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的调查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426.30 KB
- 文档页数:12
关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信念、信心(三信)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21世纪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一体化的环境下,我国人民的精神信仰状态也在不断变化。
许多外来思想、观念涌入,对我国人民的信仰、信念、信心产生巨大冲击,使得信仰多元化、信念不坚定、信心不足以及价值取向多样性等。
于是有些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没有实际意义了,那么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信念、信心状态如何呢?为探讨这一问题,我们特作了本次调查,希望对当代大学生的信仰、信念、信心状态作大致的了解。
二、调查方法和操作过程本次调查活动所用的调查问卷采用选择题形式。
1、调查对象: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部分学生。
其中团员占80%,预备党员占15%,党员占5%,2、调查问卷: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总分发问卷数:20份实际收回问卷数:20份有效份数:20份三、调查结果与分析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信念、信心的总体情况不容乐观,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存在着共产主义理想淡化、信仰多元化、信心不足的发展倾向。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的同学是有信仰的,其中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只占18.2%,远远小于其他信仰。
这反映出有些大学生出现了信仰世俗化和功利化的现象。
他们崇拜和向往的经常是权力、金钱、名誉及其人格化的载体。
他们从自身的实际需要出发,把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当做自己的信仰,注重物质利益的追求,重金钱实惠,其信仰显然是走入了误区,步入歧途。
首先,我们来谈谈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度下降的趋势及其原因:多数大学生能够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但同时也存在马克思主义信仰度下降的趋势。
这主要表现在:1.在信仰目标上: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是主流,但多元化趋势明显。
49.81%的同学信仰马克思主义,但有宗教、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及其他方面信仰的合计占32.83%,还有17.36%的同学没有任何信仰。
2.在信仰的坚定性上:多数大学生(54.8%)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不移,但42%的同学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现象,还有2.8%的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
编者的话: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成立四年来,始终关注社会生活热点,研究攻关重大时代问题。
该中心以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和调研活动,鼓励青年学者深入实践,了解国情社情、体察民情民意,在为领导机关决策提供依据的同时,科研硕果颇丰,四年来共完成5xxxx个社科调研课题,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近日,在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召开的课题总结会上,我们了解到该中心“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调研”课题组,2004年以问卷以及个别访谈等形式,对山东、广州、北京、吉林和四川等地一些高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进行了调研。
在对问卷结果、访谈信息以及搜集的其他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该课题组认为,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的主流是好的、积极的,并不存在所谓的“大范围的信仰危机”。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部分学生也存在着马克思主义信仰淡漠、理论淡化、思想多元化等倾向,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
这里,我们特编发“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调研”课题成果的核心部分,以飨读者。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流是积极的在课题组的调研过程中,共发放问卷272份,收回269份,从数据比例中可以看到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状况主流是积极的:1.多数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较为坚定。
例如,有78.xxxx的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有说服力,没有过时”;在谈到对于“当代西方学说和理论能否取代马克思主义成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指导性思想”的看法时,有76.xxxx 的学生作出了否定回答;有84.xxxx的学生表示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
2.多数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感兴趣。
例如,有57.xxxx的学生认为通过近年来的政治理论学习,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重大问题越来越明白了;而认为理论学习有一定效果的也达到了3xxxx。
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的认识上,有78.xxxx的学生赞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说法。
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调查报告篇一:马克思主义调查报告关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信仰》的调查报告关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信仰的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及目的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经济信息全球化得环境中,多种外来思想、观念涌入,对大学生的认识和信仰有很大影响。
信仰作为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精神生活方式,是人们对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观念体系的信奉和遵行。
作为深层次的精神导向和精神支柱,信仰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和精神生活。
信仰作为一种巨大的力量,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因此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认识情况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关系着中国的未来与发展。
而目前,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群体中已出现了信仰危机的现象,对理想、前途感到困惑和迷茫。
对此,我们开展了关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认识和信仰的调查,来分析大学生的认识和信仰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二、调查时间:20XX年5月18日-20XX年5月21日三、调查对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四、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问卷调查。
问卷发放是通过网络邮件等方式发布,由大学生填写,限期统计结果,共限定填写的调查问卷50份,有效回收统计50份。
五.问卷统计:附表(一)六.问卷结果分析与思考:(一)问卷结果分析1,受访人主要是大二年级的学生在我们所调查的50个人中,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所占比例相差比较大,据数据统计分别为20%、70%、6%、4%2.当代大学生对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积极性有些欠缺调查结果中,58%学生为修学分而学习马克思主义,只有6%学生是因为个人兴趣学习马克思主义,28%学生认为马克思认为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了对时间有所帮助。
针对是否看过有关马克思主义的著作,40%学生表示不想看,没什么兴趣;24%学生表示看过,但是看不懂;26%学生表示想看,但是看不懂。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调查报告从10月28日到11月7日,为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有深入的了解,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调查问卷及分析和书写调查报告.很高兴大家对我们的调查问卷的认真填写,因此,我们得到了真实而且充分的调查报告.a调查过程我们是3个人一小组,总共做出了100份调查问卷,我们各自分出自己的一分,然后分发给咱们在校的学生,由他们自己认真填写后又交给我们3个人手上,然后我们一起对调查问卷做出分析和分别写出自己的感受,然后汇总,得出调查报告.b调查情况由这100份的调查问卷可以看出,我校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的主流是好的、积极的,并不存在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遗忘和反感,大多数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而且坚定认为信仰马克思主义对自己意义深远,而且根据调查报告也可看出大多数学生对加入中国共产党抱有很大愿望和坚定的信念.由调查报告的10个小问题可得出,80%的学生偶尔或者很少探讨思想政治问题,但是他们对高校思想教育感兴趣.大多数同学接受思想教育的主要渠道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及老师的影响,80%的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教育课可以对自己的人生起辅导作用.40%的学生有明确的理想,30%的认为说不清是否有明确理想,但是这70%的同学都认为有无理想对现阶段的学习生活有影响.c心得体会通过这次的问卷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大多数同学有着明确的理想,而且能够明确的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积极意义,但仍有少数学生镦马克思主义存在偏差和分歧,而且没有明确的理想和奋斗目标.我认为这些少数学生只局限于现在校园生活的追求,对将来的生活一片茫然,因此对于信仰马克思主义更是遥不可及,不切实际.是的,大多数大学生在校其间都曾迷茫过,但我们不能一直迷茫,为了我们的将来,我们一定要有明确的理想,虽然一个好的、适合自己的不会那么容易确定,但我们一定要有信仰和信念,坚持不懈.为了不使自己的弯路重重,我们不仅要请教老师,和同学探讨,还要有我们最需要的那双慧眼、那柄利剑——马克思主义信仰.当然,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此次活动本身就是一次很好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课,在实践中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还锻炼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社会社交能力.总的来说,我们这次的活动很成功!应用电子121班2013/11/7。
大学生的信仰的调查报告大学生的信仰的调查报告(通用7篇)大学生的信仰的调查报告篇1一、调查目的信仰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是指人们对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的信奉和遵循,是统摄其它一切意识形式的最高意识形态。
我们正处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经济与社会基础的变更必然会影响到处于转型期人们的心理。
而我们当代大学生也是受到中西文化冲突交融影响最深最广的一代。
大学生的信仰问题是一个关乎国家意识形态建设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问题。
如何使作为未来社会发展中流砥柱和社会高知敏感人群的大学生在实践中能够自觉地持有正确合理的信仰,依然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所在。
我们希望能够通过针对不同对象的调查和分析,找出影响我校学生信仰及其相关特征因素,我们组织了本次调查。
达到以下目的:1.加深大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信仰的整体认识和思考;2.通过表层深入到大学生的情感深处,判断何种情感支撑着信仰的需求从而示信仰“有无”的心理依据;3.通过马克思主义之外的信仰的选择,判断大学生信仰状况的一些值得关注的趋势;4.通过调查现实中大学生信仰形成的路径,探索对大学生信仰教育全面而有效的策略。
二、调查对象XX学院在校大学生。
三、调查形式问卷形式。
(发放问卷 210 份,回收有效问卷 205份。
)四、调查时间20XX年5月24日——20XX年5月27日五、调查内容简介本调查问卷主要就大学生的自身的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认为大学生应该有的信仰,被调查者对于金钱以及宗教在内的相关问题的看法,就马克思主义在人们信仰中的地位,来推断当今社会的人们在面对工作压力,就业困难等社会问题时的心态。
六、调查过程首先,出于对人力资源合理利用的考虑,我们在调查小组内进行了详细的划分。
先由小组组长向小组成员征集问卷题目,然后将题目进行合理筛选、整合,经过修改核对形成最终的问卷调查;接着,我们从小组中挑选出责任心较强的两名成员,由他们负责问卷的打印、分发、回收。
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状况调查报告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状况调查报告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青年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可以把握方向、明辨是非,可以获得正确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获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政治素质,获得不断奋斗前行的动力,获得伟大的人格魅力,因此,青年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当代青年大学生发展的现实需求。
但实际上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又有多少人真正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信仰这就不得而知了。
因此针对“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这个课题,我们组织开展了一次面向常熟理工学院大二同学同学的问卷调查。
根据调查统计结果,就我校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信任程度以及学习、运用情况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修养并形成坚定的信仰提出自己的思考。
首先先简要报告一下我们的调查情况, 调查主题,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状况调查对象,大二外国语学院男生宿舍楼9栋以及女生宿舍楼17栋部分宿舍调查方式,抽样调查调查时间,2013年5月19日调查份数,100份有效份数,86份男生,18份女生,68份而对于问卷题目的设置,我们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在小组成员的讨论之下,共列出了十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
除了有关性别,年龄之外,在问卷中我们还分别问到了大家对信仰的看法、是否有信仰以及有什么样的信仰。
因为我们知道,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理论或主义的极度相信和尊敬,并把它拿来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可见信仰对每个人的思想和行动有着很大的影响,影响我们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形成,进而制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奋斗。
下面就是我对调查结果进行大概的分析和思考。
首先是在被调查的人群中,女生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比例,而且在这些人当中是学生干部的只是占了36%,但是共青团员却占了95%,由此可见,广大群众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或者说是较好的政治素养。
而当被问及,认为树立正确的信仰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是否非常重要的时候,83%认为非常重要,5%认为可有可无,还有12%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关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调查问卷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概论学年、学期: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指导教师:院系: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专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班级:材料班组别:第1小组组长:宫丽杰联系:副组长:李润联系:关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调查报告一、有关调查情况1调查目的: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了解变少,信仰的马克思主义的人数也在变少。
为了提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性,课题组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现状进展了问卷调查。
2 调查内容:此次问卷调查涉及到的的对象是在XX理工:机械学院、生化学院、计科系、土木工程学院、数理学院、国教,音乐学院等等同学中抽查。
根据调查统计结果,就我校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信任程度以及学习、运用情况进展分析,并就如何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修养并形成坚决的信仰提出自己的思考。
3 调查方法:此次调查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本次调研采用自编的?关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调查问卷?一共发放了200份问卷。
回收195份有效问卷,有效率达97.5%,问卷涉及树立正确的信仰对学生是否重要、对社会主义制度有什么看法、是否有加认为入中国共产党的意愿、是否认为当代西方学说和理论可取代马克思主义成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指导性思想、学生感觉学校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否到位,以及马克思理论课的质量和学生是否愿意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等多个问题。
4 调查时间为2014年5-6月5 调查主旨:此次调查旨在了解我校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真实情况把握当前大学生的马克思信仰,也为提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性。
二、调查结果分析1、您是否看过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影片或者著作?A有B没有在此次调查中,有134位同学表示看过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影片或者著作,大约占68.7%的百分比,在调查中也了解到大家读的最多的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等等,还有约占31.3%的同学却也表示没有看过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影片或者著作,表示对其不是太感兴趣。
XXX大学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价值观的调查报告一、导语进来,有些国外基督徒在高校进行某种程度的传教,进而出现了高校大学生受到传教影响的个别现象,引起了高校师生和社会的注意和重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否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校出现了世界观的缺失,信仰的空洞,价值观的紊乱?就此引发一连串的思考,为了更确切,更清晰,更真实地理解这一情况,把握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我们在XXX老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对大学生进行有关信仰和价值观的社会调查。
此次社会调查我们XXX为调查对象,以年级、民族作为参照进行系统抽样,于2009年3月11日在XXX对抽样的学生进行匿名问卷和访谈方式的调查。
调查组成员团结互助,认真负责,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此次调查活动。
下面就调查得来的事实和有关材料进行叙述,对所做出的分析、综合进行议论,并对调查研究的结果和结论进行说明。
此次调查的问卷部分主要是调查大学生对信仰、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文化、教育(含公共课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和态度,以及对将来的打算;调查的访谈部分主要是考察大学生对幸福、宗教、思想政治教育的看法,并调查其关于共产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集体利益,理想与现实的态度和关系。
调查的问卷内容和访谈内容既有交叉有所不同侧重,能较全面、典型地反映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信仰。
二、调查结果综合两部分的调查结果,总的来说,主要反映以下几个方面:(一)绝大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我国现状持肯定态度。
据问卷结果,80%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学习《马哲》、《毛、邓、三》;51%认为马克思主义与个人生活有一定联系,30%认为联系非常密切;0%认为马克思主义完全没有价值;73%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充满信心;0%完全否定社会主义。
(二)共产主义信仰较明确。
在对大学生共产主义信仰的认识考察中,47%坚定共产主义信仰,30%给予肯定,还在认识中;访谈的结果反映被调查者对共产主义有较科学、深入的认识。
关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调查报告系别:建筑工程班级:工管二班组号:第三小组前言为了了解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情况,我们小组设计了一份问卷,并对我校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
此次我们小组共发放200份问卷,回收问卷两百份。
问卷题目包括:1、你在的年级?2、你对马克思主义了解多少?3、马克思的思想属于4、以下哪一个是马克思的观点5、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6、你有信仰吗?7、一个人应该有信仰,你选择的信仰是什么8、你现在的身份是9、你认为当代大学生是否需要信仰10、你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11、你到目前为止有没有学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12、如果没有你又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马克思主义的13、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的冷漠,你认为原因是什么?14、你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前景如何看待15、你认为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效果的原因是什么问卷回收后,我们小组对问卷结果进行了认真分析并写了此份报告。
内容包括:对问卷结果的数据分析;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问题的原因;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几点建议。
关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调查报告对问卷结果的数据分析1、此次我们小组调查的学生全部为大一新生。
2、大多数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例如,50%的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了解但不全知道,12.5%的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很了解。
3、一半以上学生了解马克思思想所属派别。
例如,60%的学生知道马克思的思想属于唯物无神论。
4、只有21%的学生知道马克思“战争是死神的盛宴”这一观点。
5、68%的学生知道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是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
6、在社会转型期和多元文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仍占重要地位。
例如,72%的学生选择马克思主义为自己的信仰。
7、32%的学生对马克思的态度是坚定的,39%的学生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8、在目前这一信息化时代,学生能够通过很了解多途径了解马克思主义。
例如,电视媒体、报纸杂志及其他方式。
马克思主义调查报告学院:工程学院专业:艺术设计姓名:***学号:***********马克思主义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当代大学生中存在马克思主义信仰度下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动摇、对思想政治教育态度不积极的趋势。
高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任重而道远,其中党和政府对社会环境的优化是外部保障,媒体对舆论环境的优化是重要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主阵地。
二、调查内容:高校是传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此,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了解高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多数大学生能够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但同时也存在马克思主义信仰度下降的趋势。
这主要表现在:1.在信仰目标上: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是主流,但多元化趋势明显。
49.81%的同学信仰马克思主义,但有宗教、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及其他方面信仰的合计占32.83%,还有17.36%的同学没有任何信仰。
2、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认知上:大多数大学生(76.38%)能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好马克思主义有助于自身发展;但也有部分学生(20.88%)是出于功利目的才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有部分学生(2.74%)没有明确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
多数大学生能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但同时也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动摇的趋势。
如:1.多数大学生(68%)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但也有不少大学生(32%)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信心不足。
2.绝大多数大学生(80.8%)政治立场坚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支持党在现阶段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但也有部分大学生(19.2%)对此持否定和怀疑态度。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的主渠道,多数大学生认可思想政治教育,但也有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态度不积极。
关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的调查报告
学院:商学院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1班
摘要:在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中国,西方各种思潮纷纷涌入,中国本土的各种文化思潮也异常活跃起来。
各种文化思潮融合交流,对人们或是正确的引导,或是错误的引导,西方思想的“西化”和“分化”也加大了人们选择与取舍正确思想文化的辨析难度。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正确信仰的建立对我国社会主义最终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这种国际国内背景下,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受到了各方面的影响,积极或者消极。
也就是说人的功利与信仰在这种复杂的形势下呈现出各种状态,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严重影响到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建立。
因此,此次实训我小组就对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开展了一次调查。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信仰大学生信仰教育
在教学周第8周到第10周期间,我们通过网上问卷的形式,共调查了108个我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同学,其中有24人未完成答卷,一人完成后但经分析数据无法使用,所以共83人完成了问卷且数据可信。
在数据出炉之后,我们小组共三次进行了讨论并完成了任务的分配。
我们一共设置了11个问题。
第一个部分,我们对个人基本信息
性别,年级,文理科,专业,是否有开课等进行了调查。
第二个部分,我们选取了6个问题,以单选的形式列出,他们分别是:
6.是否时常关注新闻时事(或收看新闻联播);
7.您是否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
8.您对于马克思主义学习的态度是;
9. 您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任程度是;
10. 如果有开课,您在上这门课时的状态是;
11.您会把马克思主义相关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吗?
我们不仅对每一个问题最终的数据进行了分析,还对多个问题进行了交叉分析,并且得到了一些结论,因此我们的调查可以说是达到了最初的目的,同时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有了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
下面就是我们小组进行的一些分析:
一、单个问题分析
在我们的83位受访者中,有34位男性,49位女性。
女性略高于男性。
在我们的83位受访者中,有43位高中学的科目是文史类,有34位高中学的科目是理工类,有6位是高中学的是其他科目。
在我们的83位受访者中,有71位是2015级的,6位2014级的,4位2013级的,2位其他。
Q4.受访者所学专业分别有:国际经济贸易、会计、财务管理、旅游管理、化学、英语、商务英语、计算机、建筑工程等等,共计20余种专业(我们的网上调查涉及新老校区)因此,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不会对结果产生较大的偏差。
在我们的83位受访者中,有67位现在的课程中有这一类型的课,有16位现在的课程中没有这一类型的课。
在我们的83位受访者中,有19位每天必看新闻时事,有43位偶尔有热点时才会关注新闻时事,有15位很少但有时也会关注新闻时事,有6位基本不看新闻时事。
在我们的83位受访者中,有7位十分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有57位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背景的了解仅仅停留在中学课堂,有14位在中学没学好马克思主义,所以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不是很了解,有5位完全不知道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
在我们的83位受访者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的态度也不尽相同,有43位仅仅想通过考试,有7位不想学,考试无所谓,有30位确实想多学一点知识,有3位是个人爱好,十分喜欢。
在我们的83位受访者中,有20位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并且很是信任,有4位对马克思主义不信任,有29位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政府领导人的事,他们只是看看没意见,又30位对马克思主义半信半疑,拿不准。
在我们的83位受访者中,有13位在马克思主义的课堂上认真听讲,有56位时听时不听,会走神开小差,有8位从不听讲,有6位没有开马克思主义这门课程。
在我们的83位受访者中,有4位认为他们会把马克思主义相关的知识完全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有15位会把马克思主义相关的知识大部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有49位认为他们可能会在生活实践中运用一点马克思主义相关的知识,有15位认为他们完全不会把马克思主义相关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二、交叉问题分析
通过第6个问题是否经时常关注新闻时事可以看出,选择每天关注的的同学占22.9%。
文史类同学占25.6%,比理工类多5%。
选择有热点时才关注的文科同学占48.8%。
而理工类却相对占比较高。
选择很少,但有时会关注的同学有18.1%。
其中还是理工类偏多。
选择基本不看的同学有7.4%,文史类占11.9%,理工类占3%,文科类的占比要比我们预期的高不少。
第7个问题是否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其中十分了解的同学占8.4%。
文史类占11.6%,理工类仅占2.9%。
选择仅仅停留在中学课堂的同学占67.9%,这一占比有着绝对优势,文史类占81.4%,理工类占55.9%,这一结果是在我们的预期之中的。
选择中学没学好,不是很了解的同学占16.9%,其他类高达33.3%,理工类有26.5%,文史类有7.1%。
选择完全不知道的同学仅有 6.2%,理工类占到了14.7%,文科同学没有人完全不知道。
通过第8个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学习的态度可以看出,选择仅仅想考试通过同学的有51.8%的人,理工类超过了半数,达到了58.8%,其他类占50%,文史类占46.5%。
选择不想学,考试无所谓的同学占8.4%,其中并没有理科同学。
选择确实像多学一点知识的同学占36.1%,理工类最高占41.2%,文史类占34.9%,其他类占16.7%。
选择个人爱好,十分喜欢的同学占3.7%。
文史类同学独占7.1%,预期
无差。
通过第9个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任程度可以看出,真正了解其中内涵的同学占24.1%。
文史类占30.2%,理工类占17.6%。
选择不信任的占全部共4.8%,其中理工类占5.9%,较文史类多1.2%。
选择那是政府领导人的事,只是看看没意见的同学占34.9%,其他类最高,占50%,理工类其次,占44.1%,文史类占25.6%。
有37%的同学选择半信半疑,拿不准,其中文史类占39.5%,理工类占32.4%,其他占到三分之一。
通过第10个问题如果开课,在上这门课的状态可以看出,选择认真听讲的同学仅占15.7%。
文史类占23.3%,比理工类高14.1%。
选择时听时不听,会走神开小差的同学占大多数66.7%,文史类、理工类和其他类基本持平。
选择从不听的同学占9.6%,其中理工类占187.6%,文史类占4.7%。
选择没开课的同学占7.2%。
理工类占5.9%,
文史类占4.7%,二者基本相同。
通过第11个问题是否会把马克思主义相关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可以看出,选择完全会的的同学占4.8%,其中文史类占7.0%,比理工类高4.1%。
选择大部分会的占18.1%,文史类稍低占16.3%,理工类占17.6。
选择可能会一点的同学占59.0%具有压倒性优势,文史类高占69.8%,理工类占52.9%,值得一提的是,当代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不能将之合理科学有效的运用,这也是我们今后教育的一个方向。
选择完全不会的同学占18.5%,理工类偏多占27.3%,文史类占7.0%,可以看出,高中阶段教育的差异,多少会导致学生在今后发展中的价值观产生差异。
在此次对本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的调查过程中,我们小组要特别感谢老师在我们制作调查问卷过程中细心耐心地为我们解疑答惑,同时也要感谢上海天会皓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调研宝所提供的问卷调查平台,最后要感谢参与本次调查的同学们,因为有了你们,我们的调查才得以顺利完成。
这次实训的过程中,我们收获很多。
我们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
自有各自的任务,所以我们的调查问卷得以迅速、高效的做完。
在进行网上填写调查问卷的时候,很多人嫌烦不愿意填,然后我们都是一个个发消息让认识的人填,至于陌生人,一回生二回熟,聊了几次就熟了,所以在活动中我们认识到在大学里我们应该多交朋友,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有助于我们活动的开展!另外,这份问卷能够完成,小组长的奉献必不可少,当然组员的付出同样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最终圆满完成了该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明白了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一个人单打独斗,干不了多少事,只有合作,才能最快最圆满最有效的完成工作。
(参考文献:《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研究》杨昳婧博士东北师范大学
2013-12-01 ;《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卿雪婷硕士湖南师范大学
2012-05-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