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留园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27.96 MB
- 文档页数:45
苏州园林的留园介绍
留园,坐落于苏州古城的东北角,北靠古城墙,东临沧浪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它是我国南方园林的杰出代表,又是苏州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
留园占地面积约四万平方米,其建筑面积近七千平方米。
它由四大部洲和五大庭院组成。
园内的建筑疏密得当,前厅后厦,高低错落,主次分明。
各厅、堂、楼、馆、室的形式和布局各有特点,又相互联系,浑然一体。
留园的美在于它在有限的面积内创造出了无限的空间,同时也把有限的空间不断地向外延伸、扩展。
留园以其空间布局巧妙合理而著称于世。
在它的几个主要景点中,处处都可欣赏到曲折幽深的空间。
园内所有建筑都有一个或长或短、或高或低、或远或近的厅、堂、楼、馆、室;所有的厅堂都有一个或大或小、或宽或窄的庭院;所有的庭院都有一个或大或小、或曲且直的走廊。
在留园各处庭园中,无论是建筑上还是空间上都注意到了光线与光影。
留园还把园林分为若干景区,这些景区又是相互联系又各具特点的。
—— 1 —1 —。
留园的设计艺术——苏州古典园林典型概述留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尤以建筑庭院划分与组合园林空间精湛见长。
留园是平地造园,空间通过建筑、堆山、置石、水体等造景要素划分,空间开合变化丰富。
园中,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之美、叠山立峰之美、意境之美、“处处邻虚,方方侧影”造园艺术、景观设计、空间艺术之美、植物配置之美等都得到了很好地体现布局留园的布局讲究含而不露,其总体布局是园林紧邻于邸宅后,呈前宅后院的形式,全园布局紧凑,结构严谨。
它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变化。
组合景观、高低布置恰到好处,营造了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有致、有节奏、有色彩、有对比的空间体系,建筑与园境相映成趣。
留园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
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
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有多种门窗,每扇窗户各不相同,可沟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
园林用建筑结构来划分空间,分中、东、西、北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见长,是全园的精华所在,其东南地带开凿水池,西北地带堆筑假山,是典型的南厅北水、隔水相望的江南宅院的模式;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园的东部有著名的佳晴喜雨快雪之厅、林泉耆硕之馆、还我读书处、冠云台、冠云楼等十数处斋、轩,院内池后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为名石冠云峰,两旁为瑞云,岫云两峰;北部具农村风光,并有新辟盆景园;西区则是全园最高处,以山景为主,有野趣,以假山为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
空间处理留园中层层相属的建筑群组,变化无穷的建筑空间,藏露互引,疏密有致,虚实相间,旷奥自如,令人叹为观止。
从平面图可以看出,留园总体上是用建筑围和空间,同时内部空间划分成若,建筑又将其干小空间,即为园中之院,园中之馆。
留园赏析摘要:⼦⽈:“仁者乐⼭,智者乐⽔”。
寄情⼭⽔,似乎本来就是⽂⼈墨客的归宿。
这种时尚也逐渐在园林之中体现出来。
尽管⾯积不⼤,但就是在这⼩⼩的天地⾥,却营造出了⽆限的境界。
正如清代造园家李渔总结的那样:“⼀勺则江湖万⾥”。
园林以假⼭⽔池为构架,穿凿亭台楼阁、树⽊花草、朴实⾃然、托物⾔志,⼩中见⼤,充满诗情画意。
⽽曾有“吴中第⼀名园”之美誉的留园则不愧为江南园林的精华之⼀和代表作。
关键词:园林留园1、前⾔中国园林既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超的艺术成就。
他那和谐完美的艺术形象、雍容典雅的艺术风格、玲珑别致的格局、含蓄深邃的意境,⽆不体现着博⼤精深的民族⽓派;他把⾃然⼭⽔移植于有限的空间,通过总体布局、院落组合、⼭⽯结构、道路设计、植物配置⽽再体现⾃然之美。
其总的特点是通过建筑物有规则的形状与⼭岩、树⽊等不规则的对⽐,从⽽达到和谐⽽统⼀、以⼩见⼤的综合艺术效果。
利⽤⾃然⽽⼜顺应⾃然、⾼于⾃然。
巧妙⽽有⾼超的运⽤建筑、⼭⽔、花⽊、书画艺术等构成了⼀个完整的艺术体系。
2留园历史留园地处苏州闾门外,是我国著名的⼤型古典私家园林。
明万历⼆⼗⼀年(1593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去职还乡,在这⾥修建宅院,名为“东园”。
其后园主数易。
⾄清乾隆五⼗九年(1794年),刘怒得到该园,整修扩建后改名为“寒碧庒”。
同治⼗⼆年(1873年),布政使盛康购得这园,⼜⼤加增建,⾄光绪⼆年(1876年)完⼯。
由于吴中诸名园唯此留存,盛康遂取“刘园”谐⾳,给该院取名为“刘园”。
在抗⽇战争中,留园饱受⽇寇蹂躏,后来⼜成为国民党军队的驻扎地,遭到严重的破坏。
新中国成⽴后经过抢救修复,园内各处景点得以恢复。
3、留园特点3、1 留园总体特点留园在苏州诸园中,建筑布局紧凑、厅堂宽敞华丽、尤以建筑空间艺术处理精湛著称。
园以厅堂、⾛廊、粉墙、门洞等划分空间,善于运⽤⼤⼩,曲直,明暗,⾼低,收放等等变化组成有⾊彩、有对⽐的空间体系,通过与⼭⽔花⽊组成⼀个个错落相连、层次丰富的庭院,不愧为江南园林的精华之⼀和代表作。
留园分析总结分享留园分析总结分享留园分析总结分享篇一:留园分析一概况介绍——走进留园留园在苏州阊门外,现在占地约3.3公顷,是清代园林建筑的典型。
被誉为“吴中名园之冠”,和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并列全国四大名园。
现园分东、中、西、北四部分,景观主题各有特色,东部以庭院、建筑取胜;中部是山水写意园;西部林木幽深,有山林野趣;北部竹篱小屋,呈田园风貌。
留园平面图1-大门;2-古木交柯;3-绿阴轩;4-明瑟楼;5-涵碧山房;6-活泼泼地;7-闻木樨香轩;8-可亭;9-远翠图;10-汲古得绠处;11-清风池馆;12-西楼;13-曲溪楼;14-濠濮亭;15-小蓬莱;16-五峰仙馆;17-鹤所;18-石林小屋;19-揖峰轩;20-还我读书处; 21-林泉耆硕之馆;22-加晴喜雨快雪之亭;23-岫云峰;24-冠云峰;25-瑞云峰;26-烷云池;27-冠云楼;28-伫云庵留园东北中西分区二历史沿革——品味岁月的雕琢明万历年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遭贬归隐后,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益治园圃,建成东园,同时又造西园,故址即今戒幢律寺。
东园由名师堆叠假山后又购得“花石纲”遗物湖石瑞云峰,叠于园中。
一时苏州文人相邀往观,呼朋啸饮,谈笑移日,尽得山水园池之乐。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园林委吴县人刘恕购得。
刘恕乃姑苏东山人氏,曾任广西右江兵备道、柳州庆远两府事,后因水土不服告病回乡。
他在东园旧址上重建园林,堂宇轩豁,廊庑周桓,以他自己的话说,“拮据五年,粗有就绪,以其中多植白皮松故名寒碧庄”,寒取自园内景色竹色清寒,波光澄碧。
经数年修葺和扩建,易名“寒碧庄”,也称“花步小筑”,或俗称“刘园”。
刘恕中年归隐,曾聚湖石十二峰于园内,延人绘写题记,极一时之胜;又撰多部园艺著作,将自作小品文章及古人名书法帖勒石嵌砌在园内廊壁,共有书条石三百万方,更添园中的书卷气息。
同治十二年(1873),湖北布政使盛康购得此园,经扩地修葺经营,设龙溪盛氏义庄,园广四十余亩,因袭刘园之谐音改名“留园”。
苏州园林留园简介1. 介绍留园是中国传统苏州园林的代表之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北部,是苏州园林中四大著名园林之一。
留园始建于明代,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
它以建筑精美、景色秀丽而闻名于世,被誉为江南园林中的明珠。
2. 建筑风格留园结合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以小胜巧妙地展现了“小园林大景观”的设计理念。
园内的建筑布局精细而巧妙,体现了中国古人对自然的独特感悟和对空间运用的独到见解。
园内建筑风格雅致,富有意境,充满了古代文人墨客的情怀。
3. 园林构造留园占地面积广阔,大致可分为主体园区和辅助园区两部分。
主体园区包括“寄留亭”,“芳草池塘”,“建章园”等。
辅助园区则包括“赤壁程府”和“淡泊山房”等。
整个园林的构造合理,各个园区之间相互衔接,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3.1 寄留亭寄留亭是留园的一大特色。
它是园内一座精美的建筑,以亭为主体,四周环绕着小桥、流水、绿树,营造出了一种幽静、宜人的环境氛围。
寄留亭是游客休息、观赏园林的好地方。
3.2 芳草池塘留园的芳草池塘是园内的一个重要景点。
它面积广阔,水面碧绿,四周种满了各种花草树木。
在芳草池塘的岸边,游客可以欣赏到园内美丽的景色,感受到春季的清新和夏季的凉爽。
3.3 建章园建章园是留园的核心园区,也是最具特色的部分。
园内建筑精美,布局严谨,富有艺术性。
它结合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华,展现了中国古人对生活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4 赤壁程府赤壁程府是留园的一个辅助园区,也是游客了解古代文化的好地方。
府内有许多古代的文物和艺术品,展示了古代文人墨客的书画和手工艺品。
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观赏到园内的美景,还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3.5 淡泊山房淡泊山房是留园的另一个辅助园区,它以山水环境为主题,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
园内有小桥流水、山峦起伏的景观,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山水之间的静谧和宁静。
4. 参观路线留园的参观路线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进行选择。
评析留园的美摘要:一、引言二、留园概述三、留园美的评析1.园林布局2.建筑风格3.山水景观4.植物配置5.文化内涵四、留园美的现实意义五、总结正文:【引言】留园,位于我国江苏省苏州市,是江南四大名园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自古以来,留园就以其独特的园林艺术魅力吸引着无数游人。
本文将对留园的美进行深入评析,以揭示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和实用价值。
【留园概述】留园始建于明朝,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是一座以山水景观为主体,建筑、园林相结合的古典园林。
留园分为东、中、西三个景区,各具特色。
东部以山水景观为主,中部为建筑群,西部以田园风光为特色。
整个园林布局严谨,独具匠心。
【留园美的评析】1.园林布局:留园的园林布局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点,即“山水相依,建筑相映成趣”。
园区内的山水景观错落有致,与建筑相互呼应,营造出优美、和谐的自然氛围。
2.建筑风格:留园的建筑风格典雅独特,既有江南水乡建筑的韵味,又具有皇家园林的气派。
建筑与园林景观相得益彰,为游人提供了休憩、观赏的好去处。
3.山水景观:留园的山水景观富有层次感,充分利用了地形地貌,营造出“高山流水、云雾缭绕”的仙境。
山石、水体、植物等元素相互映衬,美不胜收。
4.植物配置:留园内的植物种类繁多,既有古树名木,又有花卉绿植。
植物的配置注重色彩、季相的变化,使得园林在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的美景。
5.文化内涵:留园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园林,更是一座文化的宝库。
园内有许多文人墨客留下的诗文、碑刻等,反映了我国古代园林与文化的紧密联系。
【留园美的现实意义】留园的美不仅体现在园林景观上,更体现在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今天,留园成为了人们休闲度假、品味文化、陶冶情操的理想场所,对于传承我国古代园林艺术、弘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总而言之,留园以其独特的园林布局、建筑风格、山水景观、植物配置和文化内涵,成为了江南园林艺术的瑰宝。
留园的美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陶冶、一种文化的传承。
留园浅谈中国古典园林江南私家园林代表着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成就,是一种模拟自然山水、以小见大的的园林,留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是江南私家园林的典型,下面就空间处理、视线、造景、植物几个方面,对留园高超的技艺进行赏析。
一留园的空间处理留园总体布局是园林紧邻于邸宅后,呈前宅后院的形式,它分为西、东、中三区,三区各具特色,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以山、水兼长,东区则以建筑取胜。
空间基本上是由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所形成,不同的相互关系就产生不同的空间。
缺乏变化,一览无余的空间是单调而令人乏味的,怎么把园林空间设计的丰富而有层次,对此,留园达到了最恰到好处的诊释,也是留园最突出的空间特点下面拿以下几个空间加以说明。
1整体布局园中部景区建筑沿园的四个周边排列,则使人处于园内可以同时环顾四个周边的建筑,东南两面建筑排列很密集,另两面则较稀,山石布局也是疏密有致,与建筑布局恰相反以中区为主,西区为辅,中央假山处于中区的西北部,而园区西,则体现了山林野趣。
所谓“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所指的就是极强烈的疏密对比,我国传统园林的布局与经营位置毫无例外地悟守着疏密对比这一构图原则。
走进留园,则使人领略到忽张忽弛忽开忽合的韵律节奏感。
建筑上分布极不均匀,有些地方极其稀疏有的地方则十分稠密对比异常强烈,以东区为主,石林小屋附近,屋宇鳞次栉比,内外空间交织穿插,使人有应接不暇之感。
但西区部分的建筑则十分稀疏、平淡。
2 入口的巧妙处理先是极大地压缩人们的视野,之后,则使人感到豁然开朗。
留园入口部分正是利用这种既曲折狭长又十分封闭的空间来与园内主要空间进行强烈对比,进而使人们穿越它进人主要空间时,便顿觉豁然开朗。
进园后第一个小院,狭长多变的曲廊、又一个内院一又窄又封闭的廊子,隔漏窗窥见园内景物、位于末端的最后一个小院一穿过曲折狭长、封闭空间后到绿荫进人主空间,豁然开朗。
二留园的视线分析在古代园林规划设计中,常在堆山叠石的基础上筑楼阁台塔作为构图中心或景观组织控制元素,以至高优势形成全园或区域景观控制,园林中的景观布局及设计围绕构图中心展开,以水平视角控制景观组织,将主要景点如主要建筑或组团以及构图的一些主要元素如岛桥、堤岸、山石、水面、水口等组合在60°水平视角落的视野范围内,使人们置身楼台高处,在自然的观景状态下获得丰富、完整的景观。
苏州留园:中国古代园林的精华苏州留园,又称留园,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华之一。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留园路301号,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留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建园的始创人是东林书院的创办人叶适。
后来,留园先后经历了多次改建和扩建,形成了如今的规模和格局。
留园以其独特的布局和精美的园林景观而闻名,被誉为“园中之园”。
留园总面积约为7.18公顷,由东园、中园、西园和禅意园四部分组成。
整个留园以水为核心,湖水环绕,纵横交错,使整个园林犹如一幅美丽的水墨画。
园内的建筑和景观巧妙地融入自然环境,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留园以“山水人家”为主题,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独特风格。
园内有众多精致的建筑物,如宁居、竹轩、忆圃等。
宁居是园内最重要的建筑之一,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精心设计而闻名。
宁居是一个典型的南方水乡建筑,其内部的布局和陈设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
在留园的中部,有一座精美的西园。
西园以其亭台楼阁、曲径通幽的景观而著名。
园内有许多石桥、廊道和湖景,各个角落都展示出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
西园的中心是一座名为“清晏园”的建筑,这是一座仿古建筑,以其优美的设计和华丽的装饰而吸引游客。
留园的东部是禅意园,它以禅宗文化为主题,极富内涵。
禅意园主要以花园和雅居为特点,园内有各种各样的花卉和植物,香气扑鼻。
园内的一片茶田让游客可以亲自参与采摘和制作茶叶,领略到中国传统茶文化的魅力。
留园不仅是一个园林景区,也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
每年,留园举办大量的文化活动,如苏州园林艺术展览、传统音乐演奏会等。
这些活动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吸引了许多参观者和艺术爱好者。
留园作为中国古代园林的精华之一,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园林的雄浑韵味,还反映了中国人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对美的追求。
在留园内漫步,仿佛走进了一个富有诗意和哲理的世界,让人感受到了宁静与满足。
总之,苏州留园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华之一,以其独特的布局和精美的景观而闻名。
留园风景区介绍
留园位于苏州城南,是我国江南古典园林,为苏州古典园林代表作品。
留园是以建筑艺术精湛、风格独特而闻名于世,园内景观层次丰富、错落有致、布局合理、空间尺度宜人,是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之一。
留园占地面积约55公顷,其中水面约13公顷,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
全园以“留”字型布局,分为东、中、西三个景区。
东部以山水取胜,有“百步之内,山水俱见”之誉;中部以建筑为胜,有“留园八景”之称;西部则以植物见长,有“江南园林甲天下,留园甲江南”之誉。
留园始建于明代初年。
清代乾隆年间,园主吴大澄在园内增筑亭台楼阁和花圃池岸。
光绪年间,园主孙嘉淦将花园扩建为全园的中心,并改名为“留园”。
在其主持下,留园达到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全园面积虽不到原面积的一半,却集中了天下所有造园艺术的精华;楼台亭榭、假山池沼无不以巧妙的构思、精到的雕刻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留园于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 —1 —。
留园造园手法留园是中国苏州市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
留园的建造始于明代,经过多次的修葺和改建,如今已成为一座具有浓郁历史文化气息的古典园林。
留园的建造手法独特,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精髓,本文将从留园的建造手法、景观设计和园林文化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留园建造手法留园建造手法以“四大特点”为主要表现形式,即“小巧玲珑、错落有致、曲径通幽、景致宜人”。
1.小巧玲珑留园的建筑物和景观都非常小巧玲珑,没有太多的繁琐和复杂的细节,但却非常精致。
这种小巧玲珑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既注重实用性,又注重美感。
2.错落有致留园的建筑和景观设计都非常错落有致,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律和对称。
这种设计手法可以使人们在游览园林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新的景色和美景,增加了游览的趣味性。
3.曲径通幽留园的曲径通幽,是中国传统园林中常见的设计手法。
这种设计手法可以使人们在游览园林的过程中,逐步发现新的景色和美景,增加了游览的趣味性。
4.景致宜人留园的景致非常宜人,不仅有美丽的自然景观,还有精致的建筑物和艺术品。
这种景致宜人的设计手法,使得留园成为了一个美丽而又充满文化气息的地方。
二、留园景观设计留园的景观设计,以“四大景观”为主要表现形式,即“水、石、植物、建筑”。
1.水留园中的水系非常完备,包括大大小小的池塘、水道和喷泉等。
这种水系的设计,不仅美观,还可以增加园林的湿度和气温,使得园林更加宜人。
2.石留园中的石头是非常重要的景观元素,不仅可以用来装饰建筑物,还可以用来制造山水景观。
这种石头的使用,可以增加园林的自然气息,使得园林更加生动。
3.植物留园中的植物非常丰富,包括各种花卉、树木和灌木等。
这种植物的使用,可以增加园林的自然气息,使得园林更加生动。
4.建筑留园中的建筑物非常精致,包括亭、台、楼、阁等,这些建筑物不仅美观,还有一定的实用性。
这种建筑物的使用,可以为游客提供休息和观景的场所,使得游览更加舒适。
留园三峰赏析留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韵味的园林。
其中,三峰是留园的一大特色,其独特的景致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本文将对留园三峰进行深入的赏析,探寻其独特之处。
首先,留园的三峰分别是东峰、西峰和北峰。
这三座山峰造型各异,但都具有独特的美感。
东峰俗称“小狮子山”,形似一头卧狮,峰势险峻。
西峰则被称为“大狮子山”,其峰势雄伟,峭拔挺拔。
北峰则是“莲花山”,山体宽厚,峰势平缓。
这三座山峰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留园的独特景致。
其次,留园的三峰不仅在形态上各具特色,在文化内涵上也别具一格。
东峰有一座名为“狮子馆”的建筑,内有狮子石雕,栩栩如生,栩栩如生。
西峰则有“狮子庙”,供奉着狮子神像,信仰之气浓厚。
北峰则有“莲花寺”,寺内供奉着观音菩萨,气氛庄严肃穆。
这些建筑和雕塑,使得三峰不仅是一处自然景观,更是一处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人文景观。
再者,留园的三峰在植被上也各具特色。
东峰植被丰茂,林木葱茏,郁郁葱葱,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西峰则植被稀疏,石壁裸露,显得雄浑有力。
北峰则是一片荷塘,碧波荡漾,清幽宁静。
这些植被的差异,使得三峰在色彩和气息上各具特色,给人以不同的美感享受。
最后,留园的三峰在历史上也有着丰富的故事。
据传东峰是当年留园主人为了纪念一位忠臣而建的,西峰则是为了纪念一位义士,北峰则是为了纪念一位高僧。
这些故事为三峰增添了神秘和传奇色彩,使得三峰不仅是一处自然景观,更是一处历史文化的见证者。
综上所述,留园的三峰是一处具有独特魅力的景观。
其形态各异,文化内涵丰富,植被丰茂,历史悠久,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历史的感悟。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前来留园,欣赏三峰的美丽,感受其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