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教案《俗世奇人》说课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68.25 KB
- 文档页数:8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俗世奇人》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教学内容:1. 介绍作者冯骥才及他的其他作品。
2. 简述《俗世奇人》的编写背景及特点。
3. 分析本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教学活动:1.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冯骥才及其作品。
2. 学生分享对本书的初步了解和阅读兴趣。
3.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本书的背景及特点。
4. 学生讨论本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二章:人物形象分析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分析本书中的人物形象,了解其性格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本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2. 探讨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表现。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本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学生结合故事情节,探讨人物形象在故事中的作用。
第三章:故事情节梳理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梳理本书的故事情节,理清人物关系。
2. 培养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概括和梳理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概括本书的主要故事情节。
2. 分析故事情节中的人物关系及矛盾冲突。
教学活动:1. 教师带领学生梳理故事情节,概括故事主题。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关系及矛盾冲突。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学生结合故事情节,探讨本书的主题思想。
第四章:文学手法分析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本书的文学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文学手法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本书的文学手法,如夸张、讽刺等。
2. 探讨文学手法在本书中的作用和效果。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本书的文学手法。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学手法的运用。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学生结合具体实例,探讨文学手法在本书中的作用。
第五章:课程总结与拓展教学目标:1. 总结本书的主要内容和教学成果。
八年级语文下册俗世奇人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了解并理解课文《俗世奇人》的内容,掌握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
1.2能够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对人物的刻画方法。
1.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2通过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人物的情怀。
3.2感受文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1.2学习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
2.教学难点2.1理解作者对人物的刻画方法。
2.2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老师简要介绍《俗世奇人》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1.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思考“俗世奇人”的含义。
2.自主阅读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2.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圈画出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和段落。
3.课堂讨论3.1老师提问,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3.2学生讨论课文中的奇人形象,分析作者对人物的刻画方法。
4.小组合作4.1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奇人形象进行深入研究。
5.课堂分享5.1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6.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关注身边的奇人。
7.作业布置7.1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身边奇人的作文。
7.2布置阅读《俗世奇人》的其他篇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文学的魅力。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阅读、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环节,使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2.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积极发言,表现出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关注。
3.小组合作环节,学生互相协作,共同探讨,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4.课后作业布置,既巩固了课堂所学,又激发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5.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俗世奇人》,了解小说的背景和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
2. 学习小说中的语言技巧,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评价作品。
二、教学内容1. 小说背景和人物介绍:了解作者冯骥才以及《俗世奇人》的创作背景,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
2. 故事情节梳理:通过阅读,概括每个故事的梗概,分析故事之间的联系。
3. 语言技巧分析:学习小说中的修辞手法、句式结构等,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 主题思想探讨:深入剖析小说的主题思想,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有深度的思考和讨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分析小说中的语言技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对小说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进行深入剖析。
3. 运用比较法,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评价和分析作品。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小说背景和人物,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第二课时:学生自主阅读,概括故事梗概,分析人物形象。
3. 第三课时:分析小说中的语言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 第四课时: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联系现实生活进行讨论。
5. 第五课时:进行课堂小结,布置相关作业,进行拓展学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思考深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小说人物、情节和主题思想的分析能力。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
七、教学资源1. 《俗世奇人》原著:为学生提供原著书籍,方便他们随时查阅和深入阅读。
2. 相关评论和学术文章:为学生提供不同视角的解读,帮助他们拓宽思路。
3. 视频或音频资料:如有关作者冯骥才的访谈,可以用来加深学生对作者创作背景的了解。
八年级语文下册《俗世奇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俗世奇人》,让学生了解天津地域文化,感受天津人民的热情和豪爽。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人物描写展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俗世奇人》全文2. 知识点:了解天津地域文化,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三、教学重点:1. 了解天津地域文化,感受天津人民的热情和豪爽。
2.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描写展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难点:1. 分析人物描写方法,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2. 运用所学写作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天津地域文化,分析人物描写方法。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
3. 实践法:写作练习,运用所学写作手法。
教案示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俗世奇人》的作者冯骥才及作品背景。
2. 学生齐读课文《俗世奇人》,了解本节课学习内容。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 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天津地域文化特点。
三、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天津地域文化,引导学生感受天津人民的热情和豪爽。
2. 教师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描写方法,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
四、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
2. 各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教师点评并指导。
五、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人物描写方法,编写一段人物描写练习。
2. 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六、总结本节课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天津地域文化的重要性。
2. 学生齐读课文,加深对人物描写方法的理解。
后续课时同理,按照教学内容逐一进行教学。
六、教学进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对天津地域文化的了解和感受。
二、深入学习1. 学生阅读课文,关注细节,深入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矛盾冲突,理解人物内心的挣扎和成长。
《俗世奇人》语文说课稿《俗世奇人》语文说课稿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俗世奇人》语文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俗世奇人》语文说课稿1一、说教材《俗世奇人》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最后一课,本单元可以说是一幅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画卷。
“刷子李”是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中的奇人高手,他绝妙的粉刷技艺应该是民间艺术之海中一朵晶莹的浪花,我们在给帝王将相,伟人名人立传之时,这些看似不登大雅之堂的奇人轶事又何尝不值得去大写一番呢?在本课中,我将情节分析确定为教学重点,将语言的品味学习人物速写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虽然课改倡导学生主体,淡化教师的作用,但作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协作者教师还得统筹全局,当然“统筹”决不等于“包办”,但更不等于抛几个问题,分几个小组,随意讨论就能替代,我据此拟定了以下教学原则:高起点、巧点拔、重创造、悟精华。
所谓高起点,就是学生课前熟读课文,自主解决生字词,熟悉故事情节,也就是采用自读自悟的学法。
所谓巧点拔是我在本课中主要使用的教学法,我设计了三种点拔方法:问中点拔、演中点拔、示范中点拔。
重创造就是鼓励学生创造性的表演人物。
悟精华、需要学生采用合作讨论的学法,品味优美句段,透析课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
另外我还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激趣法”“示范法等”。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本剧表演的相关道具。
四、下面就是我实施的具体步骤1、导入:采用“激趣法”。
根据教参建议,可采取相声,小品,杂技,魔术等导入。
我便自耍了一个小魔术引入:“同学们也许早就看出我魔术中的破绽了,老师的这点小把戏的确不高明,不过我今天倒要领同学们去认识一位有真绝活,有真本事的民间奇人”。
多媒体展示课题:俗世奇人──刷子李。
这样的开场白奠定了“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氛围──趣。
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俗世奇人》,了解小说的背景和作者冯骥才的创作风格。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
3. 品味小说中的语言表达,掌握其修辞手法和文学价值。
4.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俗世奇人》的背景介绍,了解作者冯骥才及其创作风格。
2. 第二章: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刷子李、泥人张等,理解其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
3. 第三章:品味小说中的语言表达,欣赏其修辞手法和文学价值。
4. 第四章: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探讨小说的现实意义。
5. 第五章:进行课堂讨论,分享阅读心得,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阅读心得。
4. 引入文学鉴赏法,引导学生品味小说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来进行。
2. 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评估,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来进行。
3. 学生文学素养的评估,通过阅读心得分享和作文写作来进行。
4.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五、教学资源1. 《俗世奇人》原著,供学生阅读和参考。
2. 作者冯骥才的相关资料,了解其创作背景和风格。
3. 教学PPT,用于课堂讲解和展示。
4. 作业纸和测试卷,用于巩固所学知识和评估学生的理解能力。
六、教学内容1. 第六章:分析小说中的次要人物,探讨其在故事情节中的作用和意义。
2. 第七章:通过对比分析,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 第八章:探讨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如民俗文化的传承、人性的挣扎等。
4. 第九章:学习小说中的叙事技巧,如场景描写、对话展开等。
5. 第十章:进行创意写作训练,让学生尝试创作类似风格的小故事。
《俗世奇人》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公开课教案〔通用5篇〕《俗世奇人》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公开课教案〔通用5篇〕《俗世奇人》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⑴积累词语,掌握“蔫、怵、抠”三个词的读音、词义。
⑵理解作家冯骥才和其创作情况。
⑶理解刷子李和泥人张的高超技艺,见识他们的“奇”。
2、才能目的:⑴指导同学朗读,力求读得活灵敏现,再现人物之奇和语言之奇。
⑵赏析生动活泼的人物语言、叙事语言,品味巧妙的情节布置,学习抓住一事,神韵毕现地写人的技巧。
⑶探究考虑。
加强思维训练,引导同学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人物作出自身的评价。
3、德育目的:文章生动地介绍了刷子李、泥人张的高超技艺和独特才气,热情颂扬了我国民间高人的超群智慧。
教读它,有助于培养同学热爱祖国广博精深的保守文化的感情,鼓励他们开掘生活底蕴,为拯救民间文化做出应有的奉献。
【教学重点】1、品味词句,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
2、掌握文章只写一事,曲折有致的叙事技巧。
【教学难点】1、引导同学对文章的思想内容作出自身的评价。
2、练习写人物速写,表达人物的“奇”“绝”。
【教学方法】1、朗读法:指导同学朗读,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同学美读课文,读出腔调、语气,读出情趣,要读得活灵敏现、声情并茂,并练习表情朗读。
2、讨论点拨法:本文文字粗浅,故事生动,阅读障碍不大,教学中宜采用同学自主活动、合作研讨的方式,充分调动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品读法:集中鉴赏本文独特的语言风格,揣测语句的丰富意蕴,可口头评析,也可练习写简短的评析文章。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布置】1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要点〗讲述民间奇人绝技,创设课堂气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品读课文,赏析课文的人物奇、情节奇、语言奇,进步品评鉴赏才能;同学自由质疑问难,并展开讨论,合作探究;体验与反思,练习写人物速写。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大家也许不会忘记那位奇巧的雕刻家王叔远的故事吧。
他能把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形象地再现了苏轼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奇绝!妙绝!今天,我们再来见识两位高人,他们就是冯骥才笔下的刷子李、泥人张。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案设计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教案设计一、内容分析《俗世奇人》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它以清末民初的天津卫为背景,讲述了众多民间奇人的故事。
这些故事短小精悍,人物形象鲜明独特,充满了浓郁的天津地域文化特色。
通过阅读这些故事,学生能够感受到民间文化的魅力,体会到作者冯骥才独特的语言风格,并且从奇人的奇事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
这篇课文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二、语文要素1.人物描写分析:文中运用多种人物描写方法来刻画奇人形象,如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等,学生需要学会分析这些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例如,在《刷子李》一文中,“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
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通过动作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刷子李刷墙技艺的高超。
2.语言特色赏析:《俗世奇人》的语言具有浓郁的天津方言特色,幽默风趣、简洁明快。
学生要能够体会这种语言风格的独特之处,并且学习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例如“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
”这种对仗工整、简洁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语言,是本文语言的一大亮点。
3.情节把握与概括:故事的情节虽然简短,但富有波折和趣味。
学生需要学会把握故事的主要情节,并能够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学生能够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如“发蔫(niān)”“阔绰(chuò)”等。
2. 掌握文中的人物描写方法,准确分析人物形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学习作者简洁明快、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阅读课文,品味文中精彩的人物描写片段,感受奇人的“奇”。
2.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对人物和故事的理解,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3. 引导学生模仿文中的语言风格进行创作,锻炼写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 感受民间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