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统计)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统计任务分解表精编
- 格式:doc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14
说明:
1. 数据的计算方法参照《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通知》教发〔2004〕2号文件。
2.财务数据(如经费、工资等)按照自然年度计算,截止到2018年12月31日;教学数据(学生、教师、专业、课程等)按照学年计算,为2018-2019学年。
3.第4项数据,分专业生师比=分专业在校本科生数/分专业教师总数。
分专业教师总数=分专业专任教师数+聘请校外教师数*0.5。
分专业专任教师指具有教师资格、主要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的人员。
单名教师最多归属一个专业,参与多专业教学的教师不得在多专业中重复计算。
对于按专业类招生或未将教师分到专业的学校专业,分专业生师比暂时按照所在专业类生师比计。
专业类生师比=专业类内所有专业在校本科生数/专业类教师总数。
4. 第10项指标参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
估的通知》教高厅〔2011〕2号文件,是指学校开展普通本科教学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支出,仅指教学基本支出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302类)(不含教学专项拨款支出),具体包括:教学教辅部门发生的办公费(含考试考务费、手续费等)、印刷费、咨询费、邮电费、交通费、差旅费、出国费、维修(护)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专用材料费(含体育维持费)、劳务费、其他教学商品和服务支出(含学生活动费、教学咨询研究机构会员费、教学改革科研业务费、委托业务费等)。
取会计决算数。
5.分专业名称为教育部正式备案或审批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名称。
6. 第24、25两项数据本次可视本校此项工作基础酌情公布。
7. 质量报告中的各项数据均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任务分解表
备注:
1.数据采集工作牵头统筹单位为校务数据管理中心。
教务处负责组织以下责任部门采集数据:教务处、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本科生工作处、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校团委;校务数据管理中心负责组织其它责任部门采集数据。
2.数据统计时间说明:
①时点:2018年9月1日
②自然年:2017年(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
③学年:2017-2018学年(2017年9月1日—2018年8月31日)
3.各项工作完成时间
①责任部门和参与部门参加工作布置会,启动相关工作。
(5.8)
②责任部门和参与部门采集、整理与提交数据(6.1-6.20)
校务数据管理中心整理数据,模拟分析,反馈修改意见(6.25)
③责任部门核实调整数据(6.29)
④责任部门和参与部门补充采集、更新数据,完成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9.1-9.7)校务数据管理中心生成第一版数据模拟分析报告,提交领导小组第一次审议(9.10)⑤责任部门根据意见调整确认数据(9.14)
校务数据管理中心生成第二版数据分析报告,提交领导小组第二次审阅(9.20)
⑥学校正式提交评估中心学校状态数据(9.30)。
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任务分解表
(按数据库顺序)
注:1.《责任分解表》与《全国本科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填报表格》是一一对应关系,包括学校初始化信息和11个数据群项目,共有97个数据项。
2.本表格按照填写内容要求的不同,将各表格划分为状态值、学年区间值和自然年区间值,并在表格上以不同符号标记,其中后面标记为“★”的为状态值,标记为“●”为自然年区间值,无标记的为“学年区间值”。
三类数据的具体填报要求详见《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数据项内涵说明》。
3. 《全国本科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填报表格》和《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数据项内涵说明》可在网上下载,也可向我们索要。
XX大学教学基本状态指标体系分解表
8-2
教师科研情况
1、教师科研项目(横向、纵向)
;
2、近一届科研成果奖数
(国家级、省部级)
;3、发表论文数(SCI、SSCI、EI、ISTP、
国内核心期刊);4、出版专译著;5、获准专利(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
科研处9
9-1
学科建设概况
1、博士后流动站;
2、博士点;
3、硕士点;
4、本科专业;
5、专科专业;
6、院(系)科研实验室
教务处
科研处9-2 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流动站名称,以批准文件中的名称为准科研处9-3 博士点、硕士点在类型中选择博士点或硕士点科研处9-4 重点学科重点学科名称以批准文件为准。
科研处
10 10 高职高专信息采集补充表按照学年情况填写教务处
11 11 特殊情况说明本表用于对学校上报数据信息的特殊说明教务处。
(管理统计套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统计任务分解表附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统计任务分解表表号:普高教学统计表制表机关:教育部(2004/2005学年)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制【2006】10号有效期至:2007年6月30日学校名称(签章);代码;学校地址;学校所在地行政区划代码;邮政编码;校园网域名;校办电话号码;传真号码;校办电子信箱;校长(签章);填表人;填表人电子信箱;填表日期;学校举办者:□中央部门□地方教育部门□地方非教育部门□民办;办学类型:□大学□学院重点建设学校:□“985”建设院校□“211工程”建设院校□地方重点院校□其他学校性质类别:□综合大学□理工院校□农业院校□林业院校□医药院校□师范院校□语文院校□财经院校□政法院校□体育院校□艺术院校□民族院校责任指标名称计量实际数指标说明单位单位人事处01主讲本科课程的教师数人指统计时期内担任课程讲授任务的教师总数,不含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和实践教学(定义见07)的教师。
02主讲教师中符合岗位资格的教师数指主讲教师中具有讲师及之上职务或具有硕士及之上学位,通过岗前培训且取得合格证的教师。
总数人其中:本校教师人其中:聘请的本校退休教师人其中:校外教师人03教授、副教授上课人数教授上课人数人指统计时期内本校教师编制的教授为本科生讲授壹门及之上课程(不含讲座)的人数。
其中:55岁及以下的教授数人副教授上课人数人指统计时期内本校教师编制的副教授为本科生讲授壹门及之上课程(不含讲座)的人数。
其中:55岁及以下的副教授数人04教授、副教授授课量教授授课总门次数门次 指统计时期内本校教师编制的教授为本科生讲授课程的总门次数。
副教授授课总门次数门次 指统计时期内本校教师编制的副教授为本科生讲授课程的总门次数。
05校内教师系列教师职称结构指学校在编的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
按职称统计。
教授数人 其中:55岁及以下教授数人 副教授数人 其中:55岁及以下副教授数人 讲师数人 助教数人 责任单位指标名称计量 单位 实际数 指标说明 人事处 06校内教师系列教师学缘结构 教师系列中本校毕业的教师人数 人 指学校在编的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中最后学位在本校取得的教师人数。
教师系列中非本校(国内)毕业的教人 指学校在编的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中最后学位在国内其他高校(或授予单师人数位)取得的教师人数。
教师系列中非本校(国外)毕业的教师人数人指学校在编的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中最后学位在国外高校(或授予单位)取得的教师人数。
07指导实践教学的教师队伍统计时期内指导实验、实习(含社会调查)、实训教学等的教师,不含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
教师系列指导实践教学的教师人数人 其中:高级职称数人 实验系列指导实践教学的教师人数人 其中:高级职称数人 其他系列指导实践教学的教师人数人 其中:高级职称数人 08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人数指导本届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师总人次数(含外聘教师),按文科(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理工科(理、工、农、医药及相关)分别统计。
文科人 其中:高级职称数人 理工科 人其中:高级职称数人 09专任教师业务进修指统计时期内校内专任教师参加国内有关业务进修的人数。
专任教师国内进修人数人 其中:三个月及以内人 其中:三个月及之上至六个月人 其中:半年之上人 责任单位指标名称计量 单位 实际数 指标说明人事处 专任教师国外进修人数人 指统计时期内校内专任教师参加国外有关业务进修的人数。
其中:三个月及以内人 其中:三个月及之上至六个月人 其中:半年之上人 10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人自2003年以来获得教育部授予的"教学名师奖"累计数。
省(市)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人自2003年以来获得本省(市、自治区)授予的"教学名师奖"累计数。
教务处11本科新专业数个指教育部或省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或备案设置的、毕业学生不超过3届的专业数。
12当年新设置本科专业数个指统计时期经教育部或省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或备案设置的本科专业数。
13课程总门数门指列入本科教学计划或当年实施教学计划的、在统计时期内实际开设的、具有独立课程代码的课程数。
14课程总门次数门次指在统计时期内,同壹门课程在各学期重复开设的次数之和。
课程门次数=N1+N2+N3+…+Nn,n--统计时期内开设的具有不同代码的课程门数,Ni--统计时期内第i门课程重复讲授的次数。
15精品课程累计数国家级精品课程累计数门自2003年以来经教育部评选认定的精品课程累计数。
省(市)级精品课程累计数门自2003年以来经本省(市、自治区)评选认定的精品课程累计数。
16承担教育教学建设项目数国家级教育教学建设项目数项指统计时期在研的国家级教学改革、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专业建设项目(仅统计第壹单位的项目)。
责任单位指标名称计量单位实际数指标说明教务处省(市)级教育教学建设项目数项指统计时期在研的省(部、市、自治区)级教学改革、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专业建设项目(仅统计第壹单位的项目)。
17教学成果奖数近壹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数项指获得最近壹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的项目数。
上壹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数项指获得最近壹届之前壹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的项目数。
近壹届省(市)级教学成果奖数项指获得最近壹届省(市、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励的项目数。
上壹届省(市)级教学成果奖数项指获得最近壹届之前壹届省(市、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励的项目数。
18优秀教材奖数近壹届获国家级优秀教材奖数本指获得最近壹届国家级优秀教材奖的累计数(仅统计第壹作者是本校的教材)。
上壹届获国家级优秀教材奖数本指获得最近壹届之前壹届国家级优秀教材奖的累计数(仅统计第壹作者是本校的教材)。
近壹届获省(市)级优秀教材奖数本指获得最近壹届省(市、自治区)级优秀教材奖的累计数(仅统计第壹作者是本校的教材)。
上壹届获省(市)级优秀教材奖数本指获得最近壹届之前壹届省(市、自治区)级优秀教材奖的累计数(仅统计第壹作者是本校的教材)。
学生处19学生学科竞赛获奖数项指统计时期学生在国际性、全国性学科竞赛中获得的奖项数。
20课外科技文化活动数项指较长时间(壹学期及之上)、系统地吸纳学生参加的科技文化活动项目数,含参和教师的科学研究项目和学生自己拟题且在学校立项的项目。
科研处21学生发表论文、作品数篇指统计时期在校本科生在有刊号的刊物上以第壹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作品数。
责任单位指标名称计量单位实际数指标说明学生处22学生获准专利数项指统计时期在校本科生申请获准的发明、实用新型、外观专利数。
教务处23获得副(辅)修证书的人数人指应届毕业生中取得学校或高校校际间举办的副(辅)修、第二专业等层次证书的学生数。
招生就业处24毕业生就业人数及去向包括领取就业报到证、直接到用人单位应聘、定向委培回原单位就业、师范类院校回来源地区就业、自主创业、升学(包括读研等)、支边支教、出国及声明不就业等,填报12月底统计数字。
毕业生就业人数人其中:就业人数人其中:自主创业人数人其中:升学(读研)人数人教务处25教室座位总数个图书馆26校级图书馆阅览座位数个网络信息中心27校园网建设校园网带宽M 指校内主干网的带宽。
校园网出口带宽M 指连接CERNET、CHINANET等网络的出口带宽之和。
教务处网上教学课程数种运行在校园网上教学平台的课程数。
财务处28学费收入(2004年财政年度)万元29四项教学经费支出(2004年财政年度)总数万元学校、教务处及各学院(系、部)用于教学工作的日常经费,其用以保障教学业务、教学仪器设备修理、教学差旅、体育维持等教学开支。
其中:实践教学专项万元学校、教务处及各学院(系、部)用于实践教学活动及条件建设的开支。
30教学改革投入(2004年财政年度)万元学校立项用于教学改革的投入。
31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投入(2004年万元学校立项用于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的专项投入总和。
财政年度)32学生科技活动专项(2004年财政年度)万元学校、教务处及各学院(系、部)用于学生科技活动的专项投入。
责任单位指标名称计量单位实际数指标说明财务处33教师进修培训专项(2004年财政年度)万元学校用于教师进修培训的专项开支。
34学费收入(2005财政年度) 万元同壹财政年度的本科生学费总收入35四项教学经费支出(2005年财政年度)万元总数万元学校、教务处及各学院(系、部)用于教学工作的日常经费,其用以保障教学业务、教学仪器设备修理、教学差旅、体育维持等教学开支。
其中:实践教学专项万元学校、教务处及各学院(系、部)用于实践教学活动及条件建设的开支。
36教学改革投入(2005年财政年度)万元学校立项用于教学改革的投入37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投入(2005年财政年度)万元学校立项用于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的专项投入总和。
38学生科技活动专项(2005年财政年万元学校、教务处及各学院(系、部)用于学生科技活动的专项投入。
度)39教师进修培训专项(2005年财政年万元学校用于教师进修培训的专项开支度)填表说明:1.统计时期是上学年度即上年的9月1日至本年的8月31日,经费按上壹财政年度统计。
数据来源若采自教科年报表、财务通用会计报表,则数据的定义原则上按照报表的内涵说明。
2.各项数据均不统计独立设置的二级学院。
3.教学业务费指本科生进行实验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所需各种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及加工、运杂费、生产实习(实践)费、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费、资料讲义印刷费及学生讲义差价支出等。
4.教学差旅费指教师进行教学调研、资料收集、教材编审调查等业务活动的市内交通费、用餐补贴、外地差旅费。
5.体育维持费指各种低值体育器械和运动服装的购置费、修理费、体育运动会费用、支付场地租金和参加校际之上运动会的教职工运动员的伙食补贴费以及公共体育教研室的业务性报刊杂志资料等零星费用。
6.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指教学用仪器设备修理费用。
7.学科竞赛的统计范围为: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专题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限壹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竞赛、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美国数学模型竞赛、美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国际大学生机械设计竞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