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用人体结构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43.28 MB
- 文档页数:54
美术学人体解剖大一知识点在绘画和美术设计领域,人体解剖是一项重要的学科,它为艺术家提供了深入了解人体结构和比例的基础。
对于大一学生来说,了解一些基本的人体解剖知识将对其未来的学习和创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大一学生应该掌握的人体解剖知识点。
一、骨骼系统人体骨骼系统是构成人体结构的基础,艺术家需要对人体骨骼有一定的了解。
下面是一些大一学生应该掌握的骨骼知识点:1. 头骨:头骨由颅骨和面骨组成,颅骨包括顶骨、额骨和颧骨等。
面骨包括上颌骨和下颌骨等。
2. 脊柱:脊柱由许多骨骼小节(椎骨)组成,分为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和尾骨等。
3. 肋骨:人类有12对肋骨,其中前7对连接到胸骨上,被称为真肋;后5对没有直接连接到胸骨,被称为假肋和游离肋。
二、肌肉系统肌肉是构成人体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提供了人体的力量和运动能力,还影响着身体的整体形状和线条。
以下是一些大一学生应该了解的肌肉知识点:1. 主要肌肉群:了解人体主要肌肉群的名称和位置是绘画和雕塑的基础。
例如,上肢包括肩部的三角肌、胸肌、上臂的二头肌和三头肌等。
2. 肌肉的形状和线条:肌肉的形状和线条是艺术家在绘画和设计中表达力量和运动的关键。
大一学生应该通过观察和练习,学会捕捉肌肉的形态和线条。
三、比例和构图了解人体的比例和正确构图是创作出逼真和准确的作品的基础。
以下是一些大一学生应该了解的比例和构图知识点:1. 人体比例:了解人体的正确比例是创作逼真人物形象的关键。
例如,人体的头部大约占整体身高的1/7,带肩膀的手臂大约与身体长度相等等。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真实人体或参考解剖学书籍来学习人体比例。
2. 构图原则:为了表达出人体的美感和动态感,合适的构图非常重要。
艺术家可以运用对称、平衡、对比和重心等构图原则来创作出富有视觉冲击力的作品。
四、解剖学研究工具在学习人体解剖知识过程中,合适的研究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解剖学研究工具:1. 骨骼模型:使用人体骨骼模型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骨骼的结构和比例。
艺用解剖学资料名词解释1.立七坐五蹲三半:人物站着时时7个头长,坐着时时5个头长,盘腿坐着时时三个半的头长,这是标准的人物比例。
2.人体重心:只指人体重力垂直向下指向地心的作用点,是人体头、躯干、上肢和下肢等重力的合力作用点。
3.上肢的主要骨点:肱骨、尺骨、桡骨4.股四头肌:大腿肌肉前面有股四头肌,后面有股二头肌,内侧有缝匠肌、内收大肌等。
要使大腿强壮首要是发展股四头肌,因为股四头肌是人体最大、最有力的肌肉之一。
5.肘关节的运动:屈伸运动其次是由桡尺近侧关节与远侧桡尺关节联合运动完成前臂的旋内,旋外运动。
6.旋前与旋后:当桡骨下方旋转到尺骨前面的时候叫旋前(旋前位时,掌心向后内侧),桡骨下方旋转到尺骨后方称旋后(掌心向前外侧)。
7.大臂的肌肉:三角肌、肱三头肌、肱二头肌、鹰嘴8.一纵二横三体积: 一竖从头到脚脊柱线二横两肩头,两胯骨点之间连线三体块头,胸,骨盆。
9.人体透视:时人体在绘画的空间中站立起来赢具备体积感和深度感,要根据人体结构、比例关系、对称关系进行几何形体的概括。
知识点1、骨表面粗糙的隆起叫做粗隆2、肌肉一般根据形状(三角肌)大小(胸大肌)、位置(内外肌)、起止点、作用(伸肌)和纤维(骨内肌)方向等命名。
斜方肌:上背及中背的表层肌肉,并根据其肌纤维走向分成上、中、下三部分。
起点: 枕外隆凸,上颈线,颈韧带,第七节颈椎至第十二节胸椎的棘突。
止点:上束纤维——锁骨外侧1/3及肩峰突,中下束纤维——肩胛棘上唇及尖端功能上束纤维——上举及外旋肩胛骨,协助头部后仰,侧屈及旋转中束纤维——内收(缩回)肩胛骨,下束纤维——下压肩胛骨 ?背阔肌: 是位于胸背区下部和腰区浅层较宽大的扁肌。
由胸背神经支配。
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胸背动脉和节段性的肋间后动脉和腰动脉的分支,可以肩胛线为界,线的外侧由胸背动脉分支供血,线的内侧由节段性动脉供血。
起点:6-12胸肋棘突、胸腰筋膜、髂嵴和下3-4肋。
止点:肱骨结节间沟由胸背神经支配作用:伸展、内收、内旋肱骨,攀爬时拉起肢体3、通过对透视的运用,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将人体从平淡静止的平面象征中解放出来。
大学艺用人体解剖学重点知识(原创)1、人体骨骼共 206 块2、人体关节的分类:鞍状关节、球窝关节、滑车关节、轮转关节。
3、人体躯干骨骼的胸廓有12对肋,其中真肋为7对(第1-7肋骨)、假肋为3对(第8-10助肋)、浮肋为2对(第11-12肋骨)4、人体骨骼按形态特征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5、肩胛骨位于背部胸廓上方,在脊柱两侧,是两块扁骨的三角形骨块。
6、小腿包括胫骨和腓骨两块骨骼。
7、全身最长的肌肉是缝匠肌。
8、胸锁乳突肌下端有两头,一头起自胸骨柄,一头起自锁骨内侧1/3处,止于头部颞骨的乳突上作用:a、一侧收缩时,使头趋向同侧,面转向对侧。
b、双侧收缩时,头低或伸,胸锁乳突肌呈“V”字形。
9、髋骨分为髂骨、耻骨、坐骨。
10、胫骨内髁的特点是大而方、靠上、向前、高;腓骨外髁的特点是小、三角形、靠后、低。
11、胸廓包括1个胸骨、12对肋、12个胸椎。
12、当人高为7个半头时,耻骨联合位于人体的1/2处;当人高为8个头时,股骨大转子位于人体1/2处。
13、头部1/2处是两眼中线的连接,头部唯一可动关节是下颌骨。
14、腋窝前面由胸大肌构成,后面由背阔肌和大圆肌构成。
15、足弓的三个着地点为:第1趾骨,第5趾骨头,跟骨。
16、腹直肌三条腱划的位置:a、胸窝下方。
b、脐孔处。
c、处于上面两条腱划中央。
17、人体总体形态:一、竖---脊柱二、横---肩胛带线、骨盆带线三、体积---头、胸、髋四、肢---上肢、下肢18、面相八格正面:1、田:脸较短 2、由:额骨窄,上窄下宽3、甲:下颌骨较窄,上大下小4、申:颧骨阔,中间宽,两头窄5、国:长而方6、目:脸狭长7、用:下颌骨宽于颧骨,颧骨宽于额骨,呈梯形。
8、风:腮骨宽,下颌骨与咬肌发达。
侧面:9、飞:下巴翘,额头高 10、刁、下巴溜,鼻子前凸19、骨盆的性别差异:一、女性骨盆要比男性骨盆宽而浅,位置偏上,角度前倾。
二、耻骨弓的角度,女性较男性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