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来历的传说简说
- 格式:doc
- 大小:31.04 KB
- 文档页数:8
元宵节的传说背景介绍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也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人们会一起赏花、猜灯谜、吃元宵等。
元宵节也有许多有趣的传说和故事,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个著名的元宵节传说。
传说一:灵山之约相传很久以前,天上的玉皇大帝有三只聪明的神仙女儿。
这三个女儿中,最小的名叫织女,她非常聪明美丽,也非常勤劳。
织女常常担任天宫中织布的工作,她的技艺之高,织出的锦衣美轮美奂,让玉皇大帝深感骄傲。
织女和她的姐姐们一起工作的时候,她们总能找到一处舒适的山谷,然后把天上织布的废纱丢在那里,这些废纱就会变成五彩缤纷的绣球。
一天,玉皇大帝发现了这个秘密,他决定带领一众仙女去那个山谷采集废纱。
走了很久,玉皇大帝和仙女们终于来到了这个山谷,他们欣喜地发现,这里的废纱确实变成了绣球。
玉皇大帝在这里立下了一块石碑,上面写着:“灵山之约,每年正月十五,天宫织女和凡间有缘人在此相会。
”从此之后,每年的元宵节,织女都会在灵山等待有缘人的到来。
人们在元宵节的晚上,总能看到灵山的山顶上升起五彩斑斓的光芒,那是织女把自己的珍贵心意化作的烟花。
传说二:千里送元宵古时候,有一个叫做汉武帝的皇帝,在元宵节这天非常思念远方的父母。
他知道元宵节是一个家人团聚的时刻,他决定将自己制作的元宵送到父母的身边。
汉武帝下令修建了一条长长的宫廷走廊,从自己的宫殿一直通往父母的住所,全长数千里。
然后,汉武帝亲自烹制了各种各样的元宵,陆续挂满了整个走廊。
元宵节晚上,汉武帝拉着父母的手,在走廊中散步。
他们不仅品尝到了丰盛的元宵,还一同观赏了绚丽的灯笼和烟花表演。
这一幕壮丽景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逐渐传承至今。
传说三:投石破月相传在古代,有一个神话般的人物名叫吴刚。
他是一个勇猛善战的英雄,但却背负着一段悲伤的命运。
吴刚爱上了天上的仙女嫦娥,可惜嫦娥因为吞下了仙丹而变成了天上的月亮。
吴刚决定用自己的力量去挽救嫦娥,他努力修炼武艺,最终成为了一位出类拔萃的弓箭手。
【导语】元宵节是我国各个名族的传统节⽇,是农历新年中的第⼀个⽉圆之夜,这个传统节⽇在我国已经传承了2000多年了。
以下是整理的元宵节有什么传说故事,欢迎阅读!1.元宵节有什么传说故事 1、为纪念吕后⽽设 宵节是汉⽂帝时为纪念“平吕”⽽设。
相传吕后⼀系在吕后死后害怕⼤全旁落,密谋叛乱,宗室齐王刘囊联合开国⽼⾂周勃⼀起平定了“诸吕之乱”。
平乱之后,众⾂拥⽴刘邦的第⼆个⼉⼦刘恒登基,称汉⽂帝。
⽂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五,定为与民同乐⽇,京城⾥家家张灯结彩,以⽰庆祝。
从此,正⽉⼗五便成了⼀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闹元宵”。
2、"三元说" 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上元,含有新的⼀年第⼀次⽉圆之夜的意思。
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
道教曾把⼀年中的正⽉⼗五称为上元节,七⽉⼗五为中元节,⼗⽉⼗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
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五⽇⽣,中元地官七⽉⼗五⽇⽣,下元⽔官⼗⽉⼗五⽇⽣。
这样,正⽉⼗五⽇就被称为上元节。
南宋吴⾃牧在《梦粱录》中说:"正⽉⼗五⽇元⼣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
"故上元节要燃灯。
2.元宵节吃汤圆的寓意 元宵节吃汤圆的寓意是吉祥如意、阖家团圆,还有对未来⽣活的美好愿望和对家乡故⼟的思念。
1、元宵⼀开始多被称为“汤圆”,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上,煞是好看,让⼈联想到⼀轮明⽉挂在云空。
天上明⽉,碗⾥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象征着团圆吉利。
因此,吃元宵表达的是⼈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
2、汤圆的名称与“团圆”字⾳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寄托了对未来⽣活的美好愿望。
3、元宵节吃汤圆,除了寓意喜庆合家团团圆圆,还有御寒、补脾胃、益肺⽓之养⽣功效。
元宵节的传说故事元宵节是中国农历正月十五的节日,也是春节的最后一个节日。
这个节日有很多的传说和故事,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个传说故事。
1. 神龙献瑞传说在远古时代,南方有条会吐珠子的神龙,他生气了,就会吐出一串串的珠子。
这可把当时的皇帝吓坏了,于是他派遣了一位叫端王的官员前往南方,与神龙谈判,希望神龙不要再吐珠子。
端王经过多年的苦苦努力,终于与神龙达成了协议,神龙答应每年在正月十五献上一条大鲤鱼,以代替原本的珠子。
从此以后,每年正月十五的夜晚,人们便食用鲤鱼煮的汤圆,以庆祝神龙献瑞。
2. 嫦娥奔月据传说,远古时候,有十夫人为皇帝献了一种叫做长生不老草的草药。
皇帝十分高兴,遂将草药收藏在宫殿中。
然而,有一天,一位叫嫦娥的女子偷走了长生不老草,并飞到了月亮上。
这事惹恼了皇帝,于是他便派遣了后羿前去讨回长生不老草。
后羿成功地夺回了草药,但是他不能接受让月亮失去嫦娥,于是他便让嫦娥留在了月亮上,并赠送了她一包月饼以示感激。
从此以后,每年的元宵节,人们都会吃月饼,以纪念这个传说。
3. 顺风耳与灯谜传说顺风耳曾经发明了灯谜,以解决人们夜间无聊的时间。
而元宵节这一天,每年每个家庭都要贴上一些花灯,于是顺风耳又在花灯上编出了一些谜语。
这些谜语各种各样,有的是名人典故,有的是成语俗语,让人们猜测着其意义。
人们在欣赏灯的同时也能解谜,使这个节日更加有趣和丰富。
4. 元宵节起义公元200年左右,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反抗暴政的民族英雄——吕布。
当时,吕布在将军董卓的统治下受到了不公正待遇,于是他果断发动了著名的元宵节起义,推翻了董卓的暴力统治,结束了这段黑暗的历史。
这个事件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汉族民族的团结和整体力量的增强。
正是吕布勇敢顽强的精神,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之,元宵节传说故事层出不穷,这些故事不仅仅有趣还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它们传承着我们的民族文化和佳节习俗,让我们领悟到了中华民族亿万年来历史的博大精深。
希望人们能够在传承习俗的同时,更加注重文化宣传,让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2023年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习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有哪些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希望大家喜欢!元宵节的来历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
古代把正月称为元月,把夜称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就叫元宵。
元宵节的由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纪念“诸吕之乱”的平定汉高祖刘邦去世后,吕后独揽大权,吕氏宗亲霸占朝野。
后来吕后死后,诸吕共谋作乱,想上位掌权,这就是历史上的诸吕之乱。
这场动乱很快被刘家人平定,汉文帝登基,觉得安定生活来之不易,就将平乱的正月十五,定为全民欢庆日,家家张灯结彩。
二、祭祀在古时候,人们崇拜很多天神,其中最尊贵的是“太一神”。
传说汉武帝生了一场大病,怎么都医不好,后祭拜太一神后病很快就好了。
后来汉武帝就决定在正月十五专门祭祀太一神,祭祀从晚上一直延续到第二天早上,灯也要点一个通宵。
三、佛教说按照佛教的说法,佛祖释迦摩尼会在正月十五这天变成神去降妖伏魔。
所以这一天被定为佛祖神变日,信徒们需举行燃灯法会庆祝。
汉明帝时佛教传入中国,皇帝下令每年的正月十五燃灯,以示礼佛。
我们总结一下,以上几种说法都与灯有关,又都在正月十五这一天,于是元宵节赏灯这个习俗就一直流传了下来。
在古代,平时实施宵禁,晚上不许老百姓出门,只有元宵节这天会取消宵禁,所以元宵节是一个十分重大的节日。
历朝历代还会在元宵节放假,唐朝时放假3天,宋朝时放假5天,明朝时达到了10天,清朝时也有3-5天。
元宵节的风俗每年第一个日出叫元旦每年的第一个月份称为元月每个世纪的第一年叫元年宵:古人称夜为“宵”。
所以元宵,即正月十五,意为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
元宵的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
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就有了。
关于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简介_有关元宵节的来历与传说元宵节的来历传说元宵节的由来元宵节的其它传说元宵节的习俗介绍元宵节的来历传说1、汉文帝定名元宵节元宵节是汉文帝刘恒上台后,为了庆祝消灭诸吕、恢复刘姓执政而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的。
文帝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二个儿子,他当了皇帝,深感创造太平盛世不容易,就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日定为庆祝性节日,元宵就是元夜、元夕,是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定为元宵节合乎人们的愿望,也让人感到吉祥如意。
这一夜京城不实行霄禁,百姓可以自由上街观灯游玩。
2、汉武帝提倡放灯相传汉武帝曾经久病不愈,请一个道士来下神。
天上太一神(泰一神、太乙神)回应说,武帝的病不久就会好,愿在甘泉宫相会。
不久武帝果然痊愈,心中大喜,便下令在甘泉宫建造太一坛,并于正月上辛日夜间大张灯火进行感谢祭祀,通宵达旦,盛况空前。
这在司马迁《史记》、唐代欧阳询《艺文类聚》卷四中都有记载。
后把上辛日改到正月十五夜,使元宵花灯燃放成为一大特色的真正开始。
3、汉明帝燃灯礼佛东汉明帝时,蔡口从印度求得佛法回来,明帝就下令在正月十五佛祖神变之日燃灯,并亲自到寺院去张灯以示礼佛。
据载,佛祖释迎牟尼神变显灵,是西历12月30日,即中国的正月十五。
为纪念佛祖神变,这天就要举行燃灯法会。
为表示对佛祖的尊敬和虔诚信仰,明帝要求士庶全民一律在这天张灯张灯结彩,唐代诗人崔夜曾有《上元夜》六首,其中有“神灯佛火百轮张,刻像图形七宝装。
影里无闻金口说,空中似散玉毫光”等句,描写的就是唐代元宵之夜燃灯火的灿烂情景。
4、道教祭神礼仪道教把正月十五定为上元节,七月十五称为中元节,十月十五又为下元节。
合成为三元。
昊自牧在((梦梁录》中说,这是“上元天官赐福之辰”。
这天信奉道教的人们要给天官神过生日,祈求他来赐福,大街小巷灯火通明,各种形态新颖的花灯也不断出现,观灯赏灯者多如穿梭,于是便称为闹花灯了。
一般情况下,同一座城池中的佛道两家活动各自进行、互不相伤,这样使元宵之夜的文化内容更为丰富,人们观赏的场面也更为热烈。
元宵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一、元宵节的由来元宵节,又称为灯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它在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庆祝,标志着中国春节的最后一天。
元宵节的由来有多种说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祭灶说传说元宵节起源于古代中国的祭灶活动。
古人认为每年正月十五,太上老君会带着天兵天将到人间巡视。
为了迎接太上老君,人们会在房屋门口或庭院里点起炉火,煮元宵供奉太上老君和祖先。
这个习俗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元宵节。
2. 天狗食月说古代有一位叫“合纵”的人,他是一位手艺精湛的农民,他发现正月十五的晚上天空中会出现一群天狗,它们咬住了月亮不撒手。
这使得人们再也看不到明亮的月亮,合纵决定利用自己制造的长竹竿,把天狗吓走,让月亮重新放光。
合纵的行动得到了其他人的效仿,从此,每年的正月十五,人们都会举行放烟火和赏月的活动来纪念合纵的善举。
3. 吃元宵说据传元宵节是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的乐游节。
当时人们在正月十五那一天举行大规模的音乐舞蹈活动,同时也有在江河湖海上放放元宵的习俗。
这一天,人们会制作各种口味的元宵,用来招待亲朋好友,并一起品尝。
如今,吃元宵已经成为元宵节不可或缺的传统习俗之一。
二、元宵节的主要风俗1. 赏花灯元宵节的最大特色就是赏花灯。
每年元宵节,各地都会举办花灯展览,制作出各种各样的灯笼。
这些花灯不仅造型各异,而且五彩缤纷、装饰华丽。
人们会在这一天晚上一起走街串巷,欣赏美丽的花灯。
2. 放烟火放烟火也是元宵节的传统活动之一。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人们会购买各式各样的爆竹和烟花,燃放出绚丽的光芒和震撼的声响,以驱逐邪灵,祈求平安和吉祥。
3. 吃元宵元宵节最重要的食品是元宵,因此也被称为元宵节。
元宵是一种由糯米粉制成的圆球状的甜食,它有着丰富的口味和馅料选择,比如芝麻、花生、豆沙等。
人们会在元宵节这一天一起品尝美味的元宵,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4. 猜灯谜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一个有趣的传统活动。
人们会在灯笼上挂上写有谜语的纸条,大家围成一圈,轮流猜谜。
元宵节四种起源传说故事介绍元宵节是农历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人们有赏灯和吃元宵的习惯,每到元宵节的晚上,人们就纷纷走上街头赏灯、猜灯谜、放焰火、放鞭炮,尽情欢乐。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元宵节四种起源传说故事,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元宵节四种传说故事一种说法来源于汉文帝刘邦去世后,吕后执政,刘氏小皇帝只是个摆设。
吕后除了没像后世的武则天当皇帝,所掌握的权势和皇帝没什么不同。
而且她提拔吕家势力,屠杀贬谪刘氏势力,在朝廷中引起极大矛盾。
吕后病逝后,诸吕在上将军吕禄集合,阴谋篡夺刘氏江山。
齐王刘襄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在正月十五一举粉碎了诸吕叛乱阴谋,即位的汉文帝为了庆祝这一胜利,决定每年正月十五这一天家家张灯结彩,庆祝平“诸吕之乱”的元宵节。
第二种说法来源于汉武帝汉朝时天地之间的最高神祇叫太一神,又叫泰一、泰壹氏、泰氏等,其地位相当于现在的玉皇大帝,西方的上帝,是主宰宇宙一切的天神。
古代祭祀天地之中的“天”,在汉朝就指太一神。
史载“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汉武帝将祭祀太一神的时间,定于正月十五,因此这个日子演变为后来的元宵节。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第三种说法来源于东汉时的汉明帝汉明帝曾派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到“西天取经”,之比唐僧取经早了几百年。
不过蔡愔并没有到达古印度,他到了西域大月氏后就遇见了印度高僧竺法兰与迦叶摩腾。
这二位高僧在蔡愔的邀请下,驮着佛经和佛像到了大汉的首都洛阳,汉明帝专门赦建白马寺用于译经。
据蔡愔、竺法兰与迦叶摩腾介绍,佛教有正月十五瞻仰佛舍利、点灯敬佛的习俗做法,敬佛的汉明帝下令全国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全国的士族庶民都挂灯,久而久之,元宵节挂灯的风俗就产生了。
第四种说法来源于道教道教的鼻祖虽然是春秋时期的老子,但道教的产生却是从东汉时期张天师开始。
第一位张天师名叫张道陵,他创建了五斗米道,五斗米道崇奉天官、地官、水官,“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所以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上元节是天官赐福的日子,所以燃灯庆祝,后来演变为元宵节。
1.元宵节的由来及传说故事1、汉文帝平乱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扶其子登基,后来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
吕后病死后,吕氏家族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
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
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最后彻底平定“诸吕之乱”。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汉文帝刘恒登基,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
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即“元宵节”。
2、东方朔与元宵姑娘相传东方朔在御花园发现宫女元宵因无法和家人见面准备投井自杀,深感同情,保证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他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
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
一时之间,长安陷入一片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
东方朔扔下一张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的红帖,扬长而去。
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一看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东方朔。
东方朔便提出让宫女做火神君最爱吃的汤圆,在十五晚上焚香上供,敬奉火神君的主意。
再让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造成满城大火的假象瞒过玉帝。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宫廷人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
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长安城里家家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
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与元宵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
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
因为宫女元宵做的汤圆,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元宵节”。
2.元宵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1、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相传吕后一系在吕后死后害怕大全旁落,密谋叛乱,宗室齐王刘囊联合开国老臣周勃一起平定了“诸吕之乱”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
元宵节的传说故事1. 传说故事简介元宵节,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是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也是中国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元宵节的名称来源于汉代时的宫廷乐舞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全民性的节日庆祝。
这个节日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传说故事,下面为大家介绍几个关于元宵节的传说。
2. 传说故事一:汉武帝夜赛灯汉武帝时期,某天夜间,皇帝想到了一个主意,决定在宫廷内组织一次盛大的灯会。
灯会当晚,万官齐聚宫廷,燃放烟花焰火,灯笼璀璨夺目。
而在宫廷灯火辉煌的同时,汉武帝也趁此机会带领宫廷百官行走于灯会之间,悄悄地寻找有才能的普通人。
在众人的期盼中,一位平民小伙子通过灯谜,成功答对了十个灯谜,引起了汉武帝的注意。
于是,他被皇帝赏识,并被提拔为后来宫的高级官员。
这个故事中,灯谜是主要的布置,也成为了元宵节传统活动之一。
每年元宵节晚上,人们会在灯笼上写上灯谜,供大家猜解。
猜谜活动的背后蕴含了人们追求智慧和博学多才的期许。
3. 传说故事二:赛龙舟在元宵节前夕,有一个古老的故事从民间传承至今。
相传,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诗人屈原因看到国家的政治腐败,感到十分悲愤,于五月初五那天投汨罗江而死。
当地的百姓得知屈原投江后,纷纷划船出来搜寻,希望能找到他的遗体。
为了不让鱼虾吃掉他的身体,百姓们每年都在五月初五这一天划船涉水,敲击鼓乐,欢呼雀跃,希望能够吓退水中的鱼虾。
后来,这项活动逐渐演变为龙舟竞渡的形式。
至今,龙舟竞渡已经成为元宵节的重要节目之一。
每年元宵节,人们会组织龙舟比赛,以纪念屈原,也寓意着人们希望远离疾病和灾祸,共同迎接新的一年。
4. 传说故事三:月宫嫦娥古代人们相信,元宵节是观赏月亮最好的时机。
元宵之夜,明亮的月亮挂在天空中,照亮大地。
根据传说,月宫中住着仙女嫦娥,她终日织女河边陪伴着牛郎。
仙女嫦娥喜欢人间的烟火气,每逢元宵节之夜,她便和玉兔一起下凡来到人间,与人们一同共度佳节。
嫦娥的故事令人心生向往,神秘而美好。
每逢月圆之夜,人们都会在元宵节的晚上仰望天空,观赏皎洁的月光,并向嫦娥祈福。
元宵节吃元宵的传说故事简短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庆祝。
这个节日有着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吃元宵。
在各地,人们都会聚集在一起,享受美味的元宵,并且传承着关于元宵的传说故事。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与元宵节吃元宵相关的传说故事吧!传说故事:关于元宵节的由来据史书记载,元宵节源于东汉时期,最早起源于汉武帝时期的皇宫乐舞活动。
汉武帝时期的元宵节,是为了庆祝盛大的宫廷活动,皇帝会亲自出席并观看,同时还有乐舞和燃放烟花等庆祝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节日逐渐传播到民间,并成为家庭团聚、亲朋好友欢聚的节日。
传说故事一:祈福神话相传,很久以前,南方有一座叫做古津的小镇,镇上的人们遭受着饥荒的困扰。
在一个农历正月十五的夜晚,一个名叫吴刚的老汉,在月光下看到了一位神秘的仙女。
仙女告诉他,要想消除饥荒,必须制作出一种特殊的食物。
于是,仙女教给了吴刚制作元宵的方法,并告诉他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全家人一起吃元宵,祈求来年平安和丰收。
吴刚回到家后,便按照仙女的指导制作了元宵,然后和全家人一起吃了起来。
不久之后,饥荒结束了,镇上的人们都安居乐业,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人们由此开始每年农历正月十五都聚在一起吃元宵,祈求平安和幸福。
传说故事二:嫦娥奔月传说另一个与元宵节相关的传说就是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了。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十个太阳照亮了人们的生活。
这让人们感到非常痛苦,于是他们请求天帝帮助他们。
天帝听到了人们的请求,派遣弓箭手后羿上天射下了九个太阳。
群众因此感到非常感激,给予了后羿许多的赞美和礼物。
但后羿却因为虚荣心被蒙蔽,最后偷走了长生不老药,独自飘升到了太空中的月亮上。
他成为了月宫的仙人,并娶了美丽的嫦娥作为妻子。
每年的元宵节,人们都能看到明亮的月亮挂在空中。
相传,嫦娥在月宫中制作了许多美味的元宵,以表达对人们的祝福。
人们为了纪念嫦娥和后羿的故事,便在元宵节这一天吃元宵,同时也祈求美好的祝福。
结语元宵节吃元宵的传说故事流传已久,这些故事都与中国人民的祈福和团圆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于元宵节的故事传说和传说简短引言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它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庆祝。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观赏灯笼、品尝元宵和参与猜灯谜等活动。
元宵节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与元宵节相关的故事传说,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些有趣的传统吧!1. 后羿射日故事传说后羿射日是元宵节最有名的传说之一。
据说,在古代,十日并出,要求世人每天都要向南斗星朝拜。
但后羿觉得这样做对人们的生活不利,于是决定射下九日,只留下一个日供人们使用。
后羿射下九个日后,他在天空中形成九个太阳形象。
因此,人们每年的正月十五晚上,点亮灯笼并挂在窗户上,以纪念后羿射日的事迹。
传说简短后羿射日,射下九个太阳,人们每年正月十五晚上点亮灯笼以纪念。
2. 嫦娥奔月故事传说嫦娥奔月是元宵节的另一个著名传说。
相传,在古代有十个太阳,导致大地干旱,庄稼死亡。
于是,射下九个太阳的后羿得到了仙丹,并给了他的妻子嫦娥。
嫦娥吃下仙丹后,飞上了月亮。
据说她在月亮上生活了很多年,并成为仙子。
每年的元宵节,人们通过观赏明亮的月亮来纪念嫦娥。
传说简短嫦娥奔月,吃下仙丹后飞上月亮,人们每年通过观赏月亮来纪念她。
3. 赛灯笼故事传说关于元宵节的一个小故事是赛灯笼。
相传在古代,一个叫阿卯的小孩非常聪明,他能够猜中别人的灯谜。
有一年,他参加了皇帝举办的比赛,答对了所有的灯谜。
作为奖励,皇帝赐给了阿卯很多财富,并且让他在元宵节的晚上带领大家一起玩灯谜。
从那时起,人们就开始在元宵节的时候玩赛灯笼的游戏。
传说简短赛灯笼,小孩阿卯猜中所有灯谜,皇帝赐给他财富并让他带领大家玩灯谜。
4. 元宵之夜故事传说元宵节的夜晚也被称为“元宵之夜”。
传说,在这一夜,人们可以通过点亮灯笼、挂灯笼和观赏花灯来祈求好运。
有人相信,在元宵之夜举行的各种活动可以驱散厄运和疾病,带来幸福和福气。
因此,元宵之夜被视为一个吉祥的夜晚,人们会和家人一起庆祝、观赏花灯和点亮烟花来庆祝这个节日。
有关元宵节的来历简写一、引言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春节过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人们在这一天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包括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等。
那么,元宵节的来历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二、元宵节的历史起源元宵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汉族文化,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东汉时期。
相传,汉明帝时,太阳神奕扬蹲于北极,人民生活在黑暗中十分困难。
后来,一位名叫弓长圣母的女神利用神奕垂直于太阳并燃点五彩烟火,使得太阳重现光辉,人们欣喜若狂。
为了纪念这一天,人们在正月十五晚上点灯、放焰火,以示欢庆。
三、元宵节的民间传说元宵节还有很多与民间传说相关的故事,以下是其中的两个著名传说:1. 关于汉明帝传说在东汉时期,病毒肆虐,无论医者还是祈福都没有办法治愈病患。
一天夜里,太阳神奕扬现身对汉明帝说:“只有草草师能治愈这个病,下界有一棵草草,你去找它。
”于是,汉明帝在祈福的开路下找到了草草,治愈了病患。
为了感谢太阳神奕扬,汉明帝便在正月十五的晚上举行庆祝活动,点灯、放焰火,以祈求太阳神奕扬的庇佑。
2. 关于后羿传说相传古时天上有十日世界,每天由太阳负责照亮,人们因此无法正常工作生活。
后羿是个年轻有抱负的人,他听说有一种药能让人变成神,于是拜访了太阳女神嫦娥,请求教他制作这种神药。
后羿成功得到了神药,他在正月十五的晚上爬上了云梯,到达了十日世界,将药丸喂给了太阳。
太阳吞下药丸后变小了,他告诉后羿要找来绿巨人帮他放大。
后羿找到了绿巨人,成功让太阳恢复了原来的大小。
为了纪念后羿的壮举,人们在正月十五晚上点灯、放焰火,以示纪念。
四、元宵节的主要活动元宵节是一个重要的家庭团聚日,人们在这一天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活动:1.点灯:人们在正月十五的晚上点灯来庆祝元宵节。
传统的灯笼制作采用纸、丝织品以及竹篾等材料,造型精致多样,如花灯、动物灯等。
现代社会,人们还使用LED灯、彩色电灯来制作各种各样的灯笼,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
中国元宵节的来历10篇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全国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
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中国元宵节的来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中国元宵节的来历1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远自汉代以来,民间即有元夜张灯赏灯的习俗,所以人们又把这一天称作灯节。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
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
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中国元宵节的来历2我喜欢旳节日是新年和元宵节,前天就是元宵节,我妈妈喜欢在元宵节旳时候猜灯谜。
现在,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元宵节吧。
元宵节是中国旳传统节日之一,早在__多年前西汉时就存在了,元宵节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倡议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旳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庄民都挂灯。
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了元宵节。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旳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
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谜,猜谜旳人众多。
一般是把谜语写在纸上,贴在五光十色旳灯笼上让人猜。
我喜欢猜灯谜,喜欢有趣旳元宵节。
我爱元宵节!中国元宵节的来历3我喜欢的节日是新年和元宵节,前天就是元宵节,我妈妈喜欢在元宵节的时候猜灯谜。
现在,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元宵节吧。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早在__多年前西汉时就存在了,元宵节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倡议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庄民都挂灯。
元宵节的由来来历传说和习俗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庆祝,也是中国农历新年的最后一天。
元宵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元宵节的由来、来历、传说和习俗。
一、由来和来历元宵节起源于汉朝,当时受到佛教传统节日灯节的影响,加上中国传统的元宵赏灯活动,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元宵节。
据史书记载,元宵节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
汉武帝时期,宫中有一位豆蔻年华的宫女叫元宵,她聪颖美丽,深受皇帝宠爱。
元宵非常聪明,她曾经帮助皇帝解救了一个权臣设计陷害皇帝的阴谋,因此深得皇帝的信任。
为了感谢元宵的帮助,皇帝下令在元宵的生日当晚燃放烟花,并将这一天定为元宵节,以纪念元宵对皇帝的贡献。
此后,元宵节逐渐成为一个庆祝活动,人们在这一天聚集在一起,举行燃放烟花、赏灯、猜灯谜等活动。
二、传说故事在元宵节的背后,还有许多美丽的传说。
1. 关于灯节起源的传说相传,灯节的起源与一位名叫佛波罗摩的头陀有关。
佛波罗摩是释迦摩尼的亲信弟子之一,他非常聪明智慧。
一天,他在燃烧火焰的时候,突然触摸到火焰,火焰并没有烧伤他的手指。
佛波罗摩将这种奇特的现象告诉了释迦摩尼,并且提出了用灯火来纪念这一神奇时刻的建议。
释迦摩尼接受了佛波罗摩的建议,并传下了灯节的传统。
于是,每年的正月十五,人们都会点亮灯笼和烛光,用以纪念这一奇迹和佛陀的智慧。
2. 关于元宵节消灾的传说另一个有关元宵节的传说是与灯插有关的。
相传在远古时代,人们相信,灯火可以驱散厄运和恶灵。
据说,夜晚的时候,恶鬼和妖精们会出来作怪,吃人的魂魄。
为了保护自己,人们点起灯笼,制造出光明和温暖,恶鬼们就会被吓跑。
为了避免恶鬼偷袭,人们会在屋子里、大街上、庙宇和灯谜会等地方挂起灯笼、点燃烛光。
这样,他们相信可以保佑自己平安幸福,并且消灾避难。
三、元宵节的习俗元宵节是一个富有浓厚民俗色彩的节日,人们会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庆祝这个特殊的日子。
1. 赏灯活动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之一就是赏灯。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简介一、元宵节的起源元宵节,又称为灯节、小正月,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它在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庆祝,标志着中国农历新年的结束。
元宵节起源非常古老,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汉朝。
元宵节的起源与古代的祭祀活动有关。
在古代中国,人们相信元宵节是天地之间最圆的一天,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刻。
所以,在这一天,人们会点亮烛灯,燃放烟花,以驱邪、祈福和庆祝新年的到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逐渐形成了以赏灯为主的传统。
二、元宵节的传说1. 投壶的传说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在唐朝时有一位名叫张灯的宫廷美女,她擅长投壶,是当时最厉害的投壶手。
据说她每次投壶都能将壶准确地投入指定的位置。
后来,唐明皇听说了张灯的事迹,非常崇拜她的技艺。
于是,唐明皇决定在元宵节举办一次壶灯比赛,邀请张灯参加。
这次比赛引起了广大民众的关注,充满了喜庆和热闹。
在比赛中,张灯发挥出色,投壶的准确率高得惊人。
她的壶每次都能稳稳地落在目标上。
最终,张灯一举夺得了比赛的冠军。
为了纪念这次比赛的胜利,人们开始在元宵节时燃放烟花,以示庆祝。
2. 猜灯谜的传说另外一个与元宵节相关的传说是猜灯谜的传统。
相传,当年汉朝的刘备在困境中时,得到了智者的帮助,最终得以解围。
为了庆祝这个重要的时刻,刘备命令民众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在家门口挂灯,同时设置谜语,让人们猜解。
猜灯谜的活动渐渐流行开来,并成为元宵节的一项主要娱乐项目。
每当到了元宵节,人们会在灯笼上挂上精心设计的灯谜,让大家猜猜谜底。
猜对之后,还可以获得一些小奖品。
三、元宵节的庆祝方式1. 点灯赏灯元宵节是一个以赏灯为主题的节日。
在这一天,城市的公园、广场、街道等地会布置上各种各样的彩灯。
人们可以走在大街小巷,欣赏到各种形状和主题的灯笼、灯饰,美景让人陶醉其中。
除了赏灯,人们还会点亮自己的家中的灯笼。
小孩子们会手捧灯笼,在家中的庭院或者阳台上放飞自己放的小孔明灯。
这些彩色的灯笼和小孔明灯在夜晚的时候,点亮了整个城市,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
元宵节的传说简短一、背景介绍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在每年的正月十五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庆祝活动,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猜灯谜和观赏元宵灯。
二、传说起源元宵节背后有许多古老的传说,以下是其中四个著名的传说:1. 汉明帝和灯仙据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当时的汉明帝在正月十五晚上做梦,梦见上天有一位仙人手持一个美丽的灯笼。
仙人告诉汉明帝,这个灯笼可以驱走瘟疫和邪灵,并祈福平安。
汉明帝在梦醒后马上下令制造灯笼,并在元宵节当天点亮。
从那以后,元宵节成为了中国人民庆祝的传统节日。
2. 孟姜女寻夫据另一个传说,孟姜女是汉朝时期的一位女子,她的丈夫因为偷盗被判处死刑,并被埋在了长城之下。
孟姜女为了寻找丈夫,整夜整夜地在长城下痛哭。
传说中,她的哭声打动了上天,于是正月十五的晚上,月亮变得格外明亮,孟姜女成功找到了她丈夫的坟墓。
3. 华商魂灯华商魂灯是陕西省西安市元宵节的民间传统活动。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华商经商失败后心灰意冷,决定献身于自己的事业。
在正月十五晚上,他面对着月亮发誓,并在灯笼上写下了自己的心愿。
他的心愿竟然实现了,他的事业重新获得成功。
为了纪念这位华商,人们在元宵节时点亮华商魂灯,并写下自己的心愿,祈求好运。
4. 妈祖祈福妈祖是中国沿海地区的守护神,也是渔民们最崇敬的神明之一。
据传说,在正月十五的夜晚,妈祖会乘坐七彩祥云降临人间,祈福渔民们的安全出行和丰收。
因此,元宵节也是渔民们热烈庆祝的节日,许多港口的船只都会点亮彩灯,祈求风调雨顺。
三、结语以上是关于元宵节的四个著名传说的简短介绍。
元宵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代表之一,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这些传说不仅丰富了元宵节的意义,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美丽的故事和祝福。
无论是猜灯谜、观赏灯笼还是品尝元宵,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寓意。
让我们在元宵节这一天,与家人朋友一起度过一个快乐、祥和的日子吧!。
关于元宵节的传说故事简短(32篇)示例文章篇一:《元宵节的传说故事:璀璨背后的奇妙传说》元宵节,那可是咱中国人心中一个热热闹闹、充满欢乐和神秘色彩的节日。
一提到元宵节,大家就会想到花灯、汤圆,还有那热热闹闹的猜灯谜活动。
可您知道吗?这元宵节背后啊,有着好多超有趣的传说故事呢。
先来说一个吧。
传说啊,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误降到人间。
这神鸟那可不得了,长得特别漂亮,浑身的羽毛就像五彩的宝石一样闪耀。
有个猎人呢,他可没见过这么神奇的鸟啊,还以为是普通的鸟儿呢,就把这神鸟给射死了。
哎呀,这可捅了大篓子了!天帝知道后,那叫一个生气啊,就像火山爆发了一样,怒气冲冲地打算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到人间放火,把人类都给惩罚一下。
这时候呢,天帝的女儿心地特别善良,就像一个小天使一样。
她不忍心看到人间遭受这样的灾难,就偷偷下凡,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人们一听啊,都吓傻了,这可咋办呢?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
这时候,有个聪明的老人站出来了,他说:“咱们啊,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点起大火,这样天帝从天上看下来,就会以为人间已经着火了。
”嘿,您还别说,人们就这么干了。
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人间到处都是灯火通明的,就像繁星落到了地上一样。
天帝从天上一看,真的以为人间着火了呢,就没有再降火灾了。
从那以后啊,人们就把正月十五这一天定为元宵节,每到这一天就挂花灯,放烟火,热热闹闹地庆祝。
您想啊,如果当时没有天帝女儿的好心肠,没有老人的聪明才智,咱们现在还能有这么好玩的元宵节吗?再讲讲另一个传说。
据说啊,汉文帝的时候,为了纪念“平吕”这件大事。
汉惠帝刘盈死后啊,他的母亲吕后那可是独揽朝政,就像一只凶狠的母老虎,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
吕氏家族那是飞扬跋扈,搞得朝廷上下乌烟瘴气的。
后来呢,吕后死了,诸吕害怕遭到迫害,就打算谋反。
这时候呢,有个叫刘囊的人,他就像一个英勇的战士一样,挺身而出,和周勃、陈平一起,把诸吕之乱给平定了。
元宵节来历的传说简说
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下面小编将向大家介绍有关元宵节来历的传说简说的范文,以供参考。
篇一: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百姓都挂灯。
以后这类佛教礼节节日逐步构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该节经历了由宫庭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奠活动定在正月十五。
(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风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
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大的。
就节期长短而言,汉朝才一天,到唐朝已为三天,宋朝则长达五天,明朝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
整整十天。
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烈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
特别是那精致、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文娱活动的***。
至清朝,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还有几种有趣的传说:关于灯的传说传说在很久之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周伤害人和畜生,人们就组织起来往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纵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统统烧死。
天帝的女儿心肠仁慈,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知了人们。
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
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方法,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
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预备往了。
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
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
为了记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记念这个日子。
汉文帝时为记念平吕而设另外一个传说是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记念平吕而设。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
惠帝生性脆弱,犹豫不决,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酷
而敢怒不敢言.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畏惧遭到伤害和排挤。
因而,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完全夺取刘氏山河。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山河,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获得联系,设计消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究被完全平定.[!--empirenews.page--]平乱以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容易,便把停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
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风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仁慈又风趣。
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往给武帝折梅花。
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预备投井。
东方朔急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缘由。
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mm。
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
每一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
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
东方朔听了她的遭受,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想法让她和家人团圆。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
很多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
不料,每一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
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
人们纷纭求问解灾的办法。
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名赤衣神女下凡察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写的偈语给你们,可以让现今天子想一想办法。
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拂袖而去。
老百姓拿起红帖,赶快送到
皇宫往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
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神机妙算的东方朔。
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常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以让元宵做好汤圆。
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
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似乎满城大火,这样就能够瞒过玉帝了。
另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
武帝听后,十分兴奋,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往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烈非常。
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mm进城观灯。
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欣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究和家里的亲人团圆了。
如此热烈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
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
由于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篇二:元宵节的传说及风俗:
元宵节的传说及风俗: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有几种有趣的传说: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就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类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