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差论述简答题
- 格式:doc
- 大小:254.50 KB
- 文档页数:5
化工分析练习题化工分析练习题一、填空题1、根据测定原理的不同,分析化学可分为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两类。
2、化学定量分析主要包括滴定分析和重量分析法两类。
3、定量分析中的误差按照来源与性质的不同,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两类。
4、准确度的大小用误差来衡量,精密度的高低用偏差来衡量。
5、为使测量时的相对误差小于0.1%,消耗滴定剂的体积必须在20 mL以上,为了使测量时相对误差在0.1%以下,试样质量必须在0.2g以上6. 配位滴定中,某些金属离子与指示剂生成的配合物比与EDTA形成的配合物更稳定,以致终点时指示剂不能被置换,溶液的颜色不变化,此现象称为指示剂的封闭。
7.滴定分析法包括酸碱滴定、配位滴定 ,氧化还原滴和沉淀滴定四种。
8.滴定的主要方式有直接滴定法、反滴定和间接滴定法置换滴定法9. 若要求的滴定的相对误差为±0.1%,则EDTA目视准确滴定单一金属离子的条件是___lgcspk≥-6____________。
10 选择酸碱指示剂的原则是指示剂的变色范围部分或全部落在滴定突跃范围之内。
10.银量法按测定条件和指示剂不同可分为莫尔法、佛尔哈德法和法扬司法三种。
二、单选题1、不能消除或减免系统误差的方法是(c ).A.进行对照试验 B.进行空白试验C.增加测定次数D.校准仪器误差2、下面有关系统误差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d ).A.系统误差是由某种固定的原因造成的B.具有单向性C.当重复测定时,会重复出现D.其大小、正负都不固定3、下列有关置信区间的定义中,正确的是:(b)a.以真值为中心的某一区间包括测定结果的平均值的几率;b.在一定置信度时,以测量值的平均值为中心的包括总体平均值的范围c.真值落在某一可靠区间的几率;d.在一定置信度时,以真值为中心的可靠范围。
4、.若用含少量NaHCO3的Na2CO3标定HCl时, 将使标出的HCl浓度较实际浓度( A )(A) 偏低(B)偏高(C) 无影响(D) 不确定若用吸收了少量CO2的NaOH标准溶液来标定HCl浓度, 用酚酞作指示剂, 则标出的c HCl值也会偏高.( NaOH溶液的实际浓度低了)5.Mohr法不适合于碘化物中碘的测定, 是由于( B )(A) AgI的溶解度太小(B) AgI的吸附能力太强(C) AgI的沉淀速度太慢(D) 没有合适的指示剂6. 标定NaOH溶液浓度时所用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中含有少量的邻苯二甲酸,将使标出的NaOH 浓度较实际浓度( a )(A) 偏低(B)偏高(C) 无影响(D) 不确定答案:A. 部分NaOH先与少量的邻苯二甲酸反应生成邻苯二甲酸氢钠, 而后才是邻苯二甲酸氢根与NaOH标定反应.7.用EDTA溶液滴定Ca2+, Mg2+, 若溶液中存在少量的Fe3+和Al3+将对测定有干扰, 消除干扰的方法是( D)(A) 加KCN掩蔽Fe3+, 加NaF掩蔽Al3+(B) 加入抗坏血酸将Fe3+还原为Fe2+, 加NaF掩蔽Al3+(C) 采用沉淀掩蔽法, 加NaOH沉淀Fe3+和Al3+(D) 在酸性条件下, 加入三乙醇胺, 再调至碱性以掩蔽Fe3+和Al3+8.为消除分析方法中的随机误差, 可采用的方法是(D)(A) 对照试验(B) 空白试验(C) 校准仪器(D) 增加测定次数9.下面有关误差论述中正确的论述为(C)(A) 精密度好误差一定小(B) 随机误差具有方向性(C) 准确度可以衡量误差的大小(D) 绝对误差就是误差的绝对值10.用0.10 mol·L-1HCl标准溶液滴定0.10 mol·L-1乙酸胺(pKb=4.50)时, 应选用的指示剂是( B)(A) 甲基橙(pKa=3.4) (B) 溴甲酚绿(pKa=4.9)(C) 酚红(pKa=8.0) (D) 酚酞(pKa=9.1)11.滴定分析存在终点误差的原因(A)(A) 指示剂不在化学计量点变色(B) 有副反应发生(C) 滴定管最后估读不准(D) 反应速度过慢12.下列有效数字的位数是2位的是D____A 1.302B 0.001C 2.86×1021D PH=3.5213.含有碘化物的试液(PH=7.00),用银量法测定其中的I-时,应当采 BA 莫尔法B 佛尔哈德法C 法扬司法(采用荧光黄指示剂)14.某溶液主要含有Ca2+、Mg2+及少量Fe3+、Al3+。
重庆理工大学2022年[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考研真题一、简答题1、简述仪器的误差来源,并就你熟悉的仪器加以举例说明。
2、等精度测量中,简述多次测量列的算术平均值标准差与测量列中单次测量标准差的区别,它们之间有何关系?3、用2种方法测量,测量结果分别为100.008mm,60.004mm,试评定两种方法精度的高低,并说明原因。
4、什么是测量真值,它有什么特点,实际测量中如何确定?5、阐述变化的系统误差是否影响算术平均值、残差以及随机误差的分布?二、计算题1、检定2.0级全量程为200V的电压表,发现其在150V刻度点的示值误差2V为最大误差,问此电压表是否合格?2、已知测量方程:,求,的最小二乘估计值及其精度。
3、采用激光数字波面干涉仪测量工作表面面形,测量过程中对不确定分量进行分析如下:(1)氦氖激光源光束不平行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分量:u1=1.35,相对标准差为25%;(2)CCD 光电探测系统的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该项误差为均匀分布,区间半宽为a=2.82,相对标准差为25%。
(3)测量的重复性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经9次测量,其单次测量标准差为0.15。
试分析各个不确定度分量并求合成不确定度及其自由度。
4、采用平面镜测量微小位移时,测杆使平面镜转动角,测杆与光轴间距离为,测杆位移,目前已经测得,, 假设的测量值是相互独立的,试计算位移x的极限误差,并写出位移x 的测量结果。
5、用游标卡尺测量某一尺寸10次,测得数据(单位为mm )如下: 75.01 75.04 75.07 75.0075.03 75.09 75.06 75.02 75.05 75.08假定已经消除了系统误差,若测量结果服从正态分布,试判断该测量列中是否含有粗大误差,并写出最后的测量结果。
(测量值服从正态分布,置信概率P=99.73%,置信系数t=3)6、在间接测量中,,已知,,, 假设测量值是相互独立的,求y的不确定度及结果表达式。
物理实验中的误差分析与减小练习题在进行物理实验时,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通过对误差的分析和采取适当的措施,我们可以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一些关于物理实验误差分析与减小的练习题,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的物理实验技能。
一、选择题1、以下哪种误差是由于测量仪器的精度限制而产生的?()A 系统误差B 偶然误差C 过失误差D 以上都不是2、在多次测量同一物理量时,下列哪种方法可以减小偶然误差?()A 增加测量次数B 改进测量仪器C 校准测量仪器D 以上都可以3、下列关于系统误差的说法,错误的是()A 系统误差可以通过修正来减小B 系统误差的大小和方向通常是固定的C 系统误差是由于实验方法或仪器本身的缺陷造成的D 系统误差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消除4、在长度测量实验中,测量结果为1023cm,而真实值为1020cm,该测量的绝对误差为()A 003cmB -003cmC 003D -0035、某实验中,对同一物理量进行了5 次测量,测量值分别为125、128、126、127、129,则该组测量值的标准偏差为()A 01B 015C 02D 025二、填空题1、误差按照性质可分为_____误差和_____误差。
2、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_。
3、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通常有_____、_____和_____。
4、偶然误差服从_____分布。
5、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由_____和_____共同决定。
三、简答题1、简述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主要区别。
2、在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使用了未经校准的天平,会产生什么样的误差?如何减小这种误差?3、为什么在物理实验中要进行多次测量?多次测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4、给出一个具体的物理实验例子,说明如何分析实验中的误差,并提出减小误差的措施。
四、计算题1、对某一物理量进行了 8 次测量,测量值分别为:251、253、250、252、254、253、251、252,已知测量仪器的精度为 01,求该物理量的平均值、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和标准偏差。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40分)1、误差是衡量 ······································································································ ( )A.精密度B.置信度C.准确度D.精确度2、分析测定中论述偶然误差正确的是 ······························································ ( )A.大小误差出现的几率相等B.正误差出现几率大于负误差C.负误差出现几率大于正误差D.正负误差出现的几率相等3、计算x=11.25+1.3153+1.225+25.0678,答案x 应为········································ ( )A.38.66B.38.6581C.38.86D.38.674、有两组分析数据,要比较它们的精密度有无显著差异,则应用 ·················· ( )A. t 检验B. F 检验C. Q 检验D. u 检验5、在置信度为95%时,测得Al 2O 3的平均值的置信区间为35.21±0.10,其意是( )A.在所测定的数据中有95%的数据在此区间内B.若再进行测定系列数据,将有95%落入此区间C.总体平均值μ落入此区间的概率为95%D.在此区间内包括总体平均值μ的把握有95%6、二乙三胺五乙酸(H 5L )的pKa 1~pKa 5分别为1.94,2.87,4.37,8.69,10.56。
误差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测量误差的来源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仪器误差B. 环境误差C. 人为误差D. 计算误差答案:D2. 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的关系是?A. 绝对误差是相对误差的倍数B. 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的倍数C. 两者之间没有直接关系D. 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与测量值的比值答案:D3. 在测量中,误差的减小可以通过以下哪种方式实现?A. 增加测量次数B. 使用更精确的仪器C. 改进测量方法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1. 误差是测量值与_________之间的差异。
答案:真值2. 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_________误差。
答案:随机3. 误差的表示方法有绝对误差和_________误差。
答案:相对三、简答题1. 请简述如何减小测量误差。
答案:减小测量误差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现:使用更精确的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增加测量次数以进行平均、控制环境条件以减少环境误差、对测量人员进行培训以减少人为误差。
2. 什么是系统误差?请举例说明。
答案:系统误差是指在重复测量过程中,误差值保持恒定或按照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例如,使用一个校准不准确的温度计测量室温,每次测量结果都会比实际温度高0.5摄氏度,这就是系统误差。
四、计算题1. 假设一个测量值的真值为100,测量值为102,计算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答案:绝对误差 = 102 - 100 = 2相对误差 = (2 / 100) * 100% = 2%2. 如果一个测量值的相对误差为3%,真值为500,求测量值。
答案:测量值 = 500 * (1 + 3%) = 500 * 1.03 = 515。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简答题及答案基本概念题1. 误差的定义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为什么测量误差不可避免?答: 误差=测得值-真值。
误差的性质有:(1)误差永远不等于零;(2)误差具有随机性;(3)误差具有不确定性;(4)误差是未知的。
由于实验方法和实验设备的不完善, 周围环境的影响, 受人们认识能力所限, 测量或实验所得数据和被测量真值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 因此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2. 什么叫真值?什么叫修正值?修正后能否得到真值?为什么?答: 真值: 在观测一个量时, 该量本身所具有的真实大小。
修正值: 为消除系统误差用代数法加到测量结果上的值, 它等于负的误差值。
修正后一般情况下难以得到真值。
因为修正值本身也有误差, 修正后只能得到较测得值更为准确的结果。
3. 测量误差有几种常见的表示方法?它们各用于何种场合?答: 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用误差绝对误差——对于相同的被测量, 用绝对误差评定其测量精度的高低。
相对误差——对于不同的被测俩量以及不同的物理量, 采用相对误差来评定其测量精度的高低。
引用误差——简化和实用的仪器仪表示值的相对误差(常用在多档和连续分度的仪表中)。
4. 测量误差分哪几类?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答: 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粗大误差随机误差: 在同一测量条件下, 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 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定方式变化着的误差。
系统误差: 在同一条件下, 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 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 或在条件改变时, 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粗大误差:超出在规定条件下预期的误差。
误差值较大, 明显歪曲测量结果。
5. 准确度、精密度、精确度的涵义分别是什么?它们分别反映了什么?答: 准确度: 反映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的影响程度。
精密度: 反映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的影响程度。
精确度: 反映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综合的影响程度。
准确度反映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的影响程度。
精密度反映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的影响程度。
项目二测量误差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测量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测量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B. 测量误差越大,测量结果越准确C. 系统误差可以通过校正仪器消除D. 随机误差在多次测量中可以相互抵消2. 在测量过程中,下列哪种情况属于系统误差()。
A. 读取刻度时视线未与尺面垂直B. 测量仪器精度不足C. 测量环境温度变化D. 测量人员操作失误A. 提高测量人员技能B. 增加测量次数C. 选用更高精度的测量仪器D. 改进测量方法二、填空题1. 测量误差按其性质可分为______误差、______误差和______误差。
3. 测量结果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1. 某同学用米尺测量一块长方形木板的长度,三次测量结果分别为1.20m、1.22m和1.21m。
求该木板的长度及误差。
2. 一台电子秤的读数误差为±0.5g,用该电子秤称取10g物体,实际质量可能在哪个范围内?3.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不同精度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甲测得结果为20.5cm,乙测得结果为20.48cm。
请问哪位同学的测量结果更可靠?为什么?四、简答题1. 简述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分类。
2. 如何减小测量误差?请举例说明。
3. 在实际测量中,如何区分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4. 为什么说测量结果的真实值无法确定?5. 请举例说明测量误差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五、判断题1. 测量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是不可避免的。
()2. 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完全消除随机误差。
()3. 系统误差总是固定不变的,而随机误差则是无规律的。
()4. 提高测量仪器的精度是减小测量误差的唯一方法。
()5. 在测量过程中,操作者的主观判断不会影响测量误差。
()六、应用题1. 某实验要求测量物体质量,已知天平的读数误差为±0.2g,若要使测量结果的误差不超过±0.05g,至少需要测量几次并求平均值?2. 在一次长跑比赛中,计时员由于反应时间的原因,记录的成绩比实际成绩慢了0.5秒。
分析化学练习题(第3章误差与数据处理)(1)分析化学练习题第 3 章误差与数据处理一. 选择题1. 定量分析工作要求测定结果的误差()A. 越小越好B. 等于零C. 接近零D. 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2. 对某试样进行多次平行测定获得其中硫的平均含量为3.25%,则其中某个测定值与此平均值之差为该次测定的()A. 绝对误差B. 相对误差C. 系统误差D. 绝对偏差3. 滴定分析的相对误差一般要求为0.1% ,滴定时耗用标准溶液的体积应控制在()A. v 10mLB. 10 ?15mLC. 20?30mLD. > 50mL4. 滴定分析的相对误差一般要求为±).1%,若称取试样的绝对误差为0.0002g,则一般至少称取试样()A. 0.1gB. 0.2g5. 下列有关误差论述中,正确的论述是(A. 精密度好误差一定较小C. 准确度可以衡量误差的大小6. 下列有关系统误差的正确叙述是A. 系统误差具有随机性C. 系统误差具有单向性C. 0.3gD. 0.4g)B. 随机误差具有方向性D. 绝对误差就是误差的绝对值)B. 系统误差在分析过程中不可避免D. 系统误差是由一些不确定的偶然因素造成的7.8.9. 在定量分析中,精密度与准确度之间的关系是(A. 精密度高,准确度必然高B. 准确度高,精密度必然高以下是有关系统误差的叙述,正确的是A. 对分析结果影响恒定,可以测定其大小C. 在平行测定中,正负误差出现的几率相等关于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以下描述正确的是(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可以减小系统误差作空白试验可以估算出试剂不纯等因素带来的误差回收试验可以判断分析过程是否存在偶然误差通过对仪器进行校准减免偶然误差A.B.C.D.C.D.)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准确度是保证精密度的前提(B.D.具有正态分布规律可用Q 检验法判断其是否存在)10. 若不知所测样品的组成,则要想检验分析方法有无系统误差,有效的方法是()A. 用标准试样对照B. 用人工合成样对照C. 空白试验D. 加入回收试验11. 某一分析方法由于试剂带入的杂质量大而引起很大的误差消除?()此时应采用下列哪种方法来A. 对照分析B. 空白试验C. 提纯试剂12. 做对照实验的目的是()A. 提高实验的精密度B. 使标准偏差减小C. 检查系统误差是否存在D. 消除随机误差13. 为消除分析方法中所存在的随机误差,可采用的方法是(A. 对照试验B. 空白试验C. 校准仪器D. 分析结果校正)D. 增加测定次数14. 能有效减小分析中特定随机误差的方法有()15. pH=7.10 的有效数字位数是()A.1B. 2C. 3D. 难以确定16. 下列数据中有效数字的位数为 4 位的是()-1A. [H +] =0.0330mol L ? C. pH=10.53-1B. [OH -] =3.005 10-3mol L - D. m (Ca 2+)=l.4032g17.测定CaO 的质量分数,称取试样 0.9080g ,滴定用去EDTA 20.80mL ,以下结果表示正确的是()A. 10%B. 10.0%C. 10.08%D. 10.077%18. 用下列哪种器皿取一定量的溶液时,应读至 0.01mL ?()A. 烧杯B. 量筒C . 滴定管D. 量杯19. 分析SiO 2的质量分数得到两个数据:35.01%和35.42%,其平均值应表示为()A. 35.215%B. 35.22%C. 35.2%D. 35%20. 测定BaCl 2试样中Ba 的质量分数,四次测定得到置信度90%时平均值的置信区间为(62.85±0.09) %,对此区间有四种理解,正确的是() A. 总体平均值落在此区间的概率为90% B. 有90%的把握此区间包含总体平均值在内 C. 再做一次测定结果落入此区间的概率为 90% D. 有 90%的测量值落入此区间21. 以下是有关过失误差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可用 Grubbs 检验法判断其是否正确B. 具有正态分布规律C. 在同一条件下重复测定中,正负误差出现的几率相等D. 它对分析结果影响比较恒定,可以估计其大小22. 两组数据进行显著性检验的基本步骤是() A. 可疑数据的取舍 - 精密度检验 -准确度检验 B. 可疑数据的取舍 - 准确度检验 - 精密度检验 C. 精密度检验 - 可疑数据的取舍 -准确度检验 D. 精密度检验 -准确度检验 - 可疑数据的取舍23. 有两组分析数据,要比较它们的精密度有无显著性差异,则应当用() A. F 检验B. t 检验C. u 检验D. Q 检验二 . 填空题1. 测定值与真实值符合的程度称为准确度,准确度的高低主要是由_______ 误差所决定。
误差分析法公务员考试题目一、选择题1. 在进行误差分析时,以下哪项不是误差的来源?- A. 测量工具的精度- B. 测量环境的影响- C. 测量者的主观判断- D. 被测量物体的自然属性2. 误差分析法中,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主要区别在于:- A. 系统误差可以通过校准消除,随机误差不能- B. 系统误差是可预测的,随机误差是不可预测的- C. 系统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随机误差是可避免的- D. 系统误差是随机误差的累积结果3. 在误差分析中,为了减少随机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A. 增加测量次数并取平均值- B. 改进测量工具- C. 改变测量环境- D. 增加测量时间二、判断题1. 误差分析法中,误差总是不可避免的。
(对/错)2. 通过增加测量次数,可以完全消除误差。
(对/错)3. 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都是测量误差的组成部分。
(对/错)三、简答题1. 请简述误差分析法中误差的分类及其特点。
2. 描述误差分析法中,如何通过实验设计来减少误差。
四、应用题1. 假设你是一名公务员,在进行一项关于城市交通流量的调查。
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说明你将如何应用误差分析法来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2. 给出一个实际的误差分析案例,说明在该案例中如何识别和减少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五、综合分析题1. 假设你负责一个关于城市环境质量的监测项目。
请分析在该项目中可能遇到的误差类型,并提出相应的误差控制策略。
2. 请从误差分析的角度,评价一个测量方案的合理性,并提出改进建议。
注意:以上题目为模拟题目,实际公务员考试内容可能会有所不同。
考生应以官方发布的考试大纲和真题为准进行复习。
测量学误差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测量学误差的来源?A. 仪器误差B. 人为误差C. 随机误差D. 系统误差答案:C2. 测量学中,误差的分类不包括以下哪项?A. 绝对误差B. 相对误差C. 比例误差D. 系统误差答案:C3. 测量学中,误差的传递规律是:A. 误差相加B. 误差相乘C. 误差相除D. 误差平方和答案:D4. 测量学中,如何减小误差?A. 增加测量次数B. 减少测量次数C. 更换测量工具D. 增加测量难度答案:A5. 测量学中,误差的估计方法不包括:A. 标准差B. 均方根误差C. 误差传递D. 误差平均答案:D二、填空题6. 测量学误差的来源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仪器误差、人为误差、环境误差7. 测量学中,误差的传递规律可以通过________来描述。
答案:误差传播公式8. 测量学中,误差的估计方法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统计方法、经验方法9. 测量学中,为了减小误差,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
答案:多次测量取平均值10. 在测量学中,误差的分类有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和________。
答案:系统误差三、简答题11. 简述测量学中误差的分类及其特点。
答案:测量学中误差可分为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和系统误差。
绝对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与真实值的比值;系统误差是由测量系统固有缺陷引起的,具有规律性,可以通过校准等方法减少。
12. 说明测量学中误差的传递规律及其意义。
答案:误差的传递规律是指在一系列测量过程中,各测量误差如何影响最终结果的规律。
它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了解误差如何影响测量结果,从而采取相应措施减小误差。
四、计算题13. 若某测量过程的绝对误差为0.5mm,真实值为100mm,计算其相对误差。
答案:相对误差 = 绝对误差 / 真实值 = 0.5mm / 100mm =0.005 或 0.5%五、结束语通过本次试题的练习,我们不仅加深了对测量学误差概念的理解,还掌握了误差的分类、传递规律以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物理误差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在物理实验中,误差的来源主要包括()。
A. 测量工具不精确B. 测量方法不科学C. 环境因素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2. 以下哪种方法不能减小测量误差()。
A.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B. 使用更精确的测量工具C. 增加测量次数D. 随意猜测测量值答案:D3. 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如果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mm,那么测量结果的误差可能来源于()。
A. 刻度尺的磨损B. 读数时的估计C. 测量者的视觉误差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二、填空题4. 误差是指测量值与________之间的差异。
答案:真实值5. 系统误差可以通过改进________和________来减小。
答案:测量方法;测量工具三、简答题6. 请简述如何减小物理实验中的误差。
答案:减小物理实验中的误差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使用更精确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随机误差,以及控制实验环境以减少环境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7. 描述一下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的区别。
答案:绝对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绝对差值,而相对误差是指绝对误差与真实值的比值。
绝对误差直接反映了测量值偏离真实值的程度,而相对误差则提供了误差相对于真实值大小的一个比例,有助于比较不同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四、计算题8. 假设一个物体的真实长度为50.00cm,测量值为50.05cm,请计算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答案:绝对误差 = 测量值 - 真实值 = 50.05cm - 50.00cm = 0.05cm 相对误差 = (绝对误差 / 真实值) * 100% = (0.05cm / 50.00cm) * 100% = 0.10%五、实验题9. 在一个物理实验中,你需要测量一个金属球的直径。
请列出你将采取的步骤来减小测量误差,并解释每一步的理由。
答案:首先,使用校准过的卡尺或游标卡尺进行测量,以确保测量工具的精确性。
其次,将金属球放在平整的表面上,以减少由于放置不当造成的误差。
误差理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误差的来源主要包括()。
A. 测量仪器的精度B. 测量方法C. 环境条件D. 所有以上答案:D2. 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主要区别在于()。
A. 系统误差是可预测的,随机误差是不可预测的B. 系统误差是不可预测的,随机误差是可预测的C. 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都是可预测的D. 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都是不可预测的答案:A3. 测量误差的估计方法不包括()。
A. 标准差B. 均方根误差C. 绝对误差D. 误差传递答案:D二、填空题1. 测量误差可以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类型。
答案:系统误差;随机误差2. 误差的绝对值越小,表示测量结果的________越高。
答案:准确性三、简答题1. 简述如何减少测量误差。
答案: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包括:使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控制环境条件,以及采用适当的数据处理方法,如取平均值等。
2. 描述误差传播的基本原理。
答案:误差传播的基本原理是,当一个量是由多个变量通过某种函数关系计算得到时,这些变量的测量误差会通过该函数关系传播到最终结果上。
误差传播的计算可以通过误差传播公式来进行,该公式考虑了各变量误差与函数关系之间的影响。
四、计算题1. 已知测量长度的仪器误差为±0.05cm,测量时间的仪器误差为±0.02s,计算速度的测量误差。
答案:假设长度为L,时间为T,速度为V=L/T,速度的相对误差可以通过误差传播公式计算得到。
速度的误差ΔV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ΔV = V * sqrt((ΔL/L)^2 + (ΔT/T)^2)其中ΔL = 0.05cm,ΔT = 0.02s。
将数值代入公式计算,得到速度的测量误差。
2. 已知一组数据的平均值为50,标准差为5,求这组数据的相对误差。
答案:相对误差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相对误差 = (标准差 / 平均值) * 100%将数值代入公式计算,得到相对误差的百分比。
1、粗大误差的减小方法:1)加强测量者的工作责任心;2)保证测量条件的稳定,避免在外界条件激烈变化时进行测量;3)采用不等测量或互相校核的方法;4)采用判别准则,在测量结果中发现并剔除。
系统误差的减小方法:1)从误差根源上消除;2)预先将测量器具的系统误差检定出来,用修正的方法消除;3)对不变的系统误差,可以考虑代替法、抵消法、交换法等测量方法;对线性变化的系统误差,可采用对称法;对周期性系统误差,可考虑半周期法予以减小。
随机误差的减小方法:1) 从误差根源上减小;2)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3)采用不等精度、组合测量等方法消除。
3、系统误差分已定系统误差和未定系统误差,对已定系统误差,采用代数和法合成即可:对于未定系统误差,采用方和根法合成:对随机误差,也采用方和根法合成:由于未定系统误差不具有抵偿性,而随机误差具有抵偿性,因此在用多次重合成标准差中的各项随机误差标准差都必复测量的平均值表示测量结果时,须除以测量次数的平方根,未定系统误差则不必如此。
4、动态测试数据分类:确定性数据[周期数据(正弦周期数据’复杂周期数据)非周期数据(准周期数据’瞬态数据)] .随机过程数据[非平稳随机过程. 平稳随机过程(各态历经平稳随机过程非各态历经平稳随机过程.)]特点:确定性数据可由确定的数学表达式表示出来,正弦周期含有单一频率,而复杂周期数据是由多种频率综合而成的数据,且频率比全为有理数。
准周期数据的频率比不全为有理数,瞬态数据的频谱一般是连续的。
随机过程数据是无法用确定的表达式表示出来,它的值无法预知,但具有统计规律性。
其中非平稳随机过程的均值、方差、自相关函数一般是随时间变化的,而平稳随机过程的均值、方差、自相关函数则不会随时间发生变化。
检测计量理论试题及答案检测计量理论是研究测量误差、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以及测量结果的评估等的一门科学。
它在工业生产、科学研究、医疗卫生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份关于检测计量理论的试题及答案,供学习和参考。
一、选择题1. 测量误差按其性质可以分为()。
A. 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B. 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C. 粗大误差和微小误差D. 单次误差和多次误差答案:A2. 计量仪器的准确度等级是根据()来划分的。
A. 仪器的不确定度B. 仪器的测量范围C. 仪器的稳定性D. 仪器的使用寿命答案:A3. 在测量中,为了减少随机误差的影响,常采用的方法是()。
A. 增加测量次数B. 校准仪器C. 改进测量方法D. 以上都是答案:A二、填空题1. 测量结果的完整表示应该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测量值、单位、不确定度2.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通常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步骤。
答案:A类评定、B类评定3. 计量标准的建立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准确度、稳定性、适用性三、简答题1. 简述测量误差的来源及其分类。
答案:测量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的来源可以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是测量过程中各种随机因素引起的,具有不可预测性,可以通过增加测量次数并进行平均来减小。
系统误差是由测量系统的某些固定因素引起的,具有重复性和规律性,可以通过校准和修正来减少。
2. 什么是测量不确定度?它包含哪些主要部分?答案:测量不确定度是指在测量结果的真值未知的情况下,对测量结果可信度的评估。
它包含了测量结果的可信区间和可信水平。
不确定度的主要部分包括标准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和联合标准不确定度。
标准不确定度通常通过A类或B类方法评定得到,扩展不确定度则是在标准不确定度的基础上考虑其他因素得到的,联合标准不确定度是多个不确定度的合成。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试卷一一.某待测量约为80 μm,要求测量误差不超过3%,现有 1.0 级0-300μm 和2。
0 级0-100 μm 的两种测微仪,问选择哪一种测微仪符合测量要求?(本题10 分)二.有三台不同的测角仪,其单次测量标准差分别为: ⎛ 1=0.8′, ⎛ 2=1.0′,⎛ 3=0。
5′。
若每一台测角仪分别对某一被测角度各重复测量4 次,并根据上述测得值求得被测角度的测量结果,问该测量结果的标准差为多少?(本题10 分)三.测某一温度值15 次,测得值如下:(单位:℃)20.53,20.52,20。
50, 20.52,20.53,20.53,20。
50,20.49,20。
49,20。
51,20.53, 20.52,20。
49, 20.40,20。
50已知温度计的系统误差为—0。
05℃,除此以外不再含有其它的系统误差,试判断该测量列是否含有粗大误差。
要求置信概率P=99。
73%,求温度的测量结果。
(本题18 分)四.已知三个量块的尺寸及标准差分别为:l1 ± ⎛ 1 =(10。
000 ± 0。
0004)mm;l 2 ± ⎛ 2 =(1。
010 ± 0。
0003)mm;l3 ± ⎛ 3 =(1.001 ± 0。
0001) mm求由这三个量块研合后的量块组的尺寸及其标准差( 〉 ij = 0 )。
(本题10 分)五.某位移传感器的位移x与输出电压y的一组观测值如下:(单位略)xy 1 0。
105150。
5262101。
0521151。
5775202。
1031252。
6287设x无误差,求y对x的线性关系式,并进行方差分析与显著性检验。
(附:F0.10(1,4)=4。
54,F0.05(1,4)=7。
71,F0.01(1,4)=21.2)(本题15 分)六.已知某高精度标准电池检定仪的主要不确定度分量有:①仪器示值误差不超过 ± 0.15μv,按均匀分布,其相对标准差为25%;②电流测量的重复性,经9 次测量,其平均值的标准差为0。
分析化学练习题第3章误差与数据处理一. 选择题1.定量分析工作要求测定结果的误差()A. 越小越好B. 等于零C. 接近零D. 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2.对某试样进行多次平行测定获得其中硫的平均含量为3.25%,则其中某个测定值与此平均值之差为该次测定的()A. 绝对误差B. 相对误差C. 系统误差D. 绝对偏差3. 滴定分析的相对误差一般要求为0.1%,滴定时耗用标准溶液的体积应控制在()A.<10mLB. 10~15mLC. 20~30mLD. >50mL4. 滴定分析的相对误差一般要求为±0.1%,若称取试样的绝对误差为0.0002g,则一般至少称取试样()A. 0.1gB. 0.2gC. 0.3gD. 0.4g5. 下列有关误差论述中,正确的论述是()A. 精密度好误差一定较小B. 随机误差具有方向性C. 准确度可以衡量误差的大小D. 绝对误差就是误差的绝对值6. 下列有关系统误差的正确叙述是()A. 系统误差具有随机性B. 系统误差在分析过程中不可避免C. 系统误差具有单向性D. 系统误差是由一些不确定的偶然因素造成的7.在定量分析中,精密度与准确度之间的关系是()A. 精密度高,准确度必然高 C. 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B. 准确度高,精密度必然高 D. 准确度是保证精密度的前提8.以下是有关系统误差的叙述,正确的是()A. 对分析结果影响恒定,可以测定其大小B. 具有正态分布规律C. 在平行测定中,正负误差出现的几率相等D. 可用Q检验法判断其是否存在9. 关于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可以减小系统误差B. 作空白试验可以估算出试剂不纯等因素带来的误差C. 回收试验可以判断分析过程是否存在偶然误差D. 通过对仪器进行校准减免偶然误差10. 若不知所测样品的组成,则要想检验分析方法有无系统误差,有效的方法是()A. 用标准试样对照B. 用人工合成样对照C. 空白试验D. 加入回收试验11. 某一分析方法由于试剂带入的杂质量大而引起很大的误差,此时应采用下列哪种方法来消除?()A. 对照分析B. 空白试验C. 提纯试剂D. 分析结果校正12.做对照实验的目的是()A. 提高实验的精密度B. 使标准偏差减小C. 检查系统误差是否存在D. 消除随机误差13.为消除分析方法中所存在的随机误差,可采用的方法是()A. 对照试验B. 空白试验C. 校准仪器D. 增加测定次数14.能有效减小分析中特定随机误差的方法有()A. 校正分析结果B. 进行空白试验C. 选择更精密仪器D. 应用标准加入法15.pH=7.10的有效数字位数是()A.1B. 2C. 3D. 难以确定16. 下列数据中有效数字的位数为4位的是()A. [H+] =0.0330mol·L-1 C. pH=10.53B. [OH-] =3.005×10-3mol·L-1 D. m(Ca2+)=1.4032g17. 测定CaO的质量分数,称取试样0.9080g,滴定用去EDTA 20.80mL,以下结果表示正确的是()A. 10%B. 10.0%C. 10.08%D. 10.077%18. 用下列哪种器皿取一定量的溶液时,应读至0.01mL?()A. 烧杯B. 量筒 C . 滴定管 D. 量杯19. 分析SiO2的质量分数得到两个数据:35.01%和35.42%,其平均值应表示为()A. 35.215%B. 35.22%C. 35.2%D. 35%20. 测定BaCl2试样中Ba的质量分数,四次测定得到置信度90%时平均值的置信区间为(62.85±0.09)%,对此区间有四种理解,正确的是()A. 总体平均值落在此区间的概率为90%B. 有90%的把握此区间包含总体平均值在内C. 再做一次测定结果落入此区间的概率为90%D. 有90%的测量值落入此区间21.以下是有关过失误差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可用Grubbs检验法判断其是否正确B. 具有正态分布规律C. 在同一条件下重复测定中,正负误差出现的几率相等D. 它对分析结果影响比较恒定,可以估计其大小22. 两组数据进行显著性检验的基本步骤是()A. 可疑数据的取舍-精密度检验-准确度检验B. 可疑数据的取舍-准确度检验-精密度检验C. 精密度检验-可疑数据的取舍-准确度检验D. 精密度检验-准确度检验-可疑数据的取舍23.有两组分析数据,要比较它们的精密度有无显著性差异,则应当用()A. F检验B. t 检验C. u 检验D. Q检验二. 填空题1. 测定值与真实值符合的程度称为准确度,准确度的高低主要是由________误差所决定。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试题一、填空题1、测量误差等于 测得值 与真值之差。
2、误差的来源包括 测量装置误差 、人员误差 、 环境误差 、方法误差。
3、按误差的性质与特点,可将误差分为 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 、 粗大误差 三类。
4、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时3.1415应为 3.14 ,0.3145应为 0.314 。
5、扩展不确定度U 由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 乘以 包含因子 k 得到。
6、量块的公称尺寸为10mm ,实际尺寸为10.001mm ,若按公称尺寸使用,始终会存在-0.001mm 的系统误差。
采用修正方法消除,则修正值为 +0.001 mm 。
当用此量块作为标准件测得圆柱体直径为10.002mm ,则此圆柱体的最可信赖值为 10.003 mm 。
7、设校准证书给出名义值10Ω的标准电阻器的电阻Ω±Ωμ129000742.10,测量结果服从正态分布,置信水平为99%,则其标准不确定度u 为 0.00005Ω 。
这属于 B 类评定。
二、选择题1、 2.5级电压表是指其( c )为2.5%。
A .绝对误差B .相对误差C .引用误差D .误差绝对值 2、 用算术平均值作为被测量的最佳估计值是为了减少( B )的影响。
A .系统误差 B .随机误差 C .粗大误差3、 单位权化的实质是:使任何一个量值乘以( B ),得到新的量值的权数为1。
A .PB .21/σ C D .1/σ4、 对于随机误差和未定系统误差,微小误差舍去准则是被舍去的误差必须小于或等于测量结果总标准差的( c )。
A .1/3~1/4B .1/3~1/8C .1/3~1/10D .1/4~1/10 5、 判别粗大误差的3σ准则称为( c )。
A .罗曼诺夫斯基准则B .荻克松准则C .莱以特准则6、不确定度用合成标准不确定度c u 表示时,测量结果为Y=100.02147(35)g ,则合成标准不确定度c u 为( B )。
误差论述、简答题汇总
BY 李景一
1.假设某导弹的射程为15000公里,导弹的落点偏离预定中心的距离不超过0.45公里。
某阻击手能够在50米远处准确地击中直径为2厘米的靶心。
试论述何者的射击精度高?为什么?(10分)
能够明确采用相对误差来衡量测量精度(4分);
导弹的相对误差:0.003%(2分);
狙击手的相对误差:0.04%(2分);
能够比较两者的差别,结论是导弹精度优于狙击手(2分)。
2.给出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表达式(3分),并用图形表示具有正态分布随机误差的分布密度曲线(3分),说明正态分布随机误差的出现具有哪些统计规律(4分)。
(10分)
答:
21
2x y μσ⎧⎫-⎪⎪⎛⎫=-⎨⎬ ⎪⎝⎭⎪⎪⎩⎭ 式中:y 为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x 为被测量的测量值;μ为被测量的真值;σ为标准差。
曲线能够画出基本特点即可(3分),即:单峰性、对称性、有界性、抵偿性(4分)。
3.针对静态测量结果和动态测量结果,在误差分析过程中存在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分别有哪些?(10分)
答:
共同点重点从两者的本质相同,均是测量值减去真值(2分);误差分析的过程相同,均是粗大误差的剔除、系统误差的分析、随机
误差的处理(3分);
不同点重在分析误差数据处理的不同,静态误差是重复测量求取的过程,动态误差是单次测量求取的过程(3分);动态测量误差是随机过程,具有时空性、随机性、相关性的特点(2分)。
4.简述测试系统误差分析与补偿的工作过程,并分析其中的关键环节是什么?(10分)
答:
测试系统误差分析与补偿的工作过程是:首先将系统分解为若干个单元,之后分析误差因素在系统内的传递规律,得出传递到输出端的误差总和,最后进行相应的补偿,补偿可以是同一位置补偿,也可以是不同位置补偿。
(7分)
关键环节学生可以自己发挥,解释清楚原因即可。
(3分)
5.什么是相对误差?什么是引用误差?两者的区别是什么?
答:
相对误差定义为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真值之比(2分);引用误差定义为一个量程内的最大绝对误差与测量范围上限(或满量程)之比(3分)。
两者区别主要体现在分母上,应用场合也有所不同(5分)。
6.平稳随机过程如何进行分类?针对每种平稳随机过程,如何进行对应的数据处理?(10分)
平稳随机过程分为各态历经随机过程和非各态历经随机过程(4分,答对1个2分);
随机过程采用总体平均法或几何平均法(答对1个即可得到3
分);
各态历经随机过程采用时间平均法(3分)。
7.如何判断一个随机过程是各态历经的随机过程?在进行随机过程特征量的实际估计时,平稳随机过程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各态历经随机过程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答:
对于各态历经随机过程,当 增加时其相关函数趋于零,这就是判断各态历经随机过程的基本原则。
(1分)
在进行特征量实际估计时,平稳随机过程采用总体平均法(或几何平均法),各态历经随机过程采用时间平均法。
(每个2分)
8.测量不确定度分为哪两类?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
分为A类和B类两大类(2分);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A类可以用统计的方法分析,而B类不行(3分)。
9.建立最小二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答:
残余误差的平方和最小,反映出所有值均出现在真值附近的概率最大。
10.随机过程的特征量有哪些?哪些是时域中的特征量?哪些又是频域中的特征量?
答:
随机过程的特征量包括:①概率密度函数;②均值、方差和方均值;③自相关函数;④谱密度函数。
(3分)。
其中,①②③是时域当中的特征量。
(1分)④是频域当中的特征量。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