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伟大的悲剧1
- 格式:docx
- 大小:11.50 KB
- 文档页数:3
【导语】《伟⼤的悲剧》为了纪念⼈类历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阿蒙森和英国⼈斯科特⽽作。
阿蒙森队和斯科特队都准备征服南极点,经过⼀番激烈的竞争,结果阿蒙森队捷⾜先登,于1911年12⽉14⽇到达南极南纬90度的科学实验站;斯科特队于1912年1⽉18⽇才到达科考⽬的地,⽐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归途中不幸遇难。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第21课《伟⼤的悲剧》课⽂原⽂ 1912年1⽉16⽇这⼀天,斯科特⼀⾏清晨启程,出发得⽐平时更早,为的是能早⼀点看到⽆⽐美丽的秘密。
焦急的⼼情把他们早早地从⾃⼰的睡袋中了出来。
到中午,这五个坚持不懈的⼈已⾛了14公⾥。
他们热情⾼涨地⾏⾛在荒⽆⼈迹的⽩⾊雪原上,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的地了,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乎已经完成。
可是突然之间,伙伴之⼀的鲍尔斯变得不安起来。
他的眼睛紧紧盯着⽆垠雪地上的⼀个⼩⼩的⿊点。
他不敢把⾃⼰的猜想说出来:可能已经有⼈在这⾥树⽴了⼀个路标。
但现在其他的⼈也都可怕地想到了这⼀点。
他们的⼼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罢了就像鲁滨孙在荒岛上发现陌⽣⼈的脚印时竭⼒想把它看作是⾃⼰的脚印⼀样。
其实,他们⼼中早已明⽩:以阿蒙森为⾸的挪威⼈已在他们之先到过这⾥了。
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根滑雪杆,上⾯绑着⼀⾯⿊旗,周围是他⼈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迹。
在这严酷的事实⾯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扎过营地了。
千万年来⼈迹未⾄,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个⽉内两次被⼈发现,这是⼈类历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
⽽他们恰恰是第⼆批到达的⼈,他们仅仅迟到了⼀个⽉。
虽然昔⽇逝去的光阴数以⼏百万个⽉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个⽉,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类来说,第⼀个到达者拥有⼀切,第⼆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切努⼒成了徒劳,历尽千⾟万苦显得⼗分可笑,⼏星期、⼏个⽉、⼏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
伟大的悲剧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伟大的悲剧》是美国作家弗兰克·斯科特·菲茨杰拉德所著的一部小说,出版于1925年。
主要围绕一对年轻夫妻的故事展开,揭示了上层社会的荒诞和破败。
小说探讨了个人与社会、爱情与婚姻、幸福与失落等主题,被称为是20世纪美国文学中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小说主人公是富家公子盖茨比和他的女友黛西。
盖茨比痴迷于黛西,总是试图通过炫耀财富和寻找贵族身份来获取她的爱。
然而,他的努力总是无法打动黛西,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同时,小说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社会,揭示了上层社会的道德腐败、虚荣和矛盾,展现了浮华生活背后的空虚和无力感。
小说中的盖茨比是一个典型的“美国梦”的追求者。
他出生在贫穷的家庭,靠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个富有的人物。
他认为只有财富和地位才能赢得黛西的爱,因此不断地炫耀自己的钱财和浪漫的爱情,但最终却无法感动黛西。
尽管他与黛西重逢,但他们的感情因为社会的不同阶层,以及黛西对于自身利益的追求,而遭到了毁灭。
小说中的黛西是一个被社会约束的女性形象。
她年轻美丽,因为对爱情的向往而与盖茨比陷入了感情纠葛。
她们的关系深受上层社会的阶级差异、贵族身份以及社会期望的约束。
她最终嫁给了一个富商汤姆,只是为了维护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
她的人生和选择都被社会准则束缚,最终成为了自己不愿意的人。
小说探讨了爱情与婚姻之间的关系。
在小说中,盖茨比因为爱黛西而不断地寻找着自己的归宿,而往往忽略了她隐藏起来的对贵族身份和地位的向往。
黛西因为自己的利益而选择了违背自己的内心,与富商汤姆结婚。
两位主人公的感情,与他们自己对于社会地位和利益的追求,使得他们的爱情遥不可及,最终失去了所有的美好和希望。
小说还从个人与社会的角度,探讨了一个人追求幸福的之路。
盖茨比在追求自己的美好梦想的过程中,最终付出了代价。
他被金钱与梦想所迷惑,忽略了自己的内心深处对于幸福的渴望。
在不断追求着自己的幸福的过程中,他在浮华的生活中失去了一切。
《伟大的悲剧》教案教学目标:1、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理清故事情节,把握内容。
2、品味文中的细节,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对话,体悟文中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透过这个悲剧,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品味文中的细节。
教学难点:感受人物崇高精神品质。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一、导入新课你知道设立在南极南纬90度的科学实验站的名字吗?它是为了纪念谁而命名的?二、预习展示1.读准下列字音。
拽( zhuài )癫狂( diān kuáng )吞噬( shÌ)羸弱( léi )角逐( jué)凛冽( lĭn liè)步履( lŭ)销蚀( xiāo shí)告罄( qÌng )遗孀( shuāng )2、理解词语。
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
悚然,恐惧的样子。
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语无伦次: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
忧心忡忡:忧愁的样子。
姗姗来迟:来的很晚。
姗姗:形容走路缓慢从容的姿态。
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事物。
3.作家作品展示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太资产阶级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罗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
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
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他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篇小说家之一。
其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混乱的感觉》《人的命运转折点》(又译《人生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又译《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
七下语文22课伟大的悲剧笔记(一)七下语文22课伟大的悲剧概述•讲述了袁崇焕投降蒙古的历史事件。
•揭示了袁崇焕背叛国家、人民的罪行,给中国留下了深重的耻辱。
悲剧的原因•袁崇焕个人贪婪、自私。
•朝廷腐败,对于将领的待遇不周,导致将领利欲熏心,投降敌人换取个人利益。
悲剧的教训•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每个人都应该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一个人的私利不能凌驾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之上,否则必将受到历史和人民的谴责。
•全面加强法制建设,严肃处理背叛国家、人民的行为。
思考题•袁崇焕的背叛和投降是个人行为还是社会问题?•如何才能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袁崇焕的背叛和投降是个人行为还是社会问题?•袁崇焕的背叛和投降首先是个人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到了社会环境的影响。
•据史料记载,袁崇焕为了谋求个人利益,一度叛变投降蒙古,这是他的个人行为。
•然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朝廷腐败,将领待遇不佳,导致将领们利欲熏心,不惜出卖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也反映了社会问题。
如何才能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加强道德教育,不断强调爱国主义、责任和义务意识,让每个人都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全面加强法制建设,制定、完善各种法律法规,加大打击背叛国家、人民行为的力度,为类似事件制定高压、高效的处罚机制。
•加强领导干部的管理,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干部的考核、监督机制,保证各级领导干部职责清晰、管理有序。
总结•伟大的悲剧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告诉我们在国家和人民利益面前,任何个人利益都是微不足道的。
•我们应该铭记历史,汲取教训,不断加强自身素质,为强国富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伟大的悲剧》课文详细解析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斯科特一行清晨启程,出发得比平时更早,为的是能早一点看到无比美丽的秘密。
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拽了出来。
到中午,这五个坚持不懈的人已走了14公里。
他们热情高涨地行走在荒无人迹的白色雪原上,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
可是突然之间,伙伴之一的鲍尔斯变得不安起来。
他的眼睛紧紧盯着无垠雪地上的一个小小的黑点。
他不敢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可能已经有人在这里树立了一个路标。
但现在其他的人也都可怕地想到了这一点。
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孙在荒岛上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
其实,他们心中早已明白: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已在他们之先到过这里了。
【品味】开篇交代具体时间,写斯科特和队员满怀希望地奔赴南极点。
发现有人捷足先登,而不愿接受这个现实,自我安慰,惊慌,不敢相信,又抱有一丝侥幸的心理。
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
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
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
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
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①“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这是作者的本意吗?对此应该怎样看待?)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
“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
伟大的悲剧茨威格原文阅读
茨威格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和思想家,他的作品以其深刻、洞察力和批判性而著称。
在他的作品中,他经常探索人类悲剧和苦难的主题,以及人类在面临灾难和绝望时的反应和行动。
在他的一篇著名的小说《伟大的悲剧》中,他描述了一个探险家在南极探险中的悲惨遭遇。
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名叫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的探险家,他组织了一支探险队前往南极探险,希望能够发现南极极点。
在探险队启程后,他们遭遇了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包括严寒、饥饿、疾病和丧失队员。
最终,斯科特探险队只剩下了四个人,他们被困在了一座小屋中,面临着绝境。
在小说中,茨威格深刻地揭示了斯科特和他的队员们所面临的绝望和苦难。
他们感到自己已经失去了所有的希望和信念,变得无助和沮丧。
然而,即使在这样的困境中,他们仍然试图维持自己的的尊严和意志,希望能够生存下去。
茨威格在小说中深刻地探讨了人类面对苦难和悲剧时的反应和
行动。
他强调了人类的勇气和坚韧精神,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人类仍然能够保持自己的信念和希望。
他也揭示了人类的弱点和缺陷,以及在面对灾难和苦难时人性的阴暗面。
总的来说,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是一部深刻的小说,它描绘了人类面对困境和苦难时的反应和行动,以及人类的尊严和坚韧精神。
这篇文章对于人们理解人类的本质和面对挑战的重要性有着重要的
启示。
伟大的悲剧原文及简介(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英语单词、英语语法、英语听力、英语知识点、语文知识点、文言文、数学公式、数学知识点、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nglish words, English grammar, English listening, English knowledge points, Chinese knowledge points, classical Chinese, mathematical formulas, mathematics knowledge points, composition boo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伟大的悲剧原文及简介《伟大的悲剧》讲述了阿蒙森队和斯科特队都准备征服南极点,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南纬90度的科学实验站。
龙南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稿编写人:蔡金晶审稿人:罗丹、李秋蓉编写时间:2019年5月15日使用时间:2019年 5月日班级:小组:姓名:一、学习目标: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二、学习重点:品味文中的细节。
三、学习难点:感受人物崇高精神品质。
四、预学部分【自主学习】1、文学常识:作者简介:史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2日)著名奥地利犹太裔作家。
中短篇小说巨匠,擅长人物的心理分析,也着有多篇名人传记。
相关资料:南极(英语:south pole)是根据地球旋转方式决定的最南点。
它通常表示地理上的南极区域,有一个固定的位置。
按照国际上通行的概念,南纬60度以南的地区称为南极,它是南大洋及其岛屿和南极大陆的总称,总面积约6500万平方公里。
2、给加点字注音:吞噬.()角.逐()雪橇.()癫.狂()拽.出()毛骨悚.然()毋.宁()皑.皑()怏.怏不乐()3、词语解释:毛骨悚然——风餐露宿——怏怏不乐——姗姗来迟——忧心忡忡——语无伦次——精疲力竭——五、导学模块【合作探究】1、鲁迅曾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你认为斯科特一行的南极探险“悲”在哪些方面?(要以文中的语句为依据)2、这些“悲”中包含了哪些含义?3、斯科特一行人的“伟大”之处体现在哪里?(要以文中的具体事件为依据)4、诵读课文最后一段,谈谈你的理解。
六、固学提高【课堂检测】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现在只有三个疲惫、(léi)弱的人吃力地着自己的脚步, B过那茫茫无际、像铁一般坚硬的冰雪荒原。
他们疲倦已极,已不再 C 任何希望,只是靠着迷迷糊糊的直觉支撑着身体, D 着蹒跚的步(lǚ)。
天气变得愈来愈可怕,每到一个储藏点, E ,只留下极少的煤油,即热能。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改正加点词中书写有误的字,将其依次工整地书写在下面方格内。
21.《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一、创意说明
《伟大的悲剧》这篇课文写的是:1911 年底,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和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南极展开了一场富于戏剧性又令人心酸的角逐后,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在归途中的悲壮覆没的故事。
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的时斯科特探险队员表现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的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
因此教学时应注重在梳理故事发生的整个经过和结果中,引导学生品味文章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这一出南极探险悲剧所折射出来的人类精神。
二、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概括内容要点。
2•抓住细节,体悟文中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队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概括内容要点。
四、教学难点:抓住细节,体悟文中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五、教学步骤
1.导入:(播放有关南极的视屏)师:这是南极,曾是一片神秘的大陆。
吸引着众多的探险家来到这里。
1911 年11 月,英国人斯科特带领的探险队在埃尔斯角附近登陆,准备征服南极点……他们此行的结果如何呢?请同学们根据课题《伟大的悲剧》猜想一下。
悲剧及失败,可为何是“伟大的”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
2.整体感知。
a.你能用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提示:按叙事要素”概括全文,即明确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及结果)
明确:本文讲述了1912年斯科特一行5 人,在从南极点返回的途中不幸遇难的过程。
(屏幕显示确定的文章大意,让学生在对照更改中形成准确表达的能力)
b.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读完文章后感受或心情吗?
板书学生说出的词语,如:震撼、崇敬、钦佩……(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以此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3.研读探究。
a.圈点勾画感动人心的细节,并说说使你感动的原因。
如:①历尽艰险到达极点,等待他们的却是占领者阿蒙森留下的国旗和信件,并要斯科特这个失败者见证他们完成的业绩,而斯科特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项任务。
(科学家博大的胸襟让人叹服。
)
②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神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仍坚持科学观察,并拖着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科学家勇于探索和顽强进取的精神让我们感动。
)
③不幸的奥茨先是要求给他十片吗啡,以图尽快结束自己,其他队员坚决拒绝了他的要求;第二天,他独自走向了帐篷外的茫茫风雪。
(科学家强烈的自我献身精神和以集体为重的高尚人格不能不令人
为之泪流满面。
)
④斯科特海军上校极其冷静地将日记记录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直到他的手指完全冻僵,笔从手中滑下来为止。
(科学家热爱事业、执着、拼搏的精神不得不令人赞叹。
)(指导学生品味细节,细心领悟.。
教师应及时肯定鼓励,适时点拨引导。
如此,使得课堂学习既有内容理解的准确深刻,又有学生参与学习、能力训练的充分有效。
使学生感性认识得到理性的升华。
)
b.理解课题《伟大的悲剧》深刻含义。
明确:斯科特一行无疑是人类科学探险史上最为悲壮的一幕。
虽然这是一场悲剧,但在队员们身上所展现出来的敢于挑战自然、挑战自我,勇于实现生命价值的精神,也是我们整个人类最为伟大的精神,是只有我们人类为了伟大的事业面对死亡才能够具有的一种伟大的精神,他们是人类最伟大的英雄!
4.体验反思:思考讨论:
(1)这次探险活动胜利者是阿蒙森,失败者是斯科特,然而茨威格选择作传的却是斯科特,这里面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目的?(品悟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这可以从课文的最后两句话中找到答案:“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绝不主要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
按照这个价值标准,茨威格当然认为给斯科特作传会更有意义,会给人长久的思考。
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奋。
(2)读了这篇文章,或许你对英雄对成败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在你的心中,到底谁是真正的英雄;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看待成败?请动笔写下你的认识和感受。
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的发言让我感动,请同学们允许我引用美国总统里根为悼念“挑战者”号航天飞机遇难而发表的电视讲话里的一段话来表达我们对英雄的敬仰和哀悼:
“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颂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的队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我们所能尽力做到的就是记住他们的名字!”
茨威格《伟大的悲剧》,在我们的心中雕刻并矗立起五位英雄的形象,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让英雄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生:(齐)斯科特、奥茨、威尔逊、埃文斯、鲍尔斯(“读书是为了明理”学习一篇课文,要让学生在态度、情感、价值观上有所增益,能够更好
的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五、资料整合平台
最后的跋涉一一斯科特海军上校日记片断
1 月27 日,星期六上午我们是在暴风雪肆虐的雪沟里穿行。
该死的雪拱起一道道的波浪,看上去就像一片起伏汹涌的大海。
威尔逊和我穿着滑雪板在前边开路,其余的人步行。
寻找路径是一件艰巨异常的工作……我们的睡袋湿了,尽管湿得不算太快,但的的确确是在越来越湿。
我们渐渐感到越来越饿,如果再吃些东西,尤其是午饭再多吃一点,那将会很有好处。
要想尽快赶到下一个补给站,我们就得再
稍微走快一些。
下一个补给站离我们不到60 英里,我们还有整整一星期的粮食。
但是不到补给站,就别指望真正地饱餐一顿。
要走很长的路,然而,这段路程又无比艰辛…… 2月1日,星期四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艰苦跋涉。
用4小时45分走完了8英里。
晚上8点我们还在走。
我们只在12月29日才草草吃过一次午饭,当时离开补给站才一星期。
按一天三顿计算,我们手里还有8 天的粮食,到达下一站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埃文斯的手指头现在情况很糟,掉了两个指甲。
是冻伤……
2 月17 日,星期六今天情形很坏。
埃文斯睡足一觉以后显得好些了。
他像往常一样说自己一切正常。
他还是走在原来的位置上,但半小时后他弄掉了滑雪板,不得不离开雪橇。
路面情况极为恶劣。
后来我们停了大约1 小时,埃文斯跟了上来,但走得很慢。
半个小时后他的鞋又丢了,我们站在纪念碑岩半腰眺望埃文斯,后来又扎下帐篷吃午饭。
饭后埃文斯还是没露面,我们四处张望,看见他在离我们很远的地方。
这下我们警觉起来,四个人一齐往回滑去。
我第一个来到这个可怜的人身边,被他的样子惊呆了。
他跪在雪地上,衣装不整,手套没了,手上结满了冰凌。
他眼里射出疯狂的目光。
我问他出了什么事,他慢慢地说他也不知道,只说他觉得自己一定是昏过去了。
我们扶他站了起来,走了两三步他又倒了下去。
他完全被冻僵了。
威尔逊、鲍尔斯和我回去拖雪橇,奥茨留在原地照顾他。
我们回来的时候,埃文斯失去了知觉。
我们把他抬进帐篷后,他依旧不省人事。
午夜12点30分,他平静地死去了。
2 月22 日,星期三不用说,我们命定要经历归途中最严峻的时刻了。
今天出发以后不久,东南风变得异常猛烈,风狂扫着地面。
我们马上失去了本来就模糊难辨的路标。
午饭时根本没见到期望中的圆锥形石头路标。
……但这些倒霉事并没让我们心灰意懒,这的确应该记录下来。
晚上,我们喝了一顿马肉做的浓汤,美味可口,真叫人气力倍增、精神振奋……
2 月26 日,星期日现在是夜间,冷极了。
我们双脚冰凉地出发了,因为白天穿的鞋袜根本没有晾干。
我们谨慎地消耗着食粮,但我们的食物还应当再多一点才够用。
我巴望着下一个补给站,现在离我们只有50 英里。
到了那里,我们就能够带足补给,继续前边的路程了。
使用建议:
《伟大的悲剧》这篇传记是作者茨威格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像而写成的。
应指导学生将日记与课文加以比较,从而感受作者丰富的想像力和饱含深情的文学笔法,可让学生选择一则日记加以描写,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进一步感受斯科特探险队员的英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