和控制慢性咳嗽的再次发作也是至关重要的。
原发病的控制和触发因素的避免是关键措施。
定期复诊,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7.争取患者的积极合作:慢性咳嗽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和医生的积极合作。
患者应合理使用药物,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