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反应专题复习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2.71 KB
- 文档页数:1
离子反应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章:离子反应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2. 掌握离子反应的类型和特点。
3. 了解离子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离子反应的定义和分类。
2. 离子反应的特点和条件。
3. 实际应用中的离子反应案例。
教学活动:1. 引入离子反应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离子反应的定义。
2. 分析不同类型的离子反应,如酸碱中和、沉淀反应、氧化还原等。
3. 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际应用中的离子反应,如水处理、药物制备等。
教学评估: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离子反应的定义和分类。
2. 学生能够解释离子反应的特点和条件。
3. 学生能够分析实际应用中的离子反应案例。
第二章:酸碱中和反应教学目标:1. 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
2. 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类型和特点。
3. 能够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
教学内容:1. 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分类。
2. 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条件。
3.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和观察。
教学活动:1. 引入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
2. 分析不同类型的酸碱中和反应,如强酸与强碱、弱酸与弱碱等。
3. 学生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结果。
教学评估: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分类。
2. 学生能够解释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条件。
3. 学生能够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并正确观察实验现象。
第三章:沉淀反应教学目标:1. 理解沉淀反应的概念。
2. 掌握沉淀反应的类型和特点。
3. 能够进行沉淀反应的实验操作。
教学内容:1. 沉淀反应的定义和分类。
2. 沉淀反应的特点和条件。
3. 沉淀反应的实验操作和观察。
1. 引入沉淀反应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沉淀反应的定义。
2. 分析不同类型的沉淀反应,如双离子沉淀、置换沉淀等。
3. 学生进行沉淀反应的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结果。
教学评估: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沉淀反应的定义和分类。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的优秀教案精选22篇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的优秀教案1【设计思路】本节的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是新课标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部分内容。
是在学习了简单分类法,并能对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的基础之上,学习的一类研究电解质溶液反应本质的反应类型。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对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复分解反应的知识已有一定的认识,知道了电解质在溶液中能电离出离子,知道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对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本质——离子反应及其条件的探讨。
在进行时,充分利用探究实验的功效,采用实验、观察、思考与交流等方式,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好本课时的内容。
这样做,一方面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实验使学生的认识经历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有了一个飞跃,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意识。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2、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课文及练习,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情投入,体验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科学研究过程。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的第一课时,知道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本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部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思考、复习明确本节学习对象、重难点【板书】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提问】:同学们解读标题,你认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大致分几部分?2部分,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投影】学习目标自学学习目标(集体诵读)【创设情境】通过上节课所学,离子反应研究对象是什么?研究对象所处状态是什么状态下?既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如果我们将不同电解质溶液混合而反应,其实质就应该是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教案15篇1、离子反应〔1〕试验探究试验操作现象试验分析1、向盛有2mL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稀氯化钠溶液2、向盛有2mL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稀氯化钡溶液〔2〕离子反应的概念电解质溶液的反应实质上就是电离出的某些离子之间的反应。
有离子参与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不肯定全部的物质都是以离子形式存在,但至少有一种物质是以离子形式存在。
2、离子方程式〔1〕定义:用实际参与反应的________________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它不仅表示一个详细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写、拆、删、查”。
“写”: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拆”: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其在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态涌现;如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写化学式:如单质、沉淀、气体、水〔难电离物质〕、氧化物、非电解质、多元弱酸酸式根〔如HCO3-、HSO3-、HS-〕等。
“删”:删去两边相同的离子即没有参与反应的离子。
“查”:检查两边_______和________是否相等,反应条件,沉淀符号,气体符号等。
考前须知:①只有离子反应才能写出离子方程式。
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参与的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
如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反应,虽然反应物都是电解质,但此反应不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两种物质都没有电离出离子,即此反应不属于离子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只能写化学方程式。
另浓硫酸、浓磷酸与固体的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
②微溶物作为反应物,假设是澄清溶液写离子符号,假设是悬浊液写化学式.微溶物作为生成物,一般写成化学式(标↓)。
③氨水作为反应物时写成NH3H2O;作为生成物,假设有加热条件或浓度很大时,可写NH3(标↑)。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分析:①留意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不可主观臆造产物及反应,如铁与稀硫酸反应写成2Fe+6H+=2Fe3++ 3H2 ↑就不符合客观事实。
第二章 第二节 离子反应常见题型:一.电解质(概念,物质)判断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三、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 四、离子共存: 五、离子检验与推断考点分析;1.电解质一.电解质2非电解质.1.电解质: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1).强电解质: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电离方程式用“=”。
(2)弱电解质:在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电离方程式用可逆符号,多元弱酸的电离要分步书写。
常见弱电解质有弱酸、弱碱、水。
2非电解质:在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常考蔗糖。
乙醇) 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 书写方法“一写”首先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二改”: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最关键的一步):“三删”:删去方程式两边未参加反应的离子;“四查”: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2.溶解性口诀: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它们都能溶于水中间;盐酸盐不溶亚汞银, 硫酸盐不溶钡钙铅; 硫化物还有钡镁溶, 碳硅磷盐大多是沉淀。
(碳酸盐、亚硫酸盐、硅酸盐、磷酸盐除钾钠铵盐溶于水外,其余难溶-为沉淀)3. 离子反应是在溶液或熔融状态时进行反应的,凡非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一般不能写离子反应方程式,亦即没有自由移动离子参加的反应,不能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如NH4Cl 固体和Ca(OH)2固体混合加热,虽然也有离子和离子反应,但不能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只能写化学方程式。
4. 对于微溶物的处理有三种情况:①在生成物里有微溶物析出时,微溶物用化学式表示。
②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溶液状态(稀溶液)时,应写成离子的形式。
③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浊液或固态时,应写化学式。
如在石灰乳中加入Na2CO3溶液: Ca(OH)2+CO32-═CaCO3↓+2OH-5、与试剂用量有关的离子子反应:(1)碱溶液与酸性氧化物的反应:Ca (OH )2溶液、Ba (OH )2溶液、KOH 溶液、NaOH 溶液等碱溶液与CO 2、SO 2等酸性氧化物反应时若酸性氧化物用量不同则离子方程式不同。
课题备课人:时间:课型: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课时已经学习了有关电解质以及电离、电离方程式的相关内容,通过对前面内容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所以课堂上进行适当引导和讲解可以使学生掌握离子反应的相关内容。
尽管学生已经学习了离子反应发生条件,但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还不够熟练,对于有些物质,学生不知道该不该拆;另外,学生对于有些弱酸、弱碱等物质,不理解为什么在溶液中有分子形式存在,所以,对于有些离子能不能共存不能够明确判断。
本节课,针对这两个问题,通过习题强化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教学目标1.掌握判断离子反应书写的正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
2.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明确试题考察的知识点。
3.熟记常见不能共存的离子。
查漏补缺复习巩固.重难点难点:离子能否共存的判断重点:1、掌握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明确物质该拆不拆。
2、离子反应书写正误的判断。
授课流程、内容、时间双边活动设计意图一、引入:时间---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电解质能够导电是因为它们在水溶液发生了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
那么对于溶液体系中由电解质电离出的这些离子之间又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又会表现出哪些行为呢?其实对于物质在溶液中所进行的大多数反应其实都是他们电离出的离子之间的反应。
那么他们之间的反应又具有哪些规律和特点呢?那么从这一节课开始我们将进入到离子反应相关内容的学习中来系统的来了解一下离子反应。
板书课题离子反应[教师]:思考:空气、CH3COOH、HCl、NaOH、AgCl、H2O、Cu、S02、 NH3、蔗糖、乙醇、NaCl溶液、MgO中哪些是电解质,哪些是非电解质。
并写出HCl、NaOH、NaCl在水中电离方程式,学生回答完毕后进入新课。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三、出示自学指导:时间---阅读课本43-46页,填写学案中知识梳理部分。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导学案课前练习1.(09年广东理基·3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向0.1mol·L -1 Na 2CO 3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B .Al 3+、-3NO 、Cl -、-23CO 、Na +可以大量共存于pH=2的溶液中C .乙醇和乙酸都能溶于水,都是电解质D . 分别于等物质的量的HCl 和H 2SO 4反应时,消耗的NaOH 的物质的量相同2. (09年北京理综·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将CO 2通入BaCl 2溶液中至饱和,无沉淀产生;再通人SO 2,产生沉淀B .在稀硫酸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Cu(NO 3)2固体,铜粉仍不溶解C .向AlCl 3溶液中滴加氨水,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NaHSO 4溶液,沉淀消失D .纯锌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较慢;再加入少量CuSO 4固体,速率不改变3. (09年上海化学·18)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H 2SO 4与Ba(OH)2溶液反应:Ba 2++OH -+H ++SO 42-=BaSO 4↓+H 2OB . CuSO 4溶液吸收H 2S 气体:Cu 2++H 2S=CuS↓+2H +C . AlCl 3中加入过量的浓氨水:Al 3++4NH 3·H 2O=-2AlO +4+4NH +2H 2OD .等体积、等浓度的Ba(OH)2稀溶液与NH 4HCO 3稀溶液混合: Ba 2++2OH -+NH 4++HCO 3=BaCO 3↓+NH 3·H 2O +H 2O课题 第二章 第2讲离子反应时间 单位主备审核学习 目标1. 了解电离、强弱电解质的概念2. 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简单的离子方程式。
说明:离子反应主要两种题型出现: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
一般情况下离子共存难度小,离子方程式的题目考察难度较大[知识框架]一、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 (1)离子反应定义: 。
离子反应复习课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离子反应概念和发生的条件(2)运用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离子在溶液能否大量共存(3)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的判断二、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分析,归纳,总结等多种手段掌握离子反应有关的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归纳总结的能力【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离子共存【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教学设计】【投影】有关离子反应题型的高考题学生思考【过渡】这两道我们留到最后再来讲评。
从这两道题目,我们可以看出离子反应这一节一直是高考题中的热点之一,一般主要考查的是离子方程式书写以及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等,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此来复习《离子反应》。
板书:一、离子反应1、概念:溶液中离子之间,以及离子及分子或原子之间发生的反应。
【思考】1、下列反应哪些为离子反应①Na与水;②盐酸与Ca(OH)2反应;③NH4Cl(固体)+Cu(OH)2(固体); ④Na2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⑤KI溶液与溴水学生思考,回答:①②③⑤为离子反应2、在离子反应中离子浓度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使某些离子浓度降低板书:2、本质:是溶液中某些离子浓度减小【提问】那么要如何才能导致离子浓度减小呢?学生思考教师引导:从上面的四个离子反应中,我们可以看出Na与水反应是产生气体,盐酸与Ca(OH)2反应生成水这种弱电解质,Na2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而KI溶液与溴水则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我们可以归纳出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板书:3、发生条件①发生复分解反应(包括生成沉淀,气体或挥发性物质)②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过渡】我们都知道离子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表示方法。
那要如何来书写离子方程式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复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板书:二、离子方程式1、书写:写、拆、删、查讲解:现在我们以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中的离子反应为例回顾一下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第一步“写”写出符合客观事实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CO2↑+H2O第二步“拆”把能写成离子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2Na++ CO32-+2H++2Cl-==2Na++2Cl-+ CO2↑+H2O第三步“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CO32-+2H+-== CO2↑+H2O第四步“查”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总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学案上练习1 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归纳注意点】我们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是,要注意哪些物质可以拆成离子形式,哪些物质不可以拆成离子形式。
知识梳理
一、电解质的有关概念
1.电解质导电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根据,可以判断是否为电解质。
(1)离子化合物在熔化状态时都能导电,因此都是电解质。
有些离子化合物因难溶于水而使其水溶液难导电,如BaSO4、AgCl等。
(2)共价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可电离的为电解质,相反为非电解质。
如HCl、H2SO4、HNO3等,在液态时虽不导电,但水溶液能导电,是电解质。
(3)有些化合物如SO2、SO3、NH3、PCl3等,其水溶液也可导电,但它们却是非电解质,原因是它们在水溶液中并不能电离出离子,只是与水发生反应产生电解质而引起导电。
(4)氯水、铁、石墨等尽管能导电,但既不是电解质,又不非电解质。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是指。
《离子反应》教案(精选5篇)《离子反应》篇1离子反应考点要求:1.离子共存问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是每年必考的题型。
今后命题的发展趋势是:(1)增加限制条件,如强酸性、无色透明、碱性、ph、甲基橙呈红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2)定性中有定量,如“由水电离出的c(h+)=1×10-4mol·l-1 的溶液中……”。
2.离子方程式的正误书写也是历年高考必出的试题。
从命题的内容看,存在着三种特点:(1)所考查的化学反应均为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基本反应;错因大都属于化学式能否拆分、处理不当、电荷未配平、产物不合理和漏掉部分反应等;有量的限止的离子方程的书写或正误判断也是近几年考查的重点内容,也是这部分的难点。
(2)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以复分解反应为主,而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约占15%;(3)一些重要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在历年考卷中多次重复。
如na与h20的反应、fe与盐酸或稀h2s04的反应自1992年以来分别考过多次。
(4)考查离子方程式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学生使用化学用语的准确程度和熟练程度,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预计今后的考题还会保留。
复习过程XX年高考题示例:(学生先练,然后再归纳出本节复习的要求)1.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4mol·l-1,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全国11题)()a.al3+ na+ no- 3 cl -b.k+ na+ cl- no3-c.k+ na+ cl-alo2-d.k+ nh+4 so42- no3-(有附加条件的离子共存题)2.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全国13题)()a.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2co32-+so2+h2o 2hco -3+so32-b.金属铝溶于盐酸中:al+2h+ al3++h2↑(电荷不守恒)c.硫化钠溶于水中:s2-+2h2o h2s↑+2oh-(应分步水解)d.碳酸镁溶于硝酸中:co32-+2h+ h2o+co2↑(mgco3不可拆)3.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上海18题)a 过量的nahso4与ba(oh)2溶液反应:ba2++2oh-+2h++so42-→baso4↓+2h2ob nh4hco3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nh4++oh-=nh3↑+h2oc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o-+co2+h2o→ -oh+hco3-d 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2fe2++2br-+2cl2=2fe3++br2+4cl-重点、难点: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是本节的重点内容;有量限止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或判断正误是本节的难点基本概念:1、离子反应、电解质、非电解质、离子方程式(1)离子反应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离子反应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章: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1.1 离子反应的定义解释离子反应的概念,强调离子在反应中的作用。
举例说明离子反应的常见情况,如溶解盐、酸碱中和等。
1.2 离子的表示方法介绍离子的表示方法,包括离子符号和电荷的表示。
练习写出常见离子的符号和电荷。
1.3 离子反应的条件讨论发生离子反应的条件,如离子间的相互作用、pH值等。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条件对离子反应的影响。
第二章:酸碱离子反应2.1 酸碱理论的基本概念介绍酸碱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酸、碱和缓冲溶液等。
解释酸碱离子反应的原理。
2.2 酸碱中和反应探讨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常见情况。
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计算方法。
2.3 弱酸弱碱的离子反应介绍弱酸弱碱的离解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分析弱酸弱碱离子反应的特点和条件。
第三章:溶解与沉淀反应3.1 溶解度与溶解度积解释溶解度的概念,介绍溶解度积的表达式。
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了解溶解度积的应用。
3.2 溶解与沉淀反应的平衡讨论溶解与沉淀反应的平衡条件和平衡常数。
分析溶解与沉淀反应的转化过程和平衡的移动。
3.3 沉淀反应的应用介绍沉淀反应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如沉淀滴定等。
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掌握沉淀反应的实际操作和应用。
第四章:氧化还原反应4.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解释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强调电子的转移。
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和反应方程式。
4.2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讨论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条件和平衡常数。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转化过程和平衡的移动。
4.3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介绍氧化还原反应在化学工业和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际操作和应用。
第五章:离子反应的实验技术5.1 实验操作技巧介绍进行离子反应实验时需要注意的操作技巧,如溶液的稀释、混合等。
通过实验演示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技巧。
5.2 实验仪器的使用介绍进行离子反应实验时常用的仪器和设备,如滴定仪、pH计等。
《离子反应》专题复习教案一、基础知识归类总结1、概念: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2、本质:3、离子方程式:1)可溶性强电解质写成离子,非电解质、难溶物等写成化学式;2)电解质固体或纯液体之间反应,不写离子方程式;3)氧化物作为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写成化学式;4)微溶物的处理。
作为澄清液反应时,可以拆成离子形式;作为悬浊液反应时,要保留化学式;作为生成物时,一般写化学式。
如Ca(OH)2、CaSO4等。
4、离子共存: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规律:⑴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⑵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⑶生成难电离的物质;⑷发生氧化还原反应;⑸发生络合反应;⑹发生双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⑺弱酸酸式酸根离子不能与H+、OH-共存:如HCO3-、HS-⑻若题目中提示酸性溶液(pH<7)或碱性溶液(pH>7)应在各待选答案中均加入H+或OH-后考虑。
⑼溶液无色透明时,则溶液中肯定没有有色离子。
常见的有色离子是Cu2+、Fe3+、Fe2+、MnO4-等。
5、思维拓展例1、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D )A.向硫酸铁的酸性溶液中通入硫化氢: 2Fe3++S2-==2Fe2++S↓B.氯气通入冷水中Cl2+ H2O=Cl-+ClO-+2H+C.硫化钠溶于水中:S2-+2H2O=H2S↑+2OH-D.电解饱和食盐水:2Cl-+2H2O电解 H2↑+Cl2↑+2OH-[解析] A项H2S是弱酸,应用化学式表示。
B项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是弱酸,应用化学式表示。
C项S2-水解应分步进行。
例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B )。
A.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Al3++4NH3·H2O=AlO2-+4NH4++2H2OB.用氨水吸收过量的二氧化硫:NH3·H2O+SO2=NH4++HSO3-C.碳酸氢镁溶液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Mg2++2HCO3-+2OH-== MgCO3+2H2O+ CO32-D.向碘化亚铁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2Fe2++Cl2=2Fe3++2Cl-[解析] A项不符合化学反应事实,产生的应是Al(OH)3而不是AlO2-,因Al(OH)3难溶于氨水;B中二氧化硫是过量的,故生成HSO3-;C项MgCO3的溶解度大于Mg(OH)2,故应生成Mg(OH)2沉淀。
高三化学第二节离子反应教案教案(精选3篇)教案一:离子反应基础概念教学教学目标:1. 理解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2. 掌握离子的定义和离子配位数的概念;3. 能够根据给出的化学方程式判断离子反应的类型。
教学准备:1. 复习离子的基本概念和离子配位数的概念;2. 准备相关的离子反应化学方程式。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离子反应的概念1. 通过实验现象让学生认识到离子反应的存在,如氯化银溶液与硝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反应,引出离子反应的概念。
Step 2:复习离子的定义和离子配位数1. 复习离子的定义和命名;2. 复习离子配位数的概念,通过画出离子的路线图让学生理解离子配位数的含义。
Step 3:判断离子反应的类型1. 介绍离子反应的四种类型:析出反应、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2. 通过给出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让学生判断其类型。
教学延伸:通过实验现象或者化学方程式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判断类型的能力。
教案二:离子反应实验操作演示教学目标:1. 了解离子反应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2. 掌握离子反应实验的观察指标和结果判断。
教学准备:1. 准备离子反应实验所需的药品和试剂;2. 准备实验设备和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Step 1:实验操作演示1. 展示离子反应实验所需的药品和试剂;2. 讲解实验的操作步骤,包括反应物的称取和混合、搅拌、观察结果等。
Step 2:观察指标和结果判断1. 指导学生观察反应的现象和产物的性质;2. 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产物的性质判断反应是否发生,以及发生了什么类型的离子反应。
教学延伸:指导学生自主进行离子反应实验,通过观察现象和产物的性质来判断反应类型。
教案三:离子反应的反应平衡和溶解度积教学目标:1. 理解离子反应的反应平衡和溶解度积的概念;2. 掌握计算溶解度积的方法;3. 能够根据溶解度积判断溶液中的离子是否会产生沉淀。
化学《离子反应》教案案例第一章:离子反应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离子反应的定义和意义;2. 掌握离子反应的基本特征;3. 了解离子反应的类型及常见实例。
教学内容:1. 离子反应的定义和意义;2. 离子反应的基本特征;3. 离子反应的类型及常见实例。
教学活动:1. 通过引入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离子反应的概念;2. 通过讲解和演示,使学生掌握离子反应的基本特征;3. 通过分类讨论,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的类型及常见实例。
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离子反应概念的理解;2. 通过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离子反应特征的掌握;3. 通过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离子反应类型及常见实例的了解。
第二章:离子反应的条件教学目标:1. 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2. 掌握溶解度规律在离子反应中的应用;3. 了解离子反应的限度和控制因素。
教学内容:1.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2. 溶解度规律在离子反应中的应用;3. 离子反应的限度和控制因素。
教学活动:1. 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2. 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溶解度规律在离子反应中的应用;3. 通过实验和讨论,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的限度和控制因素。
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的理解;2. 通过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溶解度规律在离子反应中应用的掌握;3. 通过实验报告和讨论,检查学生对离子反应限度和控制因素的了解。
第三章:酸碱离子反应教学目标:1. 了解酸碱离子反应的基本原理;2. 掌握酸碱离子反应的类型及常见实例;3. 了解酸碱离子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教学内容:1. 酸碱离子反应的基本原理;2. 酸碱离子反应的类型及常见实例;3. 酸碱离子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教学活动:1. 通过引入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酸碱离子反应的概念;2. 通过讲解和演示,使学生掌握酸碱离子反应的基本原理;3. 通过分类讨论,使学生了解酸碱离子反应的类型及常见实例。
离子反应(复习课)教案复习目标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本质、含义、发生条件;2、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确理解;3、离子共存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投影]练习:1、(2007北京理综)在由水电离产生的H+的浓度为1×10-13mol·L-1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①K+、Cl-、NO3-、S2-②K+、Fe2+、I-、SO42-③Na+、Cl-、NO3-、SO42-④Na+、Ca2+、Cl-、HCO3-⑤K+、Ba+、Cl-、NO3-、A、①③B、③⑤C、③④D、②⑤2、(2007全国Ⅱ理综)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醋酸钠的水解反应CH3COO-+H3O+=CH3COOH+H2OB、碳酸氢钙与过量的NaOH溶液的反应Ca2++2HCO3-+2OH-=CaCO3↓+2H2O+CO32-C、苯酚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C 6H5O-+CO2+H2O=C6H5OH+CO32-D、稀硝酸与过量的铁屑反应3Fe+8H++2NO3-=3Fe3++2NO↑+4H2O[过渡]由此可见,离子反应这一节一直是考试中的热点之一,一般主要考查的是离子方程式书写及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等,这一节课我们就此来复习。
[投影]一、离子反应:1、概念:凡是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思考]ⅰ、下列反应哪些为离子反应:①Na与水;②盐酸与Ca(OH)2反应;③浓H2SO4与Cu;④H2S与O2;⑤NH4Cl(固体)+Cu(OH)2(固体)ⅱ、在离子反应中离子浓度有什么变化?[投影]2、本质:反应物的某些离子浓度减小。
[思考]那么要如何才能导致离子浓度减小呢?[投影]3、离子反应条件:①有难溶物或难电离的物质或挥发性的物质生成;②强氧化性离子与强还原性离子间易发生反应。
[过渡]那什么是离子方程式呢?[投影]二、离子方程式: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离子反应教案优秀4篇《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离子反应的含义。
2、了解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3、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含义教学内容: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第一课时)[前置练习]书写电离方程式H2SO4 NaOH NaCl Ba(NO3)2[引入]既然某些化合物溶于水时能发生电离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那么它们在溶液中参与化学反应时,与所形成的离子有没有关系呢?[板书]第五节、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展示目标][演示实验]硝酸银溶液分别与盐酸、氯化钠、氯化钾溶液混合。
学生观察并回答现象。
[问题讨论]实验中尽管反应物不同,为什么会产生同一种沉淀?[学生回答][总结]化合物在溶液中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板书]一、离子反应[问题讨论]下列反应那些属于离子反应:⑴氧化铜和西硫酸溶液⑵锌投入到盐酸中⑶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混合⑷氢气还原氧化铜[学生回答][板书]关键:①在溶液中进行(或熔融)②有离子参与[引入]溶液中离子之间是如何进行反应的呢?我们能否用一种式子表示离子间的反应呢?请大家阅读课文,讨论回答有关问题。
[阅读讨论][问题探索]1、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的反应为什么可以表示成Ba2++SO42-=BaSO4↓?2、 Na2SO4+BaCl2=BaSO4+2NaClBa2++SO42-=BaSO4↓两个反应式表示的含义是否一样?3、表示哪一类物质间的反应?[学生回答][板书]二、离子方程式1、定义2、含义:表示一类反应[引入]如果给我们一个化学反应,怎样书写它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呢?[阅读]P58,内容[板书]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学生回答][板书]步骤:1、写方程2、改离子3、去相同4、查守恒[练习]书写下列离子方程式:1、氢氧化钡和硫酸铜溶液混合2、实验室中用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3、氯气通入水中4、硫化氢通入硝酸铅溶液中[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含义,同学们应特别注意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一类反应。
离子反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离子反应的实质和条件。
3. 培养学生运用离子反应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离子反应的概念、实质和条件。
2. 难点:离子反应的实质和条件的理解与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离子反应的相关问题。
2. 利用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离子反应的知识。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进行离子反应的实验演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食盐溶解、电池工作等,引发学生对离子反应的兴趣。
2. 讲解:介绍离子反应的概念,解释离子反应的实质和条件。
3. 演示实验:进行一些简单的离子反应实验,如酸碱中和、金属与酸反应等,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离子反应的过程。
4.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案例,如水的电离、食盐的水解等,让学生应用离子反应的知识进行解释和分析。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些有关离子反应的问题,如离子反应的条件是否充分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与复习: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巩固学生对离子反应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资源进行调整。
六、教学延伸1. 离子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水处理、药物制备、材料科学等。
2. 离子反应与其他化学反应的关系:如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等。
七、课堂练习1. 给出一些化学反应方程式,让学生判断是否为离子反应。
2. 让学生设计一些简单的离子反应实验,并解释反应原理。
八、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离子反应知识,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离子反应的理解。
九、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离子反应专题复习教案
一、基础知识归类总结
1、概念: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2、本质:溶液中某些离子能相互作用,使这些离子的浓度减小。
3、离子方程式:
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强电解质的化学式改写成离子符号;
删:把没有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边删去;
查:检查方程式两边原子及电荷数是否相等。
(1)可溶性强电解质写成离子,非电解质、难溶物等写成化学式;
(2)电解质固体或纯液体之间反应,不写离子方程式;
(3)氧化物作为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写成化学式;
(4)微溶物的处理。
作为澄清液反应时,可以拆成离子形式;作为悬浊液反应时,要保留化学式;作为生成物时,一般写化学式。
如Ca(OH)2、CaSO4等。
意义: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特定反应,还能表示同一类反应。
4、离子共存: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规律:
⑴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
⑵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
⑶生成难电离的物质;
⑷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⑸发生络合反应;
⑹发生双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⑺弱酸酸式酸根离子不能与H+、OH-共存:如HCO3-、HS-
⑻若题目中提示酸性溶液(pH<7)或碱性溶液(pH>7)应在各待选答案中均加入H+或OH-后考虑。
⑼溶液无色透明时,则溶液中肯定没有有色离子。
常见的有色离子是Cu2+、Fe3+、Fe2+、MnO4-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