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上海历史周练测试题前四册
- 格式:doc
- 大小:353.00 KB
- 文档页数:4
第四课周练过关(四)一、选择题1.今天,我们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一以贯之()①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②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③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④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这是党中央对我国经济发展作出的历史性、划时代的重大判断,这个新时代()①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②是我国已经站在世界舞台中央的时代③是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④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3.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也是新时代的重要特征。
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B.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我国社会性质的变化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基本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D.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意味着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成为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下列说法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①“新时代”是继“初级阶段”之后的新阶段②“新时代”仍然具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③“新时代”是“初级阶段”发展的最终结果④“新时代”存在于“初级阶段”的发展历程中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细化了一些具体目标(见下图)。
对上述指标概括最全面的是,2030年我国()A.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将大幅提高B.将增加财政支出,改善个人卫生条件C.过半人数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D.将促进人的健康发展,提高生活质量6.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区域发展、城乡发展及经济与生态发展的不平衡,以人均GDP 最高的5个省份和最低的5个省份平均水平相比,差别巨大,且近两三年出现再度扩大的势头。
2024年上海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历史真题及答案1.瓷器的全球流动中国瓷器在中西方文明交流过程中,扮演着载体和象征的角色。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中国与欧洲的距离被极大地拉近,从前需要在东南亚、南亚、阿拉伯诸国进行转运的中国瓷器,如今与欧洲有了更直接的联系通道。
(一)瓷器行销世界(1)随着制瓷技术的重大改进,瓷器远销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文化符号,这发生于________。
(单选)()A.秦汉时期B.魏晋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2)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中外交通路线为瓷器行销世界提供了便利,将下列示意图中的交通路线填入空格中(填涂字母)①有研究表明,8-10世纪中国瓷器已经由中亚的撒马尔罕传入大食国境内,该路线是_________。
②郑和出使西洋,曾将一批景德镇官窑的瓷器作为外交礼物赠与外邦。
他出使的路线是_________。
③16世纪上半叶,葡萄牙向中国订购了一批带有王室徽章的瓷器,其葡萄牙的运输路线是_________。
(3)178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抵达中国港口,其与中国的瓷器贸易由官方指定机构代理,该机构是________。
(单选)()A.宣政院B.市舶司C.中书省D.广州十三行(4)结合地图及所学,分析中国的瓷器不断外传的原因有________。
(双选)()A.外部需求B.军事扩张C.技术传播D.工艺精湛(二)瓷器影响世界(5)欧洲瓷器大量订货,直接促使欧洲众多城市成为专门的手工业市镇,开始进行了“流水线式生产”,生产效率不断增加,这得益于________。
(单选)A.工厂制度的确定B.资本主义的垄断C.手工工坊的发展D.殖民活动的兴起瓷器的流动推动了文化的交流材料一:釉上彩中国乐师像(18世纪)材料二:清康熙年间开始出现珐琅影瓷,以中国传统白瓷胎为底,融入西方珐琅彩描绘制作而成。
珐琅彩瓷装饰题材与风格亦受西方影响。
(6)材料一是德意志制作的“中国风”瓷塑,其中的人物形象与中国当时的实际形象不其相符,表现出欧洲人自多的趣味和风尚,这一现象折射出________。
2024年上海市历史初二上学期自测试卷及答案指导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以下哪个朝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A、元朝B、清朝C、明朝D、元朝答案:A解析: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统一王朝,由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建立。
2、以下哪位皇帝在位期间,我国疆域达到了历史上的最大范围?A、汉武帝B、唐太宗C、宋真宗D、元世祖答案:D解析: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期间,我国疆域达到了历史上的最大范围,北至北冰洋,南至南海,东至太平洋,西至欧洲。
3、下列关于秦朝建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秦朝B.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C. 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D. 秦始皇在位期间,实行了法家思想答案:D解析:选项A、B、C都是关于秦朝建立的正确说法。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确实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如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等。
而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而采取的措施。
因此,选项D是不正确的。
秦朝实行的是法家思想,法家思想强调法律的重要性,主张严格的法律制度来维护社会秩序。
4、下列关于汉朝经济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负担B. 汉武帝时期,推行均输平准政策,加强中央集权C. 汉朝实行盐铁官营政策,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D. 汉朝时期,丝绸之路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答案:A解析:选项B、C、D都是关于汉朝经济发展的正确说法。
汉武帝时期推行均输平准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盐铁官营政策,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汉朝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而选项A中提到的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实际上是为了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而不是经济政策本身。
因此,选项A 是不正确的。
5、以下哪位历史学家被誉为“历史之父”?A. 希罗多德B. 柏拉图C. 亚里士多德D. 赫拉克利特答案:A 解析:希罗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史学家,他所著的《历史》一书详细记录了波斯战争,被誉为“历史之父”。
高一历史必修一周练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2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100分。
2.第Ⅰ卷选出正确答案后,请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第Ⅱ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答题卷上。
3.请将答题卷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1.读下图,分析引起1949~1957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民公社化运动B.农田水利的兴修C.土地所有制的改革 D.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2.(2011·北京西城区高三测试)1954年,同仁堂实行公私合营后,工人们干劲十足。
他们的感受是:“以前再怎么样也是给东家干活儿,公私合营后,我们就是给自己干活儿了。
”这是因为公私合营() A.变私有制为公有制B.排除资本家的管理C.提高了生产效率 D.变资本家所有为工人所有3.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目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
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的是( )A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B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D .“一五”计划即将完成4.下表反映了中国华北某地1954年和1957年农村集体和农民占有土地的比重。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完成C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 .“大跃进”运动的推动5.(2011·潮州模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
”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A .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B .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C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D .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6.(2011·北京海淀模拟)右图是一张拍摄于1977年北京后被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珍贵照片。
该照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包括()①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贫困②“文革”结束后依然存在对政治领袖的个人崇拜③中国农民具有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④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民主法制意识日益增强A.①③B.①②④C.①②D.②④7.1982年中共中央第一个“1号文件”,决定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上海八年级历史练习册答案一、选择题1.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最早发明的是()A. 造纸术B. 火药C. 指南针D. 印刷术答案:A2. 下列哪一项不是唐朝时期的文化成就?()A. 诗歌B. 绘画C. 书法D. 小说答案:D3. 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贸易B. 展示国威C. 探险D. 传教答案:B4. 清朝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皇帝是()A. 康熙B. 乾隆C. 雍正D. 嘉庆答案:B5.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 巴黎和会的不公正决议B. 国内政治腐败C. 经济危机D. 文化冲突答案:A二、填空题6.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________、________和印刷术。
答案:火药、指南针7.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________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答案:郡县8. 明朝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了________。
答案:非洲东海岸9. 清朝末期,中国遭受了列强的侵略,其中________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失败。
答案:鸦片10.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发起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即著名的________。
答案:五四运动三、简答题11. 请简述唐朝时期对外交流的主要方式和影响。
答案:唐朝时期,对外交流主要通过丝绸之路进行,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唐朝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融合和经济发展,增强了唐朝的国际影响力。
12. 请简述清朝末年的“洋务运动”。
答案:洋务运动是清朝末年(1861-1894年)的一场自强求富的改革运动。
其主要目的是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以增强国力。
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建立了一些近代化的工厂和学校,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但最终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预期目标。
四、论述题13. 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案: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它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反面还有试题)2024学年第一学期 期中质量(阶段)检测八年级 历史学科 试卷(考试时间:40分钟 满分:3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中国近代百年的历程,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也是一部探索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1分)材料一1、请你分类整理材料二中的图片,将序号填到下列相应的横线上。
(5分)经济工业化: 、 政治民主化:、思想文化民主化、科学化:、 ⑤材料二 下图是辛亥革命博物馆和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的部分陈列场景2、按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将上面三个场景正确排序。
(3分)、、3、依据所学知识,在上面场景②和场景③中任选一个,依照示例对历史事件进行说明。
(3分,只选场景不得分)示例:场景①说明:1911年10月10日,武昌革命党人(新军)发动起义,取得成功,各省纷纷响应,清朝土崩瓦解,这次起义又被称为“辛亥革命”。
这次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二、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 11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抚今追昔,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辛亥革命先驱对中华民族发展的美好憧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并为之奋斗的伟大梦想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地能尽其利则民食足,物能尽其用则材力丰,货能畅其流则财源裕。
故曰:此四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装…………………………………订…………………………………线…………………………………学 生 答 题 不 准 超 过 此 线材料二我们必要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
革命成功之日,效法美国选举总统,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2023年上海市一般高中等级性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40分,每题2分。
每题只有一种对旳答案)1.初期先民旳集体记忆是研究远古社会旳重要根据,一般被称为A.神话传说B.考古遗存C.实物资料D.文字实录2.史学家虽未发现夏朝考古旳直接证据,但发现了与其时间地点最吻合旳遗迹,它是A.姜寨遗迹B.崧泽遗迹C.二里头遗迹 D.殷墟遗迹3.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邑。
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A.公元前7世纪前期B.公元前7世纪后期C.公元前8世纪前期D.公元前8世纪后期4.战国时期,孟子将儒家“仁”旳观念升华为“仁政”学说,提出A.重义轻利 B.民贵君轻C.天人感应 D.正心诚意5.“市舶之利,颇助国用”这种现象旳发生得益于A.张骞出使西域B.遣唐使节来华C.海上丝路繁华D.朝贡贸易推行6.刘知几认为史家著史必须不加隐讳,如是撰写,意思就是A.秉笔直书B.知往鉴来C.经世致用D.祥今略古7.“我朝罢相……后来嗣君,并不许立丞相。
”其中“我朝”是指A.秦朝 B.汉朝C.唐朝 D.明朝8.历史学家使用“原始积累”“君主专制”“人文主义”等词汇来描述A.西欧社会旳演变 B.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旳爆发C.工业社会旳来临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旳形成9.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出现了下列那一重要现象?A.手工工场建立B.都市化进程开始C.垄断组织产生D.资本全球扩张10.太自鸣钟设置于工部局,“报时报刻,远近咸闻”。
这种情景最先出目前A.汉口B.上海 C.天津 D.重庆11.开创两种社会制度竞争格局旳历史事件是A.美国独立战争B.法国大革命C.《共产党宣言》刊登 D.俄国十月革命1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论中,“西学为用”意为采用西方军事科技,“中学为体”是指A.以中国文化为本位B.以中国文化为辅助C.以中国文化为手段D.以中国文化为形式13.在走向现代化旳道路上,各个国家途径不一样。
其中以军事力量完毕统一,以发展重工业为重点旳国家是A.法国 B.日本 C.德国 D.俄国14.右侧漫画反应了中国近代史上旳哪一现象?A.五口通商B.租界设置C.瓜分狂潮D.门户开放15.“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工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称。
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调研初二年级历史学科(时间:40分钟分值:30)从中国古代史学到中国近代史,不少同学的心情随着历史的演变而起起伏伏。
一. 自豪:主动走向世界的中国 (共8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不仅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也传播到世界各地,推动了人类文——普林尼(公元一世纪时期古罗马学者) 《博物志》B. 郑和远航绘制的航海图(局部)的鉴真像1. 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交往交流情况,请将材料反映的史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填写字母,3分)( ) —— ( ) —— ( C ) —— ( )2. “科技含量十足的3D游戏大作《黑神话·悟空》取材于明代小说《西游记》,今年发行后在全世界引起很大轰动。
”结合有关《黑神话·悟空》的这段描述,就“如何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谈谈你的看法。
(2分)3. 综合上述所有材料,请为“中国走向世界”任选一个关键词,并谈谈你的认识。
(3分)①丰富②持续③主动④友好本试卷共 4 页第 1 页二. 沉痛:被迫卷入世界的中国 (共10分)随着列强的入侵,中国被迫卷入世界殖民体系。
而近代化的早期探索,未能让当时的中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局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女史箴图》 (摹本·局部)4. 材料一的《女史箴图》是研究的重要史料。
它的其中一个摹本,在1900年被趁乱盗走,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
造成其被迫“走向”世界的直接原因是在这一年英、美等八国为镇压而组织联军侵华。
(2分)材料二:中国文化在四百年以前,常有若干方面比较欧洲为优。
但自彼时以后,遂成停顿不进之象。
尤其是对于火车、轮船所引起之世界巨大变迁,未能加以理会……所有上流阶级,对于世界情形毫无所知,只是骄傲自大……——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瓦德西拳乱笔记》5.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题目。
(4分)(1) “” (政策) 是造成“所有上流阶级,对于世界情形毫无所知”的重要原因。
上海高中历史练习册答案一、选择题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是:A. 分封制B. 郡县制C. 世袭制D. 禅让制答案:B2. 唐朝时期,被称为“诗仙”的诗人是: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答案:A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贸易往来B. 展示国威C. 寻求盟友D. 传播文化答案:B4.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辛丑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亥条约答案:A5.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A. 1921年B. 1922年C. 1923年D. 1924年答案:A二、填空题6.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包括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和________。
答案:造纸术7. 清朝末年,中国面临的三大矛盾是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________。
答案:封建与资本主义的矛盾8.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其主要口号是“外争国权,________”。
答案:内惩国贼9.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________。
答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0.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________。
答案: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三、简答题11. 简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答案: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主张驱除外敌,恢复民族独立;民权主义主张建立民主政治,实现人民的主权;民生主义主张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社会公平。
12. 请简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答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在于:(1)彻底打破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计划,捍卫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2)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3)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本次上海高中历史练习册答案涵盖了从古代到近现代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
通过对这些习题的练习,学生可以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2010-2011年高一上学期历史周练(四)命题:刘肄玲审题:高一历史备课组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满分48分。
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历史变迁往往可以通过一些社会生活细节来反映。
下列选项中能反映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生活细节是A.臣民→公民 B.夷→洋 C.法币→人民币D.粮票→股票2.以下是19世纪30、40年代中英部分武器装备数据对比,这实质上反映了中国英国步枪射程100米、射速1—2发/分钟射程200米、射速3—4发/分钟火炮泥模制造、炮管杂质多、气孔气泡多铁模制造、镗床切削、膛壁光滑火药硝量过高、杂质过高、颗粒粗糙标准火药配方(硝78%、硫8%、碳14%)A.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差距 B.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差距C.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距 D.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间的差距3.16—18世纪,在美洲出现了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英格兰等新地名。
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源是A.美洲社会的进步 B.美洲国家的独立C.工业革命的扩展 D.欧洲的殖民扩张4.《“南海一号”:海上丝绸之路的荣光》一文中说:“据记载,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中国陶瓷传入以前,多以植物叶子为食器。
宋瓷输入后,它们改变了过去掬而食之的饮食习俗,用上了精美食用的瓷器……”这段话的核心观点是A.东南亚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B.中国瓷器受到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欢迎C.中国瓷器在宋朝开始外传D.贸易交流有利于促进文明进步5“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这一评价①夸大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②立足于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③是对西方殖民行为开脱的言论④告诉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重大历史事件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D.②④6历史学家陈寅恪说:“吾人今日可依据之材料,仅为当时所遗存最小之一部分;欲藉此残余断片,以窥测其全部结构,必须备艺术家欣赏古代绘画雕刻之眼光及精神,然后古人立说之用意与对象,始可以真了解。
2010届历史周练测试题库(华师大版1、2、3、4册)一、选择题1.史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直接史料(亦称原始材料),二是间接史料。
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史料;凡是已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
下列属于间接史料的是:A、毛公鼎铭文B、皇帝诏书C、《史记》D、邓小平亲笔书信2.秦汉“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主要是因为:A、秦皇、汉武的丰功伟绩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C、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D、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增强3.英国史学家约翰说:“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
”这里的“她”是指A.雅典 B.斯巴达 C.罗马共和国 D.东罗马帝国4.自宋初开始,士大夫们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其最重要的成果是A 对儒学的“五经”典籍进行了重新解释B 创建了一个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C 儒家学说第一次被提升到了正统地位D 把“心”提升本原地位以突出自我作用5.2008年9月27日,在上海市文庙大成殿孔子雕像前,50名中学生身穿古服,右手执羽,左手执龠,翩翩起舞。
这套“孔子乐舞”揭开了孔子诞辰2559年纪念活动的帷幕。
孔子思想中为历代统治者所接受,并传承的道德规范是()A.仁政的思想 B.礼的思想 C.有教无类的思想 D.为政以德的思想6.某位历史学家曾经指出:“拿破仑日后承认,造成他失败的因素,除了甲国的广大空间外,就是乙国的工业力量……。
”上文中所指的甲、乙两国分别是()A.俄国、英国 B.西班牙、英国 C.英国、俄国 D.俄国、普鲁士7.有一部法国的著名小说,记录着某个时期的欧洲女性生活:“这群女性,走向户外,基于经济的发展,他们经常逛街,例如巴黎的便宜百货公司,伦敦的塞尔夫布立奇。
同时铁路也向四面八方扩散,他们更乘火车往海边度假,有些杂志也相继的上市,例如《Lady Cyclist》。
”根据你的判断小说所描写的时代最早应该是()A.17世纪中叶 B.18世纪中叶C.19世纪中叶 D.20世纪中叶8.陈独秀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写道:“此时正是我们中国用德先生的意思废了君主第八年的开始,所以我要写出本志得罪社会的原由,布告天下。
”材料中“废了君主”是指()A.戊戌变法改革吏制 B.新文化运动批判旧道德旧文化C.慈禧太后垂帘听政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且日断十事,三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摘自《贞观政要·政体》材料二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
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
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
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材料三自秦始置丞相,……汉、唐、宋因之,……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认为宰相有何作用?结合材料二说明,唐太宗为此实行了什么制度?根据这一制度,唐初一道谕旨应包含哪些人的意见?(4分)(2)据材料三指出,明太祖在丞相作用上的看法与唐太宗有何不同?这一看法是否正确?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4分)(3)据材料三指出,明太祖根据自己的看法,采取了什么措施?其实质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从唐太宗到明太祖时期,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是什么?(4分)9.(1)作用:认为丞相可以总领百官,辅佐皇帝解决政务。
制度:三省制(答三省六部制者不得分)。
意见:包含皇帝和三省大臣的综合意见。
(4分) (2)不同:认为丞相会造成专权乱政。
不正确,秦汉唐宋的丞相制度对于巩固中央集权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发挥了积极作用。
(4分)(3)措施:废除丞相制度。
实质:君主专制制度的进一步强化。
特点: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斗争始终存在,相权服从于皇权。
(10.教育是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途径,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工程。
古今中外,不凡有重视教育的举措。
(11分)材料一: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以同文馆、电报学堂、武备学堂、水师学堂、自强学堂等命名的学堂相继创办,其间还留学。
材料三:拿破仑通过《教育基本法》等法令实施教育改革,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同时改建与发展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服务的初等学校、中等学校、专科学校和军事学校等。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主张?(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的教育主张和实践给当时的教育格局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2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教育变革的历史背景,并对此变革加以评价。
(4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拿破仑教育改革的特点,说明拿破仑教育改革的目的。
(4分)10.(1)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
(1分)变化:打破了奴隶社会“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格局,(1分)把教育对象扩大到平民子弟。
(1分)(2)历史背景:鸦片战争后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1分)洋务运动兴起,迫切需要近代人才。
(1分)评价:培养了一批翻译、科技、教育等方面的人才;(1分)但单纯学习西方科技,没有改变教育制度。
(1分)(3)特点:教育立法,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1分)建立了比较完备的近代教育体系,(1分)培养了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服务的人才。
目的:为了政治稳定(1分)和资本主义发展。
(1分)11.德国位于欧洲的中部,从地理的意义上讲,德国可以被称为“欧洲的心脏”。
目前德国的经济实力世界第三,对外贸易稳居全球前三位。
德国在欧洲乃至世界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9分)德皇威廉二世在1897年派遣舰队侵略中国时发表如下讲话:“这不过是重新统一和复兴起来的德意志帝国到海外去执行其任务的初步努力。
……在我们德意志军旗的保护标志之下,我们有理由提出要求:凡是外国人给予一切其它国家的某些权利,也同样是德意志商业、德意志人和德意志船只所要取得的权利。
……只有在帝国权力庇护之下,德意志商业有了安全感,它才能稳固地发展和兴隆起来。
帝国的力量即意味着海军的力量……。
(1)材料中“重新统一和复兴起来的德意志帝国”是由何人通过何种方式完统一?(2分)(2)德皇威廉二世时德国的外交政策作了何改变?其结果如何?(4分)(3)德意志帝国认为有理由提出要求,获得与其它国家拥有同样权利的依据是什么?这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3分)11.(1)首相俾斯麦(1分)推行“铁血政策”,通过王朝统一战争方式(1分)实现德国的统一。
(2)改欧洲大陆政策(1分)为世界争霸政策(1分)。
英德矛盾上升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
(1分)英国协调与俄、法的关系,建立以英国为核心的三国协约。
(1分)(3)依据片面最惠国待遇。
(1分)强占胶州湾,(1分)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1分)12.历史学家从不同的视角对国家间权利的转换作出了解释。
康德拉捷夫世界经济增长与衰退的波动周期表(见下图)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样的历史转变进程。
问题:(15分)(1)康德拉捷夫周期②和周期⑤的经济增长波峰分别凸显了“英国世纪”和“美国世纪”的到来,其标志分别是什么?(2分)(2)按照康德拉捷夫周期表的提示,叙述“英国世纪”转换成“美国世纪”的历史进程。
(13分)参考答案:一、CBABB ACD二、4分)12. (1)答案1:能完整解读图表中的信息。
·英国世纪:工业革命,或“世界工厂”,或伦敦成为世界金融贸易中心;美国世纪:“金元帝国”的形成,或信息技术革命的发源地。
答案2 :未能完整解读图表中的信息。
其他答案。
(2)史实方面:答案1:能围绕与问题关联性较强的核心知识避行回答。
·19世纪英国是世界一流强国,一战前的扩军备战影响到英国经济的发展;两次世界大战对英国造成了冲击;“日不落帝国”逐渐走向衰落:第二次科技革命使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首位,成为头号经济强国;垄断组织托拉斯的产生,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罗斯福新政挽救了荚国资本主义制度;美国参加世界反法西新战争,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二战后美圆戚为联台围的常任理事围;(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美元的霸主地位,美国成为“金元帝国”,世界金融中心从英国移到美国;二战后美国成为信息技术革命的发源地;通过冷战,美国将自己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势力深人到欧洲等地,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答案2:仅运用边缘性知识进行回答。
·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具体内容;美孚石油公司改制为托拉斯;罗斯桶新政的具体内容;《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具体内容;信息技术革命的具体内容:冷战的具体内容等;其他答案。
组织方面类型1:组织形成结构.语句连贯通顺类型2:语句连贯通顺类型3:部分列举,只进行简单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