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屋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中的安全管理
- 格式:pdf
- 大小:162.30 KB
- 文档页数:3
尘螨组分蛋白及其在特异性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丁佳琪1,王晓艳2,王学艳2,尹金淑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1.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变态反应科,北京100038)摘要:在世界范围内,尘螨是最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可诱发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特应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极大影响.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是目前唯一针对病因的治疗,许多临床研究以及Mca分析均证实特异性免疫治疗对于过敏性疾病,尤其是过敏性鼻炎具有良好临床疗效.除了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少临床用药外,更重要的是能够阻断疾病的自然进程,预防鼻炎进展为哮喘.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许多免疫学及生物学指标可发生变化,为客观评价免疫治疗的疗效提供了依据.多项研究显示,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尘螨的致敏蛋白组分也可发生变化,使得尘螨组分蛋白可能成为评估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疗效指标,本文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关键词: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蛋白组分;过敏性鼻炎中图分类号:R593.1文献标识码:ATheResearchProgressofDustMiteComponentProteinsandTheirApplicationsinSpecificImmunotherapyDING Jiaqi1,WANG Xiaoyan2,WANG Xueyan2,YIN Jinshu1(1.Ot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2.Allergic Surgery,Beijing Shijitan Hospital,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100038,China)Abstract:Dust mitesarethe mostcommoninhalation a l ergen overthe world,which caninduce a l ergicdiseasessuchasa l ergicasthma,a l ergicrhinitisandatopicdermatitis.Theseconditionscan have a great impact on patients'quality of life.At present,dust mite specific immunotherapy is the only available treatment targeting its etiology.Many clinical studies and meta analyses have confirmedthatspecificimmunotherapy hasa good clinicaleffecton a l ergic diseases,especia l y a l ergic rhinitis.In addition to effectively relieving clinical symptoms and reducing clinical medication,moreimportantly,itcan block the natural process of a l ergic diseases and prevent rhinitisfrom developing into asthma.The changes of manyimmunologicaland biologicalindexes beforeandafterspecificimmunotherapyprovideafoundationforobjectivelyevaluatingtheefficacy of immunotherapy.A number of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a l ergenic protein components of dust mitescanbechangedbeforeandafterspecificimmunotherapy,sothatdustmitecomponentproteins may become an index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specific immunotherapy.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progre s inthisfield.Key words:Dust mite;Specific immunotherapy;Protein component;Allergic rhinitis变应性鼻炎(llegic rhinitis,AR)是易感个体接触致敏原后导致的以鼻塞、喷嚏、流涕、鼻痒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鼻腔黏膜慢性炎症[].流行病学显示:AR 的患病率逐步上升,可影响全世界范围内多达40%的人口[2-3].近些年来,我国AR患病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
建立和验证特异性免疫治疗用于治疗变应性鼻炎已在很多地方得以开展,并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特异性免疫治疗可诱导机体发生一系列免疫学改变,包括抗体反应和细胞反应,其中血清特异性IgG4被认为是特异性免疫治疗诱导产生的抑制性―封闭抗体‖的主要成分。
但是,任何单一的免疫学产物表达水平的检测都不能令人信服地解释特异性免疫治疗所带来的临床改善,亟需找到一种综合反映特异性免疫治疗诱导的血清抗体抑制功能的生物学标记。
IgE易化变应原提呈(IgE-facilitated allergen presentation, FAP)涉及到变态反应发生的多个环节和方面,而特异性免疫治疗能够抑制这一过程。
其体外实验可以简化为IgE易化变应原结合(IgE-facilitated allergen binding, FAB)实验,后者可被一种基于流式细胞术的简单方法检测到。
变应原与含高浓度特异性IgE的血清共同孵育,形成变应原-IgE复合物,再经Fc段与EB病毒转化的B细胞的表面IgE低亲和力受体结合后,即可被流式细胞术检测到。
加入特异性免疫治疗后血清,变应原-IgE复合物的形成及其后与B细胞的结合受到抑制,在流式细胞术中则表现为结合有复合物的B细胞百分率下降,即特异性免疫后血清治疗可以抑制FAB,而且,这种抑制程度与特异性免疫治疗所导致的临床改善程度直接相关,使得特异性免疫治疗后血清对FAB的抑制活性成为提示特异性免疫治疗临床疗效的良好生物标记。
本研究严格按照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nisation (ICH)的实验方法学建立指南,临床应用验证。
分析发现该检测方法有着较小的批内和批间变异,重复性好,同时有着良好的敏感度、线性度和稳健性,临床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是一种监测特异性免疫血清抑制活性的良好生物学标记,对提示特异性免疫性治疗效果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标准化尘螨变应原制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对血清免疫学指标的影响何勇;裴莹莹;张彬;邵薇娜;朱云娜;冯波;刘玉新【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化尘螨变应原制剂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疗效及对血清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40例AR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标准化特异性免疫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药物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时的症状评分(VAS)、血清免疫学指标水平(血清总IgE、sIgE和sIgG4).、眼结膜激发试验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19例完成为期12个月的治疗,依从率为95%;对照组均完成12个月的治疗,依从率为100%;两组间依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总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与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总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免疫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9),治疗12个月后,对照组各指标水平与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8),观察组sIgE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总IgE和sIgG4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眼结膜激发试验阳性例数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特异性免疫治疗AR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期刊名称】《现代实用医学》【年(卷),期】2016(028)001【总页数】3页(P99-101)【关键词】变应性鼻炎;尘螨;免疫治疗;免疫学指标【作者】何勇;裴莹莹;张彬;邵薇娜;朱云娜;冯波;刘玉新【作者单位】315020宁波,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315020宁波,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315020宁波,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315020宁波,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315020宁波,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315020宁波,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宁波大学医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5.21变应性鼻炎(AR)临床常见,且发病率逐年上升,70%以上患者是由尘螨引起。
屋尘螨过敏原淋巴免疫治疗特应性皮炎临床应用价值探讨舒孙华;季冬敏【摘要】目的探讨屋尘螨过敏原淋巴免疫治疗特应性皮炎临床应用价值,并探究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86例特应性皮炎患者作为研究病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皮下注射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屋尘螨过敏原淋巴免疫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指标的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特异性IgE及特异性IgG4.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皮损受累面积百分比、瘙痒评分及用药评分分别为(5.4±0.6)、(9.2±0.2)%、(1.9±0.1)分、(1.8±0.8)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7.4±2.3)、(19.2±0.9)%、(5.3±0.5)分、(12.4±4.8)分,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33.1048,t 2=71.1254,t 3=43.7247,t 4=14.2840,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特异性IgE及特异性IgG 4基本相符,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的特异性IgE及特异性IgG 4均得到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患者的特异性IgE(0.5±0.1)kU/L,IgG4(1494.2±312.2)ng/L改善更为明显,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9.5425,t2=2.8636,P<0.05).结论屋尘螨过敏原淋巴免疫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特异性IgE,提高患者的特异性IgG 4,安全可靠,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6(022)013【总页数】2页(P70-71)【关键词】屋尘螨过敏原淋巴免疫;特应性皮炎;价值【作者】舒孙华;季冬敏【作者单位】江西 334200 江西省德兴市皮肤性病防治所;江西 334200 江西省德兴市皮肤性病防治所【正文语种】中文特应性皮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皮肤病。
文章编号:1005-2224(2015)01-0037-05DOI:10.7504/ek2015010610儿童呼吸道过敏疾病特异性免疫治疗及随访管理陈实,曾霞,王灵摘要:规范特异性免疫治疗相关要素、加强规范化患者选择、应用标准化疫苗、对不良反应安全管理、对患者和监护人教育以及建立脱敏档案和随访等,以达到治疗过敏性疾病预期目标。
关键词:儿童;呼吸道过敏;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随访管理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志码:CAllergen specific immunotherapy and management of follow-up visits for respiratory diseases in children. CHEN Shi,ZENG Xia,WANG Ling.Immunotherapy Center for Asthmatic Children,the People’s Hospital of Hainan Province,Haikou570102,ChinaAbstract:The long-term and preventive efficacies of ASIT have been paid great attention recently.To target the efficacy of ASIT,we may focus on:the standardizations of the treat⁃ment,patient selection,standardized allergen vaccines,man⁃agement of adverse reactions,patient education,documenta⁃tions and management of follow-up visits.Keywords:children;respiratory diseases;allergen specific im⁃munotherapy(ASIT);follow-up visits过去十几年,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SIT)在过敏性疾病治疗方面的地位不断提升。
变应性鼻炎患者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全身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冯仙;刘琢扶;顾泓;刘娟;宋小乐;顾瑜蓉;李厚勇;李华斌【摘要】目的分析变应原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CIT)治疗变应性鼻炎(AR)过程中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我科收治的对尘螨过敏的AR和AR伴哮喘患者在SCIT过程中发生的全身不良反应,并分析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结果在对205例AR患者的4679针次SCIT过程中,共有36例患者107针次(2.29%)出现全身不良反应,其中1级全身反应(EAACI标准)发生99针次(2.12%),2级全身反应8针次(0.17%),未发生严重全身不良反应.AR伴哮喘患者的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单纯AR(χ2=34.268,P<0.05).未成年(年龄<18周岁)患者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成人患者(χ2=7.955,P<0.05).全身不良反应集中在注射变应原剂量较大时(10000~100000 SQU).结论对尘螨过敏的AR患者进行SCIT过程中,较少发生全身不良反应且以轻度1级反应为主,在对合并有哮喘、未成年的AR患者进行大剂量变应原注射时应警惕发生全身不良反应.【期刊名称】《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年(卷),期】2019(019)004【总页数】5页(P262-266)【关键词】变应性鼻炎;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全身不良反应【作者】冯仙;刘琢扶;顾泓;刘娟;宋小乐;顾瑜蓉;李厚勇;李华斌【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上海 200031;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上海 200031;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上海 200031;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上海 200031;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上海 200031;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上海200031;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上海 200031;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上海 200031【正文语种】中文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集群免疫与常规免疫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临床对照研究凡启军;刘国钧;刘学军;高金建;黄赛瑜;倪丽艳【摘要】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 with 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 standardized extract given in conventional and cluster immunotherapy schedules for persistent allergic rhinitis. Methods Sixty patients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allergic rhinitis caused by dust mit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mmunotherapy inclusion criteria,were allocated to receive conventional immunotherapy schedule ( n = 32) or cluster immunotherapy schedule ( n = 28 ) , and both groups continued treatment for 1 year. Total scores of nasal conjunctival symptoms and signs were assessed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also the incidence of local and systemic adverse reactions were registered to evaluate the safety. Results The cluster schedule reduced the time to maintenance dose by more than 60% ,and resulted in a mor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than conventional schedule after 6 weeks of observation ( P < 0. 05) , but the incidence of local and systemic adverse reactions during the incremental - dose phase and maintenance - dose phase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immunotherapy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 Conclusion The cluster immunotherapy is effective and safe to treat patients clinically sensitive to dust mites.%目的比较集群免疫方案和常规免疫方案用于标准化尘螨变应原治疗持续性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中重度持续性螨过敏变应性鼻炎患者,以安脱达屋尘螨疫苗行特异性免疫治疗,其中28例患者接受集群免疫治疗,32例患者接受常规免疫治疗,通过两组鼻结膜症状与体征总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同时观察局部不良反应和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以评价治疗的安全性.结果集群免疫治疗在6周左右达到维持剂量,剂量累加阶段疗程较常规治疗组缩短60%以上,在观察6周后,临床疗效较常规治疗组明显改善(P<0.05),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在剂量累加阶段和剂量维持阶段与常规免疫治疗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中重度持续性螨过敏变应性鼻炎而言,集群免疫治疗是一种快速、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期刊名称】《医学研究杂志》【年(卷),期】2013(042)003【总页数】5页(P123-127)【关键词】变应性鼻炎;集群免疫治疗;常规免疫治疗;临床疗效;安全性【作者】凡启军;刘国钧;刘学军;高金建;黄赛瑜;倪丽艳【作者单位】325027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国内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越来越受到重视,已成为AR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儿科护理·标准化屋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中的安全管理李岚,崔碧云,肖晓雄,骆翠媚*Safety management in standardized specific immunotherapy against house dust mite∥Li Lan,Cui Biyun,Xiao Xiaoxiong,LuoCuimei摘要:目的评价安全管理在哮喘及变应性鼻炎患儿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中的作用,以便更安全地实施特异性免疫治疗。
方法在147例(4 715例次)患儿标准化屋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中实施安全管理,包括对患儿的状态评估、病情观察,密切监测呼气峰流速、肺功能,个体化调整变应原剂量,健康教育等,并与实施安全管理前的124例(2 600例次)患儿比较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实施安全管理后患儿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管理前(P<0.01)。
结论在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过程中,加强安全管理可降低患儿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儿童; 哮喘; 变应性鼻炎; 尘螨; 屋螨; 特异性免疫治疗; 安全管理; 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52(2012)19-0039-03 DOI:10.3870/hlxzz.2012.19.039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市博爱医院儿童哮喘免疫中心(广东中山,528403)李岚:女,大专,主管护师;*通信作者:骆翠媚科研项目:中山市卫生局科研项目(2010068)收稿:2012-07-13;修回:2012-07-24 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作为唯一针对哮喘病因的治疗方法,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SIT已被证实对减轻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症状有效[1-2]。
但SIT时,可能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因此SIT中实施安全管理尤为重要。
本中心于2006年7月开始实施SIT,至2011年6月已为359例患儿进行SIT,注射总数为9 567例次。
2009年起实施SIT安全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本研究对比实施安全管理前后患儿在SIT过程中的全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旨在评价安全管理在SIT中所起的作用,以便更安全地实施SIT。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中山市博爱医院哮喘专科门诊就诊的哮喘和(或)变应性鼻炎接受免疫治疗满1年的271例患儿,男211例、女60例,年龄5~16(8.91±2.03)岁。
鼻炎125例,哮喘伴鼻炎146例。
实施安全管理前(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124例,安全管理后(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147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诊断、疾病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全部病例治疗前经皮肤点刺试验(丹麦ALK-ABELLO提供皮肤点刺液和点刺针),用瑞典Pharmacia公司UniCAP-100E全自动荧光酶联免疫定量分析系统测定血清总IgE、屋尘螨sIgE、粉尘螨sIgE值,诊断为尘螨过敏。
所有患儿使用比利时麦迪肺功能仪进行基础肺功能测定,合作良好的患儿做肺功能激发试验。
对鼻炎患儿采取对症治疗,哮喘患儿按原定分级进行控制类药物治疗,轻度间歇患儿未用控制类药物。
所有病例开始免疫治疗前1个月无急性发作症状。
1.2 方法1.2.1 治疗方法 采用丹麦ALK-ABELLO生产的屋尘螨变应原提取物治疗。
SIT分两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起始治疗阶段,共4级治疗剂量,浓度分别为100、1 000、10 000、100 000SQ-U/mL,每周皮下注射1次。
从1级的0.2mL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至最大耐受量,一般需要15周。
第二阶段为维持治疗阶段,起始治疗阶段达到的最大耐受量即维持剂量,每隔2、4、6周各注射1次,而后每4~8周注射1次,总疗程3~5年。
1.2.2 管理措施实施安全管理前按丹麦ALK-ABELLO公司提供的操作指引进行护理。
SIT前,对患儿进行评估,包括上一次注射的时间、上次注射后的局部及全身反应、最近3d患儿的情况等,根据以上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延迟注射或调整剂量。
SIT后,嘱患者在观察区留观30min,并交代如有不适要立即告知医护人员。
期间护士密切注意患者注射后的情况变化,确认抢救药物和器械处于备用状态,随时做好不良反应的应对准备。
实施安全管理期间的措施如下。
1.2.2.1 对患儿的状态评估、病情观察 SIT前,对患儿进行评估,在丹麦ALK-ABELLO公司提供的操作指引基础上,增加排除引起全身不良反应的高危因素,如近期呼吸道感染、哮喘发作、过度疲劳、精神紧张、饥饿、剧烈运动、其他过敏症状加重期、变应原季节暴露于大量致敏原中等。
每次SIT注射均做好护理记录,增加记录对患儿评估的内容。
1.2.2.2 肺功能指标监测 监测SIT的患儿基础肺功能和肺功能激发试验结果,对基础肺功能有损害及气道高反应性高的患儿,进行免疫治疗时须格外谨慎。
通气功能中、重度障碍及重度气道高反应性的患儿,暂不宜SIT治疗,经规则吸入糖皮质激素和(或)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待其肺功能状态改善后方可行SIT治疗。
注射前后测定PEF值,评估患儿呼吸道状态,低于个人最佳值80%不可行SIT。
进行SIT过·93·护理学杂志2012年10月第27卷第19期(综合版)程中每年复查1次肺功能、皮肤点刺试验、屋尘螨sIgE值、粉尘螨sIgE值。
1.2.2.3 变应原剂量调整个体化 免疫治疗中出现全身不良反应后,再次注射前口服开瑞坦,减半量注射;起始阶段,间隔1周,无不良反应后再逐级递增;维持阶段,间隔2周,再注射半量。
无不良反应后可酌情逐步增加注射剂量,延长注射间隔时间,以患儿可以耐受的最高剂量维持免疫治疗。
1.2.2.4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特异性免疫治疗的作用、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如何预防和处理及治疗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事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留下主诊医师的电话号码,保持联系,以便及时有效应对迟发不良反应。
定期举行关于哮喘、过敏性鼻炎及SIT的健康教育讲座、咨询会,使家长、患儿了解并做好自身疾病的日常护理,避免引起全身不良反应的高危因素,更好地配合SIT治疗的顺利进行。
针对患儿出现的不同问题,护士在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中及时对患儿、家长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纠正不良行为。
1.2.3 不良反应评估标准 根据欧洲变态反应和临床免疫学会(European Academy of Allergology andClinical Immunology,EAACI)不良反应分级标准[3]评估:0级,无症状,或者非特异性反应;Ⅰ级,轻度全身反应,局部荨麻疹、鼻炎、轻度哮喘(PEF自基线下降<20%);Ⅱ级,中度全身反应,发生缓慢(>15min)的泛发的荨麻疹和/或中度哮喘(PEF自基线下降<40%);Ⅲ级,重度(非致命性)全身反应,快速发生(<15min)的泛发的荨麻疹、血管性水肿或严重哮喘(PEF自基线下降>40%);Ⅳ级,过敏性休克,立刻发生的瘙痒、潮红、红斑、泛发性荨麻疹,喘鸣(血管性水肿),速发型哮喘,低血压等。
1.2.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2.1 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有40例(93例次)发生不良反应,除管理后有1例次发生Ⅱ级反应外,余92例次均为Ⅰ级。
实施安全管理前后SIT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见表1。
表1 实施安全管理前后SIT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次(%)安全管理注射例次不良反应χ2 P实施前2600 45(1.73)6.783 0.009实施后4715 48(1.02)2.2 个体化变应原剂量调整 40例出现全身不良反应的患儿中,32例患儿可以100 000U常规维持治疗;1例患儿以40 000U维持治疗,间隔2周注射1次;6例患儿以50 000U维持治疗,间隔2周注射1次;1例患儿以60 000U维持治疗,间隔4周注射1次,治疗效果满意。
3 讨论SIT引起全身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患者个体病情因素、高敏个体、剧烈运动、其他过敏症状加重期、变应原季节内注射、暴露于大量致敏原中等[4]。
在SIT过程中,对患儿的病情、状态进行评估,排除引起全身不良反应的高危因素,对减少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
实施安全管理后,护士加强了SIT前对患儿的评估,其中有12例家长不知患儿有不适,经护士仔细询问,发现患儿有轻微咽部疼痛,经医师诊断为呼吸道感染,暂缓SIT治疗;其中3例变应性鼻炎症状加重,暂缓升级治疗,有效地避免了引起全身不良反应的高危因素,从而减少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
向患儿及家长做好健康教育,强调治疗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事项,使他们了解并做好自身疾病的日常护理,让患者也参与到安全管理中来,避免引起全身不良反应的高危因素,从而保证SIT的安全进行。
PEF在反映气道不稳定性、判定病情轻重及监测其长期变化、衡量临床治疗反应方面有重要价值,且与FEV1有很好的相关性[5]。
因而注射前测定PEF以评估患儿状态(低于个人最佳值80%不可行SIT),注射后测定PEF是及早发现、处理全身不良反应及评估处理效果的重要客观指标。
全身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呼气峰流速(PEF)下降、咳嗽、喉痒、气紧等,有5例仅表现为PEF降低超过20%,经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后恢复至正常。
肖晓雄等[6]研究表明:单纯过敏性鼻炎患儿的基础肺功能有一定损害,其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高达74.6%,提示大部分患儿存在气道高反应性。
陈亚秋等[7]研究表明:变应性鼻炎患儿肺功能异常发生率61%,同时存在支气管激发试验和舒张试验阳性,提示变应性鼻炎患儿存在着发生支气管哮喘的危险。
因此对进行SIT的患儿做基础肺功能测定和肺功能激发试验很有必要。
通气功能中、重度障碍及重度气道高反应性的患儿,暂不宜SIT治疗,经规则吸入糖皮质激素和(或)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待其肺功能状态改善后方可行SIT治疗,从而减少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
2007~2008年,本中心按丹麦ALK-ABOLLO提供方案调整出现全身不良反应患儿的再次注射剂量,但在实际治疗过程中,部分患儿按以上方案调整剂量后,再次注射时仍出现全身不良反应。
WHO推荐免疫治疗量为50~250μg/年。
免疫治疗的有效维持剂量应体现疗效和安全的统一,低剂量免疫治疗是无效的,而剂量过高又可能引起不能接受的严重全身反应。
理想的剂量被定义为,在大多数患者中能诱导产生临床效果,而不引起难以接受的不良反应的变应原疫苗剂量[8]。
因此应对出现全身不良反应的患儿进行个体化剂量调整,以患儿可以耐受的最高剂量维持免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