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基础知识第四章综合指标习题及答案.docx
- 格式:docx
- 大小:37.17 KB
- 文档页数:5
第四章一、单项选择题1。
由反映总体单位某一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到的指标是()A。
总体单位总量 B.质量指标C。
总体标志总量 D。
相对指标2。
各部分所占比重之和等于1或100%的相对数( )A.比例相对数 B.比较相对数C.结构相对数D.动态相对数3。
某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计划提高5%,实际提高了10%,则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 )A.104。
76%B.95.45%C.200%D.4。
76%4.某企业计划规定产品成本比上年度降低10%实际产品成本比上年降低了14.5%,则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程度( )A。
14。
5%B。
95% C.5%D.114.5%5.在一个特定总体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存在一个单位总量,但可以同时存在多个标志总量B.可以存在多个单位总量,但必须只有一个标志总量C.只能存在一个单位总量和一个标志总量D。
可以存在多个单位总量和多个标志总量6。
计算平均指标的基本要求是所要计算的平均指标的总体单位应是()A。
大量的B.同质的 C。
有差异的 D。
不同总体的7。
几何平均数的计算适用于求()A。
平均速度和平均比率 B.平均增长水平C。
平均发展水平D。
序时平均数8.一组样本数据为3、3、1、5、13、12、11、9、7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3 B.13 C。
7。
1 D。
79。
某班学生的统计学平均成绩是70分,最高分是96分,最低分是62分,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计算的测度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是( )A。
方差 B。
极差 C.标准差 D。
变异系数10.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大小时,其基本的前提条件是( )A.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 B。
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C。
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 D。
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11.已知4个水果商店苹果的单价和销售额,要求计算4个商店苹果的平均单价,应采用( )A.简单算术平均数B.加权算术平均数C.加权调和平均数D.几何平均数12。
统计学课后第四章习题答案第4章练习题1、一组数据中出现频数最多的变量值称为()A.众数B.中位数C.四分位数D.平均数2、下列关于众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组数据可能存在多个众数B.众数主要适用于分类数据C.一组数据的众数是唯一的D.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3、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上的变量值称为()A.众数B.中位数C.四分位数D.平均数4、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25%和75%位置上的值称为()A.众数B.中位数C.四分位数D.平均数5、非众数组的频数占总频数的比例称为()A.异众比率B.离散系数C.平均差D.标准差6、四分位差是()A.上四分位数减下四分位数的结果B.下四分位数减上四分位数的结果C.下四分位数加上四分位数D.下四分位数与上四分位数的中间值7、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称为()A.平均差B.标准差C.极差D.四分位差8、各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离差平方的平均数称为()A.极差B.平均差C.方差D.标准差9、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除以标准差后的值称为()A.标准分数B.离散系数C.方差D.标准差10、如果一个数据的标准分数-2,表明该数据()A.比平均数高出2个标准差B.比平均数低2个标准差C.等于2倍的平均数D.等于2倍的标准差11、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对称分布时,在平均数加减2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大约有()A.68%的数据B.95%的数据C.99%的数据D.100%的数据12、如果一组数据不是对称分布的,根据切比雪夫不等式,对于k=4,其意义是()A.至少有75%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4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B. 至少有89%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4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C. 至少有94%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4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D. 至少有99%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4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13、离散系数的主要用途是()A.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B.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C.比较多组数据的离散程度D.比较多组数据的平均水平14、比较两组数据离散程度最适合的统计量是()A.极差B.平均差C.标准差D.离散系数15、偏态系数测度了数据分布的非对称性程度。
《统计学》第四版 第四章练习题答案4.1 (1)众数:M 0=10; 中位数:中位数位置=n+1/2=5.5,M e =10;平均数:6.91096===∑nxx i(2)Q L 位置=n/4=2.5, Q L =4+7/2=5.5;Q U 位置=3n/4=7.5,Q U =12 (3)2.494.1561)(2==-=∑-n i s x x (4)由于平均数小于中位数和众数,所以汽车销售量为左偏分布。
4.2 (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年龄出现频数最多的是19和23,故有个众数,即M 0=19和M 0=23。
将原始数据排序后,计算中位数的位置为:中位数位置= n+1/2=13,第13个位置上的数值为23,所以中位数为M e =23(2)Q L 位置=n/4=6.25, Q L ==19;Q U 位置=3n/4=18.75,Q U =26.5(3)平均数==∑nx x i600/25=24,标准差65.612510621)(2=-=-=∑-n i s x x(4)偏态系数SK=1.08,峰态系数K=0.77(5)分析:从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来看,网民年龄在23-24岁的人数占多数。
由于标准差较大,说明网民年龄之间有较大差异。
从偏态系数来看,年龄分布为右偏,由于偏态系数大于1,所以,偏斜程度很大。
由于峰态系数为正值,所以为尖峰分布。
4.3 (1(2)==∑nx x i63/9=7,714.0808.41)(2==-=∑-n i s x x (3)由于两种排队方式的平均数不同,所以用离散系数进行比较。
第一种排队方式:v 1=1.97/7.2=0.274;v 2=0.714/7=0.102.由于v 1>v 2,表明第一种排队方式的离散程度大于第二种排队方式。
(4)选方法二,因为第二种排队方式的平均等待时间较短,且离散程度小于第一种排队方式。
4.4 (1)==∑nx x i8223/30=274.1中位数位置=n+1/2=15.5,M e =272+273/2=272.5(2)Q L 位置=n/4=7.5, Q L ==(258+261)/2=259.5;Q U 位置=3n/4=22.5,Q U =(284+291)/2=287.5(3) 17.211307.130021)(2=-=-=∑-n i s x x4.5 (1)甲企业的平均成本=总成本/总产量=41.193406600301500203000152100150030002100==++++乙企业的平均成本=总成本/总产量=29.183426255301500201500153255150015003255==++++原因:尽管两个企业的单位成本相同,但单位成本较低的产品在乙企业的产量中所占比重较大,因此拉低了总平均成本。
赤峰市华夏职业学校财会专业专业统计基础知识学科高一年级试卷库第四章:综合指标出题人:张迎红一、填空。
(每空2分)1、将< )相加或< )相加就可以得到说明现象总体的总规模、总水平的总量指标。
2、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有< )、< )。
b5E2RGbCAP3、平均指标是反映总体内各个<)某一<)不同数值的<)的综合指标。
4、平均指标用一个<)说明被研究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一般水平,反映事物变动的<)。
5、算术平均数的分子分母具有<)关系。
6、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个是受<)的影响;另一个是受<)的影响。
7、权数不仅可以用<)表示,而且也可以用<)表示。
8、调和平均数是各个<)的算术平均数的<),它分为<)和<)。
9、平均指标说明分配数列中变量值的<),而标志变异指标则说明变量值的<)。
10、在变量数列中,哪一组单位数所占比重大,哪一组单位数所占比重大,哪一组标志对<)的影响就大。
因此,当各组单位数所占比重相等时,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
p1EanqFDPw11、标志变异指标主要有<)、<)、<)。
12、标准差系数是标志变动度与算术平均数之比,其计算公式为:<)13、相对指标是两个<)现象指标数值之比,用以反映现象的<)、<)和<)的综合指标。
14、常用无名数表现的相对指标有:<)、<)、<)和<)。
15、根据研究目的和比较标准的不同,相对指标可分为<)、<)、<)、<)、<)和<)等六种。
16、<)和<)是将对比的基数抽象化为1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成数是将对比的基数抽象化为1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
DXDiTa9E3d 17、比较相对指标可以用总量指标来对比,也可以用<)或<)来进行对比。
第三章数据资料的统计描述:统计表和统计图第一节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知识点:1、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区分为若干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
2、定性数据的频数、频率、百分数、累计频数、累积频率的概念及计算。
3、定性数据频数分布表示方法主要有条形图、扇形图。
第二节定量数据的统计描述知识点:1、定量数据频数分布表的编制:(1)整理原始资料;(2)确定变量数列的形式;(3)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
应注意的问题:确定组距,确定组限。
考查的区间式分组数据按“上组限不在组内”的原则确定。
2、定量数据的频数、频率、百分数、累积频数、累计频率的概念及计算。
3、定量数据频数分布表示方法主要有直方图、折线图和曲线图三种。
第三节探索性数据分析——茎叶图知识点:1、基本茎叶图的理解及编制第四节相关表与相关图知识点:1、相关表,反映定性变量与定量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2、散点图,反映两个定量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根据散点图判断两个变量的相关关系。
第四章数据资料的统计描述:数值计算第一节集中趋势知识点:关于单值式分组和区间式分组数据的1、平均数的计算,包括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2、众数的计算3、中位数、四分位数的计算4、(补充知识点)平均数、众数、中位数三者之间的关系5、百分位数的计算6、截尾均值的计算第二节离散测度知识点:1、极差的计算2、关于单值式分组和区间式分组数据的四分位数差的计算3、关于单值式分组和区间式分组数据的方差、标准差的计算4、变异系数的计算5、(补充知识点)偏度、峰度的含义及计算第三节协方差与相关系数知识点:1、样本协方差的含义及计算2、相关系数的含义及计算第四节相对位置测度与奇异点知识点:1、数据的标准化处理2、奇异点的诊断:利用契比雪夫定理和经验规则第五节探索性分析——5点描述与箱线图知识点:1、5点描述法的理解2、箱线图的理解与运用第三章习题:一、填空题1、在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描述时,______反映了各个组中每一项目出现的次数,______反映了各个组中项目发生的比例。
统计基础知识全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项目一统计与统计活动一、单项选择题1. A2. D3. A4. A5. B6. C二、简答题1.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是什么?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现象的数量方面,包括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质量互变的数量界限、现象发展变化的数量规律等。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具有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变异性和社会性的特点。
2. 什么是标志?什么是指标?两者有哪些区别和联系?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
指标是反映一定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科学概念和具体数值,依附于统计总体。
统计标志和统计指标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说明对象不同、具体表现不同。
统计标志和统计指标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统计指标的数值是由数量标志值直接汇总或由品质标志的标志表现所对应的单位数进行总计而得到的。
(2)指标和标志存在相互转换关系。
随着研究目的的改变,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地位发生变化,使得相应的指标与标志也相互转换。
3. 简述统计指标体系的概念和形式。
统计指标体系是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计指标组成的整体,用以说明所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各方面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统计指标体系主要有以下两种表现形式:(1)通过数学公式形式表现出来的统计指标体系。
(2)指标之间不存在数学公式形式的关系,而只是存在一种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关系。
4. 统计学有哪些研究方法?分别简述其概念。
大量观察法。
大量观察法是指研究各种现象和过程要从总体上加以考察,对现象总体中的全部或足够多的个体进行调查,将充分占有的实际数据资料作为认识的基础。
统计分组法。
统计分组法是将总体中的个体分为若干组,以研究总体内部差异的一种常用统计方法。
综合指标法。
综合指标法是指运用各种综合统计指标从具体数量方面对现实社会经济总体的规模及特征进行概括和分析的统计方法。
统计模型法。
统计模型法是按照一定的经济理论和假定条件,用数学方程去模拟现实经济现象相互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统计基础习题(含答案)第一章总论一、判断题: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2、在统计调查过程中所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3、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工业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4、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总体单位的。
5、当对品质标志的标志表现所对应的单位进行总计时就形成统计指标。
6、因为统计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所以数量标志就是统计指标。
7、统计指标及其数值可以作为总体。
8、所有的统计指标和可变的数量标志都是变量。
二、填空题:1、“统计”一词的含义是、和。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统计工作的成果,和统计工作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3、标志是说明特征的,分标志和品质标志两种,前者的具体表现是,后者的具体表现是。
4、当我们要研究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时,全部工业企业就构成,而每一个工业企业则是。
5、工人的年龄、工资、工龄属于标志,而工人的性别、民族、工种属于标志。
6、设备台数、工人人数属于变量,而身高、年龄、体重属于变量。
7、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是、、综合指标法。
8、要了解某一个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总体单位是。
9、性别是标志,标志表现则具体为。
10、在人口总体中,总体单位是,“文化程度”是总体单位的标志。
三、单项选择题:1、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表现为:()A、同质性、广泛性、社会性B、同质性、大量性、变异性C、同质性、综合性、大量性2、研究某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使用状况,那么,统计总体为( )A、该市全部工业企业B、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C、该市全部工业企业每一台设备D、该市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3、某组五名学生的考试得分分别为:60、70、80、85、90,这五个数字是:( )A、指标B、标志C、变量值D、变量4、要了解某班4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40个学生B、每一个学生的成绩C、每一个学生D、40个学生的学习成绩5、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为:( )A、相对数B、绝对数C、平均数6、某学生某门课考试成绩为80分,则成绩是:( )A、品质标志B、变量C、变量值D、标志值7、某店有50名职工,把他们的工资加起来除以50,这是:( )A、对50个变量求平均B、对50个变量值求平均C、对50个标志求平均D、对50个指标求平均8、某市全部商店作为总体,每一个商店为总体单位,则该市全部商品零售额是:( )A、品质标志B、质量指标C、数量指标D、变量值9、了解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情况,下面哪个是统计指标()A、该地区所有职工的工资水平B、该地区工业企业职工的文化程度C、该地区工业企业职工的工资总额D、该地区职工所从事的工种10、统计工作的过程不包括()A、统计调查B、统计分布C、统计整理D、统计分析四、多项选择题:1、要研究某局所属30个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则:( )A、总体是某局B、总体是某局所属30个企业C、总体是30个企业全部职工D、总体是30个企业全部职工的工资E、总体单位是每一个企业F、总体单位是每一名职工2、下列指标中哪些是质量指标:( )A、工人劳动生产率B、设备利用率C、新产品数量D、单位产品工时消耗量E、废品量F、利润额3、下列变量中哪些是连续变量:( )A、身高B、人数C、体重D、年龄E、设备台数F、企业数4、以某市工业企业为总体则下列各项中哪些是指标:( )A、某市某厂职工人数B、全市工业企业总产值C、全市工业企业职工平均工资D、全市工业企业数5、要了解某地区全部成年人口的就业情况,那么()A、全部成年人是研究的总体B、成年人口总数是统计指标C、成年人口变业率是统计标志D、“职业”是每个人的特征,是数量标志E、某人职业是“教师”,这里的“教师”是标志表现6、国家统计系统的功能或统计的职能是()A、信息职能B、咨询职能C、监督职能D、决策职能E、协调职能7、在工业普查中()A、工业企业总数是统计总体B、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C、固定资产总额是统计指标D、机器台数是连续变量E、职工人数是离散变量8、下列各项中属于统计指标的有()A、2009年全国人均总产值B、某台机床使用年限C、某市年供水量D、某地区原煤生产量E、某学员平均成绩第二章统计设计和统计调查一、判断题:1、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一、理论与技能测试(一)单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三)判断题(三)简答题(略)二、模拟实训 1、2、(1)一月份平均日产量22837258275286537552545835X ++++⨯+⨯+⨯+⨯+⨯==∑∑fxf(2)一月份平均日产量 )人/件(1.5422837258275286537552545835=++++⨯+⨯+⨯+⨯+⨯==∑∑fxf X一月份日产量平均差人)/(件02.82283725821.5475281.5465371.5455251.544581.5435=++++⨯-+⨯-+⨯-+⨯-+⨯-=-=∑∑ff X x AD 一月份日产量平均系数=%8.141.5402.8..===XD A V D A 二月份平均日产量、日产量平均差及产量平均差系数(略) (3)一月份日产量的标准差)计算结果略(228372582)1.5475(28)1.5465(37)1.5455(25)1.5445(8)1.5435()(222222=++++⨯-+⨯-+⨯-+⨯-+⨯-=-=∑∑ffX x σ一月份日产量的标准差系数=)结果略%(100⨯Xσ二月份平均日产量、日产量标准差及标准差系数(略)(4)通过平均日产量、日产量标准差及标准差系数说明产量水平及生产均衡性的变化。
3、4、职工平均奖金人)/(元720(元)422%10950%15850%30750%25650%20550X ==⨯+⨯+⨯+⨯+⨯=•=∑∑ffx5、(1)甲组职工平均日产量人)/(件3736542355645535425215甲=++++⨯+⨯+⨯+⨯+⨯==∑∑fxf X甲组工人日产量的标准差σ=)结果略(3423)3755(4)3725(2)3715()(2222=+++⨯-++⨯-+⨯-=-∑∑ ffX x甲组工人日产量的标准差系数σV =Xσ%100⨯=(结果略) (2)乙组工人平均日产量、工人日产量的标准差及日产量的标准差系数——略(3)比较甲、乙两组工人日产量的标准差系数,标准差系数小的,其平均日产量的代表性高。
《统计基础知识》试题及参考答案(试卷说明: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选出)1.同度量因素在综合指数的计算过程中()A.只起同度量作用B.只起权数作用C.既起同度量作用又起权数作用D.无任何作用2.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A.社会总产值B.劳动生产率C.国民收入D.人口总数3.某单位有500名职工,把他们的工资额加总起来除以500这是()A.对500个标志求平均数B.对500个变量求平均数C.对500个变量值求平均数D.对500个指标求平均数4.某地区人均粮食产量是另一地区的1.5倍,这是()A.动态相对数B.比较相对数C.比例相对数D.强度相对数5.某工厂1996年比1995年产量提高5%,产值增长15%,则产品价格提高()A.0.952%B.9.52%C.30%D.20%6.标志变异指标中易受极端数值影响的是()A.全距B.平均差C.标准差D.标准差系数7.某企业1990年的利润为100万元,1993年利润增加到180万元,这里的180万元是()A.发展水平B.逐期增长量C.累计增长量D.平均增长量8.已知某企业三年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5%.6%.7%,则定基增长速度为()A.5%×6%×7%B.5%+6%+7%C.1.05×1.06×1.07D.1.05×1.06×1.07-19.2000年11月1日进行的全国人口普查属于()A.重点调查B.典型调查C.一次性调查D.经常性调查10.下列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A.按职工人数多少分组B.按资金拥有量分组C.按经济类型分组D.按设备数量分组11.一个国家的钢产量与全国人口数之比,这是()A.结构相对数B.强度相对数C.比较相对数D.算术平均数12.若物价上涨,销售额持平,则销售量指数()A.为零B.降低C.增长D.不变13.在统计调查中,调查数据的承担者是( )。
第四章综合指标一、单项选择题1.按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总量指标可分为( B )(2012年1月)A.时间指标和时点指标B.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C.时期指标和时间指标D.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2.计算相对数的平均数时,如果掌握了分子资料而没有掌握分母资料,则应采用( C )(2012年1月)A.算术平均数B.几何平均数C.调和平均数D.算术平均和调和平均都可以3.某企业今年计划劳动生产率比去年提高10%,而实际却提高了5%,则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 D )(2011年10月)A.5% B.50%C.-5%4.某企业计划2008年产值达到5000万元,但实际产值完成了5500万元,则该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 D ) (2011年1月)A.10%C.100%D.110%5.强度相对指标表现出的两种形式是指( B ) (2011年1月)A.复名数和无名数B.有名数和无名数C.复名数和单名数D.重名数和单名数6.第一批产品不合格率为1.5%,第二批不合格率为2%,第三批不合格率为4%,第一批产品占总数的40%,第二批占20%,则这三批产品的平均不合格率为( B ) (2011年1月)A.1.5%7.平均差与标准差的主要区别是( C ) (2010年10)A.意义有本质的不同B.适用条件不同C.对离差的数学处理方法不同D.反映了变异程度的不同8.某企业计划2008年产值达到5500万元,但实际产值完成了5000万元,则该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 B )(2010年1)A.10%C.100%D.110%9.第一批产品不合格率为1%,第二批不合格率为1.5%,第三批不合格率为2%,第一批产品占总数的35%,第二批占40%,则这三批产品的平均不合格率为( B )(2010年1)10.如果所有标志值的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1/5,而标志值仍然不变,那么算术平均数( A ) (2010年1)A.不变B.扩大到5倍C.减少为原来的1/5D.不能预测其变化11.某企业10月份计划要求销售收入比上月增长8%,实际增长12%,其超计划完成程度为( D )B.50%C.150%12.在下列两两组合的平均指标中,哪一组的两个平均数不受极端数值的影响?( D )(2009年1月)A.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B.几何平均数和众数C.调和平均数和众数D.众数和中位数13.比较相对指标是( B )(2008年10月)A.现象在时间上数值的对比B.现象在空间上数值的对比C.现象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的对比D.现象内部的部分与部分的对比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指标中的结构相对指标是( ACD )(2012年1月)A.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占职工总数的比重B.某年人均消费额C.某年积累额占国民收入的比重D.大学生占全部学生的比重E.某工业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的百分比2.下列指标中属于动态相对指标的有( ABD )(2011年10月)A.2000年到2007年某地区人口增长了6.48%B.2007年某地区GDP为2000年的196.3%C.2007年某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占28.4%、44.3%、27.3%D.2007年某地区国民收入为1952年的2364.2%E.2007年某地区国民收入使用额中积累和消费分别占34.1%和65.9%3.无名数的具体表现形式有( ABCDE ) (2011年1月)A.系数B.倍数C.成数D.百分数E.千分数4.众数的特点包括( CD ) (2011年1月)A.便于代数运算B.稳健性高C.不受极端值影响D.可适用于品质标志E.代表性高5.与标志值同计量单位的标志变异指标有( ABC ) (2010年10)A.极差B.平均差C.标准差D.方差E.平均差系数和标准差系数6.总量指标的计算必须遵从下列哪些原则?( ACE )(2010年1)A.同类性B.非同类性C.明确总量指标的统计含义D.计算人员必须相同E.计量单位必须一致7.平均指标的特点主要包括( ACE )(2010年1)A.具体差异抽样化B.可以就不同类事物计算C.只能就同类事物计算D.反映了变量值的分布状况E.反映了变量值的集中趋势8.经调查得知某地区2007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这一指标属于( BE )(2009年10)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质量指标D.数量指标E.强度相对指标9.分子分母有可能互换计算的相对指标有( CE )(2009年1月)A.计划完成相对指标B.结构相对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D.动态相对指标E.强度相对指标10.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有( ACE )(2008年10月)A.工业增加值B.职工人数C.出生的人口数D.商品库存量E.国民生产总额三、判断题1.在相对指标中,有名数主要用于表现比较相对指标的数值。
统计学习题目录第一章绪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章统计表与统计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四章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五章参数估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六章假设检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七章方差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八章非参数检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第九章相关与回归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第十章多元统计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第十一章时间序列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第十二章指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第十三章统计决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第十四章统计质量管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第一章绪论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推断统计学研究(D)。
A.统计数据收集的方法B.数据加工处理的方法C.统计数据显示的方法D.如何根据样本数据去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2. 在统计史上被认为有统计学之名而无统计学之实的学派是( D )。
五、计算题1.某企业两个车间的工人生产定额完成情况如下表: ..A车间B车间技术水平工人数完成定额工时人均完成工时工人数完成工时定额人均完成工时高5014000280206000300中3075002504010400260低204000200408200205合计1002550025510024600246从表中看,各个技术级别的工人劳动生产率(人均完成工时定额)都是A车间低于B车间,试问:为什么A车间的平均劳动生产率又会高于B车间呢?2.在某个核算年度内,两个建筑施工单位采购同一种建筑材料的价格和批量情况如下表。
试分别计算两个施工单位的平均采购价格。
并从平均数计算的角度说明,为什么两个施工单位的平均采购价格会有差别? ..采购金额(万元)采购单价(元/吨)A单位B单位800120100820105100835841008505610086035100合计4005003.根据某城市500户居民家计调查结果,将居民户按其食品开支占全部消费开支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分组后,得到如下的频数分布资料: ..恩格尔系数(%)居民户数20以下620~303830~4010740~5013750~6011460~707470以上24合计500要求:(1)据资料估计该城市恩格尔系数的中位数和众数,并说明这两个平均数的具体分析意义。
(2)利用上表资料,按居民户数加权计算该城市恩格尔系数的算术平均数。
(3)试考虑,上面计算的算术平均数能否说明该城市恩格尔系数的一般水平?为什么?4.某年某月份甲、乙两农贸市场某农产品价格及成交量、成交额的资料如下:品种价格(元/斤)甲市场成交额(万元)乙市场成交量(万斤)甲 1.2 1.22乙 1.4 2.81丙 1.5 1.51合计— 5.54试问哪一个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高,并说明其原因。
5. 2004年某月份某企业按工人劳动生产率高低分组的生产班组数和产量资料如下:..按工人劳动生产率分组(件/人)生产班组生产工人数50~601015060~70710070~8057080~9023090以上116合计25336试计算该企业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
第四章统计数据的概括性度量4.1 一家汽车零售店的10名销售人员5月份销售的汽车数量(单位:台)排序后如下:2 4 7 10 10 10 12 12 14 15要求:(1)计算汽车销售量的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
(2)根据定义公式计算四分位数。
(3)计算销售量的标准差。
(4)说明汽车销售量分布的特征。
解:Statistics10Missing 0Mean 9.60Median 10.00Mode 10Std. Deviation 4.169Percentiles 25 6.2550 10.00754.2 随机抽取25个网络用户,得到他们的年龄数据如下:单位:周岁19 15 29 25 2423 21 38 22 1830 20 19 19 1623 27 22 34 2441 20 31 17 23要求;(1)计算众数、中位数:排序形成单变量分值的频数分布和累计频数分布:(2)根据定义公式计算四分位数。
Q1位置=25/4=6.25,因此Q1=19,Q3位置=3×25/4=18.75,因此Q3=27,或者,由于25和27都只有一个,因此Q3也可等于25+0.75×2=26.5。
(3)计算平均数和标准差;Mean=24.00;Std. Deviation=6.652(4)计算偏态系数和峰态系数:Skewness=1.080;Kurtosis=0.773(5)对网民年龄的分布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分布,均值=24、标准差=6.652、呈右偏分布。
如需看清楚分布形态,需要进行分组。
为分组情况下的直方图:为分组情况下的概率密度曲线:分组:1、确定组数:,取k=62、确定组距:组距=( 最大值 - 最小值)÷ 组数=(41-15)÷6=4.3,取53、分组频数表网络用户的年龄 (Binned)FrequencyPercent Cumulative FrequencyCumulative PercentValid<= 1514.0 14.016 - 20 8 32.0 9 36.0 21 - 259 36.0 18 72.0 26 - 30 3 12.0 21 84.0 31 - 35 2 8.0 23 92.0 36 - 40 1 4.0 24 96.0 41+ 1 4.0 25 100.0 Total25100.0Mean 23.3000 Std. Deviation7.02377分组后的直方图:4.3 某银行为缩短顾客到银行办理业务等待的时间。
统计基础知识第四章综合指标习题及答案第四章综合指标一、单项选择题1.按充分反映的时间状况相同,总量指标可以分成(b)(2021年1月)a.时间指标和时点指标c.时期指标和时间指标b.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d.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2.排序相对数的平均数时,如果掌控了分子资料而没掌控分母资料,则应当使用(c)(2021年1月)a.算术平均数c.调和平均数顺利完成程度为(d)(2021年10月)a.5%c.-5%b.50%d.95.45%b.几何平均数d.算术平均和调和平均值都可以3.某企业今年计划劳动生产率比去年提高10%,而实际却提高了5%,则劳动生产率的计划4.某企业计划2021年产值达至5000万元,但实际产值顺利完成了5500万元,则该企业产值计划顺利完成相对指标为(d)(2021年1月)a.10%c.100%a.复名数和无名数c.复名数和单名数b.90.9%d.110%b.有名数和无名数d.重名数和单名数5.强度相对指标整体表现出来的两种形式就是指(b)(2021年1月)6.第一批产品不合格率为1.5%,第二批不合格率为2%,第三批不合格率为4%,第一批产品占总数的40%,第二批占20%,则这三批产品的平均不合格率为(b)(2021年1月)a.1.5%c.4.5%a.意义存有本质的相同c.对Matches的数学处置方法相同划完成相对指标为(b)(2021年1)a.10%c.100%b.90.9%d.110%b.2.6%d.5.1%b.适用于条件相同d.充分反映了变异程度的相同7.平均差与标准差的主要区别是(c)(2021年10)8.某企业计划2021年产值达至5500万元,但实际产值顺利完成了5000万元,则该企业产值计9.第一批产品不合格率为1%,第二批不合格率为1.5%,第三批不合格率为2%,第一批产品占总数的35%,第二批占40%,则这三批产品的平均不合格率为(b)(2021年1)a.1.5%c.4.5%b.1.45%d.5.1%10.如果所有标志值的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1/5,而标志值仍然不变,那么算术平均数(a)(2021年1)a.不变c.增加为原来的1/5b.不断扩大至5倍d.无法预测其变化11.某企业10月份计划要求销售收入比上月增长8%,实际增长12%,其超计划完成程度为(d)a.103.7%b.50%c.150%d.3.7%12.在以下两两女团的平均指标中,哪一组的两个平均数不受到极端数值的影响?((2021年1月)a.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b.几何平均数和众数c.调和平均数和众数d.众数和中位数13.比较相对指标就是(b)(2021年10月)a.现象在时间上数值的对比b.现象在空间上数值的对比c.现象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的对比d.现象内部的部分与部分的对比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指标中的结构相对指标是(acd)(2021年1月)a.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占职工总数的比重b.某年人均消费额c.某年积累额占国民收入的比重d.大学生占全部学生的比重e.某工业产品产量比上年快速增长的百分比2.下列指标中属于动态相对指标的有(abd)(2021年10月)a.2000年到2021年某地区人口增长了6.48%b.2021年某地区gdp为2000年的196.3%c.2021年某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占到28.4%、44.3%、27.3%d.2021年某地区国民收入为1952年的2364.2%e.2021年某地区国民收入使用额中积累和消费分别占34.1%和65.9%3.无名数的具体表现形式有(abcde)(2021年1月)a.系数b.倍数c.成数d.百分数e.千分数4.众数的特点包括(cd)(2021年1月)a.便于代数运算b.稳健性高c.不受极端值影响d.可适用于品质标志e.代表性低5.与标志值同计量单位的标志变异指标有(abc)(2021年10)a.极差b.平均差c.标准差d.方差e.平均差系数和标准差系数)d6.总量指标的排序必须遵守以下哪些原则?(ace)(2021年1)a.同类性c.明确总量指标的统计含义e.计量单位必须一致7.平均指标的特点主要包含(ace)(2021年1)a.具体内容差异样本化c.就可以就同类事物排序e.充分反映了变量值的分散趋势8.经调查得知某地区202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这一指标属于(be)(2021b.可以就不同类事物计算d.反映了变量值的分布状况b.非同类性d.计算人员必须相同年10)a.总量指标c.质量指标e.强度相对指标9.分子分母有可能交换排序的相对指标存有(ce)(2021年1月)a.计划顺利完成相对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e.强度相对指标10.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有(ace)(2021年10月)a.工业增加值c.出生的人口数e.国民生产总额三、判断题1.在相对指标中,出名数主要用作整体表现比较相对指标的数值。
第四章综合指标
一、单项选择题
1.按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总量指标可分为( B )(2012年1月)
A.时间指标和时点指标
B.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
C.时期指标和时间指标
D.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2.计算相对数的平均数时,如果掌握了分子资料而没有掌握分母资料,则应采用( C )(2012年1月)
A.算术平均数
B.几何平均数
C.调和平均数
D.算术平均和调和平均都可以
3.某企业今年计划劳动生产率比去年提高10%,而实际却提高了5%,则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 D )(2011年10月)
A.5% B.50%
C.-5%
D.95.45%
4.某企业计划2008年产值达到5000万元,但实际产值完成了5500万元,则该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 D ) (2011年1月)
A.10%
B.90.9%
C.100%
D.110%
5.强度相对指标表现出的两种形式是指( B ) (2011年1月)
A.复名数和无名数
B.有名数和无名数
C.复名数和单名数
D.重名数和单名数
6.第一批产品不合格率为1.5%,第二批不合格率为2%,第三批不合格率为4%,第一批产品占总数的40%,第二批占20%,则这三批产品的平均不合格率为( B ) (2011年1月)A.1.5% B.2.6%
C.4.5%
D.5.1%
7.平均差与标准差的主要区别是( C ) (2010年10)
A.意义有本质的不同
B.适用条件不同
C.对离差的数学处理方法不同
D.反映了变异程度的不同
8.某企业计划2008年产值达到5500万元,但实际产值完成了5000万元,则该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 B )(2010年1)
A.10%
B.90.9%
C.100%
D.110%
9.第一批产品不合格率为1%,第二批不合格率为1.5%,第三批不合格率为2%,第一批产品占总数的35%,第二批占40%,则这三批产品的平均不合格率为( B )(2010年1)
A.1.5%
B.1.45%
C.4.5%
D.5.1%
10.如果所有标志值的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1/5,而标志值仍然不变,那么算术平均数( A ) (2010年1)
A.不变
B.扩大到5倍
C.减少为原来的1/5
D.不能预测其变化
11.某企业10月份计划要求销售收入比上月增长8%,实际增长12%,其超计划完成程度为( D )
A.103.7%
B.50%
C.150%
D.3.7%
12.在下列两两组合的平均指标中,哪一组的两个平均数不受极端数值的影响?( D )(2009年1月)
A.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
B.几何平均数和众数
C.调和平均数和众数
D.众数和中位数
13.比较相对指标是( B )(2008年10月)
A.现象在时间上数值的对比
B.现象在空间上数值的对比
C.现象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的对比
D.现象内部的部分与部分的对比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指标中的结构相对指标是( ACD )(2012年1月)
A.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占职工总数的比重
B.某年人均消费额
C.某年积累额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D.大学生占全部学生的比重
E.某工业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的百分比
2.下列指标中属于动态相对指标的有( ABD )(2011年10月)
A.2000年到2007年某地区人口增长了6.48%
B.2007年某地区GDP为2000年的196.3%
C.2007年某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占28.4%、44.3%、27.3%
D.2007年某地区国民收入为1952年的2364.2%
E.2007年某地区国民收入使用额中积累和消费分别占34.1%和65.9%
3.无名数的具体表现形式有( ABCDE ) (2011年1月)
A.系数
B.倍数
C.成数
D.百分数
E.千分数
4.众数的特点包括( CD ) (2011年1月)
A.便于代数运算
B.稳健性高
C.不受极端值影响
D.可适用于品质标志
E.代表性高
5.与标志值同计量单位的标志变异指标有( ABC ) (2010年10)
A.极差
B.平均差
C.标准差
D.方差
E.平均差系数和标准差系数
6.总量指标的计算必须遵从下列哪些原则?( ACE )(2010年1)
A.同类性
B.非同类性
C.明确总量指标的统计含义
D.计算人员必须相同
E.计量单位必须一致
7.平均指标的特点主要包括( ACE )(2010年1)
A.具体差异抽样化
B.可以就不同类事物计算
C.只能就同类事物计算
D.反映了变量值的分布状况
E.反映了变量值的集中趋势
8.经调查得知某地区2007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这一指标属于( BE )(2009年10)
A.总量指标
B.相对指标
C.质量指标
D.数量指标
E.强度相对指标
9.分子分母有可能互换计算的相对指标有( CE )(2009年1月)
A.计划完成相对指标
B.结构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动态相对指标
E.强度相对指标
10.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有( ACE )(2008年10月)
A.工业增加值
B.职工人数
C.出生的人口数
D.商品库存量
E.国民生产总额
三、判断题
1.在相对指标中,有名数主要用于表现比较相对指标的数值。
( F )(2012年1月)
2.工人劳动生产率是一个相对指标。
(F )(2011年10月)
3.标志变异度指标越大,均衡性也越好。
( F )(2011年10月)
4.组中值是各组上限和下限之中点数值,故在任何情况下它都能代表各组的一般水平。
( F ) (2010年10)
5.在正态分布情况下,x、与Mo、Me之三者近似相等。
( T ) (2009年10)
6.计算单利利率的平均值时,最适宜采用几何平均数。
( T )(2009年1月)
7.度量衡单位属于实物单位。
( T )(2009年1月)
8.相对指标是将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抽象化。
( F )(2008年10月)
四、名词解释
1.总量指标(2011年10月)
2.总量指标(2011年1月)
3.中位数(2009年10)
4.强度相对指标(2009年1月)
5.标志变异指标(2008年10月)
五、简答题
1.什么是标准差,它有什么作用?(2010年10)
2.简述平均指标及其作用。
(2009年10)
六、计算题
1.某学校工商管理系学生体重资料如下:(2011年1月)
请计算该系学生体重的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答案:
算术平均数
50.52453.52556.53859.52162.517
56.068125
xf x f
⨯+⨯+⨯+⨯+⨯=
=
=∑∑
众数:
11213
.i 55356.31317
o M L ∆=+
=+⨯=∆+∆+
中位数:
1125
49
2
2.55356.07
38
m e m
f
S M L i f ---=+
=+⨯=∑
1125
492
2.55356.0738
m e m
f
S M L i f ---=+
=+⨯=∑ 3.(本题6分)2006年某企业产品单位成本为450元,计划规定2007年单位成本比2006年降低6%,实际降低8%,要求计算:2007年单位成本计划数、2007年单位成本实际数、2007年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指标。
(2008年10月)
答案:
2007年单位成本计划数=450×(1-6%)=423 2007年单位成本实际数=450×(1-8%)=414 2007年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指标=414/123=9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