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食物中毒宣传资料(一)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1
预防食物中毒安全知识宣传
一、保持清洁
1.经常洗手:接触食物之前务必彻底清洗双手,并保证手部的干燥。
2.清洁环境:厨房用具、餐桌和餐椅等应经常清洁,保持厨房的卫生环境。
二、生熟分开
1.切菜板、刀具应分开使用,避免生肉、熟食和蔬菜混用。
2.冰箱存放食物时,应将生食和熟食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三、煮熟煮透
1.食物应彻底煮熟煮透,尤其是肉类、蛋类和奶制品等。
2.烹饪过程中不要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食物。
四、合理储存
1.食物应存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2.尽量避免长时间存放食物,特别是易变质的食物。
五、使用安全的水和食材
1.选择新鲜、无异味的食材,避免使用过期变质的食品。
2.使用安全的水源,避免饮用未经消毒的水。
3.注意食品的保质期,避免食用过期食品。
六、注意个人卫生
1.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不洁、不熟或变质的食品。
2.注意口腔卫生,饭前饭后洗手漱口。
3.避免与生病的人共享餐具和食物。
七、标识和存放
1.对存放的食物进行标识,明确记录食品的保质期和存储条件。
2.存放食物时,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保证先购买的食物先用完。
3.注意查看食品标签上的保质期和储存条件,按照要求正确存储。
4.尽量不要存放过多的食物,避免食品过期或者长时间存放导致变质。
食物中毒预防知识
食物中毒是由于摄入受污染或受感染的食物而引起的健康问题。
以下是一些食物中毒预防的基本知识:
保持手卫生:在进食前、处理食材前后,务必彻底洗手,以防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生熟分开:生食和熟食要分开处理,避免交叉污染。
使用不同的砧板、刀具等工具,尤其是在处理生肉和蔬菜时。
妥善储存:食材和已煮熟的食物应储存于适当的温度下。
冷藏肉类和乳制品,避免在温暖环境中存放过长时间。
适时烹饪:将食物彻底煮熟,确保内部温度达到能杀灭病菌的水平。
特别是对于禽肉和海鲜等容易受到细菌污染的食物。
小心海鲜:避免食用生海鲜,确保煮熟的海鲜也是在适当的温度下烹饪。
避免生食:尽量避免食用生蛋、生奶制品、未熟肉类等容易受到细菌污染的生食。
注意卫生环境:在烹饪和用餐的环境中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清理厨房和餐具,避免蟑螂、苍蝇等害虫的滋生。
谨慎外出就餐:在外用餐时选择信誉良好的餐厅,避免食用生冷食物,特别是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的场所。
定期检查食材:定期检查冰箱、食材,确保没有过期或腐烂的食品。
及时消除剩菜剩饭:避免长时间保存剩余的食物,及时处理食物残渣。
以上是一些建议,食物中毒的预防涉及多个方面,综合考虑食材的质量、烹饪方式和个人卫生等因素,有助于减少食物中毒的风险。
六种常见食物中毒预防知识5则范文第一篇:六种常见食物中毒预防知识六种常见食物中毒预防知识1、四季豆(又称芸豆、小刀豆、豆角等)和油豆角(也称东北油豆角)中毒致病物质:皂甙、血球凝集素等天然毒素。
中毒表现:四季豆、油豆角中毒一般为食用后1-4小时内发病,快的可在十几分钟之内发病。
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胃部不适,胃烧灼感及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症状,可伴有头痛、头晕、出冷汗等神经系统症状。
严重者有脱水, 血压下降、电解质紊乱、休克等症状。
预防控制措施:预防四季豆、油豆角中毒的方法简单,只要严格按照“一洗二浸三烫四烹调”的工序,把四季豆、油豆角彻底煮熟焖透就可以了。
2、木薯中毒致病物质:氢氰酸。
中毒表现:发病潜伏期为0.5-12小时,一般在食后1至数小时内出现症状。
轻者恶心呕吐、头痛、头昏、嗜睡或烦燥等,较重者呼吸急促,心悸,紫绀,抽搐等,严重者呼吸困难、昏迷、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心律失常,呼吸衰竭等征。
预防控制措施:要防止木薯中毒,可在食用木薯前去皮,用清水浸薯肉(有些地方的方法是水泡3~5天,每天换水1次),再加热煮熟,煮时将锅盖打开,使氢氰酸蒸发,弃汤,即可食用。
3、生豆浆中毒致病物质:皂素。
中毒表现:通常在食用0.5-1小时后即可发病,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可伴有腹痛、头晕、乏力等症状。
预防控制措施:在煮豆浆时,出现“假沸”后还应继续加热至100℃。
煮熟的豆浆没有泡沫,然后再用小火煮10分钟左右,若豆浆量较大或较稠,加热时一定要不断地搅拌,使其受热均匀。
4、河豚鱼中毒致病物质:河豚毒素。
中毒表现:一般在10分钟-3小时内发病。
早期表现为手指和脚趾刺痛或麻痛,口唇、舌尖以及肢端感觉麻木,继而全身麻木,严重时出现运动神经麻痹,四肢瘫痪,失声、呼吸困难、循环衰竭、呼吸麻痹;还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等,最后呼吸麻痹死亡。
预防控制措施:河豚鱼中毒无特效解毒剂,重在预防,禁止供应和食用河豚鱼。
学校卫生宣传资料食物中毒及饮食安全卫生(一)(一)、常见的食物中毒1、四季豆中毒;2、发芽马铃薯中毒;3、豆浆中毒。
(二)、食物中毒的特点1、中毒者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中毒食品,没有食用者不中毒。
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
2、潜伏期短,发病急剧,病程也比较短。
3、所有中毒者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4、一般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
(三)、中毒原因1、四季豆中毒:四季豆的含毒成分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皂素和植物血凝素有关。
中毒者多有进食未烧透的四季豆史。
中毒表现为潜伏期为1―5小时,症状为恶心、呕吐、胸闷、心慌、出冷汗、手脚发冷、四肢麻木、畏寒。
预防措施:应彻底加热、炒,充分加热以破坏毒素,故加工四季豆宜炖食,不宜水焯后做凉菜。
2、发芽马铃薯中毒:有毒成分是幼芽及芽眼部分含有大量龙葵素(龙葵碱),人食入0.2~0.4克即可引起中毒。
中毒表现为中毒初期,先有咽喉抓痒感及烧灼感,其后出现胃肠道症状,剧烈地吐、腹泻。
预防措施:马铃薯应贮藏在低温、无直射阳光的地方,或用沙土埋起来,防止发芽;不吃发芽或黑绿色皮的马铃薯;加工发芽马铃薯,应彻底挖去芽、芽眼及芽周部分;龙葵素遇酸分解,烹调时可加少量食醋。
3、豆浆中毒:有害成分可能是胰蛋白酶抑制素、皂甙。
生豆浆加热不彻底,有害成分没有被破坏,饮用后造成中毒。
多发生在集体食堂或小型餐饮业。
中毒表现为潜伏期半小时到1小时,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涨、腹泻。
一般不发热。
预后良好。
预防措施:将豆浆彻底煮开后饮用。
在豆浆出现泡沫时,还没有煮开,应继续加热至泡沫消失,豆浆沸腾后,再继续加热几分钟。
三、作为学生应掌握一定的食品安全卫生知识,做好个人防护,以下几点提醒大家注意:(一)、购买食物时,注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是否过保质期,食品原料、营养成分是否标明,有无QS标识,不能购买三无产品。
(二)、打开食品包装,检查食品是否具有它应有的感官性状。
食物中毒安全知识
食物中毒是指患者所进食物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或食物含有毒素而引起的非传染性疾病。
食物中毒可有以下特征:发病潜伏期短,呈爆发性,短时期内可有多人发病;患者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症状为主;患者有共同的饮食史,食用同一种或几种有毒食品而发病,发病范围局限在食用过该有毒食物的人群;本病不直接传播,经过及时治疗并停止进食有毒食品,发病率就可以得到控制。
日常生活中应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注意以下几点:
1、生熟食物要分开存放。
2、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
3、严禁食用病死畜禽,各种食物都不应放置过久。
4、肉类食物要煮熟,防止外熟内生;剩余的食物在吃前应加热或高压处理。
5、产品宜用饱和食盐水浸泡保存,食用前应冲洗干净。
常见食物中毒及其预防知识[1]常见食物中毒及其预防知识食物中毒是指吃了不洁或有毒食物而导致的疾病。
通常在吃了有问题的食物1至72小时内发病,病情严重者可以致命。
食物中毒一般分为化学性、有毒动植物中毒、微生物性(包括细菌性和真菌性食物中毒)。
一、化学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误食有毒化学物质,如鼠药、农药、亚硝酸盐等,或食入被其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
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比较高。
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中毒症状:1.急性中毒有心悸,面颈、四肢肌肉颤动,有手抖甚至不能站立,头晕,乏力,原有心律失常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反应,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心电图示S-T段压低与T波倒置。
2.原有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患者,如有高血压、冠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者上述症状更易发生。
3.与糖皮质激素合用可引起低血钾,从而导致心律失常。
4.反复使用会产生耐受性,对支气管扩张作用减弱及持续时间缩短。
虽然克伦特罗残留的毒作用为轻度的,但美国FDA研究表明,应用拟交感神经药者或对前药过敏者,对克伦特罗的反应要比正常健康个体更为严重。
急救治疗:1.口服后即洗胃、输液,促使毒物排出。
2.在心电图监测及电解质测定下,使用保护心脏药物如6-二磷酸果糖(FDP)及β1-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
识别方法(1)看该猪肉是否具有脂肪(猪油),如该猪肉在皮下就是瘦肉或仅有少量脂肪,则该猪肉就存在含有“瘦肉精”的可能。
(2)喂过“瘦肉精”的瘦肉外观特别鲜红,后臀较大,纤维比较疏松,切成二三指宽的猪肉比较软,不能立于案,瘦肉与脂肪间有黄色液体流出,脂肪特别薄;而一般健康的瘦猪肉是淡红色,肉质弹性好,瘦肉与脂肪间没有任何液体流出。
(3)购买时一定看清该猪肉是否有盖有检疫印章和检疫合格证明。
毒鼠强中毒:毒鼠强毒性极大,对人致死量5—12毫克。
一般在误食10-30分钟后出现中毒症状。
轻度中毒表现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口唇麻木、酒醉感。
重度中毒表现突然晕倒,癫痫样大发作,发作时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小便失禁、意识丧失。
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宣传资料第一部分:食品卫生概述食品卫生是指从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到消费环节中,保障食品的卫生安全,预防食品污染和食品中毒,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
食品卫生涉及食品的质量、卫生标准、食品中的有害物质等方面。
第二部分:主要食品卫生问题1.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细菌、病毒、霉菌等会导致食品腐败和食源性疾病。
2.食品中的化学物质污染:农药残留、重金属、食品添加剂等对人体健康有害。
3.食品中的物理杂质污染:如玻璃碎片、金属碎屑等,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4.不安全的食品加工和储存:不规范的食品加工和储存条件可能导致食品污染和食品中毒。
第三部分: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性1.保障身体健康:良好的食品卫生可以预防食源性疾病,保障身体健康。
2.维护社会稳定:食品卫生安全事关人们的生命健康,维护社会稳定。
3.促进经济发展:良好的食品卫生能够提升人们对食品质量的信心,促进食品产业的发展。
第四部分:食品卫生安全的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1.食品加工及储存问题及解决方法:-选购无公害食品,避免购买过期或变质食品;-食品加工要采用洗手、防护措施,保证食品的卫生;-合理储存食品,避免食品受潮霉变。
2.食物中毒问题及预防措施:-食用前要加热煮熟,确保食品吃熟煮熟;-避免食品交叉污染,如生熟食品分开存储。
3.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和食品添加剂问题及预防措施:-选购有机食品,减少农药残留风险;-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避免过量使用。
4.食品中的重金属问题及预防措施:-选择新鲜食品,减少重金属积累;-避免使用有污染的土壤或水源进行食物种植。
第五部分:食品卫生安全的个人防护措施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身体清洁。
2.合理储存和加工食品:避免食品受潮、变质。
4.加热煮熟食物:确保食物吃熟煮熟。
第六部分: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管机构和法规1.监管机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门等。
2.相关法规:《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标准》等。
结语:。
食品安全宣传资料内容食品安全知识宣传资料(一)1、什么是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危害。
2、在您选购食品时,务必做到“六不买”(1)无证食品不能买。
购买食品时,尽量在大中型商场、超市、粮油专卖店、食品安全示范店、证照齐全的食品店购买。
如果从无照商贩或流动摊贩处购买食品,一旦发生消费纠纷或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事件,您将很难追偿或索赔,您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2)标签不全的包装食品不能买。
标签不完整、不清晰的包装食品一般不是正规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的,存在安全隐患的可能性较大,所以这类食品不能买。
(3)不能买不好吃的食物。
感觉不好的食品是指有异味、变色、沉淀、浑浊、杂质、絮状物、结块、异物、发粘、返砂、污秽不洁、油脂酸败、霉变生虫、腐败变质等现象。
这样的食物是买不到的。
(4)假冒伪劣产品,掺假,买不到假食品。
假冒伪劣食品,掺假食品,是指掺杂、替代、提取、粉饰、混填、伪造等一些非法手段。
,这降低了食品的质量,有些甚至携带毒药,严重危害消费者的健康。
所以建议大家去正规的商店购买,以防被骗。
(5)露天食品不能买。
一般来说,露天经营的食品没有防蝇防尘设施和食品专用器具,其食品容易被污染,直接影响你的健康。
(6)过期食品不能买。
购买食品时,一定要注意标签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一旦过期,食物的质量会发生变化,失去原有的风味和口感,有的甚至会变质,食用后可能会影响身体健康,发生食物中毒。
这种食物不能出售。
3、经营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销售明知是过期、变质、掺假掺杂、假冒伪劣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经营者除接受工商部门的处罚外,消费者可以依据《食品安全法》要求经营者支付10倍价款的惩罚性赔偿。
如消费者购买了一袋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奶粉,支付的价款是15元,那么在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的情况下,消费者有权向经营者要求10倍价款的赔偿,即150元的惩罚性赔偿。
常见的食物中毒及预防措施当您进餐后出现呕吐、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时,要立即组织自行救治,可用筷子或手指刺激咽部帮助催吐以排出毒物。
同时,应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保留所有剩余的食物、有关工具和设备,以备核查中毒原因。
下面为几种常见的食物中毒及预防:一、豆浆中毒1、中毒原因:生大豆含有一种有毒的胰蛋白酶抑制物,可抑制体内蛋白酶的正常活性,并对胃肠有刺激作用。
2、中毒表现:潜伏期数分钟到1小时,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有的腹泻、头痛,可很快自愈。
3、预防措施:豆浆必须煮开再喝。
二、豆角中毒1、中毒原因:豆角品种很多,豆角引起中毒的原因一般认为是由于豆角中所含的皂素和血球凝集素引起的。
2、中毒表现:潜伏期为数十分钟至五小时。
主要为胃肠炎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以呕吐为主,并伴有头晕、头痛、出冷汗,有的四肢麻木,胃部有烧灼感,预后良好,病程一般为数小时或1-2天。
3、预防措施:豆角要烧熟煮透。
三、发芽土豆中毒1、中毒原因:土豆中含有龙葵素。
正常土豆中龙葵素的含量较少,当土豆发芽后皮肉变绿,龙葵素含量增高。
人一次食用0.2-0.4克可发生中毒。
2、中毒表现:进食后十分钟至数小时出现症状,胃部灼痛,舌、咽麻,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中毒者体温升高,头痛,昏迷,出汗,心悸。
儿童常引起抽风、昏迷。
3、预防措施:⑴土豆应贮存在低温、通风、无直射阳光的地方,防止生芽变绿。
⑵生芽过多或皮肉大部分变黑、变绿时不得食用。
⑶发芽很少的土豆,应彻底挖去芽和芽眼周围的肉。
因龙葵素溶于水,可侵入水中泡半小时左右再食用。
四、亚硝酸盐中毒1、中毒原因:亚硝酸盐可使正常的低铁血红蛋白被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输送氧气的功能。
因而出现青紫和组织缺氧现象。
2、中毒表现:潜伏期30分钟-3小时,口唇、指甲及全身皮肤青紫,呼吸困难,并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有的昏迷,抽搐,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3、预防措施:⑴不吃腐烂变质蔬菜。
预防食物中毒安全知识
食物中毒是指人体因摄入或接触了含有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一系列不适症状,
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为了避免食物中毒的发生,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首先,选择新鲜食材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
新鲜的食材通常含有较少的细菌
和毒素,因此在购买食材时要选择外表光泽、颜色鲜艳、没有腐烂迹象的食材。
在购买肉类、禽类和海鲜时,要选择正规渠道的商家购买,避免购买来源不明的食品,以免食用后引发食物中毒。
其次,正确储存食物也是预防食物中毒的重要环节。
生鲜食材应该储存在低温
环境中,冰箱的温度应该保持在4摄氏度以下。
熟食应尽快放入冰箱冷藏,避免长时间放置在室温下。
另外,生熟食物要分开储存,避免交叉污染。
熟食要密封储存,避免细菌的感染。
再者,正确处理食物也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
在食物加工和烹饪过程中,要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手部清洁,避免将细菌带入食物中。
生食和熟食要分开加工,避免交叉感染。
烹饪食物时,要确保食物煮熟,特别是肉类、禽类和海鲜,避免生食或半生食,以免细菌残留导致食物中毒。
此外,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也是预防食物中毒的重要手段。
人们要了解食物中
毒的症状和处理方法,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在家庭中,家长要教育孩子正确的饮食习惯和食品安全知识,培养他们正确的饮食卫生意识。
总的来说,预防食物中毒需要从源头抓起,选择新鲜食材、正确储存食物、正
确处理食物以及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都是预防食物中毒的重要环节。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食品安全,健康饮食,避免食物中毒的发生。
食物中毒预防知识引言概述: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威胁。
因此,了解和掌握食物中毒的预防知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食物中毒的定义和原因入手,分析食物中毒的危害,并提供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和措施。
正文内容:1. 食物中毒的定义和原因:1.1 食物中毒的定义:食物中毒是指人们通过食用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而导致的健康问题。
1.2 食物中毒的原因:1.2.1 细菌和病毒:细菌和病毒是主要的食物中毒原因之一,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诺如病毒等。
1.2.2 毒素:某些食物中存在毒素,如霉菌毒素和鱼类产生的季胺酸等。
1.2.3 化学物质:食物中可能存在一些化学物质,如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等。
2. 食物中毒的危害:2.1 健康问题:食物中毒会导致胃肠道疾病,如腹泻、呕吐、腹痛等,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2.2 经济损失:食物中毒事件会对食品行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损害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2.3 社会影响:食物中毒事件会引起公众的恐慌和不安,对社会秩序和稳定造成负面影响。
3. 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和措施:3.1 食品安全教育:加强食品安全教育,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和重视。
3.2 个人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合理储存食物等。
3.3 食品加工和储存:严格控制食品加工和储存的环境,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3.4 严格监管和检测:加强对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管和检测,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3.5 食品安全法规:完善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加强对食品企业的监管和处罚力度。
总结:预防食物中毒是每个人的责任,通过加强食品安全教育、保持个人卫生习惯、严格控制食品加工和储存环境、加强监管和检测以及完善食品安全法规,可以有效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
只有我们每个人都重视食品安全,才能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食品安全宣传资料学生安全知识----预防食物中毒篇(1)预防食物中毒,首先要讲究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澡、勤洗衣服、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换床单和被罩(一月一次)。
保持教室、宿舍及环境的清洁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暴饮暴食的良好习惯。
其次做到"六不吃",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未经高温处理的饭菜、不喝生水、不吃零食。
再就是要从食品标签上注意识别食品质量,选择安全的食品是把住"病从口入"的第一关。
1.认识食物中毒特征潜伏期短:一般食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发病胃肠道症状:腹泻、腹痛,有的伴随呕吐、发热2.提高自我救护意识出现上述症状,应怀疑是否食物中毒,并及时到医院就诊,同时报告老师。
3.预防发生食物中毒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用除菌香皂,洗手液洗手不吃生、冷、不清洁食物不吃变质剩饭菜少吃、不吃冷饮少吃、不吃零食不要长期吃辛辣食品不要随便吃野果,吃水果后不要急于喝饮料特别是水。
剧烈运动后不要急于吃食品喝水。
不到无证摊点购买油炸、烟熏食品,尽可能在学校食堂就餐。
千万不要去无照经营摊点饭店购买食品或者就餐不喝生水,建议喝标准的纯净水。
从家里所带腌制品在校不能超过2天4.谨慎选购包装食品,认真查看包装标识查看基本标识,厂家厂址、电话、生产日期是否标示清楚、合格。
查看市场准入标志(QS简介市场准入标志QS为了保护人们饮食卫生安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自2002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对出厂食品,经过强制检验合格后,加贴市场准入标志,方便选购。
2002年起,对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食醋等5类食品;2003年下半年,对方便面、膨化食品、罐头、冷饮等10类食品,实施了市场准入制度。
学生安全知识----卫生与健康篇(2)1.谈谈卫生与健康其实卫生是处处都必须注意的,在路边、大街上、小巷中,在那些小摊小贩的摊子上,经常做一些油饼、臭豆腐之类的食品,你可千万不能去买,谁知道他们这些东西是用什么做的,吃了容易生病,甚至造成腹泻、头晕之类的症状。
校园食品卫生安全宣传资料学生就是家长和祖国的未来,学校食堂的卫生牵动着千万人的心,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所以学校必须要掌握一些食品卫生安全知识!一、常见的食物中毒及饮食安全卫生(一)、常见的食物中毒1、四季豆中毒;2、发芽马铃薯中毒;3、豆浆中毒。
(二)、食物中毒的特点1、中毒者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中毒食品,没有食用者不中毒。
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
2、潜伏期短,发病急剧,病程也比较短。
3、所有中毒者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4、一般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
(三)、中毒原因1、四季豆中毒:四季豆的含毒成分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皂素和植物血凝素有关。
中毒者多有进食未烧透的四季豆史。
中毒表现为潜伏期为1—5小时,症状为恶心、呕吐、胸闷、心慌、出冷汗、手脚发冷、四肢麻木、畏寒。
预防措施:应彻底加热、炒,充分加热以破坏毒素,故加工四季豆宜炖食,不宜水焯后做凉菜。
2、发芽马铃薯中毒:有毒成分是幼芽及芽眼部分含有大量龙葵素(龙葵碱),人食入0.2~0.4克即可引起中毒。
中毒表现为中毒初期,先有咽喉抓痒感及烧灼感,其后出现胃肠道症状,剧烈地吐、腹泻。
预防措施:马铃薯应贮藏在低温、无直射阳光的地方,或用沙土埋起来,防止发芽;不吃发芽或黑绿色皮的马铃薯;加工发芽马铃薯,应彻底挖去芽、芽眼及芽周部分;龙葵素遇酸分解,烹调时可加少量食醋。
3、豆浆中毒:有害成分可能是胰蛋白酶抑制素、皂甙。
生豆浆加热不彻底,有害成分没有被破坏,饮用后造成中毒。
多发生在集体食堂或小型餐饮业。
中毒表现为潜伏期半小时到1小时,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涨、腹泻。
一般不发热。
预后良好。
预防措施:将豆浆彻底煮开后饮用。
在豆浆出现泡沫时,还没有煮开,应继续加热至泡沫消失,豆浆沸腾后,再继续加热几分钟。
二、合理的饮食习惯(一)、建立合理的膳食制度。
膳食制度常随学习情况、生活习惯和季节不同而异。
一般以一日三餐为好,因为食物进入胃后,在正常情况下,4-5个小时可以排完,一日三餐刚好适应胃的消化机能。
预防食物中毒知识宣传(一)1.什么是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浮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2.常见的食物中毒有哪些?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们食用被细菌或者细菌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常见的有沙门氏菌食物中毒、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等。
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人们食用被有毒有害化学品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常见的有“瘦肉精”食物中毒、有机磷农药食物中毒、亚硝酸盐食物中毒、桐油食物中毒等。
有毒动植物中毒:是指人们食物了一些有某种有毒成份动植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常见的有河豚鱼中毒、高组胺鱼类中毒、四季豆中毒、豆浆中毒、发芽马铃薯中毒、毒蘑菇中毒等。
3.食物中毒有什么特征?普通发病蓦地,发病人数多且较集中,少则几人,几十人,多则数百人、上千人。
潜伏期根据中毒种类的不同可从数分钟到数十小时,大多数食物中毒的病人在进食后经2-24小时内发病,通常化学性食物中毒潜伏期较短,细菌性食物中毒潜伏期较长。
病人的症状表现类似。
大多数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人都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道症状,但根据进食有毒物质的多少及中毒者的体质强弱,症状的轻重会有所不同。
人与人之间无传染性。
中毒患者有共同的就餐史,病人往往均进食了同一种有毒食品而发病,未进者不发病。
细菌性食物中毒季节性较明显,5-10月份气温较高,适宜细菌生长繁殖,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高发时期。
大部份的化学性 食物中毒和动植物性食物中毒季节性不明显。
预防食物中毒知识宣传(二)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最为常见的食物中毒,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对于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1、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怎么会发生的?(1)生熟交叉污染生的肉、水产品或者其他食品原料、半成品,往往带着各种各样的致病菌,在加工处理过程中如果生、熟食品混放,或者生、熟食品的工用具混用,就会使熟食受到致病菌的污染,而熟食在食用前普通再也不经过加热,因此一旦受到致病菌污染,极易引起食物中毒。
预防食物中毒健康安全教育知识第一篇:预防食物中毒健康安全教育知识预防食物中毒健康安全教育知识凡是吃了被细菌(如沙门氏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肉毒杆菌等)和它的毒素污染的食物,或是进食了含有毒性的化学物质的食品,或是食物本身含有自然毒素,这些原因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都叫食物中毒。
如河豚鱼中毒、有毒贝类中毒、亚硝酸盐类中毒、毒蘑菇、霉变甘蔗、未加热透的豆浆、菜豆和发芽的土豆等。
一、食物中毒的特点:(1)发病呈暴发性,潜伏期短,来势急剧,短时间内可能有多数人发病。
(2)中毒病人具有相似的临床症状。
常常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3)发病与食物有关。
患者在近期内都食用过同样的食物,发病范围局限在食用该类有毒食物的人群,停止食用该食物后发病很快停止。
(4)食物中毒病人对健康人不具有传染性。
二、症状:食物中毒多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夏秋季,其它季节也有集体中毒发生(如发生在食堂及宴会上)。
食物中毒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剧烈的呕吐、腹泻,同时伴有中上腹部疼痛,常会因上吐下泻而出现脱水症状,如口干、眼窝下陷、皮肤弹性消失、肢体冰凉、脉搏细弱、血压降低等,最后可致休克。
三、急救措施:一旦有人出现上吐下泄、腹痛等食物中毒,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冷静地分析发病的原因,针对引起中毒的食物以及吃下去的时间长短,及时采取如下三点应急措施:1、催吐:如食物吃下去的时间在一至二小时内,可采取催吐的方法。
立即取食盐二十克,加开水二百毫升,冷却后一次喝下。
如不吐,可多喝几次,迅速促进呕吐。
亦可用鲜生姜一百克,捣碎取汁用二百毫升温水冲服。
如果吃下去的是变质的荤食品,则可服用十滴水来促进迅速呕吐。
有的患者还可用筷子、手指或鹅毛等刺激咽喉,引发呕吐。
2、导泻:如果病人吃下去中毒的食物时间超过二小时,且精神尚好,则可服用些泻药,促使中毒食物尽快排出体外。
一般用大黄三十克,一次煎服,老年患者可选用元明粉二十克,用开水冲服即可缓泻。
老年体质较好者,也可采用番泻叶十五克,一次煎服,或用开水冲服,亦能达到导泻的目的。
食物中毒预防知识引言概述: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而且严重的健康问题,它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预防食物中毒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食物中毒的定义、常见的食物中毒症状、食物中毒的原因、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以及应急处理等五个大点进行详细阐述,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食物中毒预防知识。
正文内容:1. 食物中毒的定义1.1 食物中毒的概念食物中毒是指由于摄入或接触到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而引起的健康问题。
它可以通过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有毒化学物质等途径传播。
1.2 食物中毒的症状食物中毒的症状包括腹痛、呕吐、腹泻、发热、头痛、乏力等。
不同类型的食物中毒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症状,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2. 食物中毒的原因2.1 细菌污染细菌是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
常见的细菌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这些细菌可以通过不洁的食材、不合格的食品加工和储存方式等途径进入食物,导致食物中毒。
2.2 病毒感染病毒也是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之一。
诸如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可以通过食物或者水传播,导致人们感染食物中毒。
2.3 化学物质污染有些食品可能被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如农药、重金属等。
这些化学物质会在食物中积累,长期摄入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 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3.1 良好的食品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食品卫生习惯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基础。
包括勤洗手、使用干净的炊具和餐具、熟食与生食分开等。
3.2 安全的食品储存和加工正确的食品储存和加工方式可以有效预防食物中毒。
食物应储存在干燥、凉爽的地方,避免与有毒物质接触。
加工食品时应确保食材新鲜,避免交叉污染。
3.3 规范的食品检验和监管食品检验和监管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管,确保食品符合安全标准。
4. 食物中毒的应急处理4.1 及时就医一旦发生食物中毒,应尽快就医。
医生会根据症状给予相应的治疗,包括补液、抗生素等。
——杏峪卫生院——健康教育宣传资料⑨预防食物中毒宣传资料(一)
一.什么是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指吃了有毒食物、被化学毒物、致病微生物污染的食物,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物吃,因而引起的疾病的总称。
二.食物中毒的分类
细菌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和化学性食物中毒。
三、食物中毒的处理原则
1、迅速报告疫情。
一旦发生食物中毒,情况往往比较紧急、为了及时查清中毒原因,救治中毒患者,妥善处理中毒事件,有关单位和人员应迅速向乡卫生监督站(卫生监督员)报告疫情,主要内容包括:
(1)发生食物中毒的单位、地址、中毒时间、人数、危重病人数及中毒主要症状,有无死亡等。
(2)可能引起中毒的食品及原因。
(3)中毒发展趋势及已经采取的措施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等。
2、迅速组织救治病人。
食物中毒发生后,中毒病人一般病情较急,为防止发生意外,应迅速组织抢救治疗。
3、立即停止供应可疑食品。
食物中毒一般都有共同的致病食物,如已明确引起中毒的食品,应立即停止和食用。
如果尚未判明引起中毒的食品,应立即停止供应可疑食品,应尽快设法追回或声明停止食用,以防事态扩大。
4、积极配合卫生监督人员查明中毒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