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英语历年有哪些完型的出题点
- 格式:docx
- 大小:15.45 KB
- 文档页数:5
2018考研英语:完形出题规律【干货】对于很多同学来说,考研英语中的完型这道题都是一个老大难,甚至不少同学选择直接放弃。
对于这只拦路虎,大家也不要担心害怕,小编网为大家分析一下考研英语完形填空的出题规律,大家抓紧收藏起来吧!2002年之前,我们把这道题叫做完形填空,2002年之后,这道题的名称改为英语知识运用。
这道题的形式不变,一篇文章大概240 词。
二十道题,每道题0.5分一共十分。
这个题型相对来说是比较难的。
很多同学对于这道题采取的是放任不管的态度,但其实这样做是十分不明智的。
因为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性,20个空,每个选项的出题频率为4-6次。
就算全蒙同一个选项,至少可以得两分,运气好的话,可以多得个0.5分到一分。
如果能够了解这道题的出题规律和出题趋势,对于我们很好的准备这个题型是十分有帮助的。
通过分析2010年到2015年六年的完形填空的考研真题,我们可以发现命题还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下面小编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一篇文章基本二十个选项中,名词,动词,形容词,介词,介词短语以及连词都会考察到。
有些动词可能会考察同义异形,也就是意思大致相同,但是单词形式不同。
以此来考察词义辨析能力。
当然也会考察形似异义,也就是单词的形式相近,都是否定前缀加上不同的形容词、动词构成不同的意思。
在这二十个选项中,大概有十个空都是考察动词以及动词短语,所以动词是我们要重点关注和着重记忆的。
还有一些动词搭配不同的介词构成不同含义的动词短语也是十分重要的。
那解决这些动词短语的唯一办法就是在平时单词的学习中多多注意积累。
而且根据对这六年真题的观察,发现这些动词短语不是同一个动词加上不同的介词来让你辨析,也不是同一个介词加上不同的动词,而是不同的动词加上不同的介词来进行辨析。
这也就是说明归根到底就是考察你通过对文章语境的分析对单词的一个掌握程度。
也就是说即使这个动词短语我们不认识,如果我们认识这个单词,也可以通过这个单词的含义来猜测这个短语的含义。
近5年考研英语二完形填空及阅读文章来源统计
近5年考研英语二完形填空及阅读文章来源统计
与英语一相比,考研英语二的整体难度要略小于英语一,但这不意味着考英语二的同学们在准备的过程中就可以掉以轻心哦。
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关于近5年考研英语二完形填空及阅读文章来源统计,供参考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
从2010年开始,全国硕士研究生英语试卷分为英语一和英语二。
但实际上,仅就文章来源来说,英语一和英语二的文章都同样来自于一些经典英文原刊。
考研英语二由三部分组成,包括英语知识运用、阅读理解和写作。
下面我们来看下英语知识运用(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部分近几年的文章来源统计!
英语知识运用(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大概可以总结出几条出题规律:
1、每年的阅读文章基本上都来自近几年的英文原版报刊杂志。
经统计,4年真题28篇文章中,来源最多的是《卫报》、《大西洋月刊》和《纽约时报》杂志,分别占到了总体的17.9%、14.3%和10.7%。
因此我们可以将这几本杂志作为重点阅读对象。
2、其次,我们还可以看到,在所选文章里面,绝大多数为议论文和说明文,这就又为我们排除掉了一部分文章,减轻了我们的阅读压力。
其中尤其要注意的是,近两年所选文章均为议论文,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就更要有所侧重。
3、大部分所选文章都来源于近两年的杂志,甚至大部分是来自于前一年的文章,可见文章的时效性越来越明显,这也就是说五六年前的文章我们就暂时“放过”它们吧。
【近5年考研英语二完形填空及阅读文章来源统计】。
2021考研英语备考:完形填空常见考点有哪些?完形填空作为考研英语题型的一种,虽然分值不多得分也不是那么容易,但是对于想在考研中取得高分成绩的考生来说,这一块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存在,现在大家还处在与考研备考初期阶段,对于考研英语认知并不是充足,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备考,下面小编就考研英语完形填空题型常见考点和大家说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举例子例子在英语阅读文章中常常出现,而例子作为信息出现在题目当中,那么多半是对于作者的观点题。
对于例子的出现,根据以往历年真题来进行分析,小编认为主要是呈现着两种情况,一种是先提出观点后再举例;另一种则是先举例子后再去提观点,如果在题目中发现了例子的存在,那么考生应该迅速的在文中找到出处,分析上下文基本上就可以得出结论。
二、长难句长难句可谓是阅读题型的考点集中处,对于长难句的共性来说,长难点主要共性是由定语、同位语和主语、谓语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并且其中还时常穿插着相应的句子成分。
长难句在完形填空的考点主要是考察着句子之间的指代或者是细节题、逻辑关系题以及推理题等形式进行出现,而想解决长难句的题型,主要是要先找到题目长难句的主干部分,然后进行简化分析其中各个句子的成分关系,这样对于长难句也就迎刃而解!三、引语考点引语基本上是在每篇文章出现就基本上是考点,但是在首段如果出现引语那么就需要大家注意了,首段中出现引语主要有着三个代表性作用,一个是作为作者观点的论据;二是为文章的背景图样;三是作为作者的批判观点,这是值得大家非常注意的。
在以往考研真题上来看,以转折和对比为命题类型一直都备受着出题人的青睐,在文章常常出现一些yet、but、infact等词汇进行转折,而之后的转折词常常会是作者表达的想法;而对比来说,常常是对比双方的属性情况,在文章常常会出现以until、unlike等词汇进行引导,通过这些词汇的引导之后,往往了解双方的属性。
考生要准确的了解上述两种出题的特点,这样在答题过程中也比较轻松,能够减少避免张冠李戴的选项迷惑。
考研英语历年真题完形填空知识点统计
英语完型填空,在2002年之后的考研英语真题中被称作英语知识运用,是一道非常古老的题型,自1989年以来,就一直作为考研英语的必考题型,与阅读一起历经20年考验与变迁,而活力依然。
为了从总体上把握考研英语的命题趋势,明了命题者的意图和考查侧重点,我们对历年真题中的完型填空进行了系统分析,细致分析了1989年至2021年共计20年的完型真题,共计20篇文章、295道题目、1180个完型填空选项,分别形成了六大块分析图表。
图表一
图表二
图表三
分析结论:
根据万学海文名师团队分析统计,从图表一中,我们可以看到:
1)词汇考查点在173道完型题目中考查过【占295道完型总题目的58.64%】
2)逻辑连贯性在117道完型题目中考查过【占295道完型总题目的39.66%】
3)固定搭配在62道完型题目中考查过【占295道完型总题目的21.01%】
4)语法在17道完型题目中考查过【占295道完型总题目的5.76%】
5)还有一道题目考查了背景知识。
同时,出现了交叉考查现象,即在一道完型题目中,同时考查了两个乃至多个考查点。
如2021年英语知识运用的第一题,四个选项既考查了词汇中的基本词义,也考查了逻辑连贯性中的逻辑对应。
再如2021年英语知识运用第11题,既考查了词汇中的近义辨析又考查了背景知识中的天主教知识。
考研英语:盘点完型填空的四大考查点在考研英语这张试卷中,根据英语教研中心对于该题型的综合分析,下面由付老师给大家指出完型填空出题有这样的几个特点:1、首段首句不出题同学们现在都在做真题,只需稍微做一比较就可以看出,完形填空文章第一段不会出题,是一句完整的句子。
为什么不出题?因为很多文章都是总分中结构。
所以文章第一句往往就点名了主题。
也就是说第一句是非常重要的做题线索。
同时,这一句不会在词汇语法上面难倒大家。
因此,这一句一定要精读而且要划出关键词。
2、议论文和说明文为主近年的真题中社会、文化教育类文章占了绝大多数。
有关自然科学和科普类的文章只占极少数。
之所以这样选题是为了尽可能做到考试公平。
因为对于科普类和自然科学文章,理工科学生具有天然的优势。
反过来就对文科类考生大为不利。
其实,考研英语其他题型文章也尽可能避免考生天然的专业优势。
所以,同学们在复习时,要慎选文章题材,当然最好还是真题。
3、所选答案逻辑最佳完形填空题目选项有这样的特点:四个选项基本都是形近词、近义词等,把每个词代上去好像都适合。
其实,这也是该题型最让考生头疼的地方。
因为,不仅仅是考单词语法等,关键是考察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答案就是最适合当下语境最符合文章逻辑的那个。
因此,同学们在研究真题时,一定要理清文章逻辑结构和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考生能把握文章主旨,同时能理清上下文逐渐的逻辑关系,做题就相对容易许多。
然而,理清段落和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不容易。
老师建议大家掌握两个要诀:普遍联系和未知与已知紧密互动。
也就是说空格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上下文紧密联系。
弄懂空格前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4、做题方法和选项规律很多同学对完形填空没有足够的重视,复习时也没投入太多时间,做题时普遍使用代入法。
一般的做法是一边看文章,同时把是个选项带入文章,感觉哪个合适就选哪个。
文章读完了题也做完了。
这种做法根本没有深入理解文章大意,更谈不上理清上下文逻辑关系,怎么可能得高分。
考研英一历年完形填空真题大全句子其实不难,但是修饰成分多且长。
从句(定语、状语、同位语从句等等);介词短语修饰;分词修饰;不定式修饰。
经常是在同一个句子里既有从句又有介词短语,且都不止一个。
下文是我为你精心编辑整理的考研英一历年完形填空真题大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内容,请点击相关栏目查看,谢谢!考研英一历年完形填空真题大全1Directions:Read the following text. Choose the best word (s) for each numbered blank and mark A, B, C or D on the ANSWER SHEET. (10 points) Trust is a tricky business. On the one hand, its a necessary condition 1 many worthwhile things: child care, friendships, etc. On the other hand, putting your 2, in the wrong place often carries a high 3.4, why do we trust at all? Well, because it feels good. 5 people place their trust in an individual or an institution, their brains release oxytocin, a hormone that 6 pleasurable feelings and triggers the herding instruct that prompts humans to 7 with one another. Scientists have found that exposure 8 this hormone puts us in a trusting 9: In a Swiss study, researchers sprayed oxytocin into the noses of half the subjects; those subjects were ready to lend significantly higher amounts of moneyto strangers than were their 10 who inhaled something else.11 for us, we also have a sixth sense for dishonesty that may 12 us. A Canadian study found that children as young as 14 months can differentiate 13 a credible person and a dishonest one. Sixty toddlers were each 14 to an adult tester holding a plastic container. The tester would ask, “What’s in here?” before looking into the container, smiling, and exclaiming, “Wow!” Each subject was then invited to look 15. Half of them found a toy; the other half 16 the container was empty-and realized the tester had 17 them.Among the children who had not been tricked, the majority were 18 to cooperate with the tester in learning a new skill, demonstrating that they trusted his leadership. 19, only five of the 30 children paired with the “20”tester participated in a follow-up activity.1. [A] on [B] like [C] for [D] from2. [A] faith [B] concern [C] attention [D] interest3. [A] benefit [B] debt [C] hope [D] price4. [A] Therefore [B] Then [C] Instead [D] Again5. [A]Until [B] Unless [C] Although [D] When6. [A] selects [B] produces [C] applies [D] maintains7. [A] consult [B] compete [C] connect [D] compare8. [A] at [B] by [C]of [D]to9. [A] context [B] mood [C] period [D] circle10.[A] counterparts [B] substitutes [C] colleagues [D]supporters11.[A] Funny [B] Lucky [C] Odd [D] Ironic12.[A] monitor [B] protect [C] surprise [D] delight13.[A] between [B] within [C] toward [D] over14.[A] transferred [B] added [C] introduced [D] entrusted15.[A] out [B] back [C] around [D] inside16.[A] discovered [B] proved [C] insisted [D] .remembered17.[A] betrayed [B]wronged [C] fooled [D] mocked18.[A] forced [B] willing [C] hesitant [D] entitled19.[A] In contrast [B] As a result [C] On the whole [D] For instance20.[A] inflexible [B] incapable [C] unreliable [D] unsuitable考研英一历年完形填空真题大全2Directions:Read the following text. Choose the best word(s) for each numbered blank and mark [A], [B], [C] or [D] on ANSWER SHEET 1. (10 points)Though not biologically related, friends are as related as fourth cousins, sharing about 1% of genes. That is 1 a study published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nd Yale University in th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has 2 .The study is a genome-wide analysis conducted 3 1932 unique subjects which 4 pairs of unrelated friends and unrelated strangers. Thesame people were used in both 5 .While 1% may seem 6 , it is not so to a geneticist. As James Fowler, professor of medical genetics at UC San Diego, says, Most people do not even 7 their fourth cousins but somehow manage to select as friends the people who 8 our kin.The study 9 found that the genes for smell were something shared in friends but not genes for immunity. Why this similarity in olfactory genes is difficult to explain, for now. 10 Perhaps, as the team suggests, it draws us to similar environments but there is more 11 it. There could be many mechanisms working in tandem that 12 us in choosing genetically similar friends 13 than functional kinship of being friends with 14 !One of the remarkable findings of the study was that the similar genes seem to be evolving 15 than other genes. Studying this could help 16 why human evolution picked pace in the last 30,000 years, with social environment being a major 17 factor.The findings do not simply corroborate peoples 18 to befriend those of similar 19 backgrounds, say the researchers. Though all the subjects were drawn from a population of European extraction, care was taken to 20 that all subjects, friends and strangers were taken from the same population. The team also controlled the data to check ancestry of subjects.Section II Reading Comprehension1、What2、Concluded3、On4、Compared5、Samples6、Insignificant7、Know8、Resemble9、Also10、Perhaps11、To12、Drive13、Ratherthan14、Benefits15、Faster16、understand17、Contributory18、Tendency19、Ethnic20、see考研英一历年完形填空真题大全3Directions:Read the following text. Choose the best word(s) for eachnumbered blank and mark [A],[B],[C] or [D] on ANSWER SHEET 1. (10 points)Ancient Greek philosopher Aristotle viewed laughter as “a bodily exercise precious to health.” But __1___some claims to the contrary,laughing probably has little influence on physical fitness Laughter does__2___short-term changes in the function of the heart and its blood vessels,___3_ heart rate and oxygen consumption But because hard laughter is difficult to __4__,a good laugh is unlikely to have __5___ benefits the way,say,walking or jogging does.__6__,instead of straining muscles to build them,as exercise does,laughter apparently accomplishes the __7__,studies dating back to the 1930‘s indicate that laughter__8___ muscles,decreasing muscle tone for up to 45 minutes after the laugh dies down.Such bodily reaction might conceivably help _9__the 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Anyway,the act of laughing probably does produce other types of ___10___ feedback,that improve an individual‘s emotional state. __11____one classical theory of emotion,our feelings are partially rooted ____12___ physical reactions. It was argued at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that humans do not cry___13___they are sad but they become sad when the tears begin to flow.Although sadness also ____14___ tears,evidence suggests that emotions can flow __15___ muscular responses. In an experimentpublished in 1988,social psychologist Fritz Strack of the University ofwürzburg in Germany asked volunteers to __16___ a pen either with their teeth-thereby creating an artificial smile – or with their lips,which would produce a(n) __17___ expression. Those forced to exercise their enthusiastically to funny catoons than did those whose months were contracted in a frown,____19___ that expressions may influence emotions rather than just the other way around __20__ ,the physical act of laughter could improve mood.1.[A]among [B]except [C]despite [D]like2.[A]reflect [B]demand [C]indicate [D]produce3.[A]stabilizing [B]boosting [C]impairing [D]determining4.[A]transmit [B]sustain [C]evaluate [D]observe5.[A]measurable [B]manageable [C]affordable [D]renewable6.[A]In turn [B]In fact [C]In addition [D]In brief7.[A]opposite [B]impossible [C]average [D]expected8.[A]hardens [B]weakens [C]tightens [D]relaxes9.[A]aggravate [B]generate [C]moderate [D]enhance10.[A]physical [B]mental [C]subconscious [D]internal11.[A]Except for [B]According to [C]Due to [D]As for12.[A]with [B]on [C]in [D]at13.[A]unless [B]until [C]if [D]because14.[A]exhausts [B]follows [C]precedes [D]suppresses15.[A]into [B]from [C]towards [D]beyond16.[A]fetch [B]bite [C]pick [D]hold17.[A]disappointed [B]excited [C]joyful [D]indifferent18.[A]adapted [B]catered [C]turned [D]reacted19.[A]suggesting [B]requiring [C]mentioning [D]supposing20.[A]Eventually [B]Consequently [C]Similarly [D]Conversely考研英一历年完形填空真题大全4Directions:Read the following text. Choose the best word(s) for each numbered blank and mark A, B, C or D on ANSWER SHEET 1. (10 points) People are, on the whole, poor at considering background information when making individual decisions. At first glance this might seem like a strength that 1 the ability to make judgments which are unbiased by 2 factors. But Dr. Uri Simonsohn speculated that an inability to consider the big 3 was leading decision-makers to be biased by the daily samles of information they were working with. 4 , he theorised that a judge 5 of apperaring too soft 6 crime might be more likely to send someone to prison 7 he had already sentenced five or six other defendants only to forced community service on that day.To 8 this idea, he turned to the university-admissions process. In theory, the 9 of an applicant should not depend on the few others 10 randomly for interview during the same day, but Dr. Simonsohosuspected the truth was 11 .He studied the results of 9,323 MBA interviews 12 by 31 admissions officers. The interviewers had 13 applicants on a scale of one to five. This scale 14 numerous factors into consideration. The scores were 15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an applicant’s score on the Granduate Managent Adimssion Test, or GMAT, a standardized exam which is 16 out of 800 points, to make a decision on whether to accept him or her.Dr. Simonsoho found if the score of the previous candidate in a daily series of interviewees was 0.75 points or mo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ne 17 that, then the score for the next applicant would 18 by an average of 0.075 points. This might sound small, but to 19 the effects of such a decrease a candidate could need 30 more GMAT points than would otherwise have been 20 .1. [A] grants [B]submits [C]transmits [D]delivers2. [A] minor [B]objective [C]crucial [D] external3. [A] issue [B]vision [C]picture [D]external4. [A] For example [B] On average [C]In principle [D]Above all5. [A] fond [B] fearful [C]capable [D] thoughtless6. [A] in [B] on [C] to [D] for7. [A] if [B] until [C] though [D] unless8. [A] promote [B] emphasize [C] share [D]success9. [A] decision [B] quality [C] status [D] success10. [A] chosen [B] studied [C] found [D] identified11. [A] exceptional [B] defensible [C] replaceable [D] otherwise12. [A] inspired [B] expressed [C] conducted [D] secured13. [A] assigned [B] rated [C] matched [D] arranged14. [A] put [B] got [C] gave [D] took15. [A] instead [B] then [C] ever [D] rather16. [A] selected [B] passed [C] marked [D] introduced17. [A] before [B] after [C] above [D] below18. [A] jump [B] float [C] drop [D] fluctuate19. [A] achieve [B] undo [C] maintain [D] disregard20. [A] promising [B] possible [C] necessary [D] helpful考研英一。
2024年考研英语二完形填空题源在考研英语的备考过程中,完形填空作为考查考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题型,其题源的文章质量和难度直接关系到考生的复习效果。
以下为针对2024年考研英语二完形填空的题源分析,旨在帮助考生更好地了解出题趋势,提升复习效率。
一、题源概述2024年考研英语二完形填空题源主要来源于期刊杂志、学术论文、新闻报道等,内容涵盖社会生活、科普知识、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
这些文章具有以下特点:1.语言地道,表达准确;2.逻辑清晰,结构严谨;3.题材广泛,涉及多领域知识;4.难度适中,符合考研英语二考试大纲要求。
二、题源分析以下是针对2024年考研英语二完形填空题源的具体分析:1.社会生活类文章此类文章主要涉及社会现象、人际关系、生活方式等方面,旨在考查考生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和关注。
例如,关于环保、公益、家庭关系等话题的文章。
2.科普知识类文章科普知识类文章涉及自然科学、技术创新、医学健康等领域,旨在考查考生的科普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关于人工智能、新能源、基因编辑等话题的文章。
3.文化教育类文章此类文章主要关注教育理念、文化传承、艺术鉴赏等方面,旨在考查考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例如,关于教育改革、传统文化、电影评论等话题的文章。
4.新闻报道类文章新闻报道类文章以时事热点为主线,涉及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等领域。
此类文章旨在考查考生对时事热点的关注和了解。
例如,关于国际贸易、国际会议、政策解读等话题的文章。
三、备考建议针对2024年考研英语二完形填空的题源特点,以下为考生提供以下备考建议:1.关注时事热点,提高对新闻报道的理解能力;2.拓宽知识面,加强对科普知识类文章的阅读;3.提升文化素养,关注文化教育类文章的题材;4.增强逻辑思维,提高对社会生活类文章的分析能力;5.做好词汇积累,掌握各类文章的常见表达;6.多做真题练习,熟悉出题规律,提高答题技巧。
通过对2024年考研英语二完形填空题源的分析,希望考生能够明确备考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考研英语完形填空考点梳理1、 主语从句主语从句在复合句中充当主语,为了避免头重脚轻的情况,平衡句子结构,一般用it作形式主语代替处于从句,把主语从句置于句尾。
在完型填空中,对主语从句的考查以形式主语it为主。
例如:It did not matter what was done in the experiment。
(2010)it 作形式主语,关系代词what引导的从句是句子真正的主语。
句子含义为:实验中做什么无关紧要。
2、 宾语从句宾语从句在复合句中充当宾语,可以作动词的宾语、介词的宾语。
也可以用于动词+it+that 结构,由it 作形式宾语。
例如:That kind of activity makes it less likely that the court’s decisions will be accepted as impartial judgments. (2012) 在这句话中,it作形式宾语,而真正的宾语是that 引导的宾语从句。
注意在这样的结构中,that是不可省略的。
句子的含义为:这种行为使得法院的判决不太可能被视作公正无私。
3、 表语从句标语从句放在系动词后,充当复合句中的表语,一般结构是主语+连系动词+表语从句。
引导表语从句的that通常可以省略。
可以接表语从句的.连系动词有be, look,remain等。
另外,常用的结构还有the reason…that(不用because)和it is because…例如:Part of the problem is that the justices are not bound by an ethics code. (2012)这句话中,that从句作连系动词is的表语,说明“问题是什么”。
句子的含义为:部分为题在于法官不受道德规范的制约。
4、 同位语从句同位语从句在完型填空中出现的次数很多,广大考生要引起注意。
同位语从句用于对名词作进一步解释,说明名词的具体内容。
考研英语一(完形填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Use of EnglishSection I Use of EnglishDirections: Read the following text. Choose the best word(s) for each numbered blank and mark A, B, C or D. (10 points)The idea that some groups of people may be more intelligent than others is one of those hypotheses that dare not speak its name. But Gregory Cochran is【B1】______to say it anyway. He is that【B2】______bird, a scientist who works independently【B3】______any institution. He helped popularize the idea that some diseases not【B4】______thought to have a bacterial cause were actually infections, which aroused much controversy when it was first suggested. 【B5】______he, however, might tremble at the【B6】______of what he is about to do. Together with another two scientists, he is publishing a paper which not only【B7】______that one group of humanity is more intelligent than the others, but explains the process that has brought this about. The group in【B8】______are a particular people originated from central Europe. The process is natural selection. This group generally do well in IQ test,【B9】______12-15 points above the【B10】______value of 100, and have contributed【B11】______to the intellectual and cultural life of the West, as the【B12】______of their elites, including several world-renowned scientists,【B13】______. They also suffer more often than most people from a number of nasty genetic diseases, such as breast cancer. These facts,【B14】______, have previously been thought unrelated. The former has been【B15】______to social effects, such as a strong tradition of【B16】______education. The latter was seen as a(n)【B17】______of genetic isolation. Dr. Cochran suggests that the intelligence and diseases are intimately【B18】______. His argument is that the unusual history of these people has 【B19】______them to unique evolutionary pressures that have resulted in this【B20】______state of affairs.1.【B1】A.selectedB.preparedC.obligedD.pleased正确答案:B解析:考查动词辨析。
考研英语二完形填空第一讲大纲解析及考点分析第一部分英语知识运用考试大纲对“完形填空”题型的说明(英语一)该部分不仅考查考生对不同语境中规范的语言要素(包括词汇、表达方式和结构)的掌握程度,而且还考查考生对语段特征(如连贯性和一致性等)的辨识能力等。
共20 小题,每小题 0.5 分,共 10 分。
在一篇 240~280 词的文章中留出 20 个空白,要求考生从每题给出的 4 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使补全后的文章意思通顺、前后连贯、结构完整。
(英语二)主要考查考生对英语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共 20 小题,每小题 0.5分,共 10 分。
在一篇约 350 词的文章中留出 20 个空白,要求考生从每题给出的4 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使补全后的文章意思通顺、前后连贯、结构完整。
英语知识运用考试要求:不同语境中规范的语言要素,包括词汇、表达方式和结构的掌握程度;对语段特征,如连贯性和一致性等的辨识能力;意思通顺、前后连贯、结构完整英语知识运用:词汇知识、语法知识考试大纲对“词汇知识”的要求:考生应能掌握 5500 左右的词汇以及相关附表中的内容(详见附录 1、2)。
考生应能根据具体语境、句子结构或上下文理解一些非常用词的词义。
除掌握词汇的基本含义外,考生还应掌握词汇之间的词义关系,如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等;掌握词汇之间的搭配关系,如动词与介词、形容词与介词、形容词与名词等;掌握词汇生成的基本知识,如词源、词根、词缀等。
此外,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英语统一考试是为非英语专业考生设置的。
考虑到交际的需要,考生还应自行掌握与本人工作或专业相关的词汇,以及涉及个人好恶、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词汇。
考试大纲中的“附表内容”2考试大纲对“语法知识”的要求英语(一)考生应能熟练地运用基本的语法知识。
本大纲没有专门列出对语法知识的具体要求,其目的是鼓励考生用听、说、读、写的实践代替单纯的语法知识学习,以求考生在交际中能更准确、自如地运用语法知识。
考研英语完型填空的出题伎俩和解题技巧分析完形填空在考试中所占的分值是10%。
在2001年题型改革之前,1994年到2000年的7篇完形文章中各含有10道题,累计10分。
2001年改革后到现在,每篇文章中含有20道题,但总分值没有发生变化,每题改为0.5分。
我们在学习复习过程中,经常会陷入这样的思想误区:完形分数比重低,因此考差了无所谓。
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观点。
我们来看一组数字:全国考研平均分完形平均分考研分数线2006 47.62 5.04 46分以上2005 49.78 4.48 42分以上很明显,完形平均分×10>考研分数线可见,完形填空是考研提分的关键,换句话说,考研中你存在着一些难以克服的瓶颈,比如翻译,翻译的全国平均分在3分左右,是分数拉开档次的项目。
那么,用什么来弥补翻译等题所落下的分数呢?首选完形。
分析历年试卷的难度可知,完形的难度相对较低,涉及的词汇在3000词以内,因此它是同学们最容易上手的项目。
此外,我们还有总结好的出题伎俩和解题技巧。
首先说说三大出题伎俩。
举个小例子,假设你是老外,而我是中文完形教师,我们来看下面这道题:在我国实行的一〔夫〕一妻制, 是婚姻法的第二项基本原则。
或者,在我国实行的一妻一〔夫〕制, 是婚姻法的第二项基本原则。
怎么把这么简单的、老师又讲过的题目变难呢?我们有三大"伎俩"。
第一种出题伎俩:"中文代入"对你们来说,就是"英文代入",因为你们是老外,我是中国人。
你看到"夫妻"是个搭配,通过"妻"联想到你的语言wife,再想到其反义词husband,然后想到我们中文之中的"丈夫"、"男人"、"先生"、"老公"、"当家的"、"户主"、"汉子"等,如果选项里面有这些词就选了,于是就错了,为什么呢?不搭配。
1994考研英语完形填空真题解析一、文章结构总体分析语言中的首要的以及最小的单位是单词。
说话时,选词至关重要。
恰当地选词可以消除交流障碍,不慎重的词语会阻碍说话双方的思想交流。
二、试题解析1.[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介词的用法。
本文第一句提出,对于语言来说,首先可以讨论的最小单位是单词。
First和smallest两个形容词已经道出单词在语言中的重要地位。
此后,文章进一步指出,说话时选择词语非常重要。
我们看到,空格后是一个名词性短语utmost importance,而所给的四个选项全是介词,也就是说所选的介词应该与这个名词性短语组合在一起,做be动词的表语。
of的一个特定用法是:of+表示评估意义的抽象名词=该名词对应的形容词,可做表语,表示具有某种性质、状况。
如:of great use=great useful, of importance=important, 所以A为正确选项。
2. [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逻辑语意搭配+形容词词义辨析。
前面已经提到,单词在语言中占有首要地位,因此,说话时对词语的选用就变得非常重要。
本句大意为:恰当的选词可以消除交流过程中......的障碍。
likely意为“可能发生的”,不论从语法角度,还是从逻辑角度讲都非常恰当。
inaccessible表示“难以达到的,难以接近的”,如:This novel seems to me among the most inaccessible.这本书对我来说是最难懂的小说之一。
我们知道,说话过程中完全可能出现交流的障碍,所以inaccessible不恰当。
timely意为“及时的,准时的”,如:a timely treatment及时的治疗。
invalid意为“无效的”,如:an invalid license作废的执照,都不符合句意。
3. [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逻辑语意搭配。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第 1 页 共 1 页 考研英语完形填空90%的题目是考词语辨析90%的题目是考词语辨析纵观历年考研英语真题,不难发现完型填空20个小题中,几乎有90%都是考查词语辨析,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的词义辨析,动词、副词、介词、连词的用法辨析,以及短语、固定搭配等。
只有个别少数题目考的是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最终还是反映在具体的某个单词上。
可见,出题人在题型的设置上是有明确定位的,完型填空的本质就是英语知识的运用,也即词语辨析。
积累单词和短语的用法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就要制定相应的复习策略。
在复习中积累单词和短语的用法,是做好完形填空的应有之举。
首先在背单词环节,不仅要弄清楚单词的意思,尤其注意一词多义、熟词生义,还用弄清楚单词的用法,尤其是一些固定搭配和介词、连词的用法,不要弄混,最好结合例句记忆,或干脆自己造句。
其次是在阅读过程中,一方面要留心重要的单词和词组的用法,一方面要注意积累,最好用笔记将之整理记录下来,没事多看看背背,长期积累下去,效果一定会变得很可观。
也须理解,联系上下文虽然说大部分考的是单词和词语,但每个题并不是独立的,都是放在文章中的某一句话,因此,读懂文章、联系上下文,也是做好完形填空必不可少的关键。
尤其是考察到一些连词时,就完全要根据句间关系判断。
此外,形容词、副词选哪个,合适与否,程度高低,也需要借助上下文做出准确判断。
因此,建议小伙伴们在做题过程中还是要通读全文,尤其是空白处的上下文,不要单纯地就题论题,以防过于片面武断。
完型填空虽然是一种“性价比不高”的题型,但通过努力,不是没有攻克的可能,秘诀就在于平时的训练。
只要在日常复习中多用心,留意并积累词汇用法,积累得多了,到了考场上就可以游刃有余、信手拈来。
希望大家都能扎实复习,不放过任何题型,考试成功!。
考研英语——完形填空有哪些出题点?考研完型从三方面进行考查:词义辨析,固定搭配,和上下文逻辑关系。
接下来为2014年的考生们一一介绍其具体的破解思路。
1.词义辨析词义辨析要求考生对于英文中的近义词或者近义词组有着较强的辨析能力。
比如说,2007年考研完型的第1道题,给出四个选项:A)nativesB)inhabitantsC)peoplesD)individuals这四个词都含有"人"的概念,区别在于:native强调"土著居民、原住民";inhabitant意指"一般意义上的居民";peoples作复数表示"名族";而individual则强调"个体性"或"独立性".众所周知,考场上时间紧张,而如何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对于单词进行较为准确的辨析也就成了考场上制胜的关键。
而这就需要考生们在复习期间能够对于近义词给与高度的关注。
广大考生在进行单词识记的过程中,当碰到同义词或近义词时,切不可仅仅满足于只知其中文释义,而需要结合例句在具体的语境下去区分单词和词组的异同。
对此,不少考生也许会面露难色,认为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事实上,这大可不必惊慌失措。
因为首先,考研完型基本不会涉及很难很偏的单词和词组;其次,对于近义词之间的辨析也基本局限于常用词范畴之内。
所以,只要大家在备考期间能够对于核心词汇有一个深刻的挖掘和理解,那么战胜词义辨析并非遥不可及。
固定搭配是考研完型中的必考题型,它要求考生对于一些常用的英文惯用表达法进行必要的识记。
此类题型灵活度较低,复习起来相对较有针对性。
不过,在这里考生要避免进入一个误区,那就是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固定表达法的识记上。
事实上,如果时间允许,将固定搭配一字不差的背下来固然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
但是若时间有限,上述方法显然不是切实可行的,因为它很有可能会由于占用了过多的时间而打乱你整个的备考方案。
考研英语历年完型的出题点考研英语细数近10年完型的出题点在2006年考研英语的完型中,单纯的考查词义辨析仅仅只有5处。
出题人往往会对动词、名词、副词、形容词及介词等的词义解析进行考查。
在更多的完型中,出题人比较倾向于对不同词性的词义解析、逻辑关系、上下文连贯及固定搭配等进行同时考查。
而单纯的考查逻辑关系的题目只出现了三处。
在2007年考研英语的完型中,单纯的考查词义辨析的题目只有一处。
而在对不同词性的词义解析、逻辑关系、上下文连贯及固定搭配等进行同时考查的题目占到了该年完型题目的70%,出现了14处。
单纯的考查逻辑关系仅出现了两处。
在2008年考研英语的完型中,在对不同词性的词义解析、逻辑关系、上下文连贯及固定搭配等进行同时考查的题目占到了该年完型题目的55%,出现了11处。
而词义辨析出现了7处,占到了35%。
在2009年考研英语的完型中,单纯的考查词义辨析出现了5处。
在对不同词性的词义解析、逻辑关系、上下文连贯及固定搭配等进行同时考查的题目占到了该年完型题目的60%,出现了12处。
考查逻辑关系出现了三处。
在考查固定搭配及习惯搭配,出现了两处。
在2010年考研英语的完型中,单纯考查词义解析出现了三处。
在对不同词性的词义解析、逻辑关系、上下文连贯及固定搭配等进行同时考查的题目出现了11处,占到了该年完型题目的55%。
其余的是单纯的考查逻辑关系及搭配题目。
在2011年考研英语的完型中,在对在对不同词性的词义解析、逻辑关系、上下文连贯及固定搭配等进行同时考查的题目出现了11处。
而单纯的考查词义解析出现了6处,占到了30%。
在该年的完型中,对固定短语及习惯用法的考查也多余之前的完型题目。
在2012年考研英语的完型中,单纯的'考查词义解析或逻辑关系的题目出现了11处,是在历年的完型题目中对单个知识点进行考查较多的一年。
而对不同词性的词义解析、逻辑关系、上下文连贯及固定搭配等进行同时考查的题目出现了9处。
一、顺承关系常见连词:and ;also; sure enough; likewise2014.3For example, heavier women are less likely to develop calcium deficiency than thin women. 3 , among the elderly, being somewhat overweight is often an 4 of good health.3. [A]. Instead [B]. However [C]. Likewise [D]. Therefore【答案】C解析:[A] Instead 相反 [B] However 然而 [C] Likewise 同样 [D] Therefore 因此此题句意:较重的女人患缺钙的比例低于较瘦的女人。
_____,在老年人中,一定程度上超重……。
此题考查上下文逻辑,需要填入的是和前半句表示顺接的词语。
A、B选项都表示转折,D选项表示因果关系,只有C选项表示顺承关系,因此正确答案为C。
二、递进关系常见连词:indeed; in fact;even;further ; in particular ; in turn2014.1717 very young children tend to look down on the overweight, and teasing about body build has long been a problem in schools.17. [A]. Even [B]. Still [C]. Yet [D]. Only【答案】A解析:[A] Even 甚至 [B] Still 仍然 [C] Yet 然而 [D] Only只有此题句意:_____小孩子都蔑视超重,而且对身材的嘲笑一直是学校的一个问题。
本空格缺少一个副词,从上文人们以肥胖为耻可推断,此处应该填入表示递进的词汇,因而选A。
考研英语历年有哪些完型的出题点考研英语历年有哪些完型的出题点
完型填空近几年在考察点方面也主要是围绕词义辨析,逻辑结构关系和上下文的语意连贯。
而且,在考察不同词性及固定搭配时,
下面新东方在线分享近10年完型的出题点如下,大家可以仔细看看:
在2006年考研英语的完型中,单纯的考查词义辨析仅仅只有5处。
出题人往往会对动词、名词、副词、形容词及介词等的词义解
析进行考查。
在更多的完型中,出题人比较倾向于对不同词性的词
义解析、逻辑关系、上下文连贯及固定搭配等进行同时考查。
而单
纯的考查逻辑关系的题目只出现了三处。
在2007年考研英语的完型中,单纯的考查词义辨析的题目只有
一处。
而在对不同词性的词义解析、逻辑关系、上下文连贯及固定
搭配等进行同时考查的题目占到了该年完型题目的70%,出现了14处。
单纯的考查逻辑关系仅出现了两处。
在2008年考研英语的完型中,在对不同词性的词义解析、逻辑
关系、上下文连贯及固定搭配等进行同时考查的题目占到了该年完
型题目的55%,出现了11处。
而词义辨析出现了7处,占到了35%。
在2009年考研英语的完型中,单纯的考查词义辨析出现了5处。
在对不同词性的词义解析、逻辑关系、上下文连贯及固定搭配等进
行同时考查的题目占到了该年完型题目的60%,出现了12处。
考查
逻辑关系出现了三处。
在考查固定搭配及习惯搭配,出现了两处。
在2010年考研英语的完型中,单纯考查词义解析出现了三处。
在对不同词性的词义解析、逻辑关系、上下文连贯及固定搭配等进
行同时考查的题目出现了11处,占到了该年完型题目的55%。
其余
的是单纯的考查逻辑关系及搭配题目。
在2011年考研英语的完型中,在对在对不同词性的词义解析、
逻辑关系、上下文连贯及固定搭配等进行同时考查的题目出现了11处。
而单纯的考查词义解析出现了6处,占到了30%。
在该年的完
型中,对固定短语及习惯用法的考查也多余之前的完型题目。
在2012年考研英语的完型中,单纯的考查词义解析或逻辑关系
的题目出现了11处,是在历年的完型题目中对单个知识点进行考查
较多的一年。
而对不同词性的词义解析、逻辑关系、上下文连贯及
固定搭配等进行同时考查的题目出现了9处。
在2013年考研英语的完型中,单纯的考查逻辑关系、词义解析
及搭配的题目出现了13处,且单纯考查词义解析就出现了6处。
在
剩余的7道题目中,出题人也多对常识题目进行了考查。
在2014年考研英语的完型题目中,出现了7处对单一知识点进
行考查的题目。
在其余的13处题目中,出题人针对不同词性的词义
解析、逻辑关系、上下文连贯及固定搭配等进行同时考查。
在2015年考研英语的完型题目中,对不同词性的词义解析进行
了多出考查。
同时该年的完型题目也对上下文的联系及逻辑关系进
行了多出考查。
问:以前没怎么好好学,英语几乎零基础,高中有一定的基础,但学的知识差不多全忘光了,基础薄弱,学好英语有捷径吗?
(1)能力要求:考生要具备相当好的理解分析能力和逻辑推断能力;
(2)知识要求:考生要能读懂常见外刊杂志上的文章,已达到学
术交流、思想交流的目的。
所以,学好考研英语并不是没有可能的!一句话,nevertoolatetolearn,只要你从现在开始认准两点事情:一是坚持
背单词;二是学好语法长难句,那么你便走在了考研成功的大道上了,并且会越来越接近你的.梦想!
二、关于再战型的考生
问:去年参加过考研,然后真题都做过了,那今年复习都看哪些内容呢?
答:建议今年仍然要反复研读真题,做完不是关键,关键是分析。
以阅读真题为例,首先要不断精读,做到看到一句话能立刻正确反
映出句子结构和句子成分,没有生单词。
建议识记阅读中的生词,
尤其是动词和形容词。
其次,分析并翻译阅读中出现的长难句。
再次,要分析文章及段落大意。
最后,要分析文章后面的每个题目及各选项,弄明白各选
项正确与否的依据。
四、关于词汇
问:单词难背,背过后用的时候就是想不起来,或者单词都认识,但是总是翻译不通顺,看不懂句子的意思,该怎么办?
答:针对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建议除了背单词书,最好到真题中背诵,效果更好,要记忆核心单词,在真题中背单词,一词多义
的单词,不仅仅要背常见的含义,不常见的含义更要重视;单词认识
长难句看不懂,翻译不通顺,这是语法和长难句的问题,记住一定
要会分析句子主干,并且能对句子翻译顺序进行推敲调整。
五、关于语法
问:高中语法全忘光了,是否需要一点一点全部重新学习,学习语法很枯燥,有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和捷径?
答:针对以上情况,做简单分析:
自从考研大纲改革后,语法在试卷中不作为单独考查的内容。
但是语法却又贯穿于各个专项中,比如阅读,完形,翻译等,以长难
句的形式来体现。
那么,考生在备考时,不需要对语法知识涵盖到
的所有点都去复习,一定要有所针对。
关于考研语法,要重点突破三种从句(名词从句,定语从句,状
语从句),三种非谓语动词结构(动名词,动词不定式,分词),四种
特殊结构(省略现象,比较结构,倒装结构,分隔结构)。
这些内容,大家一定要熟悉掌握。
关于是否有好的方法和捷径,提出这个问题的同学,本身要转变下自己的态度。
学习本身就是件苦差事,既然决定要考研,就要做
好足够的心理准备,要慢慢培养我们学习的兴趣和定力。
六、关于写作
答:关于作文的准备实际上没有严格的时间点,越早积累一些句子越好。
之所以写不出好的,高级点的句子,以及出现词语匮乏现象,归根结底是我们积累的少,练习的少。
因此,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积累一些好的句式结构。
每天能背上两到三个精彩句型,日积月累是再好不过的了。
一、翻译的题型特点
a.体裁以议论文为主,内容和意义比较抽象。
b.题材具有显着的偏向文科领域的趋势。
c.句子长,结构复杂、从句多的句子划线。
二、翻译题型的应对策略
两个关键。
一是理解的关键在于英语的语法结构、逻辑结构。
二是表达的关键在于根据汉语习惯对译入语进行适当调整。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以下几点:
(1)能直译不意译。
直译不切合汉语习惯的时候,要意译。
另外,还有一些有牢固翻译方法的语法结构和搭配也要遵循习用意译方法。
例如:ITiswell-known(that…)习惯译法是众所周知。
(2)只加不减的原则。
这是从信息量的笼罩层面来说的。
因为英
文中有些词汇有特定含义,还有在并列结构中大量使用省略。
为了
忠实于原文,我们要尽量在翻译时笼罩所有原文携带的信息。
以免
出现因为信息减损出现的扣分。
(3)适当运用翻译技巧。
考研英语翻译试题,如果不能够运用一定的翻译技巧,很难将译文处置惩罚到位。
也很难到达“达”的翻译标准。
三、翻译的答题步骤
1、快速阅读全文,掌握文章主旨和文体
文章是一个有机整体,不看文章翻译其中的句子,必然会导致断章取义。
文章的文体也决定了我们翻译时的语言风格。
因此提醒同学们必须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整体内容,准确掌握作者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以及文章文体。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时间有限,这里的通读意味着快速阅读。
2、通读全句、划分各意群成分
把主句、从句、非谓语动词短语划离开来;把主干部分和修饰部分划离开来。
3、选择词义、根据汉语习惯调整各意群语序、贴切表达
4、适当调整,书写译文
所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了解了考研英语翻译的试题特点以及基本的应对策略以后,在复习中再加以针对性地练题,搞定翻译就不是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