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衣领结构原理及设计衣领的结构种类
- 格式:ppt
- 大小:451.00 KB
- 文档页数:36
第七章衣领结构第一节:衣领结构种类一、基本结构分类1. 无领2.立领3.翻折领二、变化结构分类在基本结构的衣领基础上,将其与抽褶、波浪、垂褶等组合起来,可构成各种变化结构衣领。
第二节:衣领构成要素一、衣领各部位名称和构成要素二、基础领窝结构原理(一)基础领窝的人体属性人体上自后颈椎点(BNP)经过侧颈点(SNP)到前颈点(FNP),形成的颈围线称基础领窝。
将基础领窝加大、变形后可构成具体款式的领窝。
(二)基础领窝的结构模型衣身的基础领窝线对应于人体的颈根围。
基础领窝结构模型的设计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基础领窝线的总弧长等于预定的领围大N;2)基础领窝的总领窝宽与总领窝深之比为1.3~1.4。
第三节:衣领结构设计一、无领结构设计一)基本无领结构设计无领开襟式领口(1)理论分析无领开襟式领口在裁剪前衣片时为使衣片符合人体要收省,如果没有收省就要要留出撇胸量1~2cm,然后再画领宽、领深。
门襟止口的上端有撇胸时,不能自带贴边,否则无法去掉撇胸量。
无领开襟式领口如下图:(2)基型变化和四开身无省基型相比主要做二点改变:其一,为使前胸部符合人体,前片做1cm的撇胸处理;其二,前领弧线由较凹状态变为较直状态。
二)变化无领结构设计例:抽褶型无领结构设计二、立领结构设计一)基本立领结构设计< 90°╱αb = 90°╱只有领座 > 90°——单立领1. 结构种类╲上口线为直、弧╲领座+翻领╱领座与单立领同╲翻立领╲翻领上口为直弧╱2. 立领结构模型要点:立领上口长 = N = 基础领高立领实际领高≥基础领高(与αb有关)3. 单立领制图方法* 实际领高应根据αb及领窝开深形状制定* 领下口的基础线l切线的确定与领座与领窝的相互关系确定,切点↓↑领座垂直程度↑↓* 领座的前部造型中的中线角应略大于立体造型中线角4. 翻立领制图领座的制图方法与单立领同翻立领的制图方法翻立领在长度、宽度上应加上里外层松量外口的形状可根据设计图任意设计5.应用举例Sk-1 基本立领结构设计1)单立领结构设计2)翻立领结构设计二)变化立领结构设计立领在平面结构设计时,其形状的变化直接影响其立体造型。
第六章:领子的结构设计第一节:领子的概述一、领子的分类(一)无领(二)立领(三)翻领(四)企领二、领口线的设计第二节:常见领型的结构原理与变化一、立领结设计原理与制图(一)立领结构设计原理(二)立领制图(三)立领的变化与运用二、翻领的结构设计原理与制图(一)翻领结构设计原理(二)翻领结构制图(三)翻领的变化与运用三、企领结构设计原理与制图(一)企领结构设计原理(二)企领制图(三)企领的变化与运用四、坦领的结构设计原理与制图(一)坦领的结构设计原理(二)坦领制图(三)坦领的变化与应用五、荡领的结构设计原理与制图(一)荡领的结构设计原理(二)荡领制图(三)荡领的变化与应用第三节:领子制图案例分析与应用第六章领子的结构设计第一节领子的概述衣领是服装的主要部件之一,与人体的脖子和肩部相接触,是服装设计的主要部位。
衣领的款式繁多,其结构也随衣领款式的变化而改变。
在衣领结构设计制图时,要充分考虑到领子款式、人体体形、个人审美心理、人体卫生学和运动特点等方面内容。
衣领的分类方法很多,从实用角度看,领子可分为无领、立领和翻领等基本领型。
其它领型则以无领、立领或翻领为基础进行变化制图,也可以运用剪切、展开、抽褶和收省等手法进行领子变化制图。
一、领子的分类(一)无领无领是领子结构设计中最简单的领型之一,无领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衣片领口线的处理。
无领在春、夏服装、内衣和礼服设计中使用较多,无领经常与首饰、丝巾、衬衣、毛衣等服饰搭配穿用。
无领的造型丰富,常见的无领有圆领、一字领、方领、“V”字形领、“U”字形领和花式领等。
(二)立领立领是指立着的领子,也称为竖领,其结构变化以人体颈部的造型为依据。
立领按其穿着状态可分为合体型立领、外张型立领和直立型立领三类。
1、合体型立领如图6-1所示,合体型立领与颈部的造型保持一致,为截面圆锥体。
旗袍领是典型的合体型立领,该领型的平面展开图为截面的扇形。
2、外张型立领外张型立领与合体型立领的造型正好相反,其外形为倒立的截面圆锥体。
1、衣领的种类衣领的种类繁多,衣领一般由领圈(衣身领口形状)、翻领和领座(可以只具有其中的一个部分或者两部分兼有)三大部分组成,本文从衣领与领圈的关系,衣领与衣身的关系以及衣领的翻领、领面与领座的关系,衣领是否有翻折线等多个方面对衣领进行了常规分类。
1.1 无领型这类衣领有领圈,无翻领、领座。
衣身在脖根附近做造型变化形成领圈,如常见的圆领衫、小背心等服装,这类服装脖子没有衣领的束缚,穿着比较随意、舒适,由于没有衣领对衣身的限制,领圈的设计非常自由,只要能够保证人体的正常穿着,能够起到遮蔽身体的作用,无领型领圈的大小、形状都可以随意变化,衣领与衣身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1.2 有领型有领形服装是在脖根的衣身领圈上,附加了各种各样的衣领。
这些衣领一般都是另外裁剪,在领圈处与衣身拼合,从外观上有明显的分界线,有各自独立的组成部分,同时,由于要拼合衣领并穿着于人体躯干上,因此,领圈不能过于随意变形,形状和大小一般都接近于人体脖子的弧线形状,而衣领由于要拼合到衣身领圈上,衣领的长度要与衣身领圈的弧线长度相关联。
1.2.1 翻折领翻折领直接装于衣身领圈上,有领面和领座,有翻折线,一般领面宽于领座。
翻折领与衣身的结构各自独立,衣领的翻折、闭合、打开都不会影响衣身结构。
翻折领的领面可以是多种形状的,翻折领的形状和设计主要取决于领尖形状的设计,可以是方型、圆型、尖型等等,是非常常用的衣领。
1.2.2 驳领驳领又称为西服领,有翻折领和驳头两部分组成,两者的结合处为驳口,驳领有翻折线。
驳领最大的特点是,在服装中衣领与前衣身混合为一体,衣身的前中部分又是驳领的驳头部分,因此,驳领是衣领和衣身的混合体。
驳领根据外型又可以分为几种形式:平驳头、枪驳头、青果领等。
1.2.3 立领这种衣领只有领座没有翻领部分,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中国传统旗袍的衣领。
立领服装的衣领设计要特别关注衣领的宽度,因为人体脖子的长度是有限的,做立领服装时必须考虑到人体脖子的舒适性,领子的宽度要适宜,一般2-5厘米为宜。
第五章衣领结构原理与设计第一节衣领的分类一、关门领由底领和翻领组成的一类衣领。
底领较高,而围于人体颈部的衣领。
1. 单立领:只有底领没有翻领的一类衣领。
如中式领、学生装领等。
2. 翻立领:由立领作底领,翻领作领面组合而成的一类衣领。
如衬衫领,中山装领等。
3. 连衣立领:领子前端的一部分与衣身相连的一类衣领。
4. 翻折领:底领和翻领相连的一类衣领。
5. 坦领:后底领领高在0.5-1cm,前底领近乎为零,领子平摊在衣身上的一类衣领。
二、驳折领由领子前部及衣身组合的一部分共同翻折形成的敞开式的一类衣领。
其底领可相连,也可分离。
三、花式领直接在衣身领窝上造型的一类衣领。
四、衣领结构线名称衣领各结构线名称。
其中a-底领宽,b-翻领宽。
五、领窝线结构若基本领窝线的大小用L表示,根据人体颈根部的几何形态,并保证在样板缩放时领口不走样,经过数学模型的建立和计算,基本领窝线的制图条件为:前领窝:前领口深=2L/10前领口宽=2L/10-0.7cm弧外对角线MN=2/5前领口宽后领窝:后领口深=L/20后领口宽=2L/10-0.5cm弧外对角线=4L/100第二节立领的结构原理与设计一、设计方法(一) 审视效果图,确定领子的立体形态及各部位尺寸若领子的上口围度为L2,领座线(下口线)围度为L1,根据上下口线的围度差可分为:垂直型立领L1=L2 α1=α2=90°内倾型立领L1> L2 α1>90°α2>90°外倾型立领L1<L2 α1<90°α2<90°(二) 做出衣身上领窝线的形状,测出其大小,作为装领线的设计依据(三) 做出相应的立领结构立领结构图的绘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独立制图法。
它是根据立体着装效果,领上下口线差,凭借经验,确定装领线的翘度或弯曲度的大小及位置,具有简便、迅速的特点。
另一种是依靠前衣身的制图方法,它更有助于了解立领与衣身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成型后的细部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