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尔金”号称无毒 警方却查出含剧毒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8
无色无味可溶于水的毒药
1、肉毒毒素:肉毒毒素是肉毒杆菌产生的毒素,其中威力最大的A型毒素无色无味,很容易溶解在水中。
人类吸入或吃下肉毒毒素后,神经系统将遭到破坏,会出现眩晕、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0.24毫克肉毒毒素就足以致命。
2、颠茄:古代时,人们会用颠茄果实提取颠茄碱,作为女性散瞳的眼药水,让眼睛看起来更漂亮。
现在,颠茄碱依然被应用于眼科治疗中。
但要注意,只要10个颠茄小果子就足以致命。
3、氰化物:这类物质可阻断细胞的呼吸链,起效极快,因此常被间谍用来暗杀或者被捕后自杀。
每100克苦杏仁中所含的苦杏仁苷就可分解释放出100~250毫克氢氰酸,而60毫克氢氰酸就可置人于死地。
4、二甲基汞:只要有0.1毫升二甲基汞进入人体就足以致命,而且更麻烦的是,二甲基汞中毒的症状一个月之后才会表现出来,这时就已经无药可救。
化学自然中毒案例自然中毒是指人类或其他动物因为接触自然界中存在的化学物质而引发的中毒反应。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是植物、动物或其他天然来源的毒素。
下面是一些关于化学自然中毒的案例。
案例一:乌贼毒素中毒2011年,西班牙加利西亚地区发生了一起乌贼毒素中毒事件。
当地人习惯食用新鲜的乌贼,而乌贼内脏中富含一种名为大量鱼类、贻贝和乌贼毒素(OA、DTX-1和DTX-3)的毒素。
由于乌贼内脏被错误地保留在食物中,导致多个人患上中毒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和头痛。
经过调查,检测发现乌贼内脏中含有高浓度的乌贼毒素,而新鲜的乌贼肉中则不含该毒素。
此次事件提醒人们正确处理食物,以避免食物中毒。
案例二:云南贝毒中毒2019年,中国云南省一处旅游景点发生了一起贝毒中毒事件。
有多名游客在该景点食用了当地的烧烤贝类食品后出现中毒症状。
经过检测,发现贝类中含有贝毒素,导致食用者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贝毒产生的原因是因为该地区海水中的暖流带来了一种名为亚玫瑰贝的有毒贝类,而贝类体内的贝毒素则会在食物链中积累。
此次中毒事件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采取了措施禁止采摘和食用含贝毒素的贝类。
案例三:毛蛛毒液中毒毛蛛是一种常见的毒蛛类动物,其毛皮覆盖有一层有毒的细毛。
2017年,巴西圣保罗一位儿童因不慎触摸了一只毛蛛,导致其手部和胸部出现剧痛和瘙痒。
经过检查,发现儿童的症状是由于毛蛛的毒液中的毒素引起的。
毛蛛的毒液中含有一种名为贝塔毒素的神经毒素,会引起强烈疼痛和过敏反应。
医生给予了儿童适当的治疗,如清洗受伤部位、抗过敏药物等,并告诫了公众避免接触毛蛛。
这些案例说明了化学自然中毒在我们生活中的普遍性。
人们在接触自然界中的动物、植物或其他天然来源时,应当注意有效处理和烹饪食物,避免接触有毒的动植物,以保护自己的健康。
公众应当加强对毒物知识的学习,避免因无知而导致的中毒事件的发生。
龙源期刊网 发人深省的延边汞中毒事件作者:曹晓荣来源:《保健与生活》2005年第03期5年前,延边发生了一起重大的汞中毒事件。
先后有96名患者在延边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分院(以下简称延边医院分院)治疗银屑病(即牛皮癣),一种自称具有神奇疗效的“吸烟疗法”将他们带入汞中毒的深渊,甚至连治疗时在近旁的患者家属都未能幸免。
5年来,多种汞中毒的症状和各种后遗症相继在当年的受害者身上出现,使他们备受折磨。
什么是汞中毒?汞为液态银白色重金属,常温下即能蒸发。
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汞主要以蒸汽形态经呼吸道进入人体致其中毒。
临床表现有头痛、头昏、乏力、发热。
口腔炎突出,表现牙龈红肿酸痛、糜烂出血、牙齿松动、牙龈化脓,口腔有臭味,并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泻。
部分患者皮肤可出现红色斑丘疹,以四肢及头面部分布较多。
少数患者可有肾损害。
个别严重者可有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紫绀等急性间质性肺炎的表现。
对此病需进行驱汞治疗,常用络合剂为二巯丙磺钠、二巯丁二钠,每6~8小时1次,两天后改为每日1次,6天为1个疗程。
根据尿汞排出水平决定是否需要下一疗程。
“治病”致汞中毒延边90多名受害者都是在治疗银屑病(牛皮癣)时,导致汞中毒的。
治好身上的牛皮癣,是这些患者多年的梦想。
当他们看到广告上称.“延边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分院有一种‘吸烟疗法’,疗效神奇,可以包治银屑·病,每人1200元,无效退款”,于是便前往接受这一治疗。
据这次汞中毒事件的受害者介绍,这种古怪的“吸烟疗法”,是从医院购买回一种有刺鼻味道的黑色粉末,然后把这种“药”放在烟斗中像平常吸烟一样吸或者将药烘烤出烟气后用纸筒将烟吸入身体。
危机传播管理案例分析——毒胶囊事件解析姓名:王会珍学号:U200917739班级:广告0901班毒胶囊事件:黑心药VS良心药食品为人延续生命,药品则为人挽回健康,当食药品安全得不到保障时,最为普通公众,我们该何去何从?2012年,一把胶囊,一个行业“潜规则”,牵扯出了多少出“皮鞋很忙”的闹剧?毒胶囊事件是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食药品领域的又一重大公共危机事件。
“铬超标”、“毒胶囊”严重触动了药品安全的底线,黑心企业丧失了起码的道德底线和商业伦理,一切都让人不寒而栗。
值得注意的是,“毒胶囊”事件所引发的大范围的指责舆论和愤怒情绪,不但指向了涉事的9家药企,更把相关政府部门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是对我国政府部门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
一、案例回顾1.危机周期分析2012年4月9日央视著名主持人赵普在微博上称“不要再吃老酸奶和果冻,内幕很可怕”,引发了人们对工业明胶的关注,问题胶囊浮出水面。
毒胶囊事件自此进入公众视野,并迅速引发了全国医药用品界的轩然大波,公众对我国药品安全问题充满了疑问,导致了社会的恐慌。
这一公共危机事件引起的恶果持续至今,公众对我国药品的质量问题尚未完全消除疑心。
下面我们从危机周期的角度来分析毒胶囊事件。
1.1、 萌芽期(2004年5月~2012年4月14日)2004年,央视《生活》栏目播出了一期名为“入口胶囊 卫生堪忧”的节目,揭露了素有“中国明胶生产基地”之城的河北阜城和山东博兴一些地区的胶囊生产企业,在生产直接入口的药用胶囊时使用来路不明的原料明胶,而且其生产环境恶劣、生产空间不封闭、卫生状况差、工作人员徒手操作等内幕。
图1-1-1央视《生活》栏目曝光垃圾明胶生产过程危机阶段 标志事件不法行为被媒体曝光后,当地政府展开了为期三个月的集中治理整顿。
但问题胶囊只在小范围内得到清查,未得到国家药监局等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没有及时在全国范围内对胶囊行业进行清理,为毒胶囊事件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有毒副作用的中药和中成药一、龙胆泻肝丸中毒事件的启示中国青年报 2012年06月13日11 版正式报道,台湾一起因长期服用中药龙胆泻肝丸中毒者本人是一名中医师而致尿毒症的患者,历经10年诉讼拉锯战终于打赢了官司,台湾士林地方法院判定科达公司所生产的龙胆泄肝丸其中含有马兜铃酸须赔偿王韵凯1200万元新台币,其中包括医疗费用,劳动能力减损,精神抚慰金以及惩罚性赔偿金,台湾科达制药不仅名誉受损,其须赔付的金额还要按照自请求之日起每年5%的利息计算;而对王韵凯而言,这场诉讼已经让他“身心俱疲”;事实上,早在1982年,比利时就发现这种来自马兜铃科植物的木通会导致肾病变;许多比利时妇女为了减肥服用中草药配方含木通的减肥药剂,后来纷纷得了肾衰竭;2000年,美国禁止进口、制造和销售含有马兜铃酸的一切中草药;在中国大陆,新闻也开始披露同样的现象;让这名台湾律师印象最深的是,北京一位出身中医世家的老中医长期服用同仁堂生产的龙胆泻肝丸后也得了尿毒症;这位老中医说,与他同样行医的爷爷和父亲都有服用龙胆泻肝丸的习惯,最后均死于尿毒症;“就连中医师都这样,到底有多少人受害而不自知”这位律师突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龙胆泻肝汤是历史悠久的中药老方子,本来没有毒性,埋下隐患的是其中一味药材“木通”;在药材市场上,木通主要分为川木通和关木通,虽然两者都叫“木通”,但前者不含任何毒性,后者却属马兜铃科植物,富含马兜铃酸;法庭最后倾向荣总医院研究项目的实验结果,认定台湾科达制药公司所生产的龙胆泻肝丸中确含马兜铃酸;有关人士还专门介绍了台湾的药害救济法,这部法律旨在为那些被药品的不良反应所伤害,但不能确定事故责任人的受害人提供及时救济,救济金来自台湾卫生署设立的药害救济基金;“你不必通过诉讼,也就是说不管谁是谁非,只要证明受害者的问题是药物引起的,就有赔偿;”但从长远来说,更重要的是政府和药厂“从源头上对药品安全进行把关”,因为一旦发生了药物伤害事件,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药商和受害人陷入双输局面;据新华社报道,在中国大陆,共有200多家药厂曾经生产过龙胆泻肝丸,致病人数约10万人;二、哪些中药有副作用一般人都认为,西药具有毒副作用,和中成药没有什么毒副作用,因此可以放心服用;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有些和中成药也有毒副作用,服用时必须谨慎;目前各地使用的中草药在五千种以上,较为常用的也有五百种左右;其中大多数无毒或毒性不大,但也有一些毒性明显,甚至有剧毒;尤其是下列中成药,因其中有些含有一定的有毒成分或易致过敏物质,患者切勿盲目服用;1、牛黄解毒丸:通常用于治疗咽炎、急性扁桃体炎、口腔溃疡、牙龈炎等病;需要注意的是,孕妇禁服此类中成药;牛黄解毒丸片含高含量雄黄,能导致慢性砷中毒;含大黄,有肾毒性、肝毒性;含有雄黄硫化砷、朱砂硫化汞的中药绝对不要吃,吃了当时不觉得异常,但砷、汞等重金属会在体内积蓄,排不出去,到一定程度就导致慢性重金属中毒;砷在化学上是类金属,但对人体的毒性与重金属相似,毒物学把它归为重金属;砷进入体内后主要在毛发、指甲、骨、肝和肾等器官沉积,难以排出体外,积蓄到一定程度会出现头痛、头晕、失眠、乏力、消化不良、消瘦、肝区不适等症状,可导致肝硬化、周围神经病、皮肤癌等;2、黑锡丹、铅丹:对这些含铅的中成药,如果应用有误,不仅有可能危及身体健康,甚至会中毒;例如癫痫患者服用铅丹剂量过大时,会出现肌肉抖动、头晕目眩、步态不稳以及吐泻、血尿或便秘等症状;3、三仙丸、安宫丸、朱砂安神丸、参茸卫生丸:这类药物都含有朱砂硫化汞,久服可导致汞中毒;如脑外伤患者长期服用安宫丸,会出现腰痛、少尿、血尿、蛋白尿,甚至会导致肾功能衰竭;又如神经衰弱、高血压患者持续服用朱砂安神丸、参茸卫生丸,容易引起口腔炎、恶心呕吐、蛋白尿、赤痢等慢性汞中毒;4、六神丸:为消肿解毒药,常用于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咽炎等症;除孕妇禁用外,体质虚弱者也应慎用;例如一位患者因患疖肿与咽喉干痛而服六神丸后,竟产生皮肤奇痒、烦躁不宁、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嗜睡昏迷,以及胸闷不适、喘气困难、心率缓慢、心律不齐等症状,经过及时治疗才转危为安;这主要是因为该药含有蟾酥等有毒成分,因此患者切勿乱用;5、容易引起中毒的中药:砒霜砷、水银汞、斑蟊、红娘、生滕黄等属剧毒药品;生白附子、生草乌、生天南星、生甘遂、生硫黄、生半夏以及马钱子、狼毒、朱砂、蟾酥、巴豆、罂粟壳、白降丹等也有大毒;有些不常用的草药,毒性也强烈,如雪上一支蒿、天仙子、闹羊花、毛莨、断肠草等;对这些药物不能随便服用,确需使用,也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否则会引起中毒反应,如唇舌发麻,恶心呕吐,心慌,面色苍白,皮肤冰冷,胸闷烦躁,呼吸缓慢,严重者昏迷不醒;苍耳子全株有毒,但果实比全草毒性大,嫩叶比老叶毒性大;北五加皮又名香加皮属萝藦科,含强心甙而有毒;史料记载有毒蜂蜜多产于农历七月;其原因是此时多数植物花期已过,而有毒植物却竞相开花,蜜蜂饥不择食,采集有毒植物的花蜜酿造所致;对此,早在唐代名医孙思邈曾告诫云:“七月勿食生蜜,令人暴下;发霍乱;”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雷公藤可引起白血球降低,月经紊乱等;有中等毒性的驱蛔虫中药苦椅子;6、过量服用会引起中毒的中药:有些中药虽然毒性不大,但使用剂量过大,也会产生严重副作用,如少量木通有通乳作用,但剂量超过30g,会引起;白果是常用的止咳平喘药物,但如果一次服用20粒以上,就会发生氢氰酸中毒;甘草药性平和,善调百药,但若无故过量服用,可致腹胀食欲减退,水肿,甚至引起;临床有报道服用31 g生石膏而致死者,查其原因为石膏中含砷量过高所致;如生半夏有毒,能戟人咽喉导致失音;但通过115~121℃加热或白矾水浸泡,可消除毒性;蜈蚣有毒,但经开水烫和干燥后,毒性蛋白几乎全部灭活,毒性大大降低;当然;有些中药也会因炮制不当而毒性增加;如雄黄有毒,用火煅后则生成砒霜,使毒性剧增,所以我们应当严;曾经有位“专家”用附子治疗风湿病,因用药量增加一倍,结果病人呜呼矣哉;黄药子用量过大,可导致肝脏损害和黄疽;杏仁用量过大会引起氢氰酸中毒,引起呼吸抑制;7、孕妇用药需注意有些中药有致畸和堕胎作用:据历代医家经验已发现的有100多种药物对胎儿有损害作用,一般分为禁用和慎用两大类;禁用的药物大多数是毒性强,药性猛烈的药物,如三棱、莪术、麝香、水蛭、巴豆、牵牛、大戟、斑蟊、商陆、雄黄、虻虫、水银、轻粉、芜花等;慎用的药物有破血、活血通络、行气、祛瘀及辛热药物,如桃仁、红花、枳实、附子、大黄、天南星、肉桂;所以孕妇用药需慎之又慎,绝不能盲目乱用,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才能保证母子安全;用“斑蝥泡酒”堕胎就不可取,斑蝥是有毒的,容易引起肝肾功能的衰竭,有几例病例就是因此死亡;8、欧美禁止进口的中成药:附子“即着名有毒中草药乌头的子根,含毒性强烈的乌头碱,能对心脏造成损伤,能被用来杀人,死亡症状和心脏病发作类似;美国、英国等国都禁售含附子的中药,例如附子理中丸”美国禁含汞、铅、朱砂、马兜铃酸、龙脑、黄连、蜈蚣、麻仁等成分中药,禁售以下常用中药:安宫牛黄丸、牛黄解毒丸、复方丹参片、猴枣散、保婴丹、黄连素片、人参再造丸、六神丸、大活络丸、小活络丹、利肝片、龙胆泄肝汤、安神补脑丸、附子理中丸、牛黄清心丸、定心丸、龟龄集、救心丹等等黄连被禁用的原因是发现小檗碱黄连素孕妇服用可导致新生儿溶血症,儿童服用可引起急性溶血、严重黄疸;小柴胡冲剂的主要成分是柴胡和黄岑,二者都有肝毒性;日本在90年代有很多人因为吃小柴胡汤导致间质性肝炎,有的因此死亡;此后日本仍有因为服用小柴胡汤而导致肺水肿的报道;逍遥丸含柴胡,柴胡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柴胡皂苷d对人的肝细胞有较强的毒性;柴胡还具有肾毒性,能对肾脏造成损害;也有实验表明,柴胡煎剂、柴胡皂苷对动物胸腺有抑制作用,能降低机体免疫功能;“罗布麻降压片中的夏枯草、钩藤、泽泻都有肾毒性;降血压建议还是用西药,有多种便宜便宜到一天几分钱、有效、副作用小的西药可选择,没有必要去尝试中药;夏枯草是肝毒性,能损害肝脏,还可能是免疫抑制剂,长期或大量服用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王老吉也含该成分;”复方甘草片能镇咳,是因为含有阿片粉,阿片也就是着名的毒品鸦片,能够成瘾;甘草的主要成分是甘草酸,有和激素醛固酮相似的作用,因此长期或大剂量服用甘草可引起“假性醛固酮增多症”;甘草还有类似雌激素的作用;蜜炼川贝枇杷膏含款冬花,含有具有肝脏毒性的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动物实验表明款冬花能致肝癌,被欧洲禁用;藿香正气水如果用的是较便宜的藿香,主要成分为爱草脑,是一种致癌物,可诱发肝癌;另外,藿香正气水中的厚朴有肾毒性,被欧洲禁用;生半夏也有肾毒性,而且有非常明显的生殖毒性;这些中药已知或怀疑含有马兜铃酸,能对肾脏造成不可逆损伤,最终导致肾衰竭,含有这些成分的中药绝不要吃:马兜铃、关木通、天仙藤、青木香、广防己、汉中防己、细辛、追风藤、寻骨风、淮通、朱砂莲、三筒管、杜衡、管南香、南木香、藤香、背蛇生、假大薯、蝴蝶暗消、逼血雷、白金果榄、金耳环、乌金草猴枣散含马兜铃科植物细辛,有马兜铃酸,会对肾脏造成不可逆损伤,千万别用;猴枣散中的全蝎毒性也很强;其主要成分猴子枣就是猴子体内的结石;实验表明马兜铃酸小剂量间断吃几周就能引起肾脏不可逆损伤,所以是一点都不能吃;王氏保赤丸含朱砂,还含有大黄和巴豆,都是毒性很强的成分,千万不要给小孩吃;保济丸含天花粉,也是已知有肾毒性的中药;另外,香港出的保济丸被新加坡查出添加了西药成分酚酞和已被禁用的西布曲明;六味地黄丸含有泽泻,实验表明泽泻具有肝毒性、肾毒性,能对肝、肾造成损伤;含有中药材黄药子的中成药,有明显的肝毒性,过量或长期应用,可导致肝脏损害;含有关木通、广防己、马兜铃的中成药因含马兜铃酸,具有明显的肾毒性,使用不当会导致肾损害;含蟾酥的中成药,使用不当会导致心脏损害和;含马钱子的中成药,使用过量会引起神经系统损害;外用的中成药一般避免内服;三、正确合理使用中药中药的使用以传统的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合理配伍,辩证用药乃是中医的根本;众多医家在几千年的临床实践中创造了无数的中药合理配伍的传统、经典名方以及数不清的经验秘方,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同时我们的前辈也总结出了许多中药配伍不当而使毒性增加的例子;如中药的十八反、十九畏;有些无毒的中药因合用而产生毒性;另外,给药的途径、用药次数、用药时间、施药的面积等,都与药物毒性的产生有关,应予重视;而人体和环境因素对中药的毒性产生也有重要影响;体质强的人对药物的耐受力强,体质弱的人,使用中药容易造成药物的毒性伤害;当然,个体差异的因素也有很大影响;有报道,某单位因误食天仙子造成八人中毒,中毒的最大剂量为30 g,最小量15 g,相差1倍;可见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有机体,这不断变化的机体生理或病理环境,直接影响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转化和排泄过程,当然也影响药物毒性的大小与有无;此外,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都会影响中药的使用;还须指出的是:近年来,随着农药的使用增加和工业化的日益发展,有机磷与铅、铬、砷等有害金属的污染,可能会导致原本无毒的中药具有一定毒性;现代科学检验表明,目前中药砷污染十分突出,若长期服用被污染的中药,必然会导致积蓄性中毒,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良反应;一化有毒为无毒用毒药攻病毒,是中医临床的常用方法,但用量则是问题的关键;对有大毒之中药的使用,必须严格控制用量,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加量,且要中病即止;不能盲目久服;而有些中药本身并无毒性,如大黄、肉桂、麻黄等,但若超大剂量使用或配伍失当,也可对人体造成一定伤害;所以使用上一定要按照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合理使用;二严把质量关为保证高效安全用药,最大限度的减轻中药对人体的毒害,必须从源头抓起,严把中药材饮片及成药的质量关;杜绝假冒伪劣药品流入市场;甚至从中药的栽培、采集、加工、炮制等各个环节,都应该遵守质量规范及操作标准;各种制剂的中成药均应按照药典严格检测,合格的药品必须按医嘱正确使用;三辩证用药辩证、合理用药,是减毒的必要保证;中医之精髓在于辩证论治;中药是否对人体有毒害,在于其合理使用;每一位医者必须对药物的性效、有毒无毒或毒性的大小以及对用药方法等诸多方面有所了解,同时还必须准确地辨析用药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种族以及皮肤等各方面的情况作为用药的依据,才能有效地减少或防止中药对人体的毒害;如:素体脾胃虚寒者,慎用苦寒之剂,以防伤脾胃;素患脾热胃火盛者,慎用辛热之品,以免生热助火:正虚滑脱不禁而邪未尽或又感新邪者,不宜单用收涩之品,以防闭门留寇;气虚阴亏者,不宜单用或大量用辛热之品,以防再伤气阴,等等;大毒莫过砒霜,随着近代对于砒霜用药的改革,用砒霜注射液来治疗原发性的肝癌、,效果很好,而且不引起砷,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提示,有毒的药物如果运用得当,照样可以为人类的健康做出贡献;另外比如人参是延年益寿的药品,但是使用不当也会产生不良反应;研究发现服用人参每天如果超过30克,连续服用2个月,将会出现头晕、血压升高、烦躁、,人们把出现这些不良反应称为滥用人参综合征;这就告诉我们,人参是一种大补的良药,使用不当也会产生不良反应;因此药物使用一定要得法,当然不当食用人参导致的不良反应一般在停药后可以自行消失;四防止过敏过敏也是中药毒性的一种反应;传统观念中,有认为中药安全而无过敏的错误倾向,故而中药的过敏也常常被忽视;这里有必要提出,中药的过敏时有发生,如果临床上病人出现与疾病无关联的症状时,应予重视,详加甄别,及时防治;应特别强调指出:近几年中药注射剂发生过敏的情况屡屡出现,导致过敏死亡的病例时有发生,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世界级7 大剧毒2 月13 日,在大马吉隆坡国际机场,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同父异母的兄长金正男遭遇不明毒物袭击身亡。
对于金正男所中的毒品是什么,各界是众说纷纭,但在极短时间内令人死亡,应该是剧毒中的剧毒。
本文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其所中剧毒可能是哪些,中毒后应该怎么解救。
1. 氰化物电影中常见的毒物,可经口或呼吸道吸入中毒,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使组织不能进行细胞内呼吸,人体中毒后会在几秒内死亡(闪电式死亡)。
氰化物中毒后,应立刻(重点是立即)使用解毒剂-- 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如立即肌内注射抗氰急救针(10% 4-DMAP,4- 二甲氨基苯酚)一支,再静脉注射25% 硫代硫酸钠20 mL,2.5~5 mL/min 输注速度。
必要时1 小时后重复注射半量或全量。
口服者应用0.2% 高锰酸钾或5% 硫代硫酸钠洗胃,其他对症处理。
2. 毒鼠强化学名四亚甲基二砜四胺,强神经毒性,人口服半数致死量0.1 mg/kg。
中毒后半小时内发作,中毒者全身惊厥发作,呈癫痫大发作持续状态,甚至呼吸和(或)心脏停搏。
不明原因呈现中毒且突发惊厥发作患者,应该考虑毒鼠强中毒。
惊厥控制后数天内出现躁动、恐惧、被害妄想,容易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
一旦发现毒鼠强中毒,需马上对中毒者进行胃肠道去污,并行血液灌流排毒,同时予以脱水利尿以减轻中毒和缺氧所导致的脑水肿。
对出现惊厥者予以地西泮0.2~0.5 mg/kg/ 次静注止惊。
用二巯丙磺酸钠5 mg/kg,依病情2.5 mg 肌注,每6~8 小时 1 次,连续3~4 天。
惊厥、抽搐严重者加地西泮0.5 mg/kg。
惊厥大发作控制后,建议继续二巯丙磺酸钠联合丙酸酸钠或苯巴比妥钠等AEDs 促进康复。
3. 河豚毒素河豚毒素存在于河豚的卵巢、肝脏和血液等部位中,其毒性为氰化钾的1250 倍,0.48 mg 即可致死。
中毒后表现为全身麻木,四肢瘫痪,呼吸麻痹,心律失常等。
河豚毒素为非蛋白神经毒素,用亚铁酸钠煮食或120℃加热30 分钟可以破坏其毒性。
“丙尔金”号称无毒警方却查出含剧毒2013年04月24日07:39 晶报我有话说(4人参与)自复旦大学发生投毒案以来,剧毒化学品的监管便备受市民关注。
近日,有媒体曝出,广东省江门警方在位于江门市江海区中环广场五楼的“电子科技公司”保险柜中查获22瓶“丙尔金”和大量往来单据。
当天,江海公安分局将“丙尔金”样品送检。
检验报告显示,检材组成中含氰化金钾75%,氰化金钾是剧毒物质,成人致死量0.02g。
“丙尔金”到底是何物?深圳有没有“丙尔金”流入?记者为此展开调查。
晶报记者谢银波实习生叶洋特
疑问:“丙尔金”为何物?
根据国家发改委2013年第21号令,我国将于2014年底前淘汰氰化金钾及氰化亚金钾的镀金工艺。
原因是,技术上和市场上已有一替代产品,此产品名为“丙尔金”又或称“柠檬酸金钾”。
生产此产品的公司三门峡恒生科技有限公司声称:“丙尔金”通过毒理测试,证实为无氰。
含氰只有0.081%,又通过专利申请,经中国电子科技大学测试为一新物质。
目前,已被工信部在“关于发布《国家鼓励的有毒有害原料(产品)替代品目录(2012年版)》的通告”评为鼓励在镀金工艺中使用产品来代替氰化亚金钾。
网络资料显示,“丙尔金”身影也早已在深圳出现。
用google搜索“丙尔金”三字,跳出的一家深圳销售公司即为:深圳一水合贸易有限公司。
仔细浏览该网页,记者注意到,深圳的这家公司成立于2011年2月17日,销售产品“丙尔金”,是“三门峡恒生科技研发有限公司的专利产品,被业界专家称为镀金行业的革命性产品,是一种在使用、运输和废水排放方面均无毒害性的清洁镀金产品。
”
根据该官网的“产品介绍”,该公司称:丙尔金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危险化学品分类中心检测证明,不属危险化学品;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毒控制所检测,该产品属实际无毒产品。
使用该产品的电镀废液,不经破氰处理已远低于国家氰化物排放标准,能有效缓解镀金行业对环境的污染。
经权威部门和使用厂家测试和使用,丙尔金已完全可以替代传统剧毒镀金原料氰化亚金钾。
但记者发现,江门警方查获的“丙尔金”,经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司法鉴定所出具的检验报告显示,检材组成中含氰化金钾75%,成人氰化金钾致死量0.02g。
根据产品标识,此次查获的丙尔金,生产厂家正是河南省三门峡恒生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当记者致电该公司,其技术中心工作人员回应是,他们的产品丙尔金经国家权威部门检测,不含氰。
但对于广东丙尔金多家销售代理被查一事,该公司多名销售人员都称“听说过这件事”。
深圳4月
查获“丙尔金”含毒
昨日,记者试着拨打在深销售丙尔金的深圳一水合贸易有限公司,电话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记者随后又辗转获得该公司总经理丁新涛的手机,发现已经停机。
难道深圳这家代销商也被查了?
记者的这一猜测,随后得到了证实。
记者从深圳市公安局一知情人士处了解到,早在2011年深圳警方就曾查获过一起类似的案件。
今年4月,深圳警方已经对号称环保的丙尔金产品非常关注,并深入摸底跟踪调查,联合江门警方再次出手,行动中查处了深圳市的一间从事丙尔金交易的贸易公司,并查扣了大量的丙尔金产品。
随后全省不少市都有查获,目前正在深挖扩线。
“案件很大,牵扯到整个镀金工艺行业的行规,至于案件如何定性,暂时也说不好。
”该警官表示。
警方随后将该产品送往广州市分析测试中心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产品主要成分就是氰化金钾和柠檬酸钾,其中剧毒品氰化金钾的含量达到了75%。
据另一知情人士透露,江门公安局近日来已分别在深圳、江门市拘捕其代理及经销商,并检获数十公斤“丙尔金”,经化验后,确实为氰化亚金钾和柠檬酸钾的混合物,是剧毒品。
记者从香港HKPCA及香港金属表面处理学会公布的一份对“丙尔金”的报告上查阅发现——该会在其深圳和上海的代理、经销商购买回来的“丙尔金”,经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化验,发现其含氰量与一般的氰化金钾无异。
另外,再将样品委托亚析美ASMAC公司化验,利用FTIR红外线和电子显微镜/能量光谱分析,发现在市面上销售的“丙尔金”,只不过是氰化亚金钾和柠檬酸钾的固体混合物,并不是所谓的新物质。
不少代销商
仍在出售“丙尔金”
这边是警方在追查,那边市面上“丙尔金”在广东以外地区仍在销售。
记者拨通了苏州市北冰洋贸易有限公司销售人员的电话,记者告诉自称某镀金企业的负责人,需要购买一定量的丙尔金。
该公司沈经理很热情地跟记者介绍说,现在手头上没货,要的话可以提前一个礼拜预订。
记者随后致电江苏昆山全金电子科技公司,当记者提及“丙尔金”是否为剧毒产品时,该公司方经理解释:“我们的…丙尔金‟是绝对无毒的绿色产品,经过那么多专家部门的检测和相关教授的评估,怎么可能有毒?而且…丙尔金‟有相关专利的。
”
当记者问及丙尔金是否含大量氰化金钾时,方经理警觉起来:“这个就没必要说了,我也不方便跟您说这个。
”
三门峡恒生科技公司:
货被贴错标签,被查的“是假货”
面对公安机关的行动,该公司委派律师亦确认检获的“丙尔金”是其公司产品,只是这几批货被贴错标签。
对此,三门峡恒生科技公司工作人员高先生表示,最近一段时间公司都不再对外供货,原因是要配合广东省的打假行动。
当记者问及什么时候可以供货时,高先生表示,至于要等多长时间,现在还不能确定,也说不准。
“最近曝出了好多有关丙尔金的负面新闻,你有听说吗?”记者问。
“听说了,应该说是广东发现了我们一些假货,正在查处,公司也正配合广东省公安厅的调查。
其他细节不是很清楚。
”他说。
随后,记者又按照三门峡恒生科技研发有限公司官方网页上提供的手机号码,试图联系对外公开的联系人“李先生”,发现“李先生”的手机“无法接通”。
丙尔金
化学名为一水合柠檬酸一钾二(丙二腈合金(I)),前期用名:“柠檬酸金钾”,现成为氰化金钾及氰化亚金钾的镀金工艺替代产品。
“丙尔金” 检材组成
注:数据为江门警方查获的“丙尔金”,检验报告由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司法鉴定所出具。
75%氰化金钾
氰化金钾又称“金盐”,是一种镀金用试剂,名贵手表、名贵礼品的镀金都可能用到它,但它同时有剧毒,在2012年版的剧毒化学品目录中,氰化金钾赫然列第八位,成人致死量0.02g。
25%柠檬酸钾
□揭秘
业内人士称“丙尔金” 并非“新产品”
既然含剧毒物质,丙尔金是如何逃避监管,上到《国家鼓励的有毒有害原料(产品)替代品目录(2012年版)》上的?
广东某重金属公司林经理,向记者透露了这样的行业内幕:目前,一些镀金厂因为使用条件不达要求,难以取得合格使用氰化亚金钾的证照,而需要一种无需经过严格审批,就可拿到生产证照的镀金盐——“丙尔金实际上就是为了迎合这种市场而…诞生‟的,实际上它只是氰化亚金钾和柠檬酸钾以一定比例简单混合的混合物,但厂家却声称是无氰镀金产品。
”她说。
对于丙尔金是如何被认为是“新物质”,林经理称,丙尔金不受监管,必须要有两个前提:一是可用于镀金工艺,二是必须无毒。
“三门峡公司通过将混合物申请专利,称合成了一个新物质柠檬酸金钾,再通过送假样品,被鉴定为无毒,最后拿到了无毒证明,这些在业内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
”
但这一说法,目前尚未得到生产厂家的承认。
□专家呼吁
不要让“丙尔金”无监管地流向社会
连日来,有关“丙尔金”的新闻也引起了专家们的关注。
广州市二轻工业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广东电镀协会会长赵国鹏坦言,2008年年底的时候,中国疾控中心的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丙尔金”经皮毒性试验为实际无毒。
同时,国家安监总局危险化学品分类中心也作出检测认定,“丙尔金”不属毒害品、不属放射性物质、不属危险化学品,而且在贮存、运输中的危险性为…不属危险货物‟。
”
“环保部、发改委都发过相关文件,同意…丙尔金‟在市面上流通,但之前公安部门在广东多个地方查获大量声称…有毒‟的…丙尔金‟,然后有一些民间的检测证明它是有毒的危险化学品,但是目前官方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我也不好对…丙尔金‟下定论,听说这个情况已经上报到国家了,现在还真不好下定论。
”赵国鹏说。
高级工程师、无氰电镀专家刘仁志则认为,“丙尔金”曾被说成“完全可以替代氰化亚金钾,作为镀金的原料,实现镀金行业半个世纪来无毒、清洁、环保生产的愿望”。
“现在看来,它本身也含氰,对在一线从事生产活动的工人、长期接触到这类产品的人群是很不负责任的。
”
他还呼吁:“最近多个地方都已经检测出丙尔金中含有氰化金钾的成分之后,希望公安部门立即对市场流通环节进行清理,杜绝该物质无监管地流向社会。
”
他也建议,国家质检总局应联合权威检测机构,对该产品进行检测分析,给社会一个权威的交代。