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吏部侍郎帝京篇》骆宾王唐诗全诗赏析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4
艺术海岸线Artistic Coastline唐朝作为我国历史上无论是国力还是文化都达到鼎盛的朝代,涌现出了众多文人墨客,为唐诗的兴盛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而在初唐时期,最为代表性的人物当属“初唐四杰”,对前朝历代糜丽诗风进一步改革,有别于隋唐诗风,继承和发扬了齐梁诗风,关注对生活的观察和热爱,营造更加积极健康的诗风,带给人们新奇的感受。
初唐四杰凭借独特的诗风特点,成为了唐诗繁荣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成就更是被历代文人墨客所歌颂。
文章就初唐四杰诗风对唐诗发展做出的贡献进行探究,分析初唐四杰诗风渊源,综述初唐四杰做出的文学成就。
初唐是新旧诗歌交替发展的重要时期,绮错婉媚为主的诗风风靡一时,成为初唐时期的主流诗风。
随着唐朝经济飞快发展,文化空前繁荣,精神文化需要与上层建筑相适应,但是原有的诗风却过于靡丽,与当时的朝代发展相背离,这就为新时期的诗歌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初唐四杰就是在这种环境下,积极承担起诗歌改革发展重任,挣脱齐梁浮艳诗风桎梏,力求塑造清新健康的诗风,在初唐宫体诗泛滥的整体氛围中脱颖而出,成为初唐的清流诗人。
其丰富的诗歌创作题材为表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提供了艺术再创造的空间,为初唐的诗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其完美的艺术形式与充实的思想有机结合,将唐诗推向了一个新的顶峰。
一、初唐四杰的思想渊源“初唐四杰”的思想渊源深刻,并非是无源之水,主要是受到了初唐时期政治文化所影响,尤其是唐朝国力兴盛,对于唐诗精神风貌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促使诗风朝着壮大昂扬方向发展[1]。
李泽厚在《美学三书》中,还从文化角度来分析,指出初唐时期文化变化深刻,对初唐四杰的诗歌创作带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如初唐书坛,由于唐太宗对书法的喜爱和介入提携了一百余年的书风,促进了书法的繁荣,还使得楷书字体走上法则自律性轨道。
这些都与初唐四杰的诗歌风气相契合,在侧面揭示了当时那个朝代人们的趣味标准和审美理想。
二、初唐四杰对文学体裁的新拓展初唐四杰对初唐诗歌做出的贡献,在体裁方面,对骈文、宫体诗、赋、歌行与律诗起到了重要开拓作用,呈现新的发展活力。
骆宾王简介,资料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骆宾王简介,资料骆宾王生平简介骆宾王(约630—684 ),字观光,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为“初唐四杰”中最富于传奇色彩的诗人和文章家。
骆宾王自幼随父到博昌,从师于张学士、辟吕公,七岁时赋《咏鹅》诗,被传为佳话,时称神童。
父骆履元,曾任青州博昌(今山东济南东北)令。
可惜父亲早逝,生活窘困,母亲带着他到袞州瑕丘投靠亲友,“藜藿无甘旨之膳”,以致沦落为“市井博徒”。
青少年时期落魄无羁的生活经历,对他的性格的形成有很大影响,他崇尚侠义,性格豪爽,富于反抗和冒险精神。
文如其人,宾王的豪爽及侠义精神自然也现于他的文学及诗歌的创作中。
青年时代的骆宾王曾在道王李元庆府中任参军、录事之类的小官。
适逢乾封元年高宗登泰山封禅,宾王作《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因此被赐为奉礼郎,后又任东台详正学士。
咸亨元年,骆宾王以奉礼郎的身份从军西域,正遇薛仁贵战败于大非川,滞戍边塞两年多,回到长安不久又进入蜀地,从军姚州(今云南楚雄一带),在姚州道大总管李义总府里任书记,随军征战,拟写檄文布告等。
上元元年官任武功主簿,后又调任明堂主簿、长安主簿。
仪凤三年,升任侍御史。
此后不久因事入狱,究其因,据说为“坐赃左迁临海丞”。
《新唐书·文艺本传》中却记载为:“武后时,数上疏言事,下除临海丞。
” 诗人在狱中作有《萤火赋》、《狱中咏蝉》和《狱中书精通简知己》,屡次诉说自己的冤屈。
仪凤四年改年号元调露元年,大赦天下,宾王因此得以出狱,之后又赴幽燕进入幕府。
调露二年秋天任临海县丞,因郁郁不得志不久弃官而去。
嗣圣元年九月,徐敬业起兵扬州,以匡复李唐王朝的名义征讨武则天。
骆宾王加入了匡复府在其中任艺文令,此期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名扬天下。
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的下落不明。
史诗记载说法不一,《朝野佥载》称:“宾王与徐敬业兴兵扬州,大败,投江而死。
”《本事诗·征异》则说他落发为僧。
唐太宗《帝京篇》赏析唐太宗《帝京篇》组诗由十首诗和一篇序文组成。
序文交待了写这一组诗的意图,这十首诗则是唐太宗实践创作意图的产物。
其中的第一首描写了皇宫之恢弘与壮丽,第二首至第九首则分别描写了太宗读经典、欣武宴、赏音乐、追逸趣、游翠渚、玩琴书、饮玉酒、观艳舞的生活情状及其感悟,第十首则综合抒写了唐太宗的人生理念和为政态度。
读这组诗,我们可以领略一代英主的胸怀和志趣,同时我们这些平常人也可以从这组诗所蕴含的情理中获取人生的若干启示。
一、博读经书是唐太宗宫廷生活的必修课岩廓罢机务,崇文聊驻辇;玉匣启龙图,金绳披凤篆。
韦编断仍续,缥帙舒还卷;对此乃淹留,欹案观坟典。
(注:淹留一作忘忧)这是唐太宗《帝京篇》的第二首诗。
这首诗记述了唐太宗勤奋读书的事迹。
唐太宗忙完了庙堂之上的朝廷大事,就到崇文馆去了。
干什么呢?他取出宝匣中的龙图,展开由金绳编的书简,他在读书。
龙图应该就是指河图,由此可见,《易经》是他最喜欢读的书了,或者说《易经》是他的必读书。
不但读《易经》,他还读三坟五典,三坟五典是上古时代三皇五帝的书,唐太宗读三坟五典就表明他是喜欢效法上古圣人的。
唐太宗读书并非浅尝则止,而是不厌其烦地读。
“韦编断仍续,缥帙舒还卷”就是明证。
唐太宗读起圣贤的书来,往往会进入忘忧忘我的境界,这个境界就是这首诗的尾联所合之意。
唐太宗喜欢读《易》还可以从第十首诗看出。
第十首诗的第七联是:六五诚难继,四三非易仰。
“六五”与“四三”比较难解,但《帝京篇》的第二首诗告诉我们:唐太宗喜欢读《易经》,于是我们不妨在《易经》中找找答案。
不难发现,《易经》中确有“六五”与“四三”的出处。
“六五”是一些卦的阴爻五位,比如坤卦“六五”爻的爻辞是“黄裳。
元吉。
”朱熹认为,之所以能够获得“元吉”是因为“以阴居尊,中顺之德,充诸内而见于外”。
后人则解释为“居尊而能柔和谦下。
”又如大有卦“六五”爻的爻辞是“厥孚交如。
威如。
吉。
” 朱熹解释为“大有之世,柔顺而中,以处尊位,虚己以应九二之贤,而上下归之,是其孚信之交也。
古典诗歌中有关春季变换的五个词古典诗歌中有关春季变换的五个词春是诗人写不尽的主题。
面对春天,诗人咏叹、赏惜、感伤别离,春天的季节变换总能引起诗人的无限情思。
在古典诗歌中活跃着有关春季变换的五个词,它们是“春归”“春回”“春去”“春来”“春到”,这五个词的用法有何不同呢?下面重点以唐宋诗词为例进行解读。
古典诗词中的“春归”与“春回”均有两种含义。
一种指春天的到来,一种指春天的结束。
因为“归”与“回”字可以组成两个意思相反的词“归(回)去”、“归来(回)”。
在唐诗中用“春归”表示春天到来的意思的用法较多。
如李益的《春夜闻笛》:“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这是诗人谪迁江淮时的思归之作。
“寒山”可见季节还在寒冬之中,诗人闻笛声后展开想象:笛声将春天唤回了大地,表达了身为迁客的诗人也盼望他的政治春天早日到来的复杂感情。
又如温庭筠的《达摩支曲》中有“旧臣头鬓霜华早,可惜雄心醉中老。
万古春归梦不归,邺城风雨连天草。
”的诗句,诗人写出了多少邺都旧臣空怀复国之心,苦无回天之力,自然界的春天岁岁如期回来,邺城繁华的春梦却一去不返的感叹。
再如刘长卿《新年作》中有“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之句,作者被贬至荒僻的潘州,委屈之心不言而喻。
新年已至,天下共春,而诗人升迁无望。
这里的“春归”是承前面的“新岁”而来,依然是春天到来的意思。
在唐诗中用“春归”表示春天结束的诗句也是随处可见的,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脍炙人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诗中“四月芳菲尽”,可见春天已过。
又如杜牧《为人题赠二首》中“绿树莺莺语,平江燕燕飞。
枕前闻雁去,楼上送春归。
”几句,由前面的“绿树”、“燕飞”、“送”,可见这里“春归”是春天结束的意思。
在宋代诗词中“春归”这个词的使用也很普遍,同样,有“春天到来”和“春天结束”的意思,甚至还有的人两种意思都取用。
骆宾王帝京篇篇一:骆宾王生卒年真相骆宾王生卒年真相按鉴考骆兆俊骆宾王(652年一751年)今陝西咸阳市人,初唐四杰诗人,唐代军亊大臣。
骆宾王古墓在南通並不是因参加楊州李敬业讨武战争逃亡,终卒于南通。
而是奉旨“安抚百城” 武则天又调动军队镇压,“吏不忍欺”,才抗旨逃亡,定居南通64年(687年至751年)儿孙滿堂。
其中706年归诚入朝,“结绶倦三入”恢复官位,任职9年,告老回家,旧地重游,在南通家中安度晚年。
751年在南通家中逝世。
一、生年考证。
1、骆宾王出生652年,主要依据“骆宾王自传” 其中(「咏怀古意上裴侍郎」这一篇诗文是记录杨州亊件,奉旨因亊逃亡起点时间,文篇开头主题是记录年岁,三十二馀罢,鬓是潘安仁。
释文:公元684年,时年三十二岁,因亊辞官弃职,抗旨逃亡隐居,鬓发与古时的潘安仁一样满头白发。
也就是684一32等于652年。
这一年也就是出生年是非常正确的。
2、679年秋狱中「在狱咏蝉」“那堪玄鬓影”,玄鬓影:古文解释: 黑色鬓发。
由此可考679年骆宾王28岁还是滿头黑色鬓发,4年以后,684年32岁己经满头白发。
704年时年52岁骆宾王古文「畴昔篇」之中词“不应白发顿成丝,……”。
实际这3首古文是记录年代顺序密码。
3、骆宾王670年时年18岁入朝,这一年入朝时间非常正确的。
假设669年或者671年入朝时间不能与古文年代吻合。
679年4月1日“上吏部裴侍郎书”年代密码,十年不调,是指670年至679年刚好进入十年范围。
时年18岁骆宾王在陝西咸阳长安城內任官职,与(680年)古文「久戍边城有怀京邑」回忆670年18岁入朝属于“弱龄小山志,宁期大丈夫” 还有(704年)古文「畴昔篇」“少年重英侠,弱岁贱衣冠”的诗句相勿合。
4、古文「至分陕」年代密码:非独在隆周,是永隆一周年(681年)春南征恢复爵王奉圣旨任姚州道大总管,统领三军平定姚州蛮族叛乱。
兵部奏姚州破逆贼诺没弄杨虔柳露布,古文帝京篇,就是记载南征亊实古文篇。
唐诗鉴赏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这首诗作于高宗仪凤三年(678)。
当时骆宾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
起二句在句法上用对偶句,在作法上则用起兴的手法,以蝉声来逗起客思。
诗一开始即点出秋蝉高唱,触耳惊心。
接下来就点出诗人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
三、四两句,一句说蝉,一句说自己,用“不堪”和“来对”构成流水对,把物我联系在一起。
诗人几次讽谏武则天,以至下狱。
大好的青春,经历了政治上的种种折磨已经消逝,头上增添了星星白发。
在狱中看到这高唱的秋蝉,还是两鬓乌玄,两两对照,不禁自伤老大,同时更因此回想到自己少年时代,也何尝不如秋蝉的高唱,而今一事无成,甚至入狱。
就在这十个字中,诗人运用比兴的方法,把这份凄恻的感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出来。
同时,白头吟又是乐府曲名。
相传西汉时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爱情不专后,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伤。
其诗云:“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见《西京杂记》)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这一典故,进一步比喻执政者辜负了诗人对国家一片忠爱之忱。
“白头吟”三字于此起了双关的作用,比原意更深入一层。
十字之中,什么悲呀愁呀这一类明点的字眼一个不用,意在言外,充分显示了诗的含蓄之美。
接下来五六两句,纯用“比”体。
两句中无一字不在说蝉,也无一字不在说自己。
“露重”“风多”比喻环境的压力,“飞难进”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响易沉”比喻言论上的受压制。
蝉如此,我也如此,物我在这里打成一片,融混而不可分了。
咏物诗写到如此境界,才算是“寄托遥深”。
诗人在写这首诗时,由于感情充沛,功力深至,故虽在将近结束之时,还是力有余劲。
第七句再接再厉,仍用比体。
秋蝉高居树上,餐风饮露,有谁相信它不食人间烟火呢?这句诗人自喻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相反地还被诬陷入狱,“无人信高洁”之语,也是对坐赃的辩白。
帝京篇原文、翻译及赏析帝京篇骆宾王〔唐代〕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
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
皇居帝里崤函谷,鹑野龙山侯甸服。
五纬连影集星躔,八水分流横地轴。
秦塞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
桂殿嶔岑对玉楼,椒房窈窕连金屋。
三条九陌丽城隈,万户千门平旦开。
复道斜通鳷鹊观,交衢直指凤凰台。
剑履南宫入,簪缨北阙来。
声名冠寰宇,文物象昭回。
钩陈肃兰戺,璧沼浮槐市。
铜羽应风回,金茎承露起。
校文天禄阁,习战昆明水。
朱邸抗平台,黄扉通戚里。
平台戚里带崇墉,炊金馔玉待鸣钟。
小堂绮帐三千户,大道青楼十二重。
宝盖雕鞍金络马,兰窗绣柱玉盘龙。
绣柱璇题粉壁映,锵金鸣玉王侯盛。
王侯贵人多近臣,朝游北里暮南邻。
陆贾分金将宴喜,陈遵投辖正留宾。
赵李经过密,萧朱交结亲。
丹凤朱城白日暮,青牛绀幰红尘度。
侠客珠弹垂杨道,倡妇银钩采桑路。
倡家桃李自芳菲,京华游侠盛轻肥。
延年女弟双凤入,罗敷使君千骑归。
同心结缕带,连理织成衣。
春朝桂尊尊百味,秋夜兰灯灯九微。
翠幌珠帘不独映,清歌宝瑟自相依。
且论三万六千是,宁知四十九年非。
古来荣利若浮云,人生倚伏信难分。
始见田窦相移夺,俄闻卫霍有功勋。
未厌金陵气,先开石椁文。
朱门无复张公子,灞亭谁畏李将军。
相顾百龄皆有待,居然万化咸应改。
桂枝芳气已销亡,柏梁高宴今何在。
春去春来苦自驰,争名争利徒尔为。
久留郎署终难遇,空扫相门谁见知。
当时一旦擅豪华,自言千载长骄奢。
倏忽抟风生羽翼,须臾失浪委泥沙。
黄雀徒巢桂,青门遂种瓜。
黄金销铄素丝变,一贵一贱交情见。
红颜宿昔白头新,脱粟布衣轻故人。
故人有湮沦,新知无意气。
灰死韩安国,罗伤翟廷尉。
已矣哉,归去来。
马卿辞蜀多文藻,扬雄仕汉乏良媒。
三冬自矜诚足用,十年不调几邅回。
汲黯薪逾积,孙弘阁未开。
谁惜长沙傅,独负洛阳才。
完善译文及注释译文国家山河千万里,都城门户九重。
不曾目睹帝都皇宫的壮丽,哪里知道天子的尊贵?帝都坐落于崤山与函谷关,秦地龙山一带都属于侯服与甸服。
五星连缀与日月依次运行,八川分流纵横于地轴之上。
▲束天学掌叛磊裁勰糕唐代干谒诗与干谒文比较论王俭摘要:投献干谒诗和干谒文是唐代文人干谒活动中最常见、也最直接的干谒手段。
干谒文学因其鲜明的工具性、目的性和功利性,成为不同于其他文学创作的一个特类。
唐代干谒诗与干谒文在兴起时间、表达技巧、艺术效果、干谒功能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具有诸多异同之处。
关键词:唐代;干谒诗;干谒文;干谒文学干谒行为,古已有之,然以有唐一代最为盛行,视之空前绝后,亦不为过。
在干谒之风盛行的唐代,文学创作不仅要服务于取士选官的诸多环节,而且它是文人从事干谒活动的重要凭借。
以诗、文干谒,是唐代文人干谒活动中最常见、也最直接的干谒手段。
说其最常见,首先是因为二者在文献中现存作品的数量相对较多,常见以“投、赠、寄、呈、上、献、送、奉”等题字名篇;其次,唐代历史上众多著名文人都使用过这两种干谒手段。
说其最直接,是因为二者与执贽(包括行卷)、献书和投匦等通过投献文学作品、间接传达干谒意图的干谒手段不同,干谒诗与干谒文是以诗文形式、直接表达干谒意图的手段,作者的干谒目的和愿望直接通过作品传达。
因此,执贽、投匦和献书等行为所涉及的作品,可称作“用以干谒的文学作品”,而干谒诗与干谒文可径称为“干谒文学作品”。
虽然同属干谒文学,干谒诗与干谒文也存在诸多不同之处,本文择其要者,拟从如下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一、兴起时间不同考察《全唐诗》和《全唐文》所存留的作品,初唐九十多年中,除执贽、献书和投匦w之外,文人几乎仅以投献干谒文的方式直接表达于谒意图,而基本不写干谒诗。
∞而唐代之前文人以诗歌直接表达干谒意图的做法,更是少见。
干诲诗是盛唐以后突然大量兴起的,此后,干谒诗与干谒文才一同成为唐代文人普遍使用的干谒手段。
初唐文人几乎不写干谒诗,而独擅于干谒书启的原因,或许可以从唐代文学文体发展的外部原因和内部因素两方面探求。
从干谒诗的兴起阶段和作者身份考察,我们可以觉察到干谒文与干谒诗的先后兴起,与唐代取士观念和制度的变革之间应当存在一定的关系。
《唐诗鉴赏辞典五言律诗骆宾王》(骆宾王)原文及翻译
唐诗鉴赏辞典五言律诗骆宾王骆宾王系列:唐诗鉴赏辞典唐诗鉴赏辞典五言律诗骆宾王
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1,南冠客思深2。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3。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4。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5?
【注释】1西陆:指秋天。
2南冠:指囚系。
客思:客居在外的思乡情绪。
深:一作「侵」。
3玄鬓:指蝉。
古时妇女梳鬓发如蝉翼状,称蝉鬓。
4「露重」二句:以蝉的艰难处境喻己之冤屈难伸。
5「无人」二句:慨叹无人相知,为之昭雪冤狱。
蝉栖树上,吸风饮露,这里比附此意。
【译文】秋天来临,寒蝉不住地哀鸣,被囚系的我,满怀着思乡的愁情。
怎么禁得住双翼乌黑的蝉儿,来对我这白头之人悲切地歌吟!霜露浓重,它难以向前飞行,秋风凄紧,它的歌声也容易消沉。
没有人相信我像蝉儿一样高洁,有谁能为我表白这一片冰心!
【赏析】这首诗是高宗仪凤三年(678)秋,骆宾王因上书言事,得罪武后,被诬下狱期间所作,是一首咏物诗。
诗人借咏蝉以自喻,抒发了世道艰险、高洁受冤的深切感慨。
全诗序文用骈体,思理周密,用典贴切,声情摇曳,极富韵致。
诗用五律,首联即对,以蝉之悲鸣,兴己之客思,骇耳惊心;颔联用流水对,一句说蝉,一句说己,物我交融,语意双关;颈联纯用比体,表面上字字说蝉,实则是字字说己,物我一体,寄托遥深;尾联设问,反诘有力,衷情呜咽,令人三叹,不禁扼腕。
全诗层次井然,感情深沉,语意双关,寄托深远,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笠翁对韵》详解版卷一十三元卑对长,季对昆。
永巷对长门。
山亭对水阁,旅舍对军屯。
杨子渡,谢公墩。
德重对年尊。
承乾对出震,叠坎对重坤。
志士报君思犬马,仁王养老察鸡豚。
远水平沙,有客泛舟桃叶渡;斜风细雨,何人携榼(kē)杏花村。
君对相,祖对孙。
夕照对朝曛(xūn)。
兰台对桂殿,海岛对山村。
碑堕泪,赋招魂。
报怨对怀恩。
陵埋金吐气,田种玉生根。
相府珠帘垂白昼,边城画角动黄昏。
枫叶半山,秋去烟霞堪(kān)倚(yǐ)杖;梨花满地,夜来风雨不开门。
【注释】【卑对长】卑,低微;长,长辈,地位高的。
【季对昆】昆,兄长;季,弟弟。
【永巷】汉代拘禁犯罪的妃嫔宫女的地方。
(1)宫中长巷。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于是范雎乃得见于离宫,详为不知永巷而入其中。
”《尔雅·释宫》“宫中衖谓之壸”邢昺疏引三国魏王肃曰:“今后宫称永巷,是宫圌内道名也。
”唐李华《长门怨》诗:“每忆椒房宠,那堪永巷阴。
”《旧唐书·德宗纪论》:“去无名之费,罢不急之官,出永巷之嫔嫱。
”清孔尚任《桃花扇·题画》:“横揣俺天涯夫婿,永巷日如年。
”(2)宫中署名。
掌管后宫人事,有令、仆射等,汉武帝时改为掖庭,有狱监禁宫人。
《史记·吕太后本纪》:“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
”《汉书·广川惠王刘圌越传》:“使其大婢为仆射,主永巷。
”南朝梁元帝《金楼子·说蕃》:“去令昭信为后,幸姬陶望卿为修靡夫人,主缯帛,崔修成为贞明夫人,主永巷。
”(3)深巷;长巷。
唐李商隐《无题》诗之四:“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
”南唐李中《书夏秀才幽居壁》诗:“永巷苔深户半开,床头书剑积尘埃。
”宋王禹偁《记马》:“旁顾适有永巷,修直百余步。
”【长门】汉宫名。
汉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
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
“窈窕”本义及词义演变考作者:董文会张会娟来源:《汉字文化(教学卷)》2017年第01期【摘要】“窈窕”一词现多形容女子娴静美好,姿态优美,多数词典也将此义作为第一义项,本文考察文献,从“窈”、“窕”二字字形、字义角度试析“窈窕”本义为“洞穴幽深状”,并梳理了由其本义辐射式引申出的其它相关义项,对间接引申义也做了举证,使其词义发展演变脉络条理清晰。
【关键词】窈窕幽深貌美演变一、“窈窕”源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广为人熟知,“窈窕”常用来形容女子娴静、美好,在各种词典中也将“娴静、美好貌”置于第一义项,似是将这一义项看做“窈窕”的本义,后世对“窈窕”本义也有不少的探讨。
刘毓庆《“窈窕”考》根据《说文》对窈、窕二字的训释,并依据历史文献资料将“窈窕”释为洞穴之幽深。
李艳红、钟如雄《“窈窕”本义考辨——与刘毓庆先生商榷》根据毛传“窈窕,幽闲也”的释义对幽、闲二字分别进行了考释,释“幽”为“山洞”,“闲”引申为“空阔宽大”义,“幽闲”即“闲幽”,指“幽深宽大的宫室”。
李清文《“窈窕淑女”的别解》一文从词汇意义和语音方面对“窈窕”和由其衍生出的“苗条”二词的渊源进行了说明,认为“美貌”是“窈窕”的本义。
蔡英杰《从同源关系看“窈窕”一词的释义》从语源层面分析“窈窕”,举例论证了“窈”、“窕”二字所处的两个同源系统皆有“长义”和“曲义”,此二字合为一词后既可表示“长义”,也可表示“曲义”,亦可表“长且曲义”,分析得出“深长义”是其本义。
二、“窈窕”本义考“窈窕”二字产生之初是两个单音字,故有必要考证这两字的本义,或可窥探其源头。
《说文·穴部》:“窈,深远也。
从穴,幼声。
”《老子》第二十一章:“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王弼注:“窈冥,深远之叹,深远不可得见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由山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此几处“窈”皆为“深远”义。
《说文·穴部》:“窕,深肆极也。
从穴,兆声,读若挑。
”《释言》曰:‘窕,肆也。
骆宾王诗句摘要:一、前言二、骆宾王的简介三、骆宾王的代表作品及诗句解读1.《帝京篇》2.《在狱咏蝉》3.《于易水送人》四、骆宾王诗句的艺术特点五、结论正文:一、前言骆宾王,字观光,唐朝著名文学家,与王之涣、王之涣、王勃、杨炯、卢照邻等人并称为“初唐四杰”。
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将对骆宾王的部分代表作品及诗句进行解读,以展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骆宾王的简介骆宾王,唐朝初期著名文学家,约生于公元619 年,卒于公元687 年。
他原籍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后迁居至河南洛阳。
骆宾王少年时期即以文才著称,与王勃、杨炯、卢照邻被誉为“初唐四杰”。
他的诗歌作品以五言、七言古诗为主,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三、骆宾王的代表作品及诗句解读1.《帝京篇》《帝京篇》是骆宾王的一首长篇史诗,全诗共200 句,描绘了唐朝都城长安的壮丽景色和繁华景象。
诗句“龙飞玉殿辞天颜,蛇化金桥入梦魂”展示了骆宾王对长安皇宫的崇敬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2.《在狱咏蝉》《在狱咏蝉》是骆宾王的一首五言古诗,表达了诗人身陷囹圄,但仍坚守信念的决心。
诗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意指蝉鸣声之所以能传得很远,并非依靠秋风的助力,而是源于其身居高处的自信。
3.《于易水送人》《于易水送人》是骆宾王的一首七言古诗,描绘了诗人在易水边送别友人的情景。
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以及对友人离去后时光荏苒、世事无常的感慨。
四、骆宾王诗句的艺术特点骆宾王的诗句具有以下艺术特点:1.形式多样,既有五言、七言古诗,又有长篇史诗;2.内容丰富,涉及政治、历史、自然、哲理等多个方面;3.语言优美,善用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使诗句更具表现力。
五、结论骆宾王是初唐时期的重要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带三字的诗句含有“三”的诗句有:1、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宋·邵康节《山村咏怀》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3、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唐·杜甫《八阵图》4、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魏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5、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6、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唐·杜甫《蜀相》7、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唐·颜真卿《劝学诗》8、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9、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其一》10、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唐·白居易《琵琶行》1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1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李白《秋浦歌十七首》1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4、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唐·白居易《观刈麦》15、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唐·李峤《风》2.带“三”字的诗句问花花不语,为谁落,为谁开。
算春色三分,半随流水,半入尘埃。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3.带有三字的古诗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辛弃疾【朝代】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骆宾王《帝京篇》]帝京篇篇一:[帝京篇]《上吏部侍郎帝京篇》骆宾王唐诗全诗赏析《上吏部侍郎帝京篇》是“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创作的长篇歌行。
此诗取材于汉代京城长安的生活故事,表现了京城的豪华壮丽,揭露了种种社会丑态和世道沧桑,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上吏部侍郎帝京篇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
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
皇居帝里崤函谷,鹑野龙山侯甸服。
五纬连影集星躔,八水分流横地轴。
秦塞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
桂殿篇二:[帝京篇]帝京篇十首唐诗原文欣赏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
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
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
唐太宗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后世明君之典范。
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帝京篇十首(李世民唐诗)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
绮殿千寻起,离宫百雉馀。
连薨遥接汉,飞观迥凌虚。
云日隐层阙,风烟出绮疏。
岩廊罢机务,崇文聊驻辇。
玉匣启龙图,金绳披凤篆。
韦编断仍续,缥帙舒还卷。
对此乃淹留,欹案观坟典。
移步出词林,停舆欣武宴。
雕弓写明月,骏马疑流电。
惊雁落虚弦,啼猿悲急箭。
阅赏诚多美,于兹乃忘倦。
鸣笳临乐馆,眺听欢芳节。
急管韵朱弦,清歌凝白雪。
彩凤肃来仪,玄鹤纷成列。
去兹郑卫声,雅音方可悦。
芳辰追逸趣,禁苑信多奇。
桥形通汉上,峰势接云危。
烟霞交隐映,花鸟自参差。
何如肆辙迹,万里赏瑶池。
飞盖去芳园,兰桡游翠渚。
萍间日彩乱,荷处香风举。
桂楫满中川,弦歌振长屿。
岂必汾河曲,方为欢宴所。
落日双阙昏,回舆九重暮。
长烟散初碧,皎月澄轻素。
搴幌玩琴书,开轩引云雾。
斜汉耿层阁,清风摇玉树。
欢乐难再逢,芳辰良可惜。
玉酒泛云篇三:[帝京篇]唐代的代表人物及作品介绍(一)唐诗1、初唐四杰:“王杨卢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帝京篇》骆宾王骆宾王《晚度天山有怀京邑》诗词鉴赏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
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
有集。
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骆宾王《晚度天山有怀京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晚度天山有怀京邑唐代:骆宾王忽上天山路,依然想物华。
云疑上苑叶,雪似御沟花。
行叹戎麾远,坐怜衣带赊。
交河浮绝塞,弱水浸流沙。
旅思徒漂梗,归期未及瓜。
宁知心断绝,夜夜泣胡笳。
鉴赏首联“忽上天山路,依然想物华”意为:忽然登上了天山,向南远眺,心绪愁闷,不由想起京城中那美丽的自然景色。
“忽”字形象、生动,由于天山高峻,往上攀爬时感到遥如登天,到达山顶时,眼前景色一下子开阔起来,有豁然开朗之感。
可惜瞬间的惊异、喜悦之余,诗人又陷入了对京城的思念。
开宗明义,直指题目。
次联“云疑上苑叶,雪似御沟花”意为:天山上云层舒展,让人疑心是上林苑中浓密的树叶,那飘扬的雪花恰似长安护城河中随波荡漾的落花。
此二句紧扣“想物华”三字,驰骋想象,笔墨跌宕。
三联“行叹戎麾远,坐怜衣带赊”意为:行军途中常常慨叹军营离京城十分遥远,因为叹息、忧虑,我的衣带都变得松弛不少。
行军辛苦,忧思边人,以致形容枯槁。
四联“交河浮绝塞,弱水浸流沙”意为:交河水流向远处,消失在荒僻的塞外,弱水里浸着流动的细沙。
如此悲壮、凄凉的绝域景象与诗人记忆中京城的车水马龙、花团锦簇之景差别巨大,难怪诗人又“叹”又“怜”,以致“衣带赊”了。
五联“旅思徒漂梗,归期未及瓜”意为:旅途之中像木偶人一样漂泊不定,遥想离任满交接回归的日子还长着呢。
这是诗人对从戎在外,生活起伏,不知何时可以结束的忧伤、惆怅,用典巧妙,让人觉得漂泊之人的凄凉境遇古今都是一样的。
清代梁诗正行书《骆宾王帝京篇》欣赏梁诗正《骆宾王帝京篇》纸本,小行书,尺寸28.76厘米*112.81厘米。
【整卷欣赏】【局部欣赏】这是梁诗正的小行书。
结构端庄,笔画清晰,在特制绢纹的映衬下,有一种从容不迫的美。
梁诗正是雍正探花,在乾隆朝得到重用,历任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及工部尚书,各部部长几乎当过一轮,足见乾隆对他的信任和喜爱。
他曾为乾隆主编《三希堂法帖》,并受命在诸多传世书画上题跋,像著名的《快雪时晴帖》《富春山居图》上,都曾留下梁诗正的真迹。
梁诗正(1697年-1763年),字养仲,号芗林,又号文濂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清代官员、书法家。
擅诗文,同杭世骏、陈兆嵛等六人结“月课诗社”。
梁诗正工书法,初学柳公权,继参赵孟頫,晚年师颜真卿,编历代名家书法真迹《三希堂法帖》,所书《十宫帖》为清代行书精品。
著有《矢音集》。
清人吴修在《昭代尺牍小传》称“诗正工书。
”清人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书中说到梁诗正的书法:“公书初学柳成宫(柳公权),继参文(征明)、赵(孟頫),晚师颜(真卿)、李(北海)。
”清人王昶在《春融堂集》中评梁诗正书法:“公常言,往在上书房为高宗作擘窠大字,适宪皇驾至,诸臣鹄立以俟,宪皇命作书,墨渍於袖,又命高宗拽之。
”另据传,梁诗正与张照曾共同为乾隆帝联句《澄海楼联句》。
《诗话》称赞梁诗正的应制诗“庄雅雍容,自然合节,情文相生之妙。
专家苦吟不过如是。
”“公(梁诗正)则以稳惬胜。
枚速马工,各擅能事。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梁诗正去世多年之后,皇帝还念念不忘梁诗正,御制诗怀旧时,将梁诗正作为“五词臣”之首。
后来,梁诗正的长子梁同书,中举人,赐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次子梁敦书,官至兵部右侍郎。
《上吏部侍郎帝京篇》骆宾王唐诗全诗赏析
上吏部侍郎帝京篇
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
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
皇居帝里崤函谷,鹑野龙山侯甸服。
五纬连影集星躔,八水分流横地轴。
秦塞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
桂殿嵚岑对玉楼,椒房窈窕连金屋。
三条九陌丽城隈,万户千门平旦开。
复道斜通鳷鹊观,交衢直指凤凰台。
剑履南宫入,簪缨北阙来。
声明冠寰宇,文物象昭回。
钩陈肃兰扈,璧沼浮槐市。
铜羽应风回,金茎承露起。
校文天禄阁,习战昆明水。
朱邸抗平台,黄扉通戚里。
平台戚里带崇墉,炊金馔玉待鸣钟。
小堂绮帐三千户,大道青楼十二重。
宝盖雕鞍金络马,兰窗绣柱玉盘龙。
绣柱璇题粉壁暎,锵金鸣玉王侯盛。
王侯贵人多近臣,朝游北里暮南邻。
陆贾分金将讌喜,陈遵投辖正留宾。
赵李经过密,萧朱交结亲。
丹凤朱城白日暮,青牛绀幰红尘度。
侠客珠弹垂杨道,倡妇银钩采桑路。
倡家桃李自芳菲,京华游侠盛轻肥。
延年女弟双飞入,罗敷使君千骑归。
同心结缕带,连理织成衣。
春朝桂尊尊百味,秋夜兰灯灯九微。
翠幌珠帘不独映,清歌宝瑟自相依。
且论三万六千是,宁知四十九年非。
古来荣利若浮云,人生倚伏信难分。
始见田窦相移夺,俄闻卫霍有功勋。
未厌金陵气,先开石椁文。
朱门无复张公子,灞亭谁畏李将军。
相顾百龄皆有待,居然万化咸应改。
桂枝芳气已销亡,柏梁高宴今何在? 春去春来苦自驰,争名争利徒尔为。
久留郎署终难遇,空扫相门谁见知。
莫矜一旦擅繁华,自言千载长骄奢。
倏忽搏风生羽翼,须臾失浪委泥沙。
黄雀徒巢桂,青门遂种瓜。
黄金销铄素丝变,一贵一贱交情见。
红颜宿昔白头新,脱粟布衣轻故人。
故人有湮沦,新知无意气。
灰死韩安国,罗伤翟廷尉。
已矣哉,归去来。
马卿辞蜀多文藻,扬雄仕汉乏良媒。
三冬自矜诚足用,十年不调几邅回。
汲黯薪逾积,孙弘阁未开。
谁惜长沙傅,独负洛阳才。
【赏析】
第一部分
全诗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从“山河千里国”至“黄扉通戚里”),状写长安地理形势的险要奇伟和宫阙的磅礴气势。
此部分又分作三个小层次。
开篇为五言诗,四句一韵,气势凌历,若千钧之弩,一举破题。
“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对仗工整,以数量词用得最好,“千里”以“九重”相对,给人一种旷远、博大、深邃的气魄。
第三句是个假设问句,“不睹皇居壮”。
其后的第四句“安知天子尊”,是以否定疑问表示肯定,间接表达赞叹、惊讶等丰富复杂而又强烈的情感。
此处化用了《史记·高祖纪》中的典故:
“萧丞相作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
高祖见丞阙壮甚,怒。
萧何曰:‘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
’高祖乃悦。
”只有熟悉这一典故,方能更好体会出这两句诗的意韵。
它与开篇两句相互映照,极为形象地概括出泱泱大国的帝都风貌。
以上四句统领全篇,为其后的铺叙揭开了序幕。
第二个小层次描写长安的远景:“皇居帝里崤函谷,鹑野龙山侯甸服。
五纬连影集星躔,八水分流横地轴。
秦塞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
”这六句七言诗,从宏观角度展现了一幅庞大壮丽的立体图景。
天地广阔,四面八方,尽收笔底。
星光辉映,关山绵亘护卫,沃土抚育,帝京岂能不有!六句诗里连用“五”“八”“一百二”“三十六”等多个数字,非但没有枯燥之感,反而更显典韵奇巧,构成鲜豁之境和独特的景象。
此为首句“山河千里国”的细致绘写。
第三个小层次为长安的近景刻绘:“桂殿嵚崟对玉楼,椒房窈窕连金屋。
三条九陌丽城隈,万户千门平旦开。
复道斜通鳷鹊观,交衢直指凤凰台。
”直入云霄、耀眼辉煌的宫殿,温馨艳冶的禁闱;宽畅而通达的大道,复道凌空,斜巷交织。
此为对“皇居壮”的具体刻划。
六句诗阐明了帝京的壮观、繁华、气度,不由令人念及天子的尊贵与威严。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由剑履南宫入”到“宁知四十九年非”)重点描绘长安上流社会王侯贵戚骄奢纵欲的生活。
诗人由表面的繁荣昌盛落笔,意在阐释兴衰祸福相倚伏的哲理。
此部分又可分为两个层次。
诗的前二十六句为第一层次,主要绘写权贵们及其附庸的日常生活。
“剑履南宫入,簪缨北阙来。
声明冠寰宇,文物象昭回。
”细致传神地刻划出享有殊荣的.将相们,身佩宝剑,昂然出入宫殿的情景。
他们的美名扬于天下,形象题于画阁,业绩载入史册,光荣如同日月。
“钩陈肃兰,璧沼浮槐市”,写的是天子的学宫圣境,静穆清幽;学士们漫步泮池、文市,纵论古今于青槐之下,十分风流儒雅。
教化之推行,言路之广开,由此可见一斑!“铜羽应风回,金茎承露起”,既写景又抒情。
那展翅翱翔的铜
乌殷勤地探测着风云的变幻,期盼国泰民安;那高擎金盘的仙掌虔诚地承接着玉露,祈愿天子万寿无疆。
“校文天禄阁,习战昆明水”,指的是文武百将各司其职,文将治国安邦,武将戍边拓疆。
“朱邸抗平台,黄扉通戚里”,说的是权贵们的居所,如同皇帝的离宫一样众多华丽。
他们不但身居华屋而且饮食考究,“炊金馔玉待鸣钟”,真是气派。
“小堂绮窗三千户,大道青楼十二重”是他们娱乐的场所。
娼优之多可想而知。
她们是由于统治阶级生活需要而滋生的附属阶层。
她们的生活自然也豪华奢靡:“宝盖雕鞍金络马,兰窗绣柱玉盘龙。
”这样的生活是“朝游北里暮南邻”的锵金鸣玉的王侯贵人所带来的。
除了北里南邻的“多近臣”,还有那些失势的旧臣元老和专宠的新贵:“陆贾分金将燕喜,陈遵投辖正留宾。
赵李经过密,萧朱交结亲。
”他们也都有各自的活动场所和享乐消遣之法,游说饮宴,兴高采烈,逍遥自得。
这是朝廷之外的另一番热闹景象。
第二个层次是描绘长安的夜生活,从暮色苍茫到更深漏残,绿杨青桑道上,车如流水马如龙。
一边是艳若桃李的娼妓,一边是年少英俊的侠客。
碧纱帐里,彩珠帘内,皇帝与宠妃,使君与罗敷,出双入对,相互依偎,厮守之状如胶似漆。
歌舞场上,轻歌曼舞。
王公贵人,歌儿舞女,沉迷于灯红酒绿的梦幻里。
他们便是如此浑浑噩噩度过自己的一生,不能如蘧伯玉一般,“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
第三部分
现实是残酷的,乐极必定生悲。
因而诗人在第三部分(从“古来荣利若浮云”至“罗伤翟廷尉”)以其精练灵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动人心弦的历史画卷,把西汉一代帝王将相、皇亲国戚你死我活的残酷的斗争景象和世态人情的炎凉,状写得淋漓尽致。
考究用典,精到的议论,生动的描绘,细腻的抒情,惊醒的诘问,交叉使用,纵横捭阖,举重若轻地记录了帝京上层社会的生活史。
这部分重点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无法逃脱的没落命运。
“古来荣利若浮云,人生倚伏信难分!”从古到今,统治阶级都是一样的。
诗人生活的武则天时代,朝廷内部争权夺利激烈,酷吏罗织罪名陷害忠良,正所谓“倏忽搏风生羽翼,须臾失浪委泥沙。
”没有谁能够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
面对唐朝的现实,诗人发出无可奈何的慨然而叹:“已矣哉,归去来!”继而诗人列举了汉代著名的贤才志士,他们的升迁湮滞,都不取决于个人学识才智的高低,而取决于统治者的好恶。
司马相如辞赋再佳,无奈景帝不喜欢辞赋,只得回到临邛卖酒为生;后来武帝赏识他的辞赋,经过狗监的推荐,才被召任为郎。
扬雄学识尽管渊博,然而成、哀、平三位皇帝都不赏识他,他也就无法被提升。
“十年不调几邅回”,语意双关,既指张释之十年为骑郎事,也是叹息自己十年没升迁的境遇。
汲黯因为直谏而遭到忌恨,贾谊因为才高而被谗言所害。
这一结尾,婉转地表达了忠直之士难以被容纳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