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卫生学第四章放射防护
- 格式:ppt
- 大小:1.21 MB
- 文档页数:97
放射卫生保健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放射卫生安全,促进公众健康,本制度依法制定。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放射卫生的行为和活动。
第三条放射卫生保健是指预防和控制放射性物质对人体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和从业人员的健康。
第四条放射卫生保健制度包括放射卫生管理、放射卫生监测、放射卫生防护、放射卫生监督、放射事故应急等方面的内容。
第五条国家设立放射卫生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执行和监督放射卫生保健制度。
第六条放射卫生保健制度实行“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强调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治理,并注重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
第二章放射卫生管理第七条放射卫生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完善放射卫生管理规定,对放射卫生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
第八条放射卫生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放射卫生设施和设备管理制度,保证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第九条执行放射卫生活动的单位应建立放射卫生管理机构,并聘请具备相应资质的人员负责放射卫生工作。
第十条放射卫生管理部门应定期对执行放射卫生活动的单位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第三章放射卫生监测第十一条放射卫生监测包括环境监测、人体监测和放射源监测。
第十二条放射卫生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和实施放射卫生监测工作,并确定监测指标和方法。
第十三条放射卫生监测结果应及时向公众和从业人员公布,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第四章放射卫生防护第十四条执行放射卫生活动的单位应制定和实施放射卫生防护措施,保护从业人员和公众免受放射性物质的危害。
第十五条放射卫生防护措施包括个人防护、环境防护和设备防护等方面。
第十六条放射卫生防护措施应依据不同的放射活动和风险程度进行分类和实施。
第十七条放射卫生防护措施的实施单位应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第五章放射卫生监督第十八条放射卫生管理部门对执行放射卫生活动的单位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第十九条放射卫生管理部门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放射卫生监督检查,确保监督工作的客观公正。
放射防护知识点总结一、放射性物质的性质放射性物质是指原子核存在不稳定性,会自发地放出辐射的物质。
它们通常由放射性同位素构成,具有一定的半衰期。
常见的放射性物质包括铀、钚、镎等。
放射性物质的辐射主要包括α、β、γ射线。
这些辐射会对细胞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从而引发各种放射病变。
在放射防护工作中,我们需要了解放射性物质的性质,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二、放射辐射的影响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对人体健康具有一定的危害。
辐射会直接破坏细胞的DNA分子,导致细胞变异、突变和癌变。
另外,放射性物质的辐射还可能引起急性放射病、白血病、先天畸形等严重后果。
除了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放射性物质的辐射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预防措施,降低放射辐射对人体和环境的损害。
三、放射防护的原则放射防护的核心原则是ALARA原则,即尽量使辐射剂量保持在最低合理水平。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限制时间:尽量减少接触放射性物质的时间,减少辐射的累积剂量;2. 增加距离:保持与放射源的距离,减少辐射的照射剂量;3. 使用防护装备:采取适当的防护装备,包括防护服、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减少辐射的照射剂量。
四、放射防护的措施为了有效地进行放射防护工作,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监测:对工作场所进行定期的环境监测,确保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浓度不超过安全标准;2. 个人监测: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的个人辐射监测,确保其接触放射性物质的剂量不超过安全标准;3. 灾害预防: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前做好放射灾害的预防工作,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4. 安全教育:对从业人员进行放射防护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放射防护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5. 防护装备: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要求的防护装备,确保其在接触放射性物质时能够有效地减少辐射的照射剂量。
五、放射防护的实施具体到放射防护工作的实施中,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场景和放射源,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绪论核医学与放射防护的基础知识▲原子核(atomic nucleus):由两种质量几乎相等的基本粒子-质子(P)和中子(N)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元素:凡质子数相同的原子称为一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相同,因此具有相同的化学特性,是组成不同物质的基本单位。
但其原子核中的中子数可以不同,因而物理特性可有某些差异。
★核素:不仅质子数相同,而且中子数也相同,因而质量数相同,并处于同一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核数的表示方法如下:X是元素符号,Z表示质子数目(即原子序数),A表示核子数。
某些核素左上角质量数之后加m,表示该核素处于激发态,如99mTc★同位素:凡属于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同的位置,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称为元素的同位素。
★同质异能素:核内中子数和质子数都相同但核所处能态不同的核素互为同质异能素。
★物理半衰期(T1/2):放射性活度随时间按指数规律减少,其减少至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称作物理半衰期。
生物半排期(Tb):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经由各种途径(生物代谢)从体内排出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有效半减期(Te):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由于从体内排出(生物代谢)和物理衰变(放射性衰变)两个因素作用,减少至原有放射性活度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放射性活度:放射性活度(简称活度)过去惯称放射性强度。
现用国际制单位的专门名称是贝可(Bq),定义为每秒一次衰变。
比活性:指单位质量物质的放射性活度,单位是Bq/g。
放射性浓度:为单位体积溶液内所含的放射性活度,单位是Bq/ml,亦有用单位摩尔物质的放射性活度来描述比活性的,单位是Bq/mol。
★★常用的三种核电子仪器:①自动定标器;②计数率仪;③脉冲高度分析器;第一章作用于人体的电离辐射源★初级宇宙射线:宇宙空间存在的许多高能粒子流。
次级宇宙射线:初级宇宙射线进入地球大气层后与大气层中固有的原子核相互作用产生级联效应或次级反应,形成次级宇宙射线。
放射卫生学第一章放射卫生的主要任务:①研究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和对机体可能产生的危害;②研究从事放射性工作人员的劳动条件和健康状况,制订集体和个人的放射防护措施;③对大气、水、土壤和食物的放射性污染进行监督,拟定防止放射性废气、废水和废弃物污染环境的措施;④研究天然和生产条件下放射性物质最大容许剂量和最大容许浓度,为制订卫生标准和工作条例提供科学依据。
α衰变是原子核自发放射α粒子的核衰变过程。
β衰变: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β粒子或俘获一个轨道电子而发生的转变。
放出电子的衰变过程称为β-衰变;放出正电子的衰变过程称为β+衰变;原子核从核外电子壳层中俘获一个轨道电子的衰变过程称为轨道电子俘获γ衰变:原子核从不稳定的高能状态跃迁到稳定或较稳定的低能状态,并且不改变其组成成分的过程。
X射线与γ射线虽然都属电磁波,但它们是有区别的:(1)产生的机理不同:X射线是原子的内层电子受激辐射的;γ射线是原子核受激辐射的;(2)光子能量不同:γ射线比X射线光子能量高,因此,γ射线的频率较高,波长较短;(3)穿透能力不同:二者都有穿透能力,但γ射线波长更短,穿透能力更强。
放射性核素衰变规律:指数衰变规律N=No*e^-λt半衰期T=ln2/λ平均寿命T=1/λ λ是衰变常数天然辐射源:来自于大气层外的宇宙辐射和来自地壳物质中存在的天然放射性核素产生的陆地辐射称为天然辐射源。
人工辐射源:来自人类的一些实践活动或辐射事件的电离辐射源。
天然本底照射:天然辐射源对地球人类的照射。
宇生放射性核素:初级宇宙射线与大气层中的某些原子核相互作用生成的放射性核素称为宇生放射性核素。
宇生放射性核素的主要成分:3H、7Be、14C和22Na。
影响宇宙射线强度和剂量率的主要因素:海拔高度,地磁纬度,建筑物屏蔽情况质子,α粒子带正电荷地球赤道比两级宇宙射线强(只考虑地球磁场)人类受天然辐射源照射的全世界年平均有效剂量(mSv):1.宇宙辐射对人体产生的总剂量为0.39(392.19μSv/a)包括宇生放射性核素(μSv/a)12.19宇宙射线380 2.陆地辐射0.48 3.除Rn食入和吸入放射性核素0.37室内γ辐射剂量率比室外高氡的析出系数影响因素(选择):岩石或土壤中镭的活度浓度:①单位质量岩石或土壤晶粒的比表面积(正比)②岩石或土壤单位面积上的孔隙度③岩石或土壤含水量④大气压(反比)⑤氡对人体产生的年平均有效剂量1.252mSv地下水氡浓度大于地表水,室内氡浓度比室外高吸入辐射>陆地辐射>宇宙辐射>食入辐射医疗照射是最大的人工辐射人类受照剂量天然本底:2.4mSv第三章放射防护体系1.放射防护与辐射防护是研究保护人类(可指全人类、其中一部分或个体成员以及他们的后代)免受或尽量少受电离辐射危害的应用性学科。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放射卫生防护是指在放射性物质或放射性设备周围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减少人体受到放射性辐射的危害。
放射卫生防护的基本标准是保护人体免受放射性辐射的危害,保障公共健康和环境安全。
本文将从放射卫生防护的基本原则、放射卫生防护的基本措施和放射卫生防护的管理与监测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放射卫生防护的基本原则包括限制接触、减少暴露、防止污染和保护环境。
限制接触是指尽量减少人员与放射性物质或放射性设备的直接接触,通过合理的工作安排和个人防护装备来降低辐射暴露。
减少暴露是指通过合理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设计,减少人员受到的辐射剂量,包括优化设备设计、加强辐射防护设施等。
防止污染是指在放射性物质或放射性设备的使用、储存和处理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辐射物质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
保护环境是指在放射性物质或放射性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保护周围环境免受辐射污染。
其次,放射卫生防护的基本措施包括辐射剂量监测、个人防护、环境监测和事故应急预案。
辐射剂量监测是指对工作场所和人员进行辐射剂量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辐射暴露。
个人防护是指在接触放射性物质或放射性设备时,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包括穿戴防护服、佩戴防护眼镜等。
环境监测是指对放射性物质或放射性设备周围环境进行辐射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中的辐射污染。
事故应急预案是指制定和实施放射卫生防护的应急预案,包括事故应急演练、应急物资储备等。
最后,放射卫生防护的管理与监测包括制定放射卫生防护管理制度、定期进行辐射环境监测、开展放射卫生防护知识培训等。
制定放射卫生防护管理制度是指建立健全的放射卫生防护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放射卫生防护工作的有序进行。
定期进行辐射环境监测是指对放射性物质或放射性设备周围环境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中的辐射污染。
开展放射卫生防护知识培训是指对从业人员进行放射卫生防护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辐射防护意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