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方法小课题结题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过整整一学年多的教学研究,我对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进行了更为全面的思考:现在,中学语文教学,致使学生对古典文化继承的不足,使学生写的作品粗俗浅显,没有文化品位,没有很好的完成初中语文教学任务,荒废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因此我结合中学语文教学的特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究,并取得了阶段性的体

验和启示,现总结如下:

一、探究了课题提出的背景

1、文言文的有效教学是新课程理念要求,也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要求“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2、讲究文言文有效教学是改变目前文言文教学现状的迫切需要。文言文教学历来被认为是语文“少,慢,费,差”现象中之一。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缺少主要表现在:

(1)课堂教学过分追求形式,忽略了文言文教学的规律,教学内容不能有效落实。

(2)教学方法过分强调讲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少,缺少积极思考和自主探究的空间,缺乏了问题意识,合作意识,文言文能力得不到培养。

(3)超负荷练习且练习缺乏针对性,趣闻性,又不能及时反馈矫正,练习的效率低下。

3、基于本校文言文教与学的现状调查分析,确立了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从本校初一至初三学生文言文学习情况的调查中,发现我校文言文教与学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通过本研究小组的分析,研究,确立本课题的研究。

4、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的需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应该说这样的文言文教学标准是适合初中生学习的实际的,但这个标准只是最低标准,所必须达到的底线而已,并不是说,学生达到这一级标准就为减轻学生的文言文的负担,近几年中考,文言文的难度是一降再降,古汉语的一些基本语法知识如常用虚词的用法,文言文的特殊句式,中考全部回避,我们教师以中考为指挥棒,在平时的文言文教学中,竟然连最基本的语法知识都不涉及,初中三年的文言文学习,只是死背一些句子解释的学习,没有形成任何的系统,更不要说形成文言文的语感了。

二、明确了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有效教学遵循新课程的理念,以建构主义知识观和学习观、多元智能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做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媒体,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

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三、确定了课题研究目标

语文教学中,人们时常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对于文言文教学只是换汤不换药,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文言文有效教学则研究强调将师生从枯燥、机械,甚至无效的练习中解放出来,在轻松、愉悦的学习中更有效的掌握文言文知识,培养文言文能力。具体的说,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a)传统文化的有效继承,使学生文化底蕴丰厚,增加其人文含量。

b) 关注学生的发展,在其语感还未形成时,得到必要的训练。

c) 关注过程。主要包括①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②关注教师的反思教程等。

d) 关注研究。教学与研究同步,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从而不断提高教研能力。

e) 关注教学效益。使学生的文化底蕴更加丰厚,是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

四、规定了课题研究内容

(一)有效的教学追求:追求有效的教学设计必须遵循新课程理念,以构建主义知识观和学习后现代理论做基础。

(二)有效的指导

(1)有效的讲授:讲授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讲授要保持一定的节奏,提供鼓励性的及时反馈。

(2)有效的提问与反馈:有效的倾听是进行及时反馈的前提,教师评价的语言要真诚、实事求是、因势利导,才能真正起到评价的激励和引导作用。

(3)有效的激励:教师对学生热情、期望和信任感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动机,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三)有效的教学组织

(1)班级教学为主

(2)小组教学:分组教学、合作教学

(3)个别化教学的追求

(四)有效性的教学交往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积极创设和谐、激情的课堂氛围,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五)有效的课后训练和课后辅导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布置有针对性、趣味的作业。结合实际,开展多种辅导形式,确保辅导效果,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五、确定了课题研究方法

a)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在实际情景中,由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共同合作,针对实际问题提出改进计划,通过在实际中实施、验证、修正而得到研究结果的一种研究方法。):根据行动研究法的一般特点以及本课题的现实情况,主要采用该方法。

b)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借鉴和比较各学派的改革新成果,以充实和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课题准备

①调查目前文言文存在的问题。

②准备一些前期研究的相关书籍,并且写好读书笔记。

③制定研究方案,完成课题方案的开题论证。明确分工。

2、第二阶段:课题研究

进行理论学习,制定研究计划;研究课案例;学生个案研究;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3、第三阶段:课题总结

①整理各个阶段的材料,撰写结题报告。

②写出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