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解读
- 格式:docx
- 大小:20.39 KB
- 文档页数: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3版)》解读——大
单元教学、跨学科学习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3版)》,大单元教学和跨学科学习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大单元教学是指将语文学习内容按照主题或者话题进行整合,实现知识、技能和情感
态度的有机结合。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在大单元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听说、写作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而跨学科学习是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通过相关主题的探究来促进学
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语文学科在跨学科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与其他学
科进行交叉和融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不同学科的知识。
通过跨学科学习,
学生能够拓宽视野,培养系统思维和创新能力。
大单元教学和跨学科学习的结合可以使语文学习更加有趣和实用。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
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设计大单元教学内容,并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跨学科学习。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培养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
面发展。
总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3版)》提倡大单元教学和跨学科学习的方法,旨在通过整合语文学习内容和跨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习能力,培养学
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并将语文学习
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2023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三“课程基本理念”解读《2023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三课程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语文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解读】在新课程中,教育理念成为一个时髦的词语,被人们广泛地引用,那么究竟何为理念呢?我想它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是指观念和思想;其次,它还是一种信念,一种追求,一种精神。
《2023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基本理念定义了四个方面:(一)全面提高语文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这四个方面既包括了怎样教、怎样学、学什么,又包括了语文教育的理想和追求,包括了语文教育的基本信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它实际上是实施语文教育的“总纲领”。
(一)全面提高语文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解读】课程标准中采用“语文素养”这一名称,作为语文课程的核心概念,这是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的调整和整合的结果与需要,体现了语文课程对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价值追求。
“语文素养”是人的整体素质在语文方面的体现,既包含了在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方面的要求,也包含了对人心理素质和人文修养的要求。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两层意思:一是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是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全面提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在这个短暂的寒假里,我再次学习了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主要分成三个部分:前言、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以及附录部分。
下面就我自己对课标中课程基本理念的学习,谈谈自己的感受。
语文课程不仅是一门学习语言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还因为语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本特点。
这就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不仅肩负着教会学生如何在生活学习或者家里、学校、社会中使用这种语言工具,还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修养以及自身的精神成长。
基于语文课程的特定性质,这就打下了我们语文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
首先,必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它更多的就是一种长时间的感性思维的分解成产物,不像是数学等课程存有那么明晰的结果。
而且,我个人指出:无论哪个国家的.语文课程做为国家教育的根基课程,它的教育效果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彰显的,而是须要时间的积累和结晶回去慢慢散发出出的,这大概也就是所谓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吧!其次,必须恰当把握住语文教育的特点。
因为语文课程多样的人文内涵对学生有著深刻的影响,所以我们理必须注重。
但是除了对学生展开适度地爱国主义政治的鼓吹和所谓的恰当的价值价值观念以外,还必须注重学生对语文材料的独有认知和斩获,培育孩子的个性意识,因为没自己思维和个性的人,不时变成他人思维的奴隶,就可以变成时代发展的奴隶。
而语文课程实践性的特点,我们也必须著重全面地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想要等各方面的能力。
再次,积极主动提倡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的自学方式。
学生的创造力就是无穷的,通过教学内容的确认,教学方法的挑选以及评价方式的设计等都会影响至学生自学方式的构成。
在这过程中,教师拉艾的促进作用也就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不懈努力建设对外开放而存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当今社会全球化发展使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密,所以为了适应环境世界发展趋势,我们的语文课程的建设不仅必须承继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更必须拓宽语言自学和运用的领域,宽广学生的国际视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认真学习和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的主要内容,把握新变化,明确新要求,是指导我们准确把握教材,落实语文教学目标任务的关键。
1、主要变化“课程目标”中新增了核心素养,分为四个方面: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
“课程内容”全部更新。
(1)新增主题与载体形式,将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
(2)新增6个语文学习任务群,具体为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
“课程实施”中,新增了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
“评价建议”中,新增了学业水平考试相关要求。
“学段要求”中,每学段的“阅读”改为“阅读与鉴赏”,“写作”“口语交际”合并为“表达与交流”,体现了口语输出和写作输出的一致性。
“综合性学习”改为“梳理与探究”,具体内容有整合、增加。
新课标提出了“梳理与探究”的目标要求,体现了对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增强学习内驱力的重视。
2、重点内容:语文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3、语文课程内容。
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主题与载体形式,二是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
学习任务群有三个阶段,一是基础学习任务群,包括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二是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是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
4、亮点所在:“跨学科学习”。
在拓展型学习任务群里,“整本书阅读”跟之前倡导阅读的思路没有变化,而“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则是综合了科学课和大语文的一些内容,主要是体现在“研学”活动上。
最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有哪些突出特点和变化—大单元教学、跨学科学习随着2022年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公布,教师们开始好奇起来:这次修订的标准和方案与旧版相比有哪些变化?新的课标对于统编教材下的教学有何新的导向?如何将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实到一线课堂?如何读懂新课标并进行实操?在2022年4月21日,新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终于颁布了。
与2011年版相比,修订的力度非常大。
在课程目标方面,语文学科的义务教育阶段“核心素养”时代正式到来,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
课程目标分学段的要求也不再是以往的五个版块,而是分成了四个领域,即“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交流与表达”“梳理与探究”。
新增的两个内容也非常创造性。
其中,一个名为“课程内容”的内容被正式规定。
新版课标从“主题与载体形式”“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两个方面,对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内容做出了规定,首次以具体内容描述的形式明确了“教什么”和“学什么”。
为了更清晰地总体性梳理和说明课程内容,新版课标沿用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策略和思路,以六个不同的“研究任务群”来厘清课程内容。
这六个研究任务群分属于三种在语文研究上处于不同功能层次的类型,分别是基础型研究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发展型研究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和拓展型研究任务群(整本书阅读、跨学科研究)。
XXX and n of learning task groups。
accurately comprehend the XXX of each learning task group。
Based on this n。
they should design different types of learning tasks。
integrate learning ns。
content。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心得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内容解读22年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认真总结了课程改革以来的实践成就和经验,对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索,不断完善着我国课程改革的相关建设,推进我国课程改革有序有效进行。
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标较旧版课标更为重视课程的整合性和综合性,提出情境化学习和任务群学习,促进课程内容的整体建构,以核心素养为统领优化教学和评价体系,把握了世界基础教育发展趋势,具有中国特色。
一、强调“以文化人”的价值取向新版课程标准以核心素养为统领建构整体框架。
核心素养一共有四个方面,分别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
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
新版课标中更强调文化自信,在每个学段后都有对三种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学习要求,突出“文化育人”的核心地位。
这是在旧版课标中没有明确呈现出来的部分。
基础教育阶段共分为四个学段,对“以文化人”的价值取向也在学段的衔接中不断深化。
第一学段强调对三种文化的初步认识,体会文化价值和情感;第二学段要求开始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体会文化内涵,要求学生能够学习模范人物的品质行动;第三学段第四学段中不断扩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
“以文化人”不仅强调对文化的学习和认同,更加强调自觉实践。
新版课标更加重视语文学科素养的整体发展,培养学生的学科逻辑、认知逻辑和生活逻辑,要求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规范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强化对学习习惯的培养。
二、强调课程目标的整合新版课标更重视课程目标的整合。
旧版课标以三维目标为基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对教学目标进行了界定。
新版课标整合双基目标和三维目标,以核心素养为引领,提出了更为完善、更为全面的课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