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新加坡港口竞争力分析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358.01 KB
- 文档页数:10
新加坡淡马锡港打造东南亚物流中心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运输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在东南亚地区,新加坡淡马锡港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先进的设施,成为东南亚地区物流中心的有力竞争者。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新加坡淡马锡港打造东南亚物流中心的关键因素。
一、地理位置优势新加坡淡马锡港地处东南亚地区的中心位置,享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作为东南亚最大的港口之一,淡马锡港紧邻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重要通道。
这使得新加坡淡马锡港成为了世界主要贸易航线的重要枢纽之一。
同时,其周边地区拥有众多发展中国家,为物流业务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市场。
二、先进的港口基础设施新加坡淡马锡港一直以来致力于提供先进的港口基础设施,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物流需求。
港口设施的现代化和高效运营是新加坡淡马锡港成功打造物流中心的重要因素之一。
该港口拥有大型集装箱码头、多功能仓库、先进的装卸设备等设施,能够快速高效地处理大量货物。
此外,港口的数字化管理系统也提高了物流运作的效率和精确度。
三、高水平的物流服务作为东南亚物流中心,新加坡淡马锡港在物流服务方面非常有竞争力。
港口管理方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物流解决方案,包括货物装卸、仓储管理、运输安排、关务操作等。
基于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专业的团队,新加坡淡马锡港以其高效可靠的物流服务成为众多国际贸易企业的首选。
同时,港口还提供在线货物跟踪系统和信息化平台,方便客户实时监控货物状态和进展。
四、完善的贸易环境新加坡作为一个国际贸易重要节点,其完善的贸易环境也为淡马锡港打造物流中心提供了有利条件。
新加坡以其稳定的政治局势、廉洁的政府形象和规范的法律环境吸引了众多跨国公司在此设立分支机构。
这为港口业务提供了持续的市场需求和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
五、创新科技在物流中的应用为了保持竞争力并不断提高物流效率,新加坡淡马锡港积极借助创新科技在物流中的应用。
例如,港口管理方引入自动化装卸设备、无人机等技术,提高货物处理效率和精确度。
新加坡港口竞争力分析报告一、新加坡基本资料介绍1、基本概况新加坡港位于新加坡(全称:新加坡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SINGAPORE)的新加坡岛南部沿海 , 西临马六甲(MALACCA)海峡的东南侧,南临新加坡海峡的北侧,是亚太地区最大的转口港,也是世界最大的集装箱港口之一。
又称狮城、星洲或星岛。
该港扼太平洋及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自13 世纪开始使是国际贸易港口,已发展成为国际著名的转口港。
2、港口基本信息锚地:东 :(A)01-13-31N/103-53-39E,(B)01-15-36N/103-57-30E;南: 港界内 ,Sebarok Beacon 南 ;西:01-13-44N/103-36-30E东柔佛海峡 (East Johore Strait):01-18-00N/104-05-30E3、主要进出口货物:主要进出口货物为石油、机械设备、电子电器、化肥、水泥、谷物、糖、橡胶、面粉、化工产品、矿砂、工业原料、食品、木材、椰袖、椰干、棕榈果、水果及杂货等。
4、港口功能( 1)发展集装箱中转业务从1960 年开始,集装箱运输在世界上逐渐兴起。
新加坡抓住机遇,开始大力兴建集装箱专用泊位,首个泊位于 1972 年投入运营。
通过逐步改建和新建集装箱专用码头,配合积极的集装箱中转政策,并与政府当局和相关行业紧密协作,新加坡港迅速发展,转变成为地处东南亚的集装箱国际中转中心。
新加坡港与世界上123 个国家和地区的600 多个港口建立了业务联系,每周有430 艘班轮发往世界各地,为货主提供多种航线选择。
有了如此高密度、全方位的班轮航线作保证,需要中转的集装箱到了新加坡很快就会转到下一个航班运往目的地。
新加坡港的大部分集装箱在港堆存时间为3-5 天,其中 20%的堆存时间仅为 1 天。
新加坡作为国际集装箱的中转中心,极大地提高了全球集装箱运输系统的整体效能,成为国际航运网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是新加坡国际航运中心的最大特色。
新加坡港⼝经营与管理新加坡港⼝经营与管理⼀、港⼝简介(⼀)港⼝及所在城市情况新加坡港是⽬前世界上货运量第⼀和集装箱业务量第⼆的港⼝(集装箱业务量第⼀的港⼝是⾹港)。
2002年,新加坡港第⼗四次获选为“最佳海港(亚洲)”。
2004年新加坡港再次被评为亚洲最佳港⼝。
运营新加坡港的新加坡港务集团于2000年、2001年连续两年荣获 Spell Lioyd's List 亚洲区海事服务奖中的“最佳集装箱码头奖”。
与此同时,新加坡港务集团也在亚洲货运业2002第⼗三次获选为“最佳集装箱码头经营者”。
新加坡所处的地理位置⼗分优越,是世界的⼗字路⼝之⼀。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的最南端,马六甲海峡东⼝,⾚道以北 136.8公⾥,东经103° 36’⾄东经104°25’,北纬1°09’⾄1°29’之间。
⾯积682.7平⽅公⾥,由新加坡岛和60余个⼩岛组成,总⼈⼝401.7万,其中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326万,华族⼈⼝约占77%。
新加坡属热带⾬林⽓候,常年炎热,没有台风、地震等⾃然灾害,是⼀个难得的天然良港。
图7-3 新加坡港的地理位置注:资料来⾃PSA官⽅⽹站:/doc/5da3194ee45c3b3567ec8bd4.html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新加坡发展成为⼀个世界主要的商业、运输、通讯、旅游中⼼。
2002年⼈均GDP为37401新元(约合20887美元)。
如今,新加坡已发展成为东南亚地区重要的⾦融中⼼、运输中⼼和国际贸易中转站,世界电⼦产品重要制造中⼼和第三⼤炼油中⼼。
(⼆)港⼝对腹地经济的作⽤新加坡通过两条堤道与马来西亚相连,和印度尼西亚的廖内(Riau )群岛的主岛仅有⼀⽔之隔。
从泰国或菲律宾只须经过短途飞⾏即可抵达新加坡。
新加坡的樟宜机场为69家航空公司提供服务,是进出东南亚的门户。
现在负责新加坡港运营的是新加坡港务集团(PSA)。
PSA在新加坡港经营着4个集装箱码头,提供相关服务。
新加坡海运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新加坡位于东南亚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先进的港口设施,使其成为全球最繁忙的航运中心之一。
本文将分析新加坡海运业的现状,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新加坡作为一个岛国,其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与海洋贸易密不可分。
新加坡的港口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每年处理数以百万计的集装箱货物。
新加坡的港口设施现代化,并拥有高效和先进的装卸设备。
此外,新加坡还拥有稳定的政治环境和透明的法律体系,成为各大船运公司和国际贸易商的首选港口。
近年来,新加坡的海洋航运业取得了可观的增长。
一方面,全球贸易的增加导致了货运需求的增长,另一方面,新加坡的政府也积极为行业提供支持和投资。
新加坡的政府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法规,以吸引更多的航运公司和物流企业进入该市场。
此外,政府还鼓励本地企业创新和技术发展,以提高整体海运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在新加坡海运业的发展中,集装箱运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集装箱运输是当今全球贸易中最主要的运输方式之一,也是新加坡港口的主要业务。
新加坡通过持续改进和投资,成为集装箱运输的全球中心之一。
新加坡的港口设施拥有高效的装卸能力和完善的集货系统,使其能够有效处理大量的集装箱货物。
此外,新加坡还积极探索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如自动化装卸设备和物联网技术,以提高集装箱运输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未来,新加坡海运业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并且将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首先,全球贸易的持续增长将继续推动新加坡海运业的发展。
随着新兴市场的崛起,亚洲市场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新加坡的港口和物流企业将继续受益于这一趋势。
其次,数字化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将为新加坡海运业提供巨大的机遇。
物联网技术可以帮助监控货物运输的实时数据和位置,提高物流的可追溯性和效率。
新加坡的港口和物流企业可以利用这些技术来提供更快速、安全和可靠的服务。
然而,新加坡海运业也面临一些挑战。
全球贸易摩擦和保护主义的抬头,可能会对新加坡的贸易和航运业造成一定的冲击。
国际港口竞争力分析与优化研究第一章概述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扩张,港口作为连接不同地理位置之间的重要枢纽,竞争也日益激烈。
国际港口竞争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贸易流通的效率和成本,也对整个货运产业链的运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拟对国际港口竞争力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方案。
第二章国际港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2.1 地理位置:港口的地理位置是决定其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地理位置好的港口能够更好地连接起多个地区的贸易,因此更具有竞争力。
2.2 设备和技术:港口的现代化设备和技术能够帮助提高整个货运产业链的效率,同时也能够提高安全性。
2.3 贸易容量:港口的贸易容量也是评估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贸易容量越大,能够吸引更多的货运商,从而提高其竞争力。
2.4 物流网络:港口的物流网络牵涉到多个环节,如运输、仓储、报关等,因此对整个货运产业链的效率和成本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
2.5 政策环境:政策环境对港口的发展和竞争力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些政策的制定将对国际港口竞争力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三章国际港口竞争力的分析3.1 新加坡港口:新加坡港口也是一个非常具有竞争力的国际港口。
它地理位置优越,接通多个贸易中心;拥有完备的物流网络以及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政策环境稳定,投资环境优越;贸易容量也很大,自2015年开始,新加坡港口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3.2 鹿特丹港口:鹿特丹港口是欧洲最大的港口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之一。
其地理位置优越、物流网络完善、设备和技术非常先进,并且有强大的货物吞吐能力。
在政策和法律环境方面,荷兰拥有完善的法律框架,对投资者和企业提供良好的保护和支持。
3.3 中国港口:中国的一些港口也在国际港口竞争中处于较高的位置。
例如,上海港口已成为中国和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
它的地理位置对中国的整个贸易网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政策环境的稳定也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企业。
此外,中国的港口设备和技术在亚洲也处于较领先的地位。
马来西亚与新加坡港口竞争马来西亚与新加坡港口竞争2010-09-23 12:05在新加坡学习时,有两个教授都谈到新加坡港口的竞争力.制度,与物流建设.特别举了个新加坡港和马来西亚的戎帕拉帕斯港竞争的例子.收集了资料予以研究.2001年的消息马来西亚柔佛州新港口丹戎帕拉帕斯港,设计为中转港,位于新加坡港毗邻,去年集装箱吞吐量是四十一万多箱,而年设计吞吐量是三百八十万箱。
目前是货量不足,大量装卸能力未能发挥出来,尽管马士基海陆已转移阵地,以投资自营码头方式加入该港,提高产量,但生产力仍然偏低。
但在另一边,马来西亚商人通过柔佛州新山与新加坡连接大桥,每年用集装箱拖车将近二十五万箱运去新加坡港装卸,这种"舍近图远"的怪现象,当然逃不过马来西亚交通运输部门人员的眼睛,政府官员出面呼吁商人多用本国港口,但商人认为新港口运作不如新加坡港好,且航线、航班、服务质素远未能与新加坡港相比,因此,不把政府呼吁放在眼内。
柔佛州每天有二千架次拖车往来马、新两地,海关以重柜车每架五十四美元、空柜车每架减半的方式,向车主徵收费用,并有意提高收费,目的是阻止车主将重货拖去新加坡,希望改用马港。
政府亦察觉这一漏洞,但又不能禁止拖车公司过境营业。
目前正在想方法将货源截流,希望陆运公司多用丹戎帕拉帕斯港。
新加坡去年以拒绝马士基海陆自营投资码头为理由,将马士基海陆这位大客赶走。
产量受到影响,地位受到邻国马来西亚的挑战,可以说是没完没了。
2003年的消息马来西亚为了加强与新加坡港务公司的竞争,吸引潜在的用户,大力加强位于柔佛州的丹绒柏勒巴斯港口的扩建工作。
目前,该港口共有6个码头,总长度为2.16公里,能够同时存储11万个集装箱,年吞吐量为500万个集装箱,2002年共吞吐266万个集装箱,其中40万个集装箱原本会通过新加坡港口吞吐。
在其第二期扩建计划中将耗资12亿马币(约3.16亿美元)新建8个码头,使其年吞吐量增加75万-100万个集装箱,其中2个码头将于2004年初启用。
新加坡港口竞争力分析报告一、新加坡基本资料介绍1、基本概况新加坡港位于新加坡(全称:新加坡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SINGAPORE)的新加坡岛南部沿海,西临马六甲(MALACCA)海峡的东南侧,南临新加坡海峡的北侧,是亚太地区最大的转口港,也是世界最大的集装箱港口之一。
又称狮城、星洲或星岛。
该港扼太平洋及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自13世纪开始使是国际贸易港口,已发展成为国际著名的转口港。
2、港口基本信息锚地:东:(A)01-13-31N/103-53-39E,(B)01-15-36N/103-57-30E; 南:港界内,Sebarok Beacon南; 西:01-13-44N/103-36-30E 东柔佛海峡(East Johore Strait):01-18-00N/104-05-30E3、主要进出口货物:主要进出口货物为石油、机械设备、电子电器、化肥、水泥、谷物、糖、橡胶、面粉、化工产品、矿砂、工业原料、食品、木材、椰袖、椰干、棕榈果、水果及杂货等。
4、港口功能(1)发展集装箱中转业务从1960年开始,集装箱运输在世界上逐渐兴起。
新加坡抓住机遇,开始大力兴建集装箱专用泊位,首个泊位于1972年投入运营。
通过逐步改建和新建集装箱专用码头,配合积极的集装箱中转政策,并与政府当局和相关行业紧密协作,新加坡港迅速发展,转变成为地处东南亚的集装箱国际中转中心。
新加坡港与世界上123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建立了业务联系,每周有430艘班轮发往世界各地,为货主提供多种航线选择。
有了如此高密度、全方位的班轮航线作保证,需要中转的集装箱到了新加坡很快就会转到下一个航班运往目的地。
新加坡港的大部分集装箱在港堆存时间为3-5天,其中20%的堆存时间仅为1天。
新加坡作为国际集装箱的中转中心,极大地提高了全球集装箱运输系统的整体效能,成为国际航运网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是新加坡国际航运中心的最大特色。
(2)提升综合服务功能除了海运,新加坡还在空运、炼油、船舶修造等方面具备产业优势,同时又是重要的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
利用这些优势条件,围绕集装箱国际中转,衍生出了许多附加功能和业务。
国际集装箱管理和租赁中心。
发达的集装箱国际中转业务,吸引了许多船公司把新加坡作为集装箱管理和调配基地,形成了一个国际性的集装箱管理与租赁服务市场。
空港联运中心,是新加坡海港与新加坡空港合作开展的一项增值业务。
它是指通过海运和空运的配合与衔接,有交往地利用两种运输方式的优点,满足用户的特殊需求。
国际船舶换装修造中心,新加坡港拥有一个40万吨级的巨型旱船坞和两个30万吨级的旱船坞,能够同时修理的船舶总吨位超过200万吨,是亚洲最大的修船基地之一。
在为船舶提供维修服务的同时,新加坡港还提供国际船舶换装与修造一体化的服务。
需要检修的船舶往往满载货物从其他港口驶往新加坡,将货物在新加坡港换到其他船舶后,就近在新加坡进行维修,节省了成本,方便了船主,也为新加坡的修船业带来了更多的生意。
国际船舶燃料供应中心。
新加坡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世界排名前列的sheU、Exon Mobil、BP等石油公司均把新加坡作为石油提炼和仓储基地。
产业的规模效应使得船用成品油的价格相对较低,加上位于国际航线的要冲,新加坡已发展成为国际船舶燃料供应中心,往返欧亚航线的船舶大部分只选择在新加坡或鹿特丹两地加油。
(3)实行域外经营战略从1996年开始,新加坡开始改革港口管理体制,把港口的管理和经营职能分开。
设立新加坡海事和港口局(MPA)负责港口管理,设立新加坡港务集团(PSA)负责港口生产和经营,对PSA进行股份制改革和私有化。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要求,按照全球供应链管理模式,进行口岸作业流程再造,积极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通过港口体制改革强化PSA 作用,突出其港口经营,赋予PSA域外投资经营权,并配合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即在“金砖四国”,建设异国“飞地”工业园区,在全球范围内抢占集装箱运输市场。
(4)发展临港工业新加坡充分发挥港口的综合区位优势, 利用海港的天然水深、便利的交通体系和宽阔的土地资源的优势, 同时利用其作为物资集散中心各项生产要素非常集中的优越条件发展临港工业。
为满足第三代物流发展和顾客的需要, 新加坡港已在裕廊码头建立了物流中心, 培育港口物流链,港口与加工业联合发展。
港口园区建设与吸引外资相结合, 将一些临港土地和泊位提供给跨国公司作为专用中转基地使用, 鼓励大跨国企业在港区建设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
这样, 港口物流为临港工业提供专业、高效的物流服务, 提升加工工业水平, 进而又促进港口经营效益的提高。
二、新加坡港口发展现状新加坡港2014年集装箱吞吐量上升4%至3390万TEU,同时保持着世界第一大加油港的地位,相较于2013年的3260万TEU,2014年新加坡港集装箱吞吐量达3390万TEU。
从吞吐量规模上来看,新加坡暂列世界第二,规模最大的港口仍是上海港,去年吞吐量达3529万TEU。
从燃油销售上来看,新加坡仍是世界第一的加油港,2014年销售的总燃油量达4240万公吨,相比2013年的4270万公吨有轻微下滑。
2014年抵港船舶创纪录的达到了23.7亿总吨(GT),比2013年增长1.9%。
其中主要是集装箱船和油轮,共计占年到达船舶总吨位的30%。
MPA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新加坡仍然是国际航运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着大量海事相关企业,同时还是超过130家航运集团以及5,000所海事相关机构的总部所在地。
航运产业的集群为新加坡提供了超过170,000个就业岗位,贡献的GDP占总量的7%”。
但是世界航运理事会(World Shipping Council)基于2013年底的数据选出的全球十大港口,中国上海港取代新加坡港成为全球第一大港口。
作为全球第一大港口的上海港,2013年的吞吐量为3362万TEU,在2011年的3174万TEU和2012年的3258万TEU的基础上稳步增长。
新加坡现虽屈居全球第二大港口,但其集装箱运输依然强劲。
2013年吞吐量为3258万TEU,2012年和2011年分别为3165万和2994万TEU。
多年来,新加坡一直是众所周知的全球最大集装箱港口,穿梭于亚洲的船舶几乎无不经停新加坡港。
而今,新加坡港已连续三年被上海港超越。
下图为2013——2014年世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统计图二、新加坡港口竞争力评估分析1.确立港口竞争力评估模型2.港口竞争力评估分析的具体指标对于新加坡港口竞争力的评估分析的总体指标:港口综合竞争力,其中二级指标大致分为以下:(1)港口宏观环境(2)港口区位条件(3)港口软硬件设施(4)港口运行效能(5)港口成本与收益(6)港口投资开发(7)港口发展态势等,部分涵盖三级指标。
2.1港口宏观环境:新加坡港口的宏观环境可分为:政策环境、经济金融环境、市场竞争环境和通关环境。
2.1.1政策环境新加坡的政策中最为突出的是自由港政策,新加坡同世界许多国家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这些国家包括美国、日本、加拿大、中东等国家和地区。
新加坡实行的自由港政策,具体体现是实行自由通航、自由贸易,允许境外货物、资金自由进出,对大部分货物免征关税,是国际货物中转的速度和效率用高于世界其他港口等。
新加坡港口的航运指数一直处于世界前列,而行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也吸引了大批的船公司的停挂。
2.1.2金融环境新加坡港口金融环境也较为的稳定和良好,由于地理环境和区位条件的影响,新加坡本国国内的内外贸易量处于不平衡状态,就目前而言,其对外贸易量远超国内,投融资资比例较高。
2.1.3市场竞争环境新加坡港自然条件优越,水域宽敞,很少风暴影响,治区面积达538平方米,水深适宜,吃水在13m左右的船舶可顺利进港靠泊,港口设备先进完善,相对世界其他港口,新加坡港口的公共配套设施较为完善,保税园区的利用率较高。
2.2港口区位条件2.2.1经济腹地自13世纪开始新加坡便是国际贸易港口,目前已发展成为国际著名的转口港。
新加坡港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的中心。
主要工业以电子电器,炼油及船舶修造为三大支柱部门。
该港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它已是世界上电脑磁盘和集成电路的主要生产国,还有炼油业,它是世界三大炼油中心之一。
工业除三大支柱部门外,还有纺织、食品、交通设备、建筑等也较发达。
新加坡还是欧、亚及太洋洲的航空中心,旅游业也是主要外汇来源之一。
新加坡境内自然资源缺乏,粮食的全部和蔬菜的半数均依靠进口。
2.2.2航运状况新加坡的航运状况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中,新加坡港拥有一个强大的枢纽网络,联系着世界上250多家船运公司和123个国家的600多个港口,每周有大约430个航班发往世界各地,为货主提供多种航线选择。
新加坡是世界上最大的转运中心,具有高效率、完善的转运机制,能使货物快速、经济地转口到其他地方。
新加坡港是世界最大的集装箱中转枢纽港,提供集装箱转移、卸载等海港等服务。
作为国际集装箱中转中心,新加坡极大地提高了全球集装箱运输系统的整体效能,成为国际航运网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2.3港口软硬件设施2.3.1硬件设施目前共有37个集装箱泊位,岸线长约10.3公里,港口最大水深15米。
港区包括丹戎帕加-凯佩尔、巴实巴让、裕廊、三巴旺港区以及亚逸楂湾、布孔龙岛等,炼油厂码头。
丹戎帕加-凯佩尔是该港的主要港区,也是该港的主港区,也是该港最大集装箱码头区,位于新加坡城之南。
新加坡港现在共有六个码头,分别为Tanjong Pagar, Keppel, Brani和Pasir Panjang四个集装箱处理码头,还有位于Pasir Panjang和Sembawang的多功能处理码头和新加坡港务集团与中国的中远集团合资的COSCO PSA码头。
的这六个码头的基础设施如下各表所示。
注:PPW:Pasir Panjang码头 SW:Sembawang码头多功能码头仓库设施装卸设备有各种岸吊、门吊、集袋箱吊、汽车吊、铲车、叉车、卸货机、吸扬机、牵引车、拖船及滚装设施等,其浮吊最大起重能力达203吨,拖船功率最大为1400kW,还有直径为150~600mm的输油管供装卸石油使用。
装卸设备有各种岸吊、门吊、集装箱吊、汽车吊、铲车、叉车、卸货机、吸扬机、牵引车、拖船及滚装设施等,其浮吊最大起重能力达203吨,拖船功率最大为1400kW,还有直径为150~600mm的输油管供装卸石油使用。
集装箱堆场可存放3.1万TEU,有最新式的用于堆垛集装箱的橡胶轮胎式装卸机。
这批装卸机最大起重能力达40吨,跨距22.7m,提升高度19m,轴距8m;运行速度在提升时为17m/min,在横移时为70m/min,在行走时为134m/min;最高能堆垛7层,而普通装卸机只能堆垛5层,并能自动将吊钩放到集装箱上方所需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